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ù
年級字:去(P1)
詞性:動詞
文言文字詞,
姓氏來原字「㚎」,從「大」、從「凵」,有像吊起的木棺。也像一間有屋頂的房子及其門口。
從一處離開到另一處的意思: 離去、一去不返。
死亡: 去世。
行動: 出去、前去、過去。
發出: 去信。
距離,差別:相去不遠。
除掉,減掉:去掉、去皮、去蕪存菁。
已經過的時間: 去年。
形勢: 大勢已去。
【助詞】
表示行動已經發生了: 去了 - 他去了上課 或 他去上課去了。
用在動詞後,表示趨向:上去、進去。
用在動詞後,表示進行中:前去。
用在動詞前,表示意向、企圖: 去反思、去計劃。
【姓氏】漢代: 去卑。
【專有名詞】
漢語四聲之一:平聲、上聲、去聲、入聲。
- 古漢語四聲的第三聲;
- 普通話字調中的第四聲。
《說文》:「去,人相違也。从大,
唐.李白〈贈韋祕書子春〉詩二首之二:「終與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漢書.卷八五.何武傳》:「去後常見思。」
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二七齣:「杜衙小姐去三年,待與招魂上九天。」
唐.李白〈蜀道難〉:「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絕壁。」
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三.辯證一》:「不求去礙,而欲見不顛倒,難矣哉!」
《莊子.大宗師》:「離形去知。」
《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上》:「得漢食物皆去之,以視不如重酪之便美也。」
《史記.卷八七.李斯傳》:「胥人者,去其幾也。」
《文選.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唐.李賀〈沙路曲〉:「斷燼遺香褭翠煙,燭騎啼烏上天去。」
宋.蘇軾〈海棠〉詩:「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qù diào
wán qù
piāo qù
年級字:飄(P2) 去(P1)
詞性:動詞
飄送而去
例:木棉樹開花了,不久,風一來,棉絮就停不住,都隨風飄去了
qù chú
年級字:去(P1) 除(P2)
詞性:動詞
除掉消去、革除。如:這種廠牌的洗衣粉能去除衣物上的各種污垢。
除掉。
Bèi qù
huà qù
qù láo
shì qù
qù shuǐ
qù shā
qù gē
dài qù
qù xún
Qù dēng
huí qù
Qiǎng qù
年級字:搶(P2) 去(P1)
詞性:動詞
搶奪,奪去
例:老婆婆在路邊緩緩獨行。強盜駕著電單車經過,伸手一把搶去她的錢包,便風馳電掣地開車離去。
jìn qù
Huang qù
qù fù
qù xiē
qù shǒu
shàng qù
年級字:上(P1) 去(P1)
詞性:動詞,動詞
下來,
下去1. 由低處到高處。【例】電梯壞了,我們只好爬樓梯上去。
2. 置於動詞後,表示動作的趨向。【例】只要將名字簽上去,就完成交易了。
jiǎn qù
Qù tǎo
Qù zhāi
chū qù
年級字:出(P1) 去(P1)
進入1. 從裡面到外面去。
2. 用在動詞後,表示由里向外,逐漸遠去。
guò qù
tiào qù
Qù wěn
gù qù
年級字:故(P1) 去(P1)
詞性:動詞
死去。
例:魯迅《朝花夕拾·瑣記》:“父親故去以後,我也還常到她家裡去。” 老舍《二馬》第五段五:“沒法子,只好去睡覺。在夢裡向故去的妻子哭了一場。”
bō qù
年級字:剝(P3) 去(P1)
詞性:動詞
常見詞組一個分割、分離、分開、脱落的行為或情境。
例子: 剝去身上的衣服。
剝: 一個分割、分離、分開、脱落的行為或情境。
去: 離開、離去、除去。
cuàn qù
fú qù
miǎn qù
