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千(P1) 變(P2) 萬(P2) 狀(P2)
漢·伶玄《趙飛燕外傳》:“後殿又爲溫室、凝缸室、浴蘭室,曲房連檻,飾黃金白玉,以壁爲表裏,千變萬狀。”
年級字:千(P1) 迴(P3) 萬(P2) 轉(P2)
年級字:千(P1) 言(P1) 萬(P2) 語(P1)
唐·鄭谷《燕》詩:“千言萬語無人會,又逐流鶯過短牆。”
年級字:千(P1) 載(P3) 一(P1) 合(P1)
一千年纔有這麼一個時機。形容機會極其難得。同“千載一時”。
《漢書·王襃賈傳》:“上下俱欲,歡然交欣,千載一合,論說無疑。”
年級字:渭(P0) 川(P2) 千(P1)
《史記·貨殖列傳》:“齊魯千畝桑麻;渭川千畝竹……此其人皆與千戶侯等。”
年級字:百(P1) 縱(P5) 千(P1) 隨(P3)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怎不記舊日夫妻情意,也曾有百縱千隨。“
年級字:一(P1) 飯(P1) 千(P1) 金(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釣於城下,諸漂母漂,有一母見信飢,飯信,竟漂數十日。”又:“信至國,如所從食漂母,賜千金。”
年級字:百(P1) 千(P1) 聲(P1)
宋·歐陽修《畫眉鳥》詩:“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年級字:千(P1) 思(P2) 萬(P2) 想(P1)
明·袁宏道《去吳七牘·乞歸稿一》:“千思萬想,惟有乞休歸田一節,可以慰此朝夕懸望之情而已耳。”
年級字:成(P1) 千(P1) 上(P1) 萬(P2)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點點滴滴形容數量很多。
「成千」達成、達到千位的數量。
「上萬」上升、接近萬位的數量。
年級字:千(P1) 態(P2) 萬(P2) 狀(P2)
南朝·梁武帝《龍教寺碑》:“浮屠涌現,千態萬狀。”《宣和畫譜·山水》:“於高堂素壁放手作長鬆巨木,回溪斷崖,巖岫纔絕,峯巒秀起,雲煙變滅晻靄之間,千態萬狀。”
年級字:千(P1) 古(P1) 不(P1) 朽(P4)
清·李漁《閒情偶寄·詞曲》:“誰肯以千古不朽之名人,抑之使出時流下。”
年級字:皓(P6+) 月(P1) 千(P1) 里(P1)
範圍極爲廣闊的千山萬水都處於皎潔的月光照射之下。形容月光皎潔,天氣暗和。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靜影沉璧。”
年級字:拒(P5) 人(P1) 千(P1) 里(P1)
先秦·孟軻《孟子·告子下》:“詣詣之聲音顏色,距人於千里之外。”
年級字:流(P1) 芳(P2) 千(P1) 古(P1)
清·佚名《說呼全傳》:“樓船笳吹曉霞橫,旌節新移寵若驚。運道風柔思報國,沙場塵斂喜消兵。恩綸加惠全忠孝,呼氏流芳千古聞。宋主聽奸生禍亂,徵遼平寇舊功臣。”
年級字:千(P1) 金(P1) 敝(P0)
宋·蘇軾《次韻秦觀秀纔將入京應舉》詩:“千金敝帚那堪換,我亦淹留豈長算。”
年級字:一(P1) 日(P1) 千(P1) 裏(P1)
1.一天前進一千裏路程。比喻馬跑得極快 。2.比喻進展極快。
年級字:步(P1) 千(P1) 里(P1)
走一千里路,是半步半步積累起來的。比喻學習應該有恆,不要半途而廢。
《荀子·勸學》:“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年級字:人(P1) 千(P1) 人(P1) 萬(P2)
年級字:千(P1) 鈞(P6+) 一(P1) 發(P1)
《漢書·枚乘傳》:“夫以一縷之任,系千鈞之重,上懸無極之高,下垂不測之淵,雖甚愚之人,猶知哀其將絕也。”唐·韓愈《與孟尚書書》:“其危如一發引千鈞。”
年級字:萬(P2) 縷(P5) 千(P1) 絲(P2)
千條絲,萬條線。原形容一根又一根,數也數不清。現多形容相互之間種種密切而複雜的聯繫。
宋·戴石屏《憐薄命》詞:“道旁楊柳依依,千絲萬縷,擰不住一分愁緒。”
年級字:千(P1) 里(P1) 無(P2) 煙(P2)
年級字:成(P1) 千(P1) 成(P1) 萬(P2)
葉聖陶《小病》:“倘若在廣大的都城裏,聚集了成千成成的聽衆,教伊當衆唱出這很好的歌,該會增進人們彼此之間的瞭解。”
年級字:百(P1) 怪(P1) 千(P1) 奇(P2)
清·李漁《閒情偶寄·飲饌·蔬食》:“世人制菜之法,可稱百怪千奇。自新鮮以至於醃糟醬臘,無一不曲盡奇能,務求至美。”
年級字:千(P1) 難(P2) 萬(P2) 險(P3)
元·楊景賢《西遊記》第五本第四折:“火焰山千難萬險。”
年級字:千(P1) 千(P1) 萬(P2) 萬(P2)
唐·杜牧《晚晴賦》:“千千萬萬之狀容兮,不可得而狀也。”
年級字:萬(P2) 代(P2) 千(P1) 秋(P1)
指經歷年代極久遠。亦作“萬古千秋”、“萬載千秋”。
年級字:論(P2) 千(P1) 論(P2) 萬(P2)
元·劉君錫《來生債》第二折:“爹家裏論千論萬滿箱滿櫃無數的銀子。”
年級字:感(P3) 慨(P5) 萬(P2) 千(P1)
年級字:千(P1) 愁(P3) 萬(P2) 恨(P4)
宋·楊萬里《行路難》:“依欲與君子歸去來,千愁萬恨付一杯。”
年級字:百(P1) 拙(P5) 千(P1) 醜(P3)
宋·曉瑩《羅湖野錄·辯禪師》:“黃龍鼻下無口,當然所見顢頇,至今百拙千醜。”
年級字:跛(P4) 鱉(P6+) 千(P1) 里(P1)
跛腳的鱉只要半步也不停留,也能走千里。比喻只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很差,也能成功。
年級字:千(P1) 夫(P2) 所(P2) 指(P2)
詞性:形容詞
年級字:千(P1) 難(P2) 萬(P2) 難(P2)
元·金仁杰《追韓信》第二折:“幹功名千難萬難,求身仕兩次三番。”
年級字:千(P1) 奇(P2) 百(P1) 怪(P1)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殺人竟不償命,不殺人到要償命,死者生者,怨氣沖天,縱然官府不明,皇天自然鑑察,千奇百怪的,巧生出機會來了此公案。”
年級字:千(P1) 金(P1) 一(P1) 壺(P3)
比喻物雖輕賤,關鍵時得其所用,卻十分珍貴。同“千金一瓠”。
年級字:一(P1) 朝(P3) 千(P1) 里(P1)
唐·曹唐《病馬五首呈鄭校書章三吳十五先輩》詩之三:“一朝千里心猶在,爭肯潛忘秣飼恩。”
年級字:成(P1) 千(P1) 論(P2) 萬(P2)
《鏡花緣》第七一回:“你到女兒國酒樓戲館去看,只怕異姓姐妹聚在一處的,還成千論萬哩。”
年級字:日(P1) 落(P2) 千(P1) 丈(P2)
郭沫若《塔·喀爾蘿姑娘》:“人事變遷,真是誰也不能前料。回想起來僅僅是兩年間的歲月,而我這兩年間的生涯真正是日落千丈了。”
年級字:千(P1) 年(P1) 一(P1) 律(P5)
年級字:千(P1) 秋(P1) 萬(P2) 代(P2)
《韓非子·顯學》:“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萬歲。’千秋萬歲之聲恬耳,而一日之壽無徵於人,此人所以簡巫祝也。”
年級字:謬(P6) 以(P1) 千(P1) 里(P1)
魯迅《華蓋集·十四年的“讀經”》:“反對者們以爲他真相信讀經可以救國,真是‘謬以千里’了!”
