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ì
年級字:力(P1)
詞性:名詞
加,
功,
劣,
劫,
助,
努,
劬,
劾,
効,
勇,
勃,
勉,
勁,
勒,
務,
勘,
動,
勞,
勛,
勝,
募,
勤,
勢,
勵,
勸。甲骨文象古農具的外形。
耕作用的農具。
力氣。
1. 人體或動物利用肢體所產生的相關能量: 體力、腕力、臂力、力氣、力量、苦力。
2. 與才能、心志有關的能量: 努力、智力、合力、實力、權力、勢力、威力、理解力、勞動力、力爭上游、力求上進、量力而為、力不從心、注意力、影響力、爆炸力、阻力、據理力爭、吸引力。
3. 自然界的能源:風力、熱力、水力、離心力、地心吸力。
4. 生產和機電所相關的能源: 電力、動力、生產力、拉力。
bào lì
年級字:暴(P4) 力(P1)
和平1.強制的力量;武力
2.指強悍的力量
3.特指為本階級的利益而對敵對階級使用的強制力量
fèn lì
Míng lì
年級字:明(P1) 力(P1)
詞性:名詞
小說類型玄幻小說內容簡介在一個需要智慧,膽量,手段的滄瀾大陸上,一個左眼18年未睜開的少年怎樣成長為世界舞台的主角,以他獨特的理解震撼那些阻擋他的龐然大物。明力是看穿虛妄,還是通往古今?
gōng lì
年級字:功(P1) 力(P1)
詞性:形容詞
1.功業;功勞。
2.在技藝或學術上的造詣;功夫和力量。
lì qì
年級字:力(P1) 氣(P1)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力量,
體力身體產生的能量增加。
「力」體力。
「氣」氣力,呼吸中身體產生的能量增加。
lì liàng
年級字:力(P1) 量(P2)
詞性:名詞
力氣,
氣力力氣, 能力, 強大的性質或程度, 產生某一效果的能力, 勢力或影響的來源。
fù lì
年級字:富(P3) 力(P1)
詞性:名詞
猶財力。
例:宋歐陽修《壽樓》詩:“主人起樓何太高,欲誇富力壓羣豪。”《解放日報》1942.2.14:“第三是怎樣培植人民的富力,使邊區成為無限豐富的抗戰力量的源泉。” 範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四節:“ 長江流域在統一的朝代裡起著如此重大的作用,是唐朝才開始的新現象。這說明長江流域開發成為富饒地區,與黃河流域合併成一個基地,比兩漢富力增加一倍以上,因此,自隋唐開始, 中國封建經濟進入了更高的階段。”
rén lì
年級字:人(P1) 力(P1)
詞性:名詞
1. 人的勞力,人的力量。
2. 可動用的勞動力,可動員的人員。
wēi lì
lì qiú
jìn lì
mèi lì
dà lì
年級字:大(P1) 力(P1)
大肆,
鼎力1. 力氣大。
《晉書·郭璞傳》:“時有物大如水牛,灰色卑腳,腳類象,胸前尾上皆白,大力而遲鈍。”2. 指大自然的力量。
唐李白《長歌行》:“大力運天地, 羲和無停鞭。” 嚴復《<天演論·察變>按語》:“造物立其本,以大力運之。而萬類之所以底於如是者,咸其自己而已,無所謂創造者也。”
很大的力量。
3. 毛澤東《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八:“這後面的兩類情況是不好的,特別是減產的一類最不好,必須用大力去整頓。” 毛澤東《論十大關係》二:“內地工業必須大力發展。”
lì jìn
年級字:力(P1) 盡(P3)
詞性:動詞
力氣用盡。
例:《左傳·昭公十一年》:“力盡而敝之,是以無拯,不可沒振。” 唐元稹《有鳥》詩之五:“主人頻問遣妖術,力盡計窮音響悽。” 魯迅《華蓋集續編·廈門通信(三)》:“ 語堂是除辦事教書之外,還要防暗算,我看他在不相干的事情上,弄得力盡神疲,真是冤枉之至。”
lì jiāo
年級字:力(P1) 交(P1)
