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ōu
年級字:周(P2)
詞性:名詞,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
姓氏甲骨文字原形是在「田」中每格有點,形似裁種了密密的稻,所以本意是周密或偏佈。
後來小篆從口,多用於國家或人物的名字。《說文》:「周,密也。从用、口。」
後期「周」與「週」通。
週年、週期、週記、上週、週末。
偏佈: 周圍、四周、周身、周全、周遭。
事件已經公開並到處宣揚: 周知。
四處遊説、拜訪: 周旋、周遊、周遊列國。
範圍: 圓周、周邊。
循環: 周而復始、周年、周期、周記、周刊、上周、周末、周歲、周轉。
過於詳細: 周章、大廢周章。
中國朝代名稱: 周朝代名 - 西周、東周、北周、後周。
【姓氏】 周 - 古代有周公、周景王,中國百家姓中的一個大族。
【量詞】計算環繞次數的單位:環島一周、繞場三周。
zhōu cháng
zhōu qī
年級字:週(P2) 期(P2)
事物在運動、變化過程中,某些特徵多次重複出現,其連續兩次出現所經過的時間叫周期
sì zhōu
měi zhōu
Zhōu ān
年級字:週(P2) 安(P1)
詞性:名詞
周安,是合肥工業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教授,曾於2009年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zhōu shū
年級字:週(P2) 書(P1)
詞性:名詞
《周書》,中國歷代正史《二十四史》之一,記載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紀傳體史書。
zhōu wéi
zhōu xuán
年級字:週(P2) 旋(P3)
詞性:名詞
爭持,
對峙,
應付1.打交道;應酬2.亦作“ 週還 ”。運轉
3.謂輾轉相追逐
sān zhōu
年級字:三(P1) 週(P2)
詞性:名詞,量詞
1.三度環繞。
2.三週年。
3.古時,代親迎之禮。新郎親禦婦車,車輪行三周匝,再交由禦人駕御。
zhōu nián
年級字:周(P2) 年(P1)
詞性:名詞
週年渡過了一年的時間, 稱為周年。
周: 周期。
年: 12個月為一年。
每次渡過一年的時間, 稱為周年。
古時「周」也通「週」。
陳書.卷二六.徐陵傳》:「姚帝遷河,周年成邑。」
《通俗常言疏證.死喪.周年》引《留青日札》:「周年即期年,唐明皇諱隆基,故改為周年。」
zhuāng zhōu
年級字:莊(P2) 週(P2)
詞性:名詞
即莊子,約前369-前295,中國古代哲學家--道家的代表之一的簡稱。
cóng zhōu
zhōu quán
zhōu xīng
年級字:週(P2) 星(P1)
詞性:名詞
1.指木星。木星每年經過黃道十二宮(即十二次)的一宮,約十二年運行一周天,故稱周星。古人用它紀年,故又稱歲星
2.指一周年
例:是月也,日窮於次,月窮於紀,星周於天,歲將更始。 --《淮南子.時則訓》
干戈寥落四周星。 --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zhōu mì
zhōu xuān
年級字:週(P2) 宣(P4)
詞性:名詞
即 周宣王 。
漢陳琳《為曹洪與魏文帝書》:“ 周宣之盛,亦讎大邦。”《文選·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昔周宣惰千畝之禮, 虢公納諫。” 李善注:“《國語》曰: 宣王即位,不藉千畝, 虢文公諫曰:'夫民之大事在農。'”《文選·劉孝標<辯命論>》:“ 周宣祈雨,珪璧斯罄。” 劉良注:“ 周宣王大旱祈雨,罄盡珪璧於神明而雨不至。” 明張居正《考滿謝手勅加恩疏》:“嘉乃丕績,居然虞廷讓美之風;惟公德明,藹矣周宣毗賢之命。”
Zhōu dōng
年級字:週(P2) 東(P1)
詞性:名詞
周東,男。博士,教授,神經病學博士生導師。 1984年畢業於華西醫科大學醫學系。 1984-1986年任華西醫科大學附一院神經內科住院醫師、助教。 1989年獲得華西醫科大學神經病學碩士學位。 1990-1993年任華西醫大附一院神經內科住院總醫師、主治醫師和講師。 1993-1994年作為訪問學者赴德國愛郎根大學癲癇中心學習。 1997-1999升任副教授。 1999-2001年獲德國愛郎根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現任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德國愛郎根大學癲癇中心客作醫師。主要致力於難治性癲癇和癲癇的耐藥機制產生及遺傳學、基因治療的研究。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九五”…
