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一(P1) 筆(P1) 勾(P4) 斷(P3)
宋·陳亮《與吳益恭書》:“此事今已一筆勾斷云云。”
年級字:勾(P4) 心(P1) 鬥(P2) 角(P2)
原指宮室建築結構的交錯和精巧。後比喻用盡心機,明爭暗鬥。
年級字:一(P1) 筆(P1) 勾(P4) 消(P1)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我們不少的是銀子,匡得將來買上買下。再央一個鄉官在太守處說了人情,婚約一紙,只須一筆勾消。”
年級字:一(P1) 筆(P1) 勾(P4) 銷(P3)
詞性:形容詞
成語全部取消,指各方所產生的交易或關係全部作廢。
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錄》卷七:「公取班簿,視不才監司,每見一人姓名,一筆勾之。」
年級字:勾(P4) 魂(P4) 攝(P4) 魄(P5)
清·彭養鷗《黑籍冤魂》第15回:“那僕人一聽,鄉音入耳,已是關心;更兼那燕語鶯聲,勾魂攝魄,要走哪裏走得過去?”
年級字:裡(P3) 勾(P4) 外(P1) 連(P1)
明·施耐庵《水滸》第六十二回:“你這廝是北京本處良民,如何卻去投梁山落草,坐了第二把交椅?如今倒來里鉤外連,要打北京!”
年級字:裏(P1) 勾(P4) 外(P1) 連(P1)
明·施耐庵《水滸》第六十二回:“你這廝是北京本處良民,如何卻去投梁山落草,坐了第二把交椅?如今倒來裏鉤外連,要打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