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美(P1) 味(P2) 可(P1) 口(P1)
詞性:形容詞
年級字:無(P2) 言(P1) 可(P1) 對(P1)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四:“師曰:‘這老和尚被我一問直得無言可對。’”
年級字:有(P1) 案(P2) 可(P1) 稽(P4)
尊重中國行政和信封的完整,以及反對任何外國控制中國等等,這是~的。(毛澤東《“友誼”,還是侵略?》)
年級字:無(P2) 可(P1) 救(P3) 藥(P2)
藥:治療。病已重到無法用藥醫治的程度。比喻已經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詩經·大雅·板》:“匪我言耄,爾用憂謔。多將熇熇,不可救藥。”
年級字:唾(P6) 手(P1) 可(P1) 取(P2)
年級字:光(P1) 可(P1) 鑑(P0) 人(P1)
光:光亮;鑑:照。閃閃的光亮可以照見人影。形容頭髮烏黑,肌膚潤澤豔麗或器物光滑明亮。
《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昔有仍氏生女黰黑而基美,光可以鑑。”
年級字:了(P1) 了(P1) 可(P1) 見(P1)
金·元好問《客意》:“雪屋燈青客枕孤,眼中了了見歸途。”
年級字:楚(P2) 楚(P2) 可(P1) 愛(P1)
郁達夫《沉淪》:“庭內的假山如花草,佈置得楚楚可愛。”
年級字:鑿(P6) 鑿(P6) 可(P1) 據(P4)
明·徐宏祖《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龔起潛爲餘談之甚晰,皆鑿鑿可據。”
年級字:倚(P5) 馬(P1) 可(P1) 待(P3)
倚在即將出發的戰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寫得快。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桓宣武北征,袁虎時從,被責免官,會須露布文,喚袁倚馬前令作,手不掇筆,俄得七紙,殊可觀。”
年級字:不(P1) 可(P1) 開(P1) 交(P1)
開:打開,解開;交:相錯,糾纏。形容沒法解開或擺脫。
清·姬文《市聲》第二十四回:“兩口子正在吵得不可開交。”
年級字:疾(P2) 不(P1) 可(P1) 為(P2)
《左傳·成公十年》:“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
年級字:無(P2) 施(P2) 不(P1) 可(P1)
年級字:不(P1) 可(P1) 磨(P3) 滅(P3)
磨滅:消失。永遠消失不了。指事蹟言論等將始終保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宋·歐陽修《記舊本韓文後》:“韓氏之文,沒而不見者二百年,而後大施於今,此又非特好惡之所上下,蓋其久而愈明,不可磨滅,雖蔽於暫而終耀於無窮者,其道當然也。”
年級字:無(P2) 隙(P4) 可(P1) 乘(P2)
《宋書·律曆志下》:“臣其歷七曜,鹹始上元,無隙可乘。”
年級字:儉(P3) 可(P1) 養(P2) 廉(P4)
《宋史·範純仁傳》:“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年級字:忍(P1) 無(P2) 可(P1) 忍(P1)
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十四回:“果然那些學生忍無可忍,鬧出全班散學的事來了。”
年級字:深(P2) 不(P1) 可(P1) 測(P4)
明·袁宏道《吼山》:“山下石骨爲匠者搜去,積水爲潭,望之洞黑如墨汁,深不可測。”
年級字:勢(P3) 不(P1) 可(P1) 遏(P0)
年級字:歷(P2) 歷(P2) 可(P1) 考(P3)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八:“卜子夏爲修文郎,郭璞爲水仙伯,陶弘景爲蓬萊都水監,李長吉召撰白玉樓記,皆歷歷可考,不能盡數。”
年級字:比(P1) 戶(P1) 可(P1) 封(P1)
差不多每家每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用以泛指風俗淳美。
年級字:無(P2) 可(P1) 何(P1)
柰,同“奈”,怎樣,如何。指感到沒有辦法,只有這樣了。同“無可奈何”。
年級字:亡(P2) 可(P1) 奈(P4) 何(P1)
年級字:大(P1) 有(P1) 可(P1) 為(P2)
年級字:不(P1) 可(P1) 勝(P2) 道(P1)
《史記·太史公自序》:“海外殊俗,重譯款塞,請來獻見者,不可勝道。”
年級字:難(P2) 能(P1) 可(P1) 貴(P3)
詞性:形容詞
難: 不容易、難得。
能: 做到、能夠。
可: 可以。
貴: 珍貴。
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可貴。
宋·蘇軾《荀卿論》:「子路之勇,子貢之辯,冉有之智,此三子者,皆天下之所謂難能而可貴者也。」
年級字:無(P2) 計(P2) 可(P1) 施(P2)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回:“王允日:‘賊臣董卓,將欲篡位,朝中文武,無計可施。’”
年級字:不(P1) 可(P1) 估(P4) 量(P2)
年級字:缺(P3) 一(P1) 不(P1) 可(P1)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回:“林沖道:‘只今番克敵制勝,便見得先生妙法。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先生不必推卻。’”
年級字:可(P1) 心(P1) 如(P2) 意(P1)
宋·朱敦儒《感皇恩》詞:“稱心如意,剩活人間幾歲?”
