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ú dòng
dòng zhí
chàn dòng
shǎn dòng
liú dòng
yáo dòng
zhèn dòng
dòng xiàng
dòng jī
年級字:動(P1) 機(P2)
念頭1. 推動人從事某種事情的念頭或願望。
2. 契機。
qiān dòng
rú dòng
huá dòng
年級字:滑(P2) 動(P1)
詞性:動詞,形容詞
dòng huà
年級字:動(P1) 畫(P1)
動畫的概念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動畫片,動畫是一種綜合藝術,它是集合了繪畫、漫畫、電影、數字媒體、攝影、音樂、文學等眾多藝術門類於一身的藝術表現形式。最早發源於19世紀上半葉的英國,興盛於美國,中國動畫起源於20世紀20年代。動畫是一門年青的藝術,它是唯一有確定誕生日期的一門藝術,1892年10月28日埃米爾·雷諾首次在巴黎著名的葛萊凡蠟像館向觀眾放映光學影戲,標誌著動畫的正式誕生,同時埃米爾·雷諾也被譽為“動畫之父”。動畫藝術經過了100多年的發展,已經有了較為完善的理論體系和產業體系,並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深受人們的喜愛。動畫的英文有很多表述
chuī dòng
年級字:吹(P1) 動(P1)
詞性:動詞
1.依靠或者好像依靠風的推動而使其移動或輕輕過去
例:一陣小熱風吹動雲塊朝另一處斜坡飄去
2.用風的力量使向前運動
例:貿易風吹動赤道氣流
dòng bǐ
dòng dàng
zhǔdòng
bǎi dòng
dòng tan
chù dòng
dòng mó
年級字:動(P1) 模(P2)
詞性:名詞
動模即動態模擬,是通過在RTDS(實時數字仿真裝置)或實際等值系統上模擬實際電力系統的各種運行工況及故障狀態,對在電力系統中運行的保護和控制裝置的功能和性能進行考核,以確保保護和控制裝置在現場的可靠運行的試驗。
dòng rén
dòng zhé
wēi dòng
年級字:微(P2) 動(P1)
詞性:動詞
1.快速而重複地切斷和閉合一個電路,使被驅動的電機緩緩轉動
2.微小的或開始的運動、刺激或情感
隨著風和輪子的微動,塵土就形成嗆人的棕色塵雲
chōng dòng
年級字:衝(P2) 動(P1)
詞性:形容詞
冷靜,
抑制,
理智1.神經受到刺激引起的興奮性反應。2.理性弱於情感的心理現象。
jī dòng
méng dòng
年級字:萌(P6) 動(P1)
詞性:形容詞
草木發芽。比喻事情剛起頭
例:[孟春之月]天地和同,草木萌動。 --《禮記.月令》
dòng qíng
wǔ dòng
年級字:舞(P3) 動(P1)
詞性:動詞
其內涵包括各種姿態和節奏的揮舞、搖擺、頓蹴、跳躍、旋轉,常泛指正在跳舞時的狀態指上肢的舞蹈動作或手持道具的動作
qǐ dòng
luàn dòng
láo dòng
年級字:勞(P2) 動(P1)
詞性:動詞
工作休息為了某種目的或在被迫情況下從事體力或腦力工作, 特指體力勞動。
dòng luàn
kāi dòng
dòng cí
年級字:動(P1) 詞(P1)
詞性:名詞
専名術言詞性中的詞組或單字,代表一種行動、一種動態,一種行為。
shān dòng
tiào dòng
年級字:跳(P1) 動(P1)
詞性:動詞
1.以可以感知地一起一伏地動2.使作上下或前後的急動
cuán dòng
dòng lì
年級字:動(P1) 力(P1)
1. 使機械做功的各種作用力,如水力、風力、電力、熱力以及原子能等。
2. 泛指事物運動和發展的推動力量。
dòng yáo
Dòng dòng
年級字:動(P1) 動(P1)
詞性:名詞
動動是脈動公司於2004年推出的新型運動茶飲品。但後因銷量不佳和曾出現過菌落超標等質量問題,逐漸退市。
hàn dòng
gǔ dòng
bèi dòng
wàng dòng
yóu dòng
年級字:遊(P2) 動(P1)
詞性:名詞
1.並不永久附屬的;能挪動的
2.經常移動的;不固定的
hù dòng
年級字:互(P2) 動(P1)
詞性:形容詞
各個功能係統的功能和心理活動的產生機制,即各個因素相互作用產生心理。
sōng dòng
年級字:鬆(P4) 動(P1)
詞性:形容詞
1.由於連接處不牢固而變得能夠活動
例:塞子量器磨損了並開始鬆動
2.不擁擠
例:這是三樓東北角上的一個前廳,寬敞幽雅,顯得比樓下的客廳還要鬆動。 --歐陽山《三家巷》
3.指經濟上不緊張
例:銀根鬆動
dòng zuǐ
jīng dòng
biàn dòng
fā dòng
年級字:發(P1) 動(P1)
動員,
發起,
啟動,
帶動,
帶頭,
策劃,
策動,
鼓動消弭,
熄火,
爆發1. 奮起行動。
2. 行動。
3. 興旺;生長。
4. 猶產生。
5. 猶騷動。
6. 動機。
7. 指動作。
8. 疾病發作。
9. 觸動。
10.使行動起來。