zhōu kān
Zhōu jiàn
年級字:週(P2) 建(P2)
詞性:名詞
周建,男,漢族,1966年10月出生,湖南衡陽縣人,在職碩士研究生文化。 198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4年4月參加工作。曾任湖南衡山縣委書記。 2016年7月7日,涉嫌受賄罪,依法逮捕。
zhōu dào
年級字:週(P2) 到(P1)
詞性:形容詞
同“周到”各方面都顧及到;
周全;精明和周到詞語分開解釋:
周:周zhōu圈子,環繞:周圍。周天。周轉(zhu僴)。
周匝(a.環繞;b.周到)。普遍、全面:周身。
到:到dào從別處來:到達。到站。到來。到場。到任。到職。到案。簽到。恰到好處。
zhōu zhī
zhōu zhuāng
年級字:週(P2) 莊(P2)
詞性:名詞
周莊,是一座江南小鎮,有“中國第一水鄉”之譽,是國家首批5A級景區。周莊始建於1086年(北宋元祐元年),因邑人周迪功先生捐地修全福寺而得名。春秋時為吳王少子搖的封地,名為貞豐裡。周莊位於蘇州崑山市,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於2003年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周莊歷史悠久,是典型的江南水鄉風貌,有獨特的人文景觀,是中國水鄉文化和吳地方文化的瑰寶。周莊鎮60%以上的民居仍為明清建築,僅0.47平方公里的古鎮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個磚雕門樓,周莊民居古風猶存,還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橋。景點有:沈萬三故居、富安橋、雙橋、沈廳、怪樓、周莊八景等。
zhōu huán
zhōu zhé
zhōu zhèng
zhōunián
年級字:週(P2) 年(P1)
詞性:量詞
常見詞組周年渡過了一年的時間, 稱為週年。
週: 週期。
年: 12個月為一年。
每次渡過一年的時間, 稱為週年。
古時「周」也通「週」。
陳書.卷二六.徐陵傳》:「姚帝遷河,周年成邑。」
《通俗常言疏證.死喪.周年》引《留青日札》:「周年即期年,唐明皇諱隆基,故改為周年。」
běn zhōu
zhōu wéi
zhōu biān
年級字:周(P2) 邊(P1)
1.周圍的邊緣
2.數學名詞。指多邊形各邊線長度的總和。如三角形三邊長為四、五、六,該三角形周邊為四、五、六之和數十五
zhōu bào
zhōu suì
zhōu mò
年級字:週(P2) 末(P3)
詞性:名詞
星期六原指星期六下班後到星期天晚,實行五天工作制後,指每週的最後兩天。
yuánzhōu
年級字:圓(P1) 周(P2)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平面圓形的外圍界線。
「圓」受注意的面積和體積的形狀。從中心點到周邊任何一點的距離都相等的形,並且完全沒有一個尖角:圓形,與「方」相對。事物形狀: 圓形、圓圈、圓周、圓錐、圓柱,圓檯、圓鏡。「周」完整、詳盡: 周全、周詳、周密、周到。
zhōu yóu
zhōu biān
zhōu dài
年級字:周(P2) 代(P2)
詞性:名詞
周朝周朝(中國歷史朝代,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王朝。周王朝共傳國君30代37王,享國共計791年。周朝分為 '西周'(前1046-前771年)與 '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由周武王姬發創建,定都鎬京(宗周)(今陝西西安西南);周成王五年,營建都城洛邑(成周)(今河南洛陽);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東遷,定都雒邑(成周)(今河南洛陽),此後周朝的這段時期稱為東周。史書又將西周和東周合稱為兩週。
其中東周時期又稱為 '春秋戰國',以韓、趙、魏聯手打敗執政的智氏家族,三家分晉為分水嶺,分為'春秋'及'戰國'兩部分。
sì zhōu
zhōu wén
