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í
年級字:十(P1)
詞性:數詞
千,
卅,
午,
升,
半,
卉,
仟,
卒,
協,
卓,
卑,
南,
博。拾,
10「十」甲骨文及早期金文。阿拉伯數字作「10」、大寫作「拾」。
數值、次數、排列順序:
1. 數值:阿拉伯數字 10、十倍。
2. 單位: 十名、十位、十隻、十個、十條 ⋯⋯
3. 次序:第十位、第十名。
整體、全面、相同
1. 全面: 十足、十全十美。
2. 相同,一樣:十足十。
3. 大部份:十室九空。
Shí zhāng
shí mǐ
年級字:十(P1) 米(P1)
詞性:量詞
國際長度單位(舊稱“公尺”),一米等於三公尺。十米即三十公尺。
gòng shí
shí zì
jiǔ shí
年級字:九(P1) 十(P1)
1. 泛指多數。
2. 指九十歲。
3. 謂一季。一季九十日。
shí yuè
七十
dì shí
Shítiáo
年級字:十(P1) 條(P1)
詞性:名詞
十條(じゅうじょう)是東京都北區的地名,為上十條、中十條、十條仲原、東十條、十條台等町域的總稱。地名首見於1448年(文安5年)的熊野領豐島年貢目錄。
shí diǎn
shí shí
年級字:十(P1) 石(P1)
詞性:數詞,量詞
1.弩的強度以“石”來計算。張弓引滿一石的弩,相當提起約30千克重物所用的力。
據漢簡和古文獻記載,漢弩的強度都要經過嚴格校驗,漢弩分1、3、4、5、6、7、8、10石諸種。其中10石弩又稱為大黃弩、黃肩弩或大黃力弩,強度最大,射程可達約400米。這就是說,要拉開大黃弩上弦,需要5、6百斤的力量。
2.一百二十市斤為一石。
十石就是一千二百斤。
Wǔshí
sìshí
shí nián
èr shí
mǎn shí
shí gēn
shí fēn
shí jiàn
shí quán
shí rì
年級字:十(P1) 日(P1)
旬日1. 古代神話傳說天本有十日, 堯 命 后羿 射落九日。
2. 十幹所表示的日子。
shí wàn
shí kuài
Shísān
年級字:十(P1) 三(P1)
詞性:名詞
是由杰拉·巴布魯阿尼執導,傑森·斯坦森、尼古拉斯·皮格諾等人主演的一部劇情片
shí hào
年級字:十(P1) 號(P2)
詞性:名詞
1. 十種號令。
《管子·兵法》:“定一至,行二要,縱三權,施四教,發五機,設六行,論七數,守八應,審九器,章十號,故能全勝大勝。”2. 佛的十種名號。即: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南朝梁沉約《謝齊竟陵王示華嚴瓔珞啟》:“受三遠十號之尊崇,建四辨八聲之妙極。”《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 “位超十地,果滿三祗,十號將圓,一生成道。”參閱《大智度論》卷四。
Shù shí
年級字:數(P2) 十(P1)
詞性:形容詞,數詞
shí yī
shí bèi
shí sè
年級字:十(P1) 色(P1)
詞性:形容詞
謂色彩繁多。
南朝梁江淹《麗色賦》:“其始見也,若紅蓮鏡池,其少進也,如綵雲出崖。五光徘徊,十色陸離。” 金元好問《應州寶宮寺大殿》詩:“七重寶樹圍金界,十色雯華擁畫梁。”
shíbā
shí jiǔ
年級字:十(P1) 九(P1)
詞性:數詞
十分之九。謂絕大多數。《莊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 唐韓愈《平淮西碑文》:“凡蔡卒三萬五千,其不樂為兵,願歸為農者十九,悉縱之。” 曹靖華《飛花集·憶當年,穿著細事且莫等閒看! 》:“如此‘土氣’的穿著,加之滿口土腔,甚至問路,十九都遭到白眼。”
shí duō
年級字:十(P1) 多(P1)
詞性:數詞
常見詞組不確定性數詞。
shí shù
年級字:十(P1) 數(P2)
詞性:數詞
1.十個等級(的人)。數,等差。
2.猶言十多;十幾。表示較多。
sān shí
shí zhǐ
shí jià
年級字:十(P1) 架(P2)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十字架古代西方的一種刑具。
根據《聖經》記載,上帝的兒子耶穌被羅馬帝國的總督釘在十字架上為世人續罪,因此十字架 (簡稱十架或聖架) 是紀念耶穌的事蹟,,也代表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標誌。
古代西方的一種刑具。為十字形木架,把人的雙手雙腳釘在上面,使其慢慢死去。
根據《聖經》記載,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上帝的兒子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為世人續罪,因此十字架 (簡稱十架或聖架) 是代表這兩個宗教的標誌,也紀念耶穌的事蹟。
shí miǎo
shí è
年級字:十(P1) 惡(P3)
詞性:名詞,形容詞
1.十惡不赦: 指罪惡極大,不可饒恕。2.封建時代刑律所定的十種大罪:
一曰謀反,二曰謀大逆,三曰謀叛,四曰惡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義,十曰內亂。
3.佛教以殺生、偷盜、邪婬、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為十惡。
shí yàn
年級字:十(P1)
十堰市位於中國秦巴山區漢水穀地,湖北西北部,漢江中上游,四季分明,氣候宜人,與鄂、豫、陝、渝四省市交界,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十堰擁有“南船北馬、川陝咽喉、四省通衢”之稱。總面積2.4萬平方公里,人口350萬。
shí èr
年級字:十(P1) 二(P1)
詞性:數詞
一打數詞: 十二。亞拉伯數字「12」 。
一般十二個單位也稱為「一打」, 是量詞。
一半便是六, 也稱為「半打」。
shí zú
shí suì
年級字:十(P1) 字(P1) 架(P2)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十架、聖架古代西方的一種刑具。