年級字:千(P1) 條(P1) 萬(P2) 縷(P5)
宋·歐陽修《漁家傲》詞之十:“天與多情絲一把,誰廝惹,千條萬縷縈心下。”
年級字:萬(P2) 緒(P4) 千(P1) 端(P2)
緒:絲頭。比喻事情的開端,頭緒非常多。也形容事情複雜紛亂。
三國·魏·曹植《自誡令》:“機等吹毛求疵,千端萬緒,然終無可言者。”
年級字:千(P1) 慮(P4) 一(P1) 得(P1)
詞性:副詞
成語即使愚笨的人,在很多次考慮中也總會有些可取的地方。多用來表示自謙。
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晏子春秋·雜下十八》:“嬰聞之:聖人千慮,必有一失; 愚人千慮,必有一得。”
年級字:百(P1) 孔(P3) 千(P1) 瘡(P6)
唐·韓愈《與孟尚書書》:“漢室以來,羣儒區區修補,百孔千瘡,隨亂隨失,其危如一髮引千鈞。”
年級字:千(P1) 金(P1) 一(P1) 刻(P2)
宋·蘇軾《春夜》詩:“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年級字:一(P1) 舉(P2) 千(P1) 里(P1)
年級字:敝(P0) 千(P1) 金(P1)
一把破掃帚,當千金那樣貴重。比喻東西雖不好,但自己十分珍惜。
漢·劉珍《東觀漢記·光武帝紀》:“帝聞之,下詔讓吳漢副將劉禹曰:‘城降,嬰兒老母,口以萬數,一旦放兵縱火,聞之可謂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孫,故嘗更職,何忍行此!’”
年級字:千(P1) 家(P1) 萬(P2) 戶(P1)
孫犁《畫的夢》:“千家萬戶的年畫,給了我很多知識。”
年級字:一(P1) 日(P1) 千(P1) 丈(P2)
孫中山《革命原起》:“不期年而加盟者逾萬人,支部則亦先後成立於各省。從此革命風潮一日千丈,其進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
年級字:千(P1) 古(P1) 絕(P4) 唱(P1)
明·李贄《與汪鼎甫書》:“所謂水中鹽味,可取不可得,是爲千古絕唱,當與古文遠垂不朽者也。”清·採蘅子《蟲鳴漫錄》卷二:“‘茶龜’對‘酒鱉’,真千古絕唱也。”
年級字:千(P1) 百(P1) 年(P1) 來(P1)
詞性:形容詞
年級字:千(P1) 倉(P2) 萬(P2) 箱(P3)
《詩·小雅·甫田》:“乃求千斯倉,乃求萬斯箱。”《抱朴子·極言》:“千倉萬箱,百一耕所得。”
年級字:千(P1) 金(P1) 一(P1) 諾(P4)
諾:許諾。一個諾言價值千金。指守信用,不輕易許諾。
《史記·季布欒佈列傳》:“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年級字:千(P1) 難(P2) 萬(P2) 苦(P1)
年級字:千(P1) 古(P1) 一(P1) 轍(P0)
清·周亮工《書影》卷六:“後村所謂‘諂諛以求悅,揣摩以幸中’,千古一轍也。”
年級字:千(P1) 篇(P3) 一(P1) 律(P5)
詞性:形容詞
成語一千篇文章都一個樣。指文章公式化。也比喻辦事按一個格式,非常機械。
南朝梁·鍾嶸《詩品》卷中:“張公雖復千篇,猶一體耳。”宋·蘇軾《答王庠書》:“今程試文字,千人一律,考官亦厭之。”
年級字:萬(P2) 緒(P4) 千(P1) 頭(P1)
緒:絲頭。比喻事情的開端,頭緒非常多。也形容事情複雜紛亂。
三國·魏·曹植《自誡令》:“機等吹毛求疵,千端萬緒,然終無可言者。”
年級字:思(P2) 緒(P4) 萬(P2) 千(P1)
思緒:思想的頭緒。萬千:極多。指思想的頭緒相當多,思慮複雜多端。
年級字:千(P1) 形(P2) 萬(P2) 狀(P2)
年級字:萬(P2) 別(P1) 千(P1) 差(P2)
《大唐善導和尚集·證集序》:“說一切諸法,千差萬別,如來觀音,歷歷瞭然。”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二十:“萬別千差無覓處,得來元在鼻尖頭。”
年級字:千(P1) 載(P3) 奇(P2) 遇(P2)
年級字:獨(P4) 有(P1) 千(P1) 古(P1)
具有流傳久遠的價值;具有獨特的專長或優點。同“獨有千秋”。
清·翁方綱《石洲詩話》卷七:“唐之李義山(李商隱)、宋之黃涪翁(黃庭堅),皆杜法也。先生撮在此一首中,真得其精微矣。方翁(陸游)、道園(虞集)皆未嘗有此等議論,即使不讀遺山詩集,已自可以獨有千古矣。”
年級字:千(P1) 變(P2) 萬(P2) 化(P1)
《列子·周穆王》:“乘虛不墜,觸實不硋,千變萬化,不可窮極。”《史記·賈誼列傳》:“千變萬化兮,未始有極。”
年級字:卓(P2) 絕(P4) 千(P1) 古(P1)
唐·李白《溧陽瀨水貞義女碑銘》:“子胥始東奔勾吳,月涉星遁。或七日不火,傷弓于飛。逼迫於昭關,匍匐於瀨者。舍車而徒,告窮此女。目色以臆,授之壺漿。全人自沉,形與口滅。卓絕千古,聲凌浮雲。激節必報之仇,雪誠無疑之地。難乎哉!”
年級字:千(P1) 里(P1) 羹(P4)
千里湖裏蓴菜做的湯,味道鮮美,不必用鹽豉做調味品。泛指有地方風味的土特產。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有千里蓴羹,但未下鹽豉耳。”
年級字:千(P1) 言(P1) 萬(P2) 說(P1)
年級字:金(P1) 城(P2) 千(P1) 里(P1)
《史記·留侯世家》:“夫關中左餚函,右隴蜀,沃野千里……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唐·王勃《上劉右相書》:“雖復舳艫沸海,旌旗觸天,鐵山四面,金城千里,亦不能爲敵人計矣。”
年級字:距(P2) 人(P1) 千(P1) 里(P1)
形容傲氣極大,不願與人接近或毫無商量的餘地。距,通“拒”。
語出《孟子·告子下》:“訑訑之聲音顏色距人於千里之外。”
年級字:千(P1) 絲(P2) 萬(P2) 縷(P5)
千條絲,萬條線。原形容一根又一根,數也數不清。現多形容相互之間種種密切而複雜的聯繫。
宋·戴石屏《憐薄命》詞:“道旁楊柳依依,千絲萬縷,擰不住一分愁緒。”
年級字:髮(P2) 引(P2) 千(P1) 鈞(P6+)
年級字:千(P1) 齡(P4) 萬(P2) 代(P2)
唐·盧照鄰《懷仙引》:“天長地久時相憶,千齡萬代一來遊。”
年級字:千(P1) 歲(P2) 鶴(P2) 歸(P3)
晉·陶潛《搜神後記》卷一:“丁令威,本遼東人,學道於靈虛山。後化鶴歸遼,集城門華表柱。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累累。’遂高上沖天。”
年級字:千(P1) 姿(P3) 百(P1) 態(P2)
蔣子龍《好景門》:“食客五花八門,論服飾千姿百態,論膚色黃白都有。”
年級字:萬(P2) 壑(P0) 千(P1) 巖(P0)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顧長康從會稽還,人問山川之美,顧雲:‘千巖競秀,萬壑爭流。’”唐·白居易《題歧王舊山池石壁》詩:“況當霽景涼風后,如在千巖萬壑間。”
年級字:千(P1) 災(P3) 百(P1) 難(P2)
年級字:千(P1) 門(P1) 萬(P2) 戶(P1)
《史記·孝武本紀》:“於是作建章宮,度爲千門萬戶。”
年級字:千(P1) 秋(P1) 萬(P2) 世(P1)
年級字:千(P1) 嬌(P4) 百(P1) 媚(P4)
南朝陳·徐陵《雜曲》詩:“綠黛紅顏兩相發,千嬌百態情無歇。”唐·張文成《遊仙窟》:“千嬌百媚,造次無可比方;弱體輕身,談之不能備盡。”
年級字:一(P1) 字(P1) 千(P1) 金(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史記·呂不韋列傳》:“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遊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年級字:千(P1) 古(P1) 不(P1) 磨(P3)
清·李漁《閒情偶寄·結構第一》:“《漢書》、《史記》,千古不磨,尚矣。”
