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五(P1) 個(P1) 字(P1)
詞性:量詞
常見詞組數量的單位。
「五」亞拉伯文: 5。
「個」數量的單位: 一個人,兩個蘋果。指有五個單位數量的物品。
「字」文字。
指五個獨立或連貫的字在一起。
年級字:一(P1) 字(P1) 師(P1)
指訂正一字之誤讀,即可為師。亦指更換詩文中一、二字的老師。
指訂正一字之誤讀,即可為師。亦指更換詩文中一、二字的老師。
年級字:異(P3) 體(P2) 字(P1)
詞性:名詞
文字的流傳在不同的歷史原因,不停產生改變。
異體字是可能是一個字被改變初期的新的寫法,未能被全面接受為「標準字」。也可能是社會已經開始接受了一個新的寫法,而原來的字仍然存在,沒有完全消失。
例如: 「為」和「
年級字:錯(P1) 別(P1) 字(P1)
詞性:名詞
錯字、別字1. 寫錯或讀錯的字。
2. 別體字、異體字。
例如: 「别」是「別」的異體字。
年級字:丁(P1) 字(P1) 尺(P1)
一端有橫檔的直尺,“丁”字形用于劃平行線或用作三角板的支承物來劃與直尺成各種角度的直線。
年級字:繁(P3) 體(P2) 字(P1)
詞性:名詞
繁體簡體、簡體字常用於分別中國近代文字的兩種:繁體和簡體字。簡體字是將繁體字的筆劃部份簡化,容易學習和抄寫。繁體字主要應用於台灣、香港和一些海外城市。中國國內以簡體字為標準文字。
年級字:十(P1) 字(P1) 架(P2)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十架、聖架古代西方的一種刑具。
根據《聖經》記載,上帝的兒子耶穌被羅馬帝國的總督釘在十字架上為世人續罪,因此十字架 (簡稱十架或聖架) 是紀念耶穌的事蹟,,也代表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標誌。
古代西方的一種刑具。為十字形木架,把人的雙手雙腳釘在上面,使其慢慢死去。
根據《聖經》記載,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上帝的兒子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為世人續罪,因此十字架 (簡稱十架或聖架) 是代表這兩個宗教的標誌,也紀念耶穌的事蹟。
年級字:簡(P2) 體(P2) 字(P1)
詞性:名詞
簡體字繁體、繁體字常用於分別中國近代文字的兩種:繁體和簡體字。簡體字是將繁體字的筆劃部份簡化,容易學習和抄寫。
年級字:丁(P1) 字(P1) 步(P1)
雙腳呈垂直方向接觸,其中一腳跟靠在另一腳窩處,兩腳尖對兩斜角,如一“丁”字,所以叫丁字步。丁字步是中國古典舞中最基本的腳位。
年級字:片(P1) 言(P1) 一(P1) 字(P1)
唐·李邕《兗州曲阜縣孔子廟碑》:“片言一字,勸善懲惡,誘進後人,啓明先覺。”
年級字:字(P1) 順(P2) 文(P1) 從(P1)
清·陳田《〈明詩紀事戊籤〉序》:“其間獨照之匠,若荊川、遵巖、震川,變秦漢爲歐曾,易詰屈謷牙爲字順文從。”
年級字:字(P1) 斟(P0) 句(P2) 酌(P0)
斟、酌:反覆考慮。指寫文章或說話時慎重細緻,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宋儒積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斷非漢儒所及。”
年級字:字(P1) 裏(P1) 行(P1) 間(P1)
指文章的某種思想感情沒有直接說出而是通過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來。
南朝梁·簡文帝《答新渝侯和詩書》:“垂示三首,風雲吐於行間,珠玉生於字裏。”
年級字:多(P1) 字(P1) 熟(P2) 語(P1)
詞性:名詞
熟語一種在生活或社會演變過程中逐漸累積而成的慣用詞組或句子,包括俗語、慣用語、諺語、格言、歇後語等。
多字: 多於四個中文字的短句。
熟語: 民間的慣用語。
年級字:十(P1) 字(P1) 路(P1) 頭(P1)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一百十回 :“劊子手叫起惡殺都來,恰好午時三刻,將王慶押到十字路頭,讀罷犯由,如法凌遲處死。”
年級字:識(P2) 字(P1) 知(P1) 書(P1)
清·李漁《奈何天·慮婚》:“莫說別個,就是闕忠輩呵,一般也貌昂藏,識字知書,怎奈這命低微,執鐙隨鞭。”
年級字:一(P1) 字(P1) 褒(P5) 貶(P6)
褒:讚揚,誇獎;貶:給予不好的評價。一個字的褒揚或貶斥。泛指記事論人,用字措辭嚴謹有分寸。
晉·杜預《左傳序》:“春秋雖以一字爲褒貶,然皆須數句以成言。”
年級字:一(P1) 字(P1) 連(P1) 城(P2)
《魏書·彭城王勰傳》:“黃門侍郎崔光讀暮春羣臣應詔詩。至勰詩,高祖仍爲之改一字……勰曰:‘臣聞《詩》三百,一言可蔽。今陛下賜刊一字,足以價等連城。’”
年級字:三(P1) 寫(P1) 易(P2) 字(P1)