qù sǎo
shěng qù
shī qù
xiàn qù
qù lán
年級字:去(P1) 攔(P5)
詞性:動詞
1.去擋著
2.去截停
例:先去攔著正揮刀的老頭,再去攔一輛計程車送受傷的小伙子盡快離開
mǒ qù
pǎo qù
年級字:跑(P1) 去(P1)
詞性:動詞
常用口語前去、前往常用口語。
「跑去」: 一般是「很快前去」的意思。
書面語: 「很快地前往。
qù xiū
年級字:去(P1) 修(P2)
詞性:介詞
1.裝飾,使完美:修飾,修辭,裝修。
2.興建,建造:修建,修築。
3.學習,鍛煉:修學。
4.信奉宗教的人虔誠地學習教義,並付諸行動:修行。
Qù qiāo
Qù qiǎng
tùn qù
Qù tì
cí qù
年級字:辭(P5) 去(P1)
詞性:動詞
1.辭別而去。
例:《戰國策·齊策四》:“願得賜歸,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則再拜而辭去也。”《孔叢子·獨治》:“ 叔孫通遂辭去,以法仕秦。 ” 晉陶潛《桃花源記》:“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
2.去世的婉辭。
例:元 關漢卿 《玉鏡台》第一折:“老身姓 溫 ,夫主姓 劉 ,早年辭去,別無兒男。”
3.辭掉,請求解除(自己的工作)。例:她辭去了原來的工作,到 上海 謀職。
lí qù
chè qù
Bì qù
qù chě
qù niàn
tōu qù
Qù wā
shɑ̀ng•qù
Kěn qù
niǔ qù
táo qù
年級字:走(P1) 去(P1)
詞性:動詞
常見詞組移到另一處。
走: 兩腳動作向前急步移動。
去: 從一處離開到另一處的意思。
前向一個地方。
qù zuò
年級字:去(P1) 坐(P1)
詞性:動詞
常用口語常用口語: 去坐在一個地方,或一種交通工具。
書面語: 前往,乘坐。
qù tǎng
qù le
qù wèi
Qù tāo
shì qù
Qù shěng
xià qù
年級字:下(P1) 去(P1)
1. 由高處到低處
2. 指從較高的部門到較低的部門或基層
Qù zhuō
年級字:去(P1) 捉(P2)
詞性:動詞
去抓
例:魚兒紛紛從籮筐裡跳出來,魚販趕快上前去捉牠們回來。
Qù diào
年級字:去(P1) 調(P4)
詞性:介詞
1.搭配均勻,配合適當。
2.使搭配均勻,使協調。
3.調理使康復。
4.調停使和解。
qù nián
qùshì
chōng qù
qù wán
年級字:去(P1) 完(P1)
詞性:動詞
常用口語常用口語: 曾經到過、經過,並離開了,之後繼續的事。
書面語:
1. 「去完」⋯⋯「之後」。
2. 到訪了香港之後,我們也前往了澳門。
bá qù
qù bǔ
qù ba
Qù fú
年級字:去(P1) 扶(P3)
詞性:介詞
1.攙,用手支持人或物,使不倒。
2.幫助,援助。
3.用手按著或把持著。
zhāi qù
qù zhí
年級字:去(P1) 執(P4)
詞性:介詞
1.拿著: 執筆。
2.掌握:執政,執教。
3.實行:執行。
xiān qù
qù kǎn
xū qù
jiǎn qù
年級字:剪(P3) 去(P1)
詞性:動詞
用剪刀割斷
例:把太長的頭髮剪去,人看來就精神點兒了
Qù jiù
Qù shāo
qù wán
年級字:去(P1) 玩(P1)
詞性:動詞
常用口語玩遊戲,進行一個遊戲活動。
口語: 我們明天去玩羽毛球。
書面語: 我們明天玩羽毛球。
廣東地方口語:
「去」前往、進行,離開。
「玩」玩遊戲。
zài qù
guī qù
qù liú
Qù duǒ
rēng qù
qù zhǎo
duó qù
年級字:南(P1) 去(P1) 北(P1) 來(P1)
唐·杜牧《漢江》:“南去北來人自老,夕陽長送釣船歸。”
年級字:相(P1) 去(P1) 幾(P1) 何(P1)
去:距離;幾何:多少。彼此之間相關多遠呢?表示差別不大。
《老子》第二十章:“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何若?”
