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àng
年級字:喪(P5)
詞性:名詞,動詞,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
姓氏亡失「喪」甲金文從數「口」,金文加從「亡」。
哀悼亡者的事宜: 居喪、治喪、弔喪、喪事、奔喪。
失去、失敗: 喪失、喪盡天良、玩物喪志、喪權辱國、聞風喪膽。
【中華姓氏】周代: 喪左。
《說文》:「喪,亾也。从哭从亾。會意。亾亦聲。」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漢王聞之,袒而大哭。遂為義帝發喪,臨三日。」
《春秋.僖公元年》:「夫人氏之喪至自齊。」
《資治通鑑.卷六○.漢紀五十二.獻帝初平三年》:「鮑信戰死,操購求其喪不得,乃刻木如信狀,祭而哭焉。」
《詩經.唐風.葛生.序》:「好攻戰,則國人多喪矣。」
唐.韓愈〈李尚書書〉:「魂亡魄喪,影滅跡絕。」
《論語.憲問》:「夫如是,奚而不喪?」
《國語.晉語》:「若紂有良子,而先紂喪,無章其惡而厚其敗。」
《書經.金縢》:「武王既喪,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於國。」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郗嘉賓喪,婦兄弟欲迎妹還,終不肯歸。」
kū sang
年級字:哭(P1) 喪(P5)
詞性:動詞
是儒家禮儀之一,出自周禮。是中國乃至東亞儒家文化圈喪葬習俗的一大特色,以哭的形式寄託親人去世的哀思,以唱的形式紀念長輩的生平事蹟。哭喪儀式貫穿在喪儀的始終,大的場面多達數次,而出殯時的哭喪儀式是最受重視的。
sānglǐ
年級字:喪(P5) 禮(P2)
詞性:名詞
葬禮埋藏亡者得紀念儀式。
喪: 治喪、奔喪。
禮: 禮儀、禮節。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凶禮哀邦國之憂,以喪禮哀死亡。」
《紅樓夢》第一三回:「戴權會意,因笑道:『想是為喪禮上風光些。』」
xīn sàng
年級字:心(P1) 喪(P5)
詞性:名詞
1.古時謂老師去世,弟子守喪,身無喪服而心存哀悼2.泛指無服或釋服後的深切悼念,有如守喪
sāng shì
年級字:喪(P5) 事(P1)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兇事、送終喜事為亡者的殮葬、哀祭事宜。
喪 : 喪命、喪失。
事 : 事情、事宜。
《史記.卷五七.絳侯周勃世家》:「勃以織薄曲為主,常為人吹簫給喪事,材官引彊。」
《三國演義》第二九回:「此非將軍哭時也:宜一面治喪事,一面理軍國大事。」
tuí sàng
年級字:頹(P5) 喪(P5)
詞性:動詞
喪氣,
低沉,
低落,
委靡,
懊喪,
沮喪,
消極,
消沉,
衰頹,
頹唐,
頹廢,
頹落,
頹敗,
頹靡奮發,
振作,
振奮,
歡欣,
鼓舞消極;頹唐。
章炳麟 《俱分進化論》:“吝惜身命希於苟安而止者,所在皆是。風教陵遲,志節穨喪,其進於惡也,蓋已甚矣。”頽喪:消極;頹唐。
《紅樓夢》第七六回:“因又嘆道:'詩固新奇,只是太頽喪了些!'” 楊朔《火併》:“他的臉色慘白,神氣十分頹喪,已經失去漂亮的光彩。” 碧野《沒有花的春天》第六章:“從他的頹喪的樣子看起來,他一定受過很大的磨折才逃跑回家來的。”