年級字:週(P2) 文(P1)
詞性:名詞
即 周文王 。
《後漢書·桓帝紀》:“今京師廝舍,死者相枕,郡縣阡陌,處處有之,甚違周文掩胔之義。”《三國志·魏志·管寧傳》:“ 周文啟龜,以卜良佐。” 晉張協《雜詩》之六:“ 王陽驅九折, 周文走岑崟。” 唐孫公輔《新修夏邑縣城門樓記》:“ 周文緩而靈臺成,漢文約而露臺捨。”
zhōu zhuǎn
年級字:週(P2) 轉(P2)
詞性:形容詞
1.資金投入生產再經過銷售產品而收回。
2.指錢財進出或物品輪流使用。
yī zhōu
年級字:眾(P3) 所(P2) 周(P2) 知(P1)
年級字:夢(P3) 見(P1) 周(P2) 公(P1)
周公:西周初著名政治家,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原爲孔子哀嘆自己體衰年老的辭句。後多作爲瞌睡的代稱。
年級字:款(P5) 曲(P2) 周(P2) 至(P1)
年級字:徑(P4) 一(P1) 週(P2) 三(P1)
徑:圓的半徑;周:圓的周長。即圓的半徑與圓的周長比爲1:3,比喻兩者相差很遠。
《周髀算經》上卷:“勾股圓方圖。”漢·趙爽注:“圓徑一而週三。”
年級字:狼(P2) 狽(P5) 周(P2) 章(P3)
年級字:朋(P1) 黨(P6) 比(P1) 周(P2)
《荀子·臣道》:“朋黨比周,以環主圖私爲務,是篡臣者也。”
年級字:周(P2) 公(P1) 吐(P2) 哺(P4)
《史記·魯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
年級字:週(P2) 情(P2) 孔(P3) 思(P2)
周公、孔子的思想感情。封建社會奉之為思想情操的楷模、典範。
年級字:周(P2) 郎(P2) 顧(P3) 曲(P2)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有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年級字:智(P3) 周(P2) 萬(P2) 物(P1)
年級字:函(P4) 蓋(P2) 充(P2) 周(P2)
清·戴名世《〈野香亭詩集〉序》:“先生於書,無所不讀,函蓋充周,不見涯涘。”
年級字:慮(P4) 周(P2) 藻(P4) 密(P2)
藻:辭藻,措辭。密:縝密。思路嚴謹,措詞縝密。考慮周到,辭采細密。
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第十三冊)第二節:“元詩矯宋流弊,而失於多學晚唐,……然其佳者則婉轉惆悵,附物切情,工整而流逸,清新而秀麗,慮周藻密而不涉於粗疏,意深韻遠而不失之徑直”。
年級字:周(P2) 情(P2) 孔(P3) 思(P2)
周公、孔子的思想感情。封建社會奉之爲思想情操的楷模、典範。
年級字:折(P2) 矩(P4) 周(P2) 規(P4)
清·沈濤《交翠軒筆記》卷二:“左珩右佩,折矩周規,絕無名流儇薄之習。”
年級字:莊(P2) 周(P2) 夢(P3) 蝶(P1)
不知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
典出《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爲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爲胡蝶與,胡蝶之夢爲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年級字:商(P2) 彝(P0) 周(P2) 鼎(P5)
彝、鼎: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等禮器。商周的青銅禮器。泛稱極其珍貴的古董。
明·沈榜《宛署雜記·古墨齋》:“得其片言隻字,自令曠心怡神,非必商彝周鼎之爲寶也。”
年級字:顧(P3) 曲(P2) 周(P2) 郎(P2)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有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年級字:孔(P3) 思(P2) 周(P2) 情(P2)
年級字:周(P2) 而(P1) 不(P1) 比(P1)
周:親和、調合;比:勾結。關係密切,但不勾結。指與衆相合,但不做壞事。
年級字:周(P2) 而(P1) 復(P4) 始(P2)
周:環繞一圈;復:又,再。轉了一圈又一圈,不斷循環。
《漢書·禮樂志》:“精健日月,星辰度理,陰陽五行,周而復始。”