根據《聖經》記載,上帝的兒子耶穌被羅馬帝國的總督釘在十字架上為世人續罪,因此十字架 (簡稱十架或聖架) 是紀念耶穌的事蹟,,也代表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標誌。
古代西方的一種刑具。為十字形木架,把人的雙手雙腳釘在上面,使其慢慢死去。
根據《聖經》記載,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上帝的兒子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為世人續罪,因此十字架 (簡稱十架或聖架) 是代表這兩個宗教的標誌,也紀念耶穌的事蹟。
年級字:十(P1) 二(P1) 分(P2)
詞性:副詞
年級字:二(P1) 十(P1) 五(P1)
詞性:數詞
年級字:十(P1) 多(P1) 本(P2)
詞性:量詞
常見詞組以「本」作單位的量詞。
年級字:年(P1) 初(P2) 十(P1)
詞性:名詞
地日人類傳統文化,中國農曆新年的節日。
中國農曆正月第十天,又稱為年初十。
中國傳統習俗,春節從初一至十分別定為雞日、犬日、豬日、羊日、牛日、馬日、人日、穀日、天日、地日,年初十寓意地的生日。
漢代東方朔《占書》記載,農曆新年的首八天為人和不同畜牧作物的生日,依次序為「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穀。」晉朝董勛《答問禮俗說》記載:「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
故此,每年正月初一為雞的生日,初二為狗的生日,初三為豬的生日,初四為羊的生日,初五為牛的生日,初六為馬的生日,初七為人的生日,初八為穀的生日,接着,初九為天的生日,初十為地的生日。
年級字:三(P1) 十(P1) 多(P1)
詞性:數詞
數量超過三十,不到四十。
加了「多」字在後表示一個約數,含意是不肯定的數字。
年級字:十(P1) 寒(P2) 一(P1) 暴(P4)
凍十天,曬一天。比喻做事時而抓緊,時而懈怠,進展不快。
年級字:十(P1) 發(P1) 十(P1) 中(P1)
年級字:十(P1) 室(P1) 九(P1) 匱(P0)
匱,指財物匱乏。形容因各種自然或社會的原因而造成百姓貧困的景象。
宋·歐陽修《新唐書·西域傳上·高昌》:“今高昌誅滅,威動四夷,然自王師始徵,河西供役,飛米轉芻,十室九匱,五年未可復。”
年級字:十(P1) 冬(P1) 臘(P4) 月(P1)
年級字:十(P1) 步(P1) 香(P1) 車(P1)
年級字:十(P1) 萬(P2) 火(P1) 急(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非常緊急的事情或情境。
十萬: 數詞,也比喻極多,大數量。
火急: 火燒般的緊急。
非常緊急。
非常緊急的情境。
曹禺《王昭君》第二幕:「啓奏陛下!雞鹿寨十萬火急,羽書傳到長安,請聖裁。」
年級字:初(P2) 一(P1) 十(P1) 五(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常見,
不終斷天天都一樣的意思。
古時民間以這兩天代表了一個重要的週期,稱為「太陰」和「太陽」,影響潮水漲退,能量都是最強的。由於「初一」及「十五」屬於「奇數」,奇數屬陽,神靈屬陽,所以,古人認為向陽神「做禡 」拜祭,最好選擇「初一」及「十五」了。而神靈在這些日子,接受凡人拜祭,會借太陰力量,幫助凡人。因此,「初一十五」便成為常在一起的詞組。
年級字:九(P1) 流(P1) 十(P1) 家(P1)
漢·劉安《七略·諸子略》中把諸子思想分爲十家,即: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說十家,除掉小說家,就稱爲九流。
年級字:十(P1) 成(P1) 九(P1) 穩(P4)
年級字:拔(P4) 十(P1) 得(P1) 五(P1)
《三國志·蜀書·龐統傳》:“今拔十失五,猶得其半,而可以崇邁世數,使有志者自勵,不亦可乎?”
年級字:五(P1) 光(P1) 十(P1) 色(P1)
年級字:十(P1) 手(P1) 爭(P2) 指(P2)
語出《禮記·大學》:“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
年級字:十(P1) 羊(P1) 九(P1) 牧(P2)
十頭羊倒用九個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賦稅剝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無所適從。
年級字:駑(P0) 馬(P1) 十(P1) 駕(P3)
原意是駿馬一天的路程,駑馬雖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達。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學習,也能追上資質高的人。
《荀子·勸學》:“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
年級字:十(P1) 年(P1) 生(P1) 聚(P3)
這個倍受戰火摧殘的小國,的確需要~,才能談到復國。
年級字:言(P1) 十(P1) 妄(P4) 九(P1)
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三折:“咱則道舌刺刺言十妄九,村棒棒呼麼喝六。”
年級字:十(P1) 二(P1) 金(P1) 牌(P3)
金牌:宋代敕書及緊急軍命,用金字牌,由內侍省派人速送。比喻緊急的命令。
《宋史·岳飛傳》:“言飛孤軍不可久留,乞令班師,一日奉十二金字牌。”
年級字:十(P1) 親(P1) 九(P1) 故(P1)
元·尚仲賢《柳毅傳書》第一折:“受千辛萬苦,想十親九故。”
年級字:十(P1) 有(P1) 八(P1) 九(P1)
唐·杜甫《負薪行》:“土風坐男使女立,男當門戶女出入。十有八九負薪歸,賣薪得錢應供給。”
年級字:十(P1) 之(P2) 八(P1) 九(P1)
清·劉獻廷《廣陽雜記》第二卷:“十之八九皆守之以僧,名不正,言不順,莫此爲甚。”
年級字:十(P1) 字(P1) 街(P2) 頭(P1)
指縱橫交叉、繁華熱鬧的街道。也借指人世間,現實社會。
魯迅《兩地書》七八:“其實世界上你所深惡的和期望的,走到十字街頭,還不是一樣麼?”
