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āng
年級字:將(P3)
詞性:名詞,動詞,副詞
文言文字詞戰國文字從「肉」從「又」或「寸」,「爿」聲。
「爿」象牀邊。也象盛肉的架設,象陳列肉類。
「將」,戰國文字表示率領楚國的軍隊,並軍隊陳列的格式。
本義是陳列,舖排: 將東西放好。
後多用於帶領、統率,指揮: 將軍、將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勇將、武將、將士用命。
指卓越傑出的人才: 健將。
把、運用、利用: 將錯就錯、將功續罪。
會在短期內發出: 將會、將來。
《論語.季氏》:「季氏將伐顓臾。」
《論語.述而》:「不知老之將至。」
《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
《詩經.周頌.敬之》:「日就月將。」
唐.李白〈俠客行〉:「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詩經.周南.樛木》:「欒只君子,福履將之。」
《樂府詩集.卷二五.橫吹曲辭五.木蘭詩二首之一》:「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宋.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詞:「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詩經.召南.鵲巢》:「之子于歸,百兩將之。」
《淮南子.詮言》:「來者弗迎,去者弗將。」
《清史稿.卷一○八.選舉三》:「其衡鑒不公、草率將事者,罰不貸。」
《戰國策.秦策一》:「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
北周.庾信〈春賦〉:「眉將柳而爭綠,面共桃而競紅。」
唐.盧象〈送綦毋潛〉詩:「欲識秦將漢,嘗聞王與裴。」
《詩經.小雅.谷風》:「將恐將懼,維予與女。」
唐.李商隱〈碧城〉詩三首之三:「收將鳳紙寫相思。」
jiàng shì
jiàng mén
年級字:將(P3) 門(P1)
詞性:名詞
將帥門下,將帥家門。
《史記·田叔列傳》:“吾聞之,將門之下,必有將類。” 唐 王維 《李陵詠》:“ 漢 家 李將軍 ,三代將門子。”
Qiě jiāng
年級字:且(P1) 將(P3)
詞性:副詞
姑且將
例:在沒有辦法之下,且將死馬當活馬醫,什麼都嘗試一下。
jiāng fáng
jiāng hái
jiāng tái
míng jiàng
jiāng shēn
jiàng zài
jī jiāng
Jiāng jié
zhǔ jiàng
cái jiāng
jiāng jìn
jiāng chē
jiāng lái
jiāng lí
jiàng pái
年級字:將(P3) 牌(P3)
詞性:名詞
1.麻將術語,按基本牌型和牌時必須具備的單獨組合的對子。
2.橋牌或黑桃王術語,指的是最大的花色的牌,由叫牌叫出(黑桃王始終叫黑桃)。這種花色的牌的2比任何其他花色的A都大。
Jiāng yǐ
má jiàng
年級字:麻(P1) 將(P3)
詞性:名詞
牌類娛樂用具,用竹子、骨頭或塑料製成的小長方塊,上面刻有花紋或字樣,每副136張。四人骨牌博戲,流行於華人文化圈中。
zhōng jiāng
qiáng jiàng
年級字:強(P2) 將(P3)
詞性:名詞,形容詞
1.才能超群的將帥
例:強將手下無弱兵
2.勉強將
例:為了讓男女子組人數相等然後作比賽,大家強將蓄了短髮的美美編進了男子組
jiāng gōng
jiāng yī
Jīng jiāng
jiāng jūn
年級字:將(P3) 軍(P2)
詞性:名詞
専名術言將領士兵武官名。春秋時諸侯以卿統軍,故稱卿為將軍。戰國以後轉為武官之稱, 加號極繁。下象棋時攻擊對方的將或帥。
jūn jiāng
zhōngjiàng
zhǔjiàng
jiāng zhì
年級字:將(P3) 至(P1)
詞性:名詞
《將至》是連載在起點中文網的玄幻類小說,作者是思誤。
què jiāng
jiāng huì
jiāng mù
jiāng jǐn
shàng jiàng