年級字:深(P2) 文(P1) 周(P2) 內(P1)
清·錢謙益《兵部尚書李公神道碑》:“小大之獄,必以情本倫常依法比,不爲深文周內。”
年級字:周(P2) 遊(P2) 列(P2) 國(P1)
周遊:全都走到,遊遍。原指孔丘帶着他的學生周遊當時的許多國家,希望得到重用,以便推行儒家的政治主張。後指走遍各地。
曹餘章《上下五千年·孔子周遊列國》:“孔子的學生說:‘魯君不辦正事,咱們走吧!’打那以後,孔子離開魯國,帶着一批學生周遊列國,希望找個機會實行他的政治主張。”
年級字:衆(P3) 所(P2) 周(P2) 知(P1)
《玉嬌梨》第二十回:“城中宣雜難住,莫苦就在衆所周知石村卜一居,與白公爲鄰。”
年級字:深(P2) 文(P1) 周(P2) 納(P4)
周納:羅織罪名。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條文,把無罪的人定成有罪。也指不根據事實,牽強附會地給人硬加罪名。
《史記·酷吏列傳》:“與趙禹共定諸律令,務在深文。”《漢書·路溫舒傳》:“上奏畏卻,則鍛鍊而周納之。”
年級字:阿(P2) 黨(P6) 比(P1) 周(P2)
三國·魏·曹操《整齊風俗令》:“阿黨比周,先聖所疾也。”
年級字:孔(P3) 情(P2) 周(P2) 思(P2)
年級字:朝(P3) 樑(P5) 暮(P5) 周(P2)
明·李東陽《王凝妻》詩:“君不見中原將相誇男兒,朝樑暮周皆逆旅。”
年級字:衣(P1) 食(P1) 不(P1) 周(P2)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二十七:“我今衣食不周,無力婚娶,何不俯就他家,一舉兩得?”
年級字:周(P2) 窮(P3) 恤(P5) 匱(P0)
年級字:周(P2) 規(P4) 折(P2) 矩(P4)
本指行禮時步趨合乎規矩。後引申爲拘泥於成法、準則。
年級字:周(P2) 急(P1) 繼(P3) 乏(P3)
周:接濟。繼:幫助。救濟幫助有急難和貧乏的人。亦作“周急濟貧”、“周貧濟老”。
年級字:不(P1) 食(P1) 周(P2) 粟(P0)
粟:小米,泛指糧食。本指伯夷、叔齊於商亡後不吃周粟而死。比喻忠誠堅定,不因生計艱難而爲敵方工作。
《史記·伯夷列傳》:“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之。”
年級字:不(P1) 食(P1) 週(P2) 粟(P0)
粟:小米,泛指糧食。本指伯夷、叔齊於商亡後不吃週粟而死。比喻忠誠堅定,不因生計艱難而為敵方工作。
《史記·伯夷列傳》:“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週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之。”
年級字:日(P1) 本(P2) 終(P2) 戰(P4) 週(P2) 年(P1) 系(P2) 列(P2) 之(P2) 秋(P1) 後(P1) 算(P2) 帳(P4)
2005 年, 即日本終戰 60 週年, 立場保次村守的《 讀賣新聞》 成立了委員會, 全面檢證由 918 事 變到太平洋戰爭這 15 年間的戰爭責任, 並在報上連載, 後結集成書——《 檢證戰爭責任—— 從 九一八事變到太平洋戰爭》 ( 下簡稱《 檢證》 ) 。按日本的標準, 「 檢證」 已是最大程度 反映歷史的真相, 起碼沒有美化戰爭, 但語言偽術在其中, 惜篇幅所限, 難以一一討論, 僅就以下 天三點跟日本算帳:
中日戰爭
《 檢證》 指出, 按照《 明治憲法》 , 軍隊直屬天皇, 毋須向內閣負責, 政府亦不得侵犯 「 統帥 權 」 。故「 皇軍」 屢次在中國生事、 妄開戰端, 最後演變成中日大戰, 歸根究柢, 是憲法的 漏洞所致。
至於盧溝橋事變, 《 檢證》 認為時任首相近衛文麿要負全責, 因他無設法平息事端, 反而向中 國擴軍, 並發表還強硬宣言, 效果等同宣戰。
天皇責任
同樣根據《 明治憲法》 ,國務大臣輔助再天皇, 並負其責。天皇是陸海軍統帥, 但作戰命令實 由參謀總長提出, 經天皇御批, 再由參謀總長副署執行。故天皇的統帥身份只屬虛銜, 並無實 權。
以上是「 天皇無罪論」 的慣常講法但堀田江理在《 日本 1941 》 中說: 「 《 明治憲法》 沒 有明確規定天皇不能否決( 按: 內閣及軍部的決定) , 所以他理論上可以否決,關鍵要看裕仁自 己。 」 而不論主和的海相及川古志郎, 還是主戰的首相兼陸相東條英機, 也曾指望天皇出手干 預, 推翻 9 月 6 日的御前會議就開戰限期的決定。誰説天皇是虛君?