年級字:顛(P4) 來(P1) 播(P2) 去(P1)
許地山《空山靈雨·海》:“我們只能把性命先保住,隨着波浪顛來播去便了。”
年級字:遺(P3) 形(P2) 去(P1) 貌(P2)
明·袁宏道《與陶孝若書》:“然一相識,而遂遺形去貌,又非淺淺者可同年輪也。”
年級字:以(P1) 火(P1) 去(P1) 蛾(P0)
娥喜投火,用火驅趕飛蛾,蛾越多。比喻行爲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結果。
《太平御史》卷九四四引《韓子》:“以火去蛾蛾愈多,以魚毆蠅蠅愈至。”
年級字:大(P1) 事(P1) 去(P1) 矣(P0)
去:失去。形容事情無法挽回了。多指政權喪失,國家滅亡等大事。
漢·荀悅《漢紀·高祖紀》:“誠用此計,大事去矣。” 北周·庾信《哀江南賦》:“大事去矣,人之雲亡。”
年級字:去(P1) 甚(P4) 去(P1) 泰(P4)
語出《老子》第二十九章:“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韓非子·揚權》:“故去甚去泰,身乃無害。”
年級字:去(P1) 偽(P4) 存(P3) 真(P1)
年級字:掛(P2) 冠(P5) 求(P2) 去(P1)
掛冠:把官帽掛起來。脫下官帽要求離去。比喻辭官歸隱。
《後漢書·逢萌傳》:“時王莽殺其子宇,萌謂友人曰:‘三綱絕矣!不去,禍將及人。即解冠掛工都城門歸,將家屬浮海,客於遼東。”
年級字:番(P2) 來(P1) 覆(P5) 去(P1)
明湯顯祖《紫簫記·勝遊》:“自成了人後,夜裏和李郎絮叨叨到四五更鼓,番來覆去,那裏睡來?”
年級字:逝(P5) 將(P3) 去(P1) 汝(P0)
年級字:揚(P2) 長(P1) 而(P1) 去(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二回:“(道士)道:‘……千萬不可照正面,只照背面,要緊,要緊!三日後我來收取,管叫你病好。’說畢,徉長而去。”
年級字:斬(P2) 頭(P1) 去(P1) 尾(P1)
斬掉頭部,除去尾部。指將整體分割。也指剩下中間部分。
葉劍英《偉大的戰略決戰》:“由於我軍執行了上述方針,華北敵人即被我軍斬頭去尾,一截一截地被各個殲滅。”
年級字:去(P1) 末(P3) 歸(P3) 本(P2)
去:棄;末:非根本的,古時稱工商等業爲末業;本:根本的,古稱農業爲本業。使人民離棄工商業,從事農業,以發展農業生產。
《後漢書·章帝本紀》:“比年陰陽不調,饑饉屢臻。深惟先帝憂人之本,……誠欲元元去末歸本。”
年級字:勝(P2) 殘(P5) 去(P1) 殺(P4)
感化殘暴的人使其不再作惡,便可廢除死刑。也指以德化民,太平至治。
《論語·子路》:“善人爲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漢書·李廣傳》:“夫報忿除害,捐殘去殺,朕之所圖於將軍也。”
年級字:以(P1) 肉(P1) 去(P1) 蟻(P3)
用肉驅趕螞蟻,螞蟻越多。比喻行爲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結果。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以肉去蟻,蟻愈多;以魚驅蠅,蠅愈至。”
年級字:去(P1) 邪(P4) 歸(P3) 正(P1)
《三國志·蜀志·後主傳》:“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漢中,營沔北陽平石馬。”裴松之注引《諸葛亮集》載後主劉禪詔曰:“有能棄邪從正,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者,國有常典,封寵大小,各有品限。”
年級字:戀(P6) 棧(P1) 不(P1) 去(P1)
棧:養牲畜的棚子或柵欄。戀棧:牲畜留戀自己的圈、棚。形容人貪戀官位,不想離去。
年級字:言(P1) 來(P1) 語(P1) 去(P1)
元·曾瑞《留鞋記》第一折:“他把嬌胭膩粉頻交易,與我言來語去相調戲。”
年級字:返(P2) 來(P1) 複(P4) 去(P1)
