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ōng gào
gào cí
gào bì
年級字:告(P1) 畀(P0)
詞性:動詞
常用口語告訴、投訴投訴。
口語: 他告畀老師聽小明在老師到達課室前與小王爭吵。
書面語: 他向老師投訴小明在老師到達課室前與小王爭吵。
「告」告狀、控告。
「畀」賜給、賜予。
廣東方言。
向某人投訴。
gào zhī
yāng gào
gào chéng
gào zhuàng
gào xí
年級字:告(P1) 席(P4)
詞性:名詞
男女青年結婚慶典這一天,要在席間和雙方的長輩見面,見面的時候要有男女雙方的人,領著新人給介紹輩分稱呼,然後新郎或新娘要給長輩敬酒點煙,這個儀式稱為告席。 【告席的現況】 在北方[/url],許多人結婚[/url]都有告席這一項儀式[/url],一般人都認為告席是老規矩[/url],其實已經是很普遍的事了,在現代[/url]人的婚禮[/url]中,告席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一項。
xuān gào
gào bié
dǎo gào
Gào pái
gào shì
年級字:告(P1) 示(P1)
詞性:名詞
公告,
公佈,
宣布,
佈告,
文告,
曉諭,
通告1. 以言語告訴他人,使他明白己意
社長排門告示:但有的差使無推故,這差使不尋俗。 --《哨遍.高祖還鄉》2. 政府公佈的文書,如近代的佈告
安民告示
gào mì
年級字:告(P1) 密(P2)
詞性:動詞
告發,
密告向上司或有關部門舉發別人的秘密
例:因同夥告密而被捕
由於叛徒告密,方志敏同志不幸落在敵人的手裡。 --《同志的信任》
shànggào
年級字:上(P1) 告(P1)
1.原指向天呼籲,訴之于上帝。現指向上級機關或司法部門告狀。 2.向上級報告 。
quàn gào
jǐng gào
fù gào
gào tuì
zhuǎn gào
āi gào
gào jiè
gào ráo
zhōng gào
年級字:忠(P2) 告(P1)
詞性:動詞
忠言,
規戒,
規諫慫恿1. 誠懇地勸告
忠告他們避免魯莽行動2. 也指忠告的話
不聽忠告
bèi gào
gào zhōng
Xiāng gào
yuán gào
gào wén
年級字:告(P1) 文(P1)
詞性:名詞
祭文。
《明史·沉鯉傳》:“﹝帝﹞議分遣大臣禱天下名山大川……﹝ 鯉﹞請齋三日以告文授太常屬致之,罷寺觀勿禱。” 明李贄有《關王告文》。
You gào
gào jí
bào gào
年級字:報(P2) 告(P1)
詞性:名詞,動詞
彙報,
陳述書面或口頭敘述工作的過程或成績。
1.向上級或群衆就調查、觀察的結果提出詳細書面材料或作口頭敘述。
2.向上級或群衆就某人某事、事件、事態的觀察、調查而作的正式陳述。
guǎng gào
年級字:廣(P2) 告(P1)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1. 廣泛地宣告。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此時軍電旁午,私電自有擱壓,亦應由電局將此等情由,聲明廣告。”
2. 向公眾介紹商品、報導服務內容或文娛體育節目的一種宣傳方式。一般通過報刊、廣播、電視、招貼、櫥窗佈置等形式進行。
dìng gào
qīn gào
zì gào
年級字:自(P1) 告(P1)
詞性:動詞
自首猶自白,自首,犯罪人在犯罪被舉發前主動向官府投案。
gào sù
Qíng gào
gào bié
年級字:告(P1) 別(P1)
詞性:動詞,動詞
告辭,
拜別,
握別,
離別,
離去,
辭別,
辭行,
送別相聚,
相逢,
見面,
迎接向朋友或親人說再見。1. 《后漢書·郅惲傳》:「 惲 於是告別而去。」
2. 宋 蘇軾 《東坡志林·僧伽何國人》:「吾妻 沉 素事僧伽謹甚。一夕,夢和尚告別」, 沉 問所往,答曰:「當與 蘇子瞻 同行。」」
3. 明 朱有燉 《義勇辭金》第四折:「將書與 曹公 告別,把府庫封緘密者!」
4. 唐 杜甫 《酬孟云卿》詩:「相逢難袞袞,告別莫匆匆。」
5. 魏巍 《東方》第五部第三章:「在 北京 城飄滿槐花濃香的時節,他們告別了祖國,重又踏上 朝鮮 的土地。」
bù gào
Xiān gào
Shí gào
kòng gào
年級字:控(P6) 告(P1)
詞性:動詞
指控,
控訴申述,告訴
心思無所控告向國家機關、司法機關告發
控告他犯了謀殺罪
年級字:戶(P1) 告(P1) 人(P1) 曉(P4)
漢·劉向《列女傳·節義》:“樑國豈可戶告人曉也?被不義之名,何面目以見兄弟國人哉?”