年級字:無(P2) 跡(P2) 可(P1) 求(P2)
沒有蹤跡可以尋求。多指處事爲文不着痕跡。同“無跡可尋”。
年級字:笑(P1) 容(P2) 可(P1) 掬(P0)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年級字:不(P1) 可(P1) 計(P2) 數(P2)
年級字:銳(P4) 不(P1) 可(P1) 當(P2)
銳:銳氣;當:抵擋。形容勇往直前的氣勢,不可抵擋。
年級字:觸(P6) 手(P1) 可(P1) 及(P2)
《揮手之間》:“望著戰士們持槍躍進的身影,這首詞的思想和情緒就是觸手可及的形象。”
年級字:俗(P2) 不(P1) 可(P1) 醫(P2)
宋·蘇軾《於潛僧綠筠軒》詩:“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年級字:無(P2) 可(P1) 比(P1) 倫(P5)
年級字:指(P2) 日(P1) 可(P1) 待(P3)
指日:可以指出日期,爲期不遠;待:期待。爲期不遠,不久就可以實現。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三十一回:“是以我主上神佑,泥馬渡江,正位金陵,用賢任能,中興指日可待。”
年級字:不(P1) 可(P1) 言(P1) 狀(P2)
晉·葛洪《神仙記·王遠》:“衣有文采,又非錦綺,光彩耀目,不可名狀。”
年級字:可(P1) 危(P3)
岌岌:山高陡峭,就要倒下的樣子。形容非常危險,快要傾覆或滅亡。
年級字:無(P2) 可(P1) 如(P2) 何(P1)
年級字:不(P1) 可(P1) 言(P1) 傳(P2)
言:言語。指對某些事理只能揣摩領悟,不能用言語來表達。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五:“諸法寂滅相,不可以宣言,和尚如何爲人?” 明·圓極居頂《續傳燈錄》卷二十四:“妙契不可以意到,真證不可以言傳。”
年級字:寥(P6) 寥(P6) 可(P1) 數(P2)
唐·劉長卿《過鄭山人所居》:“寂寂孤鶯啼杏園,寥寥一犬吠桃源。”
年級字:臭(P3) 不(P1) 可(P1) 聞(P2)
唐·柳宗元《東海若》:“刳而振其犀以嬉,取海水雜糞壤蟯 而實之,臭不可當也。”
年級字:不(P1) 可(P1) 捉(P2) 摸(P2)
明·謝肇淛《五雜俎·人部四》:“及一廁足,不能自返,而故爲不可摸捉之言以掩之。”
年級字:依(P2) 違(P6) 兩(P1) 可(P1)
依:贊成;違:反對;兩可:二者都可以。指對問題態度猶豫,沒有確定的意見。
年級字:門(P1) 可(P1) 張(P2) 羅(P3)
《太平廣記》卷一八七引唐·韋述《兩京記》:“唐初,祕書省唯主寫書貯掌勘校而已,自是門可張羅。”宋·蘇軾《次韻楊褒早春》詩:“細雨郊園聊種菜,冷官門戶可張羅。”
年級字:無(P2) 腸(P5) 可(P1) 斷(P3)
宋·石孝祥《愁倚闌》詞:“衰草低襯斜陽。斜陽外,水冷雲黃。借使有腸也須斷,況無腸。”
年級字:比(P1) 屋(P1) 可(P1) 封(P1)
意思是在唐、虞時代,賢人很多,差不多每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後比喻社會安定,民俗淳樸。也形容教育感化的成就。
《漢書·王莽傳上》:“明聖之世,國多賢人,故唐虞之時,可彼屋而封。”
年級字:無(P2) 際(P3) 可(P1) 尋(P3)
年級字:可(P1) 讀(P1) 標(P2) 籤(P5)
詞性:名詞
一個利用科技分析而給予的標籤,提示文章或書籍內的文字編輯是適合那一個年級的學生。
衍盛數碼於2016年創立,並應用於雅典娜e學園的電子寫作平台: 電子書小作家。 同學在平台寫作可即時分析作品內容的單字是歸納於那一個年級,同學可以隨時修正。
年級字:泣(P4) 不(P1) 可(P1) 仰(P4)
年級字:鋒(P3) 不(P1) 可(P1) 當(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鋒:鋒芒,指刀劍的刃和尖;當:阻擋、承受。鋒芒純利,沒有東西可以承受。形容氣勢極盛,不可阻擋。
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當有真人,起於樑沛之間,鋒不可當。”
年級字:不(P1) 可(P1) 限(P4) 量(P2)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六回:“當下吃完了酒,鮑文卿辭了回來,向向知府着實稱讚這季少爺好個相貌,將來不可限量。”
年級字:不(P1) 可(P1) 救(P3) 藥(P2)
藥:治療。病已重到無法用藥醫治的程度。比喻已經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詩經·大雅·板》:“匪我言耄,爾用憂謔。多將熇熇,不可救藥。”
年級字:無(P2) 可(P1) 不(P1) 可(P1)
①無所不可,都能做到。②猶言不知如何是好。形容情緒激動至極。
年級字:指(P2) 麾(P0) 可(P1) 定(P1)
語出《史記·陳丞相世家》:“誠各去其兩短,襲其兩長,天下指麾則定矣。”《漢書·陳平傳》作“天下指麾即定矣”。
年級字:適(P3) 可(P1) 而(P1) 止(P1)
《論語·鄉黨》:“不多食”宋·朱熹注:“適可而止,無貪心也。”
年級字:不(P1) 可(P1) 動(P1) 搖(P2)
魯迅《而已集·革“首領”》:“雖然這‘北京文藝界’已被徐丹甫先生在《學燈》上指定,隱隱然不可動搖了,……。”
年級字:南(P1) 山(P1) 可(P1) 移(P2)
《舊唐書·李元紘傳》:“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終無搖動。”
年級字:密(P2) 不(P1) 可(P1) 分(P2)
年級字:有(P1) 案(P2) 可(P1) 查(P2)
年級字:不(P1) 可(P1) 枚(P4) 舉(P2)
宋·王楙《野客叢書·俗語有所自》:“似此等語,不可枚舉。”
年級字:不(P1) 可(P1) 端(P2) 倪(P0)
唐·韓愈《送高閒上人序》:“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於書。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
年級字:指(P2) 日(P1) 可(P1) 下(P1)
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這最後的抵抗如被衝破,武昌城便指日可下。”
年級字:唾(P6) 手(P1) 可(P1) 得(P1)
唾手:往手上吐唾沫。動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極容易得到。
《後漢書·公孫瓚傳》李賢注引《九州春秋》曰:“始天下兵起,我謂唾掌而決。”
年級字:巧(P2) 不(P1) 可(P1) 接(P2)
年級字:尺(P1) 寸(P1) 可(P1) 取(P2)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三回:“今蒙主上託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負重故也。”
年級字:勢(P3) 不(P1) 可(P1) 擋(P3)
《晉書·郗鑑傳》:“羣逆縱逸,其勢不可當,可以算屈,難以力競。”
年級字:無(P2) 間(P1) 可(P1) 乘(P2)
年級字:不(P1) 可(P1) 言(P1) 宣(P4)
言:言語;宣:發表,表達。指不是言語所能表達的(用在說事物的奧妙、味道)。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五:“諸法寂滅相,不可以宣言,和尚如何爲人?”
