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à
年級字:化(P1)
詞性:形容詞,副詞
文言文字詞從「人」、從「 匕」。
甲金文字象二人反向相依之形,顛倒變化之意。
顛倒: 變化、分化、僵化、教化、熔化、融化、醜化、綠化、潛移默化、化干弋為玉帛,風化。
佛教、道教徒募集財物:化緣、化齋。
「化學」名詞:化工、化纖、化肥。
古時同花。
měi huà
年級字:美(P1) 化(P1)
詞性:動詞
醜化1.裝飾、點綴使美觀2.玩弄手段,把醜惡的說成美好的
chǒu huà
年級字:醜(P3) 化(P1)
詞性:副詞
美化在日常用法上,指將本來不醜的事物說成是醜的。在美學上,主要指通過藝術手法(主要是誇張)的加工,將醜惡事物的本質充分揭示出來。是文藝創作的手法之一,多見於喜劇、漫畫等諷刺作品之中。
kāi huà
liàng huà
年級字:量(P2) 化(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把工作的成效或發現的現象轉化成數子或可以計算、量度的數據。
把工作的成效或發現的現象轉化成數子或可以計算、量度的數據。
rù huà
huà gōng
年級字:化(P1) 宮(P2)
詞性:名詞
文化宫:
1.一種文化娛樂場所,一般規模較大並有較好設備,設有電影院、講演廳等。
2.文化宮是作為群眾文化和娛樂活動之用的公共建築,小型的稱文化館。
huà jiě
ruǎn huà
年級字:軟(P2) 化(P1)
詞性:名詞
1.由硬變軟。如:骨質軟化;降低水的硬度稱做水的軟化。2.使之由堅定變為動搖;由倔強變為順從
jìng huà
huā zǐ
jìn huà
年級字:進(P1) 化(P1)
詞性:名詞
退化事物逐漸發展變化,特指生物從較低級、較簡單的狀態向較高級、較複雜的狀態演變。
huà shí
年級字:化(P1) 石(P1)
詞性:名詞
地殼中包存的屬於古地質年代的動物或植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跡標準化石。
gǎn huà
年級字:感(P3) 化(P1)
詞性:動詞
勸化,
感動,
教化,
感染用言行的影響,使人受感動而逐漸轉變;跟外界接觸而動心。
huà xiàng
tǐ huà
fū huà
wén huà
年級字:文(P1) 化(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一種修養代表。
具有知識、學問和修養。
1. 他是一位很有文化的君子[有修養的人]。
2. 中國的水墨晝是世界繪畫藝術中最有特色的文化。
漢.劉向《說苑.卷一五.指武》:「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後加誅。」
《文選.束晳.補亡詩六首之六》:「文化內輯,武功外悠。」
yǎng huà
年級字:氧(P0) 化(P1)
詞性:形容詞
1. 物質原子失去電子的化學反應,也就是物質與氧化合的過程。2. 脫氫,尤指在氧或其它氧化劑作用時脫氫。
3. 通過增加電負性的比例來改變一種化合物。
huà gōng
年級字:化(P1) 工(P1)
詞性:名詞
1. 化學工業的簡稱
2. 化學工程的簡稱
3. 自然的造化者
fǔ huà
nuǎn huà
年級字:暖(P2) 化(P1)
詞性:名詞
全球暖化全球變暖指的是在一段時間中,地球的大氣和海洋因溫室效應而造成溫度上升的氣候變化。
è huà
zhuǎn huà
年級字:轉(P2) 化(P1)
詞性:動詞
常見詞組變化 改變 蛻變 轉變由一種結構體通過一些方法改變為另一種結構體的過程。
生物轉化。
由一種結構體通過一些方法改變為另一種結構體的過程。
tuì huà
年級字:退(P2) 化(P1)
詞性:動詞
進化1. 生物體的一部分器官變小,機能減退、甚至完全消失