年級字:上(P1) 將(P3)
1. 指地位高的將領2. 軍銜的一級。將官中的一級,低於大將,高於中將
shào jiàng
shàngjiàng
年級字:上(P1) 將(P3)
1.指地位高的將領。 2. “軍銜”的一級。將官中的一級,低于大將,高于中將
jí jiāng
xíng jiāng
年級字:行(P1) 將(P3)
詞性:副詞
即將不久就要;將要
行將為人所並。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鑑》
行將就道
jiàng xiàng
jiāng wú
Kuài jiāng
tiān jiàng
年級字:天(P1) 將(P3)
詞性:名詞
1.謂天上神將。
例:《西遊記》第四回:“ 悟空大喜,懇留飲宴不肯,遂與金星縱著祥雲,到南天門外。那些天丁天將,都拱手相迎。” 魯迅《偽自由書·王化》:“這種'寬仁政策'是……派了三架飛機到瑤洞裡去'下蛋',使他們'驚詫為天神天將而不戰自降'。”
2.大將的美稱。
例:唐 王維 《燕支行》:“ 漢 家天將才且雄,來時謁帝 明光宮 。”
3.太平天囯 官名,低於王一級。
4.上天將要
例: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jiāng yú
jiāng xiàng
年級字:將(P3) 向(P1)
詞性:動詞
將會。未發生,但將會發生。
「向」- 朝著,面對著,為著 ⋯⋯等意思。
bì jiāng
jiāng gèng
guó jiāng
jiàn jiàng
年級字:健(P3) 將(P3)
詞性:名詞
1.某種活動中的能手
例:體育健將。
2.運動員等級中最高一級的稱號,由國家授予
3.∶古時指英勇善戰的將領
jiàng lǐng
guǒ jiāng
jiāng ài
jiāng duì
年級字:將(P3) 對(P1)
詞性:副詞
「將」將來,未來。
指某事可能面對產生的影響和後果。
cì jiāng
年級字:次(P1) 將(P3)
詞性:名詞
1.武官職稱。次於大將的武官2.星名。文昌宮之第二星
jiāng zhěng
年級字:將(P3) 整(P2)
詞性:助詞
1.將會整理,使有秩序,不亂。
2.快將修理,修飾。
3.治理,整頓。
jiāng yào
年級字:將(P3) 要(P1)
詞性:形容詞
用在動詞前面,表示行為或情況在不久以後發生;即將。
jiāng shū
fǎ jiāng
年級字:大(P1) 將(P3) 軍(P2)
詞性:名詞
専名術言將領、將軍、統帥士兵軍事領導人物。
武官名。春秋時諸侯以卿統軍,故稱卿為將軍。戰國以後轉為武官之稱, 加號極繁。下象棋時攻擊對方的將或帥。
年級字:中(P1) 郎(P2) 將(P3)
官名。秦置。西漢時皇帝衛侍有五官中郎將的名號;地位僅次于將軍。
年級字:恩(P2) 將(P3) 仇(P4) 報(P2)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二十七:“奴字亦望夫榮妻貴,何期你忘恩負本,就不念結髮之情,恩將仇報,將奴推墮江心。”
年級字:將(P3) 功(P1) 贖(P2) 罪(P4)
漢·荀悅《漢紀·元帝紀》:“齊恆先有匡周之功,後有來項之罪,君子計功補過。”元·無名氏《隔江鬥智》楔子:“如今權饒你將功折罪,點起人馬,隨我追趕去來。”
年級字:將(P3) 伯(P2) 之(P2) 呼(P2)
年級字:東(P1) 方(P1) 將(P3) 白(P1)
年級字:大(P1) 廈(P3) 將(P3) 傾(P4)
年級字:鴻(P6+) 鵠(P0) 將(P3) 至(P1)
《孟子·告子上》:“使奕秋誨二人奕,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奕秋之爲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爲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年級字:干(P1) 城(P2) 之(P2) 將(P3)
《詩經·周南·兔罝》:“糾糾武夫,公侯干城。”《孔叢子·居衛》:“今君處戰國之世,選爪牙之士,而以二卵焉棄干城之將,此不可使聞於鄰國者也。”
