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ū
年級字:居(P2)
詞性:名詞,副詞
姓氏金文從「尸」,「古」聲。
住所: 居住、居留、世居、居無定所、新居、故居、安樂居業。
身處的環境: 居於劣勢、居安思危。
身處的環境,含擔當、擔任的意思: 官居一品。
生活: 起居飲食。
泛指住宅、茶樓、飯館等場所的: 樂陶居、東坡居。
心懷意圖:居心何在、居心叵測。
積存物品: 奇貨可居。
出乎意料之外的:居然。
信奉佛教或道教的人的別名: 居士。
【姓氏】明代:居節。
《孟子.離婁下》:「顏子當亂世,居於陋巷。」
《論語.陽貨》:「居,吾語汝。」
《漢書.卷五九.張湯傳》:「信輒先知之,居物致富,與湯分之。」
《孟子.離婁上》:「居下位而不獲於上。」
唐.劉禹錫〈詠史〉詩二首之二:「同遇漢文時,何人居貴位?」
《晉書.卷三四.羊祜傳》:「天下不如意,恆十居七八。」
《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誰居?其孟椒乎!」
《禮記.檀弓上》:「何居?我未之前聞也。」
jū gāo
qǐ jū
dìng jū
xīn jū
年級字:新(P1) 居(P2)
詞性:名詞
新宅故宅,
故居,
舊居,
故園1.剛建好或剛搬去住的房子2.新的住所,新家,新的住宅
jū rán
yǐn jū
年級字:隱(P4) 居(P2)
詞性:動詞
幽居,
豹隱,
遁世退居鄉里,不肯出仕。退居山野
隱居之室。 --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lín jū
年級字:鄰(P3) 居(P2)
詞性:名詞
街坊,
鄰人家或住處與另一人的家或住處靠緊或鄰近的人;住在隔壁另外一家的或附近的人。
jū lǐ
年級字:居(P2) 裡(P3)
詞性:名詞
1.居住的鄉里2.物質的放射性強度的單位,一居里等於一克鐳衰變成氡的放射強度。這個單位是為了紀念波蘭科學家居里夫人而定的
zì jū
tóng jū
年級字:同(P1) 居(P2)
詞性:形容詞
分居1. 同住一處。2. 指夫妻一起生活。
3. 常指未經履行法定結婚儀式而共同生活。
yí jū
jū shì
jū shì
lǐ jū
jū mín
shēn jū
Wǒ jū
gù jū
mín jū
jì jū
suǒ jū
dú jū
年級字:獨(P4) 居(P2)
詞性:動詞,形容詞
煢居雜居長期的、獨身一人居留
例:在靠近極地積冰地帶的五個月獨居
Jū zài
shēn jū
ān jū
jū duō
jū xīn
wèi jū
fēn jū
年級字:分(P2) 居(P2)
詞性:名詞
同居,
並處1.一家人分開生活2.現多指保留夫妻關係而不共同生活
jū zhù
年級字:居(P2) 住(P1)
寓居,
棲身出奔1. 謂較長期地住在一地。
2. 宋 時官吏降職並調往邊遠地區,稱“居住”。
jiā jū
jū jiǎn
tuì jū
年級字:退(P2) 居(P2)
詞性:動詞
引退閒居;從原來的地位、等次後退到較低的地位、等次。
年級字:辭(P5) 尊(P3) 居(P2) 卑(P3)
《孟子·萬章下》:“爲貧者,辭尊居卑,辭富居貧。”
年級字:巖(P0) 居(P2) 穴(P1) 處(P2)
語出《韓非子·詭使》:“而士有二心私學,巖居穴處,託伏深慮,大者非世,細者惑下。”
年級字:窮(P3) 大(P1) 失(P2) 居(P2)
年級字:擇(P5) 鄰(P3) 而(P1) 居(P2)
年級字:恥(P5) 居(P2) 王(P1) 後(P1)
《新唐書·文藝傳上·王勃》:“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皆以文章齊名,天下稱‘王、楊、盧、駱’,號‘四傑’。炯嘗曰:‘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後。’
年級字:惡(P3) 溼(P3) 居(P2) 下(P1)
厭惡潮溼卻住在低窪的的地方。比喻行動跟願望相違背。
《孟子·公孫丑上》:“今惡辱而居不仁,是猶惡溼而居下住。”
年級字:適(P3) 居(P2) 其(P2) 反(P1)
李大釗《唯物史觀在現代史學上的價值》:“這都是大錯特錯,唯物史觀及於人生的影響乃適居其反。”
年級字:尸(P4) 居(P2) 餘(P4) 氣(P1)
