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經(P1) 緯(P0) 天(P1) 下(P1)
《史記·秦始皇本紀》:“普施明法,經緯天下,永爲儀則。”
年級字:天(P1) 下(P1) 爲(P2) 家(P1)
原指將君位傳給兒子,把國家當作一家所私有,後泛指處處可以成家,不固定居住在一個地方。
年級字:天(P1) 下(P1) 爲(P2) 籠(P3)
《莊子·庚桑楚》:“以天下爲之籠,則雀無所逃。是故湯以胞人籠伊尹,秦穆公以五羊之皮籠百里奚。是故非以其所好籠之而可得者,無有也。”
年級字:名(P2) 高(P1) 天(P1) 下(P1)
《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名高天下,而光燭鄰國。”
年級字:勢(P3) 傾(P4) 天(P1) 下(P1)
《三國志·魏書·袁紹傳》:“高祖父安,爲漢司徒,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勢傾天下。”
年級字:天(P1) 下(P1) 無(P2) 敵(P3)
年級字:獨(P4) 步(P1) 天(P1) 下(P1)
年級字:一(P1) 匡(P0) 天(P1) 下(P1)
匡:糾正;天下:原指周天子統治所及的地方,即整箇中國。糾正混亂局勢,使天下安定下來。
《論語·憲問》:“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祍矣。”
年級字:天(P1) 下(P1) 歸(P3) 心(P1)
年級字:馳(P5) 名(P2) 天(P1) 下(P1)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涑水》:“貲擬王公,馳名天下。”
年級字:天(P1) 下(P1) 莫(P2) 敵(P3)
年級字:平(P1) 治(P2) 天(P1) 下(P1)
《孟子·公孫丑下》:“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
年級字:天(P1) 下(P1) 大(P1) 亂(P2)
《後漢書·曹節傳》:“天下大亂,曹節、王甫幽殺太后,常侍侯覽多殺黨人,公卿皆尸祿,無有忠方者。”
年級字:天(P1) 下(P1) 無(P2) 雙(P2)
《史記·信陵君列傳》:“始吾聞夫人弟公子天下無雙。”
年級字:名(P2) 滿(P2) 天(P1) 下(P1)
年級字:語(P1) 妙(P2) 天(P1) 下(P1)
年級字:天(P1) 下(P1) 洶(P5) 洶(P5)
《史記·項羽本紀》:“天下匈匈數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也。”
年級字:權(P5) 傾(P4) 天(P1) 下(P1)
年級字:天(P1) 下(P1) 爲(P2) 公(P1)
原意是天下是公衆的,天子之位,傳賢而不傳子,後成爲一種美好社會的政治理想。
年級字:掃(P1) 除(P2) 天(P1) 下(P1)
《後漢書·陳蕃傳》:“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年級字:縱(P5) 橫(P2) 天(P1) 下(P1)
元·陳以仁《存孝打虎》第一折:“黃巢縱橫天下,朝中文武並不以社稷爲重。”
年級字:橫(P2) 行(P1) 天(P1) 下(P1)
橫行:縱橫馳騁,毫無阻擋。形容遍行天下,有受阻礙。亦形容東征西戰,到處稱強,沒有敵手。
《荀子·修身》:“體恭敬而心忠信,術禮義而情愛人,橫行天下,雖困四夷,人莫不貴。”
年級字:功(P1) 蓋(P2) 天(P1) 下(P1)
唐·李復言《續玄怪錄·李衛公靖》:“其後竟以兵權靜寇難,功蓋天下。”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二折:“勇略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正此之謂也。”
年級字:兼(P3) 善(P2) 天(P1) 下(P1)
《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年級字:席(P4) 捲(P4) 天(P1) 下(P1)
漢·賈誼《過秦論》:“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
年級字:天(P1) 下(P1) 獨(P4) 步(P1)
年級字:無(P2) 敵(P3) 天(P1) 下(P1)
年級字:天(P1) 下(P1) 為(P2) 公(P1)
原意是天下是公眾的,天子之位,傳賢而不傳子,後成為一種美好社會的政治理想。
年級字:懷(P3) 柔(P3) 天(P1) 下(P1)
使天下歸服。懷柔:舊指統治者用政治手腕籠絡人心,使之歸服。
年級字:天(P1) 下(P1) 太(P1) 平(P1)
年級字:浪(P1) 跡(P2) 天(P1) 下(P1)
宋·李楙《野客叢書·李白事說者不一》:“爲同列者所謗,詔令歸山,遂浪跡天下。”
