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ī tā hú tú
Shēng líng tú tàn
Tú dú shēng líng
年級字:道(P1) 聽(P1) 塗(P5) 說(P1)
《論語·陽貨》:“子曰:‘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年級字:殊(P3) 塗(P5) 同(P1) 會(P1)
年級字:坐(P1) 於(P2) 塗(P5) 炭(P3)
塗炭:比喻污濁的地方。坐在泥塗、炭灰上。比喻處於不乾淨的環境,自身也被玷污。
《孟子·公孫丑上》:“立於惡人之朝,與惡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於塗炭。”
年級字:一(P1) 亂(P2) 塗(P5) 地(P1)
宋·蘇洵《管仲論》:“桓公之薨也,一亂塗地,無惑也。彼獨恃一管仲,而仲則死矣。”
年級字:道(P1) 盡(P3) 塗(P5) 窮(P3)
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私意自試,必不能堪其所不樂,自卜已審,若道盡塗窮,則已耳。”《晉書·嵇康傳》作“道盡途殫”。
年級字:一(P1) 敗(P2) 塗(P5) 地(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一舉成名形容失敗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一敗」一當失敗的發生。
「塗地」比喻在地上的泥土一樣。
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史記·高祖本紀》:「天下方擾,諸侯並起,今置將不善,壹敗塗地。」
年級字:難(P2) 得(P1) 糊(P4) 塗(P5)
年級字:同(P1) 歸(P3) 殊(P3) 塗(P5)
原指天下萬事初雖異,然終究同歸於一。後泛指途徑不同而結果相同。
語出《易·繫辭下》:“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
年級字:糊(P4) 里(P1) 糊(P4) 塗(P5)
認識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處於模糊不清的狀態。
年級字:殊(P3) 塗(P5) 同(P1) 致(P3)
年級字:胡(P1) 里(P1) 胡(P1) 塗(P5)
魯迅《僞自由書·新葯》:“不過對於誤服這藥的病人,卻能夠使他不再尋求良藥,拖重了病症而至於胡里胡塗的死亡。”
年級字:一(P1) 塌(P4) 糊(P4) 塗(P5)
詞性:形容詞
成語一敗塗地、亂七八糟清楚、精明指辦事能力低,做成嚴重錯誤。
他把事情弄到一塌糊塗。
「一塌」倒塌、塌陷、崩塌,指建築結構由上至下全部倒下。
「糊塗」思維混亂,不清楚。
指辦事能力低,或犯了一過嚴重的錯誤,結果混亂或敗壞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
年級字:半(P1) 塗(P5) 而(P1) 罷(P2)
唐·韓愈《論淮西事宜狀》:“陛下持之不堅,半塗而罷,傷威損費,爲弊必深。”
年級字:肝(P4) 心(P1) 塗(P5) 地(P1)
唐·陳子昂《謝衣表》:“臣萬死骷骨,垂配蒙榮,載戰載殞,肝心塗地。”
年級字:生(P1) 靈(P4) 塗(P5) 炭(P3)
生靈:百姓;塗: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裏。形容人民處於極端困苦的境地。
《尚書·仲虺之誥》:“有夏昏德,民墜塗炭。”《晉書·苻丕載記》:“先帝晏駕賊庭,京師鞠爲戎穴,神州蕭條,生靈塗炭。”
年級字:塗(P5) 歌(P1) 巷(P2) 舞(P3)
年級字:道(P1) 盡(P3) 塗(P5) 殫(P0)
塗:通“途”;殫:盡。到了無路可走的境地。比喻窮途沒路,末日來臨。
《晉書·嵇康傳》:“自卜已審,若道盡塗殫則已耳,足下無事冤之令轉於溝壑也。”
年級字:生(P1) 靈(P4) 塗(P5) 地(P1)
生靈:百姓;塗:泥沼。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裏。形容人民處於極端困苦的境地。
宋·邵伯溫《聞見前錄》:“自唐季以來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生靈塗地。”
年級字:曳(P4) 尾(P1) 泥(P2) 塗(P5)
①比喻在污濁的環境裏苟且偷生。同“曳尾塗中”。②比喻卑鄙齷齪的行爲。
