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銜(P6) 尾(P1) 相(P1) 隨(P3)
銜:馬嚼子;尾:馬尾巴。馬嚼子接着馬尾巴。形容一個緊跟着一個,成單行前進。
年級字:露(P2) 尾(P1) 藏(P2) 頭(P1)
藏起了頭,露出了尾。形容說話躲躲閃閃,不把真實情況全部講出來。
元·張可久《點絳脣·翻歸去來辭》套曲:“早休官棄職,遠紅塵是非,省藏頭露尾。”
年級字:瑣(P6) 尾(P1) 流(P1) 離(P2)
瑣尾:細小時美好;流離:梟的別名。梟細小時怪可愛,長大後卻非常醜惡。比喻處境由順利轉爲艱難。
年級字:道(P1) 頭(P1) 知(P1) 尾(P1)
《朱子語類》卷四九:“惟聖人道頭知尾,下學便上達,若教學者,則須循其序也。”
年級字:吳(P6+) 頭(P1) 楚(P2) 尾(P1)
今江西北部,春秋時是吳、楚兩國交界的地方,它處於吳地長江的上游,楚地長江的下游,好象首尾互相銜接。
宋·王象之《輿地紀勝》:“《職方乘序》:‘吳頭楚尾。’”
年級字:狐(P3) 狸(P3) 尾(P1) 巴(P1)
古時傳說狐狸能夠變成人形來迷惑人,但它的尾巴卻始終變不了,成爲妖的標誌。比喻壞人的本來面目或迷惑人的罪證。
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法雲寺》:“孫巖娶妻三年,不脫衣而臥。巖私怪之,伺其睡,陰解其衣,有尾長三尺似狐尾。巖懼而出之。”
年級字:曳(P4) 尾(P1) 塗(P5) 中(P1)
原意是與其位列卿相,受爵祿、刑罰的管束,不如隱居而安於貧賤。後也比喻在污濁的環境裏苟且偷生。
年級字:首(P1) 尾(P1) 相(P1) 連(P1)
年級字:冇(P0) 尾(P1) 飛(P1) 陀(P5)
年級字:龍(P2) 頭(P1) 蛇(P4) 尾(P1)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130卷:“如在歐公文集序,先說得許多天來底大,恁地好了,到結束處,卻只如此,蓋不止龍頭蛇尾矣。”
年級字:巷(P2) 尾(P1) 街(P2) 頭(P1)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三十一:“問:‘如何是學人轉身處?’師日:‘街頭巷尾。’”
年級字:棚(P3) 尾(P1) 拉(P1) 箱(P3)
年級字:搖(P2) 頭(P1) 擺(P2) 尾(P1)
原形容魚悠然自在的樣子。現用來形容人搖頭晃腦、輕浮得意的樣子。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臨濟門下有個赤梢鯉魚,搖頭擺尾向南方去,不知向誰家齏甕裏淹殺?”
年級字:春(P1) 冰(P1) 虎(P1) 尾(P1)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將解凍的冰上。比喻處境非常危險。
《尚書·君牙》:“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涉於春冰。”
年級字:狗(P2) 續(P3) 尾(P1)
指封官太濫。亦比喻拿不好的東西補接在好的東西後面,前後兩部分非常不相稱。同“狗尾續貂”。
清·嬴宗季女《六月霜·張羅》:“殺人獻媚,情甘狗續貂尾。”
年級字:尾(P1) 大(P1) 不(P1) 掉(P2)
掉:搖動。尾巴太大,掉轉不靈。舊時比喻部下的勢力很大,無法指揮調度。現比喻機構龐大,指揮不靈。
《左傳·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年級字:徹(P4) 頭(P1) 徹(P4) 尾(P1)
宋·朱熹《答胡季隨書》:“近日學者說得太高了,意思都不確實,不曾見理會得一書一事,徹頭徹尾。”
年級字:尾(P1) 大(P1) 難(P2) 掉(P2)
猶言尾大不掉。舊時比喻部下的勢力很大,無法指揮調度。現比喻機構龐大,指揮不靈。
年級字:虎(P1) 頭(P1) 蛇(P4) 尾(P1)
頭大如虎,尾細如蛇。比喻開始時聲勢很大,到後來勁頭很小,有始無終。
