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加(P1) 官(P2) 進(P1) 爵(P4)
明·周楫《西湖二集·巧書生金鑾失對》:“……徵聘吳與弼進京,加官進爵,將隆以伊傅之禮。”
年級字:加(P1) 油(P2) 添(P3) 醋(P5)
爲誇張或渲染的需要,在敘事或說話時增添原來沒有的內容。同“加油加醋”。
克非《春潮急》二六:“有種人並不懷着什麼惡意,卻專喜歡探究人家的隱祕,然後再加油添醋,偷偷地、熱衷地廣播出去。”
年級字:火(P1) 上(P1) 加(P1) 油(P2)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回:“三荷包也不睬他,把他氣得越發火上加油了。”
年級字:風(P1) 雪(P1) 交(P1) 加(P1)
範長江《塞上行·行紀·百靈廟戰行·三》:“儘管是在風雪交加的時節,我們的視線仍可以入到非常遙遠。”
年級字:驚(P2) 喜(P1) 交(P1) 加(P1)
年級字:雪(P1) 上(P1) 加(P1) 霜(P3)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九:“饒你道有什麼事,猶是頭上着頭,雪上加霜。”
年級字:韋(P0) 羅(P3) 尼(P1) 加(P1)
詞性:名詞
外來翻譯語,
人名拉丁語: 女性常用名字。
根據《聖經》記載,耶穌被逼背著十字苦架,向加爾瓦略山前進時,途中體力不支,跌倒在地,有一位婦中拿了一塊布巾,上前為耶穌抹拭臉上的血汗。 因此,耶穌的聖容就印在這塊布巾上。這位婦人,相傳就是韋羅尼加。
年級字:有(P1) 加(P1) 無(P2) 已(P1)
《左傳·昭公七年》:“並走羣望,有加而無瘳。”宋·陳亮《復杜伯高書》:“然而左右獨以爲不然,時以書相勞問,意有加而無已。”
年級字:貧(P3) 病(P2) 交(P1) 加(P1)
年級字:添(P3) 磚(P6) 加(P1) 瓦(P2)
詞性:形容詞
比喻增添一分微薄的力量、貢獻,有謙遜的含義。
添: 増添。
磚: 建屋牆的磚塊。
加: 增加。
瓦: 建屋頂的瓦片。
年級字:添(P3) 枝(P1) 加(P1) 葉(P1)
在樹幹上添上些枝葉。比喻敘述事情或轉述別人的話,爲了誇大,添上原來沒有的內容。
宋·朱熹《答黃子耕》:“今人生出重重障礙,添枝接葉,無有了期。”
年級字:風(P1) 雨(P1) 交(P1) 加(P1)
清·樑章鉅《浪跡叢談·除夕元旦兩詩》:“冬至前後,則連日陰噎,風雨交加,逾月不止。”
年級字:佛(P3) 頭(P1) 加(P1) 穢(P4)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七:“崔相公入寺,見鳥雀於佛頭上放糞,乃問師曰:‘鳥雀還有佛性也無?’師曰:‘有。’崔曰:‘爲什麼向佛頭上放糞?’師曰:‘是伊爲什麼不向鷂子頭上放?’”
