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得(P1) 寸(P1) 進(P1) 尺(P1)
得了一寸,還想再進一尺。比喻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
《戰國策·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 得尺亦王之尺也。”
年級字:寸(P1) 田(P1) 尺(P1) 宅(P5)
宋·蘇軾《遊羅浮山一首示兒子過》詩:“玉堂金馬久流落,寸田尺宅今誰耕。”
年級字:尺(P1) 布(P1) 鬥(P2) 粟(P0)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春;兄弟二人不相容。”
年級字:魚(P1) 腸(P5) 尺(P1) 素(P4)
北周·庾信《謝滕王集序啓》:“魚腸尺素,鳳足數行,書此謝辭,終知不盡。”
年級字:寸(P1) 長(P1) 尺(P1) 短(P2)
年級字:寸(P1) 地(P1) 尺(P1) 天(P1)
唐·杜甫《洗兵馬》:“寸地盡天皆入貢,奇祥異端爭來送。”
年級字:七(P1) 尺(P1) 之(P2) 軀(P4)
年級字:進(P1) 寸(P1) 退(P2) 尺(P1)
《老子》第六十九章:“用兵有言,吾不敢爲主而爲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
年級字:寸(P1) 土(P1) 尺(P1) 金(P1)
清·楊懋建《帝城花樣·紉薌傳》:“當萬葩競秀時,培植妙卉,寸土尺金,顧令此無足重輕之小草,蔓延庭階,大是恨事。”
年級字:尺(P1) 步(P1) 繩(P2) 趨(P4)
繩、尺:木工校曲直、量長短的工具,引伸爲法度;趨:快走;步:行走。指舉動符合規矩,毫不隨便。
宋·蘇洵《廣士》:“而繩趨尺步,華言華服者,往往反擯棄不用。”
年級字:尺(P1) 樹(P1) 寸(P1)
泓:水深。泛指地方雖小,卻有花草樹木、清泉流水的景區。
街心公園雖然只能算是尺樹寸泓之地,但也是人們休心養性的好去處。
年級字:五(P1) 尺(P1) 之(P2) 僮(P0)
年級字:尺(P1) 寸(P1) 之(P2) 功(P1)
《戰國策·燕策一》:“夫民勞而實費,又無尺寸之功,破宋肥仇,而世負其禍矣。”
年級字:玉(P1) 尺(P1) 量(P2) 才(P1)
玉尺:玉製的尺,舊時比喻選拔人才和評價詩文的標準。用恰當的標準來衡量人才和詩文。
唐·李白《上清寶鼎》詩:“仙人持玉尺,度君多少才;玉尺不可盡,君才無時休。”
年級字:五(P1) 尺(P1) 豎(P4) 子(P1)
年級字:六(P1) 尺(P1) 之(P2) 託(P4)
年級字:尺(P1) 山(P1) 寸(P1) 水(P1)
清·張問陶《青神舟中飲酒排悶》詩:“丹稜彭君古豪傑,對予常笑峨嵋劣;曾向華嚴頂上來,尺山寸水皆能說。”
年級字:昂(P4) 藏(P2) 七(P1) 尺(P1)
清·趙翼《放歌》:“徒負昂藏七尺身,實只太倉一稊米。”
年級字:目(P1) 無(P2) 三(P1) 尺(P1)
不把法制放在眼裏。形容違法亂紀,胡作非爲。三尺,指法律。古代把法律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故稱。古代把法律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故稱。
年級字:尺(P1) 寸(P1) 可(P1) 取(P2)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三回:“今蒙主上託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負重故也。”
年級字:尺(P1) 板(P2) 斗(P1) 食(P1)
《梁書·王僧孺傳》:“久爲尺板斗食之吏,以從皁衣黑綬之役。”
年級字:寸(P1) 進(P1) 尺(P1) 退(P2)