詞性:形容詞
心力交瘁: 交:一齊,同時;瘁:疲勞。精神和體力都極度勞累。
bìnglì
fēng lì
年級字:風(P1) 力(P1)
1. 風的力量,即在任意風級上的某一定數(如5或7級)2. 從風得到的機械力
3. 指文辭的風格與筆力
zhǔlì
yǒu lì
chī lì
zhì lì
tōng lì
huǒ lì
quán lì
yào lì
jīng lì
qiáng lì
bīng lì
zǔ lì
年級字:阻(P4) 力(P1)
詞性:名詞
1.泛指阻礙事物發展或前進的外力2.妨礙物體運動的作用力
yǎn lì
年級字:眼(P1) 力(P1)
詞性:名詞,名詞
1.眼睛看東西的能力。例:他眼力極佳,能看見遠處的小東西。
2.識見,辨別事物是非好壞的能力。例:他真是好眼力,一眼就看出問題的癥結所在。
lì zhēng
wù lì
年級字:物(P1) 力(P1)
詞性:名詞
「物」物資、財物、資源。
「物力」物資的力量。可動用的物資,可動用物資的力量。
fèi lì
xiào lì
lì qiáng
年級字:力(P1) 強(P2)
詞性:名詞
力弱,
力衰亦作“ 力彊 ”。勉強。
例: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三國志·蜀志·孟光傳》:“今天下未定,智意為先,智意雖有自然,然亦可力彊致也。”
shí lì
liàng lì
xiǎng lì
年級字:響(P2) 力(P1)
詞性:形容詞
影響力: 是用一種別人所樂於接受的方式,改變他人的思想和行動的能力。
kàng lì
qīng lì
nǔ lì
mó lì
年級字:魔(P5) 力(P1)
詞性:名詞
魅力佛家語。指惡魔波旬破壞善事的力量。又藉稱世間極其誘惑人的力量
lì tài
年級字:力(P1) 太(P1)
詞性:名詞
力太(丙氨醯穀氨醯胺注射液),適應症為適用於需要補充穀氨醯胺患者的腸外營養,包括處於分解代謝和高代謝狀況的患者。
lì shì
kǔ lì
年級字:苦(P1) 力(P1)
詞性:名詞
1.艱苦的勞動
例:白出苦力
2.舊時對體力勞動者的蔑稱
xiàlì
wǔ lì
lì xíng
měng lì
jiē lì
shì lì
年級字:勢(P3) 力(P1)
實力,
權力,
權勢1. 權力,處於高位而產生的威力。2. 泛指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力量。
3. 方言。猶派頭,架子。
4. 猶勢利。
néng lì
lì kè
lì jié
hé lì
Kè lì
年級字:克(P4) 力(P1)
詞性:名詞
克力表示一克的物體所受的重力,由G=mg,g=9.8牛/千克,所以1000克力=9.81牛頓,即1000gf=9.81N,
lì dù
Lì chōng
lì tú
jí lì
bùlì
jìn lì
年級字:盡(P3) 力(P1)
詞性:形容詞,副詞,助詞
常見詞組盡力而為、盡責、盡心竭盡力量。
盡: 竭盡、盡情。
力: 力量、力氣。
《論語.泰伯》:「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
《老殘遊記》第四回:「玉大人官卻是個清官,辦案也實在盡力,只是手段太辣些!」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爲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爲之,後必有災。」
jié lì
xié lì
Lì xiàng
年級字:力(P1) 向(P1)
詞性:名詞
"力向",看到這個詞你一定會認為與物理有關吧,其實,它是是潮汕方言"勤奮"翻譯成普通話的讀音.意思就是勤奮.當你看到有人很勤勞的勞作,或者對一些不太必要的事情做得很認真..你就可以說那個人很力向.