年級字:歷(P2) 歷(P2) 可(P1) 辨(P5)
年級字:富(P3) 可(P1) 敵(P3) 國(P1)
敵:匹敵。私人擁有的財富可與國家的資財相匹敵。形容極爲富有。
年級字:苦(P1) 不(P1) 可(P1) 言(P1)
宋·李昌齡《樂善錄·劉貢父》:“晚年得惡疾,鬚眉墮落,鼻樑斷壞,苦不可言。”
年級字:進(P1) 退(P2) 可(P1) 度(P2)
年級字:必(P2) 不(P1) 可(P1) 少(P1)
年級字:一(P1) 無(P2) 可(P1) 取(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盧太學詩酒傲王侯》:“心中大怒道:‘原來這俗物,一無可取,都只管來纏帳,幾乎錯認了。”
年級字:前(P1) 車(P1) 可(P1) 鑑(P0)
《清史稿·劉韻珂傳》:“洋人在粵,曾經就撫,迨給銀後,滋擾不休,反覆性成,前車可鑑。”
年級字:不(P1) 可(P1) 移(P2) 易(P2)
宋·朱熹《朱子語類》卷十四:“有所定,則知其理之確然如是,一定則不可移易,任是千動萬動,也動搖他不得。”
年級字:可(P1) 泣(P4) 可(P1) 歌(P1)
年級字:獻(P3) 替(P3) 可(P1) 否(P3)
年級字:莫(P2) 可(P1) 名(P2) 狀(P2)
名:用言語說出;狀:描繪,形容。不能用言語來形容。指事物極複雜微妙,無法描述。
清·張潮《虞初新志·林四娘記》:“少選復出,則一國色麗人,雲鬟靚妝,嫋嫋婷婷而至,衣皆鮫綃霧縠,亦無縫綴之跡,香氣飄揚,莫可名狀,自稱爲林四娘。”
年級字:不(P1) 可(P1) 逾(P6) 越(P2)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門不容車,而不可逾越。”
年級字:無(P2) 乎(P2) 不(P1) 可(P1)
年級字:可(P1) 見(P1) 一(P1) 斑(P3)
詞性:形容詞
成語斑:雜色的花紋或斑點。比喻見到事物的一少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體。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年級字:模(P2) 兩(P1) 可(P1)
模棱:含糊,不明確;兩可:可以這樣,也可以那樣。指不表示明確的態度,或沒有明確的主張。
《舊唐書·蘇味道傳》:“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但模棱以持兩端可矣。”
年級字:不(P1) 可(P1) 摸(P2) 捉(P2)
明·謝肇淛《五雜俎·人部四》:“及一廁足,不能自返,而故爲不可摸捉之言以掩之。”
年級字:一(P1) 蹴(P6+) 可(P1) 幾(P1)
比喻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成功。幾,近,及。同“一蹴而就”。
梁啓超《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四章第二節:“天下事非一蹴可幾者。”
年級字:杳(P0) 不(P1) 可(P1) 聞(P2)
年級字:無(P2) 地(P1) 可(P1) 容(P2)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94回:“李紈正要勸解,丫頭來說,太太來了。襲人等此時無地可容,寶玉等趕忙出來迎接。”
年級字:方(P1) 員(P1) 可(P1) 施(P2)
年級字:可(P1) 歌(P1) 可(P1) 泣(P4)
值得歌頌、讚美,使人感動流淚。形容英勇悲壯的感人事蹟。
《周易·中孚》:“得敵,或鼓或罷,或泣或歌。” 明·海瑞《方孝孺臨麻姑仙壇記跋》:“國初方列之概,無異平原復生。追念及之,可歌可泣。”
年級字:冬(P1) 日(P1) 可(P1) 愛(P1)
如同冬天裏的太陽那樣使人感到溫暖、親切。比喻人態度溫和慈愛,使人願意接近。
《左傳·文公七年》:“趙衰,冬日之日也;趙盾,夏日之日也。”杜預注“冬日可愛,夏日可畏。”
年級字:貴(P3) 不(P1) 可(P1) 言(P1)
舊時多用以稱人貴有帝王、母后之相。此話不能直言,故婉稱之。
年級字:不(P1) 可(P1) 勝(P2) 計(P2)
《戰國策·韓策一》:“秦帶甲百餘萬,車千乘,騎萬匹,虎摯之士,跿跔科頭,貫頤奮戟者,至不可勝計也。”
年級字:沒(P1) 可(P1) 奈(P4) 何(P1)
郭沫若《反正前後》第一篇:“清早是死不起牀的,點名時監學向牀上去拉他,也拉他不動,監學把他也沒可奈何。”
年級字:屈(P4) 指(P2) 可(P1) 數(P2)
唐·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詩:“自期殞命在春序,屈指數日憐嬰孩。”宋·歐陽修《集古錄跋尾·唐安公美政頌》:“今文儒之盛,其屈指可數者,無三四人。非皆不能,蓋忽不爲爾。”
年級字:樂(P2) 不(P1) 可(P1) 極(P2)
年級字:不(P1) 可(P1) 企(P4) 及(P2)
企:希望;及:達到。沒有希望達到。形容遠遠趕不上。
唐·柳冕《答衢州鄭使君》:“不可企而及之者性也。”
年級字:漸(P2) 不(P1) 可(P1) 長(P1)
宋·周密《齊東野語·孝宗聖政》:“韓玉曾任卿監,理當靖共,乃敢伏闕妄有陳訴,鼓惑衆聽,漸不可長,可送譚州居住。”
年級字:不(P1) 可(P1) 勝(P2) 數(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墨子·非攻中》:“百姓之道疾病而死者,不可勝數。”
年級字:大(P1) 有(P1) 可(P1) 觀(P2)
這個捐款也就~了。(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七回)
年級字:一(P1) 葦(P0) 可(P1) 航(P3)
一葦:一捆蘆葦。用一捆蘆葦作成一隻小船就可以通行過去。①比喻水面相隔很近,不難渡過。亦作“航一葦”。②比喻用微薄之力就可以把事情解決。
《三國志·吳書·賀邵傳》:“長江之限,不可久恃,苟我不守,一葦可航也。”
年級字:有(P1) 機(P2) 可(P1) 乘(P2)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十回:“今魏有隙可乘,不就此時伐之,更等何時?”
