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呼(P2) 風(P1) 喚(P4) 雨(P1)
舊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現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偉大力量。也可形容反動勢力猖獗。
元·尚仲賢《柳毅傳書》第一折:“輕咳嗽早呼風喚雨,誰不知他氣卷江湖。”
年級字:地(P1) 呼(P2) 天(P1)
清·周亮工《書影》卷四:“[童子]踣地呼天,聲竭泣血,觀者如堵,無不隕涕。”
年級字:大(P1) 聲(P1) 疾(P2) 呼(P2)
唐·韓愈《後十九日覆上宰相書》:“行且不息,以蹈於窮餓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聲而疾呼矣。”
年級字:此(P2) 呼(P2) 彼(P5) 應(P2)
此:這裏。彼:那裏。這裏呼喚,那裏響應。形容聯繫緊密,互相配合行動。
年級字:愴(P0) 天(P1) 呼(P2) 地(P1)
悲痛地呼天喊地。形容極其悲痛絕望的神態。同“愴地呼天”。
清·禇人獲《隋唐演義》第九十回:“生逼他出兵進城,以致墮敵人之計中,喪師敗績,害他不得爲忠臣義士,真可嘆真痛恨,愴天呼地而不已也!”
年級字:呼(P2) 庚(P0) 呼(P2)
庚、癸:軍糧的隱語。原是軍中乞糧的隱語。後指向人借錢。
《左傳·哀公十三年》記載:春秋時吳王夫差與晉、魯等國會盟,吳大夫申叔儀向魯大夫公孫有山氏乞糧。回答說:“樑則無矣,粗糧有之,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則諾。”
年級字:一(P1) 呼(P2) 再(P1) 喏(P1)
《韓詩外傳》卷五:“據法守職而不敢爲非者,人吏也;當前決意,一呼再喏者,人隸也。”
年級字:前(P1) 呼(P2) 後(P1) 擁(P3)
前面有人吆喝開路,後面有人圍着保護。舊時形容官員出行,隨從的人很多。
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二折:“想爲官的前呼後擁,衣輕乘肥,有多少榮耀!”
年級字:大(P1) 呼(P2) 小(P1) 叫(P1)
元·無名氏《謝金吾》:“是什麼人在門口大呼小叫,我去看咱。”
年級字:呼(P2) 之(P2) 欲(P5) 出(P1)
呼:叫,喊。形容人像畫得逼真,似乎叫一聲就會從畫中走出來。泛指文學作品中人物的描寫十分生動。
宋·蘇軾《郭忠恕畫贊序》:“恕先在焉,呼之或出。”
年級字:患(P3) 至(P1) 呼(P2) 天(P1)
患:禍患;呼:喊。形容事前不作準備,災禍臨頭,求天救助。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二:“患至而後呼天,不亦晚乎!”
