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áng jiě
年級字:堂(P2) 姐(P1)
詞性:名詞,名詞
親屬稱謂父系社會;父親兄弟(伯父/叔父)的女兒,比自己年長的,稱之為堂姐。
lòng táng
diàn táng
táng zhōng
kè táng
tuì táng
táng wài
guò táng
年級字:過(P1) 堂(P2)
詞性:名詞
審問,
訊問,
鞫訊,
鞫問1.唐代進士及第後,須由主司帶領至都堂謁見宰相,叫過堂。2.上堂
3.舊時訴訟當事人到公堂上受審
táng gǔ
jiǎng táng
年級字:講(P3) 堂(P2)
詞性:名詞
教室,
課堂1.舊稱教室
2.古時指講解經學的廳堂
3.佛教講經說法的殿堂
táng dì
年級字:堂(P2) 弟(P1)
詞性:名詞
堂弟是一個稱謂,爸爸同輩(爸爸的哥哥、弟弟,也就是自己的伯伯、叔叔)的孩子中比自己小的,和自己同一個爺爺的是自己的堂弟。
táng táng
年級字:堂(P2) 堂(P2)
詞性:形容詞
1.形容盛大。
2.形容容貌莊嚴大方。
3.形容志氣宏大。
4.陣式或氣勢很大。
5.有志氣或有氣魄。
gōng táng
tóng táng
年級字:同(P1) 堂(P2)
詞性:形容詞
1.同處一堂,同居一家。
2.謂同一祖父。
3.同門,同學。
táng gē
年級字:堂(P2) 哥(P1)
詞性:名詞
父系社會,父親兄弟(伯父/叔父)的男兒年長於己者,稱之為堂哥。母系社會,母親姊妹(姨母)的男兒年長於己者,稱之為堂哥。
zài táng
年級字:在(P1) 堂(P2)
詞性:名詞
謂母親健在。
例:《左傳·哀公二年》:“君夫人在堂,三揖在下。君命祇辱。” 晉潘岳《閒居賦》:“太夫人在堂,有羸老之疾,尚何能違膝下色養,而屑屑從斗筲之役乎?”《北史·儒林傳下·王孝籍》:“加以慈母在堂,光陰遲暮,寒暑違闕,關山超遠。
táng fáng
táng huáng
年級字:堂(P2) 皇(P3)
詞性:形容詞
1.亦作“ 堂隍 ”。廣大的殿堂2.特指官吏治事的廳堂
gāotáng
年級字:高(P1) 堂(P2)
詞性:名詞
姓氏廳堂、父母、中華姓氏。
高: 處於高的位置。
堂: 廳堂。
指家中或室內的主客廳。傳統也是安放祖先牌位或祭祀神明的神壇。
身份較高的長輩 - 老母。
俗語: 上有高堂,下有妻房。
【姓氏】
複姓: 三國時i魏國: 高堂隆。
《文選.左思.蜀都賦》:「置酒高堂,以御嘉賓。」
唐.陳子昂〈宿空舲峽青樹村浦〉詩:「委別高堂愛,窺覦明主恩。」
宋.歐陽修〈漁家傲.正月斗杓初轉勢〉詞:「正月斗杓初轉勢,金刀剪綵功夫異。稱慶高堂歡幼稚。」
tiān táng
hōng táng
shí táng
年級字:食(P1) 堂(P2)
1.餐廳,供應食物或有時供應飲料的地方2.機關、團體中供應本單位成員吃飯的地方
táng lǐ
táng qián
xiàtáng
年級字:下(P1) 堂(P2)
1. [方言]∶上完一堂课后下课 。2.旧指妻妾被丈夫遗弃。
líng táng
liàng táng
táng kè
年級字:堂(P2) 客(P2)
詞性:名詞
1.堂上客人
2.女客
3.例:寧國府中單請官客, 榮國府中單請堂客。 --《紅樓夢》
4.泛指婦女
例:大家叫她宗老師的那個堂客--今天又到會館裡來了一趟。 -- 張天翼《貝鬍子》
5.特指已婚婦女
例:他說不論年紀、窮富、細娘、堂客,只要生得標致。 --《何典》
6.妻子
例:跟他相反,他的堂客卻是個油煎火辣的性子。 --周立波《山鄉巨變》
7.娼妓
例:有一位吳太爺,一到就把堂客斷,刑法兒新鮮。妓女兒,遞去了頭髮;包家子,削去了眉尖。 --《白雪遺音》
táng zhèng
年級字:堂(P2) 正(P1)
詞性:形容詞
如果在中間加上“堂正”,組成四字詞語"堂堂正正",意思就是:堂堂:盛大的樣子;正正:整齊的樣子。原形容強大整齊的樣子,現也形容光明正大,不會躲躲藏藏。也形容身材威武,儀表出眾。
zhōng táng
zǎo táng
táng shū