年級字:無(P2) 可(P1) 避(P4) 免(P1)
詞性:形容詞
避無可避必須面對。
年級字:妙(P2) 不(P1) 可(P1) 言(P1)
晉·郭璞《江賦》:“經紀天地,錯綜人術,妙不可盡之於言,事不可窮之於筆。”
年級字:玲(P6) 瓏(P6) 可(P1) 愛(P1)
詞性:形容詞
年級字:無(P2) 可(P1) 奈(P4) 何(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
成語沒有其他選擇或方法。
《戰國策·燕策三》:“太子聞之,弛往,伏屍而哭極哀。既已無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史記·周本紀》:“禍成矣,載可奈何。”
年級字:迫(P4) 不(P1) 可(P1) 待(P3)
年級字:不(P1) 可(P1) 多(P1) 得(P1)
詞性:形容詞
罕有。
漢·王充《論衡·超奇篇》:“譬珠玉不可多得,以其珍也。”
年級字:莫(P2) 可(P1) 究(P2) 詰(P0)
章炳麟《駁康有爲論革命書》:“宗支荒忽,莫可究詰。”
年級字:未(P1) 爲(P2) 不(P1) 可(P1)
年級字:不(P1) 可(P1) 理(P2) 喻(P3)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褐蓋》:“此輩不可理喻,亦不足深詰也。”
年級字:秀(P2) 色(P1) 可(P1) 餐(P3)
秀色:美女姿容或自然美景;餐:吃。原形容婦女美貌。後也形容景物秀麗。
晉·陸機《日出東南隅行》:“鮮膚一何潤,秀色若可餐。”
年級字:不(P1) 可(P1) 偏(P4) 廢(P4)
偏廢:側重一方,忽略另一方。指兩方面都應同樣重視,不能片面地強調一個方面,而忽視另一個方面。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山谷下》:“讀《莊子》,令人意寬思大,敢作;讀《左傳》,便使人入法度,不敢容易。二書不可偏廢也。”
年級字:樂(P2) 不(P1) 可(P1) 言(P1)
戰國·楚·屈原《大招》:“魂乎歸徠,樂不可言只。”
年級字:強(P2) 而(P1) 後(P1) 可(P1)
《孟子·滕文公下》:“良曰:‘請復之。’強而後可,一朝而獲十禽。”
年級字:油(P2) 光(P1) 可(P1) 鑑(P0)
魯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鑑,宛如小姑娘的髮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
年級字:無(P2) 可(P1) 爭(P2) 辯(P3)
清·陳澧《東塾讀書記》卷十六:“太社不立於京都,當安所立。尤無可置辯矣。”
年級字:不(P1) 可(P1) 揆(P0) 度(P2)
揆:音‘葵’度:音‘奪’揆度:估量,揣測。指無法推測。
《淮南子·兵略訓》:“能治五官之事者,不可揆度者也。”
年級字:無(P2) 機(P2) 可(P1) 乘(P2)
年級字:金(P1) 石(P1) 可(P1) 開(P1)
沙汀《範老老師》:“他更是從容不迫,把所有足以證明內戰之會停止的種種論據羅列出來,融會在一種金石可開的信心裏面。”
年級字:敖(P0) 不(P1) 可(P1) 長(P1)
西漢·戴聖《禮記·曲禮上》:“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年級字:餘(P4) 勇(P2) 可(P1) 賈(P4)
餘勇:剩下來的勇力;賈:賣。原意是說,我還有餘力可賣,誰要就可以來買。表示還有力量沒有用完。
年級字:無(P2) 可(P1) 諱(P6) 言(P1)
諱言:不敢說或不願說。沒有什麼不可以直說的。指可以坦率地說。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三十五回:“事實俱在,無可諱言。”
年級字:指(P2) 掌(P3) 可(P1) 取(P2)
掌:手掌。手掌裏的東西隨時可以取得。形容非常容易。
《舊唐書·張濬傳》:“若能此際排難解紛,陳師鞠旅,共誅寇盜,迎奉鑾輿,則富貴功名,指掌可取。”
年級字:笑(P1) 不(P1) 可(P1) 仰(P4)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仙人島》:“芳雲又掩口語姝,兩人皆笑不可仰。”
年級字:非(P2) 同(P1) 小(P1) 可(P1)
元·孟漢卿《魔合羅》第三折:”蕭令史,我與你說,人命事關天關地,非同小可!”
年級字:堅(P3) 不(P1) 可(P1) 摧(P4)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堅: 堅固。
不: 不能。
可: 可以。
摧: 摧毀。
比喻建築結構堅實,不容易被摧毀。
清·鄭燮《原詩·內篇上》:「惟力大而才能堅,故至堅而不可摧也。」
年級字:不(P1) 可(P1) 救(P3) 療(P5)
病已重到無法治療的程度。比喻已經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今楚多淫刑,其大夫逃於四方,而爲之謀主,以害楚國,不可救療。”
年級字:無(P2) 可(P1) 厚(P2) 非(P2)
厚:深重;非:非議,否定。不能過分責備。指說話做事雖有缺點,但還有可取之處,應予諒解。
《漢書·王莽傳中》:“莽怒,免英官。後頗覺悟,曰:‘英亦未可厚非。’”
年級字:不(P1) 可(P1) 勝(P2) 記(P1)
南朝·宋·傅亮《爲宋公求加贈劉前軍表》:“功隱於視聽,不可勝記。”
年級字:不(P1) 可(P1) 勝(P2) 算(P2)
《東觀漢記·鄧訓傳》:“太原吏民苦轉運,所經三百八十九隘,前後溺死者不可勝算。”
年級字:見(P1) 可(P1) 而(P1) 進(P1)
《左傳·宣公十二年》:“見可而進,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
年級字:企(P4) 踵(P0) 可(P1) 待(P3)
年級字:不(P1) 可(P1) 奈(P4) 何(P1)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上哭甚悲,謂袁盎曰:‘吾不聽公言,卒亡淮南王。’盎曰:‘不可奈何,願陛下自寬。’”
年級字:面(P1) 目(P1) 可(P1)
唐·韓愈《送窮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語言無味者,皆子之志也。”
年級字:端(P2) 倪(P0) 可(P1) 察(P2)
年級字:獻(P3) 可(P1) 替(P3) 否(P3)
《左傳·昭公二十年》:“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謂否而有可焉,臣獻其可以去其否。”《後漢書·胡廣傳》:“臣聞君以兼覽博照爲德,臣以獻可替否爲忠。”
年級字:熱(P2) 可(P1) 炙(P6+) 手(P1)
唐·鄭棨《開天傳信記》:“安樂公主,上之季妹也。附會韋氏,熱可炙手,道路懼焉。”
年級字:不(P1) 可(P1) 告(P1) 人(P1)
清·王無生《論小說與改變社會之關係》:“著諸書者,其人皆深極哀苦,有不可告人之隱,乃以委曲譬喻出之。”
年級字:奇(P2) 貨(P2) 可(P1) 居(P2)
指把少有的貨物囤積起來,等待高價出售。也比喻拿某種專長或獨佔的東西作爲資本,等待時機,以撈取名利地位。
《史記·呂不韋列傳》:“呂不韋賈邯鄲,見(子楚)而憐之,曰:‘此奇貨可居。’”
年級字:闕(P6+) 一(P1) 不(P1) 可(P1)
年級字:牢(P3) 不(P1) 可(P1) 破(P2)
異常堅固,不可摧毀。也用在指人固執己見或保守舊習。
年級字:無(P2) 計(P2) 可(P1) 奈(P4)
年級字:廉(P4) 可(P1) 寄(P3) 財(P3)
《孔叢子·陳士義》:“仁可與託孤,廉可以寄財者。”
年級字:夏(P1) 日(P1) 可(P1) 畏(P4)
象夏天酷熱的太陽那樣使人可怕。比喻爲人嚴厲,令人畏懼。
《左傳·文公七年》:“鄷舒問於賈季曰:‘趙衰、趙盾孰賢?’對曰:‘趙衰,冬日之日也。趙盾,夏日之日也。’”杜預注:“冬日可愛,夏日可畏。”
年級字:急(P1) 不(P1) 可(P1) 耐(P3)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四回:“六個人剛剛坐定,胡統領已急不可耐,頭一個開口就說:‘我們今日非往常可比,須大家盡興一樂。’”
年級字:遙(P3) 不(P1) 可(P1) 及(P2)
詞性:形容詞
愚不可及
年級字:可(P1) 乘(P2) 之(P2) 隙(P4)
宋·晁補之《雞肋集》:“當是時,皆有可乘之隙,而中國不可取。”
年級字:可(P1) 有(P1) 可(P1) 無(P2)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回:“因此把一切都看成濁物,可有可無。”
年級字:不(P1) 可(P1) 究(P2) 詰(P0)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回:“好好一座中國江山,被這班強有力的大人先生,鬧的四分五裂,不可究詰,共和在那裏?”