quán sàng
年級字:全(P2) 喪(P5)
詞性:名詞
猶生死。全,保全;喪,喪生。
例:《後漢書·鄧張徐張胡傳論》:“爵任之於人重矣,全喪之於生大矣。”
jǔ sàng
bēn sāng
年級字:奔(P3) 喪(P5)
詞性:動詞
常見詞組報喜從外地趕返故鄉或家居參加或料理親屬的喪事。
奔: 奔跑、奔馳。
喪: 喪禮、送喪。
《左傳.襄公十五年》:「鄭公孫夏,如晉奔喪,子蟜送葬。」
sàng qì
sàng shēng
ào sàng
zhǔsāng
sàng shī
sāng jiā
年級字:魂(P4) 飛(P1) 魄(P5) 喪(P5)
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驚的我魂飛魄喪,走的我力盡筋舒。”
年級字:失(P2) 魂(P4) 喪(P5) 膽(P3)
巴金《生活在英雄們的中間》:“他那四方臉、紫紅臉膛、寬肩膀、魁梧身材的雄姿和他那吞日月、貫長虹的英雄氣概,使得那一羣脫離了大隊的英國皇家軍失魂喪膽。”
年級字:喪(P5) 家(P1) 之(P2) 狗(P2)
《史記·孔子世家》:“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元·鄭廷玉《後庭花》第二折:“他兩個忙忙如喪家之狗,急急似漏網之魚。”
年級字:借(P1) 面(P1) 弔(P0) 喪(P5)
《後漢書·彌衡傳》載:漢末彌衡恃才傲物,別人問他對荀彧(字文若)的看法,他認爲荀彧雖儀容堂堂,但實則徒有虛表,故答道:“文若,可借面弔喪。”
年級字:亡(P2) 魂(P4) 喪(P5) 魄(P5)
《孤本元明雜居·打董達》第二折:“哥哥你寬肺腑,休間阻,我教他亡魂喪魄,認個賢。”
年級字:氣(P1) 急(P1) 敗(P2) 喪(P5)
茅盾《子夜》十五:“桂長林臉上掛了彩,氣急敗喪地跑來。”
年級字:垂(P2) 頭(P1) 喪(P5) 氣(P1)
唐·韓愈《送窮文》:“主人於是垂頭喪氣,上手稱謝。”
年級字:一(P1) 言(P1) 喪(P5) 邦(P3)
《論語·子路》:“一言而喪邦,有諸?”《舊唐書·孫伏伽傳》:“周,隋之季,忠臣結舌,一言喪邦,諒足深誡。”
年級字:喪(P5) 師(P1) 辱(P5) 國(P1)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十七回:“前日正被蔡京、童貫、高俅在天子面前,劾奏你的哥哥宋先鋒覆軍殺將,喪師辱國,大肆誹謗,欲皇上加罪。”
年級字:喪(P5) 膽(P3) 亡(P2) 魂(P4)
元·秦簡夫《趙禮讓肥》第二折:“但凡拿住的人呵,見了俺喪膽亡魂,今朝拿住這斯,面不改色。”
年級字:玩(P1) 物(P1) 喪(P5) 志(P2)
玩:玩賞;喪:喪失;志:志氣。指迷戀於所玩賞的事物而消磨了積極進取的志氣。
年級字:若(P3) 有(P1) 所(P2) 喪(P5)
若:好象。好象丟了什麼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樣子。也形容心裏感到空虛。
《淮南子·原道訓》:“解車休馬,罷酒徹樂,而心忽然若有所喪,悵然若有所亡也。”
年級字:喪(P5) 膽(P3) 遊(P2) 魂(P4)
年級字:膽(P3) 喪(P5) 魂(P4) 驚(P2)
《醒世恆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任你銅筋鐵骨的好漢,到此也膽喪魂驚,不知斷送了多少忠臣義士!”