年級字:千(P1) 里(P1) 一(P1) 曲(P2)
《公羊傳·文公十二年》:“曷爲以水地?河曲疏矣,河千里而一曲也。”
年級字:百(P1) 卉(P3) 千(P1) 葩(P0)
明·無名氏《紫微宮》第二折:“仲冬佳節景堪褒,百卉千葩逞豔妖。”
年級字:千(P1) 恩(P2) 萬(P2) 謝(P2)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一百四回:“李助是個星卜家,得了銀子,千恩萬謝的辭了範全、王慶,來到段家莊回覆。”
年級字:百(P1) 孔(P3) 千(P1) 創(P4)
宋·周必大《跋宋運判昞奏稿》:“黎庶凋瘵,百孔千創。”
年級字:八(P1) 萬(P2) 四(P1) 千(P1)
詞性:量詞
常見詞組數字。
本為佛教表示事物衆多的數字,後用以形容極多。
《法華經·寶塔品》「若持八萬四千法藏,十二部經,爲人演說。」
年級字:千(P1) 金(P1) 之(P2) 子(P1)
《史記·袁盎晁錯列傳》:“臣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年級字:無(P2) 萬(P2) 大(P1) 千(P1)
年級字:撥(P4) 萬(P2) 輪(P2) 千(P1)
元·馬致遠《任風子》第一折:“一盞盞接入手,可都乾乾的咽,賣弄他掂斤播兩,撥萬輪千。”
年級字:轉(P2) 鬥(P2) 千(P1) 里(P1)
《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轉鬥千里,矢盡道窮,救兵不至,士卒死傷如積。”劉良注:“轉謂相馳逐;鬥,戰也。”
年級字:發(P1) 引(P2) 千(P1) 鈞(P6+)
年級字:百(P1) 媚(P4) 千(P1) 嬌(P4)
南朝·陳·徐陵《雜曲》詩:“綠黛紅顏兩相發,千嬌百態情無歇。”唐·張文成《遊仙窟》:“千嬌百媚,造次無可比方;弱體輕身,談之不能備盡。”
年級字:千(P1) 金(P1) 之(P2) 家(P1)
《莊子·列禦寇》:“朱泙漫學屠龍於支離益,單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二十五回:“顛倒是非,飛片紙能喪數人之命;變亂黑白,造一言可破千金之家。”
年級字:千(P1) 慮(P4) 一(P1) 失(P2)
《晏子春秋·雜下十八》:“嬰聞之:聖人千慮,必有一失; 愚人千慮,必有一得。”
年級字:萬(P2) 苦(P1) 千(P1) 辛(P1)
元·無名氏《飛刀對箭》第四折:“我受了些熱血相噴,萬苦千辛,恰便似翻滾滾的雪浪裏逃生。”
年級字:千(P1) 緒(P4) 萬(P2) 端(P2)
《晉書·陶侃傳》:“終日斂膝危坐,閫外多事,千緒萬端,罔有遺漏。”
年級字:千(P1) 秋(P1) 人(P1) 物(P1)
年級字:千(P1) 軍(P2) 萬(P2) 馬(P1)
《南史·陳慶之傳》:“名軍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
年級字:遺(P3) 恨(P4) 千(P1) 古(P1)
清·徐瑤《太恨生傳》:“且生與女相愛憐若此,而卒不相遇,真堪遺恨千古。”
年級字:千(P1) 金(P1) 一(P1) 擲(P4)
唐·李白《寄王明府》詩:“莫惜連船沽美酒,千金一擲買春芳。”
年級字:千(P1) 乘(P2) 萬(P2) 騎(P2)
年級字:千(P1) 依(P2) 百(P1) 順(P2)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七:“凡是船家教他做些什麼,他千依百順。”
年級字:千(P1) 秋(P1) 萬(P2) 古(P1)
唐·劉希夷《公子行》:“百年同謝西山日,千秋萬古北邙塵。”
年級字:百(P1) 巧(P2) 千(P1) 窮(P3)
宋·陳師道《早起》詩:“有家無食違高枕,百巧千窮只短檠。”
年級字:炳(P6+) 千(P1) 古(P1)
南朝·樑·鍾嶸《詩品》卷中:“晉弘農太守郭璞詩,憲章潘岳,文體相輝,彪炳可玩。”
年級字:千(P1) 秋(P1) 萬(P2) 歲(P2)
《韓非子·顯學》:“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萬歲。’千秋萬歲之聲恬耳,而一日之壽無徵於人,此人所以簡巫祝也。”
年級字:運(P3) 籌(P5) 千(P1) 里(P1)
語出《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
年級字:名(P2) 垂(P2) 千(P1) 古(P1)
餘秋雨《文化苦旅·五城記》:“六朝金粉足能使它名垂千古,何況它還有明、清兩代的政治大潮,還有近代和現代的殷殷血火。”
年級字:千(P1) 里(P1) 神(P1) 交(P1)
年級字:百(P1) 計(P2) 千(P1) 心(P1)
明·陸採《明珠記·授計》:“你爹憐母惜,你爹憐母惜,當時許下偕老鴛衾;到如今,用盡了百計千心,只落得淚珠兒羅衫溼浸。”
年級字:千(P1) 載(P3) 一(P1) 時(P1)
晉·王羲之《與會稽王箋》:“遇千載一時之運,顧智力屈於當年。”
年級字:千(P1) 生(P1) 萬(P2) 死(P3)
年級字:千(P1) 村(P1) 萬(P2) 落(P2)
唐·杜甫《兵車行》:“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年級字:萬(P2) 歲(P2) 千(P1) 秋(P1)
《戰國策·楚策一》:“於是楚王遊於雲夢……仰天而笑曰:‘樂矣,今日之遊也。寡人萬歲千秋之後,誰與此樂矣?’”
年級字:白(P1) 髮(P2) 千(P1) 丈(P2)
唐·李白《秋浦歌》詩:“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
年級字:千(P1) 載(P3) 難(P2) 遇(P2)
一千年裏也難碰到一次。形容機會極其難得。同“千載難逢”。
年級字:萬(P2) 紫(P2) 千(P1) 紅(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色彩豔麗。
萬: 萬的單位數詞,相等於十個一千。
紫: 紅、藍合成的顏色一紫色,代表華貴、優雅。
千: 千的單位數詞,相等於十個一百。
紅: 紅色,代表喜慶。
形容百花齊放,色彩豔麗。也比喻事物豐富多彩。
宋·朱熹《春日》詩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年級字:千(P1) 方(P1) 百(P1) 計(P2)
《朱子語類·論語十七》:“譬如捉賊相似,須是着起氣力精神,千方百計去趕他。”
年級字:萬(P2) 語(P1) 千(P1) 言(P1)
唐·鄭谷《燕》詩:“千言萬語無人會,又逐流鶯過短牆。”
年級字:咫(P0) 尺(P1) 千(P1) 里(P1)
《南史·蕭賁傳》:“能書善畫,於扇上圖山水,咫尺之內,便覺萬里爲遙。”
年級字:千(P1) 金(P1) 小(P1) 姐(P1)
詞性:名詞
出自富有家庭的女兒, 可暗喻態度有些傲慢,什麼要求都很容易得到。
年級字:千(P1) 里(P1) 之(P2) 足(P1)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七:“使驥不得伯樂,安得千里之足。造父亦無千里之手矣。”
年級字:千(P1) 頭(P1) 萬(P2) 序(P2)
年級字:橫(P2) 掃(P1) 千(P1) 軍(P2)
橫掃:掃蕩、掃除。把大量敵軍象掃地似地一陣子掃除掉。
唐·杜甫《醉歌行》:“詞源倒流三峽水,筆陣獨掃千人軍。”
年級字:千(P1) 了(P1) 百(P1) 了(P1)
年級字:日(P1) 行(P1) 千(P1) 里(P1)
《魏書·吐谷渾傳》:“吐谷渾嘗得波斯草馬,放入海,因生驄駒,能日行千里,世傳青海驄者是也。”
年級字:千(P1) 人(P1) 所(P2) 指(P2)
年級字:千(P1) 真(P1) 萬(P2) 確(P2)
應修人《金字塔銀寶塔》一:“這個南鄉人,還說這個新聞是千真萬確的。”
年級字:千(P1) 紅(P1) 萬(P2) 紫(P2)
年級字:尺(P1) 幅(P2) 千(P1) 里(P1)
一尺長的畫幅,畫進了千里長的景象。比喻外形雖小,包含的內容很多。
