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àn
年級字:半(P1)
詞性:形容詞,量詞
文言文字詞金文象在牛頭中間分割。
剖開。二分之一:一半。
數額: 半百(五十,多指歲數)。
面積: 半圓。
體積: 半碗飯。
光線: 半透明。
時間: 半日、半天、半夜、半小時。
路程: 半路。
製成品: 半成品。
交易: 半價、半買半送。
知識、能力: 一知半解、半斤八両。
態度: 半推半就、半信半疑、半途而廢。
一部份: 半島、半山、半路、半空。
唐.張繼〈楓橋夜泊〉詩:「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莊子.天下》:「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bàn bèi
dà bàn
bàn bǎi
Bàn luǒ
Tuī bàn
bàn yāo
bàn wǎn
bàn huì
Bàn bù
bàn rì
bàn dǎo
Bàn shuì
年級字:半(P1) 睡(P2)
詞性:名詞
“半睡”是唐代詩人韓偓的詩歌作品。“香奩集”第18首。
jù bàn
年級字:句(P2) 半(P1)
詞性:數詞
1.一句半
例:啞巴在本子裡寫了一句半,還沒完成第二句就暈倒了
2.個半
例:(方)句半鐘
bàn cùn
bàn shǎng
bàn shì
年級字:半(P1) 世(P1)
詞性:量詞
常見詞組半生半生的時間。
「半」一的一半。
「世」世代、人世,人生在世。一生人的一半,半輩子。
bàn pén
年級字:半(P1) 盆(P2)
詞性:數詞,量詞
盆子裡只盛了一半滿的東西
例:嬸嬸端了半盆水到病床前給不便行動的叔叔洗臉
bàn chǐ
bàn yè
chǐ bàn
yuè bàn
bàn dào
bàn bù
bàn gè
bàn jié
bàn yuè
年級字:半(P1) 月(P1)
詞性:形容詞
1.一月之半。
2.當月球半個圓面被照亮時的上弦月或下弦月;上弦或下弦時看到的月球。
bàn zǎi
bàn shù
bàn diǎn
年級字:半(P1) 點(P1)
詞性:形容詞
一點半點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4回:“倘或不防,前後錯了一點半點,不論真假。”
Bàn xǐng
年級字:半(P1) 醒(P2)
詞性:名詞
《半醒》是劉思涵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姚若龍作詞、王雅君譜曲,是2014年上映的電影《催眠大師》的片尾曲。
bàn àn
yī bàn
bàn tǎng
duō bàn
年級字:多(P1) 半(P1)
詞性:數詞
多數,
大都1. 超過一半或超過半數;大半;大部分2. 大概;很可能
bànshēng
年級字:半(P1) 生(P1)
詞性:量詞
常見詞組半世一生半生的時間。
「半」一的一半。
「生」生命、生活,人生在世。一生人的一半,半輩子。
bàn fēn
年級字:半(P1) 分(P2)
詞性:形容詞
1.平分為二;二分之一。
例:唐耿湋《酬張少尹秋日鳳翔西郊見寄》詩:“草木涼初變,陰晴景半分。”《宋史·兵志八》:“ 皇祐元年,揀河北、 河東、 陝西、 京東西禁、廂諸軍,退其罷癃為半分,甚者給糧遣還鄉里。”
2.表示極少的錢。
例:《水滸傳》第二回:“我枉自經了許多師家,原來不值半分。”
3.表示極短的距離。
例:陳天華《警世鐘》:“老的,少的……各項人等,從今以後,都是那洋人畜圈裡的牛羊,鍋子裡的魚肉,由他要殺就殺,要煮就煮,不能走動半分。”
4.表示極小的程度。