闌尾是個退化了的器官2. 泛指事物由優變劣,由好變壞
雖然它的四肢長而有力這種動物的大腦卻退化了
huà xué
年級字:化(P1) 學(P1)
1.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規律的科學,是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
2.指賽璐珞。如:這把梳子是化學的
jìng huà
dàn huà
shì huà
fēn huà
年級字:分(P2) 化(P1)
詞性:動詞
常見詞組分裂,
瓦解同化,
組合,
統一1.做工作使之瓦解。
2.變成分裂的。
3.導致其統一的部分分解或破壞。
4.性質相同的事物變成分裂的事物。
wáng huà
Huà shuǐ
tóng huà
年級字:同(P1) 化(P1)
詞性:動詞
分化,
異化1.同受教化。
例:清 陳鱣 《對策·巡守》:“道德太平,恐遠近不同化,幽隱不得其所者,故必親自行之。”
2.使不相同的事物逐漸變成相近或相同。
例:聞一多《文學的歷史動向》:“它(詩)同化了繪畫,又裝飾了建築(如楹聯、春帖等)和許多工藝美術品。” 葉聖陶《倪煥之》十九:“學校應該抱一種大願,要同化社會,作到這一層,才是學校的成功。”
3.語音學上指一個音變得與鄰近的音相同或相似。
如:“麵包” (miànbāo)在口語中讀miàmbāo,“面”字的韻尾n受後面的“包”字聲母b的影響而變成m。
lǜ huà
年級字:綠(P1) 化(P1)
1. 使變為綠色,廣泛種植花草樹木,使環境優美衛生,防止水土流失
2. 種植樹木花草
huǒ huà
jī huà
huà wú
wù huà
年級字:物(P1) 化(P1)
詞性:動詞
亡故出世,
出生1.去世;死亡
例:昔者莊周夢為蝴蝶 週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莊子.齊物論》
2.變化
例:於是事變物化,目駭耳回。 --《漢書.揚雄傳》
róng huà
huàn huà
huó huà
年級字:活(P1) 化(P1)
詞性:動詞
1.使分子或原子的能量增強。
2.活化又稱激發(excitation)。 粒子(如原子或離子),從外界獲得足夠能量後,其電子由較低的基態能級躍遷到較高能級的過程。 一個分子是否為活化分子依不同的速率理論及反應而標準不同,如碰撞理論中為分子能量ε>ε0(閾能)的分子為活化分子,活化分子也不一定是過渡態,如單分子理論中的賦能分子。 活化方式有碰撞傳能活化及光活化等多種方式。
3. 活化是指把古老的房子保存下來,改變其用途,從而能繼續使用。例子:把從前的警察局活化,變成現在的咖啡店。就可以保留古老的建築,同時善用之。
huà shēn
年級字:化(P1) 身(P1)
詞性:名詞
1.佛在人間暫時出現的人、動物或植物的形體
2.體現某種抽象事物(如靈魂、思想、原則或典型)的東西
例:勇敢的化身
huà wǔ
年級字:化(P1) 武(P2)
詞性:名詞
化武即化學武器,是通過爆炸的方式(比如炸彈、砲彈或導彈)釋放有毒化學品或稱化學戰劑。化學武器通過包括窒息、神經損傷、血中毒和起水皰在內的令人恐怖的反應殺傷人類。
huà kāi
年級字:化(P1) 開(P1)
詞性:形容詞
化,性質或形態改變。
例:水滴了在國畫上,墨色就化開了。
yǎnhuà
jiāng huà
huà zhuāng
shēng huà
xiāo huà
jiǎn huà
biàn huà
Róng huà
fēng huà
年級字:風(P1) 化(P1)
詞性:名詞
1.教育感化;風俗教育2.岩石或建築物等因日曬雨淋而受到侵蝕
xiàng huà
lǎo huà
年級字:老(P1) 化(P1)
詞性:動詞,動詞
(1) 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基本性質或力量衰退。