餘氣:最後一口氣。象屍體一樣但還有一口氣,指人將要死亡。也比喻人暮氣沉沉,無所作爲。
《晉書·宣帝紀》:“司馬公尸居餘氣,形神已離,不足慮矣。”
年級字:安(P1) 居(P2) 樂(P2) 業(P2)
安:安定;樂:喜愛,愉快;業:職業。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勞動。
《老子》:“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漢書·貨殖列傳》“各安其居而樂其業,甘其食而美其服。”
年級字:卷(P2) 席(P4) 而(P1) 居(P2)
唐·沈亞之《萬勝崗新城錄》:“冬,縱兵臨壽春,屠馬塘,走其守令狐通,焚霍丘,淮南郡邑大駭,民人卷席而居。”
年級字:穴(P1) 居(P2) 野(P2) 處(P2)
穴:洞;處:居住。居住在洞裏生活在荒野。形容原始人的生活狀況。
《易·繫辭下》:“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
年級字:送(P1) 往(P1) 事(P1) 居(P2)
《左傳·僖公九年》:“送往事居,耦俱無猜,貞也。”
年級字:日(P1) 月(P1) 不(P1) 居(P2)
年級字:離(P2) 羣(P6) 索(P3) 居(P2)
年級字:來(P1) 者(P1) 居(P2) 上(P1)
後來居上。原指資格淺的新進反居資格老的舊臣之上。後亦用以稱讚後起之秀超過前輩。
語出《史記·汲鄭列傳》:“陛下用羣臣如積薪耳,後來者居上。”
年級字:居(P2) 無(P2) 求(P2) 安(P1)
年級字:別(P1) 居(P2) 異(P3) 財(P3)
清·薛福成《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子既娶婦,與父母別居異財,甚者不相聞問。”
年級字:居(P2) 心(P1) 叵(P6+) 測(P4)
居心:存心;叵:不可;測:推測。指存心險惡,不可推測。
清·洪楝園《縣嶴猿·歸神》:“都是這一個狗才設計騙將出來,以爲自己富貴之地,是以吾閣部爲奇貨,居心叵測,天理不容。”
年級字:別(P1) 財(P3) 異(P3) 居(P2)
《宋史·太祖紀二》:“癸亥,詔:荊蜀民祖父母、父母在者,子孫不得別財異居。”
年級字:居(P2) 安(P1) 資(P2) 深(P2)
《孟子·離婁下》:“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年級字:處(P2) 尊(P3) 居(P2) 顯(P4)
顯:顯要,顯赫。指有聲望有地位。形容職位高,權勢大。
年級字:鼎(P5) 足(P1) 而(P1) 居(P2)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臣願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
年級字:甘(P2) 居(P2) 人(P1) 後(P1)
甘:自願;居:在(某種位置)。指甘心落在他人之後。
明·張岱《自爲墓誌銘》:“奪利爭名,甘居人後,觀場遊戲,肯讓人先。”
年級字:安(P1) 樂(P2) 窩(P2) 居(P2)
宋·邵雍《無名公傳》:“所寢之室謂之安樂窩,不求過美,惟求冬暖夏涼。”
年級字:辭(P5) 富(P3) 居(P2) 貧(P3)
辭:推辭,推卻。原指拒絕厚祿,只受薄俸。現形容拋棄優厚待遇,甘於清貧的生活。
《孟子·萬章下》:“仕非爲貧也,而有時乎爲貧;娶妻非爲養也,而有時乎爲養。爲貧者,辭尊居卑,辭富居貧。辭尊居卑,辭富居貧,惡乎宜乎?抱關擊柝。”
年級字:居(P2) 不(P1) 重(P1) 茵(P0)
坐臥處不鋪兩重墊子。比喻生活非常的節儉。同“居不重席”。
晉·陳元達《諫起儀樓》:“故身衣大布,居不重茵。”
年級字:居(P2) 不(P1) 重(P1) 席(P4)
《左傳·哀公元年》:“昔闔廬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壇,器不彤鏤,宮室不觀,舟車不飾,衣服財用,擇不取費。”
年級字:功(P1) 成(P1) 弗(P0) 居(P2)
明·李贄《史綱評要·周紀·赧王》:“功成弗居,賢將所難。”
年級字:遁(P0) 世(P1) 幽(P4) 居(P2)
北齊·劉晝《新論·遇不遇》:“齊之華士,棲志丘壑,而太公誅之之;魏之幹木,遁世幽居,而文侯敬之。”