例:愈天白 《危欄》:“她脫去了西裝,從她神色中,我看不到她對它有半分依戀。”
bàn qiú
年級字:半(P1) 球(P2)
詞性:名詞,形容詞
1.被赤道分開的地球的一半。
2.或者分為包括歐洲、亞洲和非洲的一半與美洲的一半這兩半之一:東半球,西半球。
3.球體被通過球心的一個平面分成的兩半之一。
4.大腦半球的簡稱。
bàn xiǔ
年級字:半(P1) 宿(P3)
詞性:名詞
半夜。
例:趙大年《公主的女兒》一:“娘兒倆又哭又笑地整整談了半宿體己話兒,今天一大早兒……才由她二十八歲的獨生兒子張興領著進了大紅門。”
bàn tiān
年級字:半(P1) 天(P1)
1.白天的一半。
2.好長一會兒。
3.空氣中不直接毗連地面或它下面的其他固體或液體的任一地點或區域。
bàn kōng
bàn yuán
年級字:半(P1) 圓(P1)
詞性:名詞
從直徑的一端到另一端的圓的部分;等於圓周一半的弧。亦稱半圓周被直徑分割的圓面積的一半中的任一個
形成半圓或半圓周的一個物體、隊形或對象的排列
bàn kuài
bàn tú
Bàn tiáo
ban lā
yè bàn
年級字:事(P1) 倍(P4) 功(P1) 半(P1)
年級字:以(P1) 半(P1) 擊(P3) 倍(P4)
《管子·制分》:“人事荒亂,以十破百;器備不行,以半擊倍。”尹知章注:“敵國器備,不可施行;故此雖半,可以擊彼之倍。”
年級字:半(P1) 死(P3) 半(P1) 生(P1)
漢·枚乘《七發》:“龍門之桐,高百尺而無枝……其根半死半生。”
年級字:半(P1) 夢(P3) 半(P1) 醒(P2)
說來說去,我究竟在半夢半醒之間,做了些甚麼呢? ★倪匡《賣命·半夢半醒》
年級字:一(P1) 長(P1) 半(P1) 短(P2)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二回:“倘有一長半短,豈不於我的風水也有關礙?”
年級字:半(P1) 青(P1) 半(P1) 黃(P1)
《朱子全書·學》:“今既要理會,也要理會取透,莫要半青半黃,下梢都不濟事。”
年級字:得(P1) 失(P2) 相(P1) 半(P1)
得失:得到與失去。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即得失相當,不相上下。
晉·陳壽《三國志·吳書·全琮傳》:“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豈得謂全哉?”
年級字:半(P1) 斤(P1) 八(P1) 兩(P1)
八兩:即半斤。一個半斤,一個八兩。比喻彼此一樣,不相上下。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一:“問:‘來時無物去時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師曰:‘秤頭半斤,秤尾八兩。’”宋·釋惟白《建中靖國續燈錄》:“踏着秤錘硬似鐵,八兩元來是半斤。”
年級字:黑(P1) 天(P1) 半(P1) 夜(P2)
馬烽《三年早知道》:“一個老漢說:‘黑天半夜怕什麼!紅星社不會有人來。’”
年級字:半(P1) 死(P3) 不(P1) 活(P1)
年級字:半(P1) 路(P1) 修(P2) 行(P1)
原指成年後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從事另一工作。
年級字:半(P1) 死(P3) 辣(P5) 活(P1)
年級字:一(P1) 資(P2) 半(P1) 級(P2)
唐·無名氏《玉泉子·裴晉公度》:“裴晉公度爲門下侍郎,過吏部選人官,謂同過給事中曰:‘吾徒僥倖,至於此輩,優與一資半級,何足問也?’”