年級字:雷(P3) 電(P2) 交(P1) 加(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風和日麗,
天朗氣清雷聲與閃電交相來臨,形容氣候或情景惡劣。
雷: 存有負電的雲層相碰時,因為產生大量的電能,振動中發出的巨響,打雷、雷雨。
電: 在陰雨天空中雲層的負電碰撞時發出的光,閃電、電光。
交: 縱橫同時發生往來,交叉。
加: 增加、加倍。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八:「忽然陰雲四合,空中雷電交加,李三身上枷鈕盡行脫落。」
年級字:撩(P6) 火(P1) 加(P1) 油(P2)
猶言火上加油。在一旁助威增加他人的憤怒或助長事態的發展。
年級字:盤(P2) 水(P1) 加(P1) 劍(P4)
《漢書·賈誼傳》:“故其在大譴大何之域者,聞譴何則白冠氂纓,盤水加劍,造請室而請罪耳,上不執縛系引而行也。”
年級字:黃(P1) 袍(P5) 加(P1) 身(P1)
五代後周時,趙匡胤在陳橋兵變,部下諸將給他披上黃袍,擁立爲天子。後比喻發動政變獲得成功。
《宋史·太祖本紀》:“諸校露刃列於庭曰:‘諸軍無主,願策太尉爲天子。’未及對,有以黃衣加太祖身,衆皆羅拜呼萬歲。”
年級字:加(P1) 官(P2) 晉(P5) 爵(P4)
明·周楫《西湖二集》:“徵聘吳與弼進京,加官進爵,將隆以伊傅之禮。”
年級字:進(P1) 祿(P0) 加(P1) 官(P2)
年級字:勇(P2) 氣(P1) 可(P1) 加(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值得讚許的勇氣的。
「勇」敢作敢為、毫不畏懼。
「氣」氣概。
「可加」加賞、稱讚
值得讚許的勇氣的。
年級字:添(P3) 油(P2) 加(P1) 醋(P5)
比喻敘述事情或轉述別人的話,爲了誇大,添上原來沒有的內容。
年級字:文(P1) 無(P2) 加(P1) 點(P1)
年級字:文(P1) 不(P1) 加(P1) 點(P1)
點:塗上一點,表示刪去。文章一氣呵成,無須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純熟。
漢·禰衡《鸚鵡賦序》:“衡因爲賦,筆不停輟,文不加點。”
年級字:以(P1) 手(P1) 加(P1) 額(P3)
宋·楊萬里《章貢道院記》:“斯言一出,十邑之民,以手加額,家傳人誦。”
年級字:添(P3) 醋(P5) 加(P1) 油(P2)
比喻敘述事情或轉述別人的話,爲了誇大,添上原來沒有的內容。同“添油加醋”。
年級字:足(P1) 尺(P1) 加(P1) 二(P1)
高陽《慈禧前傳》十:“在恭王自己接見的賀客中,有人說要請大格格出來,以公主的身份,接受叩賀;只這原是足尺加二的趨奉,但正如俗話所說的,‘馬屁拍在馬腳上’,惹得恭王大爲不悅。”
年級字:加(P1) 人(P1) 一(P1) 等(P2)
加:超過。超過別人一等。比喻學問才能超過一般人。也指爭強好勝。
年級字:加(P1) 枝(P1) 添(P3) 葉(P1)
在敘事或轉述時,於主要事件外,添上原來沒有的內容。
《金瓶梅傳奇》第十三回:“湯裱褙道:‘不是奴才誇口,敢怕時日久時,便是王抒親看,也難辨真僞。 ’遂又加枝添葉,把如何拿王抒欺君誤國罪唬她,唬得她當場暈死過去。”
年級字:快(P1) 馬(P1) 加(P1) 鞭(P2)
跑得很快的馬再加上一鞭子,使馬跑得更快。比喻快上加快,加速前進。
宋·陸游《村居》詩:“生僧快馬隨鞭影,寧作癡人記劍痕。”
年級字:舉(P2) 手(P1) 加(P1) 額(P3)
宋·楊萬里《章貢道院記》:“斯言一出,十邑之民,以手加額,家傳人誦。”
年級字:冠(P5) 上(P1) 加(P1) 冠(P5)
清·趙翼《陔餘叢考·成語》:“畫蛇添足、冠上加冠,二皆陳軫說楚令尹昭陽之言。”
年級字:漫(P3) 不(P1) 加(P1) 意(P1)
年級字:惡(P3) 語(P1) 相(P1) 加(P1)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十六章:“日常士兵偶有不是,動輒惡語相加,痛施體罰。”
年級字:加(P1) 油(P2) 加(P1) 醋(P5)
爲誇張或渲染的需要,在敘事或說話時增添原來沒有的內容。
趙樹理《<三裏灣>寫作前後》:“有創作才能的人,也把現實中的特殊人物、特殊事件加以表揚或抨擊,加油加醋說給人聽。”
年級字:無(P2) 以(P1) 復(P4) 加(P1)
《左傳·文公十七年》:“今大國曰:‘爾未逞吾志。’敝邑有亡,無以加焉。”《漢書·王莽傳下》:“且令萬世之後無以復加也。”