柳青《創業史》第二部第二五章:“說醒着吧,他又神志不清,腦子裏總是:黑馬——白佔魁——農業社,農業社——白佔魁——黑馬,返來複去地兜得他禿頂腦袋疼了起來。”
年級字:投(P3) 傳(P2) 而(P1) 去(P1)
年級字:以(P1) 殺(P4) 去(P1) 殺(P4)
年級字:來(P1) 踪(P5) 去(P1) 跡(P2)
年級字:絕(P4) 而(P1) 去(P1)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溫公初受劉司空使勸進。母崔氏固駐之,嶠絕裾而去。”
年級字:來(P1) 情(P2) 去(P1) 意(P1)
年級字:惡(P3) 不(P1) 去(P1) 善(P2)
《左傳·哀公五年》:“私仇不及公,好不廢過,惡不衆善,義之經也。”
年級字:大(P1) 勢(P3) 已(P1) 去(P1)
大勢:事情發展的趨勢。有利的形勢已經喪失,前途已經沒有希望。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九十七回:“紂王看見,不覺大驚,知大勢已去,非人力可挽。”
年級字:心(P1) 去(P1) 難(P2) 留(P2)
南朝梁·王僧孺《爲姬人自傷》詩:“斷絃猶可續,心去最難留。”
年級字:暮(P5) 去(P1) 朝(P3) 來(P1)
年級字:東(P1) 來(P1) 西(P1) 去(P1)
唐·李商隱《關門柳》詩:“永定河邊一行柳,依依長髮故年春。東來西去人情薄,不爲清陰減路塵。”
年級字:破(P2) 壁(P2) 飛(P1) 去(P1)
傳說樑代畫家張僧繇在壁上畫龍,點上眼睛後龍即飛雲。比喻人突然有錢有勢或官職地位一下子升得很快。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七:“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爲妄誕,因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
年級字:鼎(P5) 成(P1) 龍(P2) 去(P1)
《史記·封禪書》:“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曈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羣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
年級字:拔(P4) 葵(P5) 去(P1) 織(P3)
《漢書·董仲舒傳》:“故公儀子相魯,之其見家織帛,怒而出其妻;食子舍而茹葵,慍而拔其葵。”
年級字:遷(P5) 善(P2) 去(P1) 惡(P3)
年級字:大(P1) 去(P1) 之(P2) 期(P2)
詞性:代詞
常見詞組死期死亡的日期。
大 : 重大。
去 : 離去、死去。
之 : 的。
期 : 期限、日期。
年級字:去(P1) 就(P1) 之(P2) 分(P2)
去就;進退或取捨。分:分寸。引申爲應持的態度。比喻進取、取捨的分寸。亦作“去就之際”。
年級字:來(P1) 鴻(P6+) 去(P1) 燕(P2)
清·黃景仁《稚存從新安歸作此寄之》詩:“來鴻去燕江幹路,露宿風飛各朝暮。”
年級字:人(P1) 來(P1) 客(P2) 去(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一零回:“媽媽睡罷,一天到晚人來客去的也乏了,歇歇罷。”
年級字:相(P1) 去(P1) 懸(P5) 殊(P3)
年級字:春(P1) 去(P1) 秋(P1) 來(P1)
明·劉基《大堤曲》:“春去秋來年復年,生歌死哭長相守。”
年級字:顛(P4) 來(P1) 簸(P0) 去(P1)
巴金《發的故事·星七》:“車子雖然走得慢,但是震動得十分厲害,把站立的客人顛來簸去。”
年級字:來(P1) 因(P1) 去(P1) 果(P1)
謝覺哉《不惑集·領會》:“領會是‘心領神會’,不僅懂得文件的意義,而且懂得文件的來因去果。”
年級字:掛(P2) 冠(P5) 歸(P3) 去(P1)
冠:帽子,這裏指官帽。把官帽取下掛起來。比喻辭官回家。
《後漢書·逢萌傳》:“時王莽殺其子宇,萌謂友人曰:‘三綱絕矣!不去,禍將及人。即解冠掛工都城門歸,將家屬浮海,客於遼東。”