年級字:黎(P4) 庶(P0) 塗(P5) 炭(P3)
年級字:殊(P3) 塗(P5) 同(P1) 歸(P3)
本指由不同途徑達到同一目的地。後比喻採用不同方法得到相同結果。
語出《易·繫辭下》:“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孔穎達疏:“言天下萬事終則同歸於一,但初時殊異其塗路也。”
年級字:壹(P0) 敗(P2) 塗(P5) 地(P1)
《史記·高祖本紀》:“天下方擾,諸侯並起,今置將不善,壹敗塗地。”
年級字:塵(P2) 羹(P4) 塗(P5) 飯(P1)
塗:泥。塵做的羹,泥做的飯。指兒童遊戲。比喻沒有用處的東西。
清·錢謙益《答唐訓導論文書》:“南宋以後之俗學,如塵羹塗飯,稍知滋味者,皆能唾而棄之。”
年級字:畫(P1) 塗(P5) 鴉(P2)
明·宋濂《贈會稽韓伯時序》:“顧餘不敏,操無用之學,徒以空文出應時須,畫蚓塗鴉,日不暇給。”
年級字:摘(P2) 索(P3) 塗(P5)
嚴復《救亡決論》:“凡舟車之運轉流行,道里之險易澀滑,巖牆之必壓,坎陷之至兇,摘埴索塗,都忘趨避。”
年級字:出(P1) 處(P2) 殊(P3) 塗(P5)
年級字:塗(P5) 炭(P3) 生(P1) 靈(P4)
塗:泥沼;炭:炭火;生靈:百姓。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裏。形容人民處於極端困苦的境地。
《尚書·仲虺之誥》:“有夏昏德,民墜塗炭。”《晉書·苻丕載記》:“先帝晏駕賊庭,京師鞠爲戎穴,神州蕭條,生靈塗炭。”
年級字:塵(P2) 飯(P1) 塗(P5) 羹(P4)
塗:泥。塵做的飯,泥做的羹。指兒童遊戲。比喻沒有用處的東西。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嬰兒相與戲也,以塵爲飯,以塗爲羹,以木爲胾,然至日晚必歸餉者,塵飯塗羹,可以戲而不可食也。”
年級字:難(P2) 得(P1) 胡(P1) 塗(P5)
年級字:迷(P2) 塗(P5) 知(P1) 反(P1)
年級字:蒼(P2) 生(P1) 塗(P5) 炭(P3)
塗:泥淖。形容老百姓像陷入泥坑、掉進火坑那樣痛苦。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三回:“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道,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蒼生塗炭。”
年級字:肝(P4) 腦(P2) 塗(P5) 地(P1)
塗地:塗抹在地上。形容慘死。也形容竭盡忠誠,任何犧牲都在所不惜。
《史記·劉敬書孫通列傳》:“使天下之民肝腦塗地。”
年級字:民(P1) 生(P1) 塗(P5) 炭(P3)
塗: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裏。形容人民處於極端困苦的境地。
《尚書·仲虺之誥》:“有夏昏德,民墜塗炭。”《晉書·苻丕載記》:“先帝晏駕賊庭,京師鞠爲戎穴,神州蕭條,生靈塗炭。”
年級字:異(P3) 塗(P5) 同(P1) 歸(P3)
通過不同的道路,到達同一個目的地。比喻採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
漢·桓寬《鹽鐵論·論儒》:“聖人異塗同歸,或行或止,其趣一也。”
年級字:信(P1) 筆(P1) 塗(P5) 鴉(P2)
信:聽憑,隨意;信筆:隨意書寫;塗鴉:比喻字寫得很拙劣,隨便亂塗亂畫。形容字寫得很潦草。也常用作自謙之詞。
唐·盧仝《示添丁》詩:“不知四體正困憊,泥人啼哭聲呀呀。忽來案上翻墨汁,塗抹詩書如老鴉。”
年級字:植(P1) 索(P3) 塗(P5)
謂盲人以杖點地摸索道路。常喻暗中求索。同“擿埴索塗”。
唐·段成式《西陽雜俎續集·支諾皋上》:“方蒙袂輯履,有憤於黔婁,擿植索塗,見稱於揚子,差不同耳。”
年級字:識(P2) 塗(P5) 老(P1) 馬(P1)
老馬認識路。比喻對某種事物十分熟悉的人。同“識途老馬”。
年級字:見(P1) 豕(P0) 負(P3) 塗(P5)
年級字:畫(P1) 塗(P5)
彗:掃帚;汜:水灑地;塗:泥土。用帚掃灑水在地上,用刀劃泥土。比喻極容易做的事。
《漢書·王褒傳》:“水斷蛟龍,陸剸犀革,忽若彗汜畫塗。”
年級字:塗(P5) 歌(P1) 裏(P1)
路途的人歌誦,里巷的人抃舞。形容百姓歡欣快樂的昇平景象。
年級字:肝(P4) 膽(P3) 塗(P5) 地(P1)
形容慘死。也形容竭盡忠誠,任何犧牲都在所不惜。同“肝腦塗地”。
漢·劉向《說苑·善說》:“使食肉者一旦失計於廟堂之上,若臣等之藿食者寧得無肝膽塗地於中原之野?”