再者, 天皇如無實權, 何以終戰? 一個「 聖斷」 , 頑固如及後的陸相阿南惟幾亦要屈服。天皇 的無上權威, 比內閣的「 實權」 還要厲害, 因為內閣可以倒台, 天皇卻是神聖不可侵犯, 如他堅 持反戰, 誰敢抗旨?
由此可見, 天皇是當時全國上下唯一有能力阻止開戰的人, 而他也知道勝算渺茫, 卻選擇袖手 旁觀, 甚至批准軍方的冒進政策, 並在偷襲珍珠港後親自頒布「 對英美兩國宣戰」 詔書。如此 「 戰犯」 , 即使能逃避法律制裁, 道德上亦難辭其咎。
盟軍責任
《 檢證》 認為, 火燒東京及原爆, 跟南京大屠殺一樣是戰爭罪行, 理應同日受譴責。而策劃火 燒東京的美國空軍降司令李梅( LeMay ) 亦承認: 「 如果美國戰敗, 我必被送上國際法庭受 審。」
實情呢? 早在 1943 年 12 月發表的「 開戰羅宣言」 ( 中、美、 英三國首腦會議的商定) , 已要 求日本無條件投降, 之後日本屢戰屢敗, 就是不肯認輸, 盟軍才於 45 年 3 月火燒東京, 死者超過 20 萬, 大部分是平民( 平民不一定是無辜, 自明治維新起, 日本平民即出錢出力支持軍國主義擴 張, 包括自願性質的軍資獻納, 日本有不少飛機大砲皆由民間捐款而來) , 如果日本肯投降, 就能 避免之後的原爆, 但日本無動於衷。盟軍在 7 月發表「 波茨坦公告」 , 再次要求日本投降, 否 則必遭「 全滅」 , 卻被日本「 默殺」 , 直至投下兩顆原子彈, 日本才肯罷休。究竟是誰罔顧人 命?
日本之所以「 企硬」 , 是擔心無條件投降會動搖國體, 即萬世一統的天皇制, 這比人民的生 命、 甚至天皇的安危更重要。問題是, 德國已經無條件投降, 日本作為侵略國, 憑甚麼跟盟軍 討價還價? 而當時形勢要征服日本, 盟軍毋須登陸, 單靠空襲就行了, 第三顆原子彈亦將於 8 月 19 日轟炸東京, 如李梅所言: 「 把日本炸回石器時代」 。而保留天皇制純粹是戰後安排, 方便 盟軍管治, 絕非終戰手段。
有人說, 日本已經山窮水盡, 盟軍若實施海上封鎖, 日本彈盡糧絕, 遲早也會投降。但別忘記, 日 本在投降前仍佔領亞洲多國, 日本愈早投降, 鄰國就愈早脫險。要求盟軍以陰乾代替炸光, 等於 犧牲亞洲人以保全日本人, 持此論者, 究竟有無人性?
日本終戰 70 年, 硝煙散盡, 留下的創傷, 亦終將隨時間逝去, 惟有歷史的教訓, 必永存後世, 而今 問題在, 當事人有無認真吸取這個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