11.指開導,啟發。
12.猶發表。
13.指婦女臨產前的陣痛。
14.鼓舞;鼓動。
15.猶組織,進行。
16.猶啟動。如:天氣太冷,柴油機不容易發動。
fān dòng
年級字:翻(P2) 動(P1)
詞性:動詞
1.撥動某物微粒或部分的相對位置
例:翻動表土層
2.變動原來的位置
例:帶著它到鋼琴那裡,翻動著書頁找那個地方
yǒng dòng
dòng dāo
Zài dòng
zhǔ dòng
sǒng dòng
年級字:聳(P4) 動(P1)
詞性:動詞
(肩膀、肌肉等)向上動;驚動,故意誇大事實,使人吃驚。
dòng yuán
dòng mài
jǔ dòng
gǎi dòng
zào dòng
pǎo dòng
bān dòng
rú dòng
zhèn dòng
年級字:振(P2) 動(P1)
詞性:動詞
震蕩,
波動,
轟動,
驚動,
震動,
顫動物體的全部或一部分沿直線或曲線往返顫動,有一定的時間規律和周期
例:無規則振動
diàn dòng
dòng jìng
年級字:動(P1) 靜(P2)
消息1.指動作或說話發出的聲音2.打聽或偵察的] 消息;情況
dòng bù
zhuàn dòng
huàng dòng
zì dòng
年級字:自(P1) 動(P1)
詞性:名詞,形容詞
自願勸誘,
被動,
被迫,
強迫自己主動,行動。
1. 不用人力而用機械、電氣等裝置直接操作的。
2. 自己主動。
dòng wù
年級字:動(P1) 物(P1)
詞性:名詞
植物,
靜物大自然生物之一種。
1. 自然界中生物的一大類,與植物相對。多以有機物為食料,有神經,有感覺,能運動
2. 活動或能夠活動之物
dòng tài
xiǎng dòng
tuī dòng
hōng dòng
年級字:轟(P5) 動(P1)
詞性:形容詞
振動,
振撼,
震動指某些突然出名的事物或是它所享有的一時很高的聲譽同時驚動很多人。
an dòng
年級字:按(P2) 動(P1)
詞性:動詞
手按在開關制上,啟動電源或拍攝相機的快門進行拍照。
yùn dòng
年級字:運(P3) 動(P1)
詞性:動詞
常見詞組活動静止,
休息有目的活動,身體動作。
1. 身體 - 體能運動,足球運動,賽咆運動,健身運動。
2. 政治/活動 - 反貪運動,反吸煙運動,反暴力運動。
「運」運用,運行,運作。
「動」活動,動作。有目的活動,身體動作。
xíng dòng
年級字:行(P1) 動(P1)
詞性:名詞,動詞
舉動,
舉措,
舉止,
行爲口頭,
思想1.走動;行走。
2.爲達到某種目的而進行的活動;亦指活動。
3.舉動;動作;舉止。
sāo dòng
年級字:騷(P5) 動(P1)
詞性:形容詞
侵擾,
動亂,
擾攘安定,
平靜1.擾亂不安定;秩序紊亂。
2.特指動亂,變亂。
3.猶噪動。
4.騷擾;攪擾。
5.受某種原因或情緒感染,在人群中或人的心裡產生的不安定的波動。
piāo dòng
huī dòng
jiǎo dòng
年級字:攪(P4) 動(P1)
詞性:動詞
1. 打破沉靜
剛剛攪動神秘黑水域的小船2. 翻動或和弄液體
母牛常常水入池,攪動水底的泥土
3. 擾亂
dòng gǎn
fǎn dòng
dòng fú
dòng wǔ
dòng shǐ
年級字:動(P1) 使(P2)
詞性:名詞
日常應用的器具。
例:宋吳自牧《夢粱錄·正月》:“街坊以食物、動使、冠梳、領抹、緞匹、花朵、玩具等物沿門歌叫關撲。”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會仙酒樓》:“常有百十分廳館動使,各各足備,不尚少闕一件。”《古今小說·宋四公大鬧禁魂張》:“ 宋四公取出蹊蹺作怪的動使,一掛掛在屋簷上。”參見“ 動事”。
bō dòng
年級字:撥(P4) 動(P1)
詞性:動詞
1.翻動某物微粒或部分的相對位置。
2.手腳或棍棒等橫著用力,使東西移動。
shēng dòng
niǔ dòng
年級字:扭(P4) 動(P1)
詞性:形容詞
1.像蟲子似的前後蠕動身體或身體的一部分。
2.因痛苦或掙扎而無規則地亂動。
dòng yòng
dòng chē
dòng zuò
Dòng kuài
nuó dong
年級字:挪(P6) 動(P1)
詞性:動詞
搬動,
移動,
轉移從一點或從一地往另一點或另一地連續地移動;從靜止的狀態移動的行動。
dài dòng
年級字:帶(P1) 動(P1)
詞性:動詞
動員,
帶頭,
鼓動1.通過動力使有關部分相應地動起來。
2.引導使之前進。
xiān dòng
shān dòng
gǎn dòng
jī dòng
年級字:機(P2) 動(P1)
靈活被動1. 用機器開動的2. 視情況做適宜的變動的
3. 準備靈活運用的
xī dòng
年級字:翕(P0) 動(P1)
詞性:形容詞
翕:鳥類軀部背面和兩翼表面的總稱。表示[嘴唇等]一張一合地動。
dòng róng
年級字:動(P1) 容(P2)
詞性:形容詞
1.臉上顯露出受了感動的表情。
2.形容被言語、行為所感動。
yù dòng
dǒu dòng
qū dòng