yā lì
年級字:壓(P2) 力(P1)
張力1. 物體所承受的與表面垂直的作用力。
2. 威逼或製伏人的力量。
lì hé
lì xué
quán lì
lì zhǔ
pò lì
shuǐ lì
年級字:水(P1) 力(P1)
詞性:名詞
1. 一種自然能源。借由水流的力量所產生的動力,可用來發電。
2. 水流的力量。
dú lì
年級字:獨(P4) 力(P1)
詞性:副詞
「獨」單獨,一人。
「力」力量、能力。
指一人的力量,也表示個人完全承擔的含義。
zhǔ lì
年級字:主(P1) 力(P1)
詞性:形容詞
主要力量, 作為主要力量的部隊。體育中的主力隊員。
nǎo lì
lì lā
huó lì
年級字:活(P1) 力(P1)
生機,
生氣1. 旺盛的生命力
2. 行動上、思想上或表達上的生動性
3. 朝氣蓬勃,剛勁有力
4. 激動的情緒,生氣
Lì wú
jūn lì
Lì bǎo
nài lì
láo lì
yú lì
fá lì
dòng lì
年級字:動(P1) 力(P1)
1. 使機械做功的各種作用力,如水力、風力、電力、熱力以及原子能等。
2. 泛指事物運動和發展的推動力量。
lì láo
年級字:力(P1) 勞(P2)
詞性:名詞
猶勤勞。
例:《淮南子·主術訓》:“上好取而無量,下貪很而無讓,民貧苦而忿爭,事力勞而無功,智詐萌興,盜賊滋彰。”
Lì fā
年級字:力(P1) 發(P1)
詞性:名詞
瀋陽市力發有限責任公司,創建於1998年,是東北北地區專業從事木製品貿易企業,現以發展成為集科研、生產、貿易為一體的中型綜合企業,面向家庭居室、建築地產、酒店,辦公樓等提供配套木製品服務,其產品有各種(進口、國產)材質、實木線、實木門、實木樓梯、實木雕刻製品,產品以全部通過質量檢測部門鑑定並獲得中國建材流通協會頒發的“信譽誠信單位”“產品質量售後服務無投訴單位”證書
jǐng lì
年級字:警(P2) 力(P1)
詞性:名詞
一般是指警察完成實現工作目標任務的能力、在實際工作中體現出來的戰鬥力、對社會治安的綜合控制力。
zhì lì
年級字:智(P3) 力(P1)
詞性:名詞
才智,
才能,
才幹認識、理解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
shén lì
wú lì
rè lì
chǎn lì
年級字:產(P2) 力(P1)
產力即將胎兒及其附屬物從子宮內逼出的力量,包括子宮收縮力(簡稱宮縮)、腹壁肌及膈肌收縮力(統稱腹壓)和肛提肌收縮力,這三種力量共同形成產力
lì yòng
年級字:力(P1) 用(P1)
詞性:名詞
1.能力和作用。
例:漢蔡邕《薦邊文禮書》:“列於王府,躋之宗伯,納之機密,展其力用,副其器量。” 南朝梁沉約《與徐勉書》:“外觀旁覽,尚以全人,而形體力用不相綜攝。”《周書·趙貴傳》:“尋授岐州刺史,時以軍國多務,藉貴力用,遂不之部。”
2.物力財用。
例:唐 元結 《上<時議三篇>表》:“百姓勞苦,力用不足。”
tǐ lì
yǐn lì
年級字:引(P2) 力(P1)
詞性:名詞
斥力1.質點由於它的引力吸引其他質點而本身受到的力2.萬有引力的簡稱
yì lì
qián lì
年級字:潛(P4) 力(P1)
詞性:名詞
潛能存在於人或事物內部的能力或力量,不容易被發現或發覺的。
Lì bāng
shì lì
年級字:視(P1) 力(P1)
詞性:名詞
目力,
眼力1.在一定距離內眼睛辨別物體形象的能力。
