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卒(P3)
詞性:名詞
文言文字詞甲骨文從帶交叉線條,原是給家伇的工衣制服,後來多稱士兵為「卒」或「士卒」。
被差役的家僕或士兵: 士卒、卒子、役卒。
泛指社會地位低下的人: 販夫走卒。
因為工作多是原因勞伇或在於前線當兵,容易失去生命, 故此常與死亡、完結一齊使用: 暴卒、病卒、卒償宿願、猝死。
古字同“「猝」。
《史記.卷二九.河渠書》:「悉發卒數萬人穿漕渠,三歲而通。」
《左傳.隱公元年》:「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唐.杜甫〈北征〉詩:「至尊尚蒙塵,幾日休練卒?」
《詩經.豳風.七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禮記.奔喪》:「三日五哭,卒,主人出送賓。」
《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漢.桓寬《鹽鐵論.非鞅》:「秦任商君,國以富強,其後卒并六國而成帝業。」
年級字:有(P1) 始(P2) 有(P1) 卒(P3)
年級字:一(P1) 卒(P3) 之(P2) 田(P1)
年級字:販(P4) 夫(P2) 卒(P3)
清·龔自珍《王仲瞿墓表銘》:“以故大江之南,大河之北,南至閩粵、熱河,販夫騶卒,皆知王舉人。”
年級字:爲(P2) 德(P4) 不(P1) 卒(P3)
年級字:販(P4) 夫(P2) 走(P1) 卒(P3)
清·曾樸《孽海花》第十八回:“通國無不識字的百姓,即販夫走卒,也都通曉天下大勢,民智日進,國力自然日大了。”
年級字:躬(P3) 先(P2) 士(P1) 卒(P3)
唐·張說《爲河內郡王武懿宗平冀州賊契丹等露布》:“誓將首冒鋒刀,躬先士卒,上假神兵之威,下定鬼方之罪。”
年級字:優(P3) 游(P1) 卒(P3) 歲(P2)
年級字:輕(P2) 卒(P3) 銳(P4) 兵(P3)
輕卒:輕裝的士兵。銳兵:銳利的武器。輕裝勇猛的士兵,手拿鋒利的武器。形容部隊戰鬥力很強。
年級字:聊(P4) 以(P1) 卒(P3) 歲(P2)
年級字:整(P2) 旅(P2) 厲(P3) 卒(P3)
《北齊書·莫多婁貸文傳》:“周文帝軍出函谷,景與高昂議整旅厲卒,以待其至。”
年級字:無(P2) 名(P2) 小(P1) 卒(P3)
卒:古時指士兵。不出名的小兵。比喻沒有名望或地位的人。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只見城內一將飛馬引軍而出,大喝:‘魏延無名小卒,安敢造亂!’”
年級字:過(P1) 河(P1) 卒(P3) 子(P1)
象棋規則中卒子只能向前,不能後退,過了河之後可以橫着走,威力更大。比喻只能前進,不能後退。
劉紹棠《狼煙》二十四:“花言巧語蒙哄不了二位老人家,甜言蜜語也迷惑不了二位老人家,於是心慌意亂,閉上眼睛,手捧着怦怦亂跳的胸口,失悔自己的冒險進城,然而已經騎虎難下,只有做一名過河卒子了。”
年級字:倉(P2) 卒(P3) 之(P2) 際(P3)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文士傳》:“天下大亂,豪傑並起,在倉卒之際,強弱未分。”
年級字:瓦(P2) 合(P1) 之(P2) 卒(P3)
瓦合:碎瓦相拼合。卒:士兵。像破碎的瓦片湊合在一起一樣的士兵。比喻沒有組織紀律的軍隊。
《漢書·酈食其傳》:“食其曰:‘足下起瓦合之卒,收散亂之兵,不滿萬人,欲以徑入強秦,此所謂探虎口者也。’”
年級字:為(P2) 德(P4) 不(P1) 卒(P3)
年級字:丟(P1) 卒(P3) 保(P2) 車(P1)
京劇《龍江頌》第一場:“爲了堵江救旱,我們是會損失一些,這照我們下棋的說法,就叫做‘丟卒保車’。”
年級字:不(P1) 忍(P1) 卒(P3) 讀(P1)
卒:盡,完。不忍心讀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內容悲慘動人。
清·淮陰百一居士《壺天錄》上卷》:“閩督何公小宋,挽其夫人一聯,一字一淚,如泣如訴,令人不忍卒讀。”
年級字:身(P1) 先(P2) 士(P1) 卒(P3)
詞性:形容詞
成語,
三國成語一馬當先、以身作則袖手旁觀作戰時將領親自帶頭,衝在士兵前面。現在也用來比喻領導帶頭,走在羣衆前面。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當敵勇敢,常爲士卒先。”《資治通鑑·隋紀煬帝大業九年》:“玄感每戰,身先士卒,所向摧陷。”
年級字:優(P3) 遊(P2) 卒(P3) 歲(P2)
年級字:倉(P2) 卒(P3) 主(P1) 人(P1)
倉卒:匆忙。客人突然到來,倉促中招待不週,難盡主人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