年級字:堂(P2) 叔(P2)
詞性:名詞
堂叔兄弟是你的長輩! 共祖不共父的平輩兄弟互稱為堂兄弟,這是“堂兄弟本義”。又有人說成狹義。過去一大家人都住在一起,沒有分家之前共一個堂屋
Pǎo táng
年級字:跑(P1) 堂(P2)
詞性:形容詞,代詞
1.跑堂,指古時候的驛站或者客棧裡面的服務員,也稱店小二主要負責客棧裡面的端茶遞水送菜送酒等基礎工作。
2.現代網絡語言中指看帖不回者。
mǎn táng
年級字:滿(P2) 堂(P2)
詞性:名詞
全體,
整體充滿堂上。
《楚辭·九歌·東皇太一》:“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後漢書·列女傳·董祀妻》:“時公卿名士及遠方使驛坐者滿堂。”《花城》1981年第6期:“'唷餵!--都滿堂了。'我聽到身後一個女人的、濃重的川西口音。”整個堂上。
《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當下滿堂嬉笑,一片寒暄。”
春秋 、 戰國 時 楚 地。即 兩棠 。在今 河南省 滎陽縣 西南,為險要之地。
漢 桓寬 《鹽鐵論·險固》:“ 楚 有 汝淵 、 滿堂 之固而滅於 秦 。”
代指金玉。語出《老子》:“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南朝梁任昉《天監三年策秀才文》之一:“今欲使朕無滿堂之念,民有家給之饒。” 宋范仲淹《稼穡惟寶賦》:“田疇播殖之時,豈慚種玉;倉廩豐登之際,寧讓滿堂。”
táng mèi
lǐ táng
míngtáng
miào táng
táng huì
xué táng
míng táng
huì táng
年級字:會(P1) 堂(P2)
禮堂1. 聚會、集會的廳堂。
2. 希臘文synagoge的意譯。原指一般聚會的場所,後成為猶太教的地方組織機構和舉行宗教活動場所的名稱。亦泛指教徒集會的廳堂。
kè táng
Táng xiōng
táng wū
jiào táng
shàngtáng
年級字:上(P1) 堂(P2)
1.[方言] 上課 。2.舊時指訴訟當事人到公堂上去(公開受審)
diàn táng
bài táng
年級字:拜(P2) 堂(P2)
詞性:名詞,動詞
舊式婚禮,新郎新娘一起參拜天地、雙親、夫妻對拜,也說拜天地。
fú táng
tīng táng
zǔ táng
cí táng
年級字:祠(P1) 堂(P2)
1.舊時祭祀祖宗或先賢的廟堂。2.後世宗族宗祠亦通稱祠堂
chuān táng
dà táng
zhāi táng
年級字:齋(P5) 堂(P2)
詞性:名詞,名詞
(1) 寺廟中的用齋食的地方。
(2) 寺院中用來誦經的殿堂。
(3) 供齋戒用的房屋。
táng kǒu
táng guān
年級字:處(P2) 堂(P2) 燕(P2) 鵲(P0)
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燕雀處一屋之下,子母相哺,煦煦然其相樂也,自以爲安矣。竈突決,火上,棟宇將焚,燕雀顏色不變,不知禍將及也。”
年級字:坐(P1) 不(P1) 窺(P6) 堂(P2)
《三國志·魏鄭渾傳》:“張孟卓(邈)東平長者,坐不窺堂。”
年級字:登(P1) 堂(P2) 入(P1) 室(P1)
堂、室:古代宮室,前面是堂,後面是室。登上廳堂,進入內室。比喻學問或技能從淺到深,達到很高的水平。
年級字:鬨(P0) 堂(P2) 大(P1) 笑(P1)
唐·趙璘《因話錄》卷五:“唐御史有臺院、殿院、罕院,以一御史知雜事,謂之雜端。公堂會食,皆絕笑言。惟雜端笑而三院皆笑,謂之鬨笑,則不罰。”
年級字:天(P1) 堂(P2) 尿(P4) 壺(P3)
年級字:濟(P4) 濟(P4) 一(P1) 堂(P2)
年級字:堂(P2) 堂(P2) 一(P1) 表(P2)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七回:“爹孃生下灑家,堂堂一表,凜凜一軀,自小學成十八般武藝在身,終不成只這般休了!”