前進一寸,後退一尺。指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即得不償失。
《老子》第六十九章:“不敢進寸而退尺。” 唐·韓愈《上兵部李侍郎書》:“寸進尺退,卒無所成。”
年級字:尺(P1) 求(P2) 伸(P2)
尺蠖:蟲名,體長約二三寸,屈伸而行。尺蠖用彎曲來求得伸展。比喻以退爲進的策略。
年級字:垂(P2) 涎(P6+) 三(P1) 尺(P1)
口水掛下三尺長。形容極其貪婪的樣子。也形容非常眼熱。
老舍《趙子曰》第三章:“對面坐着一個垂涎三尺的小黑白花狗,擠眉弄眼的希望吃些白薯鬚子和皮。”
年級字:寸(P1) 長(P1) 尺(P1) 技(P2)
《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九:“孟嘗君平時養了許多客,今脫秦難,卻得此小人之力,可見天下寸長尺技,俱有用處。”
年級字:尺(P1) 二(P1) 冤(P5) 家(P1)
宋·陶穀《清異錄·文用》:“少師楊凝式書畫獨步,一時求畫者紙軸堆疊若垣壁。少師範見則浩嘆曰:‘無奈許多債主,真尺二冤家也。’”
年級字:斗(P1) 粟(P0) 尺(P1) 布(P1)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春;兄弟二人不相容。”
年級字:寸(P1) 陰(P2) 尺(P1) 璧(P6)
陰:日影,光陰;寸陰:指極斷的時間。日影移動一寸的時間價值比徑尺的璧玉還要珍貴。極言時間可貴。
《淮南子·原道訓》:“故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間得而易失也。”
年級字:天(P1) 涯(P6) 咫(P0) 尺(P1)
咫:古代長度單位,周制八寸,合今市尺六寸二分二釐;咫尺:比喻距離很近。比喻距離雖近,但很難相見,象是遠在天邊一樣。
《左傳·僖公九年》:“天威不違顏咫尺。”唐·李中《宮詞二首》:“門鎖簾垂月影斜,翠華咫尺隔天涯。”
年級字:寸(P1) 男(P1) 尺(P1) 女(P1)
元·無名氏《合同文字》一折:“自家潞州高平縣下馬村人氏,姓張名秉彝,渾家郭氏,嫡親兩口兒家屬,寸男尺女皆無。”
年級字:尺(P1) 短(P2) 寸(P1) 長(P1)
戰國·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年級字:尺(P1) 竹(P1) 伍(P3) 符(P2)
本指記載軍令、軍功的簿籍和軍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則。亦借指軍隊。
明·方孝孺《書夷山稿序後》:“吾觀四明蔣先生,羈寓數千裏外,在尺竹伍符中,而放筆爲詩……味其言如素處顯位者,未嘗有枯悴寒澀這態,是安可謂之窮士乎?”
年級字:鬥(P2) 米(P1) 尺(P1) 布(P1)
明·袁宏道《碧暉上人修淨室引》:“其一餘不知名,亦不識面貌,每日以沉湎爲工課。凡所得鬥米尺布,盡以沽酒。”
年級字:咫(P0) 尺(P1) 萬(P2) 里(P1)
《南史·蕭賁傳》:“能書善畫,於扇上圖山水,咫尺之內,便覺萬里爲遙。”
年級字:咫(P0) 尺(P1) 之(P2) 書(P1)
《史記·淮陰侯列傳》:“而後遣辯士奉咫尺之書,暴其所長於燕,燕必不敢不聽從。”宋·蘇洵《上歐陽內翰第一書》:“欲徒手奉咫尺之書,自託於執事,將使執事何從而知之,何從而信之哉?”
年級字:咫(P0) 尺(P1) 千(P1) 里(P1)
《南史·蕭賁傳》:“能書善畫,於扇上圖山水,咫尺之內,便覺萬里爲遙。”
年級字:魚(P1) 傳(P2) 尺(P1) 素(P4)
尺素:古代用絹帛書寫,通常長一尺,因此稱書信。指傳遞書信。
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年級字:火(P1) 冒(P1) 三(P1) 尺(P1)
姚雪垠《李自成 》第一卷第十五章:“當自成在路上纔得到報告時,他不禁火冒三尺,恨恨地罵了一聲:‘該死!’”