2.視力是指視網膜分辨影像的能力。
yòng lì
dòu lì
年級字:鬥(P2) 力(P1)
詞性:動詞
鬥智1. 挽弓的力量。古時挽弓的力量以鬥石為重量單位測計,故稱。亦泛指膂力。
宋陸游《題拓本姜楚公鷹》詩:“弓面霜寒鬥力增,坐思鐵馬蹴河冰。” 宋朱熹《辛亥二月與趙帥書》:“此間子弟投募者眾,因限以必及次高彊鬥力乃收,而來者亦不少。”《宋史·兵志六》:“鬥力出等,則免戶下春夫科配。”2. 亦作“鬭力”。競賽力量;憑勇力爭勝。
《史記·項羽本紀》:“吾寧鬭智,不能鬭力。” 清昭槤《嘯亭雜錄·梁提督》:“ 朝桂聞將恃鬥才,不藉鬥力。” 範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二節:“ 安祿山每率數騎出去,總要捉獲數十人,顯然不是鬥力而是用詐計誘捉契丹人。”
mài lì
lì cái
gǔ lì
cái lì
lì zuò
diàn lì
年級字:力(P1) 勸(P4)
詞性:動詞
常見詞組積整勸告。
力: 努力、積極。
勸: 勸告、勸諌、勸勉。
chū lì
年級字:關(P2) 注(P2) 力(P1)
詞性:名詞
集中力
年級字:生(P1) 命(P3) 力(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維持生命活動的能力,
生存發展的能力。死亡,
已歿維持生命活動的能力。
維持生命活動的能力;生存發展的能力。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如果把文化比作生物體中的遺傳信息,那麼DNA必須有保護和修復機制。使之不致產生錯義,盡量減少有害突變。
年級字:吸(P2) 引(P2) 力(P1)
詞性:名詞,動詞
排斥力一種可以引導別的物體、力量等到自己方面來的能力。也指引起別人的注意的能力。
年級字:具(P1) 潛(P4) 力(P1)
詞性:形容詞
年級字:離(P2) 心(P1) 力(P1)
詞性:名詞
1.物理學上指物體做曲線運動時,由於慣性而呈現脫離曲率中心的力量。
年級字:巧(P2) 克(P4) 力(P1)
詞性:名詞
朱古力常用外來譯音語: Chocolate
粵語: 朱古力
巧克力是生長於地球上熱帶和亞熱帶的豆類種物,主要被製作成,如奶昔,糖果棒,餅乾和穀物食品。製成食品可作固體或液體進食,主要作為甜品,生活舒閒食品之一,獲得世界各地民眾的歡迎。
年級字:創(P4) 造(P1) 力(P1)
詞性:名詞
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 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 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 它是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複雜多因素綜合優化構成的。 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是區分人才的重要標誌。 例如創造新概念,新理論,更新技術,發明新設備,新方法,創作新作品都是創造力的表現。 創造力是一系列連續的複雜的高水準的心理活動。 它要求人的全部體力和智力的高度緊張,以及創造性思維在最高水準上進行。