《南史·昭胄傳》:“幼好學,有文才,能書善畫,於扇上圖山水,咫尺之內,便覺萬里爲遙。”
年級字:千(P1) 呼(P2) 萬(P2) 喚(P4)
唐·白居易《琵琶行》詩:“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年級字:千(P1) 巖(P0) 競(P3) 秀(P2)
巖:山崖;競:競賽。重山疊嶺的風景好象互相比美。形容山景秀麗。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雲興霞蔚。”
年級字:千(P1) 古(P1) 絕(P4) 調(P4)
清·趙翼《甌北詩話·查初白詩》:“阮亭專以神韻爲主,如《儀徵柳耆卿墓》雲:‘殘月曉風仙掌路,何人爲吊柳屯田?’醞藉含蓄,實是千古絕調。”
年級字:千(P1) 兵(P3) 萬(P2) 馬(P1)
《南史·陳慶之傳》:“先是洛陽謠曰:‘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明·陳繼儒《珍珠船》卷四:“李翰言文章,當如千兵萬馬而無人聲。”
年級字:百(P1) 順(P2) 千(P1) 隨(P3)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六:“李將軍見他聰明伶俐,知書曉事,愛得他如珠似玉一般,十分擡舉,百順千隨。”
年級字:萬(P2) 載(P3) 千(P1) 秋(P1)
明·無名氏《賀元宵》第三折:“當今聖主存仁孝,萬載千秋亨太平。”
年級字:萬(P2) 戶(P1) 千(P1) 門(P1)
唐·李德裕《長安秋夜》詩:“萬戶千門皆寂寂,月中清露點朝衣。”
年級字:一(P1) 發(P1) 千(P1) 鈞(P6+)
發:頭髮;鈞:古代的重量單位,合三十斤。危險得好像千鈞重量吊在一根頭髮上。比喻情況萬分危急。
《漢書·枚乘傳》:“夫以一縷之任,系千鈞之重,上懸無極之高,下垂不測之淵,雖甚愚之人,猶知哀其將絕也。”唐·韓愈《與孟尚書書》:“其危如一發引千鈞。”
年級字:千(P1) 鈞(P6+) 重(P1) 負(P3)
鈞:古代的重量單位,合三十斤。比喻很沉重的負擔。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責任。
《商君書·錯法》:“烏獲舉千鈞之重,而不能以多力易人。”
年級字:千(P1) 萬(P2) 買(P1) 鄰(P3)
年級字:千(P1) 愁(P3) 萬(P2) 緒(P4)
年級字:千(P1) 金(P1) 一(P1) 笑(P1)
猶言千金買笑。花費千金,買得一笑。舊指不惜重價,博取美人歡心。
宋·張孝祥《虞美人》詞之六:“倩人傳語更商量,只得千金一笑也甘當。”明·湯顯祖《紫釵記》第六齣:“道千金一笑相逢夜,似近藍橋那般歡愜。”
年級字:倚(P5) 馬(P1) 千(P1) 言(P1)
倚馬:靠着戰馬。倚靠在即將出發的戰馬前起草文件,千言立就。形容才思敏捷。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桓宣武[桓溫]北征,袁虎時從,被責免官。會須露布文,喚袁[袁宏]倚馬前令作。手不掇筆,俄得七紙,殊可觀。”
年級字:千(P1) 古(P1) 獨(P4) 步(P1)
宋·張戒《歲寒堂詩話》捲上:“顏魯公之書,雄姿傑出,千古獨步,可仰而不可及耳。”
年級字:流(P1) 血(P3) 千(P1) 里(P1)
年級字:一(P1) 時(P1) 千(P1) 載(P3)
宋·秦觀《代回呂吏部啓》:“恭維某官望重本朝,才高當世,一時千載,韋平之遇已稀;四世五公,袁楊之興未艾。”
年級字:千(P1) 里(P1) 之(P2) 任(P3)
年級字:千(P1) 隨(P3) 百(P1) 順(P2)
隨:追隨;順:順從。形容完全順隨別人,別人要怎麼樣就怎麼樣。
元·楊景賢《劉行首》第一折:“欲要見五祖七真,先受些千隨百順。”
年級字:千(P1) 了(P1) 百(P1) 當(P2)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九:“不道你不是千了百當底人,此語只似先師下底語。”
年級字:百(P1) 紫(P2) 千(P1) 紅(P1)
宋·王安石《越人以幕養花因遊其下》詩之一:“幕天無日地無塵,百紫千紅佔得春。”宋·辛棄疾《定風波·賦杜鵑花》詞:“百紫千紅過了春,杜鵑聲苦不堪聞。”
年級字:千(P1) 方(P1) 萬(P2) 計(P2)
《敦煌變文·降魔變文》:“若論肯賣,不諍價之高低;若死腰楔,方便直須下脫。千方萬計,不得不休。”
年級字:大(P1) 千(P1) 世(P1) 界(P2)
佛教用語,世界的千倍叫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叫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叫大千世界。後指廣大無邊的人世。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九:“長老身材勿量大,笠子太小生。師雲:‘雖然如此大千世界總在裏許。’”
年級字:風(P1) 流(P1) 千(P1) 古(P1)
宋·李流謙《青玉案》詞:“風流千古,一時人物,好記尊前語。”
年級字:千(P1) 刀(P1) 萬(P2)
剮:割肉離骨。一刀一刀將罪犯身上的肉割下處死。形容罪惡重大,死也不能抵罪。
元·無名氏《盆兒鬼》第四折:“即日押赴市曹,將他萬剮千刀,凌遲處死。”
年級字:千(P1) 載(P3) 難(P2) 逢(P4)
《南齊書·瘐杲之傳》:“臣以凡庸,謬徼(僥)昌運,獎擢之厚,千載難逢。”唐·韓愈《潮州刺史謝上表》:“當此之際,所謂千載一時不可逢之嘉會。”
年級字:一(P1) 髮(P2) 千(P1) 鈞(P6+)
詞性:形容詞
成語危急
一髪: 一條頭髮的厚度。
千鈞:古代的重量單位,合三十斤。
千鈞重量吊在一根頭髪上是絕對不能承受,比喻情況萬分危急。
《漢書·枚乘傳》:“夫以一縷之任,系千鈞之重,上懸無極之高,下垂不測之淵,雖甚愚之人,猶知哀其將絕也。”
唐·韓愈《與孟尚書書》:“其危如一髮引千鈞。”
年級字:成(P1) 千(P1) 累(P3) 萬(P2)
《孽海花》第二六回:“再者我的手頭散漫慣的,從小沒學過做人家的道理,到了老爺這裏,又由着我的性兒,成千累萬的花。”
年級字:寸(P1) 步(P1) 千(P1) 里(P1)
寸步:指距離非常短。雖然相距只有寸步,卻如同千里之隔。比喻相見非常困難。
唐·盧照鄰《獄中學騷體》:“寸步千里兮相聞,思公子兮日將曛。”
年級字:不(P1) 遠(P1) 千(P1) 里(P1)
《孟子·梁惠王上》:“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年級字:千(P1) 載(P3) 一(P1) 逢(P4)
一千年裏也難碰到一次。形容機會極其難得。同“千載一遇”。
年級字:撥(P4) 萬(P2) 論(P2) 千(P1)
元·鄭廷玉《忍字記》條二折:“謝兄弟肯留納,我將那撥萬論千這回罷,深山中將一個養家心來按捺。”
年級字:千(P1) 錘(P6+) 百(P1) 煉(P4)
比喻經歷多次艱苦鬥爭的鍛鍊和考驗。也指對文章和作品進行多次精心的修改。
晉·劉琨《重贈盧諶》詩:“何意百鍊剛,化爲繞指柔。”宋·尤袤《全唐詩話》卷三:“百鍛爲字,千煉成句。”
年級字:千(P1) 里(P1) 結(P1) 言(P1)
年級字:千(P1) 差(P2) 萬(P2) 別(P1)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五:“僧問:‘如何是無異底事?’師曰:‘千差萬別。’”
年級字:百(P1) 品(P1) 千(P1) 條(P1)
《南史·齊紀下·廢帝東昏侯》:“又訂出雄雉頭、鶴氅、白鷺縗,百品千條,無復窮已。”
年級字:千(P1) 金(P1) 市(P2) 骨(P2)
年級字:千(P1) 回(P1) 萬(P2) 轉(P2)
元·範居中《秋思》:“我這裏千回右轉自彷徨,撇不下多情數樁。”
年級字:一(P1) 顧(P3) 千(P1) 金(P1)
顧:看。古之善於相馬者伯樂看了馬一眼,良馬的身價便值千金。比喻得到賢者的推薦而使人或事物身價倍增。
三國·魏·曹植《失題(有美一人)》詩:“一顧千金重,何必珠玉錢?”