年級字:尺(P1) 幅(P2) 千(P1) 里(P1)
一尺長的畫幅,畫進了千里長的景象。比喻外形雖小,包含的內容很多。
《南史·昭胄傳》:“幼好學,有文才,能書善畫,於扇上圖山水,咫尺之內,便覺萬里爲遙。”
年級字:去(P1) 天(P1) 尺(P1) 五(P1)
年級字:五(P1) 尺(P1) 之(P2) 童(P1)
《孟子·滕文公子》:“從許子之道,則市價不貳,國中無僞;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
年級字:尺(P1) 有(P1) 所(P2) 短(P2)
南朝·樑錘嶸《詩品》卷下:“元長士章,並有盛才,詞美英淨,至於五言之作,幾乎尺有所短。譬應變將略,非武侯所長,未足以貶臥龍。”
年級字:咫(P0) 尺(P1) 威(P3) 顏(P2)
比喻離天子容顏極近。亦指天子之顏。同“咫尺天顏”。
宋·王安石《和蔡樞密孟夏旦日西府書事》:“聯翩人賀知君意,咫尺威顏不隔霄。”
年級字:斷(P3) 尺(P1)
明·葉盛《水東日記·王元章畫梅》:“今人間往往有其所畫梅花,斷縑尺楮,人爭寶之,多元章自書所題其上。”
年級字:六(P1) 尺(P1) 之(P2) 孤(P3)
《論語·泰伯》:“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年級字:百(P1) 尺(P1) 無(P2) 枝(P1)
年級字:鬥(P2) 粟(P0) 尺(P1) 布(P1)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春;兄弟二人不相容。”
年級字:尺(P1) 寸(P1) 之(P2) 柄(P4)
《史記·魏豹彭越列傳贊》:“魏豹、彭越雖故賤,然已席捲千里……得攝尺寸之柄。”
年級字:尺(P1) 波(P1) 電(P2) 謝(P2)
《文選·劉孝標<重答劉秣陵沼書>》:“青簡尚新,而宿草將列,泫然不知涕之無從也。雖隙駟不留,尺波電謝,而秋菊春蘭,英華靡絕。”
年級字:尺(P1) 籍(P4) 伍(P3) 符(P2)
指記載軍令、軍功的簿籍和軍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則。
《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夫士卒盡家人子,起田中從軍,安知尺籍伍符。”司馬貞索隱:“尺籍者,謂書其斬首之功於一尺之板。伍符者,命軍人伍伍相保,不容奸詐。”
年級字:足(P1) 尺(P1) 加(P1) 二(P1)
高陽《慈禧前傳》十:“在恭王自己接見的賀客中,有人說要請大格格出來,以公主的身份,接受叩賀;只這原是足尺加二的趨奉,但正如俗話所說的,‘馬屁拍在馬腳上’,惹得恭王大爲不悅。”
年級字:尺(P1) 二(P1) 秀(P2) 才(P1)
舊時用以譏諷寫俗字的書生。“尺二”即指當時“盡”字的俗體“盡”字。
宋·孫奕《履齋示兒編·文說·聲畫押韻貴乎審》:“誠齋先生楊公考校湖南漕試,……先生見卷子上書‘盡’字作‘盡’,必欲擯斥。考官乃上庠人,力爭不可。先生雲:‘明日揭榜,有喧傳以爲場屋取得個尺二秀才,則吾輩將胡顏?’竟黜之。”
年級字:得(P1) 尺(P1) 得(P1) 寸(P1)
得:取得,獲得。指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得多少就是多少。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 得尺亦王之尺也。”
年級字:寸(P1) 蹄(P4) 尺(P1)
清·吳偉業《梅村詩話》:“貪吏放手無罰,而寸蹄尺縑,輒加逮治。”
年級字:寸(P1) 兵(P3) 尺(P1) 鐵(P3)
宋·蘇軾《策略五》:“不用寸兵尺鐵,而天下屏息,莫敢或爭。”
年級字:寸(P1) 信(P1) 尺(P1)
詘:通“屈”,屈服、折服。信:通“伸”。屈折一寸,伸長一尺。比喻捨棄小的毛病,伸張大的事理。亦作“詘寸伸尺”。
年級字:尺(P1) 布(P1) 斗(P1) 粟(P0)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春;兄弟二人不相容。”
年級字:咫(P0) 尺(P1) 天(P1) 顏(P2)
語本《左傳·僖公九年》:“天威不違顏咫尺。原謂天鑑察不遠,威嚴如常在面前。”
年級字:尺(P1) 水(P1) 丈(P2) 波(P1)
唐·孟郊《君子勿鬱郁士有謗毀 者作詩以贈之》之一:“須知一尺水,日夜增高波。”