年級字:遣(P5) 將(P3) 調(P4) 兵(P3)
年級字:將(P3) 順(P2) 其(P2) 美(P1)
將順:隨勢相助。美:好事,美德。順勢相助,成全美事。亦作“順從其美”。
年級字:將(P3) 李(P2) 代(P2) 桃(P2)
年級字:斬(P2) 將(P3) 奪(P3) 旗(P3)
砍殺敵將,拔取敵旗。形容勇猛善戰。同“斬將搴旗”。
《羣音類選·官腔類·八義記·拷問如姬》:“只消受得瘞粉埋香,索強似斬將奪旗。”
年級字:將(P3) 勤(P2) 補(P2) 拙(P5)
唐·白居易《自到郡齋題二十四韻》:“救煩無若靜,補拙莫如勤。”
年級字:拘(P4) 神(P1) 遣(P5) 將(P3)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四回:“芳官竟是個狐狸精變的,就是會拘神遣將的符咒也沒有這麼快。”
年級字:將(P3) 遇(P2) 良(P1) 材(P2)
良材:本領高的人。大將遇上本領高的人。比喻兩雄爭鬥,本領相當。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三十四回:“兩個就清風山下廝殺,真乃是棋逢敵手難藏幸,將遇良材好用功。”
年級字:斬(P2) 將(P3) 搴(P6+) 旗(P3)
《吳子·料敵》:“然則一軍之中,必有虎賁之士,力輕抗鼎,足輕戎馬,搴旗斬將,必有能者。”
年級字:將(P3) 相(P1) 之(P2) 器(P2)
將:將帥;相:宰相;器:度量,才幹。有擔任將帥或宰相的度量和才能。
《後漢書·賈復傳》:“賈君之容貌、志氣如此,而勤於學,將相之器也。”
年級字:使(P2) 羊(P1) 將(P3) 狼(P2)
將:統率,指揮。派羊去指揮狼。比喻不足以統率指揮。也比喻使仁厚的人去駕馭強橫而有野心的人,這要壞事。
《史記·留侯世家》:“太子所與俱諸將,皆嘗與上定天下梟將也,今使太子將之,此無異使羊將狼也。”
年級字:謀(P4) 臣(P2) 猛(P3) 將(P3)
年級字:斷(P3) 頭(P1) 將(P3) 軍(P2)
《三國志·蜀書·張飛傳》:“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
年級字:將(P3) 本(P2) 求(P2) 利(P2)
年級字:殘(P5) 軍(P2) 敗(P2) 將(P3)
明·無名氏《開昭救忠》第二折:“看了我這些殘軍敗將,你都殺了,倒也是個乾淨。”
年級字:將(P3) 功(P1) 折(P2) 過(P1)
年級字:殘(P5) 兵(P3) 敗(P2) 將(P3)
明·邵璨《香囊記·敗兀》:“我如今連被岳家軍殺敗,收聚些殘兵敗將,濟不得事,目下就要拔營回去如何?”
年級字:將(P3) 取(P2) 固(P1) 予(P2)
固,同“姑”。要想得到,必先給予。同“將奪固與”。
年級字:兵(P3) 多(P1) 將(P3) 廣(P2)
元·鄭廷玉《楚昭公》第一折:“憑着俺這裏兵多將廣馬壯人強,量吳國姬光到的那裏,就怕着他哩?”
年級字:蝦(P2) 兵(P3) 蟹(P3) 將(P3)
古代神怪小說裏海龍王手下的兵將。比喻敵人的爪牙或不中用的大小婁羅。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四十:“乃率領黿帥蝦兵蟹將,統帥黨類,一齊奔出潮頭。”
年級字:精(P2) 兵(P3) 強(P2) 將(P3)
《晉書·郗鑑傳》:“使君若顧二帝,自可不行,宜急下檄文,速遣精兵猛將。”
年級字:將(P3) 錯(P1) 就(P1) 錯(P1)
年級字:將(P3) 蝦(P2) 釣(P3) 鱉(P6+)
年級字:敗(P2) 軍(P2) 之(P2) 將(P3)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臣聞……敗軍之將,不敢語勇。”《史記·淮陰侯列傳》:“臣聞敗軍之將,不可以言勇;亡國之大夫,不可以圖存。”
年級字:登(P1) 臺(P0) 拜(P2) 將(P3)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四回:“這瀝泉原是神物,令郎定有登臺拜將之榮。”
年級字:將(P3) 計(P2) 就(P1) 計(P2)
元·李文蔚《張子房圮橋進履》第三折:“將計就計,不好則說是好!”