dòng huà
年級字:動(P1) 化(P1)
詞性:動詞
感化。
例:《淮南子·泰族訓》:“故聖人莫善於誠,至誠而能動化矣。”《漢書·揚雄傳下》:“立政鼓眾,動化天下,莫上於中和,中和立發,在於哲民情。”
diào dòng
huó dòng
年級字:活(P1) 動(P1)
詞性:名詞,形容詞
行動停滯,
靜養,
靜止為達到某種目的而採取的行動。
一個有目的的羣眾聚會。
運動;靈活,不固定的行為。
bào dòng
年級字:暴(P4) 動(P1)
詞性:名詞,形容詞
動亂,
暴亂為反抗當時的統治制度、社會秩序而採取的集體武裝行動。
yí dòng
年級字:移(P2) 動(P1)
詞性:動詞
挪動,
搬動,
轉移褂訕1. 改換原來的位置。
2. 調動。
3. 移動電話 - 電訊科技是指隨身舂攜帶的無手提電話或電腦, 也稱為流動電話/流動電腦。
bō dòng
年級字:波(P1) 動(P1)
詞性:形容詞
平穩,
穩定1.[指水]波浪式地漲落或起伏式地運動。
2.像波浪那樣起伏不定;不穩定。
gǔn dòng
Cǎo dòng
年級字:草(P1) 動(P1)
詞性:形容詞
用於:風吹草動。
風稍一吹,草就搖晃。比喻微小的變動。
dòng gōng
dòng pò
qǐ dòng
Fēngcǎi dòngrén
Wǔ zhuāng bào dòng
dòng zhé dé jiù
àn bīng bù dòng
yuèěr dòngrén
正確字:悦耳動人
錯在哪裏:
形近錯
音近錯
義近錯
異體字
年級字:悅(P3) 耳(P1) 動(P1) 人(P1)
詞性:異體字形容詞
常見詞組異體字
悦耳、動聽、繞樑三日難聽、刺耳、不堪入耳聲音的諳律和音響效果令人感覺高興、愉快,內容令人產生共鳴、認同。
香港常用標準字:「悦」。
國內常用簡體字:「悦」。
臺灣常用標準字:「悅」。
歌聲悅耳
「悦」從欣賞中感覺高興,愉快: 喜悅。
「耳」耳朵、聽覺。
「動人」內容令人產生共鳴、認同、感動。
《文選.枚乘.七發》:「練色娛目,流聲悅耳。」《舊唐書.卷七一.魏徵傳》:「杜悅耳之邪說,聽苦口之忠言。」
qiān yī fà ér dòng quán shēn
年級字:興(P2) 兵(P3) 動(P1) 衆(P3)
舊指大規模出兵。現多指動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同“興師動衆”。
年級字:娓(P0) 娓(P0) 動(P1) 聽(P1)
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四回:“就把英語來對答,倒也說得清脆悠揚,娓娓動聽。”
年級字:動(P1) 心(P1) 忍(P1) 性(P3)
動心:使內心驚動;忍性:使性格堅韌。指不顧外界阻力,堅持下去。
《孟子·告子下》:“所以動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
年級字:動(P1) 心(P1) 目(P1)
怵目:使人看了感到恐懼。看了使人感到內心恐懼。形容感受很深,震動非常大。
宋·陳亮《祭宗成老文》:“雖才俊比肩,可喜可愕,至於動心怵目,無所不有,然其厚德偉度,要不復前人比。”
年級字:動(P1) 不(P1) 失(P2) 時(P1)
時:時宜,時機。行動不失時機。指不做不切合時宜的事。
漢·劉安《淮南子·人間訓》:“聖人敬小慎微,動不失機。”
年級字:生(P1) 動(P1) 活(P1) 潑(P2)
年級字:麋(P0) 沸(P4) 蟻(P3) 動(P1)
《淮志子·兵略訓》:“天下爲之麋沸蟻動,雲徹席捲。”
年級字:動(P1) 如(P2) 參(P3) 商(P2)
參、商:星名。參星出西方,商星出東方,二星此出彼沒,不同時在天空中出現。比喻長時間的分離難以會面,如參星出西方,商星出東方。
年級字:動(P1) 地(P1) 驚(P2) 天(P1)
驚:驚動;動:震撼。使天地驚動。形容某個事件的聲勢或意義極大。
唐·白居易《李白墓》詩:“可憐荒冢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年級字:食(P1) 指(P2) 大(P1) 動(P1)
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預兆,後形容看到有好吃的東西而貪婪的樣子。
《左傳·宣公四年》:“楚人獻黿於鄭靈公,公子宋與子家將見,子公之食指動。”
年級字:大(P1) 動(P1) 公(P1) 慣(P3)
恐怖分子的罪惡行徑,使全世界愛好和平人士~,同聲譴責。
年級字:文(P1) 絲(P2) 不(P1) 動(P1)
年級字:勞(P2) 師(P1) 動(P1) 眾(P3)
勞:疲勞,辛苦;師、眾:軍隊;動:出動,動員。原指出動大批軍隊,現指動用很多人力。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八十一回:“長兄,不必勞師動眾,他自然盡絕,也使旁人知我等妙法無邊。——不動聲色,令周兵六十萬餘人自然滅絕。”
