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ù yì
年級字:寓(P3) 意(P1)
詞性:名詞
含義,
寄意,
寓意深遠,
寓意深長1. 利用一些事物間接地去代表、 反映、 或描述另一件事物、 人物、 或情況。
2. 蘊含的意旨或意思。
参考:
1.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頌贊》:「及 三閭 《橘頌》,情采芬芳,比類寓意,又覃及細物矣。」
2. 宋 蘇軾 《寶繪堂記》:「君子可以寓意於物,而不可以留意於物。」
3.《花月痕》第五回:「癡珠 自此入 益門 ,度 大散關 ,寓意山水,日紀一詩,轉也擺脫一切。」
4. 宋 沉作喆 《寓簡》卷一:「詩之作也,其寓意深遠,后之人莫能知其意之所在也。」
yù yán
年級字:寓(P3) 言(P1)
詞性:名詞
常用書面語寓言故事借故事講道理。
寓 : 寓居、寓意深遠。
言 : 言語、五言律詩、五言絕句。
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
借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說明某個道理,帶有勸戒、教育的性質。
我國古代諸子百家著作中的寓言、古 希臘 《伊索寓言》等。
《莊子.寓言》:「寓言十九,藉外論之。」
《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其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
yù suǒ
gōng yù
年級字:公(P1) 寓(P3)
私宅,
私邸由居住單元組成的樓房,一般在四層以上、每層分隔成數家,各家房間格局大致相同
年級字:隨(P3) 寓(P3) 隨(P3) 安(P1)
猶言隨遇而安。指能順應環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滿足。
年級字:寓(P3) 意(P1) 深(P2) 長(P1)
宋·沈作喆《寓簡》卷一:“詩之作也,其寓意深遠,後之人莫能知之其意之所在也。”
年級字:寓(P3) 意(P1) 深(P2) 遠(P1)
宋·沈作喆《寓簡》卷一:“詩之作也,其寓意深遠,後之人莫能知之其意之所在也。”
年級字:寓(P3) 兵(P3) 於(P2) 農(P2)
寓:寄寓,包含。指給農民以一定軍事訓練,平時務農,戰時參戰。或指軍隊屯墾。
宋·邵博《聞見後錄》卷一:“予謂議者以本朝養兵爲大費,欲復寓兵於農之法,書生之見,可言而不可用者哉。”
年級字:託(P4) 物(P1) 寓(P3) 興(P2)
年級字:託(P4) 物(P1) 寓(P3) 感(P3)
年級字:詠(P4) 桑(P4) 寓(P3) 柳(P3)
年級字:寓(P3) 情(P2) 於(P2) 景(P2)
詞性:形容詞
1. 在景色的描寫中寄託情感。
2. 寓情於景屬於表現手法。是記敘中的抒情的一種。寓情於景(或物),情景交融,這種方式將感情融彙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這些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抒發感情,是一種間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3. 作者的喜怒哀樂同寫景狀物結合在一起,通過對景物的描寫來表現作者的感情。把自己的感情抒發到景物裡,去觀察和描寫客觀的自然景物,並自覺或不自覺的把這種客觀感情溶鑄到客觀景物的描寫之中,以客觀之景來寄託感情。
年級字:遊(P2) 心(P1) 寓(P3) 目(P1)
年級字:寄(P3) 興(P2) 寓(P3) 情(P2)
寄:寄託;寓:含;興:興致。指作品中寄託飽含了作者的興致與情懷。
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或情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年級字:隨(P3) 寓(P3) 而(P1) 安(P1)
指能順應環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滿足。同“隨遇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