年級字:咫(P0) 尺(P1) 天(P1) 涯(P6)
咫:古代長度單位,周制八寸,合今市尺六寸二分二釐;咫尺:比喻距離很近。比喻距離雖近,但很難相見,象是遠在天邊一樣。
年級字:尺(P1) 壁(P2) 寸(P1) 陰(P2)
陰:日影,光陰;寸陰:指極斷的時間。日影移動一寸的時間價值比徑尺的璧玉還要珍貴。極言時間可貴。
《淮南子·原道訓》:“故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間得而易失也。”
年級字:尺(P1) 瑜(P0) 寸(P1) 瑕(P0)
宋·岳珂《寶真齋法書贊·蔣觀文錢塘天府二貼贊》:“尺瑜寸瑕,工所不棄。”
年級字:尺(P1) 寸(P1) 千(P1) 里(P1)
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
年級字:尺(P1) 寸(P1) 之(P2) 地(P1)
《史記·範睢蔡澤列傳》:“而齊尺寸之地無得,豈不欲得地哉?形勢不能有也。”
年級字:五(P1) 尺(P1) 童(P1) 子(P1)
五尺:古代尺短,所以以五尺指兒童的身高。泛指兒童。
《戰國策·楚策四》:“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將調飴膠絲,加之乎四仞之上,而下爲螻蟻食也。”
年級字:咫(P0) 尺(P1) 之(P2) 功(P1)
《戰國策·秦策五》:“雖有高世之明,無咫尺之功者,不賞。”
年級字:得(P1) 寸(P1) 得(P1) 尺(P1)
《戰國策·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年級字:百(P1) 尺(P1) 竿(P2) 頭(P1)
桅杆或雜技長竿的頂端。比喻極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學問、事業有很高的成就。
唐·吳融《商人》詩:“百尺竿頭五兩斜,此生何處不爲家。”
年級字:寸(P1) 土(P1) 尺(P1) 地(P1)
郭沫若《羽書集·抗戰與覺悟》:“我們是不能把寸土尺地輕易地送給敵人的。”
年級字:尺(P1) 椽(P0) 片(P1) 瓦(P2)
宋·陳亮《重建紫霄觀記》:“盜平,無尺椽片瓦可爲庇依。道士結茅而居。”
年級字:尺(P1) 澤(P5) 之(P2)
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夫尺澤之鯢,豈能與之量江海之大哉。”
年級字:繩(P2) 趨(P4) 尺(P1) 步(P1)
繩、尺:木工校曲直、量長短的工具,引伸爲法度;趨:快走;步:行走。指舉動符合規矩,毫不隨便。
《宋史·朱熹傳》:“方是時,士之繩趨尺步,稍以儒名者,無所容其身。”
年級字:尺(P1) 幅(P2) 寸(P1)
清·徐沁《明畫錄》卷三:“筆意蒼勁,尺幅寸縑,便有林壑窅冥之勢。”
年級字:枉(P6) 尺(P1) 直(P1) 尋(P3)
枉:彎曲;直:伸直;尋:古量名,八尺。屈折的只有一尺,伸直的卻有一尋。比喻在小處委屈一些,以求得較大的好處。
年級字:近(P2) 在(P1) 咫(P0) 尺(P1)
年級字:尺(P1) 兵(P3) 寸(P1) 鐵(P3)
清·戴名世《八月庚申齊師戰於乾時我師敗績》:“昔者王莽乘西漢之衰,不用尺兵寸鐵而移漢祚,翟義起兵討之,未成而身死。”
年級字:賣(P3) 布(P1) 唔(P0) 帶(P1) 尺(P1)
年級字:無(P2) 風(P1) 三(P1) 尺(P1) 浪(P1)
年級字:一(P1) 尺(P1) 水(P1) 十(P1) 丈(P2) 波(P1)
唐·孟郊《君子勿鬱郁士有謗毀 者作詩以贈之》之一:“須知一尺水,日夜增高波。”
dào gāo yī chǐ mó gāo yī zhàng
年級字:道(P1) 高(P1) 一(P1) 尺(P1) ,(P1) 魔(P5) 高(P1) 一(P1) 丈(P2)
詞性:形容詞
常用書面語,
多字熟語持續警惕邪惡的引誘。
「道」中國道教。
「高一尺」比喻法力提高了一尺。
「魔」魔鬼、魔怪。
「高一丈」比喻更厲害的法力。
原意是宗教家告誡修行的人要警惕外界的誘惑。後比喻取得一定成就以後往往面臨新的更大的困難。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五十回:「道高一尺魔高丈,性亂情昏錯認家。可恨法身無坐位,當時行動念頭差。」
chǐ yǐn chuān dī néng piāo yī yì
