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老(P1) 實(P1) 巴(P1) 交(P1)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二:“這時他躺在炕上,光顧抽大煙,把一個老實巴交的老田頭晾在一邊。”
年級字:實(P1) 地(P1) 考(P3) 察(P2)
詞性:名詞
實地考察就是到指定的地方去做研究。指為明白一個事物的真相,勢態發展流程,而去實地進行直觀的,局部進行詳細的調查。在考察過程中,要隨時對自己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分析,努力把握住考察對象的特點
年級字:腳(P2) 踏(P2) 實(P1) 地(P1)
宋·邵伯溫《邵氏聞見前錄》卷十八:“公嘗問康節曰:‘某何如人?’曰:‘君實腳踏實地人也。’”
年級字:避(P4) 實(P1) 擊(P3) 虛(P4)
指避開敵人的主力,找敵人的弱點進攻。又指談問題迴避要害。
年級字:查(P2) 無(P2) 實(P1) 據(P4)
不過廢紙簏如果難以檢查,也就成了“事出有因,~”的疑案。(魯迅《做“雜文”也不易》)
年級字:足(P1) 踏(P2) 實(P1) 地(P1)
徐鑄成《報海舊聞》五一:“所有有靈魂的人,都應足踏實地,奮發自雄。”
年級字:華(P2) 而(P1) 不(P1) 實(P1)
華:開花。花開得好看,但不結果實。比喻外表好看,內容空虛。
年級字:真(P1) 槍(P2) 實(P1) 彈(P4)
柯靈《〈阿英散文選〉序》:“儘管有真槍實彈與紙上硝煙的不同,卻同樣要以活鮮鮮的生命相搏擊的。”
年級字:名(P2) 副(P4) 其(P2) 實(P1)
漢·曹操《與王修書》:“君澡身浴德,流聲本州,忠能成績,爲世美談,名實相符,過人甚遠。”
年級字:處(P2) 實(P1) 效(P3) 功(P1)
處:辦理。效:效驗,效果。功:功績,成效。處理事情從實際出發,講究功效。
年級字:名(P2) 不(P1) 副(P4) 實(P1)
漢·禰衡《鸚鵡賦》:“懼名實之不副,恥才能之無奇。”三國·魏·劉邵《人物誌·效難》:“中情之人,名不副實,用之有效。”
年級字:騰(P3) 聲(P1) 飛(P1) 實(P1)
年級字:不(P1) 切(P2) 實(P1) 際(P3)
在確定銷售計劃之前,應先進行市場調查,以免做出~的預測。
年級字:實(P1) 繁(P3) 有(P1) 徒(P3)
實:實在;繁:多;徒:徒衆,羣衆。實在有不少這樣的人。
年級字:言(P1) 過(P1) 其(P2) 實(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
三國成語誇大其辭實:實際。原指言語浮誇,超過實際才能。後也指話說得過分,超過了實際情況。
《三國志·蜀書·馬良傳》:“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年級字:循(P5) 名(P2) 覈(P0) 實(P1)
猶言循名責實。按着名稱或名義去尋找實際內容,使得名實相符。
年級字:先(P2) 聲(P1) 後(P1) 實(P1)
詞性:副詞
成語聲:聲勢;實:實力。比喻先用聲勢挫折敵方士氣,然後交戰。
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史記·淮陰侯列傳》:“兵固有先聲而後實者,此之謂也。”
年級字:貨(P2) 真(P1) 價(P5) 實(P1)
貨物不是冒牌的,價錢也是實在的。形容實實在在,一點不假。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回:“但不知可有‘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的字樣沒有?”
