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吹(P1) 氣(P1) 勝(P2) 蘭(P3)
戰國·楚·宋玉《神女賦》:“陳嘉辭而云對兮,吐芬芳其若蘭。”
年級字:雨(P1) 打(P1) 風(P1) 吹(P1)
詞性:形容詞
打風落雨原指花木遭受風雨摧殘。比喻惡勢力對弱小者的迫害。也比喻嚴峻的考驗。
唐·杜甫《三絕句》:「不如醉裏風吹盡,可忍醒時雨打稀。」
年級字:懲(P6) 羹(P4) 吹(P1)
羹:用肉、菜等煮成的湯;齏:細切的冷食肉菜。被熱湯燙過嘴,吃冷食時也要吹一吹。比喻受到過教訓,遇事過分小心。
戰國·楚·屈原《九章·惜誦》:“懲於羹者而吹齏兮,何不變此志也。”
年級字:兩(P1) 部(P2) 鼓(P2) 吹(P1)
鼓吹:古時儀仗樂隊的器樂合奏。兩部器樂合奏。特指蛙鳴。
《南齊書·孔稚珪傳》:“門庭之內,草萊不剪,中有蛙鳴,或問之曰:‘欲爲陳蕃乎?’稚珪笑曰:‘我以此當兩部鼓吹,何必期效仲舉。’”
年級字:大(P1) 吹(P1) 大(P1) 打(P1)
《西遊記》第六四回:“文武多官,滿城百姓,伏龍寺僧人,大吹大打,送四衆出城。”
年級字:吹(P1) 毛(P1) 求(P2) 疵(P6+)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過份要求, 故意挑剔。
吹: 吹氣、吹起、吹開。
毛: 羽毛。
求:找尋。
疵:小毛病。
吹開皮膚上的小毛,尋找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別人的缺點,尋找差錯。
過度要求
語本《韓非子.大體》:「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難知。」
《漢書.卷五三.景十三王傳.中山靖王劉勝傳》:「有司吹毛求疵,笞服其臣,使證其君。」
年級字:風(P1) 吹(P1) 馬(P1) 耳(P1)
克非《春潮急》二五:“我嘴皮都磨起繭巴,他都當成風吹馬耳。”
年級字:吹(P1) 氣(P1) 胜(P2) 蘭(P3)
戰國·楚·宋玉《神女賦》:“陳嘉辭而云對兮,吐芬芳其若蘭。”
年級字:鳳(P4) 吟(P5) 鸞(P0) 吹(P1)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忽聽得歌聲嘹亮,鳳吟鸞吹,不足喻其美。”
年級字:吹(P1) 脣(P3) 唱(P1) 吼(P4)
《南史·侯景傳》:“醜徒數萬,同共吹脣唱吼而上。”
年級字:噓(P6+) 枯(P2) 吹(P1) 生(P1)
噓:呵氣。枯了的吹氣使生長,生長着的吹氣使枯乾。比喻在言論中有批評的,有表揚的。
《後漢書·鄭太傳》:“孔公緒,清淡高論,噓枯吹生,並無軍旅之才,執銳之幹。”
年級字:引(P2) 風(P1) 吹(P1) 火(P1)
利用風來吹火,使火越燒越旺。比喻從中煽動,挑起事端。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三:“因風吹火,用力不多。”
年級字:吹(P1) 垢(P5) 索(P3)
清·葉適琯《吹網錄·亭林年譜有沿誤處》:“石州此譜爲二百年來僅有之作,餘非敢咱們垢索瘢,正以其大體既醇,更願爲去微瑕以歸粹美耳。”
年級字:風(P1) 吹(P1) 雲(P1) 散(P2)
康濯《春種秋收》:“這事兒是風吹雲散,往後誰也不許提啦!”
