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黃(P1) 塵(P2) 清(P1) 水(P1)
年級字:邊(P1) 塵(P2) 不(P1) 驚(P2)
《資治通鑑·唐太宗貞觀十五年》:“上曰:‘隋煬帝勞百姓,築長城以備突厥,卒無所益。朕唯置李世勣於晉陽而邊塵不驚,其爲長城,豈不壯哉!”
年級字:超(P4) 絕(P4) 塵(P2)
軼:車轍;超軼:指後車超過前車;絕塵:腳不沾塵土。形容奔跑得極快。
《莊子·徐無鬼》:“天下馬有成材,若恤若失,若喪其一,若是超軼絕塵,不知其所。”
年級字:塵(P2) 垢(P5) 糠(P0)
塵:塵土;垢:污垢;秕:秕穀;糠:米皮。比喻瑣碎而沒有用的東西。
《莊子·逍遙遊》:“是其塵垢秕糠,將猶陶鑄堯舜者也。”
年級字:久(P1) 歷(P2) 風(P1) 塵(P2)
年級字:流(P1) 落(P2) 風(P1) 塵(P2)
流落:因生活所迫而留居他鄉;風塵:指紛擾的生活。窮困潦倒,漂泊江湖。
元·範子安《竹葉舟》楔子:“我則爲十載螢窗苦學文,慚愧殺萬里鵬程未致身,因此上甘流落在風塵。”
年級字:超(P4) 塵(P2) 拔(P4) 俗(P2)
塵、俗:指塵世、人間;拔:超出。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塵世。後多形容才德遠遠超過平常人。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劉孝標註引謝承《後漢書》:“徐穉,字儒子,豫章南昌人,清妙高跱,超世絕俗。”
年級字:妄(P4) 塵(P2) 而(P1) 拜(P2)
指迎候有權勢的人,看見車揚起的塵土就下拜。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態。
年級字:清(P1) 塵(P2) 濁(P4) 水(P1)
清塵:喻他人;濁水:喻自己。比喻相隔很遠,會面沒有希望。
三國魏·曹植《七哀詩》:“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
年級字:望(P2) 塵(P2) 莫(P2) 及(P2)
莫:不;及:趕上。望見前面騎馬的人走過揚起的塵土而不能趕上。比喻遠遠落在後面。
《莊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矣。”《後漢書·趙諮傳》:“令敦煌曹暠,諮之故孝廉也,迎路謁候,諮不爲留。暠送至亭次,望塵不及。”
年級字:纖(P6) 塵(P2) 不(P1) 染(P3)
原指佛教徒修行時,排除物慾,保持心地潔淨。現泛指絲毫不受壞習慣,壞風氣的影響。也用來形容非常清潔、乾淨。
唐·釋道世《法苑珠林》:“若菩薩在乾土山中經行,土不著足,隨嵐風來,吹破土山,令散爲塵,乃至一塵不著佛身。”宋·張耒《臘月小雪後圃梅開》:“一塵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風露身。”
年級字:甚(P4) 囂(P6) 塵(P2) 上(P1)
甚:很;囂:喧嚷。人聲喧嚷,塵土飛揚。原形容軍中正忙於準備的狀態。後來形容消息普遍淬,議論紛紛。現多指反動言論十分囂張。
《左傳·成公十六年》:“王曰:‘合謀也,張幕矣。’(伯州犁)曰:‘虔卜於先君也,徹幕矣。’(楚王)曰:‘將發命也。甚囂,且塵上矣。’”
年級字:六(P1) 塵(P2) 不(P1) 染(P3)
佛教語,六塵:指色、聲、香、味、觸、法。指排除物慾,保持心地潔淨。
唐·武三思《孝明皇后碑》:“六塵不染,孤標水上之花。”
年級字:同(P1) 塵(P2) 合(P1) 污(P5)
年級字:鏤(P0) 塵(P2) 吹(P1) 影(P2)
《關尹子·一宇》:“言之如吹影,思之如鏤塵,聖智造迷,鬼神不識。”
年級字:車(P1) 塵(P2) 馬(P1) 足(P1)
①指車馬奔波。亦喻人世俗事。②指代車騎。敬稱對方時亦用之。
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奔走駭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於車塵馬足之間。”