元·康進之《李逵負棘》第二折:“則爲你兩頭白面搬興廢,轉背言詞說是非,這廝敢狗行狼心,虎頭蛇尾。”
年級字:魚(P1) 尾(P1) 雁(P3) 行(P1)
指兵輪行進之隊列,一輪居中爲首,其它輪船按人字形兩旁依次排列,狀如魚尾,又如雁陣。
年級字:搖(P2) 尾(P1) 塗(P5) 中(P1)
戰國時,楚王派大夫去請莊子做官,莊子對楚大夫說:聽說楚國有神龜,死去已三千年,現在把它用匣子裝起來藏在廟堂之上。你看此龜是留下骨頭讓人珍藏好呢,還是活着曳尾於泥塗中好?大夫說:當然是活着曳尾於塗中好。莊子說:那末我將曳尾於塗中。見
年級字:魚(P1) 尾(P1)
《詩·周南·汝墳》:“魴魚赬尾,王室如燬。”毛傳:“赬,赤也;魚勞則尾赤。”朱熹集傳:“魴尾本白而今赤,則勞甚矣。”
年級字:狗(P2) 尾(P1) 續(P3)
比喻拿不好的東西補接在好的東西後面,前後兩部分非常不相稱。同“狗尾續貂”。
清·李漁《閒情偶寄·詞曲·詞采》:“尚有踊躍於前,懈弛於後,不得已而爲狗尾貂續者亦有之。”
年級字:無(P2) 頭(P1) 無(P2) 尾(P1)
年級字:從(P1) 頭(P1) 徹(P4) 尾(P1)
宋·朱熹《答呂伯恭》:“不免索性說了,從頭徹尾只是此一個病根也。”
年級字:有(P1) 頭(P1) 有(P1) 尾(P1)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十二回:“卻纔說不了,他便是真大丈夫,有頭有尾,有始有終,我如今只等病好時,便去投奔他。”
年級字:從(P1) 頭(P1) 到(P1) 尾(P1)
《朱子全書·孟子三》:“是金聲底,從頭到尾只是金聲;是玉聲底,從頭到尾只是玉聲;是絲竹之聲,從頭到尾只是絲竹之聲。”
年級字:楚(P2) 尾(P1) 吳(P6+) 頭(P1)
古豫章一帶位於楚地下游,吳地上游,如首尾相銜接,故稱“楚尾吳頭”。泛指長江中下游一帶地方。
宋·朱熹《鉛山立春》詩:“雪擁山腰洞口,春回楚尾吳頭。”宋·王阮《秋日寄舍弟》詩:“猿驚鶴怨草三尺,楚尾吳頭天一方。”
年級字:年(P1) 頭(P1) 月(P1) 尾(P1)
指從歲首到臘月底,泛指一年之中。也指《春秋》三傳每年首尾的文字。唐時試官常擷取以試應試明經科士子是否熟諳經傳本文。
宋·林光朝《癡頑不識字》詩:“年頭月尾無一是,咄咄癡頑不識字。”
年級字:首(P1) 尾(P1) 相(P1) 衛(P4)
年級字:搖(P2) 尾(P1) 乞(P1) 憐(P2)
狗搖着尾巴向主人乞求愛憐。比喻裝出一副可憐相向人討好。
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若俯首帖耳、搖尾而乞憐者,非我之志也。”
年級字:首(P1) 尾(P1) 相(P1) 繼(P3)
年級字:尾(P1) 生(P1) 之(P2) 信(P1)
尾生:古代傳說中堅守信約的人,他爲守約而甘心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約,而不懂得權衡利害關係。
《莊子·盜跖》:“尾生與女子期於樑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樑柱而死。”《史記·蘇秦列傳》:“信如尾生,與女子期於樑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柱而死。”
年級字:蠅(P2) 隨(P3) 驥(P0) 尾(P1)
蒼蠅附隨在騏驥的尾巴上,便可騰飛千里。比喻依附於賢能或有名望者,必能得益。
語出《後漢書·隗囂傳》:“數蒙伯樂一顧之價,而蒼蠅之飛,不過數步,即託驥尾,得以絕羣。”
年級字:徹(P4) 首(P1) 徹(P4) 尾(P1)
宋·朱熹《答陳安卿書》:“今此於既學適道之後卻言篤信何也?恐信字徹首徹尾不可分先後。”
年級字:畏(P4) 首(P1) 畏(P4) 尾(P1)
畏:怕,懼。前也怕,後也怕。比喻做事膽子小,顧慮多。
年級字:搖(P2) 尾(P1) 求(P2) 食(P1)
老虎被關進籠圈裏,向人搖尾巴求取食物。比喻人的地位降低,向人乞求。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猛虎在深山,百獸震恐,及在檻阱之中,搖尾而求食,積威約之漸也。”