年級字:解(P2) 黏(P5) 去(P1) 縛(P6)
年級字:大(P1) 江(P2) 東(P1) 去(P1)
長江的水往東奔流而去。後借用爲詞牌名。多表示陳跡消逝,歷史向前發展。
宋·蘇軾《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年級字:賊(P3) 去(P1) 關(P2) 門(P1)
賊偷了東西走後才雲關門。比喻事故發生之後才採取防範措施。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一:“僧問曰:‘若不遇於師,幾成走作。’師曰:‘賊去後關門。’”
年級字:陳(P2) 言(P1) 務(P3) 去(P1)
陳言:陳舊的言辭;務:務必。陳舊的言詞一定要去掉。指寫作時要排除陳舊的東西,努力創造、革新。
唐·韓愈《與李翊書》:“惟陳言之務去,戛戛乎其難哉!”
年級字:呼(P2) 來(P1) 喝(P1) 去(P1)
呼、喝:大聲喊叫。呼之即來,喝之即去。形容隨意驅使。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十二回:“這菩薩賣弄神通,把老孫這等呼來喝去,全不費力也!”
年級字:放(P1) 眼(P1) 望(P2) 去(P1)
詞性:動詞
年級字:效(P3) 死(P3) 勿(P1) 去(P1)
《孟子梁惠王下》:“世守也,非身之所能爲也,效死勿去。”
年級字:歸(P3) 去(P1) 來(P1) 兮(P1)
晉·陶淵明《歸去來辭》:“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年級字:否(P3) 去(P1) 泰(P4) 來(P1)
前蜀·韋莊《湘中作》詩:“否去泰來終可待,寒夜休唱《飯牛歌》。”
年級字:來(P1) 龍(P2) 去(P1) 脈(P3)
詞性:形容詞
成語事情的細節、前因後果。
明·吾邱瑞《運甓記·牛眠指穴》「此間前岡有塊好地,來龍去脈,靠嶺朝山,處處合格。」
年級字:雁(P3) 去(P1) 魚(P1) 來(P1)
元·湯式《湘妃引·有所贈》曲:“鶯煎燕聒惹相思,雁去魚來傳恨詞。”
年級字:去(P1) 食(P1) 存(P3) 信(P1)
年級字:去(P1) 危(P3) 就(P1) 安(P1)
年級字:顛(P4) 來(P1) 倒(P2) 去(P1)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將簡帖兒掂,將妝盒兒按,開拆封皮孜孜看,顛來倒去不害心煩。”
年級字:以(P1) 骨(P2) 去(P1) 蟻(P3)
用肉驅趕螞蟻,螞蟻越多。比喻行爲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結果。同“以肉去蟻”。
南朝·梁元帝《金樓子·立言下》:“以骨去蟻,蟻愈多;以魚驅蠅,蠅愈至。”
年級字:不(P1) 如(P2) 歸(P3) 去(P1)
杜鵑鳥的叫聲很象“不如歸去”。舊時常用以作思歸或催人歸去之辭。也表示消極求退。
宋·梅堯臣《杜鵑》詩:“不如歸去語,亦自古來傳。”
年級字:來(P1) 蹤(P5) 去(P1) 路(P1)
年級字:去(P1) 本(P2) 趨(P4) 末(P3)
年級字:以(P1) 戰(P4) 去(P1) 戰(P4)
年級字:來(P1) 去(P1) 無(P2) 蹤(P5)
蹤:腳印。來時去時都看不見蹤影。形容出沒極爲迅速或隱祕。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八十一回:“拿着一條不短不長的金箍棒,來無影,去無蹤。”
年級字:人(P1) 去(P1) 樓(P2) 空(P1)
人已離去,樓中空空。比喻故地重遊時睹物思人的感慨。
唐·崔顥《黃鶴樓》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年級字:龍(P2) 去(P1) 鼎(P5) 湖(P2)
典出《史記·封禪書》:“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羣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涘,龍涘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涘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
