Ài wū jí wū
Bù huáng gù jí
Cuò shǒu bù jí
Jí jí kě wéi
Guò yóu bù jí
Kě wàng bù kě jí
年級字:措(P5) 手(P1) 不(P1) 及(P2)
措手:着手處理。來不及動手應付。指事出意外,一時無法對付。
元·無名氏《千里獨行》楔子:“咱今晚間,領着百十騎人馬,偷營動寨,走一遭去,殺他個措手不及。”
年級字:過(P1) 猶(P5) 不(P1) 及(P2)
過:過分;猶:象;不及:達不到。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合適的。
《論語·先進》:“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年級字:力(P1) 所(P2) 能(P1) 及(P2)
晉·羊佑《誡子書》:“今之職位,謬恩之加耳,非吾力所能致也。”
年級字:及(P2) 鋒(P3) 而(P1) 試(P3)
及:乘;鋒:鋒利,比喻士氣高昂;試:試用。趁鋒利的時候用它。原指乘士氣高漲的時候使用軍隊,後比喻乘有利的時機行動。
《漢書·高帝紀上》:“吏卒皆山東之人,日夜企而望歸,及其鋒而用之,可以有大功。”
年級字:迫(P4) 不(P1) 及(P2) 待(P3)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回:“且系酒後遊戲,該仙子何以迫不急待。”
年級字:不(P1) 及(P2) 之(P2) 法(P1)
《莊子·拼拇》:“使天下簧鼓,以奉不及之法,非乎?”
年級字:管(P2) 見(P1) 所(P2) 及(P2)
《抱朴子·勤求》:“故世間道士知金丹之事者萬無一者。而管見之屬,謂仙法當具在於紛若之書,及於祭禮拜伏之間而已矣。”
年級字:驟(P6) 不(P1) 及(P2) 防(P3)
楊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記》第六章:“我海軍亦於天明發炮,向丹水池一帶清軍射擊,毀美孚洋油棧及火車五輛。清軍驟不及防,退之二道橋。”
年級字:悔(P3) 之(P2) 無(P2) 及(P2)
《左傳·哀公六年》:“既成謀矣,何及其未作也,先諸?作而後悔,亦無及也。”
年級字:由(P1) 近(P2) 及(P2) 遠(P1)
從近處到遠處。比喻事物的影響逐漸推廣,思想認識不斷深入。
年級字:剝(P3) 膚(P3) 及(P2) 髓(P4)
《新唐書·獨孤及傳》:“擁兵者第館豆街陌,奴婢厭酒肉,而貧人羸餓就役,剝膚及髓。”
年級字:剝(P3) 床(P1) 及(P2) 膚(P3)
剝:六十四卦之一,坤下艮上,意即剝落、爛;及:到。原指損害及於肌膚。後形容迫切的災害或深切的痛苦。
年級字:駟(P0) 不(P1) 及(P2) 舌(P2)
駟:古時由四匹馬拉的車;舌:指說的話。一句話說出口,四匹馬拉的車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話說出來,再也無法收回。
年級字:攘(P6) 肌(P3) 及(P2) 骨(P2)
漢·揚雄《法言·重黎》:“是以四疆之內,各以其力來侵,攘肌及骨,而赧獨何以制秦乎?”
年級字:噬(P1) 何(P1) 及(P2)
噬臍:用嘴咬肚臍。象咬自己肚臍似的,夠不着。比喻後悔也來不及。
《左傳·莊公六年》:“若不早圖,後君噬齊(臍),其及圖之乎?”
年級字:追(P1) 悔(P3) 莫(P2) 及(P2)
漢·晁錯《上書言兵事》:“夫以人之死爭勝,跌而不振,則悔之亡及也。”
年級字:望(P2) 塵(P2) 靡(P0) 及(P2)
年級字:兄(P1) 死(P3) 弟(P1) 及(P2)
原指哥哥死了,弟弟即位做君主。後也指弟弟接替哥哥的職位和事業。
《公羊傳·昭公二十二年》:“不與當,父死子繼,兄死弟及之辭也。”
年級字:望(P2) 塵(P2) 不(P1) 及(P2)
年級字:馬(P1) 塵(P2) 不(P1) 及(P2)
明·都穆《都公譚纂》捲上:“王行昔望吾舅馬塵不及,何先友爲?”