年級字:千(P1) 伶(P4) 百(P1) 俐(P4)
年級字:無(P2) 千(P1) 無(P2) 萬(P2)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七回:“楊提轄,且住!你聽我說:我在東京太師府裏做奶公時,門下官軍,見了無千無萬,都向着我喏喏連聲。”
年級字:千(P1) 山(P1) 萬(P2) 壑(P0)
唐·杜甫《詠懷古蹟五首》:“羣山萬壑赴京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年級字:千(P1) 里(P1) 同(P1) 風(P1)
漢·王充《論衡·雷虛》:“夫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共雷。”
年級字:東(P1) 方(P1) 千(P1) 騎(P2)
漢·樂府《陌上桑》詩:“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
年級字:尺(P1) 寸(P1) 千(P1) 里(P1)
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
年級字:決(P2) 勝(P2) 千(P1) 里(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坐鎮指揮千里之外的戰局。形容將帥雄才大略,指揮若定。
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史記·留侯世家》:“運籌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
年級字:跛(P4) 行(P1) 千(P1) 里(P1)
年級字:千(P1) 迴(P3) 百(P1) 轉(P2)
元·範居中《秋思》:“我這裏千回右轉自彷徨,撇不下多情數樁。”
年級字:壁(P2) 立(P1) 千(P1) 仞(P0)
晉·張載《劍閣銘》:“惟蜀之門,作固作鎮,是日劍閣,壁立千仞。”《水經·河水注》:“其山惟石,壁立千仞,臨之目眩。”
年級字:千(P1) 磨(P3) 百(P1) 折(P2)
年級字:千(P1) 匯(P5) 萬(P2) 狀(P2)
年級字:千(P1) 載(P3) 一(P1) 遇(P2)
《東觀漢記·耿況傳》:“耿況彭寵,俱遭際會,順時乘風,列爲藩輔,忠孝之策,千載一遇也。”
年級字:千(P1) 載(P3) 一(P1) 會(P1)
漢·王褒《聖主得賢臣頌》:“千載一會,論說無疑。”
年級字:千(P1) 里(P1) 猶(P5) 面(P1)
《舊唐書·房玄齡傳》:“此人深識機宜,足堪委任,每爲我兒陳事,必會人心,千里之外猶對面語耳。”
年級字:寸(P1) 心(P1) 千(P1) 古(P1)
年級字:憚(P0) 赫(P0) 千(P1) 里(P1)
《莊子·外物》:“白波若山,海水震盪,聲侔鬼神,憚赫千里。”
年級字:千(P1) 了(P1) 萬(P2) 當(P2)
年級字:流(P1) 傳(P2) 千(P1) 古(P1)
年級字:一(P1) 落(P2) 千(P1) 丈(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一敗塗地、一蹶不振一舉成名、一飛衝天失勢。
「一落」從上跌下、下跌、下降,
「千」千位的數字
「丈」距離或長度的量度單位,十足為一丈。
指下跌的速度很快,聲譽、地位或經濟狀況急劇下降。
唐·韓愈《聽穎師彈琴》詩:「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
年級字:千(P1) 人(P1) 一(P1) 面(P1)
年級字:百(P1) 計(P2) 千(P1) 方(P1)
宋·辛棄疾《一枝花》:“百計千方久,似鬥草兒童,贏箇他家偏有。”
年級字:一(P1) 聞(P2) 千(P1) 悟(P4)
《景德傳燈錄·汾州大達無業國師》:“得大總持,一聞千悟。”
年級字:日(P1) 轉(P2) 千(P1) 街(P2)
年級字:一(P1) 諾(P4) 千(P1) 金(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比喻有信用、可靠的人或其説話。
一諾:一個諾言、承諾、許諾。
千金: 一千數量的黃金。
一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
《史記·季布欒佈列傳》:“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年級字:一(P1) 壺(P3) 千(P1) 金(P1)
壺:通“瓠”,瓠瓜,中空,能浮在水面。比喻東西雖然輕微,用得到的時候便十分珍貴。
《遏冠子·學問》:“中河失船,一壺千金,貴賤無常,時使物然。”
年級字:千(P1) 載(P3) 一(P1) 聖(P4)
年級字:千(P1) 古(P1) 奇(P2) 聞(P2)
好古主人《趙太祖三下南唐》第四十五回:“今朕作主,準賜婚配。花之慈母亦無不俯依之理,況又與前四少將御侄等撮合,如出一轍。更見姻緣相配出於千古奇聞也。”
年級字:千(P1) 條(P1) 萬(P2) 緒(P4)
《朱子語類》卷四一:“千條萬緒,貫通來只是一個道理。夫子所以說‘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忠恕而已矣’,是也。”
年級字:氣(P1) 象(P1) 萬(P2) 千(P1)
年級字:百(P1) 折(P2) 千(P1) 回(P1)
趙樸初《與日本佛教友人談時事爲拈一偈》:“百折千迴心不退,無畏方能施無畏。”
年級字:弊(P5) 千(P1) 金(P1)
對自家的破舊掃帚,也看成價值千金。比喻對己物的珍視。弊,一本作“敝”。
語出《東觀漢記·光武帝紀》:“帝聞之,下詔讓吳漢副將劉禹曰:‘城降,嬰兒老母,口以萬數,一旦放兵縱火,聞之可謂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孫,故嘗更職,何忍行此!”
年級字:志(P2) 在(P1) 千(P1) 里(P1)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神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年級字:千(P1) 古(P1) 罪(P4) 人(P1)
年級字:月(P1) 明(P1) 千(P1) 里(P1)
月光普照大地。後多用作友人或戀人相隔遙遠,月夜倍增思唸的典故。
南朝宋·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
年級字:百(P1) 謀(P4) 千(P1) 計(P2)
元·關漢卿《魔合羅》第四折:“這其間詳細,索用心機,要搜尋百謀千計。”
年級字:千(P1) 金(P1) 弊(P5)
宋·蘇軾《次韻秦觀……將入京應舉》詩:“千金弊帚那堪換,我亦淹留豈長算。”
年級字:千(P1) 生(P1) 萬(P2) 劫(P5)
年級字:遺(P3) 臭(P3) 千(P1) 年(P1)
明·邵璨《香囊記·強婚》:“豈不聞李氏斷臂,清風滿耳如生;文君(卓文君)夜奔,遺臭千年未泯。”
年級字:萬(P2) 古(P1) 千(P1) 秋(P1)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六:“僧問:‘如何是五老峯前句?’師曰:‘萬古千秋。’”
年級字:沃(P5) 野(P2) 千(P1) 里(P1)
《漢書·張良傳》:“夫關中左殽函,右隴蜀,沃野千里。”
年級字:千(P1) 金(P1) 買(P1) 笑(P1)
南朝宋·鮑照《代白紵曲》:“齊謳秦吹盧女弦,千金僱笑買芳年。”
年級字:力(P1) 敵(P3) 千(P1) 鈞(P6+)
敵:抵擋;鈞:古代重量單位,合當時三斤。形容力氣大,能抵擋住幾萬斤。
《漢書·敘傳上》:“良樂軼能於相,馭烏獲抗力於千鈞。”
年級字:千(P1) 溝(P3) 萬(P2) 壑(P0)
年級字:萬(P2) 水(P1) 千(P1) 山(P1)
唐·張喬《寄維陽故人》詩:“離別河邊綰柳條,千山萬水玉人遙。”
年級字:筆(P1) 掃(P1) 千(P1) 軍(P2)
唐·杜甫《醉歌行》詩:“詞源倒流三峽水,筆陣橫掃千人軍。”
年級字:一(P1) 言(P1) 千(P1) 金(P1)
漢·袁康《越絕書·外傳紀策考》:“故無往不復,何德不報,漁者一言千金歸焉。”
年級字:千(P1) 歲(P2) 一(P1) 時(P1)
猶千載一時。一千年纔有這麼一個時機。形容機會極其難得。
年級字:千(P1) 辛(P1) 萬(P2) 苦(P1)
元·張之翰《元日》:“千辛萬苦都嚐遍,只有吳淞水最甘。”
年級字:千(P1) 迴(P3) 百(P1) 折(P2)
形容文藝作品或歌聲、樂曲跌宕婉轉。也形容事態的發展、前進的歷程彎彎曲曲,很不順利。
清·鄭燮《濰縣署中與舍弟書·五》:“百川時文,精粹湛深,抽心苗,發奧旨,繪物態,狀人情,千迴百折,而卒造乎淺近。”
年級字:千(P1) 姿(P3) 萬(P2) 態(P2)
賀敬之《桂林山水歌》:“望不盡,千姿萬態獨秀峯。”
年級字:逾(P6) 千(P1) 越(P2) 萬(P2)
唐·蔣防《湘妃泣竹賦》:“豈不以拂水捎雲,逾千越萬,庶夫知我者謂我點點而成文,不知我者徒曰青青而懷怨。”
年級字:千(P1) 山(P1) 萬(P2) 水(P1)
唐·張喬《寄維陽故人》詩:“離別河邊綰柳條,千山萬水玉人遙。”