年級字:對(P1) 薄(P4) 公(P1) 堂(P2)
年級字:儀(P4) 表(P2) 堂(P2) 堂(P2)
儀表:人的外表,風度;堂堂:儀容莊嚴大方的樣子。形容人的容貌端正。
郭沫若《蔡文姬》第二幕:“曹丞相魁梧奇偉,儀表堂堂。”
年級字:正(P1) 大(P1) 堂(P2) 煌(P5)
太平天國·洪仁玕《英傑歸真》:“其名銜之正大堂煌,尊榮已極,何謂名銜太新,實爾等聽聞未久,覺以爲新耳。”
年級字:大(P1) 雅(P3) 之(P2) 堂(P2)
清·袁枚《與陳刺史虛齋》:“未登大雅之堂,還望刺史陶冶而成全之。”
年級字:高(P1) 堂(P2) 大(P1) 廈(P3)
元·楊暹《劉行首》第四折:“師父,此處索是幽靜,弟子不戀高堂大廈。”
年級字:歡(P1) 聚(P3) 一(P1) 堂(P2)
年級字:轟(P5) 堂(P2) 大(P1) 笑(P1)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三回:“安公子小夫妻以至那些媳婦丫頭們聽了,只管不敢笑,也由不得轟堂大笑起來。”
年級字:決(P2) 勝(P2) 廟(P3) 堂(P2)
廟堂:指古代帝王祭祀、議事的場所。指文官儒將在廟堂中制定出決定勝改的策略。
明·無名氏《投筆膚談》:“儒將者,決勝廟堂者也。武將者,折衝千里者也。”
年級字:殿(P4) 堂(P2) 樓(P2) 閣(P4)
樓閣:兩層以上的房屋。指各種建築物。殿堂:高大的房屋。
《晉祠》:“在山上的參天古木中,林立着一百多座殿堂摟閣和亭臺橋榭。”
年級字:燕(P2) 雀(P3) 處(P2) 堂(P2)
處:居住;堂:堂屋。燕雀住在堂上。比喻生活安定而失去警惕性。也比喻大禍臨頭而自己不知道。
《孔叢子·論勢》:“燕雀處屋,子母安哺,煦煦焉其相樂也,自以爲安矣;竈突炎上,棟宇將焚,燕雀顏色不變,不知禍之將及也。”
年級字:池(P2) 魚(P1) 堂(P2) 燕(P2)
清·孔尚任《桃花扇·歸山》:“俺來此攜琴訪友,並不曾流連夜曉。無端的池魚堂燕一時燒。”
年級字:青(P1) 堂(P2) 瓦(P2) 舍(P2)
堂:高大的屋子。青灰磚砌的堂屋,灰瓦蓋頂的住房。指大瓦房。
明·李開先《寶劍記》第十四出:“你在這青堂瓦舍裏坐着,到也自在,你這等涎皮賴臉的,俺管監的吃風!”