年級字:呼(P2) 麼(P1) 喝(P1) 六(P1)
麼、六:骰子的點了。擲骰子時的喊聲。泛指賭博。也形容吆喝。
元·無名氏《氣英布》第三折:“咱則道舌刺刺言十妄九,村棒棒呼麼喝六。”
年級字:呼(P2) 牛(P1) 呼(P2) 馬(P1)
呼:稱呼。稱我牛也好,稱我馬也好。比喻別人罵也好,稱讚也好,決不計較。
《莊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謂之牛,呼我馬也,而謂之馬。”
年級字:後(P1) 擁(P3) 前(P1) 呼(P2)
元·張國賓《薛仁貴》第一折:“怎如你喜都都,後擁前呼。”
年級字:一(P1) 呼(P2) 百(P1) 諾(P4)
詞性:形容詞
成語一呼百應形容有錢有勢,僕從很多。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三齣》:「羅公獨坐當中,一呼百諾,掌著生殺之權。」
漢·韓嬰《韓詩外傳》第五卷:「當前快意,一呼再諾者,人隸也。」
年級字:呼(P2) 盧(P0) 喝(P1) 雉(P0)
呼、喝:喊叫;盧、雉:古時賭具上的兩種顏色。泛指賭博。
宋·陸游《風順舟行甚疾戲書》詩:“呼盧喝雉連暮夜,擊兔伐狐窮歲年。”
年級字:呼(P2) 天(P1) 喚(P4) 地(P1)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回來說,湯富海在屋子裏呼天喚地叫痛。”
年級字:遙(P3) 相(P1) 呼(P2) 應(P2)
《清史稿·許友信傳》:“且鄭成功出沒閩、浙,奉其僞號,遙相應和,聲勢頗張。”
年級字:呼(P2) 不(P1) 給(P1) 吸(P2)
年級字:呼(P2) 朋(P1) 引(P2) 類(P3)
宋·歐陽修《憎蒼蠅賦》:“奈何引類呼朋,搖頭鼓翼。”
年級字:語(P1) 笑(P1) 喧(P4) 呼(P2)
明·無名氏《陳倉路》第四折:“則要你悄語低言,不要你語笑喧呼。”
年級字:呼(P2) 朋(P1) 引(P2) 伴(P2)
宋·歐陽修《憎蒼蠅賦》:“奈何引類呼朋,搖頭鼓翼。”
年級字:引(P2) 類(P3) 呼(P2) 朋(P1)
宋·歐陽修《憎蒼蠅賦》:“奈何引類呼朋,搖頭鼓翼。”
年級字:呼(P2) 幺(P0) 喝(P1) 六(P1)
幺、六:骰子的點了。擲骰子時的喊聲。泛指賭博。也形容吆喝。
元·無名氏《氣英布》第三折:“咱則道舌刺刺言十妄九,村棒棒呼幺喝六。”
年級字:愴(P0) 地(P1) 呼(P2) 天(P1)
愴:悲傷,悽楚。悲痛地呼天喊地。形容極其悲痛絕望的神態。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十卷:“又延兩日,夫妻相繼而亡,二子嗆地呼天,號啕痛哭。”
年級字:呼(P2) 牛(P1) 作(P2) 馬(P1)
比喻別人罵也好,稱讚也好,決不計較。同“呼牛呼馬”。
《莊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謂之牛,呼我馬也,而謂之馬。”
年級字:呼(P2) 朋(P1) 喚(P4) 友(P1)
《白雪遺音·馬頭調·逛窯子》:“呼朋喚友把窯子進。身入迷魂,裝煙倒茶,好不殷勤。”
年級字:嗚(P3) 呼(P2) 哀(P4) 哉(P0)
嗚呼:嘆詞;哉:語氣助詞。原爲表示哀痛的感嘆語,舊時祭文中常用。現用以指死亡或完蛋。
《詩經·大雅·召旻》:“於乎哀哉,維今之人,不尚有舊。”《左傳·哀十六年》“嗚呼哀哉,尼父!無自律!”