年級字:信(P1) 及(P2) 豚(P5) 魚(P1)
及:達到;豚:小豬。信用及於小豬和魚那樣微賤的東西。比喻信用非常好。
年級字:利(P2) 時(P1) 及(P2) 物(P1)
年級字:禍(P4) 及(P2) 池(P2) 魚(P1)
年級字:及(P2) 笄(P0) 年(P1) 華(P2)
笄:古代盤頭髮用的簪子。古代女子已訂婚者十五而笄;未訂婚者二十而笄。指少女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齡。
年級字:無(P2) 所(P2) 不(P1) 及(P2)
年級字:悔(P3) 之(P2) 不(P1) 及(P2)
年級字:澤(P5) 及(P2) 枯(P2) 骨(P2)
澤:恩澤;枯骨:死去已久的人。恩澤及於死者。形容給人恩惠極大。
《呂氏春秋·孟冬紀·異用》:“文王賢矣,澤及髊骨,又況於人乎!”
年級字:愚(P3) 不(P1) 可(P1) 及(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
三國成語愚:傻,笨,及:比得上。愚蠢得別人比不上。形容極其愚笨。
《論語·公冶長》:“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年級字:懊(P4) 悔(P3) 無(P2) 及(P2)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八回;“令人往探之,果是虛營,只插着數十面旌旗,兵已去了二日也。曹真懊悔無及。”
年級字:及(P2) 賓(P3) 有(P1) 魚(P1)
《周易·姤》:“包有魚,義不及賓也。”孔穎達疏:“言有他人之物,於義不可及賓也。”
年級字:言(P1) 不(P1) 及(P2) 義(P3)
及:涉及;義:正經的道理。指淨說些無聊的話,沒有一句正經的。
《論語·魏靈公》:“羣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年級字:防(P3) 不(P1) 及(P2) 防(P3)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六十七回:“可見小人之伺君子,每於所忽,有防不及防者也。”
年級字:望(P2) 塵(P2) 莫(P2) 及(P2)
莫:不;及:趕上。望見前面騎馬的人走過揚起的塵土而不能趕上。比喻遠遠落在後面。
《莊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矣。”《後漢書·趙諮傳》:“令敦煌曹暠,諮之故孝廉也,迎路謁候,諮不爲留。暠送至亭次,望塵不及。”
年級字:力(P1) 所(P2) 不(P1) 及(P2)
宋·釋惠洪《石門文字禪》:“平生所未見之文,公力所不及之義,備聚其中。”
年級字:及(P2) 第(P1) 成(P1) 名(P2)
元·戴善夫《風光好》第三折:“學士怎肯似那等窮酸惡醋,得一個及第成名,卻又早負德辜恩。”
年級字:鞭(P2) 不(P1) 及(P2) 腹(P4)
及:到。原意是鞭子雖長,也不能打馬肚子。比喻相隔太遠,力量達不到。
年級字:觸(P6) 手(P1) 可(P1) 及(P2)
《揮手之間》:“望著戰士們持槍躍進的身影,這首詞的思想和情緒就是觸手可及的形象。”
年級字:因(P1) 烏(P3) 及(P2) 屋(P1)
年級字:采(P1) 及(P2) 菲(P5)
《詩經·國風·邶風》:“採葑採菲,無以下體?德音莫違,及爾同死。”
年級字:剝(P3) 牀(P1) 及(P2) 膚(P3)
剝:六十四卦之一,坤下艮上,意即剝落、爛;及:到。原指損害及於肌膚。後形容迫切的災害或深切的痛苦。
年級字:猝(P0) 不(P1) 及(P2) 防(P3)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一》:“既不炳燭,又不揚聲,猝不及防,突然相遇,是先生犯鬼,非鬼犯先生。”
年級字:及(P2) 劍(P4) 及(P2)
《左傳·宣公十四年》:“屨及於窒息,劍及於寢門之外,車及於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圍宋。”
年級字:鞭(P2) 長(P1) 莫(P2) 及(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比喻相隔太遠,力量達不到。