年級字:朱(P1) 古(P1) 力(P1)
詞性:名詞
外來譯音字: Chocolate
將「可可」的果實磨成粉末加烘。
可加糖及香料所製成飲品或糕餅。
年級字:人(P1) 力(P1) 車(P1)
詞性:名詞
人力車是一種用人力拖拉的雙輪客運工具,人力車前身叫「東洋車」,又稱黃包車,約1870年創制。
年級字:感(P3) 染(P3) 力(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影響力,
説服力通過相處和溝通中,在思想或行為上造成一些對外的影響,或被外來影響。
年級字:競(P3) 爭(P2) 力(P1)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競: 競賽、競選。
爭: 爭奪、爭取、爭議。
力: 能力。
年級字:專(P2) 注(P2) 力(P1)
詞性:形容詞
年級字:約(P2) 束(P2) 力(P1)
詞性:名詞
年級字:注(P2) 意(P1) 力(P1)
詞性:名詞,動詞
常見詞組關注力重視的程度。
「注」關注。
「意」留意,把心神集中在某一方面。
「力」能力,程度。
年級字:精(P2) 疲(P3) 力(P1) 竭(P6)
宋·司馬光《司馬溫公文集·卷二·道傍田家》詩:“筋疲力弊不入腹,未議縣官租稅促。”
年級字:勢(P3) 孤(P3) 力(P1) 薄(P4)
年級字:有(P1) 氣(P1) 無(P2) 力(P1)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吳衙內鄰舟赴約》:“正不知艙中另有個替吃飯的,還餓得有氣無力哩。”
年級字:力(P1) 敵(P3) 千(P1) 鈞(P6+)
敵:抵擋;鈞:古代重量單位,合當時三斤。形容力氣大,能抵擋住幾萬斤。
《漢書·敘傳上》:“良樂軼能於相,馭烏獲抗力於千鈞。”
年級字:竭(P6) 盡(P3) 心(P1) 力(P1)
《三國志·魏志·賈逵傳》裴松之注引《魏略》:“竭盡心力,奉宣科法。”
年級字:勢(P3) 均(P3) 力(P1) 敵(P3)
年級字:力(P1) 不(P1) 能(P1) 支(P1)
年級字:協(P3) 心(P1) 同(P1) 力(P1)
年級字:力(P1) 殫(P0) 財(P3) 竭(P6)
唐·白居易《止獄措刑》:“及秦之時,厚獻以竭人財,遠役以殫人力;力殫財竭,盡爲完賊,羣盜滿山,赭衣塞路;故每歲斷罪,數至十萬。”
年級字:神(P1) 馳(P5) 力(P1) 困(P2)
年級字:力(P1) 爭(P2) 上(P1) 游(P1)
清·趙翼《甌北詩話·五言古·閒居讀書作之五》:“所以才智人,不肯自棄暴,力欲爭上游,性靈乃其要。”
年級字:涓(P0) 埃(P5) 之(P2) 力(P1)
年級字:盡(P3) 心(P1) 竭(P6) 力(P1)
後漢·馬融《忠經·武備章》:“行此六者,謂之有利,故得師盡其心,竭其力,致其命。”
年級字:勢(P3) 窮(P3) 力(P1) 竭(P6)
年級字:量(P2) 小(P1) 力(P1) 微(P2)
魯迅《華蓋集·通訊》:“現在的各種小週刊,雖然量小力微,卻是小集團或單身的短兵戰,在黑暗中,時見匕首的閃光。”
年級字:唯(P4) 力(P1) 是(P1) 視(P1)
唯:助詞。是:指示代詞,復指前置賓語。“唯……是……”是古漢語的一種格式,有強調語意的作用。指在任務重、困難多的情況下,能否達到目的,主要就看自己的力