年級字:出(P1) 將(P3) 入(P1) 相(P1)
出征可爲將帥,入朝可爲丞相。指兼有文武才能的人,也指文武職位都很高。
唐·崔顥《江畔老人愁》詩:“兩朝出將復入相,五世迭鼓乘朱輪。”
年級字:遣(P5) 兵(P3) 調(P4) 將(P3)
《禪真逸史》第二八回:“再說延州府丞湯思忠遣兵調將已定,然後自領馬步軍兵,離寨伺候。”
年級字:望(P2) 眼(P1) 將(P3) 穿(P1)
年級字:將(P3) 功(P1) 補(P2) 過(P1)
漢·荀悅《漢紀·元帝紀》:“齊恆先有匡周之功,後有來項之罪,君子計功補過。”
年級字:將(P3) 無(P2) 作(P2) 有(P1)
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一折:“不要你將無來作有,則要你依前來依後。”
年級字:天(P1) 兵(P3) 天(P1) 將(P3)
清·賈鳧西《木皮散人鼓詞·開場》:“那鯀卻生的兒子,神通廣大,伏虎降龍,手下天兵天將,那等利害。”
年級字:出(P1) 入(P1) 將(P3) 相(P1)
宋·歐陽修《相州盡錦堂記》:“故能出入將相,勤勞王家。”
年級字:草(P1) 率(P3) 將(P3) 事(P1)
葉聖陶《〈葉聖陶文集〉自序》:“雖說不願意十分撤爛污,然而‘半生不熟’‘草率將事’產毛病總不能免。”
年級字:國(P1) 將(P3) 不(P1) 國(P1)
國家將無法維持下去了。指國家的局勢很壞,有亡國的危險。
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二回:“莊壽香號稱名臣,聽說在和議開始時,他主張把臺灣贈英……國將不國,這纔是糊塗到底了呢!”
年級字:調(P4) 兵(P3) 遣(P5) 將(P3)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七回:“寫書教太師知道,早早調兵遣將,剿除賊寇報仇。”
年級字:遣(P5) 將(P3) 徵(P5) 兵(P3)
年級字:輔(P5) 車(P1) 相(P1) 將(P3)
年級字:殺(P4) 妻(P3) 求(P2) 將(P3)
春秋時,吳起殺掉妻子以求得到魯國的信任和重用。比喻爲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滅絕人性的事。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齊人攻魯,魯欲將吳起。吳起取齊女爲妻,而魯疑之。吳起於是欲就名,遂殺其妻,以明不與齊也,魯卒以爲將。將而攻齊,大破之。”
年級字:將(P3) 伯(P2) 之(P2) 助(P1)
將:請求;伯:長者。請求長者幫助。指別人對自己的幫助。
年級字:拜(P2) 將(P3) 封(P1) 侯(P5)
元·無名氏《暗度陳倉》第一折:“我也曾陋巷淹留,貧寒常受,紅塵火,今日個拜將封侯,才得個名成就。”
年級字:損(P5) 兵(P3) 折(P2) 將(P3)
元·無名氏《千里獨行》第三折:“俺如今領兵與他交戰,丞相也枉則損兵折將。”
年級字:干(P1) 將(P3) 莫(P2) 邪(P4)
《戰國策·齊策五》:“(蘇秦說齊閔王曰)今雖干將莫邪,非得人力,則不能割劌矣。”
年級字:將(P3) 本(P2) 求(P2) 財(P3)
年級字:王(P1) 侯(P5) 將(P3) 相(P1)
《史記·陳涉世家》:“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年級字:剝(P3) 極(P2) 將(P3) 復(P4)
剝卦陰盛陽衰,復卦陰極而陽復。比喻物極必反,否極泰來。
清·沈德潛《說詩晬語》捲上:“隋煬帝豔情篇什,同符後主,而邊塞諸作,鏗然獨異,剝極將復之候也。”
年級字:將(P3) 心(P1) 比(P1) 心(P1)
明·湯顯祖《紫釵記》第三十八出:“太尉不將心比心,小子待將計就計。”
年級字:將(P3) 信(P1) 將(P3) 疑(P3)
年級字:老(P1) 之(P2) 將(P3) 至(P1)
宋·陳亮《謝胡參政啓》:“少不如人,所向牆壁;老之將至,乃罣網羅。”
年級字:常(P1) 勝(P2) 將(P3) 軍(P2)
年級字:神(P1) 兵(P3) 天(P1) 將(P3)
年級字:物(P1) 極(P2) 將(P3) 返(P2)
事物發展到極限就會向相反的方面轉化。同“物極則反”。
年級字:計(P2) 將(P3) 安(P1) 出(P1)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沛公喜,賜酈生食,問曰:‘計將安出?’”
