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名(P2) 存(P3) 實(P1) 亡(P2)
唐·韓愈《處州孔子廟碑》:“郡邑皆有孔子廟,或不能修事,雖設博士弟子,或役於有司,名存實亡。”
年級字:去(P1) 食(P1) 存(P3) 信(P1)
年級字:棄(P4) 文(P1) 存(P3) 質(P4)
年級字:蕩(P3) 然(P2) 無(P2) 存(P3)
南朝·樑·任昉《爲梁武帝集墳籍令》:“近災起柏樑,遂延渠閣,青編素簡,一同煨盡,湘囊綖帙,蕩然無存。”
年級字:存(P3) 而(P1) 不(P1) 論(P2)
年級字:齒(P3) 亡(P2) 舌(P2) 存(P3)
亡:脫落,不存在。牙齒都掉了,舌頭還存在。比喻剛硬的容易折斷,柔軟的常能保全。
漢·劉向《說苑·敬慎》:“夫舌之存也,豈非以其柔耶?齒之亡也,豈非以其剛耶?”
年級字:存(P3) 心(P1) 積(P3) 慮(P4)
宋·蘇轍《進策五道·臣事下》第三道:“社稷之臣可使死宗廟,郡縣之臣可使死封疆,文吏可使死其職,武吏可使死其兵,天下之人,其存心積慮,皆以爲當然,是以寇至而不懼,難生而無變。”
年級字:立(P1) 此(P2) 存(P3) 照(P2)
年級字:若(P3) 存(P3) 若(P3) 亡(P2)
有時記在心裏,有時則忘記掉。用以形容若有若無,難以捉摸。
《老子》:“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年級字:存(P3) 心(P1) 養(P2) 性(P3)
保存赤子之心,修養善良之性。舊時儒家宣揚的修養方法。
《孟子·盡心上》:“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
年級字:存(P3) 心(P1) 不(P1) 良(P1)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百六回:“他不服查賬,非但是有弊病,一定是存心不良的了。”
年級字:生(P1) 死(P3) 存(P3) 亡(P2)
生存或者死亡。形容局勢或鬥爭的的發展已到最後關頭。
年級字:存(P3) 亡(P2) 絕(P4) 續(P3)
絕:完結;續:延續。事物處在生存或滅亡、斷絕或延續的關鍵時刻。形容局勢萬分危急。
《晚清文學叢鈔·新中國未來記》第一回:“這六十年中,算是中國存亡絕續的大關頭。”
年級字:片(P1) 甲(P1) 無(P2) 存(P3)
一片鎧甲都沒保存下來。形容全軍覆沒。同“片甲不存”。
明·梁辰魚《浣紗記·交戰》:“殺得他隻輪不返,片甲無存,望風而逃,渡江去了。”明·陳仲琳《封神演義》第九十一回:“末將明日使姜尚無備,再殺他個片甲無存,早早奏凱。”
年級字:閑(P3) 邪(P4) 存(P3) 誠(P2)
《周易·幹》:“閒存其誠。”孔穎達疏:“閑邪存其誠者,言防閑邪惡,當自存其誠實也。”
年級字:去(P1) 偽(P4) 存(P3) 真(P1)
年級字:繼(P3) 繼(P3) 存(P3) 存(P3)
瞿秋白《〈赤都心史〉序》:“只見電影中繼繼存存陸續相銜的影像,而實質上卻是一個一個獨立的影片。”
年級字:目(P1) 擊(P3) 道(P1) 存(P3)
年級字:風(P1) 韻(P3) 猶(P5) 存(P3)
清·王韜《淞隱漫錄》:“其母雖屬徐娘,丰韻猶饒,老蚌固宜出此明珠。”
年級字:存(P3) 亡(P2) 未(P1) 卜(P1)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十七卷:“況宗族遠離,夫家存亡未卜,隨緣快活,亦足了一生矣。”
年級字:然(P2) 獨(P4) 存(P3)
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自西京未央、建章之殿,皆見隳壞,而靈光巋然獨存。”
年級字:取(P2) 亂(P2) 存(P3) 亡(P2)
古代國家的一種自視正義的對外策略。指奪取政治荒亂的國家,保全將亡的國家。
年級字:存(P3) 亡(P2) 安(P1) 危(P3)
使將要滅亡的保存下來,使極其危險的安定下來。形容在關鍵時刻起了決定作用。
《荀子·王制》:“功名之所就,存亡安危之所墮,必將於愉殷赤心之所。”
年級字:去(P1) 存(P3) 真(P1)
人的認識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由淺入深、去僞存真的過程。
年級字:推(P2) 亡(P2) 固(P1) 存(P3)
年級字:一(P1) 息(P1) 尚(P2) 存(P3)
詞性:形容詞
成語息:呼吸,氣息;尚:還。還有一口氣。指生命的最後階段。
《論語·泰伯》:“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朱熹注:“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謂遠矣。”