年級字:孔(P3) 武(P2) 有(P1) 力(P1)
年級字:枉(P6) 費(P3) 心(P1) 力(P1)
年級字:鏗(P0) 鏘(P0) 有(P1) 力(P1)
郭小川《痛悼敬愛的周總理》詩:“我們的總理,回答得最爲鏗鏘有力;不用語言,而用電閃雷鳴般的一生的經歷。”
年級字:軟(P2) 弱(P3) 無(P2) 力(P1)
巴金《我的故事》:“你看我是一個多麼軟弱無力的人。”
年級字:力(P1) 鈞(P6+) 勢(P3) 敵(P3)
年級字:協(P3) 心(P1) 戮(P6+) 力(P1)
年級字:計(P2) 窮(P3) 力(P1) 極(P2)
明·馮夢龍《情史類略·東御史妓》:“妓曰:‘然則君將何往?’東謂:‘計窮力極,終還家,功名事終直之耳。’”
年級字:同(P1) 心(P1) 一(P1) 力(P1)
年級字:力(P1) 挽(P4) 狂(P3) 瀾(P0)
唐·韓愈《進學解》:“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於既倒。”
年級字:戮(P6+) 力(P1) 同(P1) 心(P1)
《墨子·尚賢》:“《湯誓》曰:‘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年級字:以(P1) 力(P1) 服(P1) 人(P1)
《孟子·公孫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
年級字:心(P1) 餘(P4) 力(P1)
宋·朱熹《金紫光祿大夫黃公墓誌銘》:“鄰家有李永者,尚氣節,雅敬慕公,察公養親之意有餘而力不足,請助公以經紀,公亦信之不疑,竭貲付之一不問。”
年級字:齊(P2) 心(P1) 一(P1) 力(P1)
年級字:輯(P4) 志(P2) 協(P3) 力(P1)
年級字:惟(P0) 力(P1) 是(P1) 視(P1)
年級字:同(P1) 德(P4) 協(P3) 力(P1)
年級字:縛(P6) 雞(P1) 之(P2) 力(P1)
年級字:量(P2) 力(P1) 而(P1) 為(P2)
《左傳·昭公十五年》:“力能則進,否則退,量力而行。”
年級字:回(P1) 天(P1) 之(P2) 力(P1)
原比喻言論正確,極有力量,影響深遠。現多比喻能挽回嚴重局勢的力量。
年級字:行(P1) 有(P1) 餘(P4) 力(P1)
年級字:情(P2) 見(P1) 力(P1) 屈(P4)
情:真實情況;見:通“現”,暴露。指在軍事上情況暴露而又處在劣勢的地位。
《漢書·韓信傳》:“今足下舉倦敝之兵,頓之燕堅城之下,情見力屈,欲戰不拔,曠日持久,糧食單竭。”
年級字:同(P1) 心(P1) 葉(P1) 力(P1)
年級字:年(P1) 輕(P2) 力(P1) 壯(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一回:“老太太也太想的到。實在我們年輕力壯的人,捆上十個也趕不上。”
年級字:服(P1) 田(P1) 力(P1) 穡(P0)
年級字:聲(P1) 嘶(P0) 力(P1) 竭(P6)
嘶:啞;竭:盡。嗓子喊啞,氣力用盡。形容竭力呼喊。
聞一多《賈島》:“眼看見前進也是枉然,不要說他們早已聲嘶力竭。”
年級字:齊(P2) 心(P1) 同(P1) 力(P1)
年級字:心(P1) 長(P1) 力(P1) 短(P2)
茅盾《子夜》十六:“今天仲翁來招呼我們,實在我們心長力短,對不起極了!”
