年級字:屈(P4)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
姓氏金文從「尾」,「出」聲。
短尾。
1.使彎曲,與“伸”相對:~曲(qū)。~折。~膝。~伸(彎曲和伸直,引申為失意和得意)。首~一指。卑躬~膝。
首尾不通也稱「屈」,粵語「屈頭巷」。
1.使彎曲,與“伸”相對:~曲(qū)。~折。~膝。~伸(彎曲和伸直,引申為失意和得意)。首~一指。卑躬~膝。
2.低頭,降服:~服。~從。威武不~。
3.冤枉,叫人不痛快:冤~。委~。~辱。~才。~就(受委屈而擔任某種職務,常用於請人任職的客套話)。~駕。~己待人。
4.理虧:~心(虧心,昧心)。理~詞窮。
5.姓。
年級字:含(P4) 冤(P5) 受(P2) 屈(P4)
艾蕪《關於三十年文藝的一些感想》四:“文藝工作者含冤受屈,管文藝的同志也無可奈何,只有隨聲應和,得以倖存。”
年級字:卑(P3) 身(P1) 屈(P4) 體(P2)
年級字:首(P1) 屈(P4) 一(P1) 指(P2)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首:首先。扳指頭計算,首先彎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引申爲最好的。
聞一多《家書——給父母親》:“此校確係美國之首屈一指,我畢業於此後,縱慾繼續研究,在此邦亦無處可去也。”
年級字:堅(P3) 貞(P5) 不(P1) 屈(P4)
堅:堅定;貞:有節操;屈:屈服、低頭。意志堅定,決不屈服。
《荀子·法行》:“堅強而不屈,義也。”:《後漢書·王龔傳》:“王公束脩厲節,敦樂爇文,不求苟得,不爲苟行,但以堅貞之操,違俗失衆,橫爲讒佞所構毀。”
年級字:屈(P4) 節(P1) 辱(P5) 命(P3)
《漢書·蘇武傳》:“屈節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
年級字:龍(P2) 屈(P4)
語出《易·繫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年級字:屈(P4) 求(P2) 伸(P2)
蠖:昆蟲名,行時屈伸其體。比喻人不遇時,則屈身求隱,待來日再展宏圖。
年級字:牙(P1) 詰(P0) 屈(P4)
同“詰屈聱牙”。謷,通“聱”。詰屈:同“佶屈”,曲折,引申爲不順暢;謷牙:讀起來拗口、彆扭。形容文字晦澀艱深,難懂難讀。
年級字:堅(P3) 強(P2) 不(P1) 屈(P4)
年級字:誓(P4) 死(P3) 不(P1) 屈(P4)
年級字:屈(P4) 尊(P3) 就(P1) 卑(P3)
原指降低尊貴的身份以就低下的禮儀。現用來形容委屈自己去屈就比自己低下的職位或人。
年級字:屈(P4) 谷(P2) 巨(P2) 瓠(P0)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齊有居士田仲者,宋人屈谷見之,曰:‘谷聞先生之義,不恃人而食,今谷有巨瓠,堅如石,厚而無竅,獻之。’仲曰:‘夫瓠所貴者,謂其可以盛也;今厚而無竅,則不可剖以盛物,而堅如石,則不可以剖而斟,吾無以瓠爲也。’
年級字:屈(P4) 打(P1) 成(P1) 招(P2)
屈:冤枉;招:招供。指無罪的人冤枉受刑,被迫招認有罪。
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三折:“如今把姐姐拖到官中,三推六問,屈打成招。”
年級字:負(P3) 屈(P4) 銜(P6) 冤(P5)
銜:用嘴含,這裏指心裏懷着。身上揹着委屈,心裏懷着冤枉。指蒙受冤屈,得不到昭雪。
元·無名氏《後庭花》第四折:“今日個勘成了因奸致命一兇賊,還了報了這負屈銜冤兩怨鬼。”
年級字:屈(P4) 高(P1) 就(P1) 下(P1)
年級字:指(P2) 不(P1) 勝(P2) 屈(P4)
指:手指;屈:彎曲。扳着指頭數也數不過來。形容爲數很多。
清·陳康祺《郎潛記聞》:“本朝大臣奪情任事者,指不勝屈。”
年級字:衙(P0) 官(P2) 屈(P4) 宋(P3)