年級字:巧(P2) 不(P1) 可(P1) 階(P3)
南朝梁·簡文帝《與湘東王書》:“謝故巧不可階,裴亦質不宜慕。”
年級字:清(P1) 可(P1) 鑑(P0)
馮牧《瀾滄江邊的蝴蝶會》:“……山麓有樹大合抱,倚崖而聳立,下有泉,東向漱根竅而出,清洌可鑑。”
年級字:急(P1) 不(P1) 可(P1) 待(P3)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青蛾》:“逆害飲食,但思魚羹,而近地則無,百裏外始可購致。時廝騎皆被差遣。生性純孝,急不可待,懷貲獨往。”
年級字:垂(P2) 手(P1) 可(P1) 得(P1)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三十八回:“那個姿性,讀不上三二年,功名是可以垂手而得的。”
年級字:不(P1) 可(P1) 終(P2) 日(P1)
終日:從早到晚,一天。一天都過不下去。形容局勢危急或心中極其恐慌不安。
《禮記·表記》:“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終日。
年級字:無(P2) 所(P2) 可(P1) 否(P3)
年級字:以(P1) 不(P1) 濟(P4) 可(P1)
指用否定錯誤意見的辦法,幫助國君走上成功之路。不,同“否”。濟,成。
《左傳·昭公二十年》:“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謂否,而有可焉,臣獻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幹,民無爭心。”杜預注:“否,不可也。獻君之否,以成君可。”
年級字:九(P1) 原(P1) 可(P1) 作(P2)
九原:春秋時晉國卿大夫的墓地在九原,因稱墓地;作:起,興起。設想死者再生。
《國語·晉語八》:“趙文子與叔向遊於九原,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誰與歸?’”
年級字:不(P1) 可(P1) 教(P1) 訓(P3)
《左傳·文公十八年》:“顓頊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囂,傲很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檮杌’。”
年級字:炙(P6+) 手(P1) 可(P1) 熱(P2)
手摸上去感到熱得燙人。比喻權勢大,氣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唐·杜甫《麗人行》:“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年級字:然(P2) 可(P1) 觀(P2)
粲然:鮮明的樣子。形容事物色彩鮮明。指成績卓著,達到很高的水平。
南朝·樑·蕭統《〈文選〉序》:“表古雅之道,粲然可觀。”
年級字:不(P1) 可(P1) 思(P2) 議(P5)
《維摩詰所說經·不思議品》:“諸佛菩薩有解脫名不可思議。”
年級字:無(P2) 可(P1) 置(P3) 辯(P3)
置辯:辯論,申辯(用於否定)。沒有什麼可以爭辯的。表示確鑿無疑。
清·陳澧《東塾讀書記》卷十六:“太社不立於京都,當安所立。尤無可置辯矣。”
年級字:可(P1) 貴(P3) 之(P2) 處(P2)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指有價值的重點。
年級字:無(P2) 跡(P2) 可(P1) 尋(P3)
年級字:有(P1) 例(P2) 可(P1) 援(P5)
清·袁枚《寄房師鄧遜齋先生書》:“惟生傳則自古有之,如韓昌黎之於何蕃,司馬溫公子之於範鎮,有例可援。”
年級字:敵(P3) 不(P1) 可(P1) 縱(P5)
年級字:莫(P2) 可(P1) 奈(P4) 何(P1)
郭沫若《女神·湘累》:“他們見了鳳凰要說是雞,見了麒麟要說是驢馬,我也把他們莫可奈何。”
年級字:無(P2) 可(P1) 比(P1) 象(P1)
年級字:不(P1) 可(P1) 勝(P2) 紀(P2)
《漢書·公孫弘卜式等傳贊》:“漢之得人,於茲爲盛,儒雅則公孫弘、董仲舒、兒寬……受遺則霍光、金日磾,其餘不可勝紀。”
年級字:勇(P2) 氣(P1) 可(P1) 加(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值得讚許的勇氣的。
「勇」敢作敢為、毫不畏懼。
「氣」氣概。
「可加」加賞、稱讚
值得讚許的勇氣的。
年級字:不(P1) 可(P1) 造(P1) 次(P1)
造次:急遽,匆忙。不能匆匆忙忙地進行。意爲要慎重。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五回:“此事當深慮遠議,不可造次。”
年級字:無(P2) 可(P1) 名(P2) 狀(P2)
年級字:不(P1) 置(P3) 可(P1) 否(P3)
置:放,立;可:行;否:不行。不說行,也不說不行。指不表明態度。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六回:“溫欽差聽了一笑,也不置可否。”
年級字:不(P1) 可(P1) 一(P1) 世(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一世:一時。認爲當代的人都不行。形容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到了極點。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補遺》卷一五:“荊公少年,不可一世。”
年級字:有(P1) 隙(P4) 可(P1) 乘(P2)
《秦並六國平話》卷中:“萬一有隙可乘,如蚌鷸相持,只爲漁者之利耳。”宋·樓鑰《攻媿集》卷九十五:“公之有行,請益兵備,機有可乘,雖烹可畏。”
年級字:無(P2) 可(P1) 非(P2) 議(P5)
非議:責備,批評。沒有什麼可以指責的。表示做得妥當。
歐陽山《三家巷》三一:“你們的盛情是可感的,動機是無可非議的。”
年級字:無(P2) 家(P1) 可(P1) 奔(P3)
年級字:愚(P3) 不(P1) 可(P1) 及(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
三國成語愚:傻,笨,及:比得上。愚蠢得別人比不上。形容極其愚笨。
《論語·公冶長》:“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年級字:高(P1) 不(P1) 可(P1) 攀(P5)