年級字:起(P1) 居(P2) 無(P2) 時(P1)
唐·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起居無時,惟適之安。”
年級字:居(P2) 下(P1) 上(P1)
語出《論語·陽貨》:“子曰:‘有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
年級字:屯(P6+) 積(P3) 居(P2) 奇(P2)
年級字:居(P2) 雁(P3) 聚(P3)
宋·王安石《上五事書》:“然而天下之人,鳧居雁聚,散而之四方而無禁也者,數千百年矣。”
年級字:隱(P4) 居(P2) 求(P2) 志(P2)
年級字:蕩(P3) 析(P4) 離(P2) 居(P2)
《尚書·盤庚下》:“今我民用蕩析離居,罔有定極。”
年級字:推(P2) 燥(P4) 居(P2) 濕(P4)
把乾的地方讓給幼兒,自己睡在濕的地方。形容撫育孩子的辛勞。
《孝經援神契》:“母之於子也,鞠養殷勤,推燥居濕,絕少分甘也。”
年級字:居(P2) 食(P1)
鷇:待母哺食的幼鳥,它不挑揀食物。如鵪鶉一樣居無定所,象幼雛一樣飢不擇食。比喻生活儉樸,不求享受。
《莊子·天地》:“夫聖人鶉居而鷇食,鳥行而無彰。”
年級字:推(P2) 燥(P4) 居(P2) 溼(P3)
把乾的地方讓給幼兒,自己睡在溼的地方。形容撫育孩子的辛勞。
《孝經援神契》:“母之於子也,鞠養殷勤,推燥居溼,絕少分甘也。”
年級字:居(P2) 停(P1) 主(P1) 人(P1)
《宋史·丁謂傳》:“帝意欲謫(寇)準江淮間,謂退,除道州司馬。同列不敢言,獨王曾以帝語質之。謂顧曰:‘居停主人勿復言。’蓋指曾以第舍假準也。”
年級字:樂(P2) 業(P2) 安(P1) 居(P2)
愉快地從事自己的職業,過着安定的生活。形容生活、生產、思想狀況安定正常。
元·無名氏《延安府》第一折:“見如今四海無虞,八方黎庶皆豐富,樂業安居。”
年級字:蠹(P0) 居(P2) 處(P2)
蠹居:像蛀蟲一樣,深居在蛀壞的器物裏。棊:同“棋”。像蛀蟲一樣深居,像棋子一樣密佈。形容壞人隱蔽很深,散佈在各個要害地方。
年級字:居(P2) 軸(P4) 處(P2) 中(P1)
年級字:尸(P4) 居(P2) 龍(P2) 見(P1)
《莊子·在宥》:“故君子苟能無解其五藏,無擢其聰明,屍居而龍見,淵默而雷聲。”
年級字:居(P2) 高(P1) 臨(P3) 下(P1)
年級字:奇(P2) 貨(P2) 可(P1) 居(P2)
指把少有的貨物囤積起來,等待高價出售。也比喻拿某種專長或獨佔的東西作爲資本,等待時機,以撈取名利地位。
《史記·呂不韋列傳》:“呂不韋賈邯鄲,見(子楚)而憐之,曰:‘此奇貨可居。’”
年級字:分(P2) 別(P1) 部(P2) 居(P2)
漢·史游《急就篇》卷一:“羅列諸物名姓字,分別部居不雜廁。”
年級字:然(P2) 居(P2) 首(P1)
清·王韜《徵設香山南屏鄉義學府》:“太守少嘗讀書於米利堅者十年,兩試太學,褎然居首。”
年級字:變(P2) 動(P1) 不(P1) 居(P2)
《易繫辭下》:“《易》之爲書也不可遠;爲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孔穎達疏:“言陰陽六爻更互變動,不恆居一體也。”
年級字:飲(P2) 食(P1) 起(P1) 居(P2)
年級字:大(P1) 名(P2) 難(P2) 居(P2)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句踐以霸,而范蠡稱上將軍。還反國,范蠡以爲大名之下,難以久居……乃裝其輕寶珠玉,自與其私徒屬乘舟浮海以行。”
年級字:盪(P5) 析(P4) 離(P2) 居(P2)
《尚書·盤庚下》:“今我民用盪析離居,罔有定極。”
年級字:居(P2) 仁(P3) 由(P1) 義(P3)
年級字:離(P2) 群(P6) 索(P3) 居(P2)
年級字:惡(P3) 濕(P4) 居(P2) 下(P1)
厭惡潮濕卻住在低窪的的地方。比喻行動跟願望相違背。
《孟子·公孫醜上》:“今惡辱而居不仁,是猶惡濕而居下住。”
年級字:羣(P6) 居(P2) 穴(P1) 處(P2)
原始人類聚羣而居,住于山洞之中。比喻粗野無知,見聞淺陋。
年級字:兩(P1) 腳(P2) 居(P2) 間(P1)
年級字:久(P1) 居(P2) 人(P1) 下(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回:“隱士聽了,大叫:‘妙極!弟每時謂兄必必非久居人下者,……。’”