年級字:力(P1) 排(P2) 衆(P3) 議(P5)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諸葛亮舌戰羣儒,魯子敬力排衆議。”
年級字:自(P1) 食(P1) 其(P2) 力(P1)
《禮記·禮器》:“食力無數。”陳浩集說:“食力,自食其力之人。”
年級字:精(P2) 疲(P3) 力(P1) 盡(P3)
唐·韓愈《論淮西事宜狀》:“雖時侵掠,小有所得,力盡筋疲,不償其費。”
年級字:計(P2) 窮(P3) 力(P1) 竭(P6)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六十六回:“妖王笑道:‘那猴兒計窮力竭,無處求人,斷然是送命來也。’”
年級字:工(P1) 力(P1) 悉(P3) 敵(P3)
工力:功夫和力量;悉:完全;敵:相當。雙方用的功夫和力量相當。常形容兩個優秀的藝術作品不分上下。
宋·計有功《唐詩紀事·上官昭容》:“及聞其評曰:‘二詩工力悉敵。’”
年級字:同(P1) 心(P1) 戮(P6+) 力(P1)
《墨子·尚賢》:“《湯誓》曰:‘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年級字:綿(P4) 力(P1) 薄(P4) 材(P2)
東漢·班固《漢書·嚴助傳》:“越人綿力薄材,不能陸戰。”
年級字:同(P1) 心(P1) 竭(P6) 力(P1)
年級字:不(P1) 自(P1) 量(P2) 力(P1)
《左傳·隱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戰國策·齊策三》:“荊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年級字:同(P1) 心(P1) 並(P2) 力(P1)
漢·賈誼《過秦論下》:“且天下嘗同心並力而攻秦矣,然困於險阻而不能進者。”
年級字:合(P1) 眾(P3) 力(P1) 量(P2)
詞性:動詞
常見詞組合: 結合、合力。
眾: 眾人、 大眾。
力: 能力。
量: 能量、份量。
團結。
年級字:同(P1) 心(P1) 協(P3) 力(P1)
漢·賈誼《過秦論》:“且天下嘗同心並力攻秦矣,然困於險阻而不能進者,豈勇力智慧不足哉?”《周書·崔謙傳》:“然後與宇文行臺,同心協力,電討不庭,則桓文之勳,復興於茲日矣。”
年級字:實(P1) 與(P2) 有(P1) 力(P1)
毛澤東《關於蔣介石聲明的聲明》:“他之所以能夠安然離開西安,除西安事變的領導者張楊二將軍之外,共產黨的調停,實與有力。”
年級字:齊(P2) 心(P1) 努(P2) 力(P1)
詞性:動詞,形容詞
常見詞組齊心協力,
齊心合力目標一致,共同努力。
《墨子·尚賢》:『《湯誓》曰:「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年級字:無(P2) 能(P1) 爲(P2) 力(P1)
不能施展力量。指使不上勁或沒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解決某個問題。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四:“此罪至重,微我難解脫,即釋迦牟尼亦無能爲力也。”
年級字:量(P2) 時(P1) 度(P2) 力(P1)
年級字:力(P1) 倍(P4) 功(P1) 半(P1)
年級字:殘(P5) 年(P1) 餘(P4) 力(P1)
《列子·湯問》:“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年級字:力(P1) 學(P1) 不(P1) 倦(P4)
《舊唐書·子繁傳》:“以其警悟異常,泌之故人爲宰相,左右援拯,後得累居郡守,而力學不倦。”
年級字:有(P1) 氣(P1) 沒(P1) 力(P1)
形容說話聲音微弱,作事精神不振。也形容體弱無力。同“有氣無力”。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三十七卷:“子春一心想着要那老者的銀子,又怕他說謊,這兩隻腳雖則有氣沒力的,一步步盪到波斯館來;一雙眼卻緊緊望那老者在也不在。”
年級字:竭(P6) 力(P1) 虔(P6) 心(P1)
南朝梁·蕭衍《遊鐘山大愛敬寺》詩:“始得展身敬,方乃遂心虔。”
年級字:用(P1) 心(P1) 竭(P6) 力(P1)
年級字:不(P1) 遺(P3) 餘(P4) 力(P1)
遺:留;餘力:剩下的力量。把全部力量都使出來,一點不保留。
《戰國策·趙策三》:“秦之攻我也,不遺餘力矣,必以倦而歸也。”《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秦不遺餘力矣,必且欲破趙軍。”
年級字:盡(P3) 力(P1) 而(P1) 為(P2)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後必有災。”
年級字:研(P3) 精(P2) 殫(P0) 力(P1)
清·王韜《〈蘅花館詩錄〉自序》:“歷觀古人作,亦有不盡佳,要其研精殫力,積數年十年而後成,自有一家面目在,夫豈徒以絺章飾句爲事哉?”