及:到。原意是鞭子雖長,也不能打馬肚子。
年級字:殃(P0) 及(P2) 池(P2) 魚(P1)
《呂氏春秋·必己》:“宋桓司馬有寶珠,抵罪出亡,王使人問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於是竭池而求之,無得,魚死焉。此言禍福之相及也。”
年級字:賜(P5) 牆(P2) 及(P2) 肩(P3)
《論語·子張》:“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
年級字:糠(P0) 及(P2) 米(P1)
舐:用舌頭舔東西。舔米外的糠,一直舔到裏面的米。比喻佔據的地方再奪取政權。也比喻由表及裏,逐步進逼。
《史記·吳王濞列傳》:“里語有之,‘舐糠及米。’”
年級字:及(P2) 溺(P3) 呼(P2) 船(P2)
年級字:雞(P1) 不(P1) 及(P2) 鳳(P4)
年級字:追(P1) 悔(P3) 何(P1) 及(P2)
悔恨以往的事情,但已無法改變了。亦作“追悔不及”。
《舊五代史·莊宗本紀八》:“將士經年離隔父母,不取敕旨歸寧,上貽聖憂,追悔何及!”宋·張君房《雲笈七籤·慎守訣》:“世上之人,多嗜慾傷生伐命,今古共焉;不早自防,追悔何及?”
年級字:噬(P1) 莫(P2) 及(P2)
噬臍:用嘴咬肚臍。象咬自己肚臍似的,夠不着。比喻後悔也來不及。
《左傳·莊公六年》:“若不早圖,後君噬齊(臍),其及圖之乎?”
年級字:朝(P3) 不(P1) 及(P2) 夕(P1)
年級字:嗟(P0) 悔(P3) 無(P2) 及(P2)
年級字:後(P1) 悔(P3) 不(P1) 及(P2)
《左傳·哀公六年》:“既成謀矣,何及其未作也,先諸?作而後悔,亦無及也。”
年級字:力(P1) 不(P1) 能(P1) 及(P2)
元·無名氏《武王伐紂平話》卷下:“一城百姓見城自摧破,自來搜捉紂王,紂王見兵勢甚大,力不能及。”
年級字:掘(P5) 井(P2) 及(P2) 泉(P1)
掘:挖;及:到。挖井就要挖到泉眼之處。比喻做事善始善終。
《孟子·盡心上》:“有爲者闢若掘井,掘井九軔而及泉,猶爲棄井也。”
年級字:推(P2) 己(P1) 及(P2) 物(P1)
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別人的心意。指設身處地替別人着想。同“推己及人”。
年級字:不(P1) 可(P1) 企(P4) 及(P2)
企:希望;及:達到。沒有希望達到。形容遠遠趕不上。
唐·柳冕《答衢州鄭使君》:“不可企而及之者性也。”
年級字:累(P3) 及(P2) 無(P2) 辜(P6)
累:帶累,使受害。辜:罪。使受牽連;連累到沒有罪過的人。
清·吳趼人《糊塗世界》第九回:“制臺只得轉告首縣,又叫他三天之內一定要破案,卻不許累及無辜。”清·林則徐《會諭尖沙嘴英國各船貨具結進埔告示稿》:“至搜查之時,俱系官員親身督驗,斷不至栽贓陷害,累及無辜。”
年級字:採(P2) 及(P2) 菲(P5)
《詩經·國風·邶風》:“採葑采菲,無以下體?德音莫違,及爾同死。”
年級字:愛(P1) 屋(P1) 及(P2) 烏(P3)
詞性:形容詞
因爲愛一個人而連帶愛他屋上的烏鴉。比喻愛一個人而連帶地關心到與他有關的人或物。
年級字:化(P1) 及(P2) 豚(P5) 魚(P1)
語出《易·中孚》:“中孚,柔在內而剛得中,說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魚吉,信及豚魚也。”
年級字:遙(P3) 不(P1) 可(P1) 及(P2)
詞性:形容詞
愚不可及
年級字:鞭(P2) 長(P1) 不(P1) 及(P2)
年級字:由(P1) 表(P2) 及(P2) 裏(P1)
年級字:後(P1) 悔(P3) 無(P2) 及(P2)
《左傳·哀公六年》:“既成謀矣,何及其未作也,先諸?作而後悔,亦無及也。”
年級字:及(P2) 瓜(P1) 而(P1) 代(P2)
及:到。到明年瓜熟時派人接替。指任職期滿由他人繼任。
《左傳·莊公八年》:“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
年級字:使(P2) 料(P2) 所(P2) 及(P2)
《中國的西北角·成蘭紀行一》:“人事的變化,往往非使料所及。”。
年級字:劍(P4) 及(P2) 及(P2)