年級字:無(P2) 千(P1) 待(P3) 萬(P2)
年級字:一(P1) 瀉(P5) 千(P1) 裏(P1)
年級字:家(P1) 累(P3) 千(P1) 金(P1)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侍中殷仲文進曰”劉孝標註引南朝·宋·檀道鸞《續晉陽秋》:“[仲文]性甚貪吝,多納賄賂,家累千金,常若不足。”
年級字:一(P1) 毫(P4) 千(P1) 里(P1)
語出《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豪(毫)氂,繆以千里’。”《大戴禮記·保傅》:“《易》曰‘正其本,萬物理;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盧辯注:“據《易說》言也。”
年級字:一(P1) 笑(P1) 千(P1) 金(P1)
年級字:千(P1) 里(P1) 之(P2) 志(P2)
年級字:盈(P4) 千(P1) 累(P3) 萬(P2)
《清會典事例》卷七十六:“乃混開久項,竟至盈千累萬。”
年級字:千(P1) 里(P1) 迢(P6+) 迢(P6+)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千: 千數單位。
里: 里程。
迢迢:遙遠。
形容路途遙遠。
明.沈受先《三元記》第二九齣:「出門咫尺是天涯,千里迢迢早回家。」
明.無名氏《運甓記》第四齣:「路岐南北,路岐南北,千里迢迢遠適。」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範巨卿雞黍死生交》:“辭親別弟到山陽,千里迢迢客夢長。豈爲友朋輕骨肉,只因信義迫中腸。”
年級字:千(P1) 狀(P2) 萬(P2) 態(P2)
《宣和畫譜·道釋》:“至於鷹犬馳突,雲龍出沒,千狀萬態,勢若飛動。”宋·歐陽修《題薛公期畫》:“及徐而定視,則千狀萬態,筆簡而意足,是不亦爲難哉。”
年級字:千(P1) 里(P1) 鵝(P3) 毛(P1)
年級字:儀(P4) 態(P2) 萬(P2) 千(P1)
年級字:千(P1) 依(P2) 萬(P2) 順(P2)
明·董說《西遊補》第六回:“忽有一對侍兒跪在面前,請大王娘娘赴宴,行者暗想道:‘我還不要千依萬順。’”
年級字:千(P1) 水(P1) 萬(P2) 山(P1)
年級字:千(P1) 古(P1) 一(P1) 時(P1)
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四:“今天下之機杼在王,王若出兵以臨中原,天下響應,此千古一時也。”
年級字:一(P1) 刻(P2) 千(P1) 金(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宋·蘇軾《春夜》詩:“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年級字:千(P1) 載(P3) 一(P1) 彈(P4)
典出《漢書·王吉傳》:“吉與財禹爲友,世稱‘王陽在位,財公彈冠’,言其取捨同也。”吉,字子陽。
年級字:千(P1) 頭(P1) 萬(P2) 緒(P4)
緒:絲頭。比喻事情的開端,頭緒非常多。也形容事情複雜紛亂。
三國魏·曹植《自試令》:“機等吹毛求疵,千端萬緒,然終無可言者。”
年級字:一(P1) 紙(P2) 千(P1) 金(P1)
宋·陳師道《題明發高軒過圖》詩:“滕王蛺蝶江都馬,一紙千金不當價。”
年級字:各(P1) 有(P1) 千(P1) 秋(P1)
「千秋」千年,引伸爲久遠。
「各」眾多。
比喻在眾多人之中各有各的存在的價值、各人有各人的長處,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漢·李陵《與蘇武三首》:「嘉會難再遇,三載爲千秋。」
年級字:轉(P2) 戰(P4) 千(P1) 里(P1)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轉鬥千里,矢盡道窮。”《後漢書·吳漢傳》:“吾共諸君逾越險阻,轉戰千里,所在斬獲,遂深入敵地,至其城下。”
年級字:百(P1) 計(P2) 千(P1) 謀(P4)
元·尚仲賢《單鞭奪槊》第二折:“據着他全忠盡孝真良將,怎肯做背義忘恩那死囚,幹費了百計千謀。”
年級字:萬(P2) 萬(P2) 千(P1) 千(P1)
漢·王充《論衡·自然》:“天地安得萬萬千千手,併爲物萬萬千千乎?”
年級字:千(P1) 巖(P0) 萬(P2) 壑(P0)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顧長康從會稽還,人問山川之美,顧雲:‘千巖競秀,萬壑爭流。’”唐·白居易《題歧王舊山池石壁》詩:“況當霽景涼風后,如在千巖萬壑間。”
年級字:一(P1) 瀉(P5) 千(P1) 里(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比喻文筆、口才或樂曲流暢,氣勢奔放。
一瀉:奔瀉、傾瀉,形容水往下直流,氣勢奔放、流暢,無法停下來。
千理: 又快又遠。
明.焦竑《玉堂叢語.卷一.文學》:「其文如源泉奔放,一瀉千里。」
清.趙翼《甌北詩話.卷五.蘇東坡詩》:「坡詩放筆快意,一瀉千里,不甚鍛鍊。」
唐·李白《贈從弟宣州長史昭》詩:“「長川豁中流,千里瀉吳會。」
宋·陳亮《與辛幼安殿撰書》:「大江在河,一瀉千里。」
年級字:舉(P2) 目(P1) 千(P1) 里(P1)
宋·劉學箕《松江哨遍》:“松江太湖,舉目千里,風濤不作,水面砥平。”
年級字:千(P1) 金(P1) 一(P1) 瓠(P0)
年級字:千(P1) 載(P3) 一(P1) 日(P1)
猶千載一時。一千年纔有這麼一個時機。形容機會極其難得。
年級字:千(P1) 叮(P3) 萬(P2) 囑(P5)
元·楊顯之《瀟湘雨》第四折:“我將你千叮萬囑,你偏放人長號短哭。”
年級字:說(P1) 千(P1) 道(P1) 萬(P2)
道:說。指各種各樣的說法。後用來形容話說的很多。亦作“說一千道一萬”。
年級字:一(P1) 字(P1) 千(P1) 鈞(P6+)
南朝·樑·鍾嶸《詩品·古詩》:“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年級字:千(P1) 思(P2) 萬(P2) 慮(P4)
年級字:毫(P4) 釐(P6) 千(P1) 里(P1)
毫、釐:兩種極小的長度單位。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釐,繆以千里。’”
年級字:千(P1) 差(P2) 萬(P2) 錯(P1)
年級字:千(P1) 鈞(P6+) 一(P1) 髮(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漢書·枚乘傳》:“夫以一縷之任,系千鈞之重,上懸無極之高,下垂不測之淵,雖甚愚之人,猶知哀其將絕也。”唐·韓愈《與孟尚書書》:“其危如一髮引千鈞。”
年級字:千(P1) 瘡(P6) 百(P1) 痍(P6)
猶千瘡百孔。形容漏洞、弊病很多,或破壞的程度嚴重。
年級字:遺(P3) 臭(P3) 千(P1) 秋(P1)
清·侯方域《擬思宗改元廷臣謝表》:“姑念放麑,使御魍魎之鬼,擁戴稱頌,懸金石不刊之書,令其遺臭千秋。”
年級字:千(P1) 狀(P2) 萬(P2) 端(P2)
宋·王安石《與孫侔書》:“某憂痛愁苦,千狀萬端,書所以不能具。”
年級字:百(P1) 歲(P2) 千(P1) 秋(P1)
《韓非子·顯學》:“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萬歲。’千秋萬歲之聲恬耳,而一日之壽無徵於人,此人所以簡巫祝也。”
年級字:獨(P4) 有(P1) 千(P1) 秋(P1)
獨具流傳久遠的價值;具有獨特的專長或優點,可以流傳千古。
清·張履《學箴六首示諸生》:“何窮何通?何得何喪?獨有千秋,斯志必抗。”
年級字:千(P1) 章(P3) 萬(P2) 句(P2)
年級字:燕(P2) 駿(P0) 千(P1) 金(P1)
戰國時,燕昭王即位後急於招攬人才。郭隗以馬爲喻,說古代君王懸賞千金賣千里馬,三年後得一死馬,用五百金買下馬骨,於是不到一年,得到三匹千里馬,勸說燕昭王若能真心求賢,賢士將聞風而至。見《戰國策·燕策一》。
年級字:千(P1) 語(P1) 萬(P2) 言(P1)
年級字:日(P1) 轉(P2) 千(P1) 階(P3)
《元曲選·漁樵記》:“但有日官居八座,位列三臺,日轉千階,直頭上打下一輪皁蓋,那其間誰道我負薪來。”
年級字:赤(P3) 地(P1) 千(P1) 里(P1)
年級字:千(P1) 里(P1) 駿(P0) 骨(P2)
明·李贄《復梅客生》:“若計此時有具眼人能破格欲求千里駿骨,難矣!”
年級字:萬(P2) 恨(P4) 千(P1) 愁(P3)
宋·王詵《蝶戀花》:“鍾送黃昏雞報曉,昏曉相摧,世事何時了。萬恨千愁人自老,春來依舊生芳草。”
年級字:千(P1) 古(P1) 一(P1) 律(P5)
明·李贄《史綱評要·週記·敬王》:“殺子產,謗仲尼,千古一律,何足怪哉?”
年級字:千(P1) 仞(P0) 無(P2) 枝(P1)
《水經注·汶水》:“鬆樅高千仞而無枝,非憂王室之無柱也。”
年級字:千(P1) 條(P1) 萬(P2) 端(P2)
《後漢書·吳漢傳》:“帝聞大驚,讓漢曰:‘比敕公千條萬端,何意臨事勃亂!’”