晉·葛洪《抱朴子·遐覽》:“故諺曰:‘書三寫,魚成魯,虛成虎。’”
年級字:十(P1) 字(P1) 街(P2) 口(P1)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回:“當下去十字街口,不問軍官百姓,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渠。”
年級字:一(P1) 字(P1) 不(P1) 易(P2)
文字精醇,一個字也不能更改。也用於指抄襲者一字不改地照抄別人的文章。
《新唐書·文藝傳中·孫逖》:“開元間,蘇頲、齊澣、蘇晉、賈曾、韓休、許景先及狄典詔誥,爲代言最;而逖尤精密,張九齡視其草,欲易一字,卒不能也。”
年級字:字(P1) 字(P1) 珠(P1) 玉(P1)
每一個字都像珍珠、寶玉那樣珍貴值錢。形容文章作的好,聲價高。
明·湯顯祖《邯鄲記·贈試》:“聽的黃榜招賢,盡把所贈資金,引動朝貴,則小生之文字字珠玉矣。”
年級字:字(P1) 正(P1) 腔(P5) 圓(P1)
年級字:片(P1) 紙(P2) 隻(P1) 字(P1)
晉·陸機《謝平原內史表》:“片言隻字,不關其間。”
年級字:字(P1) 詞(P1) 分(P2) 析(P4)
詞性:名詞,動詞
將文字、詞語在文章中的應用概念、常用度、組合的意思、 應用年級分門別類、 離析出本質及其結構。
年級字:不(P1) 立(P1) 文(P1) 字(P1)
佛家語,指禪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經卷,唯以師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傳法授受。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七:“師問:‘祇如古德,豈不是以心傳心?’峯曰:‘兼不立文字語句。’”
年級字:一(P1) 字(P1) 一(P1) 句(P2)
林蘭《紅棉襖》:“三嬸子一點一點撕着那發了黑的棉花,一字一句地說:‘老三那孩子言不出語不進的,寫不上,算不上,工作團咋派上他這個老實疙瘩。’”
年級字:點(P1) 紙(P2) 畫(P1) 字(P1)
宋·陳元靚《事林廣記·家禮·婚禮》:“諸婚娶兩家,並用點紙畫字,寫立合同文約,明白具載往回聘禮。”
年級字:一(P1) 字(P1) 一(P1) 珠(P1)
一個字就象一顆珍珠。形容歌聲婉轉圓潤。也比喻文章優美,辭藻華麗。
唐·薛能《贈歌者》詩:“一字新聲一顆珠,囀喉疑是擊珊瑚。”
年級字:逐(P4) 字(P1) 逐(P4) 句(P2)
程樹榛《大學時代》:“她一下又翻到了今年寒假的第一天日記,並饒有興趣地逐字逐句看了下去。”
年級字:不(P1) 易(P2) 一(P1) 字(P1)
宋·歐陽修《新唐書·文藝傳上》:“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時人謂勃爲‘腹稿’。”
年級字:重(P1) 複(P4) 字(P1) 詞(P1)
詞性:名詞
重複詞組
年級字:載(P3) 酒(P4) 問(P1) 字(P1)
《漢書·揚雄傳下》:“家素貧,嗜酒,人希至門。時有好事者載酒餚從遊學。”又,“乃劉棻嘗從雄學作奇字。”
年級字:句(P2) 斟(P0) 字(P1) 酌(P0)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宋儒積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斷非漢儒所及。”
年級字:一(P1) 字(P1) 一(P1) 板(P2)
老舍《二馬》:“溫都太太把房錢,吃飯的時間,晚上鎖門的時候,和一切的規矩,都當着伊牧師一字一板的交待明白了。”
年級字:講(P3) 文(P1) 張(P2) 字(P1)
年級字:一(P1) 字(P1) 千(P1) 鈞(P6+)
南朝·樑·鍾嶸《詩品·古詩》:“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年級字:字(P1) 裡(P3) 行(P1) 間(P1)
指文章的某種思想感情沒有直接說出而是通過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來。
南朝梁·簡文帝《答新渝侯和詩書》:“垂示三首,風雲吐於行間,珠玉生於字裡。”
年級字:鴻(P6+) 章(P3) 字(P1)
清·梅曾亮《覆上汪尚書書》:“前由陳中書所遞至賜書,伏讀數過,鴻章鉅字,光輝薄星辰,聲氣諧《韶》《濩》。”
年級字:隻(P1) 字(P1) 不(P1) 提(P2)
在這本“黨史”裏,李大釗同志的歷史功績不見了,~他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賈芝《〈李大釗詩文集〉重版後記》)
年級字:一(P1) 字(P1) 一(P1) 淚(P2)
一個字就彷彿是一滴眼淚。形容文字寫得悽楚感人。亦作“一言一淚”。
明·李贄《焚書·書答·與焦漪園》:“寫至此,一字一淚,不知當向何人道,當與何人讀,想當照舊剃髮歸山去矣!”