年級字:鼓(P2) 吹(P1) 喧(P4)
《醒世姻緣傳》第九三回:“離店家不上五六裏之地,只是後面鼓吹喧闐,回頭觀看,燈火燭天。”
年級字:吹(P1) 篪(P0) 乞(P1) 食(P1)
吹着篪討吃的。指在街頭行乞。篪:古代的一種音樂,象笛子,有八孔。
年級字:吹(P1) 毛(P1) 數(P2) 睫(P0)
《明史·黃道周傳》;“自古迄今,決無數米量薪,可成遠大之猷;吹毛數睫,可奏三五之治者。”
年級字:詩(P3) 腸(P5) 鼓(P2) 吹(P1)
唐·馮贄《雲仙雜記》卷二:“戴顒春攜雙柑斗酒,人問何之,曰:‘往聽黃鸝聲,此俗耳鍼砭,詩腸鼓吹,汝知之乎!’”
年級字:吹(P1) 毛(P1) 洗(P2) 垢(P5)
吹開皮上的毛而洗去所藏的污垢。比喻一意尋找他人的過失或缺點。
《北齊書·酷吏傳·宋遊道》:“遊道稟性遒悍,是非肆口,吹毛洗垢,瘡疵人物。”
年級字:吹(P1) 毛(P1) 求(P2) 瑕(P0)
吹開皮上的毛尋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別人的缺點,尋找差錯。
《三國志·吳志·步騭傳》:“擿抉細微,吹毛求瑕。”
年級字:日(P1) 炙(P6+) 風(P1) 吹(P1)
明·無名氏《鎖白猿》第一折:“萬里驅馳,二年經紀,非容易,受了些日炙風吹,今日個才盼得還鄉地。”
年級字:弄(P2) 玉(P1) 吹(P1)
弄玉:秦穆公之女。比喻男歡女悅,結成愛侶,共享幸福。
年級字:風(P1) 吹(P1) 日(P1) 曬(P2)
樑斌《紅旗譜》二十七:“你風吹日曬地辛苦一年,連個痛快年也過不上。”
年級字:因(P1) 風(P1) 吹(P1) 火(P1)
因:順着。順着風勢吹火,比喻乘便行事,並不費力。常用作謙詞。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三:“因風吹火,用力不多。”
年級字:自(P1) 吹(P1) 自(P1) 捧(P4)
魯迅《花邊文學·化名新法》:“‘除了萬不得已之外’,‘我希望’一個文人也不要化爲‘社’,倘使只爲了自吹自捧,那真是‘就近又有點卑劣了’。”
年級字:吹(P1) 花(P1) 嚼(P5) 蕊(P4)
清·納蘭性德《浣溪沙》詞:“十八年來墮世間,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誰邊?”
年級字:吹(P1) 彈(P4) 歌(P1) 舞(P3)
元·無名氏《來生債》第二折:“居士,如今那高樓上吹彈歌舞,飲酒歡娛,敢管待那士大夫哩。”
年級字:吹(P1) 糠(P0) 見(P1) 米(P1)
《人民日報》1975.7.8:“有人提出:多派些人到外地搞副業,抓現錢,說這個辦法‘吹糠見米’,收效快。”
年級字:吹(P1) 影(P2) 鏤(P0) 塵(P2)
鏤:雕刻。吹影子,刻塵土。比喻工藝精細到不見形跡。
《關尹子·一宇》:“言之如吹影,思之如鏤塵,聖智造迷,鬼神不識。”
年級字:吹(P1) 灰(P2) 之(P2) 力(P1)
若是我兩個引進你,乃~。(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十四回)
年級字:鸞(P0) 歌(P1) 鳳(P4) 吹(P1)
年級字:吹(P1) 毛(P1) 索(P3)
吹開皮上的毛尋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別人的缺點,尋找差錯。
清·鄒弢《三借廬筆談·楊文乾》:“田(田文鐿)以爲訕己,愈惡之,每見嗔喝,吹毛索瘢。”
年級字:大(P1) 吹(P1) 法(P1) 螺(P5)
《金光明經·讚歎品》:“吹大法螺,擊大法鼓,燃大法炬,雨勝法雨。”
年級字:自(P1) 我(P1) 吹(P1) 噓(P6+)