攀:抓住高處的東西向上爬。高得手也攀不到。形容難以達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難接近。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回:“小弟攛空離地不過五六丈,此樹高不可攀,何能摘他?這是‘癩蝦蟆想吃天鵝肉’了。”
年級字:棄(P4) 之(P2) 可(P1) 惜(P2)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年級字:不(P1) 可(P1) 向(P1) 邇(P6)
《尚書·盤庚上》:“若火之燎於原,不可向邇,其猶可撲滅。”
年級字:歷(P2) 歷(P2) 可(P1) 見(P1)
宋·洪邁《夷堅甲志·鄭鄰再生》:“殿前掛大鏡,照人心腑,歷歷可見。”
年級字:形(P2) 跡(P2) 可(P1) 疑(P3)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房文淑》:“鄧以形跡可疑,故亦不敢告人,託之歸寧而已。”
年級字:未(P1) 可(P1) 厚(P2) 非(P2)
厚非:過分責難、責備。不能過分責備。指說話做事雖有缺點,但還有可取之處,應予諒解。
《漢書·王莽傳中》:“莽怒,免英官。後頗覺悟,曰:‘英亦未可厚非。’”
年級字:怒(P2) 不(P1) 可(P1) 遏(P0)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七回:“賈大少爺正在自己動手掀王師爺的鋪蓋,被王師爺回來從門縫裏瞧見了,頓時氣憤填膺,怒不可遏。”
年級字:勢(P3) 不(P1) 可(P1) 當(P2)
《晉書·郗鑑傳》:“羣逆縱逸,其勢不可當,可以算屈,難以力競。”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九回:“山上數處精兵殺下,勢不可當,前軍大敗。”
年級字:可(P1) 操(P2) 左(P1) 券(P5)
操:掌握;左券:古代契約分爲左右兩聯,雙方各執其一,左券即左聯,常用爲索償的憑證。比喻成功有把握。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公常執左券以責於秦韓。”
年級字:進(P1) 可(P1) 替(P3) 否(P3)
《三國志·魏志·盧毓傳》:“官人秩才,聖帝所難,必須良佐,進可替否。”
年級字:狀(P2) 可(P1) 掬(P0)
可掬:可以用手捧取。形容頑皮嬌癡、單純幼稚的樣子充溢在外。招人喜愛。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種梨》:“鄉人饋饋,憨狀可掬,其見笑於市人,有以哉。”
年級字:歷(P2) 歷(P2) 可(P1) 數(P2)
歷歷:清楚,分明的樣子。可以清楚地一個個或一件件數出來。
《舊五代史·明宗紀十》:“濮州進重修河堤圖,沿河地名,歷歷可數。”
年級字:情(P2) 不(P1) 可(P1) 卻(P2)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十回:“閨臣、紅蕖衆姊妹也再再相留,紫菱情不可卻,只得應允。”
年級字:可(P1) 造(P1) 之(P2) 材(P2)
詞性:形容詞
年級字:進(P1) 可(P1) 替(P3) 不(P1)
年級字:不(P1) 可(P1) 勝(P2) 言(P1)
《史記·大宛列傳》:“騫曰:‘爲漢使月氏,而爲匈奴所閉道。今亡,唯王使人導送我。誠得至,反漢,漢之賂遺王財物不可勝言。’”
年級字:人(P1) 言(P1) 可(P1) 畏(P4)
人言:別人的評論,指流言蜚語;畏:怕。指在背後的議論或誣衊的話很可怕。
年級字:俗(P2) 不(P1) 可(P1) 耐(P3)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沂水秀才》:“一美人置白金一鋌,可三四兩許,秀才掇內袖中。美人取巾握手笑出曰:‘俗不可耐。’”
年級字:可(P1) 乘(P2) 之(P2) 機(P2)
宋·晁補之《雞肋集》:“當是時,皆有可乘之隙,而中國不可取。”
年級字:無(P2) 所(P2) 不(P1) 可(P1)
漢·荀悅《前漢記·武帝紀一》:“蚡事魏其侯無所不可,而愛數頃田?”
年級字:不(P1) 可(P1) 收(P1) 拾(P2)
唐·韓愈《送高閒上人序》:“泊與淡相遭,頹墮委靡,潰敗不可收拾。”
年級字:楚(P2) 楚(P2) 可(P1) 憐(P2)
楚楚:植物叢生的樣子,也形容痛苦的神情。本指幼鬆纖弱可愛,後形容女子嬌弱的樣子。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松樹子非不楚楚可憐,但永無棟樑之用耳。”
年級字:無(P2) 懈(P5) 可(P1) 擊(P3)
懈:鬆懈,引伸爲漏洞、破綻。沒有一點弱點可以讓人攻擊。形容十分嚴密,找不到一點漏洞。
《孫子·計》:“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曹操注:“擊其懈怠,出其空虛。”
年級字:不(P1) 知(P1) 所(P2) 可(P1)
《兒女英雄傳》第三一回:“不想這番好意把個可左可右的安公子此時倒弄到左右不知所可。”
年級字:指(P2) 揮(P3) 可(P1) 定(P1)
指一經調度安排,不須多久,局勢即可平定。同“指麾可定”。
宋·周煇《清波別志》捲上:“某生長北方,聞燕人思歸之情切矣,今若舉事,指揮可定。”
年級字:門(P1) 可(P1) 羅(P3) 雀(P3)
大門之前可以張起網來捕麻雀。形容十分冷落,賓客稀少。
《史記·汲鄭列傳》:“始翟公爲廷尉,賓客闐門;及廢,六外可設雀羅。”
年級字:進(P1) 退(P2) 可(P1) 否(P3)
年級字:前(P1) 轍(P0) 可(P1) 鑑(P0)
比喻先前的失敗,可以做爲以後的教訓。同“前車之鑑”。
年級字:計(P2) 日(P1) 可(P1) 期(P2)
年級字:不(P1) 可(P1) 或(P1) 缺(P3)
詞性:形容詞
不可缺少必須,不能有所缺少。如:水是不可或缺的民生必需品。
年級字:罪(P4) 不(P1) 可(P1)
某等不能速來歸順,~。(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七回)
年級字:孺(P0) 子(P1) 可(P1) 教(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史記·留侯世家》:“父去裏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