衙官:軍府的屬官;屈:屈原;宋:宋玉。要以屈原、宋玉爲屬官。原爲自誇文章好。後也用以稱讚別人的文采。
《新唐書·杜審言傳》:“吾文章當得屈、宋作衙官,吾筆當得王羲之北面。”
年級字:勢(P3) 窮(P3) 力(P1) 屈(P4)
年級字:能(P1) 屈(P4) 能(P1) 伸(P2)
能彎曲也能伸直。指人在失意時能忍耐,在得志時能大幹一番。
《易·繫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年級字:卑(P3) 躬(P3) 屈(P4) 節(P1)
卑躬:低頭彎腰;屈節:屈辱節操。形容沒有骨氣,低聲下氣地討好奉承。
宋·魏了翁《江陵州叢蘭精舍記》:“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後,雖謝安石之賢也,而猶不能免。”
年級字:大(P1) 直(P1) 若(P3) 屈(P4)
《後漢書荀淑傳論》:“及後潛圖董氏,幾振國命,所謂‘大直若屈,道固逶迤’也。”
年級字:冤(P5) 天(P1) 屈(P4) 地(P1)
年級字:懷(P3) 冤(P5) 抱(P1) 屈(P4)
南朝·樑·沈約《上言宜校勘譜籍》:“所欲既多,理無悉當,懷冤抱屈,非止百千。”
年級字:百(P1) 折(P2) 不(P1) 屈(P4)
清·惲敬《〈卓忠毅公遺稿〉書後》:“一旦竟成其名,史書及府縣誌紀錄則有之,必不能千百年之後,人人變色動容,有一百折不屈之人,如在其心,如出其口,如忠毅、方學士、鐵尚書者也。”
年級字:計(P2) 窮(P3) 力(P1) 屈(P4)
南朝梁·元帝《馳檄告四方》:“郭默清夷、晉熙附義,計窮力屈,反殺後主。”
年級字:降(P2) 顏(P2) 屈(P4) 體(P2)
年級字:屈(P4) 求(P2) 伸(P2)
蠖:尺蠖,蟲名,體長約二三寸,屈伸而行。尺蠖用彎曲來求得伸展。比喻以退爲進的策略。
年級字:能(P1) 伸(P2) 能(P1) 屈(P4)
能彎曲也能伸直。指人在失意時能忍耐,在得志時能大幹一番。比喻好壞環境都能適應。
《荀子·不苟》:“與時屈伸,柔從若蒲葦,非懾怯也;剛強猛毅,靡所不信,非驕暴也。以義變應,知當曲直故也。”
年級字:情(P2) 見(P1) 力(P1) 屈(P4)
情:真實情況;見:通“現”,暴露。指在軍事上情況暴露而又處在劣勢的地位。
《漢書·韓信傳》:“今足下舉倦敝之兵,頓之燕堅城之下,情見力屈,欲戰不拔,曠日持久,糧食單竭。”
年級字:屈(P4) 豔(P3) 班(P2) 香(P1)
屈:指屈原;班:指班固。象《楚辭》、漢賦那樣詞藻豔麗,情味濃郁。稱讚詩文優美。
唐·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高摘屈宋豔,濃薰班馬香。”
年級字:情(P2) 見(P1) 勢(P3) 屈(P4)
詞性:形容詞
成語情:真情;見:通“現”,暴露;勢:形勢;屈:屈曲。指軍情已被敵方瞭解,又處在劣勢的地位。
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史記·淮陰侯列傳》:“今將軍欲舉倦罷之兵,頓之燕堅城之下,欲戰恐久,力不能拔,情見勢屈,曠日糧竭,而弱燕不服,齊必距境以自強也。”
年級字:辭(P5) 窮(P3) 理(P2) 屈(P4)
《宋書·鄭鮮之傳》:“時或言論,人皆依違之,不敢難也;鮮之難必切至,未嘗寬假,要須高祖辭窮理屈,然後置之。”
年級字:卑(P3) 躬(P3) 屈(P4) 膝(P3)
卑躬:低頭彎腰;屈膝:下跪。形容沒有骨氣,低聲下氣地討好奉承。
宋·魏了翁《江陵州叢蘭精舍記》:“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後,雖謝安石之賢也,而猶不能免。”
年級字:力(P1) 屈(P4) 計(P2) 窮(P3)
年級字:含(P4) 冤(P5) 負(P3) 屈(P4)
元·關漢卿《望江亭》第四折:“他只待強拆開我長攙攙的連理枝,生擺斷我顫巍巍的並頭蓮。其實負屈銜冤。”
年級字:小(P1) 屈(P4) 大(P1) 申(P1)