年級字:動(P1) 中(P1) 窾(P0) 要(P1)
動:常常,動不動。中:切中,打中。窾:空處、中空。要:要害。要:引申爲要害、關鍵。常常切中要害或抓住問題的關鍵。
年級字:傾(P4) 巢(P4) 出(P1) 動(P1)
傾:倒出;巢:巢穴。比喻敵人出動全部兵力進行侵擾。
南朝·樑·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由是傾巢舉落,望德如歸。”
年級字:蠢(P5) 蠢(P5) 欲(P5) 動(P1)
蠢蠢:爬蟲蠕動的樣子。比喻敵人準備進攻或壞人陰謀搗亂。
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句容水脈》:“掘得一黑物,無有首尾,形如數百斛舡,長數十丈,蠢蠢而動。”
年級字:甄(P6) 心(P1) 動(P1) 懼(P4)
年級字:衆(P3) 山(P1) 動(P1)
衆人吹氣,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衆喣漂山”。
明·李東陽《餘肅敏公傳》:“役未及興,而衆喣山動。”
年級字:動(P1) 盪(P5) 不(P1) 定(P1)
蕩:搖動。動盪搖擺,不安定。形容局勢不穩定,不平靜。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77章:“粵系軍隊又侵入湘南,兩湖局勢也在動盪不定中。”
年級字:自(P1) 動(P1) 請(P1) 纓(P6+)
詞性:動詞
文言文字詞主動參與。
「自動」主動、自主行動起來。
「纓」古時綁在長矛尖上的紅繩。
比喻主動參軍,保家衛國。
年級字:人(P1) 頭(P1) 攢(P0) 動(P1)
形容人很多,擁擠著移動。一般用於形容某些地方人口密度較大。其程度不如人山人海高。
年級字:萬(P2) 頭(P1) 攢(P0) 動(P1)
《雪巖外傳》第十一回:“到了雲棲山門口,早就擠得人山人海,但見萬頭攢動,和嘖嘖稱羨的聲音。”
年級字:無(P2) 動(P1) 爲(P2) 大(P1)
年級字:一(P1) 舉(P2) 一(P1) 動(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身體每一個舉動和踪跡。
「一舉」舉止、舉動。
「一動」動作、行動、動向、踪跡。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四回:「可見古人一舉一動,莫不令人歸於正道,就是遊戲之中,也都寓著勸世之意。」
年級字:原(P1) 封(P1) 未(P1) 動(P1)
《太平天國故事歌謠選·竹籤的來歷》:“過節那天設的酒餚,都原封未動,大家感到奇怪。”
年級字:傷(P2) 筋(P3) 動(P1) 骨(P2)
元·無名氏《蝴蝶夢》第二折:“打得來傷筋動骨,更疼似懸頭刺股。”
年級字:神(P1) 色(P1) 不(P1) 動(P1)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靈》卷十:“和尚當時被節度使拋向水中,神色不動,如今何得恁麼地?”
年級字:輕(P2) 舉(P2) 妄(P4) 動(P1)
輕:輕率;妄:任意。指不經慎重考慮,輕率地採取行動。
《韓非子·解老》:“衆人之輕棄道理而易忘(妄)舉動者,不知其禍福之深大而道闊遠若是也。”
年級字:地(P1) 動(P1) 山(P1) 搖(P2)
地震發生時大地顫動,山河搖擺。亦形容聲勢浩大或鬥爭激烈。
宋·歐陽修《歐陽文忠公集·奏議集·一二·論修河第一狀》:“臣恐地動山搖,從此災禍自此而始。”
年級字:自(P1) 動(P1) 製(P3) 作(P2)
詞性:名詞,動詞,形容詞
自動製造【常用詞組】
「自動」不用人力而用機械、電氣等裝置直接操作的。 自己主動。「製作」作品 - 創作、寫作、撰述。
年級字:動(P1) 人(P1) 心(P1) 弦(P4)
年級字:行(P1) 師(P1) 動(P1) 衆(P3)
《三國志·魏書·明帝紀》“癸丑,葬高平陵”裴松之注引晉·王沈《魏書》:“即位之後,褒禮大臣,料簡功能,真僞不得相貿,務絕浮華譖毀之端,行師動衆,論決大事,謀臣將相,鹹服帝之大略。”
年級字:移(P2) 國(P1) 動(P1) 衆(P3)
《管子·五輔》:“若民有淫行邪性,樹爲淫辭,作爲淫巧,以上諂君上,而下惑百姓,移國動衆,以害民務者,其刑死流。”
年級字:興(P2) 師(P1) 動(P1) 衆(P3)
興:發動;衆:大隊人馬。舊指大規模出兵。現多指動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吳子·勵士》:“夫發號佈令,而人樂聞;興師動衆,而人樂戰;交兵接刃,而人樂死。”
年級字:勞(P2) 民(P1) 動(P1) 衆(P3)
年級字:晝(P4) 伏(P4) 夜(P2) 動(P1)
《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夫鼠晝伏夜動,不穴於寢廟,畏人故也。”