年級字:秋(P1) 實(P1) 春(P1) 華(P2)
清·林則徐《杭嘉湖三郡觀風告示》:“凡爾諸生,各宜踊躍,此日馳驅文囿,競吐珠零錦粲之詞;他年黼黻皇猷,佇收秋實春華之用。”參見“春華秋實”。
年級字:循(P5) 名(P2) 考(P3) 實(P1)
循:依照;責:要求。按其名而求其實,要求名實相符。亦作循名責實。
三國·魏·傅嘏《難劉劭考課法論》:“夫建官均職,清理民物,所以務本也,循名考實,糾勵成規,所以治末也。”
年級字:虛(P4) 虛(P4) 實(P1) 實(P1)
假假真真,以假亂真。指軍事上講究策略,善於迷惑對方。也指文藝作品中虛寫、實寫並用,表現方法耐人思索回味。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豈不聞兵法‘虛虛實實’之論?操雖能用兵,只此可以瞞過他也。”
年級字:貽(P0) 人(P1) 口(P1) 實(P1)
《尚書·仲虺之誥》:“於恐來世以臺爲口實。”明·朱之瑜《與東守約書二十五首》:“若能相與有成,將來爲人傳誦,則後來人人發憤向學,其父母亦尊師重傅;倘不能有成,後來反貽他人口實。”
年級字:銜(P6) 華(P2) 佩(P4) 實(P1)
銜:包含;華:比喻文采;佩:佩帶;實:果實,比喻文章的思想內容。形容文章的形式和內容都完美。也形容草木開花結果。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徵聖》:“然則聖文之雅麗,固銜華而佩實者也。”
年級字:真(P1) 才(P1) 實(P1) 學(P1)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十九回:“這一撲,有名喚做‘玉環步,鴛鴦腳’。——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實學。”
年級字:躬(P3) 行(P1) 實(P1) 踐(P4)
年級字:虛(P4) 擬(P6) 實(P1) 境(P2)
詞性:名詞
「虛擬實境」是一種電腦支援的實境模擬科技。它讓用家體驗一些虛擬和與現實有差異的景像,可用於娛樂和教育。英語 : Virtual reality (VR)is a simulated experience that can be similar to or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the real world. Applications of virtual reality can include entertainment and educational purposes.
年級字:有(P1) 名(P2) 亡(P2) 實(P1)
《漢書·循吏傳·黃霸》:“臣敞非敢毀丞相也,誠恐羣臣莫白,而長吏守丞畏指……並行夥貎,有名亡實。”
年級字:控(P6) 名(P2) 責(P3) 實(P1)
《史記·太史公自序》:“名家苛察繳繞,使人不得反其意,專決於名而失人情,故曰‘使人儉而善失真。’若夫控名責實,參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
年級字:綜(P5) 核(P4) 名(P2) 實(P1)
綜:綜合;核:考核;名:名聲;實:實績。全面考核事物的稱說是不是與實際相符。
《漢書·宣帝紀贊》:“孝宣之治,信賞必罰,綜核名實。”
年級字:徵(P5) 名(P2) 責(P3) 實(P1)
指考察其名以求其實,就其言而觀其行,以求名實相符。亦作“循名責實”。
《陳書宣帝紀》:“方欲仗茲舟楫,委成股肱,徵名責實,取寧多士。”
年級字:實(P1) 心(P1) 實(P1) 意(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九回:“五兒聽了,句句都是寶玉調戲之意,知這位呆爺卻是真心實意的話。”
年級字:名(P2) 同(P1) 實(P1) 異(P3)
年級字:荷(P1) 槍(P2) 實(P1) 彈(P4)
荷:扛。扛着槍,上了子彈。形容全副武裝,準備投入戰鬥。
峻青《李家埠在戰鬥》:“一到村頭,就看見圍子牆上崗哨嚴密,青年民兵們荷槍實彈的來往巡邏着。”
年級字:實(P1) 獲(P5) 我(P1) 心(P1)
宋·郭熙淳《林泉高致·山水訓》:“今得妙手鬱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窮泉壑,猿聲鳥啼依約在耳,山光水色滉漾奪目,此豈不快人意,實獲我心哉,此世之所以貴夫畫山之本意也。”
年級字:浮(P3) 而(P1) 不(P1) 實(P1)
形容知識淺薄,基礎不紮實;形容作風浮泛,不深入不踏實。
年級字:實(P1) 至(P1) 名(P2) 歸(P3)
實:實際的成就;至:達到;名:名譽;歸:到來。有了真正的學識、本領或功業,自然就有聲譽。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五回:“敦倫修行,終受當事之知;實至名歸,反作終身之玷。”
年級字:鄭(P4) 人(P1) 實(P1) 履(P6)
鄭人:春秋時期鄭國人。履:鞋。鄭國人買鞋。比喻只相信書本,不相信客觀實際。多用以諷刺教條主義者。
年級字:實(P1) 事(P1) 求(P2) 是(P1)
指從實際對象出發,探求事物的內部聯繫及其發展的規律性,認識事物的本質。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實際情況辦事。
《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修學好古,實事求是。”
年級字:避(P4) 實(P1) 就(P1) 虛(P4)
指避開敵人的主力,找敵人的弱點進攻。又指談問題迴避要害。
年級字:真(P1) 髒(P4) 實(P1) 犯(P4)
年級字:文(P1) 過(P1) 其(P2) 實(P1)
《後漢書·馮衍傳下》:“顯宗即位,又多短衍以文過其實,遂廢於家。”
年級字:實(P1) 處(P2) 此(P2)
本意爲迫於形勢而佔有此地。後用以表示爲情勢所迫,不得不如此。
《左傳·隱公十一年》:“無滋他族,實偪處此,以與我鄭國爭此土也。”
年級字:無(P2) 故(P1) 實(P1)
南朝梁·鍾嶸《詩口序》:“‘清晨登隴首’,羌無故實;‘明月照積雪’,詎出經史?”