年級字:半(P1) 上(P1) 半(P1) 下(P1)
《朱子全書》卷十:“三年無改,謂是半上半下底事,在所當改者,但不可匆遽急改之。”又卷十九:“微子去卻易,比干則索性死,他(箕子)在半上半下處,最是難。”
年級字:半(P1) 推(P2) 半(P1) 就(P1)
推:抵拒,推託;就:靠攏,迎上去。一面推辭,一面靠攏上去。形容裝腔作勢假意推辭的樣子。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半推半就,又驚又愛,檀口搵香腮。”
年級字:半(P1) 新(P1) 半(P1) 舊(P2)
《紅樓夢》第一一九回:“次日,寶玉賈蘭換了半新半舊的衣服,欣然過來見了王夫人。”
年級字:半(P1) 文(P1) 半(P1) 白(P1)
這篇文章……唯一的缺點,是“~,似通非通” ★瓊瑤《匆匆太匆匆》
年級字:半(P1) 疑(P3) 半(P1) 信(P1)
唐·元稹《古築城曲》:“因茲請休和,虜往騎來過。半疑兼半信,築城猶嵯峨。”
年級字:好(P1) 壞(P2) 參(P3) 半(P1)
詞性:形容詞
年級字:一(P1) 時(P1) 半(P1) 霎(P6+)
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二折:“我覷這萬水千山,都只在一時半霎。”
年級字:半(P1) 籌(P5) 不(P1) 納(P4)
元·李文蔚《燕青博魚》第一折:“往常時我習武藝學兵法,到如今半籌也不納。”
年級字:譽(P4) 參(P3) 半(P1)
說壞話的和說好話的各佔一半。表示對人的評價沒有一致的意見。
茅盾《溫故以知新》:“正常的現象是譭譽參半。這個譭譽參半……會爭出一個對作品既不偏高,也不偏低的恰好評價。”
年級字:一(P1) 絲(P2) 半(P1) 粟(P0)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回:“兒子不能掙得一絲半粟孝敬父親,到要破費了父親的產業,實在不可自比於人。”
年級字:一(P1) 時(P1) 半(P1)
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人生死則在一時半晌。你叫我斷了金波綠釀,卻不等閒的虛度時光。”
年級字:寸(P1) 絲(P2) 半(P1) 粟(P0)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回:“兒子不能掐得寸絲半粟孝敬父親,倒要破費了父親產業,實在不可自比於人,心裏愧恨之極!”
年級字:半(P1) 點(P1) 關(P2) 係(P4)
詞性:形容詞
「半點」- 不是一個百份點的一半,應用在這四字短句的意思是一點也沒有。
「關係」- 事物、生物或大自然物質之間連接的原因、互動的情況和所影響的後果。
「半點關係」- 沒有關係。
年級字:一(P1) 斑(P3) 半(P1) 點(P1)
宋·胡宏《鬍子知言·復義》:“天命之謂性,流行發見於日用之間,患在學道者未見全體,窺見一斑半點,而執認己意,以爲至誠之道。”《朱子語類》卷六七:“今人只是知得一斑半點,見得這些,所以不到極處也。”
年級字:半(P1) 截(P3) 入(P1) 土(P1)
宋·蘇軾《東坡志林》卷十二:“汝已半截入土,猶爭高下呼?”
年級字:一(P1) 星(P1) 半(P1) 點(P1)
她是個乾淨利索的人,家裏讓她收拾得連一星半點的灰塵都沒有。
年級字:半(P1) 吞(P3) 半(P1) 吐(P2)
年級字:一(P1) 言(P1) 半(P1) 句(P2)
《朱子語類》卷十一:“近來學者有一種則捨去冊子,卻欲於一言半句上便要見道理。”
年級字:半(P1) 壁(P2) 山(P1) 河(P1)
李光《集詩述感》:“半壁山河話戰爭,布衣空負魯連名。”
年級字:一(P1) 階(P3) 半(P1) 級(P2)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或因家世餘緒,得一階半級,便自爲足,全忘修學。”
年級字:一(P1) 言(P1) 半(P1) 辭(P5)
《史記·魏公子列傳》:“吾所以待侯生者備矣,天下莫不聞。今吾且死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我豈有所失哉!”