年級字:呼(P2) 其(P2) 後(P1)
《莊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矣。”
年級字:搶(P2) 地(P1) 呼(P2) 天(P1)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四回:“老闆奶奶見媳婦已死,搶地呼天,哭個不了。”
年級字:庚(P0) 之(P2) 呼(P2)
庚、癸:軍糧的隱語。原是軍中乞糧的隱語。後指向人借錢。
《左傳·哀公十三年》記載:春秋時吳王夫差與晉、魯等國會盟,吳大夫申叔儀向魯大夫公孫有山氏乞糧。回答說:“樑則無矣,粗糧有之,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則諾。”
年級字:將(P3) 伯(P2) 之(P2) 呼(P2)
年級字:八(P1) 方(P1) 呼(P2) 應(P2)
呼應:彼此聲氣相通。泛指周圍、各地。形容各方面互通聲氣,互相配合。
餘秋雨《寂寞天柱山》三:“我認爲,天柱山之所以能給古人一種居家感,一個比較現實的原因是它地處江淮平原,四相鉤連,八方呼應,水陸交通暢達,雖幽深而無登高之苦,雖奇麗而無柴米之匱,總而言之,既寧靜又方便。”
年級字:一(P1) 呼(P2) 百(P1) 應(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一呼百諾比喻良好的領導力、影響力和團結。
領導力、號召力。
「一呼」一人呼叫、呼喚。
「百應」多人回應。
一個人呼喊,馬上有很多人響應。
《文明小史.第九回》:「其時百姓為貪官所逼,怨氣沖天,早已大眾齊心,一呼百應。」
漢·韓嬰《韓詩外傳》第五卷:「當前快意,一呼再諾者,人隸也。」
年級字:於(P2) 呼(P2) 哀(P4) 哉(P0)
於呼:感嘆詞。哉:語氣詞。原意感嘆或悲哀。又用於祭文,表示對死者的哀悼。
《詩·大雅·召旻》:“於乎哀哉!維今之人,不尚有舊。”《荀子·樂論》:“亂世惡善,不此聽也。淤乎哀哉,不得成也。”
年級字:庚(P0) 頻(P3) 呼(P2)
庚、癸:軍糧的隱語。原是軍中乞糧的隱語。後指向人借錢。
《左傳·哀公十三年》記載:春秋時吳王夫差與晉、魯等國會盟,吳大夫申叔儀向魯大夫公孫有山氏乞糧。回答說:“樑則無矣,粗糧有之,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則諾。”
年級字:呼(P2) 天(P1) 叫(P1) 地(P1)
清·唐訓方《里語徵實》卷下引《暗室燈》:“[韓魏公曰]百姓多愚,或爲枉斷,抱憾終身,早夜呼天叫地,我豈安乎?”
年級字:呼(P2) 呼(P2) 大(P1) 睡(P2)
詞性:動詞
年級字:籲(P6) 天(P1) 呼(P2) 地(P1)
南朝陳徐陵《檄周文》:“翊從瀟湘,空竭關隴,荊樑左右,漢沔東西。籲天呼地,望佇哀救。”
年級字:攘(P6) 臂(P2) 一(P1) 呼(P2)
漢·李陵《答蘇武書》:“然陵振臂一呼,創病皆起。”
年級字:一(P1) 命(P3) 嗚(P3) 呼(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與世長辭、命赴黃泉長命百歲、龍精虎猛生命結束。
「一命」中國古代周朝有官階排列從一命到九命,一命為最低的官階。
「嗚呼」悲哀的感嘆詞,古代祭文末多有此詞,後即以此爲死亡的代稱。指人死亡。
中國古代周朝有官階排列從一命到九命,一命為最低的官階。
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湯峻巖說:『殺兩個叫花子開張!這兩個叫花子就是這樣一命嗚呼了。』」
年級字:遙(P3) 呼(P2) 相(P1) 應(P2)
年級字:山(P1) 呼(P2) 海(P1) 嘯(P6)
山在呼叫,海在咆嘯。形容氣勢盛大。也形容極爲惡劣的自然境況。
年級字:千(P1) 呼(P2) 萬(P2) 喚(P4)
唐·白居易《琵琶行》詩:“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年級字:歡(P1) 呼(P2) 雀(P3) 躍(P3)
年級字:呼(P2) 吸(P2) 相(P1) 通(P3)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九:“猶臂指之相使,猶呼吸之相通也。”
年級字:嗚(P3) 呼(P2) 噫(P0) 嘻(P0)
年級字:呼(P2) 羣(P6) 結(P1) 黨(P6)
清·黃鈞宰《金壺浪墨·疲兵》:“夏初,楚兵晝奪十三行,揹負肩擔而去,呼羣結黨,散赴各鄉,累日不歸,不知所事。”
年級字:振(P2) 臂(P2) 一(P1) 呼(P2)
漢·李陵《答蘇武書》:“然陵振臂一呼,創病皆起。”
年級字:呼(P2) 來(P1) 喝(P1) 去(P1)
呼、喝:大聲喊叫。呼之即來,喝之即去。形容隨意驅使。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十二回:“這菩薩賣弄神通,把老孫這等呼來喝去,全不費力也!”
