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唾(P6) 手(P1) 可(P1) 取(P2)
年級字:唾(P6) 壺(P3) 敲(P2) 缺(P3)
年級字:唾(P6) 壺(P3) 擊(P3) 缺(P3)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豪爽》:“王處仲(王敦)每酒後輒詠‘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
年級字:擊(P3) 碎(P3) 唾(P6) 壺(P3)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豪爽》:“以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
年級字:拾(P2) 人(P1) 唾(P6) 餘(P4)
比喻自己沒有創同,只是抄襲別人的言論、見解。見“拾人涕唾”。
梁啓超《論內地雜居與商務關係》:“事事落人之後,拾人唾餘。”
年級字:唾(P6) 壺(P3) 擊(P3) 碎(P3)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豪爽》:“以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
年級字:唾(P6) 地(P1) 成(P1) 文(P1)
唐·馮贄《雲仙雜記》有“唾地成文”一目,贊李賀雲:“有人謁李賀,見其久而不言,唾地者三,俄而成文三篇。”
年級字:不(P1) 顧(P3) 而(P1) 唾(P6)
年級字:咳(P5) 珠(P1) 唾(P6) 玉(P1)
林學衡《新猛近稍習詞章》詩:“儷白妃青從檢點,咳珠唾玉定紛綸。”
年級字:向(P1) 天(P1) 而(P1) 唾(P6)
仰頭向着天吐唾沫,唾沫還是落在自己的臉上。比喻本來想損害別人,結果受害的還是自己。
年級字:咳(P5) 唾(P6) 成(P1) 珠(P1)
咳唾:咳嗽吐唾沫,比喻談吐、議論。“咳”也寫作“欬”。比喻言辭精當,議論高明。也形容文詞極其優美。
《莊子·秋水》:“子不見夫唾者乎?噴則大者如珠,小者如霧。” 《後漢書·趙壹傳》:“勢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
年級字:唾(P6) 面(P1) 自(P1) 乾(P1)
別人往自己臉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讓它自幹。形容受了污辱,極度容忍,不加反抗。
《新唐書·婁師德傳》:“其弟守代州,辭之官,教之耐事。弟曰:‘有人唾面,潔之乃已。’師德曰:‘未也,潔之,是違其怒,正使自幹耳。’”
年級字:唾(P6) 手(P1) 可(P1) 得(P1)
唾手:往手上吐唾沫。動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極容易得到。
《後漢書·公孫瓚傳》李賢注引《九州春秋》曰:“始天下兵起,我謂唾掌而決。”
年級字:拾(P2) 人(P1) 唾(P6) 涕(P5)
比喻自己沒有創見,只是抄襲別人的言論、見解。同“拾人涕唾”。
明·胡震亨《唐音癸籤·集錄三》:“胡元瑞評諸家雲:歐陳率是記事……劉貢父滑稽渠率;王直方拾人唾涕。”
年級字:仰(P4) 面(P1) 唾(P6) 天(P1)
仰頭向着天吐唾沫,唾沫還是落在自己的臉上。比喻本來想損害別人,結果受害的還是自己。
年級字:銀(P2) 玉(P1) 唾(P6)
比喻他人的書法筆畫有如銀鉤,遒勁有力;言談有如吐玉,彌足珍貴。
年級字:拾(P2) 人(P1) 涕(P5) 唾(P6)
涕唾:鼻涕唾沫。比喻自己沒有創見,只是抄襲別人的言論、見解。
宋·嚴羽《滄浪詩話·答吳景先書》:“是自家閉門鑿破此片田地,即非傍人籬壁拾人涕唾得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