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氣(P1) 喘(P3) 吁(P6) 吁(P6)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十六回:“一眼看見喜媚烏雲散亂,氣喘吁吁。”
年級字:都(P1) 俞(P0) 吁(P6)
皆爲古漢語嘆詞。籲,不同意;咈,反對;都,讚美;俞,同意。本以表示堯、舜、禹等討論政事時發言的語氣,後用以讚美君臣論政問答,融洽雍睦。
《書·堯典》:“帝曰:‘籲!咈哉!’”又《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
年級字:呼(P2) 天(P1) 籲(P6) 地(P1)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馬介甫》:“[異史氏曰]惡乎哉!呼天籲地,忽爾披發向銀牀。”
年級字:吁(P6) 都(P1) 俞(P0)
籲、咈,反對的感嘆詞。都、俞,讚美、同意的感嘆詞。形容君臣議事融洽。
語本《書經·堯典》:“帝曰:‘籲!咈哉!’”語本《書經·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
年級字:籲(P6) 天(P1) 呼(P2) 地(P1)
南朝陳徐陵《檄周文》:“翊從瀟湘,空竭關隴,荊樑左右,漢沔東西。籲天呼地,望佇哀救。”
年級字:氣(P1) 喘(P3) 吁(P6) 籲(P6)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十六回:“一眼看見喜媚烏雲散亂,氣喘吁籲。”
年級字:長(P1) 吁(P6) 短(P2) 嘆(P3)
籲:嘆息。長一聲、短一聲不住地嘆氣。形容發愁的神情。
《樂府羣珠·無名氏<金字經>》:“短嘆長吁三兩聲。”
年級字:短(P2) 嘆(P3) 長(P1) 吁(P6)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不見時準備着千言萬語,得相逢都變做短嘆長吁。”
年級字:長(P1) 吁(P6) 短(P2) 氣(P1)
元·喬吉《金錢記》第三折:“你家這門館先生,自從我在學堂中一個月,不曾教我一句書,終日只是長吁短氣,不知爲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