年級字:繼(P3) 絕(P4) 存(P3) 亡(P2)
《論語·堯曰》:“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公羊傳·僖公十七年》:“桓公嘗有繼絕存亡之功,故君子爲之諱也。”
年級字:主(P1) 敬(P2) 存(P3) 誠(P2)
語本《易·乾》:“閒邪存其誠。”《禮記·少儀》:“賓客主敬,祭祀主敬。”
年級字:碩(P5) 果(P1) 僅(P4) 存(P3)
詞性:形容詞
唯一留存下來的。比喻由於時間的推移,留存下來僅存的人或事物。
年級字:過(P1) 化(P1) 存(P3) 神(P1)
過:經過;存:保存,具有。聖人所到之處,人民無不被感化,而永遠受其精神影響。
《孟子·盡心上》:“夫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上下與天地同流。”
年級字:生(P1) 存(P3) 之(P2) 道(P1)
詞性:名詞
「生存」- 存在,活著的意思。
「之道」- 方法,門路。
一般指在工作上或生意經營的手法上有不被對手打敗而可以繼續的意思。
年級字:愛(P1) 禮(P2) 存(P3) 羊(P1)
由於愛惜古禮,不忍使它廢弛,因而保留古禮所需要的祭羊。比喻爲維護根本而保留有關儀節。
《論語·八佾》:“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年級字:片(P1) 瓦(P2) 無(P2) 存(P3)
《明史·五行志一》:“貴州暴雪,形如土磚,民居片瓦無存者。”
年級字:不(P1) 存(P3) 蒂(P0)
芥蒂:本作“蒂芥”,細小的梗塞物,比喻積在心裏的怨恨或不快。心裏不積存怨恨和不快。形容人心地寬,氣量大。
漢·司馬相如《子虛賦》:“吞若雲夢者八九於其胸中,曾不蒂芥。”
年級字:進(P1) 退(P2) 存(P3) 亡(P2)
《周易·乾卦》:“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
年級字:救(P3) 亡(P2) 圖(P2) 存(P3)
清·王無生《論小說與改良社會之關係》:“夫救亡圖存,非僅恃一二才士所能爲也;必使愛國思想,普及於最大多數之國民而後可。”
年級字:百(P1) 不(P1) 一(P1) 存(P3)
《南史·蔡廓傳附蔡興宗》:“時士庶危懼,衣冠鹹欲遠徙,後皆流離外難,百不一存。”
年級字:儉(P3) 存(P3) 奢(P5) 失(P2)
儉:節儉。存:留存。奢:奢侈。節儉的人就是能留存下來,奢侈的人必然敗亡。
年級字:齒(P3) 弊(P5) 舌(P2) 存(P3)
語出漢·劉向《說苑·敬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豈非以其柔耶?齒之亡也,豈非以其剛耶?’”
年級字:死(P3) 生(P1) 存(P3) 亡(P2)
生存或者死亡。常用比喻事態已經到了決定前途命運的關鍵時刻。亦作“生死存亡”。
年級字:浩(P4) 氣(P1) 長(P1) 存(P3)
年級字:存(P3) 亡(P2) 繼(P3) 絕(P4)
《論語·堯曰》:“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公羊傳·僖公十七年》:“桓公嘗有繼絕存亡之功,故君子爲之諱也。”
年級字:存(P3) 亡(P2) 續(P3) 絕(P4)
存:保存;續:接續。恢覆滅亡的國家,延續斷絕了的貴族世家。
清·龔自珍《古史鉤沉論二》:“天生孔子不後周,不先周也,存亡續絕,俾樞紐也。”
年級字:並(P2) 存(P3) 不(P1) 悖(P0)
巴金《家》九:“但是風雅的事又怎麼能夠同衛道的精神並存不悖呢?”
年級字:道(P1) 存(P3) 目(P1) 擊(P3)
一個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養,人們只需一接觸便能感受得到。
《莊子·田子方》:“子路曰:‘吾子欲見溫伯雪子久矣,見之而不言,何邪?’仲尼曰:‘若夫人者,目擊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聲矣。’”
年級字:不(P1) 存(P3) 不(P1) 濟(P4)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七:“不存不濟,香肌瘦損,教俺縈方寸。”
年級字:閒(P3) 邪(P4) 存(P3) 誠(P2)
《周易·乾》:“閒存其誠。”孔穎達疏:“閒邪存其誠者,言防閒邪惡,當自存其誠實也。”
年級字:心(P1) 存(P3) 目(P1) 想(P1)
唐·白居易《白蘋洲五亭記》:“楊君緘書齎圖請予爲記。予按圖握筆,心存目想,覼縷梗概,十不得其二三。”
年級字:勢(P3) 不(P1) 兩(P1) 存(P3)
《韓非子·孤憤》:“故資必不勝而勢不兩存,法術之士焉得不危?”