年級字:坐(P1) 不(P1) 垂(P2) 堂(P2)
垂堂:近屋檐處。不坐在堂邊外面,怕掉到臺階下。比喻不在有危險的地方停留。
年級字:冠(P5) 冕(P5) 堂(P2) 皇(P3)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十四回:“他自己也就把那回身就抱的旖旎風情藏起來,換一幅冠冕堂皇的面目了。”
年級字:廉(P4) 遠(P1) 堂(P2) 高(P1)
指天子居於百官之上,其尊嚴不可企及。舊比喻帝王尊嚴。
《漢書·賈誼傳》:“人主之尊譬如堂,羣臣如陛,衆庶如了。故陛九級上,廉遠地,則堂高;陛亡級,廉近地,則堂卑。高者難攀,卑者易陵,理勢然也。”
年級字:堂(P2) 皇(P3) 冠(P5) 冕(P5)
清·薛雪《一瓢詩話》四八:“人言應制、早朝等詩,從無佳作,非也。此等詩竟將堂皇冠冕之字。累成善誦善禱之辭,獻諛呈媚,豈有佳作?”
年級字:烘(P6) 堂(P2) 大(P1) 笑(P1)
唐代御史有臺院、殿院、察院之分,由臺院一名年資最高者主雜事,謂之“雜端”;凡公堂會食,都不談笑,如雜端先笑,則三院之人隨之大笑,謂之“烘堂”。見唐趙璘《因話錄·徵》。
年級字:怡(P4) 堂(P2) 燕(P2) 雀(P3)
怡:安適。小鳥住在安適的堂屋裏。比喻身處險境也不自知的人。
年級字:富(P3) 麗(P2) 堂(P2) 皇(P3)
詞性:形容詞
成語形容房屋宏偉豪華。也形容詩文詞藻華麗。
富: 富貴、富裕。
麗: 華麗。
堂: 廳堂、禮堂。
皇: 皇族、皇宮。
堂皇:盛大、雄偉。
形容房屋外觀宏偉豪華。也形容詩文的用詞讓人感覺優雅、高貴。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四回:「連忙燈下一看,只見當朝聖人出的是三個富麗堂皇的題目。」
年級字:堂(P2) 皇(P3) 正(P1) 大(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四回:“寶玉又聽寶釵這一番話,半是堂皇正大,半是體貼自己的私心,更覺比先心動神移。”
年級字:入(P1) 室(P1) 昇(P3) 堂(P2)
比喻人的學識技藝等方面有高深的造詣。同“入室升堂”。
年級字:堂(P2) 而(P1) 皇(P3) 之(P2)
坐在一排一排的矮椅上,和跪下的樣子也差不多,大家便實行馬虎主義,還是~地坐着。(鄒韜奮《經歷·踏進了約翰》)
年級字:堂(P2) 皇(P3) 富(P3) 麗(P2)
堂皇:盛大,雄偉;富麗:華麗。形容房屋宏偉豪華。也形容詩文詞藻華麗。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四回:“連忙燈下一看,只見當朝聖人出的是三個富麗堂皇的題目。”
年級字:肯(P2) 堂(P2) 肯(P2) 構(P5)
堂:立堂基;構:蓋屋。原意是兒子連房屋的地基都不肯做,哪裏還談得上肯蓋房子。後反其意而用之,比喻兒子能繼承父親的事業。
《尚書·大浩》:“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爲堂基,況肯構主屋乎?”