年級字:將(P3) 奪(P3) 固(P1) 與(P2)
年級字:兵(P3) 強(P2) 將(P3) 勇(P2)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一百七回:“宋江等將勇兵強,打破了宛州、山南兩座城池。”
年級字:敗(P2) 將(P3) 殘(P5) 兵(P3)
明·無名氏《開詔救忠》楔子:“你雖然殺了我一陣,你的軍兵可也盡皆折損了,則剩下這一枝敗將殘兵。”
年級字:謀(P4) 臣(P2) 武(P2) 將(P3)
漢·張衡《南都賦》:“爾其則有謀臣武將,皆能攫戾執猛,破堅摧剛。”
年級字:築(P2) 壇(P5) 拜(P2) 將(P3)
詞性:動詞
成語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漢書·高帝紀上》:“漢王齊戒設壇場,拜信(韓信)爲大將軍,問以計策。”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計將安在?小生當築壇拜將。”
年級字:登(P1) 壇(P5) 拜(P2) 將(P3)
詞性:動詞
成語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史記·淮陰侯列傳》:“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沒壇場,具禮乃耳。’王許之。”
年級字:帝(P3) 王(P1) 將(P3) 相(P1)
《史記·陳涉世家》:“且壯士不死即日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年級字:將(P3) 門(P1) 虎(P1) 子(P1)
將門:世代爲將的人家。比喻父輩有才能,子孫也身手不凡。也指後生子弟不辱門庭。
年級字:將(P3) 飛(P1) 翼(P3) 伏(P4)
翼:翅膀。伏:收攏。鳥在將要飛起的時候,先收攏翅膀。比喻在大的舉動之前,總是要先潛伏收斂。
年級字:斬(P2) 將(P3) 旗(P3)
砍殺敵將,拔取敵旗。形容勇猛善戰。同“斬將搴旗”。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今日固決死,願爲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爲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年級字:將(P3) 天(P1) 就(P1) 地(P1)
年級字:將(P3) 功(P1) 折(P2) 罪(P4)
漢·荀悅《漢紀·元帝紀》:“齊恆先有匡周之功,後有來項之罪,君子計功補過。”元·無名氏《隔江鬥智》楔子:“如今權饒你將功折罪,點起人馬,隨我追趕去來。”
年級字:逝(P5) 將(P3) 去(P1) 汝(P0)
年級字:臨(P3) 敵(P3) 易(P2) 將(P3)
《隋書·李德林傳》:“且臨敵代將,自古所難,樂毅所以辭燕,趙括以之敗趙。”
年級字:兵(P3) 不(P1) 由(P1) 將(P3)
年級字:破(P2) 軍(P2) 殺(P4) 將(P3)
①軍被破,將被殺。指全軍覆沒。②攻破敵軍,殺死敵將。
年級字:將(P3) 機(P2) 就(P1) 計(P2)
年級字:搴(P6+) 旗(P3) 斬(P2) 將(P3)
《吳子·料敵》:“然則一軍之中,必有虎賁之士,力輕抗鼎,足輕戎馬,搴旗斬將,必有能者。”
年級字:慷(P5) 慨(P5) 輸(P4) 將(P3)
年級字:將(P3) 遇(P2) 良(P1) 才(P1)
將:將領;良才:高才。多指雙方本領相當,能人碰上能人。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34回:“兩個就清風山下廝殺,乃是棋逢敵手難藏幸,將遇良才好用功。”
年級字:行(P1) 將(P3) 就(P1) 木(P1)
行將:將要;木:指棺材。指人壽命已經不長,快要進棺材了。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則就木焉。”
年級字:日(P1) 就(P1) 月(P1) 將(P3)
就:成就;將:進步。每天有成就,每月有進步。形容精進不止。也日積月累。
《詩經·周頌·敬之》:“日就月將,學有緝熙於光明。”
年級字:日(P1) 中(P1) 將(P3)