(2) 指在一定地區、範圍內老年人的比重增長。
(3) 知識的相對過時。
huà zhuāng
shēn huà
huà féi
jiào huà
yōu huà
róng huà
Huà zhōng
huà wéi
年級字:化(P1) 為(P2)
詞性:動詞
性質或形態改變。用在名詞或形容詞後,表示轉變成某種性質或狀態。
qiáng huà
dòng huà
年級字:動(P1) 化(P1)
詞性:動詞
感化。
例:《淮南子·泰族訓》:“故聖人莫善於誠,至誠而能動化矣。”《漢書·揚雄傳下》:“立政鼓眾,動化天下,莫上於中和,中和立發,在於哲民情。”
lǐ huà
huà míng
年級字:化(P1) 名(P2)
詞性:名詞
假名真名出於某種原因改用別的名字(別名或假名)
例:用了無數的化名偽裝
sì huà
年級字:四(P1) 化(P1)
詞性:名詞
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國防和現代化的科學技術的簡稱
zào huà
huà yàn
年級字:化(P1) 驗(P3)
詞性:名詞
為確定某種物質(如礦物、合金、藥品、抗生素或食物)中的一種或幾種組分是否存在,或者更多的是為確定這些組分的含量而作的化學試驗
檢查各種標本,以提供診斷數據
例:化驗大便
Shíhuà
Tuì huà biàn zhí
Duòluò fǔhuà
huà fǔ xiǔ wéi shén qí
年級字:文(P1) 化(P1) 圈(P2)
詞性:名詞
指一個地區內各個族群都具有同樣的文化特質。主要的形成是可能是由於地理因素,大家在生活上互相影響而形成一些相似的文化特質。
年級字:都(P1) 市(P2) 化(P1)
詞性:名詞
年級字:口(P1) 語(P1) 化(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白話書面語日常口頭交談、溝通時使用的語言方式成為一種趨勢或成為一個時代的風氣。
口: 口腔、口語。
語: 語言、語音。
化: 變化、文化。
年級字:個(P1) 人(P1) 化(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通用代為每一個人的外型或喜好特性而設計的產品或服務。
「個人」一個人。
「化」景象、形態。
泛指某種產品或服務是專門為每一個人而設計的。
年級字:數(P2) 碼(P3) 化(P1)
詞性:名詞
互聯網常用語電腦化以電腦科學技術, 將事物、圖像、聲音、文字、資訊以一系列電腦數字格式代表,方便電腦大量存放、高速處理、搜尋和傳送為基礎的工作方式。
數 : 數字、計數、統計數學。
碼 : 號碼、條碼、代碼、密碼。
化 : 性質或形態改變的過程。
年級字:全(P2) 球(P2) 化(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國際化國與國之間在多方面互相合作,利用不同的地理,資源互補,令地球上整個人類社會都資源互通,提高人類文化和文明的進步。
國與國之間在多方面互相合作,利用不同的地理,資源互補,令地球上整個人類社會都資源互通,提高人類文化和文明的進步。
年級字:數(P2) 據(P4) 化(P1)
詞性:名詞
互聯網常用語以科學實驗、檢驗、統計等所獲得的和用於科學研究、技術設計、查證、決策等的數值為基礎。
數 : 數字、計數、統計數學。
據 : 依據、通過實驗所得的證據。
化 : 性質或形態改變的過程。
年級字:個(P1) 性(P3) 化(P1)
詞性:名詞,形容詞
常見詞組個人化為每一個人的外型或喜好特性而設計的產品或服務。
年級字:普(P3) 及(P2) 化(P1)
詞性:名詞
廣泛,
、遍及「普」普遍傳播;普遍推廣。
「及」達到目標的社羣。
「化」景象、形態。
指某種事情已經普遍地為人所知或可被使用中。