年級字:相(P1) 貌(P2) 堂(P2) 堂(P2)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五十四回:“御弟相貌堂堂,丰姿英俊,誠是天朝上國之男兒,南贍中華之人物。”
年級字:金(P1) 馬(P1) 玉(P1) 堂(P2)
金馬:漢代的金馬門,是學士待詔的地方;玉堂:玉堂殿,供侍詔學士議事的地方。舊指翰林院或翰林學士。
漢·揚雄《解嘲》:“今吾子幸得遭明盛之世,處不諱之朝,與羣賢同行,歷金門上玉堂有日矣,曾不能畫一奇,出一策,上說人主,下談公卿。”
年級字:處(P2) 堂(P2) 燕(P2) 雀(P3)
比喻生活安定而失去警惕性。也比喻大禍臨頭而自己不知道。
《孔叢子·論勢》:“燕雀處屋,子母安哺,煦煦焉其相樂也,自以爲安矣;竈突炎上,棟宇將焚,燕雀顏色不變,不知禍之將及也。”
年級字:玉(P1) 堂(P2) 人(P1) 物(P1)
金·元好問《息軒秋江捕魚圖》詩之三:“玉堂人物今何在,紙尾題詩一慨然。”
年級字:入(P1) 室(P1) 升(P1) 堂(P2)
年級字:五(P1) 代(P2) 同(P1) 堂(P2)
詞性:名詞,形容詞
1. 五代人共住一起。從最長輩算起,包括自己、子女、孫子及孫女、曾孫及曾孫女、玄孫及玄孫女。或從自己算起,為祖父母、父母、自己、子女、孫子及孫女。
2. 五代同堂果,為茄科茄屬常綠小灌木。別名有乳茄、黃金果、五子拜夀等。它原產于美洲的熱帶地區。乳茄果實呈金黃色,形狀奇特,掛果期長,尤其是入冬落葉後,因其果實不變色、不幹縮,成為一種插花的優質素材。它除觀賞外,還可藥用。
年級字:對(P1) 簿(P4) 公(P1) 堂(P2)
簿:文狀、起訴書之類;對簿:受審問;公堂:舊指官吏審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審問。
《史記·李將軍列傳》:“大將軍使長史急責廣之幕府對簿。”
年級字:一(P1) 表(P2) 堂(P2) 堂(P2)
郭沫若《南冠草》第二幕:“智含是死了,端哥小弟是結了婚的人,像你這樣一表堂堂的大和尚,誰個不高興你呢?”又《蔡文姬》第二幕:“是說曹丞相魁梧奇偉,一表堂堂。”
年級字:打(P1) 退(P2) 堂(P2) 鼓(P2)
詞性:動詞
成語原指封建官吏退堂時打鼓。現在比喻跟人共同做事中途退縮。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左右,打散堂鼓,將馬來,回私宅去也。”
年級字:玉(P1) 堂(P2) 金(P1) 馬(P1)
玉堂:漢代殿名;金馬:漢代宮門名,也稱“金門”。舊時比喻才學優異而富貴顯達。
漢·揚雄《解嘲》:“今子幸得遭明聖之世,處不諱之朝,與羣賢同行,歷金門,上玉堂有日矣。”
年級字:虛(P4) 堂(P2) 懸(P5) 鏡(P2)
《宋史·陳良翰傳》:“無術,第公此心,如虛堂懸鏡耳。”
年級字:金(P1) 玉(P1) 滿(P2) 堂(P2)
年級字:明(P1) 堂(P2) 正(P1) 道(P1)
年級字:正(P1) 正(P1) 堂(P2) 堂(P2)
《孫子·軍爭》:“無要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陣。”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人家的話正正堂堂,料着一時駁不倒。”
年級字:哄(P3) 堂(P2) 大(P1) 笑(P1)
唐·趙璘《因話錄》卷五:“唐御史有台院、殿院、罕院,以一御史知雜事,謂之雜端。公堂會食,皆絕笑言。惟雜端笑而三院皆笑,謂之哄笑,則不罰。”
年級字:直(P1) 入(P1) 公(P1) 堂(P2)
老舍《駱駝祥子》九:“可是,咱們就這麼直入公堂的去說,還是不行。”又《四世同堂》七:“到這幾家去!別直入公堂的跟人家求事,明白嗎?要順口答應的探聽有什麼路子可走!”
年級字:人(P1) 間(P1) 天(P1) 堂(P2)
年級字:升(P1) 堂(P2) 入(P1) 室(P1)
古代宮室,前爲堂,後爲室。比喻學識或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達到很高的成就。
《論語·先進》:“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年級字:負(P3) 薪(P6) 構(P5) 堂(P2)
《書·大誥》:“若考作室,既厎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構?”孔傳:“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爲堂基,況肯構立屋乎?”