年級字:接(P2) 風(P1) 洗(P2) 塵(P2)
年級字:逸(P6) 塵(P2) 斷(P3)
唐許堯佐《柳氏傳》:“[許俊]遂升堂,出翊札示柳氏,挾之跨鞍馬,逸塵斷鞅,倏忽乃至。”
年級字:出(P1) 塵(P2) 不(P1) 染(P3)
宋·周敦頤《周濂溪集·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
年級字:望(P2) 塵(P2) 不(P1) 及(P2)
年級字:車(P1) 塵(P2) 馬(P1) 跡(P2)
宋·朱熹《臥龍庵記》:“餘既惜其出於荒堙廢壤之餘,而又幸其深阻敻絕,非車塵馬跡之所能到。”
年級字:一(P1) 塵(P2) 不(P1)
猶一塵不染。泛指絲毫不受壞習慣,壞風氣的影響。也用來形容非常清潔、乾淨。
明·宋濂《貞白堂記》:“堂下種梅花數樹,當霜雪嚴沍之際,衆芳搖落,而是花獨翹然,散而爲春妍冰玉,其葩一塵不緇。”
年級字:風(P1) 塵(P2) 之(P2) 會(P1)
東漢·班固《答賓戲》:“彼皆躡風塵之會,履顛沛之勢。”
年級字:驚(P2) 起(P1) 樑(P5) 塵(P2)
《太平御覽》卷五七二引漢·劉向《別錄》:“漢興以來,善歌者魯人虞公,發聲清哀,蓋動樑塵。”
年級字:魚(P1) 釜(P0) 塵(P2)
《後漢書·獨行傳·範冉》:“(範冉)遭黨人禁錮,遂推鹿車,載妻子,捃拾自資,或寓息客廬,或依宿樹廕。如此十餘年,乃結草室而居焉。所止單陋,有時糧粒盡,窮居自若,言貌無改,閭里歌之曰:‘甑中生塵範史雲,釜中生魚範萊蕪。’”
年級字:望(P2) 塵(P2) 奔(P3) 北(P1)
年級字:塵(P2) 釜(P0) 魚(P1)
甑裏積了灰塵,鍋裏生了蠹魚。形容窮困斷炊已久。也比喻官吏清廉自守。
《後漢書·範冉傳》:“甑中生塵範史雲,釜中生魚範莢蕪。”
年級字:風(P1) 塵(P2) 碌(P4) 碌(P4)
碌碌:辛苦忙碌的樣子。形容在旅途上辛苦忙碌的樣子。
明·金毓峒《金鶴衝詩·按部涇原韓國主招宴曖泉二首(其一)》:“風塵碌碌惜年華,選勝陪遊帝子家。”
年級字:淪(P6) 落(P2) 風(P1) 塵(P2)
淪落:流落,指陷入壞的境地。風塵:舊指娼妓的生活。舊指婦女不幸淪爲娼妓。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可憐一片無瑕玉,誤落風塵花柳中。”
年級字:聲(P1) 動(P1) 梁(P5) 塵(P2)
年級字:釜(P0) 中(P1) 生(P1) 塵(P2)
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卷八:“顏淵簞食瓢飲……範史雲釜中生塵。”
年級字:僕(P4) 僕(P4) 風(P1) 塵(P2)
僕僕:行路勞累的樣子;風塵: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形容奔波忙碌,旅途勞累。
清·吳趼人《痛史》第八回:“三人揀了一家客店住下,一路上風塵僕僕,到了此時,不免早些歇息。”
年級字:東(P1) 海(P1) 揚(P2) 塵(P2)
晉·葛洪《神仙傳·麻姑》:“麻姑自說雲:‘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爲桑田。向到蓬萊,水又淺於往者會時略半也,豈將復還爲陵陸乎?’方平笑曰:‘聖人皆言海中復揚塵也。’”
年級字:釜(P0) 魚(P1) 塵(P2)
清·黃宗羲《子劉子行狀》:“一旦以輜重被訐於監司,夫以巡方而黷貨,又何問下吏之操守,釜魚甑塵之風,空谷於天下矣。”
年級字:隨(P3) 波(P1) 逐(P4) 塵(P2)
猶言隨波逐流。比喻沒有堅定的立場,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只能隨着別人走。
明·高明《玉簪記·誑告》:“他是冰清玉潤,怎便肯隨波逐塵。”
年級字:和(P1) 光(P1) 同(P1) 塵(P2)