年級字:一(P1) 字(P1) 之(P2) 師(P1)
詞性:名詞
改正一個字的老師。有些好詩文,經旁人改換一個字後更爲完美,往往稱改字的人爲「一字師」或「一字之師」。
宋·計有功《唐詩紀事》:“鄭谷改僧齊己《早梅》詩:‘數枝開’作‘一枝開’。齊己下拜,人以谷爲一字師。”
年級字:識(P2) 文(P1) 談(P2) 字(P1)
明·無名氏《薛苞認母》第二折:“孩兒也,你是個識文談字的人。”
年級字:一(P1) 字(P1) 不(P1) 苟(P0)
宋·朱熹《朱子語類·論語·學而篇中》:“因說伊川講解,一字不苟。”
年級字:拆(P5) 牌(P3) 道(P1) 字(P1)
把一個字拆成一句話的一種文字遊戲。同“拆白道字”。
年級字:識(P2) 文(P1) 斷(P3) 字(P1)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八回:“當着人家識文斷字的人兒呢?別掄葷,看人家笑話。”
年級字:逐(P4) 句(P2) 逐(P4) 字(P1)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四十一回:“自上橫行退一字成句,逐句逐字逆讀,俱成迴文。”
年級字:一(P1) 字(P1) 千(P1) 金(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史記·呂不韋列傳》:“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遊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年級字:瓜(P1) 字(P1) 初(P2) 分(P2)
舊時文人拆“瓜”字爲兩個八字以紀年,即十六歲。多用於女子。
南朝·宋·吳聲歌曲《碧玉歌》:“碧玉破瓜時,郎爲情顛倒。”
年級字:惜(P2) 字(P1) 如(P2) 金(P1)
清·李漁《閒情偶寄·詞曲·格局》:“文章所忌者,開口罵題。便說幾句閒文,才歸正傳,亦未嘗不可,胡遽惜字如金,而作此鹵莽滅裂之狀也!”
年級字:白(P1) 紙(P2) 黑(P1) 字(P1)
白紙上寫下了黑字。比喻有確鑿的文字憑據,不容抵賴或悔改。
元·無名氏《看錢奴買冤家債主》第二折:“不要閒說,白紙上寫着黑字哩。若有反悔之人,罰寶鈔……。”
年級字:俗(P2) 下(P1) 文(P1) 字(P1)
年級字:咬(P2) 文(P1) 嚼(P5) 字(P1)
形容過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實質。
元·無名氏《殺狗勸夫》第四折:“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
年級字:文(P1) 從(P1) 字(P1) 順(P2)
唐·韓愈《南陽樊紹述墓誌銘》:“文從字順各識職,有欲求之此其躅。”
年級字:一(P1) 字(P1) 兼(P3) 金(P1)
清·王士禛《香祖筆記》卷四:“蘇、黃遺墨流傳至今者,一字兼金。”
年級字:點(P1) 指(P2) 畫(P1) 字(P1)
宋·陳元靚《事林廣記·家禮·婚禮》:“諸婚娶兩家,並用點指畫字,寫立合同文約,明白具載往回聘禮。”
年級字:一(P1) 字(P1) 長(P1) 城(P2)
明·湯顯祖《牡丹亭·折寇》:“仗恩臺一字長城,借寒儒八面威風。”
年級字:八(P1) 字(P1) 打(P1) 開(P1)
象“八”字那樣,撇、捺向兩邊分開。原意是放着正路不走,卻走歪門邪道。也形容門路很寬。
宋·朱熹《與劉子澄書》:“聖賢已是八字打開了,但人自不領會,卻向外狂走耳。”
年級字:咬(P2) 文(P1) 字(P1)
形容過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實質。同“咬文嚼字”。
年級字:十(P1) 字(P1) 路(P1) 口(P1)
需要作出決定或選擇的時候。
1. 在兩條道路交叉的地方。
2. 比喻正處於面對重大事情需要決定怎樣選擇的境地。
宋·葉夢得《避暑錄話·下·舊說崔慎爲瓦棺寺僧後身》:「何以不待其末年,執十字路口,痛與百摑,方爲快意。」
年級字:片(P1) 言(P1) 隻(P1) 字(P1)
晉·陸機《謝平原內史表》:“片言隻字,不關其間。”
年級字:十(P1) 字(P1) 街(P2) 頭(P1)
指縱橫交叉、繁華熱鬧的街道。也借指人世間,現實社會。
魯迅《兩地書》七八:“其實世界上你所深惡的和期望的,走到十字街頭,還不是一樣麼?”