年級字:曳(P4) 尾(P1) 泥(P2) 塗(P5)
①比喻在污濁的環境裏苟且偷生。同“曳尾塗中”。②比喻卑鄙齷齪的行爲。
年級字:街(P2) 頭(P1) 巷(P2) 尾(P1)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三十一:“問:‘如何是學人轉身處?’師日:‘街頭巷尾。’”
年級字:刀(P1) 頭(P1) 燕(P2) 尾(P1)
年級字:道(P1) 頭(P1) 會(P1) 尾(P1)
說個開頭就知道結果。形容思維敏捷、悟性好。同“道頭知尾”。
《五燈會元·芭蕉清禪師法嗣·承天辭確禪師》:“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師曰:‘道頭會尾,舉意知心。’”
年級字:有(P1) 頭(P1) 無(P2) 尾(P1)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五:“曰:‘有頭無尾時如何?’師曰:‘吐得黃金堪作什麼?’”《朱子語類》:“若是有頭無尾底人,便是忠也不久。”
年級字:首(P1) 尾(P1) 相(P1) 援(P5)
年級字:流(P1) 離(P2) 瑣(P6) 尾(P1)
年級字:依(P2) 頭(P1) 順(P2) 尾(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五回:“前兒我們還議論到這裏,再不能依頭順尾,必有兩場氣生。”
年級字:擺(P2) 尾(P1) 搖(P2) 頭(P1)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上卷:“只見麒麟迅速,獅子崢嶸,擺尾搖頭,山林迎接。”
年級字:虎(P1) 尾(P1) 春(P1) 冰(P1)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將解凍的冰上。比喻處境非常危險。
《尚書·君牙》:“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涉於春冰。”
年級字:銀(P2) 尾(P1)
比喻書法的鉤、挑等筆畫遒勁有力,有如銀鉤和蠍尾。一說蠆尾指指蠍子的尾巴,能揵然上卷,寫“乙”、“丁”、“亭”等字之末趯,須駐鋒而後趯出,故遒勁有力。
年級字:少(P1) 頭(P1) 缺(P3) 尾(P1)
年級字:狗(P2) 尾(P1) 續(P3)
比喻拿不好的東西補接在好的東西後面,前後兩部分非常不相稱。
《晉書·趙王倫傳》:“奴卒廝役亦加以爵位。每朝會,貂蟬盈坐,時人爲之諺曰:‘貂不足,狗尾續。’”
年級字:眉(P3) 頭(P1) 眼(P1) 尾(P1)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61卷:“鄉原是個無骨肋底人,東倒西擂,東邊去取奉人,西邊去周全人,看人眉頭眼尾。”
年級字:從(P1) 頭(P1) 至(P1) 尾(P1)
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二十:“今來所問,皆是不會仔細看書,又不曾從頭到尾看,只是中間接起一句一字來備禮發問。”
年級字:蠶(P0) 頭(P1) 燕(P2) 尾(P1)
宋·趙佶《宣和畫譜·顏真卿》“惟其忠貫白日,識高天下,故精神見於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後之俗學,乃求其形似之末,以謂蠶頭燕尾,僅乃得之。”
年級字:首(P1) 尾(P1) 相(P1) 應(P2)
頭和尾相互接應。指作戰相互接應。也形容詩文結構嚴謹。
《孫子·九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
年級字:通(P3) 首(P1) 至(P1) 尾(P1)
年級字:尾(P1) 生(P1) 抱(P1) 柱(P2)
相傳尾生與女子約定在橋樑相會,久候女子不到,水漲,乃抱橋柱而死。典出《莊子·盜跖》。後用以比喻堅守信約。
