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àng
年級字:唱(P1)
詞性:動詞
文言文字詞從「口」,「昌」聲。
領唱、領奏。
稱讚: 唱好。
高呼、叫。
古同「倡」,倡導。
依照樂律發聲:唱歌、唱腔、唱段、唱功、唱和、歌唱。
高呼,大聲叫:唱名、唱收。
歌曲:唱個唱兒。
姓氏。
《說文》:「導也。從口,昌聲。」
唐.杜牧〈泊秦淮〉詩:「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唐.李賀〈惱公〉詩:「雞唱星懸柳,鴉啼露滴桐。」
《南史.卷一五.傅亮傳》:「我首唱大義,興復皇室。」
《後漢書‧儒林傳上‧孔僖》:「齊桓公親揚其先君之惡,以唱管仲,然後群臣得盡其心。」
chàng qián
chàng piān
年級字:唱(P1) 片(P1)
用蟲膠、塑料等材料製成的圓片,表面有記錄聲音變化的螺旋槽紋,可以用唱機把所錄的聲音重放出來
gē chàng
chàng dào
chàng jiā
yín chàng
年級字:吟(P5) 唱(P1)
詞性:動詞
吟詠歌唱。
金元好問《和黨承旨<雪>詩》之二:“白頭兩遺編,吟唱心自足。” 許地山《命命鳥》:“隻隻鳥兒都出聲吟唱。” 碧野《富春江畔》:“時至千百年後的今天,人民仍然不忘李清照流寓金華時對雙溪的吟唱。”
chàng dào
年級字:唱(P1) 到(P1)
詞性:動詞
謂被點到名時高聲應“到”。
阿英 《灰色之家》三:“我們分三行走進被告欄,重行點名,唱到。”
chàng shī
ài chàng
duì chàng
年級字:對(P1) 唱(P1)
詞性:形容詞
1.應答輪唱形式的對答式演唱。
2.兩個或兩組歌唱者的對答式演唱。
chàng cí
Chàng shén
hēng chàng
huān chàng
chàng xì
hé chàng
年級字:合(P1) 唱(P1)
詞性:名詞
齊唱獨唱兩組以上歌唱者各按本組所擔任的聲部演唱同一首歌曲的一種聲樂演唱形式。
mài chàng
chàng gē
zhǔchàng
dú chàng
chàng qián
yǎn chàng
chóngchàng
年級字:重(P1) 唱(P1)
詞性:動詞
常見詞組重複把歌曲唱一次。
gāo chàng
chàng qiāng
年級字:唱(P1) 腔(P5)
詞性:名詞
1.戲曲中唱出來的曲調
2.傳統戲曲音樂的主要組成部分。可以指中國戲曲中,需要穿插曲調(如歌謠體、曲牌體)的演唱法的總稱。重金屬音樂中,有一般通俗歌曲唱腔、死亡金屬或黑金屬的低沉咆哮式嘶吼唱腔等。
chàng jī
chàng qǔ
年級字:更(P1) 唱(P1) 迭(P0) 和(P1)
①彼此唱和。②指相互以詩詞酬答。③指互相呼應配合。
戰國·楚·宋玉《高唐賦》:“當年邀遊,更唱迭和,赴曲隨流。”清·錢泳《履園叢話·園林·逸園》:“太史之女曰蘊玉者,自號生香居士,亦能詩,與在山更唱迭和。”
年級字:淺(P3) 斟(P0) 低(P2) 唱(P1)
慢慢地喝酒,低低地歌唱。形容封建時代的士大夫消閒享樂的情狀。
宋·柳永《鶴沖天》詞:“忍把浮名,換了淺嘗低唱。”
年級字:夫(P2) 唱(P1) 婦(P2) 隨(P3)
隨:附和。原指封建社會認爲妻子必須服從丈夫,後比喻夫妻和好相處。
年級字:一(P1) 唱(P1) 一(P1) 和(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合作
一個先唱,一個隨聲應和。原形容兩人感情相通。現也比喻二人互相配合,互相呼應。
年級字:唱(P1) 對(P1) 臺(P0) 戲(P2)
過去,兩個戲班子爲了搶生意,有時候會硐一時間演同樣的戲,稱爲唱對臺戲。比喻採取與對方相對的行動,來反對或搞垮對方。
《太白》創刊之初,原有一點同當時風行的《論語》、《人間世》~的意思。(唐弢《憶〈太白〉》)
年級字:你(P1) 唱(P1) 我(P1) 和(P1)
和:依照別人詩詞的題材、體裁和韻腳來寫作詩詞。①指用詩詞相互酬答。②指雙方意見相同,互相支持。
年級字:狐(P3) 唱(P1) 梟(P0) 和(P1)
年級字:一(P1) 唱(P1) 三(P1) 歎(P3)
一個人領頭唱,三個人和著唱。原指音樂和歌唱簡單而質樸。後轉用來形容詩婉轉而含義深刻。