年級字:十(P1) 年(P1) 寒(P2) 窗(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比喻經過多年不怕苦修讀、學習。
十年 : 長年的意思。
寒 : 寒,寒冬,冬天。
窗 : 同窗,古代讀書的地方。
指經過多年不怕苦,專心讀書、學習。
元·劉祁《歸潛志》卷七:「古人謂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天下知。」
年級字:十(P1) 拿(P2) 九(P1) 穩(P4)
詞性:形容詞
成語十次九次成功,比喻很有把握。
十拿: 動手拿十次。
九穩: 九次穩當得手。
十份一成功率。
比喻很有把握。
明·阮大鋮《燕子箋·購幸.第七齣》:「此是十拿九穩,必中的計較。」
年級字:神(P1) 氣(P1) 十(P1) 足(P1)
年級字:十(P1) 中(P1) 八(P1) 九(P1)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十次有八至九次中目標或正確。
十 : 十次。
中 : 中標。
八 : 八次。
九 : 九次。
《漢書.卷八三.朱博傳》:「博皆召掾史,並坐而問,為平處其輕重,十中八九。」
宋・歐陽修 《歸田錄・賣油翁》「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年級字:十(P1) 二(P1) 生(P1) 肖(P1)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中國傳統文化。十二生肖, 十二地支。
十二種中華文化的動物按十二元地支次序排列: 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古代天文曆法】
12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年級字:九(P1) 變(P2) 十(P1) 化(P1)
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序》:“至如三奔三景之妙,九變十化之精,各探其門,互稱要妙。”
年級字:十(P1) 月(P1) 蔗(P4) 頭(P1)
年級字:十(P1) 漿(P4) 五(P1) 饋(P0)
十家賣漿者之中有五家爭先送來。本指賣漿者爭利,後用以比喻爭相設宴款待。
典出《列子·黃帝》:“子列子之齊,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曰:‘吾驚焉。’‘惡乎驚?’‘吾食於十漿,而五漿先饋。’”
年級字:十(P1) 雨(P1) 五(P1) 風(P1)
前蜀·杜光庭《畫五嶽諸神醮詞》:“上扶邦國,傍祐黎元。調十雨五風以登稼穡,普九州六合以致雍熙。”
年級字:十(P1) 日(P1) 之(P2) 飲(P2)
《史記·範睢蔡澤列傳》:“寡人聞君之高義,願與君爲布衣之友,君幸過寡人,寡人願與君爲十日之飲。”
年級字:三(P1) 十(P1) 而(P1) 立(P1)
年級字:三(P1) 風(P1) 十(P1)
三種惡劣風氣,所滋生的十種罪愆。指巫風二:舞、歌;淫風四:貨、色、遊、畋;亂風四:侮聖言、逆忠直、遠耆德、比頑童,合而爲十愆。
年級字:十(P1) 二(P1) 萬(P2) 分(P2)
年級字:十(P1) 面(P1) 埋(P2) 伏(P4)
元·無名氏《抱妝盒》第二折:“從今後跳出了九重圍子連環寨,脫離了十面埋伏大會垓。”
年級字:十(P1) 二(P1) 地(P1) 支(P1)
詞性:名詞
天干傳統用作表示次序的符號。與天干相配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也用來記時。
十二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年級字:十(P1) 字(P1) 街(P2) 口(P1)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回:“當下去十字街口,不問軍官百姓,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渠。”
年級字:以(P1) 一(P1) 當(P2) 十(P1)
《戰國策·齊策一》:“一而當十,十而當百,百而當千。”《史記·項羽本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
年級字:十(P1) 死(P3) 九(P1) 活(P1)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一百九回:“降者三萬人,除那逃走脫的,其餘都是十死九活,七損八傷,顛翻在地,被人馬踐踏,骨肉如泥的,不計其數。”
年級字:三(P1) 十(P1) 六(P1) 行(P1)
年級字:十(P1) 字(P1) 路(P1) 頭(P1)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一百十回 :“劊子手叫起惡殺都來,恰好午時三刻,將王慶押到十字路頭,讀罷犯由,如法凌遲處死。”
年級字:十(P1) 年(P1) 窗(P2) 下(P1)
科舉時代,讀書人要取得功名,終年埋頭在書本里。形容十年時間閉門苦讀。
元·劉祁《歸潛志》卷七:“古人謂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天下知。”
年級字:十(P1) 全(P2) 十(P1) 美(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完美有瑕疵比喻完美,毫無缺陷。
《周禮.天官冢宰下.醫師》
十全 : 治療十個人。
十美 : 十個人都能痊癒。
比喻完美,毫無缺陷。
年級字:十(P1) 惡(P3) 五(P1) 逆(P6)
年級字:十(P1) 日(P1) 並(P2) 出(P1)
①古代神話傳說天本有十個同時出現的太陽。②比喻暴亂並起。
年級字:十(P1) 捉(P2) 九(P1) 着(P2)
年級字:一(P1) 以(P1) 當(P2) 十(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戰國策·齊策一》:“一而當十,十而當百,百而當千。”《史記·項羽本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
年級字:一(P1) 曝(P5) 十(P1) 寒(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一暴十寒學習態度不認真。,只有一時的熱情,然後沒冷淡下,不可能有真實的知識生長。
一暴: 一天暴曬。
十寒: 十天在寒凍之中。
就是世間上最容易生長的植物,如果一天暴曬,然後十天在寒凍之中,也不可能生長。
先秦·孟軻《孟子·告子上》:「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年級字:一(P1) 漿(P4) 十(P1) 餅(P2)
《新唐書·李正己傳》:“公初不示諸將腹心,而今委以兵,此皆嗜利者,朝廷以一漿十餅誘之,去矣。”
年級字:用(P1) 一(P1) 當(P2) 十(P1)
宋·陳善《捫虱新活·張巡殺愛妾劉昌斬孤甥》:“君以孤城,用一當十,何以能守?”