年級字:順(P2) 時(P1) 而(P1) 動(P1)
《左傳·隱公十一年》:“度德而處,量力而行之,相時而動,無累後人。”
年級字:相(P1) 機(P2) 而(P1) 動(P1)
《左傳·隱公十一年》:“許無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相時而動,無累後人,可謂知禮矣。”
年級字:目(P1) 動(P1) 言(P1) 肆(P4)
年級字:觀(P2) 機(P2) 而(P1) 動(P1)
年級字:紋(P3) 風(P1) 不(P1) 動(P1)
年級字:帶(P1) 氧(P0) 運(P3) 動(P1)
詞性:名詞
是一種以提高人體耐力質素,增強心肺功能為目的的體育運動,很多時候也被用作減輕體重。
年級字:待(P3) 時(P1) 而(P1) 動(P1)
年級字:不(P1) 可(P1) 動(P1) 搖(P2)
魯迅《而已集·革“首領”》:“雖然這‘北京文藝界’已被徐丹甫先生在《學燈》上指定,隱隱然不可動搖了,……。”
年級字:駭(P0) 心(P1) 動(P1) 目(P1)
宋·蘇軾《順濟王廟新獲石砮記》:“傳觀左右,失手墜於江中,乃禱於神,願復得之,當藏之廟中,爲往來者駭心動目詭異之觀。”
年級字:悦(P3) 耳(P1) 動(P1) 人(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悦耳、動聽、繞樑三日難聽、刺耳、不堪入耳聲音的諳律和音響效果令人感覺高興、愉快,內容令人產生共鳴、認同。
香港常用標準字:「悦」。
國內常用簡體字:「悦」。
臺灣常用標準字:「悅」。
歌聲悅耳
「悦」從欣賞中感覺高興,愉快: 喜悅。
「耳」耳朵、聽覺。
「動人」內容令人產生共鳴、認同、感動。
《文選.枚乘.七發》:「練色娛目,流聲悅耳。」《舊唐書.卷七一.魏徵傳》:「杜悅耳之邪說,聽苦口之忠言。」
年級字:哄(P3) 動(P1) 一(P1) 時(P1)
這~的事件,經過了一通空論,已經漸漸冷落了。(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論人言可畏》)
年級字:然(P2) 心(P1) 動(P1)
戰國·楚·宋玉《九辯》:“私自憐兮何極,心怦怦兮諒直。”
年級字:寂(P3) 然(P2) 不(P1) 動(P1)
《周易·繫辭下》:“《易》無思也,無爲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年級字:原(P1) 封(P1) 不(P1) 動(P1)
原封:沒有開封。原來貼的封口沒有動過。比喻完全按照原樣,一點不加變動。
元·王仲文《救孝子》第四折:“是你的老婆,這等呵,我可也原封不動,送還你罷。”
年級字:地(P1) 動(P1) 山(P1) 摧(P4)
地震發生時大地顫動,山河搖擺。亦形容聲勢浩大或鬥爭激烈。同“地動山搖”。
《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子胥祭了,發聲大哭,感得日月無光,江河混沸。忽即雲昏霧暗,地動山摧。兵行唅啼,人倫悽愴。”
年級字:通(P3) 幽(P4) 動(P1) 微(P2)
年級字:持(P4) 刀(P1) 動(P1) 杖(P2)
年級字:驚(P2) 魂(P4) 動(P1) 魄(P5)
清·陳確《示兒帖》:“《易》曰:‘小人以小善爲無益而弗爲也……罪大而不可解。’每讀《易》至此,未嘗不驚魂動魄,心膽墮地也。”
年級字:動(P1) 人(P1) 心(P1) 絃(P6+)
魏巍《依依惜別的深情》:“這些動人心絃的贈禮,使得另一些戰士們難熬了。”
年級字:行(P1) 動(P1) 坐(P1) 臥(P3)
年級字:動(P1) 如(P2) 脫(P2) 兔(P1)
《孫子·九地》:“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年級字:驚(P2) 天(P1) 動(P1) 地(P1)
唐·白居易《李白墓》詩:“可憐荒冢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年級字:轟(P5) 動(P1) 一(P1) 時(P1)
治好了走出,沒有知道,死掉了擡出,就~了。(魯迅《馬上日記》)
年級字:歡(P1) 聲(P1) 雷(P3) 動(P1)
年級字:文(P1) 風(P1) 不(P1) 動(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九回:“偏生那玉堅硬非常,摔了一下,竟文風不動。”
年級字:拿(P2) 刀(P1) 動(P1) 杖(P2)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五回:“寶玉一發拿刀弄杖、尋死覓活的,鬧的天翻地覆。”
年級字:上(P1) 下(P1) 浮(P3) 動(P1)
年級字:興(P2) 師(P1) 動(P1) 眾(P3)
興:發動;眾:大隊人馬。舊指大規模出兵。現多指動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吳子·勵士》:“夫發號布令,而人樂聞;興師動眾,而人樂戰;交兵接刃,而人樂死。”
