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塔 」
刷新
繁體:塔
國語:tǎ
粵語:taap3
簡體:塔
筆畫:13
部首:土
字形結構:左右結構
倉頡:GTOR
年級:2
  異體字:  墖

校正
tǎ nà

年級字:塔(P2) 納(P4)

詞性:名詞

釋義:
    塔納是挪威的一個城鎮。
校正
bǎo tǎ

年級字:寶(P2) 塔(P2)

詞性:名詞

近義詞:
浮屠浮圖

釋義:
    佛教徒所建用以藏佛舍利的塔。因裝潢有佛教七寶,故稱寶塔,現泛指一種類似多層塔樓的遠東建築,常具有華麗的裝潢,典型地在分層處挑出翹曲的屋簷,屋角有向上的翹角。
校正
Hóng tǎ

年級字:紅(P1) 塔(P2)

詞性:名詞

釋義:
    北京市雲居寺紅塔。雲居寺北塔因身曾以紅色刷飾,又俗稱“紅塔”。位於房山雲居寺內。
校正
Tǎ nà

年級字:塔(P2) 娜(P4)

詞性:名詞

釋義:
    蒙語中塔娜"tana"意為“東珠”“珍珠”(滿文依蒙文創制,以蒙文字母標註滿語發音,故,諸多詞彙滿文與蒙文書寫相同,比如“塔娜”一詞。),常用於蒙古族人名。
校正
Gǔ tǎ

年級字:古(P1) 塔(P2)

詞性:名詞

釋義:
    古塔,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的載體之一,古塔為祖國城市山林增光添彩,塔被佛教界人士尊為佛塔。矗立在大江南北的古塔,被譽為中國古代傑出的高層建築。塔,源於古印度興建的年代,一說佛陀在世時王舍城有一位孤獨長者就已開始,建造用以供養佛陀的頭髮、指甲來表達人們對佛陀的崇敬。一說是佛陀湟磐後才建造,用作安置佛骨舍利的塔,梵文音譯“施堵坡”(Stupa)巴利文音譯“塔婆”(Thupo),別音“兜婆”或稱“浮屠”漢文意譯為“聚”、“高顯”、“方墳”、“圓塚”、“靈廟”等,另有“舍利塔”、“七寶塔”等異稱。
校正
tǎ xià

年級字:塔(P2) 下(P1)

詞性:形容詞

釋義:
    塔: 高聳的建築物,尖頂,多層。

    像塔形的建築物下面。

校正
shuǐ tǎ

年級字:水(P1) 塔(P2)

詞性:名詞

釋義:
    作為貯水池用的圓柱式封閉蓄水池。
校正
bái tǎ

年級字:白(P1) 塔(P2)

詞性:名詞

釋義:
    亦作“白墖”,白色的佛塔;古地名;山名。
校正
tiě tǎ

年級字:鐵(P3) 塔(P2)

詞性:名詞

釋義:
    用鋼鐵資料建成的高塔,鐵色釉磚砌成的塔;用來架設高壓輸電線的塔狀鐵架子。
校正
zài tǎ

年級字:在(P1) 塔(P2)

詞性:介詞

釋義:
    於佛塔,水塔,燈塔內。
校正
dēng tǎ

年級字:燈(P1) 塔(P2)

詞性:名詞

釋義:
    1.裝有強光源,夜晚引導航海者的高塔
    2.比喻指引人們前進方向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