年級字:一(P1) 字(P1) 千(P1) 秋(P1)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史書佔畢一》:“夫詩以一字千秋者也,史以千秋一字者也。”
年級字:百(P1) 了(P1) 千(P1) 當(P2)
宋·釋惟白《續傳燈錄》:“不如屏淨塵緣,豎起脊梁骨,著些精彩,究教七川八穴,百了千當,向水邊林下,長養聖胎,亦不枉受人天供養。”
年級字:一(P1) 擲(P4) 千(P1) 金(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揮金如土,
揮霍無度一毛不拔,
克勤克儉,
愛財如命形容用錢豪放,滿不在乎,用的時候像拋擲出去,不計算是否有價值或自己的錢包是否有足夠的金額。
一: 每一次的含義,經常。
擲: 拋擲、飛擲、投擲,用力向前拋出。
千: 數詞,一千、二千,多的含義。
金: 黃金,錢財。
唐.李白〈自漢陽病酒歸寄王明府〉詩:「嘯起白雲飛七澤,歌吟淥水動三湘。莫惜連船沽美酒,千金一擲買春芳。」
宋.李清照〈打馬賦〉:「歲令云徂,盧或可呼,千金一擲,百萬十都。」
明.袁宏道《袁中郎尺牘.梅客生》:「所不同者,于公疏,開府密;于公急,開府緩;于公一揮千金,開府衣無重帛。」
唐·吳象之《少年行》:「一擲千金渾是膽,家無四壁不知貧。」
年級字:說(P1) 千(P1) 說(P1) 萬(P2)
年級字:千(P1) 端(P2) 萬(P2) 緒(P4)
三國魏·曹植《自試令》:“機等吹毛求疵,千端萬緒,然終無可言者。”
年級字:決(P2) 胜(P2) 千(P1) 裡(P3)
坐鎮指揮千里之外的戰局。形容將帥雄才大略,指揮若定。
《史記·留侯世家》:“運籌帷帳中,決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年級字:千(P1) 瘡(P6) 百(P1) 孔(P3)
唐·韓愈《與孟尚書書》:“漢室以來,羣儒區區修補,百孔千瘡,隨亂隨失,其危如一髮引千鈞。”
年級字:千(P1) 推(P2) 萬(P2) 阻(P4)
推:推拖。阻:阻攔。多次推拖阻攔。形容百般推辭、拒絕。
明·朱權《荊釵記》第四十六出:“鄧尚書說親,直恁千推萬阻;見王太守樂意,卻不顧五典三綱。”
yú zhě qiān lǜ bì yǒu yī dé
年級字:愚(P3) 者(P1) 千(P1) 慮(P4) ,(P1) 必(P2) 有(P1) 一(P1) 得(P1)
詞性:形容詞
常用書面語,
多字熟語愚者千慮,
或有一得比喻努力嘗試,也會有成功的機會。
「愚者」愚蠢、平凡知識的人。
「千慮」比喻對遇到的問題多次的考慮。
「必有」必定。
「一得」一次的得著。
不管多愚蠢的人,經過多次的考慮後,也會出現個別成功的機會。
《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廣武君曰:『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chā yǐ háo lí shī zhī qiān lǐ
年級字:差(P2) 以(P1) 毫(P4) 釐(P6) ,(P1) 失(P2) 之(P2) 千(P1) 里(P1)
差:相差;毫釐:很小的計量單位。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釐,繆以千里。’”
qiān jūn yì dé yī jiàng nán qiú
年級字:千(P1) 軍(P2) 易(P2) 得(P1) ,(P1) 一(P1) 將(P3) 難(P2) 求(P2)
shī zhī qiān lǐ chà ruò háo lí
年級字:失(P2) 之(P2) 千(P1) 里(P1) ,(P1) 差(P2) 若(P3) 毫(P4) 釐(P6)
《隋書·天文志上》:“失之千里,差若毫釐,大象一乖,餘何可驗!”
qiān chuí dǎ luó yī chuí dìng shēng
年級字:千(P1) 打(P1) 鑼(P4) ,(P1) 一(P1) 定(P1) 聲(P1)
比喻在衆說紛紜的情況下發表決定性的意見。同“千錘打鑼,一錘定音”。
qiān chuí dǎ luó yī chuí dìng yīn
年級字:千(P1) 錘(P6+) 打(P1) 鑼(P4) ,(P1) 一(P1) 錘(P6+) 定(P1) 音(P1)
qiān lǐ kuì liáng shì yǒu jī sè
年級字:千(P1) 里(P1) 餽(P0) 糧(P2) ,(P1) 士(P1) 有(P1) 飢(P3) 色(P1)
zhì zhě qiān lǜ huò yǒu yī shī
年級字:智(P3) 者(P1) 千(P1) 慮(P4) ,(P1) 或(P1) 有(P1) 一(P1) 失(P2)
詞性:形容詞
常用書面語,
多字熟語智者千慮,
必有一失風險是潛在的。
「智者」有知識和思考的人。
「千慮」比喻對遇到的問題多次的慮。
「或有」可能有。
「一失」一次失誤。
不管多聰明的人,經過多次的考慮後,也會出現個別錯誤的機會。
《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廣武君曰:『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yíng fù jì wěi ér zhì qiān lǐ
年級字:蠅(P2) 附(P2) 驥(P0) 尾(P1) ,(P1) 而(P1) 致(P3) 千(P1) 里(P1)
蒼蠅因附在千里馬的尾巴上而跑了千里的路程。普通人因沾了賢人的光而名聲大振。
《史記·伯夷列傳》:“伯夷叔齊雖賢,得夫子而名益彰。顏淵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
chā ruò háo lí miù yǐ qiān lǐ
年級字:差(P2) 若(P3) 毫(P4) 釐(P6) ,(P1) 謬(P6) 以(P1) 千(P1) 里(P1)
差:相差;毫釐:很小的計量單位;謬:同“繆”。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釐,繆以千里。’”
zhōng hé shī zhō yī hú qiān jīn
年級字:中(P1) 河(P1) 失(P2) 舟(P2) ,(P1) 一(P1) 壺(P3) 千(P1) 金(P1)
《遏冠子·學問》:“中河失船,一壺千金,貴賤無常,時使物然。”
chā zhī háo lí shī zhī qiān lǐ
年級字:差(P2) 之(P2) 毫(P4) 釐(P6) ,(P1) 失(P2) 之(P2) 千(P1) 里(P1)
差:相差;毫釐:很小的計量單位。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釐,繆以千里。’” 《魏書·樂志》:“但氣有盈虛,黍有鉅細,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jiàn zhī bù qǔ sī zhī qiān lǐ
年級字:見(P1) 之(P2) 不(P1) 取(P2) ,(P1) 思(P2) 之(P2) 千(P1) 里(P1)
宋·無名氏《張協狀元》二八:“見之不取,思之千里。只道張協狀元,不知榜眼探花是那里人,買本看。”
yú zhě qiān lǜ huò yǒu yī dé
年級字:愚(P3) 者(P1) 千(P1) 慮(P4) ,(P1) 或(P1) 有(P1) 一(P1) 得(P1)
詞性:形容詞
常用書面語,
多字熟語愚者千慮,
必或有一得比喻努力嘗試,也會有成功的機會。
「愚者」愚蠢、平凡知識的人。
「千慮」比喻對遇到的問題多次的考慮。
「或有」可能。
「一得」一次的得著。
不管多愚蠢的人,經過多次的考慮後,也會出現個別成功的機會。
《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廣武君曰:『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xià bǐ qiān yán lí tí wàn lǐ
年級字:下(P1) 筆(P1) 千(P1) 言(P1) ,(P1) 離(P2) 題(P2) 萬(P2) 里(P1)
其結果,往往是“~”,彷彿像個才子,實則到處害人。(毛澤東《反對黨八股》)
qiān bù yī qiāng qiān rén yī miàn
年級字:千(P1) 部(P2) 一(P1) 腔(P5) ,(P1) 千(P1) 人(P1) 一(P1) 面(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回:“至於才子佳人等書,則又開口‘文君’,滿篇‘子建’,千部一腔,千人一面,且終不能不涉淫濫。”
zhōng liú shī zhōu yī hú qiān jīn
年級字:中(P1) 流(P1) 失(P2) 舟(P2) ,(P1) 一(P1) 壺(P3) 千(P1) 金(P1)
壺:匏:一種瓜,形似葫蘆,佩帶在腰間可以渡河,南方稱爲腰舟。比喻東西雖然輕微,用得到的時候便十分寶貴。
《鶡冠子·學問》:“中河失船,一壺千金,貴賤無常,時物使然。”
shī zhī háo lí miù yǐ qiān lǐ
年級字:失(P2) 之(P2) 毫(P4) 釐(P6) ,(P1) 謬(P6) 以(P1) 千(P1) 里(P1)
毫、釐:兩種極小的長度單位。開始稍微有一點差錯,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釐,繆以千里。’”
jiā lěi qiān jīn zuò bù chuí táng
年級字:家(P1) 累(P3) 千(P1) 金(P1) ,(P1) 坐(P1) 不(P1) 垂(P2) 堂(P2)
《漢書·司馬相如傳下》:“蓋明者遠見於未萌,而知者避危於無形,禍固多藏於隱微而發於人之所忽者也。故鄙諺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雖小,可以喻大。”
yǎng jūn qiān rì yòng zài yī shí
年級字:養(P2) 軍(P2) 千(P1) 日(P1) ,(P1) 用(P1) 在(P1) 一(P1) 時(P1)
平時供養、訓練軍隊,以便到關鍵時刻用兵打仗。指平時積畜力量,在必要時一下用出來。
《南史·陳暄傳》:“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備。”
shù gāo qiān zhàng yè luò guī gēn
年級字:樹(P1) 高(P1) 千(P1) 丈(P2) ,(P1) 葉(P1) 落(P2) 歸(P3) 根(P1)
樹長得再高,落葉還是要回到樹根。比喻離開故土時間再長,最後還是要迴歸故土。
bǎ wàn mǎi zhái qiān wàn mǎi lín
年級字:百(P1) 萬(P2) 買(P1) 宅(P5) ,(P1) 千(P1) 萬(P2) 買(P1) 鄰(P3)
《南史·呂僧珍傳》:“宋季雅罷南康郡,市宅居僧珍宅側。僧珍問宅價。曰:‘一千一百萬。’怪其貴。季雅曰:‘一百萬買宅,千萬買鄰。’”
qiān lǐ zhī dī kuì yú yǐ xuè
年級字:千(P1) 里(P1) 之(P2) 堤(P4) ,(P1) 潰(P5) 於(P2) 蟻(P3) 穴(P1)
堤:堤壩;潰:崩潰;蟻穴:螞蟻洞。一個小小的螞蟻洞,可以使千里長堤潰決。比喻小事不慎將釀成大禍。
先秦·韓非《韓非子·喻老》:“千丈之堤,潰於蟻穴,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yǎng jūn qiān rì yòng zài yī zhāo
年級字:養(P2) 軍(P2) 千(P1) 日(P1) ,(P1) 用(P1) 在(P1) 一(P1) 朝(P3)
《秦並六國平話》捲上:“王賁啓奏曰:‘告陛下,養軍千日,用在一朝。’”元·高文秀《澠池會》第三折:“主公,可不道,養軍千日,用在一朝。爲臣子要盡忠報國也呵!”