年級字:說(P1) 來(P1) 說(P1) 去(P1)
年級字:湯(P2) 去(P1) 三(P1) 面(P1)
《史記·殷本紀》:“湯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湯曰:‘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諸侯聞之,曰:‘湯德至矣,及禽獸。’”
年級字:來(P1) 去(P1) 分(P2) 明(P1)
年級字:去(P1) 泰(P4) 去(P1) 甚(P4)
《老子》第二十九章:“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韓非子·揚權》:“故去甚去泰,身乃無害。”
年級字:去(P1) 本(P2) 就(P1) 末(P3)
年級字:拂(P5) 袖(P2) 而(P1) 去(P1)
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氣。形容生了氣,一甩袖子就走了。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王子敬數歲時,嘗看諸門生樗蒲,見有勝負,因曰:‘南風不競。’……子敬瞋目曰:‘遠慚荀奉倩,近愧劉真長。’遂拂袖而去。”
年級字:臨(P3) 去(P1) 秋(P1) 波(P1)
秋波:秋天的水波,比喻眼睛明澈。臨走時的回眸一盼。形容別情依依。
年級字:絲(P2) 來(P1) 線(P2) 去(P1)
《朱子全書·論語》:“但顏子得聖人說一句,直是傾腸倒肚是了,更無許多廉纖纏繞,絲來線去。”
年級字:覆(P5) 去(P1) 翻(P2) 來(P1)
宋·趙長卿《減字木蘭花》詞:“終宵無寐。覆去翻來真個是。屈指歸期。”
年級字:送(P1) 去(P1) 迎(P2) 來(P1)
年級字:去(P1) 天(P1) 尺(P1) 五(P1)
年級字:來(P1) 迎(P2) 去(P1) 送(P1)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銷魂橋》:“長安東灞陵有橋,來迎去送皆至此橋,爲離別之地,故人呼之‘銷魂橋’。”
年級字:眉(P3) 來(P1) 眼(P1) 去(P1)
宋·辛棄疾《滿江紅·贛州席上呈太守陳季陵侍郎》:“落日蒼茫,風才定,片帆無力。還記得眉來眼去,水光山色。”
年級字:而(P1) 去(P1) 之(P2) 走(P1)
詞性:動詞
文言文字詞走避、離去。
「而」然後。
「去」離去。
「之」代詞 - 她。
「走」走避、遠走。
原文是「挈妻子而去之走」,指拉著妻子然後離開「她」遠遠走避。
《莊子·天運·東施效顰》「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年級字:養(P2) 鷹(P2) 颺(P0) 去(P1)
比喻懷有野心的人不易控制,當其得意之時就不再爲主人所用。
語出《後漢書·呂布傳》:“譬如養鷹,飢即爲用,飽則颺去。”
年級字:去(P1) 存(P3) 真(P1)
人的認識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由淺入深、去僞存真的過程。
年級字:翻(P2) 來(P1) 覆(P5) 去(P1)
《朱子全書》:“橫說也如此,豎說也如此,翻來覆去說都如此。”
年級字:去(P1) 故(P1) 納(P4) 新(P1)
年級字:以(P1) 刑(P3) 去(P1) 刑(P3)
用刑罰遏止刑罰,意指從重量刑,使百姓畏懼而不敢犯法,以收到不用刑的效果。
《商君書·靳令》:“行罰,重其輕者,輕其重者,輕者不至,重者不來,此謂以刑去刑,刑去事成。”高亨注:“‘輕其重者’一句是衍文,《韓非子·飭令篇》無,是其證。”又《去強》:“以刑去刑,國治。”
年級字:何(P1) 去(P1) 何(P1) 從(P1)
去:離開;從:跟隨。離開哪兒,走向哪兒。多指在重大問題上選擇什麼方向。
戰國·楚·屈原《卜居》:“此孰吉孰兇?何去何從?”