他本身是報紙編輯,因此每作新詩詞必在報紙上~,儼然以當代文豪自居。
年級字:自(P1) 吹(P1) 自(P1)
茅盾《聯繫實際,學習魯迅》:“就這樣,清朝統治集團所自吹自擂的‘中興大業’,轉眼間已成一場春夢。”
年級字:索(P3) 垢(P5) 吹(P1)
清·心青《二十世紀女界文明燈彈詞·拒約》:“指望雙星圓七夕,誰知銀漢阻良姻。猙獰關吏多威陷,索垢吹瘢不放行。”
年級字:吹(P1) 牛(P1) 拍(P1) 馬(P1)
吹牛:吹牛皮;拍馬:拍馬屁。指愛說大話,喜歡自我吹噓和一味逢迎巴結別人的行爲。
魯迅《僞自由書·後記》:“我想假如曾某能把那種吹牛拍馬的精力……用到求實學一點上,所得不是要更多些嗎?”
年級字:順(P2) 風(P1) 吹(P1) 火(P1)
年級字:吹(P1) 唇(P3) 唱(P1) 吼(P4)
《南史·侯景傳》:“醜徒數万,同共吹唇唱吼而上。”
年級字:吹(P1) 毛(P1) 索(P3) 疵(P6+)
吹開皮上的毛尋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別人的缺點,尋找差錯。
《後漢書·杜林傳》:“及至其後,漸以滋章,吹毛索疵,詆欺無限。”
年級字:吹(P1) 毛(P1) 索(P3) 垢(P5)
吹開皮上的毛尋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別人的缺點,尋找差錯。
清·顧炎武《記與孝感熊先生語》:“一入此局,即爲後世之人吹毛索垢。”
年級字:斂(P0) 骨(P2) 吹(P1) 魂(P4)
指再造生靈,使死者復生。斂骨,使散掉的骨骼集結起來。吹魂,把散走的魂魄吹送回體。
年級字:吹(P1) 燈(P1) 拔(P4) 蠟(P4)
楊朔《春子姑娘》:“鬼子也不長了,眼看就要吹燈拔蠟了。”
年級字:吹(P1) 吹(P1) 打(P1) 打(P1)
指各種樂器的合奏。也用以形容故意渲染某種言行或事物,吸引別人注意。
明·天然智叟《石頭點·郭挺之榜前認子》:“忙忙與女兒說知,叫老媽央人相幫打點。早鼓樂吹吹打打,迎人村來了。”
年級字:吹(P1) 彈(P4) 得(P1) 破(P2)
好象吹一吹、彈一彈就會弄破似的。形容面部的皮膚非常細嫩。
果然白雪團兒臉,泛出桃花瓣顏色,真乃~。(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七十七回)
年級字:吹(P1) 葉(P1) 嚼(P5) 蕊(P4)
唐·李商隱《柳枝》詩序:“柳枝,洛中裏娘也……吹葉嚼蕊,調絲擫管,作天海風濤之曲,幽憶怨斷之音。”
年級字:風(P1) 吹(P1) 草(P1) 動(P1)
《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偷蹤竊道,飲氣吐聲。風吹草動,即便藏形。”
年級字:吹(P1) 大(P1) 法(P1) 螺(P5)
法螺:做佛事時用的樂器。原比喻佛之說法廣被大衆。後藉以諷刺吹牛皮,說大話。
《妙法蓮花經·序品》:“今佛世尊欲說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擊大法鼓,演大法義。”
年級字:大(P1) 吹(P1) 大(P1)
元·王實甫《麗春堂》第四折:“賜你黃金千兩,香酒百瓶,就在麗春堂大吹大擂,做一個慶喜的筵席。”
年級字:風(P1) 吹(P1) 浪(P1) 打(P1)
清·洪昇《長生殿》第二十五出:“可憐一對鴛鴦,風吹浪打,直恁的遭強霸。”
年級字:一(P1) 吹(P1) 一(P1) 唱(P1)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三十五卷:“二人一吹一唱,說得顏氏心中啞口無言,心下也生疑惑,委決不下,把一天歡喜,又變爲萬般愁悶。”
年級字:吹(P1) 竹(P1) 彈(P4) 絲(P2)