年級字:人(P1) 性(P3) 化(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指將一些物品或服務各配合人類的基本要求或使用習慣的過程。
「人性」人類的本性。
「化」轉化、變化的過程。
指將一些物品或服務能配合人類的基本要求或使用習慣的過程。
或指一並物品或服務能充份滿足人類的基本要求或使用習慣。
年級字:多(P1) 元(P1) 化(P1)
詞性:形容詞
年級字:電(P2) 氣(P1) 化(P1)
詞性:形容詞
將原本未使用電的設施改成以電為動力。例:鐵路電氣化
年級字:二(P1) 氧(P0) 化(P1) 碳(P0)
詞性:名詞
一種無色、無味、無嗅的非可燃性氣體。是空氣成分的一種,密度為空氣的一點五倍。動物呼吸時,呼出二氧化碳;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氣。可用來製造純鹼、乾冰、汽水等,又可作為滅火之用。
年級字:文(P1) 化(P1) 習(P1) 俗(P2)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人類在團體中、社會中的生活而漸漸演進成的行為、感受、反應等。其中包括:語言文字、文學、藝術、科學、風俗習慣、社會組織、宗教、道德規範、典章制度等等。
年級字:潛(P4) 移(P2) 默(P3) 化(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潛: 潛入、潛伏,暗中不見形跡。
移: 移山、移轉、移改。
默: 沉默、不説話。
化: 教化、感化、變化、現代化。
潛:同;默:不說話,沒有聲音。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覺受到感染、影響而發生了變化。
不知不覺之間,性格和學問已經受到感化、影響而改變。
《讀通鑑論.卷一二.晉懷帝》:「夫卞壺、陶侃,固端嚴劼毖之士也,導固引壺於朝端,任侃於方岳矣,潛移默化,豈在一旦一夕哉?」《文明小史.第一回》:「總之,我們有所興造,有所革除,第一須用上些水磨工夫,叫他們潛移默化,斷不可操切從事,以致打草驚蛇,反為不美。」
《清史稿.卷三八一.陳鑾列傳》:「請敕儒臣闡明《聖諭廣訓》,黜異端之旨,撰為韻言,布之鄉塾,俾士民童年誦習,以收潛移默化之效。」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慕賢》:「潛移暗化,自然似之。」
年級字:潛(P4) 移(P2) 暗(P2) 化(P1)
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覺受到感染、影響而發生了變化。同“潛移默化”。
年級字:天(P1) 生(P1) 天(P1) 化(P1)
年級字:大(P1) 而(P1) 化(P1) 之(P2)
化:改變,轉變。原指大行其道,使天下化之。後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謹慎。
年級字:化(P1) 整(P2) 爲(P2) 零(P3)
毛澤東《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一般地說來,游擊隊當分散使用,即所謂‘化整爲零’。”
年級字:分(P2) 化(P1) 瓦(P2) 解(P2)
分化:分裂;瓦解:比喻分解、崩潰。使對方的力量分裂離散。
秦牧《湘陰熱浪記》:“對於還有搖擺猶豫的小股土匪,則以政策攻心,分化瓦解,迫使他們投降。”
年級字:化(P1) 腐(P3) 成(P1) 奇(P2)
語出《莊子·知北遊》:“是其所美者爲神奇,所惡者爲腐朽。臭腐復化爲神奇,神奇復化爲臭腐。”
年級字:執(P4) 而(P1) 不(P1) 化(P1)
《莊子·人世間》:“將執而不化,外合而內不訾,其庸詎可乎?”