年級字:喊(P2) 冤(P5) 叫(P1) 屈(P4)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三回:“那寶蟾只管喊冤叫屈,那裏理會他。”
年級字:聱(P0) 牙(P1) 詰(P0) 屈(P4)
清·周亮工《書影》第二卷:“爲詩好爲聱牙詰屈之語,多不自解。”
年級字:龍(P2) 屈(P4) 蛇(P4) 伸(P2)
年級字:屈(P4) 指(P2) 可(P1) 數(P2)
唐·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詩:“自期殞命在春序,屈指數日憐嬰孩。”宋·歐陽修《集古錄跋尾·唐安公美政頌》:“今文儒之盛,其屈指可數者,無三四人。非皆不能,蓋忽不爲爾。”
年級字:鳴(P4) 冤(P5) 叫(P1) 屈(P4)
巴金《<探索集>後記》:“我寫《家》,也只是爲了向腐朽的封建制度提出控訴,替橫遭摧殘的年輕生命鳴冤叫屈。”
年級字:詰(P0) 屈(P4) 聱(P0) 牙(P1)
詰屈:同“佶屈”,曲折,引申爲不順暢;聱牙:讀起來拗口、彆扭。形容文字晦澀艱深,難懂難讀。
年級字:負(P3) 屈(P4) 含(P4) 冤(P5)
負:遭受;含:銜在嘴裏,比喻忍受。遭受委曲,忍受冤枉。
元·關漢卿《望江亭》第四折:“他只待強拆開我長攙攙的連理枝,生擺斷我顫巍巍的並頭蓮。其實負屈銜冤。”
年級字:以(P1) 屈(P4) 求(P2) 伸(P2)
屈:彎曲;伸:伸直伸展。用彎曲來求得向前伸展。比喻以退爲進的策略。
年級字:銜(P6) 冤(P5) 負(P3) 屈(P4)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我做了個銜冤負屈沒頭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賊!”
年級字:屈(P4) 艷(P1) 班(P2) 香(P1)
屈:指屈原;班:指班固。象《楚辭》、漢賦那樣詞藻艷麗,情味濃郁。稱讚詩文優美。
唐·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高摘屈宋艷,濃熏班馬香。”
年級字:詰(P0) 屈(P4) 牙(P1)
清·陳田《〈明詩紀事戊籤〉序》:“其間獨照之匠,若荊川、遵巖、震川,變秦漢爲歐曾,易詰屈謷牙爲字順文從。”
年級字:威(P3) 武(P2) 不(P1) 屈(P4)
威武:權勢,武力;屈:屈服。強暴的壓力不能使之屈服。表示堅貞頑強。
《孟子·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大丈夫。”
年級字:詰(P0) 屈(P4)
清·朱克敬《瞑庵雜識》卷一:“是歲首士以江西優人來,登場歌舞,皆詰屈磝碻,不可聽。”
年級字:小(P1) 屈(P4) 大(P1) 伸(P2)
屈:委屈。伸:展開,發揮出來。先能夠受點委屈,而後會大有作爲的。
年級字:屈(P4) 不(P1) 伸(P2)
清·戴名世《<齊天霞稿>序》:“即諸同學之士亦多食貧作苦,蠖屈不伸。”
年級字:才(P1) 過(P1) 屈(P4) 宋(P3)
唐·杜甫《醉時歌》“先生有道出羲黃,先生有才過屈宋。”
年級字:寧(P4) 死(P3) 不(P1) 屈(P4)
明·趙弼《宋進士袁鏞忠義傳》:“以大義拒敵,寧死不屈,竟燎身於烈焰中。”
年級字:詞(P1) 窮(P3) 理(P2) 屈(P4)
宋·蘇軾《論河北京東盜賊狀》:“切詳按問,自言皆是;詞窮理屈,勢必不免。”
年級字:抱(P1) 屈(P4) 銜(P6) 冤(P5)
宋·無名氏《新編五代史平話·樑史》捲上:“這三個功臣,抱屈銜冤,訴於天帝。”
年級字:理(P2) 屈(P4) 詞(P1) 窮(P3)
《論語·先進》:“是故惡夫佞者”宋·朱熹集註:“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詞窮,而取辯於口以御人耳。”
年級字:不(P1) 撓(P6) 不(P1) 屈(P4)
清·陳天華《論中國宜改創民主政體》:“吾民族以不撓不屈之氣概,與外族戰,與土番戰,與寒暑戰,卒能斬荊披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