梁啓超《新史學·歷史與人種之關係》:“世界文明史之第五段,實惟阿利安族中羅馬人與條頓人爭長時代。而羅馬人達於全盛,爲日中將昃之形;條頓人氣象方新,有火然泉達之觀。”
年級字:飛(P1) 將(P3) 數(P2) 奇(P2)
年級字:將(P3) 功(P1) 抵(P3) 罪(P4)
他雖是綁匪之一, 但因天性未泯,協助警方救出人質,才得以~,減輕刑期。
年級字:將(P3) 無(P2) 做(P1) 有(P1)
年級字:將(P3) 門(P1) 有(P1) 將(P3)
《南史·王鎮惡傳》:“旦謂諸佐曰:‘鎮惡,王猛孫,所謂將門有將。’”
年級字:將(P3) 機(P2) 就(P1) 機(P2)
《元曲選·柳毅傳書》:“今日雖不成這樁親事,後日還要將機就機,報答他的大恩。”
年級字:大(P1) 廈(P3) 將(P3) 顛(P4)
隋·王通《中說·事君》:“[文中子]退而謂董常曰:‘大廈將顛,非一木所支也。’”
年級字:搴(P6+) 旗(P3) 取(P2) 將(P3)
《吳子·料敵》:“然則一軍之中必有虎賁之士,力輕抗鼎,足輕戎馬,搴旗取將,必有能者。”
年級字:大(P1) 樹(P1) 將(P3) 軍(P2)
《後漢書·馮異傳》:“諸將軍並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
年級字:損(P5) 軍(P2) 折(P2) 將(P3)
元·無名氏《樂毅圖齊》第一折:“不爭你和他相持,損軍折將,則不如緊守城池。”
年級字:器(P2) 滿(P2) 將(P3) 覆(P5)
比喻事物發展超過一定界限就會向相反方面轉化。亦以喻驕傲自滿將導致失敗。同“器滿則覆”。
年級字:兵(P3) 微(P2) 將(P3) 寡(P4)
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一折:“他兄弟雖多,兵微將寡。”
年級字:覆(P5) 軍(P2) 殺(P4) 將(P3)
年級字:將(P3) 胸(P3) 比(P1) 肚(P2)
年級字:將(P3) 門(P1) 無(P2) 犬(P1) 子(P1)
將門:將、相的家庭。比喻父輩有才能,子孫也不會有庸才俗輩。
年級字:不(P1) 知(P1) 老(P1) 之(P2) 將(P3) 至(P1)
不知道老年即將來臨。形容人專心工作,心懷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
《論語·述而》:“其爲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guò wǔ guān zhǎn liù jiàng
年級字:過(P1) 五(P1) 關(P2) 斬(P2) 六(P1) 將(P3)
比喻克服重重困難。這是《三國演義》中描寫關羽的故事。
《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76回:“這如今萬世之下,那一個不說道過五關斬六將、掀天揭地的好大丈夫?”
qǐng jiàng bù rú jī jiàng
年級字:請(P1) 將(P3) 不(P1) 如(P2) 激(P2) 將(P3)
qiáng jiàng shǒu xià wú ruò bīng
年級字:強(P2) 將(P3) 手(P1) 下(P1) 無(P2) 弱(P3) 兵(P3)
英勇的將領部下沒有軟弱無能的士兵。比喻好的領導能帶出一支好的隊伍。
宋·蘇軾《題連公壁》:“俗語去:‘強將手下無弱兵。’真可信。”
pí zhī bù cún máo jiāng yān fù
年級字:皮(P1) 之(P2) 不(P1) 存(P3) ,(P1) 毛(P1) 將(P3) 焉(P0) 附(P2)
焉:哪兒;附:依附。皮都沒有了,毛往哪裏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藉以生存的基礎,就不能存在。
qiān jūn yì dé yī jiàng nán qiú
年級字:千(P1) 軍(P2) 易(P2) 得(P1) ,(P1) 一(P1) 將(P3) 難(P2) 求(P2)
bīng lái jiàng dí shuǐ lái tǔ yàn
年級字:兵(P3) 來(P1) 將(P3) 敵(P3) ,(P1) 水(P1) 來(P1) 土(P1)
元·無名氏《雲臺門》第一折:“兵來將敵,水來土堰,兄弟也,你領兵就隨着我來,不可延遲也。”
bīng lái jiàng dǎng shuǐ lái tǔ yǎn