年級字:如(P2) 喪(P5) 狗(P2)
語本《史記·孔子世家》:“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郭東門……累累若喪家之狗。”裴駰集解引王肅曰:“喪家之狗,主人哀荒,不見飲食,故累然而不得意。孔子生於亂世,道不得行,故累累然不得志之貌也。”
年級字:聞(P2) 風(P1) 喪(P5) 膽(P3)
喪膽:嚇破了膽。聽到風聲,就嚇得喪失的勇氣。形容對某種力量非常恐懼。
年級字:魂(P4) 耗(P4) 魄(P5) 喪(P5)
年級字:神(P1) 喪(P5) 膽(P3) 落(P2)
年級字:膽(P3) 喪(P5) 魂(P4) 消(P1)
明·無名氏《精忠記·班師》:“雄威糾糾殺金酋,已教膽喪魂消,他棄甲潛逃,從此邊疆不再無憂。”
年級字:丟(P1) 魂(P4) 喪(P5) 膽(P3)
年級字:失(P2) 魂(P4) 喪(P5) 魄(P5)
元·劉唐卿《降桑》第二折:“您孩兒爲母不安,這些時衣不解帶,寢食俱發,憂悽不止,行坐之間,猶如失魂喪魄。”
年級字:喪(P5) 天(P1) 害(P1) 理(P2)
年級字:哭(P1) 喪(P5) 着(P2) 臉(P2)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四回:“那老頭子哭喪着臉,不知說了一句甚麼話,符老爺登時大發雷霆起來,把那獨腳桌子一掀,匉訇一聲,桌上的東西翻了個滿地。”
年級字:喪(P5) 盡(P3) 天(P1) 良(P1)
喪:喪失;天良:良心。沒有一點良心。形容惡毒到了極點。
清·錢泳《履園叢話·臆論·利己》:“今人既富貴驕奢矣,而又喪盡天良。”
年級字:喪(P5) 明(P1) 之(P2) 痛(P2)
喪明:眼睛失明。古代子夏死了兒子,哭瞎眼睛。後指喪子的悲傷。
年級字:掃(P1) 墓(P3) 望(P2) 喪(P5)
掃除墓地,以待人死入葬。指酷吏必當有惡報,指日可待。
語出《漢書·酷吏傳·嚴延年》:嚴延年遷河南太守,其母從東海來,欲從延年臘,到洛陽,適見奏報引決囚人。母大驚,謂延年曰:“我不自意當老見壯子被刑戮也!行矣!去女東歸,掃除墓地耳!”後歲餘,延年果敗。
年級字:魂(P4) 喪(P5) 神(P1) 奪(P3)
年級字:亡(P2) 魂(P4) 喪(P5) 膽(P3)
明·無名氏《破天陣》:“殺匈奴亡魂喪膽,保家邦萬載咸寧。”
年級字:喪(P5) 身(P1) 失(P2) 節(P1)
魯迅《小說舊聞鈔·紅樓夢》:“以妙玉之孤潔而橫罹盜窟,並被以喪身失節之名,……並加以嗜利受賕之謗,作者蓋深痛之也。”
年級字:驚(P2) 心(P1) 喪(P5) 魄(P5)
年級字:破(P2) 家(P1) 喪(P5) 產(P2)
年級字:辱(P5) 國(P1) 喪(P5) 師(P1)
《明史·彭澤傳》:“瓊遂劾澤妄增金幣,遺書議和,失信啓釁,辱國喪師。”
年級字:若(P3) 喪(P5) 考(P3)
喪:死去;考:父親;妣:母親。好象死了父母一樣地傷心。
漢·揚雄《元后誄》:“享國六十,殂落而崩。四海傷懷,擗踊拊心,若喪考妣,遏密八音。”
年級字:聞(P2) 名(P2) 喪(P5) 膽(P3)
聽見名字就嚇破了膽。形容威名很大,使人聽到即甚爲恐懼。
年級字:雞(P1) 蟲(P4) 得(P1) 喪(P5)
年級字:敝(P0) 鼓(P2) 喪(P5) 豚(P5)
敝:破,壞;喪:失去;豚:豬。指擊破鼓、烹掉豬以求神治病,病仍未治好。形容費而無益。
《荀子·解蔽》:“故喪於溼而擊鼓鼓痹,則必有敝鼓喪豚之費矣,而未有俞疾之福也。”
年級字:時(P1) 日(P1) 曷(P0) 喪(P5)