《左傳·宣公十四年》:“楚子聞之,投袂而起,屨及於窒皇,劍及於寢門之外,車及於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圍宋。”
年級字:由(P1) 此(P2) 及(P2) 彼(P5)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66回:“遇着通曉之人,就虛心請問,由此及彼,銖積寸累,自然日有進益。”
年級字:劍(P4) 及(P2) 履(P6) 及(P2)
年級字:詐(P3) 奸(P3) 不(P1) 及(P2)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七回:“正在五嶽樓下來,撞見個奸詐不及的,把娘子攔住了不肯放。”又第五十二回:“那廝帶將許多詐奸不及的三二十人,逕入家裏,來宅子後看了,便要發遣我們出去,他要來住。”
年級字:言(P1) 不(P1) 及(P2) 行(P1)
明·薛瑄《薛子道論》:“言不及行,可恥之甚,非特發於口謂之言,凡著於文詞者皆是也。”
年級字:後(P1) 悔(P3) 莫(P2) 及(P2)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光武帝紀上》:“反水不收,後悔不及。”
年級字:推(P2) 己(P1) 及(P2) 人(P1)
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別人的心意。指設身處地替別人着想。
《論語·衛靈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朱熹集註:“推己及物。”
年級字:及(P2) 時(P1) 行(P1) 樂(P2)
漢樂府《西門行》詩:“夫爲樂,爲樂當及時。”《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 爲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
年級字:始(P2) 願(P3) 不(P1) 及(P2) 此(P2)
始願:當初的願望。指事勢的變化發展,並非起初所料想到的。
《左傳·成公十八年》:“孤始願不及此。雖及此,豈非天乎!”
年級字:捷(P5) 雷(P3) 不(P1) 及(P2) 掩(P4) 耳(P1)
年級字:風(P1) 馬(P1) 牛(P1) 不(P1) 相(P1) 及(P2)
詞性:形容詞
毫不相干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不要混為一談。
風:走失。
及:到。
原文指齊楚相去很遠,即使馬牛走失,也不會跑到對方境內。
《左傳.僖公四年》:「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年級字:可(P1) 望(P2) 而(P1) 不(P1) 可(P1) 及(P2)
詞性:形容詞
諺語可望而不可求隨手可得指可以望見,但無法接近。
「可望」眼睛可以望見的距離。
「而不可」但不可以。
「及」到達,遙不可及。
郭沫若《月蝕》:「可望而不可及的古之人,你們的鼓聲透過了幾千萬重的黑幕,傳達到我耳裏來了!」
年級字:有(P1) 過(P1) 之(P2) 無(P2) 不(P1) 及(P2)
過:超過;及:趕上。相比之下,只有超過而不會不如。
《論語·先進》:“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宋·楊萬里《靜庵記》:“予時亦以省試官待罪廷中,目睹盛事,謂景伯十年鳳池,名位視其父有過之無不及者。”
年級字:疾(P2) 雷(P3) 不(P1) 及(P2) 掩(P4) 耳(P1)
突然響起雷聲,使人來不及掩耳。比喻事情或動作來得突然,使人來不及防備。
《六韜·龍韜·軍勢》:“疾雷不及掩耳,迅電不及瞑目。”
年級字:疾(P2) 雷(P3) 不(P1) 及(P2) 塞(P3) 耳(P1)
比喻事情或動作來得突然,使人來不及防備。同“疾雷不及掩耳”。
《淮南子·兵略訓》:“故善用兵者,見敵之虛,乘而勿假也,追而勿舍也,迫而勿去也,擊其猶猶,陵其與與,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
年級字:風(P1) 牛(P1) 馬(P1) 不(P1) 相(P1) 及(P2)
梁啓超《天演學初祖達爾文之學說及其傳略》:“夫孰知蘭之生產,與彼風牛馬不相及之貓,有此若大關係乎?”