chán yì wéi zhòng qiān jūn wéi qīng
年級字:蟬(P4) 翼(P3) 爲(P2) 重(P1) ,(P1) 千(P1) 鈞(P6+) 爲(P2) 輕(P2)
把蟬的翅膀看成是重的,三萬斤的重量看成是親輕的。喻指是非顛倒,真僞混淆。
《楚辭·卜居》:“蟬翼爲重,千鈞爲輕;黃鐘譭棄,金釜雷鳴。”
yú zhě qiān lǜ yì yǒu yī dé
年級字:愚(P3) 者(P1) 千(P1) 慮(P4) ,(P1) 亦(P2) 有(P1) 一(P1) 得(P1)
指愚鈍人的許多思慮中總會有一些可取之處。常以謙指己見。
《漢書·韓信傳》:“廣武君曰:‘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亦有一得。’”
qiān jīn yòng bīng bǎi jīn qiú jiàn
年級字:千(P1) 金(P1) 用(P1) 兵(P3) ,(P1) 百(P1) 金(P1) 求(P2) 間(P1)
yǎng bīng qiān rì yòng zài yī zhāo
年級字:養(P2) 兵(P3) 千(P1) 日(P1) ,(P1) 用(P1) 在(P1) 一(P1) 朝(P3)
指長期供養、訓練軍隊,以備一旦用兵打仗。同“養軍千日,用在一朝”。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六十一回:“盧俊義聽了大怒道:‘養兵千日,用在一朝!我要你跟我去走一遭,你便有許多推故。’”
shī zhī háo lí chà zhī qiān lǐ
年級字:失(P2) 之(P2) 毫(P4) 釐(P6) ,(P1) 差(P2) 之(P2) 千(P1) 里(P1)
《大戴禮記·保傅》:“《易》曰:‘正其本,萬物理。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故君子慎重始也。”
qiān lǐ zhī xíng shǐ yú zú xià
年級字:千(P1) 里(P1) 之(P2) 行(P1) ,(P1) 始(P2) 於(P2) 足(P1) 下(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比喻凡事都不能空談,鼓勵決定之後便必須行動,開始第一步,並堅持一步一步向前,有毅力才能成功。
千里之行: 長遠的目標。
始於足下: 從第一步開始的。
《老子.第六四章》:「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四.初真十戒》:「所謂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乃至功成德就,白日昇天。」也作「千里始足下」。
chā yǐ háo lí miù yǐ qiān lǐ
年級字:差(P2) 以(P1) 毫(P4) 釐(P6) ,(P1) 謬(P6) 以(P1) 千(P1) 里(P1)
差:相差;毫釐:很小的計量單位;謬:同“繆”。開始時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東漢·班固《漢書·司馬遷傳》:“故《易》曰:‘差以毫釐,謬以千里。’”
zhì zhě qiān lǜ bì yǒu yī shī
年級字:智(P3) 者(P1) 千(P1) 慮(P4) ,(P1) 必(P2) 有(P1) 一(P1) 失(P2)
詞性:形容詞
常用書面語,
多字熟語,
成語愚者千慮,
必有一得,
智者千慮,
或有一失風險是潛在的。
「智者」有知識和思考的人。
「千慮」比喻對遇到的問題多次的慮。
「必有」必定。
「一失」一次失誤。
不管多聰明的人,經過多次的考慮後,也會出現個別錯誤的機會。
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廣武君曰:『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jiā yǒu bì zhǒu xiǎng zhī qiān jīn
年級字:家(P1) 有(P1) 弊(P5) ,(P1) 享(P2) 之(P2) 千(P1) 金(P1)
弊帚:破掃帚;享:供奉。自家的破掃帚被認爲價值千金。比喻自己的東西即使不好也倍覺珍貴。有時用於自謙。
漢·班固《東觀漢記·光武帝紀》:“帝聞之,下詔讓吳漢副將劉禹曰:‘城降,嬰兒老母,口以萬數,一旦放兵縱火,聞之可謂酸鼻。家有弊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孫,故嘗更職,何忍行此!’”
qiān lǐ zhī dī huǐ yú yǐ xué
年級字:千(P1) 里(P1) 之(P2) 堤(P4) ,(P1) 毀(P3) 於(P2) 蟻(P3) 穴(P1)
一個小小的螞蟻洞,可以使千里長堤潰決。比喻小事不注意會造成大亂子。
《韓非子·喻老》:“知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熾焚。”
sòng jūn qiān lǐ zhōng xū yī bié
年級字:送(P1) 君(P2) 千(P1) 里(P1) ,(P1) 終(P2) 須(P4) 一(P1) 別(P1)
元·無名氏《馬陵道》楔子:“哥哥,送君千里,終有一別,哥哥你回去。”
shī zhī háo lí chà yǐ qiān lǐ
年級字:失(P2) 之(P2) 毫(P4) 釐(P6) ,(P1) 差(P2) 以(P1) 千(P1) 里(P1)
《陳書·虞荔傳》:“夫安危之兆,禍福之機,匪獨天時,亦由人事。失之毫釐,差以千里。是以明智之士,據重位而不傾,執大節而不失,豈惑於浮辭哉?”
yǎng bīng qiān rì yòng bīng yī shí
年級字:養(P2) 兵(P3) 千(P1) 日(P1) ,(P1) 用(P1) 兵(P3) 一(P1) 時(P1)
平時供養、訓練軍隊,以便到關鍵時刻用兵打仗。指平時積畜力量,在必要時一下用出來。
《南史·陳暄傳》:“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備。”
yǎng jūn qiān rì yòng jūn yī shí
年級字:養(P2) 軍(P2) 千(P1) 日(P1) ,(P1) 用(P1) 軍(P2) 一(P1) 時(P1)
指長期供養、訓練軍隊,以備一旦用兵打仗。同“養軍千日,用在一朝”。
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二折:“我養軍千日,用軍一時。空有滿朝文武,那一個與我退的番兵!都是些畏刀避箭的。”
jiā yǒu bì zhǒu xiǎng zhī qiān jīn
年級字:家(P1) 有(P1) 敝(P0) ,(P1) 享(P2) 之(P2) 千(P1) 金(P1)
敝帚:破掃帚。享:供奉。自家的破掃帚被認爲價值千金。比喻自己的東西即使不好也倍覺珍貴。有時用於自謙。
漢·班固《東觀漢記·光武帝紀》:“帝聞之,下詔讓吳漢副將劉禹曰:‘城降,嬰兒老母,口以萬數,一旦放兵縱火,聞之可謂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孫,故嘗更職,何忍行此!’”
chā zhī háo lí miù yǐ qiān lǐ
年級字:差(P2) 之(P2) 毫(P4) 釐(P6) ,(P1) 謬(P6) 以(P1) 千(P1) 里(P1)
差:相差;毫釐:很小的計量單位;謬:同“繆”。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釐,繆以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