年級字:真(P1) 贓(P0) 實(P1) 犯(P4)
明·無名氏《開詔救忠》第三折:“你今真贓實犯,有何理說。”
年級字:名(P2) 符(P2) 其(P2) 實(P1)
年級字:擴(P5) 增(P2) 實(P1) 境(P2)
詞性:名詞
「擴增實境」是一種電腦支援的實境模擬科技。它讓用家體驗即時互動的影像、音響、文字的綜合效果。英語 : Augmented reality (AR) is a type of interactive, reality-based display environment that takes the capabilities of computer generated display, sound, text and effects to enhance the user's real-world experience.
年級字:綜(P5) 覈(P0) 名(P2) 實(P1)
綜:綜合;核:考覈;名:名聲;實:實績。全面考覈事物的稱說是不是與實際相符。
《漢書·宣帝紀贊》:“孝宣之治,信賞必罰,綜覈名實。”
年級字:實(P1) 逼(P4) 處(P2) 此(P2)
《左傳·隱公十一年》:“無滋他族,實逼處此,以與我鄭國爭此土也。”
年級字:有(P1) 名(P2) 無(P2) 實(P1)
《莊子·則陽》:“有名有實,是物之居;無名無實,在物之虛。”《國語·晉語八》:“吾有卿之名而無其實。無以從二三子,吾是以憂,子賀我何故?”
年級字:篤(P6+) 實(P1) 好(P1) 學(P1)
年級字:有(P1) 聲(P1) 無(P2) 實(P1)
《魏書·李崇傳》:“今若基宇不修,仍同丘畎,即使高皇神享,闕於國陽,宗事之典,有聲無實,此臣子所以匪寧,億兆所以失望也。”
年級字:名(P2) 貿(P5) 實(P1) 易(P2)
年級字:樸(P5) 實(P1) 無(P2) 華(P2)
巴金《〈爝火集〉後記》:“他只是平鋪直敘,樸實無華地講會見的事情。”
年級字:名(P2) 聲(P1) 過(P1) 實(P1)
年級字:開(P1) 花(P1) 結(P1) 實(P1)
比喻修養、學習、工作等有了成績,取得效果。同“開華結果”。
年級字:循(P5) 名(P2) 責(P3) 實(P1)
循:依照;責:要求。按着名稱或名義去尋找實際內容,使得名實相符。
《韓非子·定法》:“術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生殺之柄,課羣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執也。”
年級字:真(P1) 兇(P3) 實(P1) 犯(P4)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五回:“快快出去查明受害的百姓,趕緊指出真兇實犯,本縣立刻就要辦人!”