年級字:觥(P0) 飯(P1) 不(P1) 及(P2) 壺(P3) 飧(P0)
豐盛的酒餚沒有準備好,不如一壺水泡飯可以解除飢餓。比喻事情很急,不能等待。
《國語·越語下》:“觥飯不及壺飧。今歲晚矣,子將奈何?”
年級字:迅(P6) 雷(P3) 不(P1) 及(P2) 掩(P4) 耳(P1)
雷聲來得非常快,連捂耳朵都來不及。比喻來勢兇猛,使人來不及防備。
《六韜·龍韜·軍勢》:“疾雷不及掩耳,迅電不及瞑目。”
年級字:鞭(P2) 長(P1) 不(P1) 及(P2) 馬(P1) 腹(P4)
指鞭子雖然很長,但是不應該打到馬肚上。後以之比喻力所不能及。
語出《左傳·宣公十五年》:“古人有言曰:‘雖鞭之長,不及馬腹。’”杜預注:“言非所擊。”
年級字:有(P1) 過(P1) 之(P2) 而(P1) 無(P2) 不(P1) 及(P2)
過:超過;及:趕上。相比之下,只有超過而不會不如。
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十七章:“自古以來,做官越做越富,教書越教越窮。到了中華民國,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xuá rú bù jí yóu kǒng shī zhī
年級字:學(P1) 如(P2) 不(P1) 及(P2) ,(P1) 猶(P5) 恐(P2) 失(P2) 之(P2)
學習好像追趕什麼,總怕趕不上,趕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學習勤奮,進取心強。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論語·秦伯》:“子日:‘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chéng mén shī huǒ yāng jí chí yú
年級字:城(P2) 門(P1) 失(P2) 火(P1) ,(P1) 殃(P0) 及(P2) 池(P2) 魚(P1)
城門失火,大家都到護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魚也死了。比喻因受連累而遭到損失或禍害。
北齊·杜弼《檄樑文》:“但恐楚國亡猿,禍延林木,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gōng qí yī diǎn bù jí qí yú
年級字:攻(P3) 其(P2) 一(P1) 點(P1) ,(P1) 不(P1) 及(P2) 其(P2) 餘(P4)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有偏見的批評。
對於人或事不從全面看,只是抓住一點就攻擊。多指有偏見的批評。
《新華半月刊》1959年第2期:「那些還不覺悟的人就冷眼旁觀,吹毛求疵,攻其一點,不及其餘。」
yīrénfēishēng,xiānjíjīquǎn
年級字:一(P1) 人(P1) 飛(P1) 升(P1) ,(P1) 仙(P2) 及(P2) 雞(P1) 犬(P1)
yī rén fēi shēng xiān jí jī quǎn
年級字:一(P1) 人(P1) 飛(P1) 昇(P3) ,(P1) 仙(P2) 及(P2) 雞(P1) 犬(P1)
用以比喻一人得勢,與其有關者亦皆隨之發跡。多含諷刺意。同“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語出漢·淮南王劉安舉家昇天的傳說。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促織》:“天將以酬長厚者,遂使撫臣、令尹、並受促織恩蔭。聞之:‘一人飛昇,仙及雞犬。’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