年級字:疑(P3) 信(P1) 參(P3) 半(P1)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六回:“安老爺聽他這話說得離奇,疑信參半,忙問:‘貴堂官是那位?’”
年級字:一(P1) 鱗(P4) 半(P1) 爪(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一鱗半甲、一鱗片甲、一鱗一爪、一鱗片爪比喻視覺上只看到零星片段或瑣碎的事物,沒有看到全面的事實。
一鱗: 龍身上一塊鱗片。
半爪: 龍身上一半腳爪。
原指龍在雲中,東露一鱗,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
唐·高仲武《中興閒氣集·蘇渙》:「三年中作變律詩九首,上廣州李帥,其文意長於諷刺,亦有陳拾遺一鱗半甲。”
年級字:半(P1) 不(P1) 顛(P4)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蔣興歌重會珍珠衫》:“這婆子俐齒伶牙,能言快語,又半癡不顛的慣與丫環們打諢,所以上下都喜歡他。”
年級字:半(P1) 壁(P2) 江(P2) 山(P1)
半壁:半邊;江山:比喻國家疆土。指在敵人入侵後殘存或喪失的部分國土。
清·蔣士詮《冬青樹·提綱》:“半壁江山,比五季朝廷尤小。”
年級字:半(P1) 絲(P2) 半(P1) 縷(P5)
縷:線。半根絲,半縷線。形容數量少,價值極其微小的東西。
清·朱柏廬《治家格言》:“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年級字:半(P1) 夜(P2) 三(P1) 更(P1)
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三折:“這船上是什麼人,半夜三更,大呼小叫的。”
年級字:半(P1) 間(P1) 不(P1) 界(P2)
間、界:今作:“尷尬”。比喻膚淺、不深刻,或做事不徹底。
《朱子語類·論語二九》:“便是世間有這一般半間不界底人,無見識,不顧理之是非一味漫人。”
年級字:一(P1) 些(P2) 半(P1) 些(P2)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老實一句,‘打開板壁講亮話’,這事一些半些,幾十兩銀子的話,橫豎做不來。”
年級字:東(P1) 南(P1) 半(P1) 壁(P2)
半壁:半邊。指長江中下游及其以東、以南的半邊江山。
元·施君美《幽閨記·虎狼擾亂》:“金朝那解番狼將,血濺東南半壁天。”
年級字:一(P1) 班(P2) 半(P1) 點(P1)
宋·黃庭堅《望遠行》詞:“且與一班半點,只怕你沒丁香核。”宋·無名氏《錯立身》戲文第二齣:“近日來與小生有一班半點之事,爭奈撇不下此婦人。”
年級字:一(P1) 肢(P5) 半(P1) 節(P1)
明·袁宗道《讀孟子》:“三代而下,市鮮中行,得鄉愿之一肢半節,皆足以成世。”
年級字:片(P1) 鱗(P4) 半(P1) 爪(P1)
清·陳田《明詩紀事·孫宜》:“餘觀其詩,剽擬字句,了無意味,求杜之片鱗半爪不可得。”
年級字:半(P1) 三(P1) 不(P1) 四(P1)
《西湖二集·李鳳娘酷妒遭天譴》:“勾引得官家一心在你身上,就在我身邊,也是半三不四。”
年級字:半(P1) 飢(P3) 半(P1) 飽(P1)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二十八卷:“若論起吳衙內,只算做半飢半飽,未能趁心像意。”
年級字:毀(P3) 譽(P4) 參(P3) 半(P1)
說壞話的和說好話的各佔一半。表示對人的評價沒有一致的意見。
年級字:半(P1) 信(P1) 不(P1) 信(P1)
三國·魏·嵇康《答釋難宅無吉凶攝生論》:“苟卜筮所以成相,虎可卜而地可擇,何爲半信而半不信耶?”
