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駐(P6) 紅(P1) 卻(P2) 白(P1)
年級字:閉(P2) 門(P1) 卻(P2) 掃(P1)
卻:停止;卻掃:不再清掃車跡,意指謝客。關上大門,掃除車跡。指閉門謝客,不和外界往來。
南朝梁·江淹《恨賦》:“至乃敬通見抵,罷歸田裏,閉關卻掃,塞門不仕。”
年級字:卻(P2) 之(P2) 不(P1) 恭(P2)
卻:推卻。指對別人的邀請、贈與等,如果拒絕接受,就顯得不恭敬。
年級字:卻(P2) 金(P1) 暮(P5) 夜(P2)
東漢楊震爲東萊太守,途經昌邑,縣令王密求見。至晚,以十金奉楊曰:“暮夜無知者。”楊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者?”遂拒而不受。見《後漢書·楊震傳》。
年級字:閉(P2) 門(P1) 卻(P2) 軌(P5)
年級字:卻(P2) 病(P2) 延(P4) 年(P1)
年級字:閉(P2) 關(P2) 卻(P2) 掃(P1)
卻:停止;卻掃:不再清掃車跡,意指謝客。關上大門,掃除車跡。指閉門謝客,不和外界往來。
南朝梁·江淹《恨賦》:“至乃敬通見抵,罷歸田裏,閉關卻掃,塞門不仕。”
年級字:情(P2) 面(P1) 難(P2) 卻(P2)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六回:“湍制臺情面難卻,第二天就把話傳給了藩臺,不到三天,牌已掛出去了。”
年級字:卻(P2) 老(P1) 還(P1) 童(P1)
年級字:望(P2) 而(P1) 卻(P2) 步(P1)
卻步:不敢前進,向後退。形容事物可怕或討厭,使人一看就往後退縮。
秦牧《象和蟻的童話》:“凡這一切,都很可能使某一部分有條件從事這種工作的人望而卻步。”
年級字:杜(P2) 門(P1) 卻(P2) 掃(P1)
杜:堵塞;卻掃:不再掃徑迎客。關上大門,掃除車跡。指閉門謝客,不和外界往來。
《北史·李謐傳》:“遂絕跡下帷,杜門卻掃,棄產營書,手自刪削。”
年級字:還(P1) 年(P1) 卻(P2) 老(P1)
年級字:長(P1) 念(P1) 卻(P2) 慮(P4)
《史記·秦始皇本記》:“人小乘非位,莫不恍忽失守,偷安日日,獨能長念卻慮,父子作權,近取於戶牖之間,況誅猾臣,爲君討賊。”
年級字:盛(P2) 情(P2) 難(P2) 卻(P2)
年級字:情(P2) 不(P1) 可(P1) 卻(P2)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十回:“閨臣、紅蕖衆姊妹也再再相留,紫菱情不可卻,只得應允。”
年級字:長(P1) 慮(P4) 卻(P2) 顧(P3)
宋·李綱《與宰相論捍賊札子》:“綱竊觀自古人主,必有親兵,所以制障表裏,爲長慮卻顧之術也。”
年級字:卻(P2) 行(P1) 求(P2) 前(P1)
指以倒退求前進,比喻方法不對,因而不可能達到目的。
語出《韓詩外傳》卷五:“夫明鏡者所以照形也,往古者所以知今也。夫知惡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襲蹈其所以安存者,則無異乎卻行而求逮於前人也。”
年級字:擺(P2) 袖(P2) 卻(P2) 金(P1)
唐·韓愈《順宗實錄》:“執誼爲翰林學士,受財爲人求科第,夏卿不就應乃探囊中金以內夏卿袖,夏卿……擺袖引身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