年級字:十(P1) 親(P1) 九(P1) 眷(P6)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十卷:“梅氏和善述到來,見十親九眷都在眼前,一一相見了,也不免說幾句求情的話兒。”
年級字:十(P1) 萬(P2) 火(P1) 速(P3)
年級字:十(P1) 年(P1) 讀(P1) 書(P1)
年級字:目(P1) 下(P1) 十(P1) 行(P1)
《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一個首相姓王名安石,臨川人也。此人目下十行,書窮萬卷。”
年級字:十(P1) 惡(P3) 不(P1) 赦(P6+)
詞性:形容詞
成語指罪惡嚴重,不可饒恕。
十惡: 十大罪惡, 參巧北齊。
不赦: 不可赦免。
指罪惡極大,不可饒恕。
十惡 (北齊): 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等十大罪惡。
《太平治迹統類.卷一五.韓絳宣撫陝西》:「應陝西河東路罪人除卻謀改,鬥己殺人至十惡不赦外,餘死罪,下減一等。」
《隋書·刑法志》:「又列重罪十條:…… 其犯此十者,不在八議論贖之限。」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這藥死公公的罪名,犯在十惡不赦。」
年級字:十(P1) 風(P1) 五(P1) 雨(P1)
漢·王充《論衡·是應》:“風不鳴條,雨不破塊,五日一風,十日一雨。”
年級字:十(P1) 眠(P3) 九(P1) 坐(P1)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三卷:“初時父子坐店甚好,後因十老得了腰痛的病,十眠九坐,勞碌不得,另招個夥計,叫做邢權,在店相幫。”
年級字:十(P1) 二(P1) 金(P1)
本用以形容美女頭上金釵之多,後喻指衆多的妃嬪或姬妾。
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
年級字:聲(P1) 價(P5) 十(P1) 倍(P4)
唐·李白《與韓荊州書》:“一登龍門,則聲價十倍。”
年級字:十(P1) 生(P1) 九(P1) 死(P3)
唐·韓愈《八月十五贈張功曹》詩:“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年級字:十(P1) 步(P1) 芳(P2) 草(P1)
漢·劉向《說苑·談叢》:“十步之澤,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漢·王符《潛夫論·實貢》:“夫十步之間,必有茂草;十室之邑,必有俊士。”
年級字:一(P1) 目(P1) 十(P1) 行(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梁書·簡文帝紀》:“讀書十行俱下。”宋·劉克莊《雜記六言五首》詩:“五更三點待漏,一目十行讀書。”
年級字:七(P1) 十(P1) 二(P1) 變(P2)
1.孫悟空有七十二變的本領,能夠搖身就變,變成各種不同的人或物 。2.變化多端的策略、手法和方法 。
年級字:九(P1) 儒(P6) 十(P1) 丐(P5)
儒:舊指讀書人。元代統治者把人分爲十等,讀書人列爲九等,居於末等的乞丐之上。後指知識分子受到歧視和苛待。
宋·鄭恩肖《心史》:“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獵、八民、九儒、十丐。”
年級字:舉(P2) 十(P1) 知(P1) 九(P1)
列舉出的十件事情中,通曉的就有九件。比喻學識淵博。
唐·張說《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神道碑》:“聖人之所志,聞一而反三;君子之所能,舉十而知九。”
年級字:十(P1) 病(P2) 九(P1) 痛(P2)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二回:“如今我的身子是十病九痛的,你二嫂子也是三日好兩日不好。”
年級字:十(P1) 夫(P2) 椎(P0)
指十個人的力量能使椎彎曲。椎,槌。比喻人多力大,足以改變原狀。
年級字:十(P1) 轉(P2) 九(P1) 空(P1)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二:“豈知傢俬有數,經不得十轉九空,似此三年,漸漸凋耗。”
年級字:十(P1) 不(P1) 當(P2) 一(P1)
漢·荀悅《漢紀·文帝紀下》:“土山平陵,漫衍相屬,平原廣野,此車騎之地也,步兵十不當一。”
年級字:金(P1) 十(P1) 二(P1)
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
年級字:十(P1) 室(P1) 容(P2) 賢(P4)
年級字:拔(P4) 十(P1) 失(P2) 五(P1)
《三國志·蜀書·龐統傳》:“今拔十失五,猶得其半,而可以崇邁世數,使有志者自勵,不亦可乎?”