《禮記·樂記》:“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歎,有遺音者矣。”《荀子·禮論》:“清廟之歌,一倡而三嘆也。”
年級字:引(P2) 高(P1) 唱(P1)
王蕙玲《人間四月天》第二卷一:“一個叫花子又從後臺我來一根連響棍,邊敲邊唱。志摩也引吭高唱一曲英國民歌。”
年級字:亢(P0) 音(P1) 高(P1) 唱(P1)
漢·傅毅《舞賦》:“動朱脣,紆清揚,亢音高唱,爲樂之方。”
年級字:和(P1) 而(P1) 不(P1) 唱(P1)
年級字:吹(P1) 脣(P3) 唱(P1) 吼(P4)
《南史·侯景傳》:“醜徒數萬,同共吹脣唱吼而上。”
年級字:低(P2) 唱(P1) 淺(P3) 斟(P0)
低唱:輕柔地歌唱;斟:喝酒。聽人輕柔地歌唱,並自在地慢慢飲酒。形容一種安樂自在的神態。
宋·無名氏《湘湖近事》:“陶谷學士,嘗買得党太尉家故妓……,妓曰:‘彼粗人也,安有此景,但能銷金暖帳下,淺斟低唱,飲羊羔美酒耳。’谷愧其言。”
年級字:低(P2) 吟(P5) 淺(P3) 唱(P1)
低吟:低聲吟詠。淺唱小聲唱歌。形容小聲哼着抒情歌曲。也形容小蟲在夜裏鳴唱。
年級字:彼(P5) 唱(P1) 此(P2) 和(P1)
《明史·劉世龍傳》:“仕者日壞於上,學者日壞於下,彼唱此和,靡然成風。”
年級字:一(P1) 唱(P1) 百(P1) 和(P1)
此項提議對各方面都有利,所以能~,立刻獲得許多人的支持。
年級字:男(P1) 唱(P1) 女(P1) 隨(P3)
《孔叢子·嘉言》:“十五許嫁而後從夫,是陽動而陰應,男唱而女隨之義也。”
年級字:千(P1) 古(P1) 絕(P4) 唱(P1)
明·李贄《與汪鼎甫書》:“所謂水中鹽味,可取不可得,是爲千古絕唱,當與古文遠垂不朽者也。”清·採蘅子《蟲鳴漫錄》卷二:“‘茶龜’對‘酒鱉’,真千古絕唱也。”
年級字:唱(P1) 沙(P2) 作(P2) 米(P1)
清·李漁《閒情偶寄·詞曲·賓白》:“予所謂多,謂不可刪逸之多,非唱沙作米、強鳧變鶴之多也。”
年級字:雄(P1) 唱(P1) 雌(P5) 和(P1)
年級字:鸞(P0) 吟(P5) 鳳(P4) 唱(P1)
年級字:低(P2) 唱(P1) 淺(P3) 酌(P0)
低唱:輕柔地歌唱;酌:飲酒。聽人輕柔地歌唱,並自在地慢慢飲酒。形容一種安樂自在的神態。
元·關漢卿《望江亭》第三折:“則這今晚開筵,正是中秋令節。只合低唱淺酌,莫待他花殘月缺。”
年級字:高(P1) 唱(P1) 入(P1) 雲(P1)
原形容歌聲嘹亮,直上雲霄,後也形容一種論調或消息社會上傳說很盛。
年級字:吹(P1) 唇(P3) 唱(P1) 吼(P4)
《南史·侯景傳》:“醜徒數万,同共吹唇唱吼而上。”
年級字:唱(P1) 對(P1) 台(P2) 戲(P2)
過去,兩個戲班子為了搶生意,有時候會硐一時間演同樣的戲,稱為唱對台戲。比喻採取與對方相對的行動,來反對或搞垮對方。
年級字:一(P1) 吹(P1) 一(P1) 唱(P1)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三十五卷:“二人一吹一唱,說得顏氏心中啞口無言,心下也生疑惑,委決不下,把一天歡喜,又變爲萬般愁悶。”
年級字:一(P1) 唱(P1) 三(P1) 嘆(P3)
一個人領頭唱,三個人和着唱。原指音樂和歌唱簡單而質樸。後轉用來形容詩婉轉而含義深刻。
《禮記·樂記》:“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嘆,有遺音者矣。”《荀子·禮論》:“清廟之歌,一倡而三嘆也。”
年級字:更(P1) 唱(P1) 疊(P4) 和(P1)
明·宋濂《寄和右丞溫迪罕詩卷序》:“吾昔在中州文物府中更唱疊和者,爲何如耶?”
年級字:山(P1) 吟(P5) 澤(P5) 唱(P1)
年級字:此(P2) 唱(P1) 彼(P5) 和(P1)
清·陳田《明詩紀事·己籤序》:“與前七子隔絕數十年,而此唱彼和,聲應氣求,若出一軌。”
年級字:唱(P1) 籌(P5) 量(P2) 沙(P2)
把沙當做米,量時高呼數字。比喻安定軍心,製造假象來迷惑敵人。
《南史·檀道濟傳》:“道濟夜唱籌量沙,以所餘少米散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