年級字:一(P1) 差(P2) 半(P1) 錯(P1)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七十二回:“就是桂姐有些一差半錯,不幹小的事。”
年級字:半(P1) 吐(P2) 半(P1) 露(P2)
《紅樓夢》第五十回:“因賈母尚未說明,自已也不好擬定,遂半吐半露告訴賈母道:‘可惜了這孩子沒福!前年他父親就沒了。’”
年級字:半(P1) 生(P1) 半(P1) 熟(P2)
沒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練。
元·元懷《拊掌錄》:“北都有妓女美色,而舉止生梗,土人謂之生張八……野(魏野)贈之詩曰:‘君爲北道生張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無笑語,半生半熟未相諳。’座客大發一噱。”
年級字:一(P1) 知(P1) 半(P1) 見(P1)
清·方以智《東西均·道藝》:“詎知後世之門庭張網者,偶竊一知半見,謂人悟門,便住門限上,登曲錄牀,此生不可復下。”
年級字:一(P1) 年(P1) 半(P1) 載(P3)
詞性:形容詞
成語泛指一段時間。
「一年」一年的時間。
「半載」載也是一年的意思,半載便是半年。
元·楊梓《敬德不服老》:「將軍你且耐心到那裏,不過一年半載,俺衆將每必然保奏將軍回來。」
年級字:半(P1) 途(P3) 而(P1) 廢(P4)
詞性:形容詞
成語廢:停止。指做事不能堅持到底,中途停頓,有始無終。
《禮記·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難已矣。”
年級字:半(P1) 真(P1) 半(P1) 假(P1)
元·範居中《金殿喜重重·秋思》套曲:“我這裏千回右轉自彷徨,撇不下多情數樁。半真半假喬摸樣,宜嗔宜喜嬌情況,知疼知熱俏心腸。”
年級字:一(P1) 時(P1) 半(P1) 刻(P2)
元·吳昌齡《張天師》:“吾今用你壇前仗劍等待,休錯吾一時半刻。”
年級字:半(P1) 生(P1) 不(P1) 熟(P2)
沒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練。
年級字:一(P1) 支(P1) 半(P1) 節(P1)
梁啓超《新民說》第八節:“人民之望仁政以得一支半節之權利者,實含有亡國民之根性,明也。”
年級字:半(P1) 面(P1) 之(P2) 舊(P2)
晉·袁彥伯《三國名人序贊》:“且觀世人之相論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決。”
年級字:半(P1) 半(P1) 拉(P1) 拉(P1)
朱自清《論說話的多少》:“最麻煩的是人多的時候,說得半半拉拉的,大家或者交頭接耳說他們自己的私話,或者打盹兒,或者東看看西看看,輕輕敲着指頭想別的,或者勉強打起精神對付着你。”
年級字:半(P1) 上(P1) 落(P2) 下(P1)
《朱子全書》卷十五:“聖人不肯半上落下,直是做到底。”又卷九:“人各有個知識,須是推致而極其至,不然半上落下,終不濟事。”
年級字:半(P1) 面(P1) 之(P2) 交(P1)
晉·袁彥伯《三國名人序贊》:“且觀世人之相論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決。”
年級字:半(P1) 懂(P2) 不(P1) 懂(P2)
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的。 ★初三教案《孔乙己》
年級字:一(P1) 半(P1)
分別用在同義詞或近義詞前邊,表示不多或不久。 一鱗半爪| 一年半載
年級字:半(P1) 間(P1) 半(P1) 界(P2)
①不徹底,不深透。②不明確。③猶言不上不下。④謂平庸。
年級字:半(P1) 壁(P2) 河(P1) 山(P1)
清·鈕琇《觚剩·虎林軍營唱和》:“昊《懷古》四首《詠嶽忠武》雲:‘將軍野戰最知名,半壁河山一力撐。’”
年級字:一(P1) 鱗(P4) 半(P1) 甲(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一鱗片甲、一鱗半爪、一鱗一爪、一鱗片爪比喻視覺上只看到零星片段或瑣碎的事物,沒有看到全面的事實。
一鱗: 龍身上一塊鱗片。
半甲: 龍身上一片鱗甲或指甲。