年級字:真(P1) 心(P1) 實(P1) 意(P1)
元·無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須見底,各辦着個真心實意。”
年級字:真(P1) 情(P2) 實(P1) 感(P3)
孫犁《秀露集·歐陽修的散文》:“散文如無具體約束,無真情實感,,就會枝蔓無邊。”
年級字:名(P2) 實(P1) 相(P1) 符(P2)
三國·曹操《與王修書》:“君澡身澡德,流聲本州,忠能成績,爲世美談,名實相符,過人甚遠。”
年級字:就(P1) 虛(P4) 避(P4) 實(P1)
指避開敵人的主力,找敵人的弱點進攻。又指談問題迴避要害。
年級字:英(P1) 聲(P1) 茂(P4) 實(P1)
《隋書·於宣敏傳》:“盛業洪基,同天地之長久;英聲茂實,齊日月之照臨。”
年級字:循(P5) 名(P2) 課(P1) 實(P1)
猶言循名責實。按着名稱或名義去尋找實際內容,使得名實相符。
年級字:名(P2) 實(P1) 難(P2) 副(P4)
《後漢書·黃瓊傳》:“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年級字:飛(P1) 聲(P1) 騰(P3) 實(P1)
《北史·周宗室傳論》:“其茂親則有魯衛、樑楚,其疏屬則有凡蔣、荊燕,鹹能飛聲騰實,不滅於百代之後。”
年級字:名(P2) 實(P1) 相(P1) 副(P4)
漢·陸粹《爲曹公與孔融書》:“昔國家東遷,文舉盛嘆鴻豫名實相副,綜達經學,出於鄭玄,又明《司馬法》;鴻豫亦稱文舉奇逸博聞。”
年級字:向(P1) 聲(P1) 背(P1) 實(P1)
聲:聲名,這裏指虛名;背:違背。指嚮往聲名,背離實際。
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常人貴遠賤親,向聲背實;又患暗於自見,謂己爲賢。”
年級字:攬(P6) 名(P2) 責(P3) 實(P1)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考功名》:“有益者謂之公,無益者謂之煩,攬名責實,不得虛言。”
年級字:秀(P2) 而(P1) 不(P1) 實(P1)
秀:莊稼吐穗開花;實:結果實。開花不結果。比喻只學到一點皮毛,實際並無成就。
《論語·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年級字:名(P2) 過(P1) 其(P2) 實(P1)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一:“故祿過其功者削,名過其實者損。”
年級字:飛(P1) 升(P1) 騰(P3) 實(P1)
年級字:不(P1) 實(P1) 之(P2) 詞(P1)
年級字:談(P2) 過(P1) 其(P2) 實(P1)
猶言言過其實。原指言語浮誇,超過實際才能。後也指話說得過分,超過了實際情況。
年級字:春(P1) 花(P1) 秋(P1) 實(P1)
春天開花,秋天結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現也比喻學習有成果。
清·錢泳《履園叢活·夢幻·永和銀杏》:“楊州鈔關官署東隅,有銀杏樹一株,其大數圍,直幹凌霄,春花秋實。”
年級字:敦(P5) 本(P2) 務(P3) 實(P1)
明·張居正《翰林院讀書說》:“二三子不思敦本務實,以眇眇之身,任天下之重。”
年級字:異(P3) 名(P2) 同(P1) 實(P1)
年級字:真(P1) 憑(P4) 實(P1) 據(P4)
清·彭養鷗《黑籍冤魂》第五回:“我本是個安分良民,人家說我私貶鴉片,都是讎扳,沒有什麼真憑實據。”
年級字:真(P1) 情(P2) 實(P1) 意(P1)
明·李東陽《求退錄·詩話》:“詩有別材,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彼小夫賤隸婦人女子真情實意,喑合而偶中,固不待於教。”
年級字:名(P2) 存(P3) 實(P1) 亡(P2)
唐·韓愈《處州孔子廟碑》:“郡邑皆有孔子廟,或不能修事,雖設博士弟子,或役於有司,名存實亡。”
年級字:按(P2) 名(P2) 責(P3) 實(P1)
唐·陸贄《請許臺省長官舉薦屬吏狀》:“夫求才貴廣,孝課貴精。求廣在於各舉所知,長吏之薦擇是也;孝精在於按名責實,宰臣之序進是也。”
年級字:實(P1) 蕃(P1) 有(P1) 徒(P3)
年級字:誠(P2) 心(P1) 實(P1) 意(P1)
姚雪垠《長夜》二一:“劉老義是一個任性的人,他誠心實意地想要你跟他過日子。”
年級字:實(P1) 與(P2) 有(P1) 力(P1)
毛澤東《關於蔣介石聲明的聲明》:“他之所以能夠安然離開西安,除西安事變的領導者張楊二將軍之外,共產黨的調停,實與有力。”
年級字:春(P1) 華(P2) 秋(P1) 實(P1)
華:花。春天開花,秋天結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現也比喻學習有成果。
《後漢書》第五十二卷:“春發其華,秋收其實,有始有極,愛登其質。”
年級字:既(P2) 成(P1) 事(P1) 實(P1)
既成:已成。已經造成的事實。常指用武力或某種手段強行造成的局面。
唐·杜甫《雨不絕》詩:“鳴雨既過漸細微,映空搖揚如絲飛。”
年級字:泥(P2) 名(P2) 失(P2) 實(P1)
宋·程大昌《考古編·詩論九》:“夫其本聖言而推之者,尚破碎如此,其他何可泥名失實而不敢加辨也歟!”