年級字:十(P1) 圍(P3) 五(P1) 攻(P3)
兵力超過敵人十倍就可以包圍它,超過五倍就可以攻擊它。
《孫子·謀攻》:“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
年級字:一(P1) 暴(P4) 十(P1) 寒(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一曝十寒學習態度不認真。,只有一時的熱情,然後沒冷淡下,不可能有真實的知識生長。
一暴: 一天暴曬。
十寒: 十天在寒凍之中。
就是世間上最容易生長的植物,如果一天暴曬,然後十天在寒凍之中,也不可能生長。
先秦·孟軻《孟子·告子上》:「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年級字:十(P1) 鼠(P4) 同(P1) 穴(P1)
《三國志·魏書·鮑勳傳》:“勳無活分,而汝等敢縱之!收三官已下付刺奸,當令十鼠同穴。”
年級字:十(P1) 目(P1) 所(P2) 視(P1)
指個人的言論行動總是在羣衆的監督之下,不允許做壞事,做了也不可能隱瞞。同“十目所視,十手所指”。
年級字:十(P1) 字(P1) 路(P1) 口(P1)
需要作出決定或選擇的時候。
1. 在兩條道路交叉的地方。
2. 比喻正處於面對重大事情需要決定怎樣選擇的境地。
宋·葉夢得《避暑錄話·下·舊說崔慎爲瓦棺寺僧後身》:「何以不待其末年,執十字路口,痛與百摑,方爲快意。」
年級字:十(P1) 載(P3) 寒(P2) 窗(P2)
元·石子章《竹塢聽琴》第三折:“十載寒窗積雪餘,讀得人間萬卷書。”
年級字:五(P1) 十(P1) 年(P1) 代(P2)
詞性:名詞,形容詞
1950年到1959年的一段時間。也有用來形容一種陳設/裝修/音樂的風格。
年級字:十(P1) 指(P2) 連(P1) 心(P1)
詞性:形容詞
常用書面語,
成語心連心真誠的愛和互信。
十指: 兩人,兩雙手,共十隻手指緊扣一起。
連心: 心連心。
指兩人的心靈像雙手緊握在一起。
比喻真誠的愛和互信。
明.湯顯祖《南柯記.第四四齣》:「哎也!焚燒十指連心痛,圖得三生見面圓。」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七回: 十指連心,可憐昏死在地。
年級字:十(P1) 人(P1) 九(P1) 慕(P4)
慕:羨慕。十個人見了有九個人羨慕。形容才貌出衆,人人羨慕。
年級字:七(P1) 老(P1) 八(P1) 十(P1)
年級字:十(P1) 死(P3) 不(P1) 問(P1)
年級字:十(P1) 里(P1) 長(P1) 亭(P1)
秦漢時每十里設置一亭,以後每五里有一短亭,供行人何處,親友遠行常在此話別。
年級字:十(P1) 變(P2) 五(P1) 化(P1)
年級字:歸(P3) 十(P1) 歸(P3) 一(P1)
白誠仁、何紀光《小紅軍》:“你看他,又背紅纓槍又拿手榴彈,收拾得歸十歸一,真像個久經鍛鍊的紅軍戰士了。”
年級字:問(P1) 十(P1) 道(P1) 百(P1)
年級字:一(P1) 饋(P0) 十(P1) 起(P1)
饋:以食物送人,這裏指吃飯。吃一頓飯要起來十次。形容事務繁忙。
《淮南子·汜論訓》:“當此之時,一饋而十起,一沐而三捉髮,以勞天下之民。”
年級字:十(P1) 米(P1) 九(P1) 糠(P0)
年級字:七(P1) 十(P1) 二(P1) 行(P1)
陶行知《自動學校賀詩》:“有個學校真奇怪,小孩自動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學如在。”
年級字:十(P1) 十(P1) 五(P1) 五(P1)
①指十個一群,五個一組。形容錯亂不齊。②指每十里五里。
年級字:十(P1) 二(P1) 時(P1) 辰(P2)
詞性:名詞
時段、時間時間
古時計時的單位。把一晝夜平分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個時辰,合現在的兩小時。十二個時辰,分別以地支為名稱,從半夜起算,按次序排列: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三國演義》第五九回:「相談有一個時辰,方回馬而別,各自歸寨。」
年級字:十(P1) 口(P1) 相(P1) 傳(P2)
年級字:五(P1) 風(P1) 十(P1) 雨(P1)
漢·王充《論衡·是應》:“風不鳴條,雨不破塊,五日一風,十日一雨。”
年級字:軟(P2) 紅(P1) 十(P1) 丈(P2)
宋·蘇軾《次韻蔣穎叔錢穆父從駕景陵宮》詩:“半白不羞垂領發,軟紅猶戀性車塵。”自注:“前輩戲語:‘西湖風月,不如京華軟紅香土。’”
年級字:駑(P0) 馬(P1) 十(P1) 舍(P2)
用馬拉車,一天爲一駕,十駕指十天路程。謂駑馬奮力拉車,亦可至遠。比喻能力低下的人只要奮勉從事,同樣能達到目的。
《淮南子·齊俗訓》:“夫騏驥千里,一日而通;駑馬十舍,旬亦至之。”
年級字:九(P1) 故(P1) 十(P1) 親(P1)