年級字:居(P2) 安(P1) 思(P2) 危(P3)
詞性:形容詞
成語雖然處在平安的環境裏,也想到有出現危險的可能。指隨時有應付意外事件的思想準備。
《左傳·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年級字:巢(P4) 居(P2) 穴(P1) 處(P2)
後魏·盧之明《劇鼠賦》:“跖實排虛,巢居穴處,皆飲噬于山澤。”
年級字:積(P3) 居(P2) 奇(P2)
囤、居:積聚;奇:稀少的物品。把稀少的貨物儲藏起來。指商人囤積大量商品,等待高價出賣,牟取暴利。
貧農把地主富農的穀米阻止出境,並禁止高擡谷價和~。(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年級字:居(P2) 家(P1) 隔(P3) 離(P2)
詞性:動詞
常見詞組居住在家中,保持分隔,距離。
「居家」居住在家中。
「隔離」分隔,保持距離。
指患有每染病的患者,或當社會有傳染病時,人們要留在家中,大家保持距離,避免病毒擴散。
年級字:居(P2) 無(P2) 定(P1) 所(P2)
年級字:安(P1) 土(P1) 重(P1) 居(P2)
《後漢書·楊終傳》:“傳曰:‘安土重居,謂之衆庶。’”
年級字:歲(P2) 月(P1) 不(P1) 居(P2)
漢·孔融《論盛孝章書》:“歲月不居,時節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
年級字:居(P2) 之(P2) 不(P1) 疑(P3)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五回:“且說秦鳳梧跟了張露竹洋行裏那班人,天天鬧在一起,吃喝頑笑,大家知道他是個有錢的財主,恭維他觀察長,觀察短,秦鳳梧也居之不疑。”
年級字:居(P2) 心(P1) 不(P1) 良(P1)
居心:存心;良:善。存心不善。指內心存在着惡意或陰謀。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卿居心不淨,乃復強欲滓穢太清耶。”
年級字:樊(P6+) 川(P2) 居(P2) 士(P1)
詞性:名詞
杜牧,
牧之,
小杜,
杜樊川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 杜甫,大杜。與李商隱並稱 小李杜。
年級字:燕(P2) 雀(P3) 之(P2) 居(P2)
明·陳汝元《金蓮記·焚券》:“蒙還燕雀之居,當盡犬鷹之力。茲且相別,後或再逢。”
年級字:恥(P5) 居(P2) 人(P1) 下(P1)
宋陳亮《謝曾察院啓》:“伏念某本無他長,恥居人下。常想英豪之行事,墮乃塵凡;頗知聖賢之用心,雜之泥滓。”
年級字:遁(P0) 世(P1) 隱(P4) 居(P2)
漢·焦贛《易林·革之旅》:“遁世隱居,竟不逢時。”
年級字:分(P2) 居(P2) 異(P3) 爨(P0)
年級字:辨(P5) 物(P1) 居(P2) 方(P1)
《易·未濟》:“君子以慎辨物居方。”孔穎達疏:“辨別衆物,各居其方,使皆得安其所。”
年級字:別(P1) 籍(P4) 異(P3) 居(P2)
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四節:“法律禁止兄弟在父母生存時別籍異居……朝廷寧願放免丁役,不許無故析戶分居。”
年級字:深(P2) 居(P2) 簡(P2) 出(P1)
簡:簡省。原指野獸藏在深密的地方,很少出現。後指常呆在家裏,很少出門。
唐·韓愈《送浮屠文暢師序》:“夫獸深居而簡出,懼物之爲己害也,猶且不脫焉。”
年級字:枕(P5) 善(P2) 而(P1) 居(P2)
北齊·劉晝《新論·慎獨》:“故蘧璦不以昏行變節,顏回不以夜浴改容……斯皆慎乎隱微,枕善而居,不以視之不見而移其心,聽之不聞而變其情也。”
年級字:惡(P3) 居(P2) 下(P1) 流(P1)
惡:討厭,憎恨;下流:即下游,引伸爲卑下的地位。憎恨處於下游。原指君子不願居於卑下的地位。現也指不甘居下游。
《論語·子張》:“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年級字:日(P1) 居(P2) 月(P1) 諸(P4)