原指龍在雲中,神龍不見首尾,雲中所露一鱗半甲而已。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八.杜少陵三》:「唐人以為長于諷刺,得陳拾遺一鱗半甲。」也作「一鱗半爪」。
唐.高仲武《中興閒氣集.卷上.蘇渙》:「三年中作變律詩九首,上廣州李帥,其文意長于諷刺,亦有陳拾遺一鱗半甲。」
年級字:半(P1) 身(P1) 不(P1) 遂(P0)
遂:通“隨”,順從。原爲醫學病症名,指半邊身體不能隨意轉動。有時比喻詩文部分好,部分不好,不夠勻稱。
漢·張仲景《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無風之爲病,當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爲痹脈微而數中風使然。”
年級字:一(P1) 知(P1) 半(P1) 解(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只有表面的認知,無法提供全面和清楚的解釋。
「一知」知而不多、不深入。
「半解」只能提供部份的解釋。
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辨》:「有透徹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年級字:半(P1) 半(P1) 路(P1) 路(P1)
年級字:一(P1) 言(P1) 半(P1) 語(P1)
詞性:形容詞
《史記·魏公子列傳》:“今吾且死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
年級字:事(P1) 半(P1) 功(P1) 倍(P4)
《孟子·公孫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時爲然。”
年級字:半(P1) 籌(P5) 莫(P2) 展(P2)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周瑜雖能用計,豈能出諸葛亮之料乎?略用小謀,使周瑜半籌不展。”
年級字:一(P1) 階(P3) 半(P1) 職(P4)
元·馬致遠《陳摶高臥》第三折:“便博得一介半職,何足算,不堪題。”
年級字:半(P1) 低(P2) 不(P1) 高(P1)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三卷:“我們行戶人家,到是養成個半低不高的丫頭。”
年級字:半(P1) 路(P1) 出(P1) 家(P1)
原指成年後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從事另一工作。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三十二回:“這和尚是半路出家的。”
年級字:徐(P4) 娘(P1) 半(P1) 老(P1)
年級字:黑(P1) 更(P1) 半(P1) 夜(P2)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回:“有好差使就派了別人;這樣黑更半夜送人,就派我,沒良心的忘八羔子!”
年級字:三(P1) 更(P1) 半(P1) 夜(P2)
《宋史·趙昌言傳》:“四人者(陳象輿、胡旦、董儼、樑灝)日夕會昌言第。京師爲之語曰:‘陳三更,董半夜’。”
年級字:半(P1) 斤(P1) 八(P1) 面(P1)
舊制一斤合十六兩,半斤等於八兩。一個半斤,一個八兩,重量相等。比喻彼此一樣,不分上下。亦作“一個半斤,一個八兩”、“半斤對八兩”。
林寒青仗着手中短劍鋒利,把一個藍衣武士手中長劍削去了一截,使兩人不敢和他劍勢硬接,保持個~之局。 ★李涼《天涯俠侶》第三十三章
年級字:半(P1) 部(P2) 論(P2) 語(P1)
舊時對儒學經典之一《論語》的誇讚之辭,掌握半部《論語》,人的能力就會提高,就能治理國家。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七:“趙普再相,人言普山東人,所學止《論語》……太宗嘗以此論問普。普略不隱,對曰:‘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
年級字:半(P1) 信(P1) 半(P1) 疑(P3)
三國魏·嵇康《答釋難宅無吉凶攝生論》:“苟卜筮所以成相,虎可卜而地可擇,何爲半信而半不信耶?”