年級字:告(P1) 貸(P5) 無(P2) 門(P1)
告貸:向別人借錢。想借錢但沒有地主借。指生活陷入困境。
明·瞿式耜《表急公紳士疏》:“各勳之索米索餉,刻不可遲,稱貸無門,徵催莫濟。”
年級字:無(P2) 可(P1) 奉(P3) 告(P1)
年級字:告(P1) 老(P1) 在(P1) 家(P1)
告老:因年老而告退;家:故鄉、故里。指因年老而辭職在故鄉安度晚年。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23回:“一位楊鄉宦到了宮保尚書,賜了全俸,告老在家。”
年級字:買(P1) 上(P1) 告(P1) 下(P1)
年級字:大(P1) 功(P1) 告(P1) 成(P1)
功:事業;告:宣告。指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務宣告完成。
《漢書·王莽傳上》:“十萬衆並集,平作二旬,大功畢成。”
年級字:奔(P3) 走(P1) 相(P1) 告(P1)
年級字:求(P2) 親(P1) 告(P1) 友(P1)
李納《姑母》:“姑母不愛求親告友,不愛向人訴苦。”
年級字:三(P1) 求(P2) 四(P1) 告(P1)
年級字:大(P1) 工(P1) 告(P1) 成(P1)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賈魯河故道》:“計其功費,用銀不過二三萬,用夫不過三萬餘名,而大工告成矣。 ”
年級字:無(P2) 頭(P1) 告(P1) 示(P1)
年級字:死(P3) 告(P1) 活(P1) 央(P1)
年級字:懸(P5) 車(P1) 告(P1) 老(P1)
漢·蔡邕《陳寔碑》:“時年已七十,遂隱丘山,懸車告老,四門備禮,閒心靜居。”
年級字:不(P1) 敢(P2) 告(P1) 勞(P2)
努力做事,不訴說自己的勞苦。比喻勤勤懇懇,不辭辛勞(多用在自己表示謙虛)。
《詩經·小雅·十月之交》:“黽勉從事,不敢告勞。”
年級字:告(P1) 老(P1) 還(P1) 鄉(P2)
明·凌蒙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西京洛陽縣有一官人,姓劉名弘敬,字符普,曾任過青州刺史,六十歲上告老還鄉。”
年級字:龜(P3) 厭(P2) 不(P1) 告(P1)
指屢加龜卜,致使龜靈厭惡,不再以吉凶告人。比喻很有效的東西,過度使用也會失靈。
年級字:堪(P6) 以(P1) 告(P1) 慰(P4)
年級字:三(P1) 告(P1) 投(P3) 杼(P6+)
《戰國策·秦策二》:“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懼,投杼逾牆而走。
年級字:告(P1) 老(P1) 還(P1) 家(P1)
告老:因年老而告退;還:回,返;家:故鄉、故里。因年老而辭職迴歸故鄉安度晚年。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二十三回:“一位楊鄉宦到了宮保尚書,賜了全俸,告老還家。”
年級字:告(P1) 朔(P0) 羊(P1)
原指魯國自文公起不親到祖廟告祭,只殺一隻羊應付一下。後比喻照例應付,敷衍了事。
年級字:乞(P1) 哀(P4) 告(P1) 憐(P2)
毛澤東《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荒時暴月,向親友乞哀告憐,借得幾鬥幾升,敷衍三日五日,債務叢集,如牛負重。”
年級字:告(P1) 往(P1) 知(P1) 來(P1)
告訴了這一點,就可以知道另一點。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異的關係,據此知彼。
《論語·學而》:“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年級字:告(P1) 戒(P3)
宋·費袞《樑溪漫志·閒樂異事》:“命諸子子婦皆坐,置酒,諄諄告戒,家人見公無疾而遽若是,愕眙不知所答。”
年級字:不(P1) 可(P1) 告(P1) 人(P1)
清·王無生《論小說與改變社會之關係》:“著諸書者,其人皆深極哀苦,有不可告人之隱,乃以委曲譬喻出之。”
年級字:告(P1) 誡(P0)
諄諄:教誨不倦的樣子;告誡:規勸。懇切耐心地勸告。
年級字:自(P1) 告(P1) 奮(P2) 勇(P2)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三回:「這饒守原本只有這一個獅子國;因爲上頭提倡遊學,所以他自告奮勇,情願自備資斧,叫兒子出洋。」
年級字:安(P1) 民(P1) 告(P1) 示(P1)
安定人心的佈告。現也指把要商量的或要辦的事情預先通知大家。
清·金念劬《避兵十日記》:“囑兩縣速出安民告示,諭令店鋪照常開張。”
年級字:東(P1) 央(P1) 西(P1) 告(P1)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李甲]口裏雖如此說,心中割捨不下,依舊又往外邊東央西告,只是夜裏不進院門了。”
年級字:哀(P4) 告(P1) 賓(P3) 服(P1)
賓服:古指諸侯或邊遠部落按時朝貢,表示依服、服從。後泛指歸順、服從。指哀求饒恕,願意服從。
元·無名氏《延安府》第一折:“我見他慌悚躊躇,左支右吾,跪在街衢,哀告賓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