年級字:威(P3) 震(P2) 天(P1) 下(P1)
漢·桓寬《鹽鐵論·非鞅》:“蒙恬卻胡千里,非無功也,威震天下,非不強也。”
年級字:天(P1) 下(P1) 第(P1) 一(P1)
《後漢書·胡廣傳》:“試以章奏,安帝以廣爲天下第一。”
年級字:甲(P1) 冠(P5) 天(P1) 下(P1)
甲冠:第一。稱雄天下。形容人或事物十分突出,無與倫比。
年級字:譽(P4) 滿(P2) 天(P1) 下(P1)
美好的名聲天下皆知。亦作“譽滿全球”、“譽滿寰中”、“譽塞天下”。
年級字:包(P1) 打(P1) 天(P1) 下(P1)
包:承擔全部任務,負責完成。將打天下的整個任務承擔下來。常指人逞強爭勝。
《求是》1996年第17期:“這類機構並不影響各個公司、企業實施光彩事業項目,更不能包打天下。”
年級字:一(P1) 統(P2) 天(P1) 下(P1)
天下:指全國。原指統一的國家,現多指某一地區或某一機構不貫徹上級意圖而形成的獨立王國。也泛指爲少數人所霸佔的某一領域。
《公羊傳·成公十五年》:“王者欲一乎天下。”又,《隱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
年級字:疑(P3) 誤(P5) 天(P1) 下(P1)
年級字:澄(P4) 清(P1) 天(P1) 下(P1)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陳仲舉言爲士則,行爲世範,登車攬轡,有澄清天下之志。”
年級字:天(P1) 下(P1) 為(P2) 家(P1)
原指將君位傳給兒子,把國家當作一家所私有,後泛指處處可以成家,不固定居住在一個地方。
年級字:天(P1) 下(P1) 為(P2) 籠(P3)
《莊子·庚桑楚》:“以天下為之籠,則雀無所逃。是故湯以胞人籠伊尹,秦穆公以五羊之皮籠百里奚。是故非以其所好籠之而可得者,無有也。”
年級字:天(P1) 下(P1) 一(P1) 家(P1)
《禮記·禮運》:“故聖人耐以天下爲一家,以中國爲一人者,非意之也。”
年級字:桃(P2) 李(P2) 滿(P2) 天(P1) 下(P1)
桃李:指培養的後輩或所教的學生。比喻學生很多,各地都有。
《資治通鑑·唐紀·武后久視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
年級字:馬(P1) 上(P1) 得(P1) 天(P1) 下(P1)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陸生時時前說稱《詩》《書》。高帝罵之曰:‘乃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陸生曰:‘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且湯武逆取而以順守之,文武並用,長久之術也。’”
年級字:桃(P2) 李(P2) 遍(P2) 天(P1) 下(P1)
年級字:無(P2) 敵(P3) 於(P2) 天(P1) 下(P1)
年級字:天(P1) 下(P1) 無(P2) 難(P2) 事(P1)
天下是沒有什麼所謂的難事的,因為所謂的難事只要遇到有毅力、有決心、有恆心的人,就會被化解。指只要有志向,有毅力,沒有什麼辦不到的事情。
明·王驥德《韓夫人題紅記·花陰私祝》:“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年級字:言(P1) 語(P1) 妙(P2) 天(P1) 下(P1)
年級字:滑(P2) 天(P1) 下(P1) 之(P2) 大(P1) 稽(P4)
魯迅《花邊文學·小品文的:“不但唱工,單是黑頭涎臉扮丑角,丑角挺胸學黑頭,戲場上只見白鼻子的和黑臉孔的丑角多起來,也就滑天下之大稽。”
年級字:以(P1) 天(P1) 下(P1) 爲(P2) 己(P1) 任(P3)
《南史·孔休源傳》:“休源風範強正,明練政體,常以天下爲己任。”
yī yè luò zhī tiān xià qiū
年級字:一(P1) 葉(P1) 落(P2) 知(P1) 天(P1) 下(P1) 秋(P1)
從一片樹葉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來。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
《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宋·唐庚《文錄》引唐人詩:“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
mào tiān xià zhī dà bù wéi
年級字:冒(P1) 天(P1) 下(P1) 之(P2) 大(P1) 不(P1)
不韙:不是,錯誤。去幹普天下的人都認爲不對的事情。指不顧輿論的遣責而去幹壞事。
《左傳·隱公十一年》:“犯五不韙而以伐人,其喪師也,不亦宜乎?”