年級字:深(P2) 更(P1) 半(P1) 夜(P2)
《宋史·趙昌言傳》:“時鹽城副使陳象輿與昌言善,知制誥胡旦、度支副使董儼皆昌言同年,四人者,旦夕會昌年之第。京師爲之語曰:‘陳三更,董半夜。’”
年級字:半(P1) 塗(P5) 而(P1) 罷(P2)
唐·韓愈《論淮西事宜狀》:“陛下持之不堅,半塗而罷,傷威損費,爲弊必深。”
年級字:減(P3) 師(P1) 半(P1) 德(P4)
宋陳善《捫蝨新話·右軍書東坡字魯直詩》:“若乃學退之而不至者爲孫樵;學淵明而不至者爲白樂天,則以所謂減師半德也耶。”
年級字:事(P1) 半(P1) 功(P1) 百(P1)
年級字:一(P1) 個(P1) 半(P1) 個(P1)
宋·陳亮《水調歌頭》詞:“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於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明·袁宏道《西湖雜記》:“吾輩粗根浮器,不曾見得一個半個智識,可輕易談佛法哉?”
年級字:鶴(P2) 知(P1) 夜(P2) 半(P1)
《淮南子·說山訓》:“雞知將旦,鶴知夜半,而不免於鼎俎。”
年級字:一(P1) 男(P1) 半(P1) 女(P1)
《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員外何不取房娘子,生得一男半女,也不絕了香火。”
年級字:半(P1) 面(P1) 不(P1) 忘(P2)
《後漢書·應奉傳》李賢注引謝承《後漢書》:“造車匠於內開扇出半面視奉,奉即委去。後數十年於路見車匠,識而呼之。”《北齊書·楊愔傳》:“其聰記強識,半面不忘。”
年級字:圇(P0) 半(P1) 片(P1)
囫圇:完整的,整個兒的。一個整體中的一部分。指只聽懂或理解了其中的大概意思。
(邢連成)這才~地聽出點意思。(《千重浪》第十章》)
年級字:半(P1) 文(P1) 不(P1) 白(P1)
聽了喬泰這一遍~的話,那女子猶豫起來。 ★高羅佩《狄公案·四漆屏》
年級字:半(P1) 塗(P5) 而(P1) 廢(P4)
年級字:半(P1) 新(P1) 不(P1) 舊(P2)
年級字:下(P1) 半(P1) 天(P1) 儿(P1)
年級字:力(P1) 倍(P4) 功(P1) 半(P1)
年級字:半(P1) 解(P2) 一(P1) 知(P1)
甯調元《燕京雜詩》:“半解一知天下士,千歧百轍釜中魚。”
年級字:得(P1) 失(P2) 參(P3) 半(P1)
得失:得到與失去。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即得失相當。
年級字:一(P1) 官(P2) 半(P1) 職(P4)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四折:“都則爲一官半職,阻隔千山萬水。”
年級字:糠(P0) 菜(P1) 半(P1) 年(P1) 糧(P2)
一年之中有半年用糠和菜代替糧食。形容舊社會勞動人民的生活極其貧困。
年級字:半(P1) 夜(P2) 食(P1) 黃(P1) 瓜(P1)
年級字:一(P1) 時(P1) 半(P1) 會(P1) 兒(P1)
bàn bù lún yǔ zhì tiān xià
年級字:半(P1) 部(P2) 論(P2) 語(P1) 治(P2) 天(P1) 下(P1)
典出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趙普,人言所讀僅只《論語》而已。太宗趙匡義因此問他。他說:“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趙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
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jiǔ shí
年級字:行(P1) 百(P1) 里(P1) 者(P1) 半(P1) 九(P1) 十(P1)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纔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認真對待。
《戰國策·秦策五》:“詩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難也。”
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yú jiǔ shí
年級字:行(P1) 百(P1) 里(P1) 者(P1) ,(P1) 半(P1) 於(P2) 九(P1) 十(P1)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纔算是一半。比喻做事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認真對待。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五》:“詩云:‘行百里者半於九十’,此言末路之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