年級字:尺(P1) 穿(P1) 堤(P4) ,(P1) 能(P1) 漂(P2) 一(P1) 邑(P0)
蚯蚓雖小,但它把堤岸穿透了,就能把整個城市淹沒。比喻不注意小的事故,就會引起大禍。
北齊·劉晝《劉子新論·慎隙》:“尺吲穿堤,能漂一邑;寸煙匯穴,致毀千室。”
chǐ yóu suǒ duǎn cùn yóu suǒ cháng
年級字:尺(P1) 有(P1) 所(P2) 短(P2) ,(P1) 寸(P1) 有(P1) 所(P2) 長(P1)
短:不足,長:有餘。比喻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彼此都有可取之處。
戰國·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fó gāo yī chǐ mó gāo yī zhàng
年級字:佛(P3) 高(P1) 一(P1) 尺(P1) ,(P1) 魔(P5) 高(P1) 一(P1) 丈(P2)
原爲佛家告誡修行者,要警惕外界誘惑。佛,指佛法;魔,指魔法。後用以比喻一方勢力(多指正義的)增長,與之對立的另一方勢力(多指非正義的)則加倍增長。
明·李贄《與梅衡湘書》:“‘佛高一尺,魔高一丈。’昔人此言,只要人知有佛即有魔,如形之有影,聲之有響,必然不相離者。”
mó gāo yī chǐ dào gāo yī zhàng
年級字:魔(P5) 高(P1) 一(P1) 尺(P1) ,(P1) 道(P1) 高(P1) 一(P1) 丈(P2)
楊成武《層層火陣燒野牛》:“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粉碎日寇‘駐屯清剿’的鬥爭中,冀中人民的天才創造——地道戰,大顯神威。”
ràng lǐ yī cùn dé lǐ yī chǐ
年級字:讓(P2) 禮(P2) 一(P1) 寸(P1) ,(P1) 得(P1) 禮(P2) 一(P1) 尺(P1)
語出《太平御覽》卷四二四引三國魏曹操《禮讓令》:“里諺曰:‘讓禮一寸,得禮一尺。’斯合經之要矣。”
bǎi chǐ gān tóu gèng jìn yī bù
年級字:百(P1) 尺(P1) 竿(P2) 頭(P1) ,(P1) 更(P1) 進(P1) 一(P1) 步(P1)
詞性:形容詞
常用書面語,
多字熟語比喻雖已達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滿足,還要進一步努力。
佛家語,比喻道行、造詣雖深,仍需修煉提高。
祝福語。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師示一偈曰:『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爲真,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yī chǐ shuǐ fān téng zuò bǎi zhàng bō
年級字:一(P1) 尺(P1) 水(P1) 翻(P2) 騰(P3) ,(P1) 做(P1) 百(P1) 丈(P2) 波(P1)
元·王曄《桃花女》第二折:“你將那半句話搬調做十分事,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
bīng dòng sān chǐ fēi yī rì zhī hán
年級字:冰(P1) 凍(P3) 三(P1) 尺(P1) ,(P1) 非(P2) 一(P1) 日(P1) 之(P2) 寒(P2)
詞性:形容詞
常用書面語,
多字熟語高陽《胭脂井》:「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局壞到如此,也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的錯。」
yī chǐ shuǐ fān téng zuò yī zhàng bō
年級字:一(P1) 尺(P1) 水(P1) 翻(P2) 騰(P3) ,(P1) 做(P1) 一(P1) 丈(P2) 波(P1)
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三折:“那妮子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怎當他只留支剌信口開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