年級字:變(P2) 化(P1) 無(P2) 窮(P3)
年級字:化(P1) 險(P3) 爲(P2) 夷(P3)
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七回:“以後還望中堂忍辱負重,化險爲夷。”
年級字:敗(P2) 化(P1) 傷(P2) 風(P1)
年級字:變(P2) 化(P1) 如(P2) 神(P1)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魏書》:“太祖自統御海內,芟夷羣醜,其行軍用師,大較依孫、吳之法,而因事設奇,變化如神。”
年級字:化(P1) 日(P1) 光(P1) 天(P1)
①指太平盛世。②比喻衆目昭彰、是非分明的場合。同“光天化日”。
年級字:三(P1) 年(P1) 化(P1) 碧(P3)
《莊子·外物》:“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爲碧。”
年級字:化(P1) 爲(P2) 鳳(P4)
比喻能以德化民,變惡爲善。鴟,貓頭鷹,古人以爲兇鳥。
語出《後漢書·循吏傳·仇覽》:“時考城令河內王渙,政尚嚴猛,聞覽以德化人,署爲主簿。謂覽曰:‘主簿聞陳元之過,不罪而化之,得少鷹鸇之志邪?’覽曰:‘以爲鷹鸇不若鸞鳳。’”
年級字:化(P1) 民(P1) 成(P1) 俗(P2)
年級字:化(P1) 零(P3) 為(P2) 整(P2)
年級字:化(P1) 爲(P2) 泡(P2) 影(P2)
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一》:“由於六月十一日的黃河決堤,使豫東成爲澤國,也就化爲了泡影。”
年級字:弘(P6) 化(P1) 碧(P3)
萇弘:周敬王的夫人,後蒙冤爲人所殺,傳說血化爲碧玉。
《莊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流於江,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爲碧。”
年級字:宵(P2) 魚(P1) 垂(P2) 化(P1)
據《呂氏春秋·具備》載,春秋時孔子弟子宓子賤治亶父(今山東省單縣),體聖人之化,三年,夜間捕魚的人能將所得小魚重歸水中。
年級字:無(P2) 爲(P2) 自(P1) 化(P1)
年級字:龍(P2) 化(P1) 虎(P1) 變(P2)
《易·革》:“大人虎變,其文炳也。”《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孔子)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爲罔,遊者可以爲綸,飛者可以爲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
年級字:化(P1) 零(P3) 爲(P2) 整(P2)
毛澤東《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集中使用兵力,即所謂“化零爲整”的辦法,多半是在敵人進攻之時爲了消滅敵人而採取的。”
年級字:變(P2) 化(P1) 不(P1) 測(P4)
唐·韓愈《殿中少監馬君墓誌》:“當是時,見王於北亭,猶高山區深巨谷,龍虎變化不測。”
年級字:化(P1) 為(P2) 烏(P3) 有(P1)
烏有:哪有,何有。變得什麼都沒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
漢·司馬相如作《子虛賦》:“楚使子虛使於齊,王悉發車騎,與使者出畋。畋罷,子虛過奼烏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年級字:骨(P2) 化(P1) 風(P1) 成(P1)
指人的性情氣質受感染而變化,一種新的社會風氣已經形成。
明·方孝孺《俞先生墓表》:“元既有江南,以豪侈粗戾,變禮文之俗,專數十年,薰漬狃狎,骨化風成,而宋之遺習,消滅盡矣。”
年級字:九(P1) 變(P2) 十(P1) 化(P1)
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序》:“至如三奔三景之妙,九變十化之精,各探其門,互稱要妙。”
年級字:骨(P2) 化(P1) 形(P2) 銷(P3)
唐·元稹《鶯鶯傳》:“則當骨化形銷,丹誠不泯,因風委露,猶託清塵。”
年級字:十(P1) 變(P2) 五(P1) 化(P1)
年級字:一(P1) 氧(P0) 化(P1) 碳(P0)
一種無色、無味、極爲有害的氣體CO,燃燒時有藍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碳。