年級字:雷(P3) 打(P1) 不(P1) 動(P1)
形容態度堅定,不可動搖。也形容嚴格遵守規定,決不變更。
年級字:聞(P2) 風(P1) 而(P1) 動(P1)
宋·陳亮《祭趙尉母夫人文》:“登堂莫及,聞風而起。”
年級字:驚(P2) 師(P1) 動(P1) 衆(P3)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五回:“只怕燕窩我們家裏還有,與你送幾兩。每日叫丫頭們就熬了,又便宜,又不驚師動衆的。”
年級字:大(P1) 動(P1) 干(P1) 戈(P0)
《論語·季氏》:“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業;而謀動干戈於邦內。”
年級字:美(P1) 麗(P2) 動(P1) 人(P1)
詞性:形容詞
年級字:相(P1) 時(P1) 而(P1) 動(P1)
《左傳·隱公十一年》:“許無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相時而動,無累後人,可謂知禮矣。”
年級字:震(P2) 天(P1) 動(P1) 地(P1)
震:震動;撼:搖動。震動了天地。形容聲音或聲勢極大。
《三國志·魏志·文帝紀》:裴松之注:“惟黃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嗚呼哀哉!於時天震地駭。”《水經注·河水》:“濤涌波襄,雷奔電泄,震天動地。”
年級字:驚(P2) 師(P1) 動(P1) 眾(P3)
年級字:楚(P2) 楚(P2) 動(P1) 人(P1)
《詩經·曹風·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金·元好問《雜言》:“諸郎楚楚皆玉立。”
年級字:動(P1) 輒(P0) 得(P1) 咎(P6)
年級字:動(P1) 靜(P2) 有(P1) 常(P1)
常:常規,法則。行動和靜止都有一定常規。指行動合乎規範。
年級字:紋(P3) 絲(P2) 不(P1) 動(P1)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38回:“金蓮坐在牀上,紋絲兒不動,把臉兒沉着。”
年級字:天(P1) 搖(P2) 地(P1) 動(P1)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四十三回:“這場大戰,真個是天搖地動,日色無光。”
年級字:掀(P4) 天(P1) 動(P1) 地(P1)
形容聲勢非常浩大,或巨大而徹底的變化。同“掀天揭地”。
年級字:動(P1) 人(P1) 心(P1) 魄(P5)
魄:迷信者指依附人形體而存在的精神。形容使人感動或令人震驚。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四回:“那秦淮到了有月色的時候,越是夜色已深,更有那細吹細唱的船來,悽清委婉,動人心魄。”
年級字:大(P1) 動(P1) 肝(P4) 火(P1)
年級字:然(P2) 不(P1) 動(P1)
巋然:高峻獨立的樣子。象高山一樣挺立着一動不動。形容高大堅固,不能動搖。
《淮南子·詮言訓》:“至德,道者若丘山,嵬然不動,行者以爲期也。”
年級字:腳(P2) 動(P1) 手(P1)
趙樹理《小二黑結婚》一:“二諸葛原來叫劉修德,當年做過生意,擡腳動手都要論一論陰陽八卦,看一看黃道黑道。”
年級字:聲(P1) 動(P1) 樑(P5) 塵(P2)
年級字:山(P1) 搖(P2) 地(P1) 動(P1)
宋·吳曾《能改齋漫筆》卷二:“鼓角大鳴,地動山搖。”
年級字:無(P2) 動(P1) 於(P2) 中(P1)
心裏一點兒也沒有觸動。指對應該關心、注意的事情毫不關心,置之不理。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三回:“以至頂到如今,偏偏碰着這位制軍是不輕容易見客的,他見也好,不見也好,便也漠然無動於中了。”
年級字:變(P2) 動(P1) 不(P1) 居(P2)
《易繫辭下》:“《易》之爲書也不可遠;爲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孔穎達疏:“言陰陽六爻更互變動,不恆居一體也。”
年級字:聲(P1) 動(P1) 梁(P5) 塵(P2)
年級字:譁(P0) 世(P1) 動(P1) 俗(P2)
年級字:此(P2) 動(P1) 彼(P5) 應(P2)
裘廷樑《論白話爲維新之本》:“君之於民,如腦筋於耳目手足,此動彼應,頃刻而成。”
年級字:感(P3) 天(P1) 動(P1) 地(P1)
使蒼天和大地爲之感動。形容誠意感人至深。亦比喻使無情天地受感動。形容冤屈極大。
《列子·黃帝篇》:“夫至信之人,可以感物也。動天地,感鬼神,橫六合,而無逆者,豈但履危險,入水火而已哉?”