年級字:吹(P1) 網(P2) 欲(P5) 滿(P2)
元·念常《佛祖歷代通載·佛印了元禪師》:“後世學者,漁獵文字語言,正如吹網欲滿,非禺即狂。”
年級字:吹(P1) 毛(P1) 利(P2) 刃(P1)
將毛、發置於刀或劍刃上,用力一吹即可削斷毛髮。形容刀劍極爲鋒利。
許多武俠小說常以吹毛利刃和削鐵如泥,來形容兵器的鋒利。
年級字:風(P1) 吹(P1) 雨(P1) 打(P1)
詞性:形容詞
打風落雨「風吹」狂風在吹著。
「雨打」雨點打到身上。
原指花木遭受風雨摧殘。比喻惡勢力對弱小者的迫害。也比喻遇到困難、嚴峻的情境。
唐·杜甫《三絕句》:「不如醉裏風吹盡,可忍醒時雨打稀。」
年級字:吹(P1) 氣(P1) 如(P2) 蘭(P3)
氣息象蘭花那樣香。形容美女的呼吸。也用於形容文詞華美。
清·陳裴之《汀煙小錄·閏湘居士序》:“個儂吹氣如蘭,奉身如玉。”
年級字:吹(P1) 角(P2) 連(P1) 營(P4)
角:古代軍中所吹的樂器。指整個軍營響着進攻的號角。
宋·辛棄疾《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語以寄》:“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
年級字:吹(P1) 乞(P1) 食(P1)
原指伍春秋時子胥於吳市吹簫向人乞討。後指沿街乞討。
《史記·範睢蔡澤列傳》:“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夜行晝伏,至於陵水,無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於吳市。”
年級字:鏤(P0) 塵(P2) 吹(P1) 影(P2)
《關尹子·一宇》:“言之如吹影,思之如鏤塵,聖智造迷,鬼神不識。”
年級字:吳(P6+) 市(P2) 吹(P1)
吳:古國名。原指春秋時楚國的伍子胥逃至吳國,在市上吹簫乞食。比喻在街頭行乞。
《史記·範睢蔡澤列傳》:“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夜行晝伏,至於陵水,無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簫,乞食於吳市。”
年級字:吹(P1) 鬍(P4) 子(P1) 瞪(P4) 眼(P1)
劉紹棠《漁火》第一章三:“這個捱了罵的司務長惱羞成怒,吹鬍子瞪眼,在橋上張牙舞爪。”
年級字:東(P1) 風(P1) 吹(P1) 馬(P1) 耳(P1)
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釣有懷》詩:“世人聞此皆掉頭,有如東風射馬耳。”
年級字:風(P1) 吹(P1) 雞(P1) 蛋(P1) 殼(P2)
chuī zhòu yī chí chūn shuǐ
年級字:吹(P1) 皺(P3) 一(P1) 池(P2) 春(P1) 水(P1)
原形容風兒吹指水面,波浪漣漪。後作爲與你有何相干或多管閒事的歇後語。
南唐·馮延巳《謁金門》詞:“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
年級字:不(P1) 費(P3) 吹(P1) 灰(P2) 之(P2) 力(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輕而易舉比喻事情做起來十分容易,不用花費力氣。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十五回:「依小道愚意,等他到了遼東,有了收管,去擺佈他,真不費吹灰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