年級字:強(P2) 加(P1) 於(P2) 人(P1)
不論所談論的是政治、宗教或社會問題,均不應把自己的意見~,硬要別人接受。
年級字:涕(P5) 淚(P2) 交(P1) 加(P1)
宋·陳亮《祭彭子復父文》:“情則至矣,儀匪靖嘉。臨風一酹,涕淚交加。”
年級字:罪(P4) 加(P1) 一(P1) 等(P2)
清·彭養鷗《黑籍冤魂》第五回:“你爲着吃煙,這才犯法,我們來拿你,倒來吃你的煙,本官知道,辦起來罪加一等。”
年級字:加(P1) 官(P2) 進(P1) 祿(P0)
《金史·章宗元妃李氏傳》:“向外飛則四國來朝,向裏飛則加官進祿。”
年級字:變(P2) 本(P2) 加(P1) 厲(P3)
厲:猛烈。指比原來更加發展。現指情況變得比本來更加嚴重。
南朝梁·蕭統《文選·序》:“蓋踵其事而增華,變其本而加厲,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年級字:悔(P3) 恨(P4) 交(P1) 加(P1)
交加:一起襲來,兩種事物同時出現或同時加在一個人身上。既後悔又怨恨。形容非常懊悔痛心。
年級字:加(P1) 減(P3) 乘(P2) 除(P2)
明·王九思《端正好·次韻贈邵晉夫歸隱》:“端的是太平人物,誰想道命兒中加減乘除。”
年級字:加(P1) 膝(P3) 墜(P5) 泉(P1)
喜歡就抱在膝上,不喜歡就推到深水裏。比喻用人愛憎無常。同“加膝墜淵”。
《舊唐書·姜公輔傳》:“公輔一言悟主,驟及臺司;一言不合,禮遽疏薄,則加膝墜泉之間,君道可知矣!”
年級字:加(P1) 膝(P3) 墜(P5) 淵(P5)
喜歡就抱在膝上,不喜歡就推到深水裏。比喻用人愛憎無常。
《禮記·檀弓下》:“今之君子,進人若將加諸膝,退人若將墜諸淵。”
年級字:加(P1) 油(P2) 添(P3) 醬(P6)
爲誇張或渲染的需要,在敘事或說話時增添原來沒有的內容。同“加油添醋”。
清·坑餘生《續濟公傳》第九十七回:“太後方要開言,又是淚珠直滾,覺得心中一股又酸又苦的悶氣,把個喉嚨抵住,要想說一個字,都說不出來。剛好周選待加油添醬的,便說皇上怎樣不孝,怎樣把懿旨吊銷。”
年級字:黃(P1) 袍(P5) 加(P1) 體(P2)
年級字:附(P2) 加(P1) 式(P2) 複(P4) 詞(P1)
詞性:名詞
專業名詞。漢語複詞構詞法:
1. 並列式複語
2. 偏正式複語
3. 動賓式複語
4. 動補式複語
5. 主謂式複語
6. 附加式複語
【附加式複語】 詞根加詞綴,詞根才表示真正意義 。
例如: 老師、阿姨、花兒、木頭。
南一書局 http://www.nani.com.tw/nani/steacher/stdownload/sword/000/TSD000AK_1.pdf
yù jiā zhī zuì hé huàn wú cí
年級字:欲(P5) 加(P1) 之(P2) 罪(P4) ,(P1) 何(P1) 患(P3) 無(P2) 辭(P5)
欲:要;患:憂愁,擔心;辭:言辭,指藉口。要想加罪於人,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隨心所欲地誣陷人。
《左傳·僖公十年》:“不有廢也,君何以興?欲加之罪,其無辭乎?”
yǒu zé gǎi zhī wú zé jiā miǎn
年級字:有(P1) 則(P3) 改(P2) 之(P2) ,(P1) 無(P2) 則(P3) 加(P1) 勉(P3)
則:就;加:加以。對別人給自己指出的缺點錯誤,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沒有,就用來勉勵自己。
《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宋·朱熹《集註》:“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其自治誠切如此,可謂得爲學之本矣。”
ài zé jiā zhū xī wù zé zhuì zhū yuān
年級字:愛(P1) 則(P3) 加(P1) 諸(P4) 膝(P3) ,(P1) 惡(P3) 則(P3) 墜(P5) 諸(P4) 淵(P5)
加諸膝:放在膝蓋上;墜諸淵:推進深淵裏。意指不講原則,感情用事,對別人的愛憎態度,全憑自己的好惡來決定。
《禮記·檀弓下》:“今之君子,進入若將加諸膝,退人若將墜諸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