元·關漢卿《哭存孝》第二折:“又不曾相趁着狂朋怪友,又不曾關節做九故十親。” 元·石德玉《秋胡戲妻》第二折:“爹爹也,全不怕九故十親笑恥。”
年級字:問(P1) 一(P1) 答(P2) 十(P1)
年級字:十(P1) 行(P1) 俱(P6) 下(P1)
《南史·樑本紀下》:“讀書十行俱下,辭藻豔發,博綜羣言,善談玄理。”《梁書·簡文曾紀》:“讀書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經目必記。”
年級字:三(P1) 十(P1) 三(P1) 天(P1)
佛教稱欲界第六天爲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後形容最高的地方。
《勝鬘寶窟》卷下:“此言三十三天者,中國言悉怛梨餘惡衛陵,此中唯取怛梨二字爲忉利天也。怛梨,忉利,彼國音不同耳。”
年級字:十(P1) 室(P1) 九(P1) 空(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形容荒涼景象。
十室: 十個居室。
九空: 九個空置。
指因為天災或人禍之後,人民大量死亡或離去。
形容荒涼景象。
唐.韓愈〈黃家賊事宜狀〉:「殺傷疾患,十室九空;百姓怨嗟,如出一口。」
《抱朴子.外篇.用刑》:「徐福出而重號淘之仇,趙高入而屯豺狼之黨,天下欲反,十室九空。」
年級字:十(P1) 世(P1) 單(P2) 傳(P2)
年級字:十(P1) 戰(P4) 十(P1) 勝(P2)
《管子·七法》:“以能擊不能,以教卒、教士擊驅衆、白徒,故十戰十勝,百戰百勝。”
年級字:十(P1) 年(P1) 磨(P3) 劍(P4)
唐·賈島《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似君,誰爲不平事?”
年級字:十(P1) 里(P1) 洋(P1) 場(P2)
茅盾《健美》:“我們這十里洋場實在還不過是畸形的殖民地化的資本主義社會。”
年級字:十(P1) 步(P1) 香(P1) 草(P1)
漢·劉向《說苑·談叢》:“十步之澤,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年級字:十(P1) 死(P3) 一(P1) 生(P1)
《漢書·孝宣許皇後傳》:“婦人免乳大故,十死一生。”
年級字:一(P1) 五(P1) 一(P1) 十(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全盤托出、如數家珍、鉅細靡遺支吾其詞、左支右吾、吞吞吐吐、掐頭去尾比喻敘述事情發生的過程,從頭到尾,源源本本,沒有遺漏。也形容詳細查點數目。
五、十:計數單位。
五: 代表十的一半。
十: 代表全部。
形容事件發生的詳細過程。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十五回:「這婦人聽了這話,也不回言,卻踅過來,一五一十,都對王婆和西門慶說了。」
年級字:十(P1) 光(P1) 五(P1) 色(P1)
年級字:聞(P2) 一(P1) 知(P1) 十(P1)
《論語·公冶長》:“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
年級字:勝(P2) 讀(P1) 十(P1) 年(P1) 書(P1)
勝:超過。超過苦讀十年書的收穫。形容思想上收益極大。
《二程全書·遺書二十二上·伊川語錄》:“古人有言曰:‘共君一夜話,勝讀十年書。’若一日有所得,何止勝讀十年書也。”
年級字:板(P2) 板(P2) 六(P1) 十(P1) 四(P1)
宋時官鑄銅錢,每板六十四文,不得增減。比喻刻板不知變通。板:即“版”,鑄錢的模子。
清·範寅《越諺·數目之諺》:“板板六十四,鑄錢定例也,喻不活。”
年級字:女(P1) 大(P1) 十(P1) 八(P1) 變(P2)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龍女有十八變,汝與老僧試一變看。”
年級字:一(P1) 百(P1) 二(P1) 十(P1) 行(P1)
《宣和遺事》前集:“[微宗等]無日歌歡作樂,遂於宮中內列為市肆,令其宮女賣茶賣酒及一百二十行經紀買賣皆全。”
年級字:祖(P1) 宗(P2) 十(P1) 八(P1) 代(P2)
詞性:名詞
祖宗十八代是中華文化中對歷代宗族的一種中稱謂。包括了從自己計起九代的長輩和從自己計起九代的後輩。
民間流傳暗喻犯了非常嚴重的錯誤,甚至破壞了家族的家聲和名譽。
暗喻犯了非常嚴重的錯誤,甚至破壞了家族的名譽,被指責成「對不起你的十八代祖宗」。
祖宗十八代是對宗族的一種稱謂。從自己計起九代的長輩:
1. 父親
2. 祖父
3. 曾祖
4. 高祖
5. 天祖
6. 烈祖
7. 太祖
8. 遠祖
9. 鼻祖
從自己計起九代的後輩:
1. 兒子
2. 孫子
3. 曾孫
4. 玄孫
5. 來孫
6. 晜孫
7. 仍孫
8. 雲孫
9. 耳孫
中國歷史紀錄秦楚兩國的聯姻結盟關係,從秦穆公到秦惠文王,總共十八代。之後兩國關係破裂,並不斷發生了大規模的戰爭,詛咒楚國的文章「詛楚文」也開始出現,兩國的聯姻結盟關係不再延續了。