年級字:東(P1) 塗(P5) 西(P1) 抹(P3)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題名遊賞賦詠雜記》:“報道莫貧相!阿婆三五少年時,也曾東塗西抹來。”
年級字:塗(P5) 脂(P4) 抹(P3) 粉(P2)
脂:胭脂。搽胭脂抹粉。指婦女打扮。也比喻爲遮掩醜惡的本質而粉飾打扮。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趙縣君喬送黃柑》:“其塗脂抹粉,慣賣風情,挑逗那富家郎君。”
年級字:半(P1) 塗(P5) 而(P1) 廢(P4)
年級字:東(P1) 抹(P3) 西(P1) 塗(P5)
比喻用筆隨便寫寫畫畫。後用作自己寫作或繪畫的謙詞。同“東塗西抹”。
清·龔自珍《金縷曲·沈虹橋廣文小像題詞》詞:“只東抹西塗還肯。兩載雲萍交誼在,更十行斜墨匆匆印。”
年級字:索(P3) 塗(P5)
擿埴:敲地;索:探求;塗:道路。指盲人用杖點地探求道路。比喻暗中摸索,事不易成。
漢·揚雄《法言·修身》:“擿埴索塗,冥行而已矣。”
年級字:死(P3) 敗(P2) 塗(P5) 地(P1)
年級字:萬(P2) 民(P1) 塗(P5) 炭(P3)
塗:泥淖;炭:炭火。萬民如同陷入泥淖墜入火海一般。形容廣大百姓陷入極端困苦的境地。
年級字:泛(P5) 畫(P1) 塗(P5)
彗:掃帚;汜:以水灑地。塗:泥。謂以帚掃穢,以刀劃泥。比喻極其容易。
《漢書·王褒傳》:“及至巧冶鑄干將之樸,清水焠其鋒,越砥斂其咢。水斷蛟龍,陸犀革。忽若彗汜畫塗。”顏師古注:“彗,帚也。汜,把灑地也。塗,泥也。加以帚掃汜灑之地,以刀畫泥中,言其易。”
年級字:搖(P2) 尾(P1) 塗(P5) 中(P1)
戰國時,楚王派大夫去請莊子做官,莊子對楚大夫說:聽說楚國有神龜,死去已三千年,現在把它用匣子裝起來藏在廟堂之上。你看此龜是留下骨頭讓人珍藏好呢,還是活着曳尾於泥塗中好?大夫說:當然是活着曳尾於塗中好。莊子說:那末我將曳尾於塗中。見
年級字:曳(P4) 尾(P1) 塗(P5) 中(P1)
原意是與其位列卿相,受爵祿、刑罰的管束,不如隱居而安於貧賤。後也比喻在污濁的環境裏苟且偷生。
年級字:循(P5) 塗(P5) 守(P2) 轍(P0)
年級字:塗(P5) 歌(P1) 裏(P1) 詠(P4)
年級字:塗(P5) 歌(P1) 邑(P0) 誦(P4)
路途邑里的人全都歌誦。形容國泰民安、百姓歡樂的景象。
年級字:狼(P2) 當(P2) 塗(P5)
《晉書·熊遠傳》:“孝懷皇帝宮未反,豺狼當塗,人神同忿。”
年級字:生(P1) 民(P1) 塗(P5) 炭(P3)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六十一回:“今國君無道,天愁民怨,四海分崩,生民塗炭,刀兵不歇,天下無不思叛,正天之欲絕殷商也。”
年級字:大(P1) 事(P1) 不(P1) 胡(P1) 塗(P5)
年級字:大(P1) 事(P1) 不(P1) 糊(P4) 塗(P5)
年級字:呂(P0) 端(P2) 大(P1) 事(P1) 不(P1) 糊(P4) 塗(P5)
喻指辦事堅持原則。亦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
《宋史·呂端傳》:“太宗欲相端。或曰:‘端爲人糊塗。’太宗曰:‘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決意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