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種光彩;同塵:與塵俗相同。指不露鋒芒,與世無爭的消極處世態度。也比喻同流合污。
年級字:望(P2) 塵(P2) 而(P1) 拜(P2)
指迎候有權勢的人,看見車揚起的塵土就下拜。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態。
《晉書·潘岳傳》:“與石崇等謅事賈謐,每侯其出,與崇輒望塵而拜。”
年級字:惡(P3) 塵(P2) 無(P2) 染(P3)
葉聖陶《窮愁》:“兒童誠可愛,一味天真,惡塵無染。”
年級字:遺(P3) 風(P1) 逸(P6) 塵(P2)
元·俞希魯《至順鎮江志·人材》:“至於高蹈物表,遠引方外,亦皆清雋卓絕志士,是其遺風逸塵,霑被無極。”
年級字:步(P1) 人(P1) 後(P1) 塵(P2)
後塵:走路或行車時後面揚起的塵土。指跟在人家後面走。比喻追隨模仿,學人家的樣子,沒有創造性。
唐·杜甫《戲爲六絕句》詩:“竊攀屈宋宜方駕,恐與齊樑作後塵。”
年級字:遺(P3) 俗(P2) 絕(P4) 塵(P2)
清·戴名世《和陶詩》序:“其後蘇文忠謫居海外,流離患難之際,深懲世網慨然有遺俗絕塵之志。”
年級字:塵(P2) 飯(P1) 塗(P5) 羹(P4)
塗:泥。塵做的飯,泥做的羹。指兒童遊戲。比喻沒有用處的東西。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嬰兒相與戲也,以塵爲飯,以塗爲羹,以木爲胾,然至日晚必歸餉者,塵飯塗羹,可以戲而不可食也。”
年級字:一(P1) 塵(P2) 不(P1) 染(P3)
詞性:形容詞
成語原指佛教徒修行時,排除物慾,保持心地潔淨。現泛指絲毫不受壞習慣,壞風氣的影響。也用來形容非常清潔、乾淨。
唐·釋道世《法苑珠林》:“若菩薩在乾土山中經行,土不著足,隨嵐風來,吹破土山,令散爲塵,乃至一塵不著佛身。”
宋·張耒《臘月小雪後圃梅開》:“一塵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風露身。”
年級字:馬(P1) 足(P1) 車(P1) 塵(P2)
年級字:望(P2) 塵(P2) 追(P1) 跡(P2)
年級字:塵(P2) 垢(P5) 糠(P0)
《莊子·逍遙遊》:“是其塵垢粃糠,將猶陶鑄堯舜者也。”
年級字:吹(P1) 影(P2) 鏤(P0) 塵(P2)
鏤:雕刻。吹影子,刻塵土。比喻工藝精細到不見形跡。
《關尹子·一宇》:“言之如吹影,思之如鏤塵,聖智造迷,鬼神不識。”
年級字:超(P4) 逸(P6) 絕(P4) 塵(P2)
《宣和書譜·空鱠帖》:“往昔字學之流,其初筆法安在?惟其胸次筆端超逸絕塵,暗合法度,則其草創便爲一物之宗。”
年級字:望(P2) 塵(P2) 奔(P3) 潰(P5)
指只看見敵方軍馬揚起的塵土便奔逃潰散。形容軍無鬥志。亦作“望塵奔北”。
《北史·魏紀二·太武帝》:“諸軍同日皆監江,所過城邑,莫不望塵奔潰,其降附者不可勝數。”
年級字:蛛(P3) 網(P2) 塵(P2) 封(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覆滿灰塵。
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三:「餘錄其《浪淘沙》雲:『春到鳳城中,遊運方通,閒來指點過橋東。記得當時心醉處,蛛網塵封。』」
年級字:不(P1) 染(P3) 一(P1) 塵(P2)
鄭觀應《盛世危言·日報》:“胸中不染一塵,惟澄觀天下之得失是非,自抒偉論。”
年級字:目(P1) 無(P2) 下(P1) 塵(P2)
下塵:佛家語,凡塵,塵世,比喻地位低下者。眼睛不往下看。形容態度傲慢,看不起地位低的人。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那寶釵卻又行爲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故深得下人之心。”
年級字:馬(P1) 塵(P2) 不(P1) 及(P2)
明·都穆《都公譚纂》捲上:“王行昔望吾舅馬塵不及,何先友爲?”