年級字:敗(P2) 俗(P2) 傷(P2) 化(P1)
年級字:傷(P2) 風(P1) 敗(P2) 化(P1)
指敗壞社會風俗。多用來遣責道德敗壞的行爲。同“傷風敗俗”。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一一回:“世人都把那淫慾之事當作‘情’字,所以作出傷風敗化的事來,還自謂風月多情,無關緊要。”
年級字:頑(P2) 不(P1) 化(P1)
《續兒女英雄傳》第一回:“目下山東有名綠茶,可知道他們形狀否;內中可有能勸化改行的,還有梗頑不化,本事十分利害的否?要一一請教。”
年級字:千(P1) 變(P2) 萬(P2) 化(P1)
《列子·周穆王》:“乘虛不墜,觸實不硋,千變萬化,不可窮極。”《史記·賈誼列傳》:“千變萬化兮,未始有極。”
年級字:變(P2) 化(P1) 不(P1) 窮(P3)
清·趙起杲《青本刻<聊齋志異>例言》:“編中所述鬼狐最夥,層見疊出,變化不窮。”
年級字:文(P1) 化(P1) 背(P1) 景(P2)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一個國家或民族的信念、哲學、文學、藝術、建築、教育、信仰、習俗、科學特色的綜合統稱。
「文化」的關鍵含義是一種修養代表。在一段時期內一個地方、民族、或是一個國家的信念、哲學、文學、藝術、建築、教育、信仰、習俗、科學特色的綜合統稱。
例如:
1. 他是一位很有文化的君子[有修養的人]。
2. 中國的水墨晝是世界繪畫藝術中最有特色的文化。
「背景」對人物、事件起作用的歷史情況或現實環境。
指一個人對認識文化的修養程度。
年級字:化(P1) 整(P2) 為(P2) 零(P3)
年級字:變(P2) 化(P1) 莫(P2) 測(P4)
唐·韓愈《殿中少監馬君墓誌》:“當是時,見王於北亭,猶高山深林巨谷龍虎,變化不測,傑魁人也。”
年級字:修(P2) 短(P2) 隨(P3) 化(P1)
修:長;化:造化,舊指自然界的主宰者,迷信說法指運氣、命運。人的壽命長短,隨造化而定。
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
年級字:頑(P2) 固(P1) 不(P1) 化(P1)
樑信《從奴隸到將軍》上集第六章:“說我頑固不化,爲遊擊主義翻案;蔑視中央,攪亂軍心等待。”
年級字:橘(P4) 化(P1) 為(P2)
《晏子春秋·雜下之十》:“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年級字:化(P1) 梟(P0) 爲(P2) 鳩(P0)
比喻變兇險爲平安。梟即貓頭鷹,舊時認爲是兇鳥,鳩是吉祥之鳥。
年級字:變(P2) 化(P1) 無(P2) 常(P1)
年級字:默(P3) 化(P1) 潛(P4) 移(P2)
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覺受到感染、影響而發生了變化。同“潛移默化”。
年級字:霄(P0) 魚(P1) 垂(P2) 化(P1)
據《呂氏春秋·具備》載,春秋時孔子弟子宓子賤治亶父(今山東省單縣),體聖人之化,三年,夜間捕魚的人能將所得小魚重歸水中。
年級字:春(P1) 風(P1) 化(P1) 雨(P1)
化:化生和養育。指適宜於草木生長的風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年級字:化(P1) 若(P3) 偃(P0) 草(P1)
語出《論語·顏淵》:“子爲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年級字:變(P2) 化(P1) 多(P1) 端(P2)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陳從善梅嶺失渾家》:“這齊天大聖神通廣大,變化多端。”
年級字:化(P1) 爲(P2) 烏(P3) 有(P1)
烏有:哪有,何有。變得什麼都沒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
漢·司馬相如作《子虛賦》:“楚使子虛使於齊,王悉發車騎,與使者出畋。畋罷,子虛過奼烏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年級字:潛(P4) 消(P1) 默(P3) 化(P1)
年級字:刺(P3) 上(P1) 化(P1) 下(P1)
年級字:造(P1) 化(P1) 小(P1) 兒(P1)
造化:指命運;小兒:小子,輕蔑的稱呼。這是對於命運的一種風趣說法。
《新唐書·杜審言傳》:“審言病甚,宋之問、武平一等省候如何。答曰:‘甚爲造化小兒相苦,尚何言?’”