年級字:動(P1) 心(P1) 駭(P0) 目(P1)
駭目:使人看了感到驚駭。看了使人感到心動驚駭。形容感受很深,震動非常大。
宋·陸游《跋蘭亭樂毅論並趙岐王帖》:“王遺墨藏家廟者,今雖僅存,某嘗獲觀,皆奇麗超絕,動心駭目。”
年級字:冷(P2) 血(P3) 動(P1) 物(P1)
體溫隨環境溫度的改變而變化的動物。比喻缺乏感情、對人對事冷漠的人。
錢鍾書《圍城》:“李先生本來像冬蟄的冷血動物,給顧先生當衆恭維得春氣入身,蠕蠕欲活。”
年級字:驚(P2) 心(P1) 動(P1) 魄(P5)
使人神魂震驚。原指文辭優美,意境深遠,使人感受極深,震動極大。後常形容使人十分驚駭緊張到極點。
南朝梁·鍾嶸《詩品》捲上:“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年級字:無(P2) 動(P1) 於(P2) 衷(P6)
衷:內心。心裏一點兒也沒有觸動。指對應該關心、注意的事情毫不關心,置之不理。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三回:“以至頂到如今,偏偏碰着這位制軍是不輕容易見客的,他見也好,不見也好,便也漠然無動於中了。”
年級字:動(P1) 魄(P5) 驚(P2) 心(P1)
使人神魂震驚。原指文辭優美,意境深遠,使人感受極深,震動極大。後常形容使人十分驚駭緊張到極點。
南朝·樑·鍾嶸《詩品》捲上:“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年級字:動(P1) 盪(P5) 不(P1) 安(P1)
蕩:搖動。動盪搖擺,不安定。形容局勢不穩定,不平靜。
歐陽山《三家巷》第十八章:“他和陳文婷談起,兩人都覺得縱然社會上動盪不安,革命的前途還是光明的,樂觀的。”
年級字:靜(P2) 極(P2) 思(P2) 動(P1)
指生活平靜到了極點,就希望有所改變。亦指事物的靜止狀態達到極點,便會向動的方向轉化。
清·曾樸《孽海緣》第七回:“正是靜極思動,陰盡生陽。”
年級字:靈(P4) 機(P2) 一(P1) 動(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回:“俄延了半晌,忽然靈機一動,心中悟將過來。”
年級字:驚(P2) 羣(P6) 動(P1) 衆(P3)
明·袁宏道《與黃平倩書》:“凡事只平常去,不必驚羣動衆。”
年級字:風(P1) 吹(P1) 草(P1) 動(P1)
《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偷蹤竊道,飲氣吐聲。風吹草動,即便藏形。”
年級字:勞(P2) 師(P1) 動(P1) 衆(P3)
勞:疲勞,辛苦;師、衆:軍隊;動:出動,動員。原指出動大批軍隊,現指動用很多人力。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八十一回:“長兄,不必勞師動衆,他自然盡絕,也使旁人知我等妙法無邊。——不動聲色,令周兵六十萬餘人自然滅絕。”
年級字:天(P1) 動(P1) 地(P1)
《紅樓夢》第六八回:“鳳姐兒滾到尤氏懷裏,嚎天動地,大放悲聲。”
年級字:不(P1) 動(P1) 聲(P1) 色(P1)
聲:言談;色:臉色。在緊急情況下,說話、神態仍跟平時一樣沒有變化。形容非常鎮靜。
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於泰山之安。”
年級字:動(P1) 之(P2) 以(P1) 情(P2)
年級字:雷(P3) 動(P1) 風(P1) 行(P1)
年級字:龍(P2) 蛇(P4) 飛(P1) 動(P1)
宋·蘇軾《西江月·平山堂》詞:“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
年級字:按(P2) 兵(P3) 不(P1) 動(P1)
年級字:動(P1) 補(P2) 式(P2) 複(P4) 詞(P1)
詞性:名詞
專業名詞。漢語複詞構詞法:
1. 並列式複語
2. 偏正式複語
3. 動賓式複語
4. 動補式複語
5. 主謂式複語
6. 附加式複語
【動補式複語】後面詞根補充說明前面詞根的結果。
例如: 說明、改正、打倒、擴大
南一書局 http://www.nani.com.tw/nani/steacher/stdownload/sword/000/TSD000AK_1.pdf
年級字:不(P1) 結(P1) 盟(P5) 運(P3) 動(P1)
1956年,鐵托、尼赫魯等在南斯拉夫發表聯合聲明,提出了不結盟的主張。1961年舉行了第一屆不結盟首腦會議。不結盟運動奉行獨立、自主、非集團的原則,目前已有100余個成員國 。
年級字:動(P1) 賓(P3) 式(P2) 複(P4) 詞(P1)
詞性:名詞
動賓詞專業名詞。漢語複詞構詞法:
1. 並列式複語
2. 偏正式複語
3. 動賓式複語/動賓詞
4. 動補式複語
5. 主謂式複語
6. 附加式複語
【動賓式複語】由兩部分組成,前的是「述語」,表示動作或行為。後的是「賓語」,是動作或行為關連的物件。
例如: 出席、畢業、握手、司機、打籃球、玩遊戲。
一、賓語的性質
「賓語」有4 種:「名詞性」賓語、「動詞」或「形容詞性」賓語和「主謂」賓語。
1. 名詞性賓語: 例如: 騎馬/梳辮子/編寫程式/修理工具。
2. 動詞或形容詞性賓語和主謂賓語: 例如:覺得有人跟他作對/覺得不舒服/覺得心跳加速/希望經常聯繫/希望大家繼續努力/顯得不懂規矩/顯得很苗條/顯得我們不夠熱情。
3. 帶名詞性賓語或者動詞或形容詞性賓語。例如:搞業務/搞採購/籌備經費/籌備成立研究會。
4. 帶動詞或形容詞性賓語。例如:著手解決這個問題。
5. 帶名詞性賓語或主謂賓語。例如:揭發問題/揭發他是怎樣行賄的。
6. 帶名詞性賓語、動詞或形容詞性賓語或主謂賓語。在及物動詞中,這類動詞比較多,僅少於只能帶名詞性賓語的動詞。例如:
想他/想去/想這件事該怎麼辦/知道地址/知道坐什麼車/知道不太好/知道他會來。
二、賓語的數量