年級字:待(P3) 字(P1) 閨(P0) 中(P1)
字:許配;閨:女子臥室。留在閨房之中,等待許嫁。舊指女子成年待聘。
年級字:一(P1) 字(P1) 千(P1) 秋(P1)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史書佔畢一》:“夫詩以一字千秋者也,史以千秋一字者也。”
年級字:行(P1) 間(P1) 字(P1) 裏(P1)
南朝·樑·簡文帝《答新渝侯和詩書》:“垂示三首,風雲吐於行間,珠玉生於字裏。”清·平步青《霞外■(扌麕)屑·論文下·文章圈點》:“書有圈點勾勒,始自前明中葉選刻時文陋習。然行間字裏,觸眼特爲爽豁,故仿而用之。”
年級字:字(P1) 字(P1) 珠(P1)
珠璣:珠子。每個字都像珍珠一樣。比喻說話、文章的詞句十分優美。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任憑是篇篇錦繡,字字珠璣,會不上一名進士。”
年級字:拆(P5) 白(P1) 道(P1) 字(P1)
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俺孩子拆白道字,頂真續麻,無般不曉,無般不會。”
年級字:僻(P5) 字(P1) 澀(P5) 句(P2)
年級字:金(P1) 字(P1) 招(P2) 牌(P3)
舊時店鋪爲顯示資金雄厚而用金箔貼字的招牌。現比喻高人一等可以炫耀的名義或稱號。也比喻名譽好。
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五回:“珏齋郆只出使了一次朝鮮,辦結了甲申金玉均一案,又曾同威毅伯和日本伊滕博文定了出兵朝鮮彼此知會的條約,總算一帆風順,文武全才的金字招牌,還高高掛着。”
年級字:一(P1) 字(P1) 長(P1) 蛇(P4) 陣(P2)
元·無名氏《千里獨行》楔子:“張飛雲:‘哥哥,是個什麼陣?’關羽雲:‘兄弟,喚作一字長蛇陣。’”
年級字:八(P1) 字(P1) 沒(P1) 一(P1) 撇(P6)
《通俗常言疏證》卷三: “《通俗編》:‘朱子《與劉子澄書》:聖賢已是八字打開了,人不自領會。’按今有‘八字不見兩撇’之諺,似又因於此。凡事無端緒者,謂之八字不曾見兩撇。”
年級字:天(P1) 字(P1) 第(P1) 一(P1) 號(P2)
天:天字是《千字文》首句“天地玄黃”的第一個字。指第一或第一類中的第一號。比喻最高的、最大的或最強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八:“那女眷且是生得美貌,打聽來是這客人的愛妾,日日僱了天字一號的太湖船,擺了盛酒,吹彈歌唱俱備,攜了此妾下湖。”
年級字:寫(P1) 字(P1) 不(P1) 離(P2) 手(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讀書不離口勤學、好學。
年級字:八(P1) 字(P1) 沒(P1) 見(P1) 一(P1) 撇(P6)
孫錦標《通俗常言疏證》卷三:“《通俗編》:‘朱子《與劉子澄書》:聖賢已是八字打開了,人不自領會。’按今有‘八字不見兩撇’之諺,似又因於此。凡事無端緒者,謂之八字不曾見兩撇。”今通常作“八字沒見一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