年級字:兵(P3) 來(P1) 將(P3) 擋(P3) ,(P1) 水(P1) 來(P1) 土(P1) 掩(P4)
元·無名氏《大戰邳彤》:“主公,便好這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háo mò bù zhā jiāng xún fǔ kē
年級字:毫(P4) 末(P3) 不(P1) ,(P1) 將(P3) 尋(P3) 斧(P3) 柯(P1)
比喻禍害萌生時若不重視,釀成大患,再要消除,就很困難。
《孔子家語·觀周》:“勿謂何傷,其禍將長;勿謂何害,其禍將大……焰焰不滅,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終爲江河;綿綿不絕,或成網羅;毫末不札,將尋斧柯。”王肅注:“札,拔也;尋,用者也。”
rén zhī jiāng sǐ qí yán yě shàn
年級字:人(P1) 之(P2) 將(P3) 死(P3) ,(P1) 其(P2) 言(P1) 也(P1) 善(P2)
《論語·泰伯》:“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jiāng yù qǔ zhī bì xiān yǔ zhī
年級字:將(P3) 欲(P5) 取(P2) 之(P2) ,(P1) 必(P2) 先(P2) 與(P2) 之(P2)
要想奪取些什麼,得暫且先給些什麼。指先付出代價以誘使對方放忪警惕,然後找機會奪取。
zhì niǎo jiāng jī bēi fēi liǎn yì
年級字:鷙(P0) 鳥(P1) 將(P3) 擊(P3) ,(P1) 卑(P3) 飛(P1) 斂(P0) 翼(P3)
《六韜·發啓》:“鷙鳥將擊,卑飛斂翼;猛獸將搏,弭耳俯伏。”
háo lí bù fá jiāng yòng fǔ kē
年級字:豪(P5) 釐(P6) 不(P1) 伐(P5) ,(P1) 將(P3) 用(P1) 斧(P3) 柯(P1)
豪,通“毫”。比喻禍害初萌生時若不加重視,釀成大患後再要消除,就很困難。
《史記·蘇秦列傳》:“《周書》曰:‘綿綿不絕,蔓蔓奈何?豪釐不伐,將用斧柯,前慮不定,將有大患,將奈之何?’”
hán xìn jiàng bīng duō duō yì shàn
年級字:韓(P1) 信(P1) 將(P3) 兵(P3) ,(P1) 多(P1) 多(P1) 益(P2) 善(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劉邦問韓信能帶多少兵。韓信回答說:“臣多多益善耳。”
háo mò bù duō jiāng chéng fǔ kē
年級字:豪(P5) 末(P3) 不(P1) 掇(P0) ,(P1) 將(P3) 成(P1) 斧(P3) 柯(P1)
豪,通“毫”。比喻禍害初萌生時若不加重視,釀成大患後再要消除,就很困難。
《逸周書·觀周》:“綿綿不絕,蔓蔓奈何?豪末不掇,將成斧柯。”孔晁注:“此言防患在微也。”
bīng lái jiàng yíng shuǐ lái tǔ yàn
年級字:兵(P3) 來(P1) 將(P3) 迎(P2) ,(P1) 水(P1) 來(P1) 土(P1)
元·高文秀《澠池會》楔子:“自古道兵來將迎,水來土堰,他若領兵前來,俺這裏領兵與他交鋒。”
guēn dōng chū xiàng guān xī chū jiàng
年級字:關(P2) 東(P1) 出(P1) 相(P1) ,(P1) 關(P2) 西(P1) 出(P1) 將(P3)
關:函谷關。函谷關以東的地區,民風好文,多出宰相;函谷關以西的地區,民風好武,多出將帥。
《晉書·姚興載記》:“古人有言,關東出相,關西出將,三秦饒儁佚異,汝異多奇士。”
shǔ zhōng wú dà jiàng liào huà zuò xiān fēng
年級字:蜀(P1) 中(P1) 無(P2) 大(P1) 將(P3) ,(P1) 廖(P0) 化(P1) 作(P2) 先(P2) 鋒(P3)
ān bù lí mǎ bèi jiǎ bù lí jiàng shēn
年級字:鞍(P4) 不(P1) 離(P2) 馬(P1) 背(P1) ,(P1) 甲(P1) 不(P1) 離(P2) 將(P3) 身(P1)
《敦煌變文集·卷一·漢將王陵變》:“鞍不離馬背,甲不離將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