從所帶賓語的數量來看,有些動詞只能帶單賓語,有些動詞可帶雙賓語。雙賓語中靠近動詞指人的賓語叫近賓語或間接賓語,其後指事物的賓語叫遠賓語或直接賓語。近賓語回答「誰」的問題,遠賓語回答「什麼」的問題。這種結構可看作一個動賓詞組再帶一個賓語。能帶雙賓語的動詞有「送、 贈、獎、借、還、報告、請教、罵」等。例如:
給他一本書/問你一個問題/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通知你什麼事/教誰外語。
三、賓語的意義
動詞和賓語的意義關係有多種類型。例如:
1. 受事賓語。例如:喝牛奶/煎魚/熨衣服/寄信/有機會。
2. 施事賓語。例如:來了一個人/躺著一隻貓/下雨了。
3. 結果賓語。例如:包餃子/織毛衣/蓋房子/寫材料。
4. 對像賓語。例如:尊敬老師/教育學生/聯繫實際/違反規定。
5. 處所賓語。例如:登報/睡大床/回娘家/經過台灣。
6. 工具賓語。例如:照鏡子/捆繩子/抽煙斗。
7. 方式賓語。例如:打循環賽/唱高音/存活期。
8. 致使賓語。例如:斗蟋蟀/嚴肅法制/繁榮市場/平整土地。
9. 系事賓語。例如:(他)是院長/當司長。
10. 目的賓語。例如:接洽業務/考研究生/娶媳婦。
11. 原因賓語。例如:避雨/躲車/愁經費不足。
12. 時間賓語。例如:起五更/過聖誕節。
13. 數量賓語。例如:吃了一個/看了兩頁/複印三張。
14. 內容賓語。例如:希望各位光臨/知道他沒來/懷疑自己得了病。
四、動賓詞組的語法功能
1. 作謂語。這是動賓詞組最主要的語法功能。例如:小楊喜歡唱歌。
2. 作補語。例如:大家笑得合不攏嘴。
3. 作賓語。例如:我認為沒問題。
4. 做主語。例如:吸煙有害。
5. 動賓詞組作定語時多數要加「的」。例如:講這門課的老師。
現代漢語法 https://www.chiculture.net/0615/html/b01/0615b01.html
南一書局 http://www.nani.com.tw/nani/steacher/stdownload/sword/000/TSD000AK_1.pdf
年級字:百(P1) 動(P1) 不(P1) 如(P2) 一(P1) 靜(P2)
詞性:形容詞
常用書面語,
多字熟語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三十四回:「你去了,我又尋思,百動不如一靜的。」
tài suì tóu shàng dòng tǔ
年級字:太(P1) 歲(P2) 頭(P1) 上(P1) 動(P1) 土(P1)
漢·王充《論衡·難歲篇》:“移徒法日:‘徒抵太歲凶,伏太歲亦兇’。”
年級字:一(P1) 動(P1) 不(P1) 如(P2) 一(P1) 靜(P2)
詞性:形容詞
常用書面語,
諺語,
多字熟語比喻小心考慮和決定,沒有把握或無益的事,還是不做為好。
宋·張端義《貴耳集》捲上:「孝守幸天竺及靈隱,有僧輝相隨。見飛來峯,問輝曰:『既是飛來,如何不飛去?』對曰:『一動不如一靜。』」
yī bō cái dòng wàn bō suí
年級字:一(P1) 波(P1) 才(P1) 動(P1) 萬(P2) 波(P1) 隨(P3)
指一波方動,萬波隨之而起。比喻事情開端後的不斷發展變化。
宋·惠洪《冷齋夜話·船子和尚偶》:“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
qiān yī fà ér dòng quán shēn
年級字:牽(P3) 一(P1) 髮(P2) 而(P1) 動(P1) 全(P2) 身(P1)
詞性:形容詞
常用書面語,
多字熟語清·龔自珍《自春徂秋偶有所感觸》詩:「一發不可牽,牽之動全身。」
qíng dòng yú zhōng ér xíng yú yán
年級字:情(P2) 動(P1) 於(P2) 衷(P6) 而(P1) 形(P2) 於(P2) 言(P1)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指內心對一些事情產生由衷的感受並轉變成言語。
bīng mǎ bù dòng liáng cǎo xiān xíng
年級字:兵(P3) 馬(P1) 不(P1) 動(P1) ,(P1) 糧(P2) 草(P1) 先(P2) 行(P1)
作戰時兵馬還沒出動,軍用糧草的運輸要先行一步。後泛指行動前須作好準備工作。
《南皮縣誌·風土誌下·歌謠》:“兵馬不動,糧草先行。年年防歉,夜夜防賊。”
jìng ruò chǔ zǐ dòng ruò tuō tù
年級字:靜(P2) 若(P3) 處(P2) 子(P1) ,(P1) 動(P1) 若(P3) 脫(P2) 兔(P1)
指軍隊未行動時就像未出嫁的女子那樣沉靜,一行動就像逃脫的兔子那樣敏捷。
孫武《孫子·九地》:“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bīng mǎ wèi dòng liáng cǎo xiān xíng
年級字:兵(P3) 馬(P1) 未(P1) 動(P1) ,(P1) 糧(P2) 草(P1) 先(P2) 行(P1)
指出兵之前,先準備好糧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準備工作。
林佔財《森林中的遠征》:“他很同情地說道:‘是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是自古以來用兵的老規矩,你們沒有糧食怎麼走這麼遠的路!”
jìng rú chǔ nǚ dòng rú tuō tù
年級字:靜(P2) 如(P2) 處(P2) 女(P1) ,(P1) 動(P1) 如(P2) 脫(P2) 兔(P1)
處女:未嫁的女子;脫兔:逃跑的兔子。指軍隊未行動時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樣持重;一行動就象飛跑的兔子那樣敏捷。
《孫子·九地》:“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