年級字:詬(P0) 龜(P3) 呼(P2) 天(P1)
原意爲占卜不吉,對占卜器具及天辱罵呼叫。引申爲對不幸命運的呼號。
《淺論儒家的孝道·再興國學》:“八十多年前,時人發憤於國之積弱,詬龜呼天。一批深受西學影響又急欲救亡圖強的激進青年,以胡適、陳獨秀爲主將,發起了一場中國近代以來反孔非儒的高潮——‘五四新文化革命運動’”。
年級字:及(P2) 溺(P3) 呼(P2) 船(P2)
年級字:登(P1) 高(P1) 一(P1) 呼(P2)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回:“一省之內,惟彼獨尊,自然是登高一呼,衆山響應。”
年級字:呼(P2) 天(P1) 叩(P4) 地(P1)
大聲叫天,用頭撞地。形容極度悲傷。同“呼天搶地”。
《警世通言·宿香亭張浩遇鶯鶯》:“今張浩忽背前約,使妾呼天叩地,無所告投。”
年級字:呼(P2) 吸(P2) 之(P2) 間(P1)
《晉書·郗鑑傳》:“決勝負於一朝,定成敗於呼吸。”
年級字:順(P2) 風(P1) 而(P1) 呼(P2)
順着風向呼喊,聲音傳得遠,使人聽得清。比喻憑藉外力可有較好效果。
《荀子·勸學》:“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年級字:歡(P1) 呼(P2) 鼓(P2) 舞(P3)
年級字:呼(P2) 天(P1) 鑰(P0) 地(P1)
年級字:呼(P2) 天(P1) 搶(P2) 地(P1)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回:“肖雲仙呼天搶地,盡哀盡禮,治辦喪事,十分盡心。”
年級字:呼(P2) 天(P1) 號(P2) 地(P1)
哭叫天地。形容極爲冤屈、怨恨或痛苦。亦作“呼天叫地”。
宋·周密《齊東野語·嘉定寶璽》:“我祖我父,一心王寶……不死於虜,則死於盜賊;若子若孫,呼天號地,此恨難磨。”
年級字:呼(P2) 天(P1) 籲(P6) 地(P1)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馬介甫》:“[異史氏曰]惡乎哉!呼天籲地,忽爾披發向銀牀。”
年級字:奔(P3) 走(P1) 呼(P2) 號(P2)
奔走:奔跑。呼號:叫喊。一面奔跑,一面呼喚。形容處於困境而求援。
清·吳趼人《痛史》第十七回:“沿海居民,看見大隊韃船塞海而來。一時奔走呼號,哭聲遍野,扶老攜幼,棄業拋家,都往內地亂躥。”
年級字:大(P1) 呼(P2) 小(P1) 喝(P1)
《水滸傳》第二八回:“武松答應道:‘老爺在這裏,又不走了,大呼小喝做甚麼?’”
hū zhī jí lái huī zhī jí qù
年級字:呼(P2) 之(P2) 即(P1) 來(P1) ,(P1) 揮(P3) 之(P2) 即(P1) 去(P1)
即:就,立刻;揮:揮手。叫他來就來,叫他走就走。形容統治階級對下屬或奴才的任意使喚。
《史記·汲鄭列傳》:“使黯(汲黯)任職居官,無以逾人。然至其輔少主,守城深堅,招之不來,麾之不去,雖自謂賁育亦不能奪之矣。”
táng shàng yī hū jiē xià bǎi nuò
年級字:堂(P2) 上(P1) 一(P1) 呼(P2) ,(P1) 階(P3) 下(P1) 百(P1) 諾(P4)
諾:答應。堂上一聲呼喚,階下齊聲答應。多形容舊時豪門權貴威勢烜赫,侍從和奉承的人很多。
《呂氏春秋·過理》:“宋王大悅,飲酒室中。有呼萬歲者,堂上盡應;堂上已應,堂下盡應。門外庭中聞之,莫敢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