年級字:遺(P3) 名(P2) 去(P1) 利(P2)
唐·盧肇《宜州新興寺碑銘》:“但學者不能窒慾攘貪,遺名去利。”
年級字:登(P1) 高(P1) 去(P1) 梯(P2)
年級字:刮(P5) 骨(P2) 去(P1) 毒(P4)
颳去深入至骨的毒性,徹底醫治。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三國志·蜀志·關羽傳》:“矢鏃有毒,毒入於骨,當破肩作創,刮骨去毒,然後此患乃除耳。”
年級字:去(P1) 暗(P2) 投(P3) 明(P1)
年級字:去(P1) 故(P1) 就(P1) 新(P1)
《史記·律書》:“三月也,律中姑洗。”張守節正義:“《白虎通》雲:‘沽者,故也。洗者,鮮也。’言萬物去故就新,莫不鮮明也。”
年級字:麾(P0) 之(P2) 即(P1) 去(P1)
宋·辛棄疾《沁園春·將止酒戒酒杯勿使近》詞:“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之須來。’”
年級字:來(P1) 去(P1) 無(P2) 踪(P5)
踪:腳印。來時去時都看不見踪影。形容出沒極為迅速或隱秘。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八十一回:“拿著一條不短不長的金箍棒,來無影,去無踪。”
年級字:除(P2) 殘(P5) 去(P1) 穢(P4)
殘:殘暴。穢:污穢,比喻惡勢力。清除社會上的殘暴、腐朽勢力。
《後漢書·樑統傳》:“仁者愛人,義者政理,愛人以除殘爲務,政理以去亂爲心。” 漢·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故在濟南,始除殘去穢,平心選舉,違忤諸常待。”
年級字:把(P1) 臂(P2) 徐(P4) 去(P1)
年級字:絕(P4) 裙(P3) 而(P1) 去(P1)
年級字:一(P1) 來(P1) 二(P1) 去(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八回:“一來二去,兩個人就裝糊塗了,倒象真的一樣兒。”
年級字:相(P1) 去(P1) 無(P2) 幾(P1)
去:距離;無幾:沒有多少。指二者距離不遠或差別不大。
宋·蘇洵《嘉祐集·衡論下·田制》:“是今之稅與周之稅輕重之相去無幾也。”
年級字:死(P3) 去(P1) 活(P1) 來(P1)
指因極度的疼痛或悲哀,暈過去,又醒過來。多形容被打得很慘,或哭得很厲害。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三回:“柳知府已經嚇得死去活來。”
年級字:走(P1) 來(P1) 走(P1) 去(P1)
詞性:動詞
年級字:來(P1) 蹤(P5) 去(P1) 跡(P2)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十二回:“文武衙門都瞧了,來蹤去跡也看了,屍也驗了。”
年級字:上(P1) 樓(P2) 去(P1) 梯(P2)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琦乃將亮遊觀後園,共上高樓。飲宴之間,令人去梯,因謂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於吾耳,可以言示?’”