語出《書·湯誓》“有衆率怠,弗協,曰:‘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孔傳:“衆下相率爲怠情,不與上和合,比桀於日,曰:‘是日何時喪,我與汝俱亡!’欲殺身以喪桀。”
年級字:養(P2) 生(P1) 喪(P5) 死(P3)
子女對父母的贍養和殯葬。同“養生送死”。喪,治喪。
年級字:魂(P4) 消(P1) 膽(P3) 喪(P5)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一百十四回:“[段愷]使人探知大軍離城不遠,遙望水陸路上,旌旗蔽日,船馬相連,嚇得魂消膽喪。”
年級字:魂(P4) 飛(P1) 神(P1) 喪(P5)
年級字:喪(P5) 魂(P4) 落(P2) 魄(P5)
管樺《懲罰》:“鬼子山本踉蹌了一下,岔開兩腿,喪魂落魄地瞥了一眼從死屍堆裏露出半個臉的川島。”
年級字:無(P2) 服(P1) 之(P2) 喪(P5)
年級字:灰(P2) 心(P1) 喪(P5) 氣(P1)
詞性:形容詞
明·呂坤《呻吟語·下·建功立業》:“是以志趨不堅,人言是恤者,輒灰心喪氣,竟不卒功。”
年級字:魂(P4) 消(P1) 魄(P5) 喪(P5)
年級字:哭(P1) 喪(P5) 著(P2) 臉(P2)
年級字:喪(P5) 魂(P4) 失(P2) 魄(P5)
魯迅《墳·未有天才之前》:“自從新思潮來到中國以後,其實何嘗有力,而一羣老頭子,還有少年,卻已喪魂失魄的來講國故了。”
年級字:得(P1) 不(P1) 償(P4) 喪(P5)
金·王若虛《進士彭子升墓誌》:“晚登一第,則到官未滿而亡,僅予隨奪,得不償喪。”
年級字:嗒(P0) 然(P2) 若(P3) 喪(P5)
年級字:人(P1) 心(P1) 喪(P5) 盡(P3)
年級字:魂(P4) 飛(P1) 膽(P3) 喪(P5)
年級字:囚(P4) 首(P1) 喪(P5) 面(P1)
年級字:如(P2) 喪(P5) 考(P3)
喪:死去;考:已死的父親;妣:已死的母親。好象死了父母一樣地傷心。
《尚書·舜典》:“二十有八載,帝乃殂落,百姓如喪考妣。”
年級字:喪(P5) 膽(P3) 銷(P3) 魂(P4)
元·無名氏《馮玉蘭》第四折:“暗自凝睛,不由我不喪膽銷魂忽地驚。”
年級字:驚(P2) 魂(P4) 喪(P5) 魄(P5)
年級字:敗(P2) 國(P1) 喪(P5) 家(P1)
《晉書·列女傳·劉聰妻劉氏》:“自古敗國喪家,未始不由婦人者也。”
年級字:喪(P5) 家(P1) 之(P2) 犬(P1)
《史記·孔子世家》:“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
年級字:喪(P5) 心(P1) 病(P2) 狂(P3)
喪失理智,象發了瘋一樣。形容言行昏亂而荒謬,或殘忍可惡到了極點。
《宋史·範如圭傳》:“公不喪心病狂,奈何爲此?必遺臭萬世矣。”
年級字:低(P2) 頭(P1) 喪(P5) 氣(P1)
年級字:灰(P2) 心(P1) 喪(P5) 意(P1)
猶言灰心喪氣。形容因失敗或不順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
年級字:垂(P2) 首(P1) 喪(P5) 氣(P1)
形容因失敗或不順利而情緒低落、萎蘼不振的樣子。同“垂頭喪氣”。
《水滸傳》第九五回:“喬道清生平逞弄神通,今日垂首喪氣,正是總教掬盡三江水,難洗今朝一面羞。”
年級字:喪(P5) 權(P5) 辱(P5) 國(P1)
喪:喪失;辱:使受到恥辱。喪失主權,使國家蒙受恥辱。
清政府腐敗無能,與英法等列強籤訂了許多喪權辱國的不平行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