《莊子·盜跖》:“尾生與女子期於樑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樑柱而死。”
年級字:首(P1) 尾(P1) 共(P1) 濟(P4)
年級字:矯(P4) 尾(P1) 厲(P3) 角(P2)
形容逞強好勝、趾高氣揚的模樣。矯尾,翹尾巴。厲角,磨頭角。
清·錢謙益《馮巳蒼詩序》:“賓筵客座,辯論鋒起,援古證今,矯尾厲角,自以爲馮氏一家之學,論者無以難也。”
年級字:雄(P1) 雞(P1) 斷(P3) 尾(P1)
斷尾:斷去尾巴。本指雄雞因怕做祭祀的犧牲而自殘其身。後比喻人怕被殺而自盡。
《左傳·昭公二十二年》:“賓孟適郊,見雄雞自斷其尾。問之,侍者曰:‘自憚其犧也。’”
年級字:貪(P3) 蛇(P4) 忘(P2) 尾(P1)
年級字:改(P2) 頭(P1) 換(P2) 尾(P1)
指改變原來的面目。比喻只作形式上的變動,而實質內容不變。
唐·彥惾《唐護法沙門法琳別傳》下卷:“增加卷軸,添足篇章,依傍佛經,改頭換尾。”
年級字:大(P1) 頭(P1) 小(P1) 尾(P1)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三回:“這是中國官場辦事一向大頭小尾慣的,並不是做書的人先祥後略,有始無終也。”
年級字:藏(P2) 頭(P1) 露(P2) 尾(P1)
藏起了頭,露出了尾。形容說話躲躲閃閃,不把真實情況全部講出來。
元·張可久《點絳脣·翻歸去來辭》套曲:“早休官棄職,遠紅塵是非,省藏頭露尾。”
年級字:倦(P4) 尾(P1) 赤(P3) 色(P1)
語本《詩·周南·汝墳》:“魴魚赬尾。”硃熹 集傳:“赬,赤也。魚勞則尾赤。魴尾本白,而今赤,則勞甚矣。”
年級字:針(P2) 頭(P1) 線(P2) 尾(P1)
夏萍《曾憲梓傳》第一部分:“要生存,必須努力開墾,舉凡‘家頭窯尾、竈頭鍋尾、針頭線尾。田頭地尾’的各種勞作,客家婦女無不參與,而且與客家男人一起轄內製川、同甘共苦。”
年級字:搖(P2) 頭(P1) 尾(P1)
原形容魚悠然自在的樣子。現用來形容人搖頭晃腦、輕浮得意的樣子。同“搖頭擺尾”。
年級字:首(P1) 尾(P1) 兩(P1) 端(P2)
《後漢書·西羌傳》:“初,飢五同種大豪盧匆,忍良等千餘戶別留允街,而首尾兩端。”
年級字:斬(P2) 頭(P1) 去(P1) 尾(P1)
斬掉頭部,除去尾部。指將整體分割。也指剩下中間部分。
葉劍英《偉大的戰略決戰》:“由於我軍執行了上述方針,華北敵人即被我軍斬頭去尾,一截一截地被各個殲滅。”
年級字:老(P1) 鼠(P4) 尾(P1) 生(P1) 瘡(P6)
年級字:顧(P3) 頭(P1) 不(P1) 顧(P3) 尾(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回:“你皆因年小時候,託着老子孃的福,吃喝慣了,如今所以有了錢就顧頭不顧尾。”
年級字:不(P1) 足(P1) 狗(P2) 尾(P1) 續(P3)
《文選·任昉<爲範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華貂深不足之嘆”唐·李善注:“趙王倫篡位,時侍中、常侍九十七人,每朝,小人滿庭,貂蟬半坐,時人謠曰:‘貂不足,狗尾續。’”
shén lóng jiàn shǒu bù jiàn wěi
年級字:神(P1) 龍(P2) 見(P1) 首(P1) 不(P1) 見(P1) 尾(P1)
原是談詩的神韻,後比喻人的行蹤詭祕,剛一露面又不見了。也比喻言辭閃爍,使人捉摸不透。
清·趙執信《談龍錄》:“詩如神龍,見其首不見其尾,或雲中露一爪一鱗而已。”
yíng fù jì wěi ér zhì qiān lǐ
年級字:蠅(P2) 附(P2) 驥(P0) 尾(P1) ,(P1) 而(P1) 致(P3) 千(P1) 里(P1)
蒼蠅因附在千里馬的尾巴上而跑了千里的路程。普通人因沾了賢人的光而名聲大振。
《史記·伯夷列傳》:“伯夷叔齊雖賢,得夫子而名益彰。顏淵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