居:音“積”,語助詞,同“乎”;諸:語助詞。指光陰的流逝。
《詩·邶風·柏舟》:“日居月諸,胡迭而微。”晉·陶潛《命子》詩:“日居月諸,漸免子孩。”
年級字:居(P2) 官(P2) 守(P2) 法(P1)
《史記·商君列傳》:“常人安於故俗,學者溺於所聞,以此兩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與論於法之外也。”
年級字:屍(P4) 居(P2) 餘(P4) 氣(P1)
餘氣:最後一口氣。象屍體一樣但還有一口氣,指人將要死亡。也比喻人暮氣沉沉,無所作為。
《晉書·宣帝紀》:“司馬公屍居餘氣,形神已離,不足慮矣。”
年級字:巖(P0) 居(P2) 川(P2) 觀(P2)
居於巖穴而觀賞川流。形容隱居生活悠閒自適,超然世外。
《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君何不以此時歸相印,讓賢者而授之,退而巖居川觀。”
年級字:居(P2) 安(P1) 慮(P4) 危(P3)
年級字:居(P2) 功(P1) 自(P1) 傲(P4)
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第十章:“然而毛潤之不但毫無居功自傲的表情,而且異常謙遜地說:這算什麼功。”
年級字:居(P2) 利(P2) 思(P2) 義(P3)
先秦·左丘明《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居利思義,在約思純,有守心而無淫行。”
年級字:居(P2) 大(P1) 不(P1) 易(P2)
本爲唐代詩人顧況以白居易的名字開玩笑。後比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維持。
唐·張固《幽閒鼓吹》:“白尚書應舉,初至京,以詩謁著作顧況,顧睹姓名,熟視白公曰:‘米價方貴,居亦弗易。’”
年級字:高(P1) 居(P2) 深(P2) 拱(P4)
《新唐書·張玄素傳》:“若上賢右能,使百司善職,則高居深拱,疇敢犯之?”
年級字:屍(P4) 居(P2) 龍(P2) 見(P1)
《莊子·在宥》:“故君子苟能無解其五藏,無擢其聰明,屍居而龍見,淵默而雷聲。”
年級字:鵲(P0) 巢(P4) 鳩(P0) 居(P2)
本喻女子出嫁,住在夫家。後比喻強佔別人的房屋、土地、妻室等。
《詩·召南·鵲巢》:“維鵲有巢,維鳩居之。”朱熹集傳:“鵲善爲巢,其巢最爲完固。鳩性拙不能爲巢,或有居鵲之成巢者。”
年級字:功(P1) 成(P1) 不(P1) 居(P2)
居:承當,佔有。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佔爲己有。後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勞歸於自己。
《老子》第二章:“生而不有,爲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年級字:蠹(P0) 居(P2) 棋(P2) 處(P2)
唐·韓愈《潮州刺史謝上表》:“孽臣奸隸,居棋處。”
年級字:鳩(P0) 居(P2) 鵲(P0) 巢(P4)
《詩·召南·鵲巢》:“維鵲有巢,維鳩居之。”毛傳:“鳲鳩不自爲巢,居鵲之成巢。”
年級字:後(P1) 來(P1) 居(P2) 上(P1)
《史記·汲鄭列傳》汲黯對漢武帝說:“陛下用羣臣,如積薪耳,後來者居上。”
年級字:送(P1) 往(P1) 視(P1) 居(P2)
年級字:居(P2) 心(P1) 險(P3) 惡(P3)
年級字:後(P1) 來(P1) 者(P1) 居(P2) 上(P1)
《史記·汲鄭列傳》汲黯對漢武帝說:“陛下用羣臣,如積薪耳,後來者居上。”
年級字:居(P2) 移(P2) 氣(P1) 養(P2) 移(P2) 體(P2)
指地位和環境可以改變人的氣質,奉養可以改變人的體質。
年級字:長(P1) 安(P1) 居(P2) 大(P1) 不(P1) 易(P2)
本爲唐代詩人顧況以白居易的名字開玩笑。後比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維持。
唐·張固《幽閒鼓吹》:“白尚書應舉,初至京,以詩謁著作顧況,顧睹姓名,熟視白公曰:‘米價方貴,居亦弗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