年級字:有(P1) 風(P1) 有(P1) 化(P1)
明·湯顯祖《牡丹亭·閨塾》:“論《六經》,《詩經》最葩,閨門內許多風雅……有風有化,宜室宜家。”
年級字:食(P1) 而(P1) 不(P1) 化(P1)
吃了沒有消化。比喻對所學知識理解得不深不透,沒有吸收成爲自己的東西。
死啃書本,不結合實際,就會食而不化,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年級字:有(P1) 傷(P2) 風(P1) 化(P1)
指對社會風俗、教育有不好影響的言行(多指男女關係方面)。
元·關漢卿《裴度還帶》第四折:“你道做了有傷風化,誰就你那燕爾新婚。”
年級字:潛(P4) 濡(P0) 默(P3) 化(P1)
猶潛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覺受到感染、影響而發生了變化。
劉揆一《黃興傳記》:“今就湘省而論,軍學界革命思想,日見發達,市民亦潛濡默化。”
年級字:逢(P4) 凶(P3) 化(P1) 吉(P1)
逢:遭遇;兇:不幸;吉:吉利、吉祥。遇到兇險轉化爲吉祥、順利。這是帶有迷信的說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二回:“豪傑交遊滿天下,逢凶化吉天生成。”
年級字:魚(P1) 龍(P2) 變(P2) 化(P1)
宋·劉克莊《水龍吟》詞:“任蛙蟆勝負,魚龍變化,儂方在、華胥國。”
年級字:觀(P2) 化(P1) 聽(P1) 風(P1)
《漢書·張敞傳》:“今天子以盛年初即位,天下莫不拭目傾耳,觀化聽風。”顏師古注:“言改易視聽,欲急聞見善政化了。”
年級字:樹(P1) 俗(P2) 立(P1) 化(P1)
年級字:東(P1) 風(P1) 化(P1) 雨(P1)
年級字:食(P1) 古(P1) 不(P1) 化(P1)
指對所學的古代知識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於按現在的情況來運用,跟吃不東西不消化一樣。
清·陳撰《玉幾山房畫外錄》卷下載惲向《題自作畫冊》:“可見定欲爲古人而食古不化,畫虎不成、刻舟求劍之類也。”
年級字:泥(P2) 古(P1) 不(P1) 化(P1)
泥:拘泥,固執。拘泥於古代的成規或古人的說法而不知變通。
《宋史·劉幾傳》:“儒者泥古,致詳於形名度數間,而不知清濁輕重之用。”
年級字:食(P1) 生(P1) 不(P1) 化(P1)
年級字:蛻(P6+) 化(P1) 變(P2) 質(P4)
年級字:光(P1) 天(P1) 化(P1) 日(P1)
光天:最大的天,大白天;化日:生長萬物的太陽。原形容太平盛世。後比喻大家看得非常清楚的場合。
《尚書·益稷》:“帝光天之下,至於海隅蒼生。”《後漢書·王符傳》:“化國之日舒以長,故其民閒暇而力有餘。”
年級字:化(P1) 民(P1) 易(P2) 俗(P2)
年級字:化(P1) 及(P2) 豚(P5) 魚(P1)
語出《易·中孚》:“中孚,柔在內而剛得中,說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魚吉,信及豚魚也。”
年級字:宣(P4) 化(P1) 承(P4) 流(P1)
語出《漢書·董仲舒傳》:“今之郡守、縣令,民之師帥,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師帥不賢,則主德不宣,恩澤不流。”
年級字:刑(P3) 於(P2) 之(P2) 化(P1)
《詩·大雅·思齊》:“刑于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鄭玄箋:“文王以禮法接待其妻。”
年級字:文(P1) 化(P1) 遺(P3) 產(P2)
詞性:名詞
年級字:傷(P2) 化(P1) 敗(P2) 俗(P2)
《漢書·貨殖傳》:“又況掘冢搏掩,犯奸成富,曲叔、稽發、雍樂成之徒,猶夏齒列,傷化敗俗,大亂之道也。”
年級字:巧(P2) 同(P1) 造(P1) 化(P1)
巧:技巧,技藝;同:一樣;造化:指宇宙的造物能力。形容人的能力很大,可與宇宙的造物能力相比。
年級字:出(P1) 神(P1) 入(P1) 化(P1)
神、化:指神妙的境域。極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學藝術達到極高的成就。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二折:“我不曾出聲,他連忙答應。金聖嘆:‘真正出神入化之筆’。”
年級字:化(P1) 險(P3) 為(P2) 夷(P3)
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七回:“以後還望中堂忍辱負重,化險為夷。”
年級字:過(P1) 化(P1) 存(P3) 神(P1)
過:經過;存:保存,具有。聖人所到之處,人民無不被感化,而永遠受其精神影響。
《孟子·盡心上》:“夫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上下與天地同流。”
年級字:化(P1) 外(P1) 之(P2) 民(P1)
化:開化;民:民衆。文明地區以外的民衆,即沒有開化的民衆。舊時統治階級的偏見,指中國教化達不到、法律管不着的少數民族。