年級字:超(P4) 塵(P2) 出(P1) 俗(P2)
塵、俗:指塵世、人間;出:超出。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塵世。後多形容才德遠遠超過平常人。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劉孝標註引謝承《後漢書》:“徐穉,字儒子,豫章南昌人,清妙高跱,超世絕俗。”
年級字:風(P1) 塵(P2) 之(P2) 變(P2)
年級字:風(P1) 塵(P2) 骯(P4) 髒(P4)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在污濁的人世間掙扎。風塵:指污濁,紛擾的生活。骯髒:高亢剛直的樣子,引申爲強項掙扎的意思。
年級字:望(P2) 塵(P2) 靡(P0) 及(P2)
年級字:抗(P3) 塵(P2) 走(P1) 俗(P2)
南朝齊·孔稚圭《北山移文》:“焚芰而制裂茶衣,抗塵容而走俗狀。”
年級字:風(P1) 塵(P2) 僕(P4) 僕(P4)
風塵: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僕僕:行路勞累的樣子。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勞累。
清·吳趼人《痛史》第八回:“三人揀了一家客店住下,一路上風塵僕僕,到了此時,不免早些歇息。”
年級字:一(P1) 路(P1) 風(P1) 塵(P2)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六回:“國舅老爺大喜!國舅老爺一路風塵辛苦。小的聽見昨日的頭起報馬來報,說今日大駕歸府,略預備了一杯水酒撣塵,不知賜光謬領否?”
年級字:望(P2) 塵(P2) 拜(P2) 伏(P4)
年級字:聲(P1) 動(P1) 樑(P5) 塵(P2)
年級字:一(P1) 塵(P2) 不(P1) 到(P1)
唐·唐彥謙《遊清涼寺》詩:“一塵不到心源淨,萬有俱空眼界清。”
年級字:奔(P3) 逸(P6) 絕(P4) 塵(P2)
奔逸:疾馳;絕塵:腳不沾塵土。形容走得極快。也形容人才十分出衆,無人企及。
《莊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其後矣。”
年級字:前(P1) 塵(P2) 影(P2) 事(P1)
年級字:看(P1) 破(P2) 紅(P1) 塵(P2)
舊指看透人生,把生死哀樂都不放在心上的消極的生活態度。現也指受挫折後消極迴避、無所作爲的生活態度。
漢·班固《西都賦》:“闐城溢郭,旁流百廛,紅塵四合,煙雲相連。”
年級字:塵(P2) 羹(P4) 塗(P5) 飯(P1)
塗:泥。塵做的羹,泥做的飯。指兒童遊戲。比喻沒有用處的東西。
清·錢謙益《答唐訓導論文書》:“南宋以後之俗學,如塵羹塗飯,稍知滋味者,皆能唾而棄之。”
年級字:輕(P2) 塵(P2) 棲(P3) 弱(P3) 草(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