年級字:了(P1) 不(P1) 可(P1) 見(P1)
明·歸有光《水利後論》:“求所謂安亭江者,了不可見。”
年級字:疾(P2) 不(P1) 可(P1) 爲(P2)
《左傳·成公十年》:“疾不可爲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爲也。”
年級字:和(P1) 藹(P4) 可(P1) 親(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九回:「原來這唐六軒唐觀察爲人極其和藹可親,見了人總是笑嘻嘻的。」
年級字:無(P2) 家(P1) 可(P1) 歸(P3)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寺僧見了他無了根蒂,漸漸怠慢,不肯相留。要回故鄉,已此無家可歸。”
年級字:反(P1) 手(P1) 可(P1) 得(P1)
年級字:無(P2) 可(P1) 奉(P3) 告(P1)
年級字:時(P1) 不(P1) 可(P1) 失(P2)
年級字:龍(P2) 斷(P3) 可(P1) 登(P1)
年級字:機(P2) 不(P1) 可(P1) 失(P2)
機:機會;時:時機。好的時機不可放過,失掉了不會再來。
五代·安重榮《上石敬瑭表》:“須知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年級字:大(P1) 有(P1) 可(P1) 爲(P2)
年級字:高(P1) 不(P1) 可(P1) 登(P1)
形容難以達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難接近。同“高不可攀”。
漢·陳淋《爲曹洪與魏文帝書》:“且夫墨子之守,縈帶爲垣,高不可登。”
年級字:藹(P4) 然(P2) 可(P1) 親(P1)
清·李漁《十二樓·奪錦樓》:“小江的性子,在家裏雖然倔強,見了外面的朋友也還藹然可親。”
年級字:不(P1) 可(P1) 名(P2) 狀(P2)
名:用言語說出;狀:描繪,形容。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老子》第十四章:“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晉·葛洪《神仙記·王遠》:“衣有文采,又非錦綺,光彩耀目,不可名狀。”
年級字:來(P1) 者(P1) 可(P1) 追(P1)
年級字:敵(P3) 不(P1) 可(P1) 假(P1)
《史記·春申君列傳》:“臣聞之,敵不可假,時不可失。臣恐韓魏卑辭除患而實欲欺大國也。”
年級字:班(P2) 班(P2) 可(P1) 考(P3)
班班:明顯的樣子。指事情源流始末清清楚楚,可以考證。
宋·陳亮《與韓無咎尚書》:“本朝二百年之間,學問文章、政事術業,各有家法,其本末源流,班班可考。”
年級字:可(P1) 想(P1) 而(P1) 知(P1)
宋·王楙《野客叢書》:“……而郊以吟詩廢務,上官差官以攝其職,分其半祿,酸寒之壯,可想而知。”
年級字:情(P2) 有(P1) 可(P1) 原(P1)
《後漢書·霍胥傳》:“光之所至,情既可原,而守闕連年,終不見理。”
年級字:不(P1) 法(P1) 常(P1) 可(P1)
法:當做模式、法則;常可:長久被人們認可的成規慣例。不把常規慣例當做永遠不變的模式。
《韓非子·五蠹》:“是以聖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年級字:不(P1) 可(P1) 勝(P2) 舉(P2)
明·方孝孺《答俞景文》:“古之傳世者雖不可勝舉。而其大較皆豪傑之士,道德充溢於中,事功見於當時。”
年級字:錢(P2) 可(P1) 通(P3) 神(P1)
唐·張固《幽閒鼓吹》卷五十二:“錢十萬可通神矣,無不可回之事,吾懼禍及,不得不止。”
年級字:法(P1) 無(P2) 可(P1) 貸(P5)
《清史稿·刑法志一》;“強盜分別法無可貸、情有可原,殲渠魁、赦脅從之義也。”
年級字:後(P1) 生(P1) 可(P1) 畏(P4)
後生:年輕人,後輩;畏:敬畏。年輕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過前輩。
《論語·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年級字:不(P1) 可(P1) 鄉(P2) 邇(P6)
《左傳·莊公十四年》:“君子曰:‘《商書》所謂“惡之易也,如火之燎於原,不可鄉邇,其猶可撲滅”者,其如蔡哀侯乎。’”
年級字:傲(P4) 不(P1) 可(P1) 長(P1)
《禮記·曲禮上》:“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年級字:臭(P3) 不(P1) 可(P1) 當(P2)
唐·柳宗元《東海若》:“刳而振其犀以嬉,取海水雜糞壤蟯 而實之,臭不可當也。”
年級字:無(P2) 間(P1) 可(P1) 伺(P5)
宋·葉夢得《石林詩話》捲上:“禪宗論雲間有三種語……其三爲函蓋乾坤句,謂泯然皆契,無間可伺。”
年級字:樂(P2) 不(P1) 可(P1) 支(P1)
《後漢書·張堪傳》:“桑無附枝,麥穗兩歧,張君爲政,樂不可支。”
年級字:楚(P2) 楚(P2) 可(P1) 人(P1)
清·袁枚《隨園詩話》第12卷:“中多女郎,簪山花,浣衣溪口,坐溪石上。與語,了無驚猜,亦不作態,楚楚可人。”
年級字:不(P1) 可(P1) 言(P1) 喻(P3)
宋·沈括《夢溪筆談·象數一》:“其術可以心得,不可言喻。”
年級字:無(P2) 可(P1) 置(P3) 疑(P3)
范文瀾《中國通史》第一編第五章第二節:“戰國時某些地區已能制鋼,無可置疑。”
年級字:有(P1) 利(P2) 可(P1) 圖(P2)
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六回:“等到有利可圖,可否即允照辦。”
年級字:力(P1) 可(P1) 拔(P4) 山(P1)
楚·項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年級字:計(P2) 日(P1) 可(P1) 待(P3)
明·海瑞《治黎策》:“夫以萬全之力,視此直狐兔耳。其束身繫頸,計日可待也。”
年級字:不(P1) 可(P1) 同(P1) 日(P1) 而(P1) 語(P1)
不能放在同一時間談論。形容不能相提並論,不能相比。
《戰國策·趙策二》:“夫破人之與破於人也,臣人之與臣於人也,豈可同日而言之哉?”