《唐律疏義·名例》:“諸化外之人同類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
年級字:道(P1) 德(P4) 文(P1) 化(P1)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行為品德的風氣。
年級字:貪(P3) 污(P5) 腐(P3) 化(P1)
自私自利,消極怠工,~,風頭主義等等,是最可鄙的。(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
年級字:頑(P2) 不(P1) 化(P1)
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三幕第一場:“你往年同嚴仲子做過朋友,他的頑梗不化,你是明白的。”
年級字:神(P1) 功(P1) 聖(P4) 化(P1)
宋·秦觀《任臣策下》:“興利除害甚於嗜慾,攘擊奸惡如報私仇,首尾數年之間遂成冠古之治,雖神功聖化敏妙自然,亦此曹獻替可否之力也。”
年級字:化(P1) 腐(P3) 爲(P2) 奇(P2)
指變壞爲好,變死板爲靈巧或變無用爲有用。同“化腐成奇”。
年級字:橘(P4) 化(P1) 爲(P2)
《晏子春秋·雜下之十》:“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年級字:化(P1) 干(P1) 戈(P0) 爲(P2) 玉(P1) 帛(P0)
《淮南子·原道訓》:“昔者夏鯀作三仞之城,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壞城平池,散財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賓服,四夷納職,合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
年級字:化(P1) 腐(P3) 朽(P4) 為(P2) 神(P1) 奇(P2)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莊子讚歎大自然的神奇,萬物生死循環的能力。
後作形容將廢物善用,鼓勵創意的能力。
春天樹上綠業盛開,秋冬便慢慢變黃進入落葉凡季節在地上轉化成泥土的營養。寒冬過後,因為有新的營養,樹上的綠業又再萌芽盛開。
《管子.輕重丁》:「大夫多并其財而不出,腐朽五穀而不散。」
語本《莊子.知北遊》:「若死生為徒,吾又何患,是其所美者為神奇,其所惡者為臭腐;臭腐復化為神奇,神奇復化為臭腐。」
年級字:化(P1) 干(P1) 戈(P0) 為(P2) 玉(P1) 帛(P0)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比喻將戰爭或爭執平息,鼓勵化解成和平友誼的行為。
干戈: 兵器。
玉帛: 古時名貴的玉器和絲織品,諸侯朝聘或嫁娶行聘、祭祀時的物品。
《論語.陽貨》:「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
三國魏.曹植〈美女篇〉:「媒氏何所營?玉帛不時安。」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子女玉帛,則君有之。」
《淮南子·原道訓》:“昔者夏鯀作三仞之城,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壞城平池,散財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賓服,四夷納職,合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
shé huà wéi lóng bù biàn qí wén
年級字:蛇(P4) 化(P1) 爲(P2) 龍(P2) ,(P1) 不(P1) 變(P2) 其(P2) 文(P1)
《史記·外戚世家》:“蛇化爲龍,不變其文;家化爲國,不變其姓。”
Shì jiè fēi wù zhí wén huà yí chǎn
年級字:世(P1) 界(P2) 非(P2) 物(P1) 質(P4) 文(P1) 化(P1) 遺(P3) 産(P1)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定義,無形文化遺產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dàshì huà xiǎo, xiǎoshì huà wú
年級字:大(P1) 事(P1) 化(P1) 小(P1) ,(P1) 小(P1) 事(P1) 化(P1) 無(P2)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形容一種和平、不爭執、不好勝的修養,鼓勵運用正確的技巧和能力化解衝突,或平息矛盾、是非。
shǔ zhōng wú dà jiàng liào huà zuò xiān fēng
年級字:蜀(P1) 中(P1) 無(P2) 大(P1) 將(P3) ,(P1) 廖(P0) 化(P1) 作(P2) 先(P2) 鋒(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