年級字:名(P2) 不(P1) 符(P2) 實(P1)
廖仲愷《對黃埔軍校第三期入伍生訓話》:“所謂盛名難負,名不符實,反爲見笑。”
年級字:責(P3) 實(P1) 循(P5) 名(P2)
唐·元稹《戒勵風俗德音》:“自非責實循名,不能彰善癉惡。”
年級字:授(P4) 人(P1) 口(P1) 實(P1)
年級字:虛(P4) 往(P1) 實(P1) 歸(P3)
《莊子·德充符》:“魯有兀者王駘,從之遊者,與仲尼相若。常季問於仲尼曰:‘王駘,兀者也,從之遊者,與夫子中分魯。立不教,坐不議。虛而往,實而歸。固有不言之教,無形而心成者邪?’”
年級字:再(P1) 實(P1) 之(P2) 根(P1) 必(P2) 傷(P2)
一年之內再度結果的樹,根必受傷。比喻過度幸運,反而招致災禍。
《淮南子·人間訓》:“再實之根必傷,掘藏之家必有殃。”
shì shí shèng yú xióng biàn
年級字:事(P1) 實(P1) 勝(P2) 於(P2) 雄(P1) 辯(P3)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不要再爭論了,事實勝於雄辯,還是讓事實來說話吧。
年級字:口(P1) 惠(P2) 而(P1) 實(P1) 不(P1) 至(P1)
只在口頭上答應給別人好處,而實際的利益卻得不到別人身上。
ěr wén shì xū yǎn guān wéi shí
年級字:耳(P1) 聞(P2) 是(P1) 虛(P4) ,(P1) 眼(P1) 觀(P2) 爲(P2) 實(P1)
親自聽到的還不足爲信,只有親眼看到的纔是真實可靠的。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九回:“‘耳聞是虛,眼觀爲實’,叔叔此時,且不要過於取笑侄女,請再去一訪,……那時再來取笑侄女,卻也不遲。”
yī rén chuán xū shí rén chuán shí
年級字:一(P1) 人(P1) 傳(P2) 虛(P4) ,(P1) 萬(P2) 人(P1) 傳(P2) 實(P1)
虛:不確實,指無中生有的事。本來沒有的事,傳的人多了,就信以爲真。
漢·王符《潛夫論·賢難》:“一人傳虛,萬人傳實。”
shèng míng zhī xià qí shí nán fù
年級字:盛(P2) 名(P2) 之(P2) 下(P1) ,(P1) 其(P2) 實(P1) 難(P2) 副(P4)
盛:大;副:相稱,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實際的才德常是很難跟名聲相符。指名聲常常可能大於實際。用來表示謙虛或自我警戒。
《後漢書·黃瓊傳》:“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fù shì gāo shí yè yǒu xiàn gōng sī
年級字:富(P3) 士(P1) 高(P1) 實(P1) 業(P2) 有(P1) 限(P4) 公(P1) 司(P1)
詞性:名詞
香港富士高實業有限公司,從事電聲˴ 電子及收音機等產品生產及加工業務。
shèng míng zhī xià qí shí nán fù
年級字:盛(P2) 名(P2) 之(P2) 下(P1) ,(P1) 其(P2) 實(P1) 難(P2) 符(P2)
名望很大的人,實際的才德常是很難跟名聲相符。指名聲常常可能大於實際。用來表示謙虛或自我警戒。
《後漢書·黃瓊傳》:“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