年級字:可(P1) 望(P2) 而(P1) 不(P1) 可(P1) 求(P2)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可望而不可及隨手可得指可以望見,但沒有希望可以得到。
「可望」眼睛可以望見的距離。
「而不可」但不可以
「求」祈求、強求。
年級字:可(P1) 望(P2) 而(P1) 不(P1) 可(P1) 及(P2)
詞性:形容詞
諺語可望而不可求隨手可得指可以望見,但無法接近。
「可望」眼睛可以望見的距離。
「而不可」但不可以。
「及」到達,遙不可及。
郭沫若《月蝕》:「可望而不可及的古之人,你們的鼓聲透過了幾千萬重的黑幕,傳達到我耳裏來了!」
年級字:海(P1) 水(P1) 不(P1) 可(P1) 斗(P1) 量(P2)
海水是不可以用鬥去量的。比喻不可根據某人的現狀就低估他的未來。
《淮南子·泰族訓》:“太山不可丈尺也,江海不可鬥斛也。”
年級字:家(P1) 醜(P3) 不(P1) 可(P1) 外(P1) 談(P2)
家裏不光彩的事,不便向外宣揚。同“家醜不可外揚”。
《西遊記》第六九回:“古人云:‘家醜不可外談。’奈神僧是朕恩主——惟不笑,方可告之。”
年級字:可(P1) 望(P2) 而(P1) 不(P1) 可(P1) 即(P1)
能望見,但達不到或不能接近。常比喻目前還不能實現的事物。
唐·宋之問《明河篇》:“明河可望不可親,願得乘槎一問津。”明·劉基《登臥龍山寫懷二十八韻》:“白雲在青天,可望不可即。”
huáng huáng bù kě zhōng rì
年級字:惶(P6) 惶(P6) 不(P1) 可(P1) 終(P2) 日(P1)
郭沫若《我怎樣寫〈青銅時代〉和〈十批判書〉》:“在這桂柳相繼淪陷,敵人還有西進的模樣,一般人都有惶惶不可終日的情形。”
年級字:天(P1) 機(P2) 不(P1) 可(P1) 泄(P4) 露(P2)
舊時迷信認爲世事都由上天安排,而事先卻不能泄露。也指涉及機密的事,不到時候不能預先透露。同“天機不可泄漏”。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那時老先生尚不曾高發,天機不可泄露,所以晚生就預先回避了。”
年級字:未(P1) 可(P1) 同(P1) 日(P1) 而(P1) 語(P1)
年級字:不(P1) 可(P1) 終(P2) 日(P1)
梁啓超《論不變法之害》:“今夫俄,宅苦寒之地,受蒙古鈐轄,前皇殘暴,民氣凋喪,岌岌不可終日,自大彼得遊歷諸國,學習工藝,歸而變政,后王受其方略,國勢日盛,闢地數萬里也。”
年級字:天(P1) 機(P2) 不(P1) 可(P1) 泄(P4) 漏(P3)
舊時迷信認爲世事都由上天安排,而事先卻不能泄漏。也指涉及機密的事,不到時候不能預先透露。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三回:“秦氏道:‘天機不可泄漏。只是我與嬸子好了一場,臨別贈你兩句話,須要記着。’”
huáng huáng bù kě zhōng rì
年級字:皇(P3) 皇(P3) 不(P1) 可(P1) 終(P2) 日(P1)
毛澤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我們認識了以上這些矛盾,就知道中國是處在怎樣一種皇皇不可終日的局面之下。”
年級字:一(P1) 發(P1) 不(P1) 可(P1) 收(P1) 拾(P2)
詞性:形容詞
常用書面語,
諺語,
多字熟語不可收拾形容不幸的事發生的速度很快,無法控制或停止,完全失控。
年級字:二(P1) 者(P1) 不(P1) 可(P1) 得(P1) 兼(P3)
《孟子·告子上》:“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年級字:家(P1) 醜(P3) 不(P1) 可(P1) 外(P1) 揚(P2)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僧問:‘化城鑑如何是各尚家風?’曰:‘不欲說。‘曰:‘爲甚如此?’曰:‘家醜不外揚。’”
年級字:士(P1) 可(P1) 殺(P4) 不(P1) 可(P1) 辱(P5)
語出《禮記·儒行》:“儒有可親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殺而不可辱也。”
nìng kě qīng pín bù zuò zhuó fù
年級字:寧(P4) 可(P1) 清(P1) 貧(P3) ,(P1) 不(P1) 作(P2) 濁(P4) 富(P3)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招慶道匡》:“寧可清貧自樂,不作濁富多憂。”
xīng xīng zhī huǒ, kě yǐ liáo yuán
年級字:星(P1) 星(P1) 之(P2) 火(P1) ,(P1) 可(P1) 以(P1) 燎(P0) 原(P1)
一點點的小火星,可以燒遍整個原野。現在太多用於比喻有生命力的事物雖然微小,但一定能迅速發展壯大起來。
shuǐ kě zài zhōu yì kě fù zhōu
年級字:水(P1) 可(P1) 載(P3) 舟(P2) ,(P1) 亦(P2) 可(P1) 覆(P5) 舟(P2)
《後漢書·皇甫規傳》注引《孔子家語》:“孔子曰:‘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君以此思危,則可知也。’”
jī bù kě shī shī bù zài lái
年級字:機(P2) 不(P1) 可(P1) 失(P2) ,(P1) 失(P2) 不(P1) 再(P1) 來(P1)
《史記·淮陰侯列傳》:“夫功者難成而易敗,時者難得而易失也。時乎時,不再來。”
nìng kě yù suì bù néng wǎ quán
年級字:寧(P4) 可(P1) 玉(P1) 碎(P3) ,(P1) 不(P1) 能(P1) 瓦(P2) 全(P2)
寧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寧願爲正義而死,不願苟全性命。
jī bù kě shī shí bù zài lái
年級字:機(P2) 不(P1) 可(P1) 失(P2) ,(P1) 時(P1) 不(P1) 再(P1) 來(P1)
《舊五代史·晉書·安重榮傳》:“仰認睿智,深惟匿瑕,其如天道人心,難以違拒,須知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jiàn kě ér jìn zhī nán ér tuì
年級字:見(P1) 可(P1) 而(P1) 進(P1) ,(P1) 知(P1) 難(P2) 而(P1) 退(P2)
漢·荀悅《漢紀·高帝紀》:“趙兵出國迎戰,見可而進,知難而退,懷內顧之心,無必死之計。”
tā shān zhī shí kě yǐ gōng yù
年級字:他(P1) 山(P1) 之(P2) 石(P1) ,(P1) 可(P1) 以(P1) 攻(P3) 玉(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
成語比喻別處地方也有它好的方法、資源和人才優勢。鼓勵要用客觀和廣闊的胸襟,多向其他地方學習,增加見聞,補足自己的缺點和不足。
他山: 其他,山是指地方。
他山之石: 別處地方的石礦、石頭。
攻玉: 琢磨成為玉器,方法。
zhǐ kě yì huì bù kě yán chuán
年級字:只(P1) 可(P1) 意(P1) 會(P1) ,(P1) 不(P1) 可(P1) 言(P1) 傳(P2)
只能用心去揣摩體會,沒法用話具體地表達出來。指道理奧妙,難以說明。有時也指情況微妙,不便說明。
cǐ ér kě rěn shú bù kě rěn
年級字:此(P2) 而(P1) 可(P1) 忍(P1) ,(P1) 孰(P0) 不(P1) 可(P1) 忍(P1)
《晉書·解系傳》:“[司馬倫]怒曰:‘我於水中見蟹且惡之,況此人(解系)兄弟輕我邪!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rén ér wú xìn bù zhī qí kě
年級字:人(P1) 而(P1) 無(P2) 信(P1) ,(P1) 不(P1) 知(P1) 其(P2) 可(P1)
諺語,
多字熟語勉勵人必須有信用的品德,否則便被質疑辦事的責任感和能力。
《論語.為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