年級字:鼎(P5) 湖(P2) 龍(P2) 去(P1)
年級字:去(P1) 住(P1) 兩(P1) 難(P2)
年級字:去(P1) 粗(P2) 取(P2) 精(P2)
年級字:來(P1) 回(P1) 來(P1) 去(P1)
年級字:捐(P4) 殘(P5) 去(P1) 殺(P4)
年級字:浮(P3) 來(P1) 暫(P4) 去(P1)
《紅樓夢》第八八回:“姨太太這幾天浮來暫去,不能過來回老太太,今日飯後家去了。”
年級字:馬(P1) 去(P1) 馬(P1) 歸(P3)
據《淮南子·人間訓》載,邊塞老翁失馬,人以爲禍,結果其馬領胡人駿馬同歸,人皆賀之,而其子卻因騎馬摔傷致殘,鄉人吊之,不料胡人入塞,邊塞丁壯戰死者十九,其子卻因腿跛而全。
年級字:不(P1) 知(P1) 去(P1) 向(P1)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一回:“宣王問曰:‘如今紅衣小兒何在?’答曰:‘自教歌之後,不知去向。’”
年級字:去(P1) 太(P1) 去(P1) 甚(P4)
唐·劉知幾《史通·世家》:“樑主敕撰《通史》,定爲吳蜀世家,持彼僭君,比諸列國,去太去甚,其得折中之規乎。”
年級字:予(P2) 齒(P3) 去(P1) 角(P2)
《漢書·董仲舒傳》:“天亦有所分予,予之齒者去其角,傅其翼者兩其足,是所受大者不得取小也……夫已受大,又取小,天不能足,而況人乎!”顏師古注:“謂牛無上齒則有角,其餘無角者則有上齒。”
年級字:一(P1) 去(P1) 不(P1) 復(P4) 返(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永久離別,再見的機會很微。
一去: 前去、離去,一旦離開的意思。
不: 否定詞,不會、不能。
復: 復活,再次的意思。
返: 返回、重返,再次回來的意思。
一旦從軍去戰場之後,回來的機會便很微。
唐.崔顥〈黃鶴樓〉詩:「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也作「一去不返」。
《史記·刺客列傳》:「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年級字:湯(P2) 裏(P1) 來(P1) 水(P1) 裏(P1) 去(P1)
年級字:無(P2) 可(P1) 奈(P4) 何(P1) 花(P1) 落(P2) 去(P1)
對春花的凋落感到沒有辦法。形容留戀春景而又無法挽留的心情。後來泛指懷念已經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悵心情。
宋·晏殊《浣溪沙》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dài zhe líng dāng qù zuò zéi
年級字:帶(P1) 著(P2) 鈴(P2) 鐺(P0) 去(P1) 做(P1) 賊(P3)
《晚清文學叢鈔·新中國未來記》第五回:“既是一點兒把握都沒有,卻天天在那裏叫囂狂擲,豈不是俗語說的“帶着鈴鐺去做賊”嗎?”
dài zhe líng dāng qù zuò zéi
年級字:帶(P1) 着(P2) 鈴(P2) 鐺(P0) 去(P1) 做(P1) 賊(P3)
《晚清文學叢鈔·新中國未來記》第五回:“既是一點兒把握都沒有,卻天天在那裏叫囂狂擲,豈不是俗語說的“帶着鈴鐺去做賊”嗎?”
qián mén qù hǔ hòu mén jìn láng
年級字:前(P1) 門(P1) 去(P1) 虎(P1) ,(P1) 後(P1) 門(P1) 進(P1) 狼(P2)
比喻趕走了一個敵人,又來了一個敵人。同“前門拒虎,後門進狼”。
zhào zhī jí lái huī zhī jí qù
年級字:召(P2) 之(P2) 即(P1) 來(P1) ,(P1) 揮(P3) 之(P2) 即(P1) 去(P1)
召:召喚。揮:擺手。手一召就來,手一擺就去。形容非常聽從指揮。
老舍《老舍自傳》第六章第五節:“無關緊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來,揮之即去,毫不客氣。”
hū zhī jí lái huī zhī jí qù
年級字:呼(P2) 之(P2) 即(P1) 來(P1) ,(P1) 揮(P3) 之(P2) 即(P1) 去(P1)
即:就,立刻;揮:揮手。叫他來就來,叫他走就走。形容統治階級對下屬或奴才的任意使喚。
《史記·汲鄭列傳》:“使黯(汲黯)任職居官,無以逾人。然至其輔少主,守城深堅,招之不來,麾之不去,雖自謂賁育亦不能奪之矣。”
lái shì shì fēi rén qù shì shì fēi zhě
年級字:來(P1) 是(P1) 是(P1) 非(P2) 人(P1) ,(P1) 去(P1) 是(P1) 是(P1) 非(P2) 者(P1)
猶言解鈴還是繫鈴人。指誰惹起的是非,還得由誰來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