年級字:萬(P2) 古(P1) 長(P1) 存(P3)
元·無名氏《謝金梧》第四折:“也論功增封食邑,共皇家萬古長春。”
年級字:心(P1) 存(P3) 蒂(P0)
芥蒂:本指細小的梗塞物,後比喻心裏的不滿或不快。指心裏對人對事有怨恨或不愉快的情緒。
漢·司馬相如《子虛賦》:“吞若雲夢者八九於其胸中,曾不芥蒂。”
年級字:危(P3) 急(P1) 存(P3) 亡(P2)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罷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年級字:求(P2) 同(P1) 存(P3) 異(P3)
求:尋求;存:保留;異:不同的。找出共同點,保留不同意見。
年級字:片(P1) 甲(P1) 不(P1) 存(P3)
明·梁辰魚《浣紗記·死忠》:“我夫差收楚服越……昨遣太宰先領一枝軍支,與齊戰於艾陵之上,殺得他片甲不存。”
年級字:人(P1) 存(P3) 政(P3) 舉(P2)
詞性:形容詞
人亡政息指一個在位的政治領導活着的時候,他的政治主張便可以貫徹施行。
《禮記·中庸》:“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
tóng shēng sǐ gòng cún wáng
年級字:同(P1) 生(P1) 死(P3) 共(P1) 存(P3) 亡(P2)
《隋書·鄭譯傳》:“鄭譯與朕同生共死,間關危難,興言急此,何日忘之。”
年級字:存(P3) 十(P1) 一(P1) 於(P2) 千(P1) 百(P1)
語出晉·陸機《嘆逝賦》:“顧舊要於遺存,得十一於千百。”
年級字:危(P3) 急(P1) 存(P3) 亡(P2) 之(P2) 秋(P1)
年級字:求(P2) 大(P1) 同(P1) 存(P3) 小(P1) 異(P3)
在大的、主要的方面取得一致,而對某些小的、次要的問題可以各自保留不同的意見。
shén ér míng zhī cún hū qí rén
年級字:神(P1) 而(P1) 明(P1) 之(P2) ,(P1) 存(P3) 乎(P2) 其(P2) 人(P1)
《易·繫辭上》:“紀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shùn tiān zhě cún nì tiān zhě wáng
年級字:順(P2) 天(P1) 者(P1) 存(P3) ,(P1) 逆(P6) 天(P1) 者(P1) 亡(P2)
pí zhī bù cún máo jiāng yān fù
年級字:皮(P1) 之(P2) 不(P1) 存(P3) ,(P1) 毛(P1) 將(P3) 焉(P0) 附(P2)
焉:哪兒;附:依附。皮都沒有了,毛往哪裏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藉以生存的基礎,就不能存在。
yùn yòng zhī miào cún hū yī xīn
年級字:運(P3) 用(P1) 之(P2) 妙(P2) ,(P1) 存(P3) 乎(P2) 一(P1) 心(P1)
意思是擺好陣勢以後出戰,這是打仗的常規,但運用的巧妙靈活,全在於善于思考。指高超的指揮作戰的藝術。
《宋史·岳飛傳》記載,岳飛對宗澤說:“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shēn zài jiāng hú xīn cún wèi què
年級字:身(P1) 在(P1) 江(P2) 湖(P2) ,(P1) 心(P1) 存(P3) 魏(P0) 闕(P6+)
《莊子·讓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
hǎi nèi cún zhī jǐ tiān yá ruò bǐ lín
年級字:海(P1) 內(P1) 存(P3) 知(P1) 己(P1) ,(P1) 天(P1) 涯(P6) 若(P3) 比(P1) 鄰(P3)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天涯比鄰、天涯若比鄰形容到處都可以遇到知己、志同道合的朋友。
鼓勵要樂觀面對人生,並且要志在四方,勇於接受在不同地方的工作,增廣見聞。前往任何地方都可以得到朋友的幫助、交流,好像常常留在身邊的鄰居一樣。
海內: 四海、中國的四周環境、到處。
天涯: 遙遠的地方。
比鄰: 鄰近、鄰居。
原文記載王勃因好友杜甫前後蜀州任職,在分手時分享內心的感受。
《孟子.梁惠王上》:「海內之地,方千里者九。」
《書經.禹貢》:「四海會同,六府孔修。」
《五代史平話.晉史.卷上》:「皇帝傾國來救敬瑭之急,四海之人,皆服皇帝信義。」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