tiān xià wū yā yī bān hēi
年級字:天(P1) 下(P1) 烏(P3) 鴉(P2) 一(P1) 般(P2) 黑(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七回:“這更奇了,天下烏鴉一般黑,豈有兩樣的。”
bàn bù lún yǔ zhì tiān xià
年級字:半(P1) 部(P2) 論(P2) 語(P1) 治(P2) 天(P1) 下(P1)
典出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趙普,人言所讀僅只《論語》而已。太宗趙匡義因此問他。他說:“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趙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
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tiān xià
年級字:挾(P4) 天(P1) 子(P1) 以(P1) 令(P2) 天(P1) 下(P1)
挾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義發號施令。現比喻用領導的名義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揮別人。同“挾天子以令諸侯”。
tiān xià xīng wáng pǐ fū yǒu zé
年級字:天(P1) 下(P1) 興(P2) 亡(P2) ,(P1) 匹(P2) 夫(P2) 有(P1) 責(P3)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指國家的興盛或衰亡,人人都有一份責任,鼓勵人民為國家作出貢獻。倡導愛國的心意和。
天下: 全遍大地、全國、國家。
興亡: 興盛、衰亡。
匹夫: 常人、平民、百姓。
有責: 應有、責任。
《書經.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為天下君。」
《論語.泰伯》:「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
《論語.子罕》:「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荀子.大略》:「古之賢人,賤為布衣,貧為匹夫。」
清·顧炎武《日知錄》卷十三:「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
xiù cái bù chū mén quán zhī tiān xià shì
年級字:秀(P2) 才(P1) 不(P1) 出(P1) 門(P1) ,(P1) 全(P2) 知(P1) 天(P1) 下(P1) 事(P1)
舊時認爲有知識的人即使待在家裏,也能知道外面發生的事情。
tiān xià běn wú shì yōng rén zì rǎo zhī
年級字:天(P1) 下(P1) 本(P2) 無(P2) 事(P1) ,(P1) 庸(P5) 人(P1) 自(P1) 擾(P3) 之(P2)
《新唐書·陸象先傳》:“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爲煩耳。”
tiān xià wú nán shì zhǐ pà yǒu xīn rén
年級字:天(P1) 下(P1) 無(P2) 難(P2) 事(P1) ,(P1) 只(P1) 怕(P1) 有(P1) 心(P1) 人(P1)
明·王驥德《韓夫人題紅記·花陰私祝》:“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xiù cái bù chū mén quán zhī tiān xià shì
年級字:秀(P2) 不(P1) 出(P1) 門(P1) ,(P1) 全(P2) 知(P1) 天(P1) 下(P1) 事(P1)
舊時認爲有知識的人即使待在家裏,也能知道外面發生的事情。
jiǎng jiù tiānxià wúdí, zuò jiù yǒuxīn wúlì
年級字:講(P3) 就(P1) 天(P1) 下(P1) 無(P2) 敵(P3) ,(P1) 做(P1) 就(P1) 有(P1) 心(P1) 無(P2) 力(P1)
詞性:形容詞
知易行難,
有心無力,
識講唔識做能力不足,立下無法實現的承諾。
形容誇大了知識水平,缺乏真實的執行力。
立下無法實現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