詛楚文是刻在石頭上的,內容是秦王派遣巫師長詛咒楚王不道,拜求神靈打敗楚國。主要就是指責當時的楚懷王對不起你楚國十八代祖宗。
後來流傳民間暗喻犯了非常嚴重的錯誤,甚至破壞了家族的名譽,被指責成「對不起你的十八代祖宗」。
年級字:八(P1) 九(P1) 不(P1) 離(P2) 十(P1)
老舍《柳屯的》:“可是比較的,我還算是他的熟人,自幼兒的同學。我不敢說是明白他,不過講猜測的話,我或者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年級字:十(P1) 指(P2) 有(P1) 長(P1) 短(P2)
唐劉商《胡笳十八拍》詩:“莫以胡兒可羞恥,恩情亦各言其子;手中十指有長短,截之痛惜皆相似。”
年級字:十(P1) 萬(P2) 八(P1) 千(P1) 里(P1)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靈》卷十三:“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十萬八千里。’”
年級字:十(P1) 八(P1) 般(P2) 兵(P3) 器(P2)
本指刀槍劍戟等十八種古式兵器。後泛指多種武器。亦比喻多種技能。
清·郭小亭《濟公全傳》第六十回:“馬靜一瞧,大殿前擺着傢伙,十八般兵器,一應俱全。”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八回:“若論十八般兵器,我[十三妹]都算拿得起。”
年級字:版(P4) 版(P4) 六(P1) 十(P1) 四(P1)
清·範寅《越諺·數目之諺》:“版版六十四,鑄錢定例也,喻不活。”
年級字:十(P1) 八(P1) 般(P2) 武(P2) 藝(P5)
①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領。亦泛指多種武藝。②比喻多種技能。
元·楊梓《敬德不伏老》第一折:“憑著俺十八般武藝,定下了六十四處征塵。”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史進每日求王教頭點撥十八般武藝,一一從頭指教。那十八般武藝?矛錘弓弩銃,鞭鐧劍鏈撾,斧鉞並戈戟,牌棒與槍叉。”
年級字:三(P1) 百(P1) 六(P1) 十(P1) 行(P1)
明·無名氏《白兔記·投軍》:“左右的,與我扯起招軍旗,叫街坊上民庶,三百六十行做買賣的,願投軍者,旗下報名。”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八:“三百六十行中人,盡有狼心狗行,狠似強盜之人。”
年級字:十(P1) 年(P1) 九(P1) 不(P1) 遇(P2)
年級字:十(P1) 八(P1) 層(P3) 地(P1) 獄(P4)
層:重。地獄:佛教、基督教等指死後靈魂受苦的地方。迷信認爲人在生時爲非作惡,死後進入十八層地獄,不得翻身。比喻悲慘的報應。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五:“我賴了你的,我墮十八層地獄。”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九卷:“分明是十八層地獄的苦鬼,直升到三十三天去了。”
年級字:年(P1) 三(P1) 十(P1) 晚(P1) 謝(P2) 灶(P3)
年級字:一(P1) 尺(P1) 水(P1) 十(P1) 丈(P2) 波(P1)
唐·孟郊《君子勿鬱郁士有謗毀 者作詩以贈之》之一:“須知一尺水,日夜增高波。”
年級字:存(P3) 十(P1) 一(P1) 於(P2) 千(P1) 百(P1)
語出晉·陸機《嘆逝賦》:“顧舊要於遺存,得十一於千百。”
年級字:五(P1) 十(P1) 步(P1) 笑(P1) 百(P1) 步(P1)
作戰時後退了五十步的人譏笑後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別人有同樣的缺點錯誤,只是程度上輕一些,卻毫無自知之明地去譏笑別人。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年級字:一(P1) 十(P1) 八(P1) 般(P2) 武(P2) 藝(P5)
元·白樸《梧桐雨》楔子:“臣左右開弓,一十八般武藝,無有不會。”
年級字:一(P1) 十(P1) 八(P1) 層(P3) 地(P1) 獄(P4)
佛教指極惡衆生死後赴受苦之所,包括刀山、火湯、寒冰等十八種。比喻災難極其深重的境地。也比喻最低的等級。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十一回:“判官道:‘此是陰山背後一十八層地獄。’”
年級字:發(P1) 昏(P3) 章(P3) 第(P1) 十(P1) 一(P1)
昏頭昏腦的風趣話。仿《孝經》“某某章第幾”的說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六回:“只見頭在下,腳在上,倒撞落在當街心裏去了,跌得個‘發昏章第十一’!”