年級字:正(P1) 大(P1) 堂(P2) 皇(P3)
清·陳朗《雪月梅》第三十七回:“傳旨不必謄正,即命內監將草稿取上御案觀覽,但見字字龍蛇,行行珠玉,鏗鏘金石之音,正大堂皇之體。”
年級字:同(P1) 堂(P2) 兄(P1) 弟(P1)
年級字:堂(P2) 堂(P2) 正(P1) 正(P1)
堂堂:盛大的樣子;正正:整齊的樣子。原形容強大整齊的樣子,現也形容光明正大。也形容身材威武,儀表出衆。
《孫子·軍爭》:“無要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陳,此治變者也。”
年級字:薈(P0) 萃(P5) 一(P1) 堂(P2)
薈萃:草木繁茂,引申爲傑出人物或精美東西的聚集;一堂:指在一個廳堂裏。形容難逢的盛會。
年級字:天(P1) 堂(P2) 地(P1) 獄(P4)
原爲佛家語。指善人死後升入天堂,惡人死後墮入地獄。佛家用以勸善懲惡。後常用以比喻幸福和悽苦兩種截然相反的生活境遇。
《宋書·天竺迦毘黎國傳》:“且要天堂以就善,曷若服義而蹈道;懼地獄以敕身,孰與從理以端心。”
年級字:肯(P2) 構(P5) 肯(P2) 堂(P2)
堂:立堂基;構:蓋屋。原意是兒子連房屋的地基都不肯做,哪裏還談得上肯蓋房子。後反其意而用之,比喻兒子能繼承父親的事業。
《尚書·大誥》:“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爲堂基,況肯構主屋乎?”
年級字:堂(P2) 哉(P0) 皇(P3) 哉(P0)
猶堂而皇之。形容端正莊嚴或雄偉有氣派。也指表面上莊嚴正大,堂堂正正,實際卻不然。
清·吳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八回:“他有了這個引子,就格外的打點,格外的應酬,不到半年便放了海關道,堂哉皇哉的帶了家眷,出京赴任。”
年級字:升(P1) 堂(P2) 拜(P2) 母(P1)
升:登上;堂:古代指宮室的前屋。拜見對方的母親。指互相結拜爲友好人家。
《三國志·吳志·周瑜傳》:“堅子策,與瑜同年,獨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無通共。”
年級字:金(P1) 閨(P0) 玉(P1) 堂(P2)
年級字:不(P1) 登(P1) 大(P1) 雅(P3) 之(P2) 堂(P2)
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藝作品)。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這部評話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一部小說,初名‘金玉緣。’”
zāo kāng zhī qī bù xià táng
年級字:糟(P4) 糠(P0) 之(P2) 妻(P3) 不(P1) 下(P1) 堂(P2)
糟糠:用以充飢的酒糟糠皮等粗劣的食物;堂:正房。不要遺棄共過患難的妻子。
《後漢書·宋弘傳》:“臣聞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bù néng dēng dà yǎ zhī táng
年級字:不(P1) 能(P1) 登(P1) 大(P1) 雅(P3) 之(P2) 堂(P2)
jiā lěi qiān jīn zuò bù chuí táng
年級字:家(P1) 累(P3) 千(P1) 金(P1) ,(P1) 坐(P1) 不(P1) 垂(P2) 堂(P2)
《漢書·司馬相如傳下》:“蓋明者遠見於未萌,而知者避危於無形,禍固多藏於隱微而發於人之所忽者也。故鄙諺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雖小,可以喻大。”
táng shàng yī hū jiē xià bǎi nuò
年級字:堂(P2) 上(P1) 一(P1) 呼(P2) ,(P1) 階(P3) 下(P1) 百(P1) 諾(P4)
諾:答應。堂上一聲呼喚,階下齊聲答應。多形容舊時豪門權貴威勢烜赫,侍從和奉承的人很多。
《呂氏春秋·過理》:“宋王大悅,飲酒室中。有呼萬歲者,堂上盡應;堂上已應,堂下盡應。門外庭中聞之,莫敢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