年級字:一(P1) 十(P1) 八(P1) 般(P2) 兵(P3) 器(P2)
元·關漢卿《哭存孝》第一折:“你放下一十八般兵器,你掄不動那鞭、簡、撾、錘。”
yī chuán shí, shí chuán bǎi
年級字:一(P1) 傳(P2) 十(P1) ,(P1) 十(P1) 傳(P2) 百(P1)
詞性:形容詞
常用俗語,
成語消息傳播迅速,控制困難。
傳: 傳播、傳染。
一傳十: 從一個源頭傳至少數。
十傳百: 從少數源頭傳至多數。
表示傳染病毒容易擴散,控制困難。
消息傳播迅速,控制困難。
《孽海花.第一六回》:「自從加克娶了姑娘,人人都道彩鳳隨鴉,不免紛紛議論,一傳十,十傳百,就傳到了魯翠、波兒麻等一班黨人耳中。」
宋·陶彀《清異錄·喪葬》:「一傳十,十傳百,展轉無窮,故號義閏。」
rén shēng qī shí gǔ lái xī
年級字:人(P1) 生(P1) 七(P1) 十(P1) 古(P1) 來(P1) 稀(P3)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感歎或恭賀説話,得享高壽到七十歲是不容易,泛指高齡的人從古以來就不多見。
唐·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年級字:不(P1) 管(P2) 三(P1) 七(P1) 二(P1) 十(P1) 一(P1)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二:“若三日沒有銀時,老身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公子不公子,一頓孤拐,打那光棍出去。”
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jiǔ shí
年級字:行(P1) 百(P1) 里(P1) 者(P1) 半(P1) 九(P1) 十(P1)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纔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認真對待。
《戰國策·秦策五》:“詩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難也。”
年級字:識(P2) 二(P1) 五(P1) 而(P1) 不(P1) 知(P1) 十(P1)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且王之所求者,鬥晉楚也;晉楚不鬥,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nǐ zuò chū yī wǒ zuò shí wǔ
年級字:你(P1) 做(P1) 初(P2) 一(P1) 我(P1) 做(P1) 十(P1) 五(P1)
詞性:形容詞
以牙還牙,
以眼還眼,
你不仁我不義形容一種兩方面的來往關係。
正面 : 互相做對稱的事,公平、各不相欠。
負面 : 互相向對方報復的行為,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你不仁我不義。
據說明代有一對夫妻的性格都很懶,經常為誰做家事而爭吵。後來,兩人達成了協議:初一起由妻子負責,到十五便由丈夫負責。日後便成為「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的短句來由之一。
sān shí liù cè zǒu wéi shàng cè
年級字:三(P1) 十(P1) 六(P1) 策(P4) ,(P1) 走(P1) 爲(P2) 上(P1) 策(P4)
原指無力抵抗敵人,以逃走爲上策。後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
《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
shí mù suǒ shì shí shǒu suǒ zhǐ
年級字:十(P1) 目(P1) 所(P2) 視(P1) ,(P1) 十(P1) 手(P1) 所(P2) 指(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若要人不知,
除非己莫為指行事沒有秘密,自己要常常警惕,不要行差踏錯。
十目所視: 十目,多隻眼睛看著。
十手所指: 十手,多人指證著。
指行事沒有秘密,自己要常常警惕。
指個人的言論行動總是在羣衆的監督之下,不允許做壞事,做了也不可能隱瞞。
宋.陸九淵〈與嚴泰伯〉三首之一:「古人謂戒謹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庸敢有戲論乎?」
《歧路燈.第二一回》:「這譚紹聞也覺得今日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心中老大的不安。」
shí rì yī shuǐ wǔ rì yī shí
年級字:十(P1) 日(P1) 一(P1) 水(P1) ,(P1) 五(P1) 日(P1) 一(P1) 石(P1)
唐·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跡。”
shí nián shēng jù shí nián jiào xùn
年級字:十(P1) 年(P1) 生(P1) 聚(P3) ,(P1) 十(P1) 年(P1) 教(P1) 訓(P3)
生聚:繁殖人口,聚積物力;教訓:教育,訓練。指軍民同心同德,積聚力量,發憤圖強,以洗刷恥辱。
《左傳·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爲沼乎!”
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yú jiǔ shí
年級字:行(P1) 百(P1) 里(P1) 者(P1) ,(P1) 半(P1) 於(P2) 九(P1) 十(P1)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纔算是一半。比喻做事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認真對待。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五》:“詩云:‘行百里者半於九十’,此言末路之難也。”
shí nián shù mù bǎi nián shù rén
年級字:十(P1) 年(P1) 樹(P1) 木(P1) ,(P1) 百(P1) 年(P1) 樹(P1) 人(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
成語勤奮、毅力形容培養人才是長久的教育使命,必須有承擔、恆心和毅力。
《管子.權修》:「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sān shí liù jì zǒu wéi shàng jì
年級字:三(P1) 十(P1) 六(P1) 計(P2) ,(P1) 走(P1) 爲(P2) 上(P1) 計(P2)
原指無力抵抗敵人,以逃走爲上策。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
《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
sān shí nián hé dōng sān shí nián hé xī
年級字:三(P1) 十(P1) 年(P1) 河(P1) 東(P1) ,(P1) 三(P1) 十(P1) 年(P1) 河(P1) 西(P1)
三十年前風水在河的東面,而三十年後卻在河的西面。比喻世事變化,盛衰無常。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大先生,‘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優勢,我是親眼看見的。”
yī nián bèi shé yǎo shí nián pà jǐng shéng
年級字:一(P1) 年(P1) 被(P2) 蛇(P4) 咬(P2) ,(P1) 十(P1) 年(P1) 怕(P1) 井(P2) 繩(P2)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過苦頭,以後一碰到類似的事情就害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龍門遠禪師法嗣》:“問:‘狗子還有佛性也無。’趙州道:‘無意者如何?’師曰:‘一度著蛇咬,怕風了斷井索。’”
shí rén shí shuāng shǒu, bào zhe tài shān zǒu
年級字:十(P1) 人(P1) 十(P1) 雙(P2) 手(P1) ,(P1) 抱(P1) 着(P2) 泰(P4) 山(P1) 走(P1)
常用俗語一人一雙手,
做事沒幫手【核心意思】團結、競爭力。
指多人團結起來之後可以解決艱巨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