年級字:身(P1) 微(P2) 力(P1) 薄(P4)
年級字:吹(P1) 灰(P2) 之(P2) 力(P1)
若是我兩個引進你,乃~。(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十四回)
年級字:力(P1) 不(P1) 勝(P2) 任(P3)
《易·繫辭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年級字:裹(P5) 血(P3) 力(P1) 戰(P4)
清·姚鼐《孫忠愍祠記》:“指揮之子泰,當建文時,爲北平都指揮使;燕師起,與戰於懷來,中矢,裹血力戰,竟陷陳死。”
年級字:出(P1) 錢(P2) 出(P1) 力(P1)
詞性:動詞,形容詞
「出錢」- 獻出金錢、財力。
「出力」- 參與、獻出勞力。
指非常支支持,既獻出金錢,也獻出自已的時間和力量。
年級字:同(P1) 心(P1) 合(P1) 力(P1)
年級字:權(P5) 均(P3) 力(P1) 齊(P2)
年級字:不(P1) 遺(P3) 余(P4) 力(P1)
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出來,一點都不保留,形容盡心盡力。
年級字:權(P5) 均(P3) 力(P1) 敵(P3)
年級字:殫(P0) 財(P3) 竭(P6) 力(P1)
唐·李邕《海州大雲寺禪院碑》:“粵若殫財竭力,刻桷雕題,積四三年,模造化意。”
年級字:得(P1) 人(P1) 死(P3) 力(P1)
死力:以死效力。得到別人以死來效力。形容非常得人擁護。
年級字:戮(P6+) 力(P1) 一(P1) 心(P1)
清·薛福成《籌洋芻議·邊防》:“中國籌邊之要,在中外上下戮力一心,精求自強之術而勉行之。”
年級字:力(P1) 盡(P3) 筋(P3) 疲(P3)
唐·韓愈《論淮西事宜狀》:“雖時侵掠,小有所得,力盡筋疲,不償其費。”
年級字:心(P1) 力(P1) 交(P1) 瘁(P0)
冰心《南歸—貢獻給母親在天之靈》:“我們心力交瘁,能報母親的恩慈於萬一麼?”
年級字:鼓(P2) 衰(P4) 力(P1) 盡(P3)
鼓:戰鼓聲。衰:微弱。戰鼓聲音微弱,力量已經用盡。形容戰爭接近失敗時的慘狀,也形容文章的末尾鬆懈無力。
年級字:身(P1) 強(P2) 力(P1) 壯(P1)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十一回:“全憑着手疾眼快,必須要身強力壯。”
年級字:精(P2) 力(P1) 充(P2) 沛(P5)
年級字:力(P1) 有(P1) 未(P1) 逮(P5)
他一直希望能化解這兩家的仇恨,但~,他們仍然爭吵不休。
年級字:殫(P0) 謀(P4) 戮(P6+) 力(P1)
《誠意伯文集·贈謚太師文成誥》附《禮部會議》:“誠意伯劉基……同徐達、湯和輩殫謀戮力,奉翊我太祖高皇帝,削平海內,奄有中原。”
年級字:孝(P1) 悌(P0) 力(P1) 田(P1)
《漢書·文帝紀》:“其遣謁者勞賜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以戶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員。”
年級字:假(P1) 力(P1) 於(P2) 人(P1)
年級字:力(P1) 學(P1) 篤(P6+) 行(P1)
力學:努力學習。篤行:切實地實行。勤勉學習且確切實踐所學。
宋·陸游《陸伯政山堂稿序》:“伯政家世爲儒,力學篤行,至老不少衰。”
年級字:勢(P3) 窮(P3) 力(P1) 蹙(P0)
年級字:一(P1) 心(P1) 一(P1) 力(P1)
清·魏源《聖武記》卷九:“自闔營將弁,以及士卒,無不一心一力。”
年級字:協(P3) 力(P1) 齊(P2) 心(P1)
思想一致,共同努力。亦作“協心同力”、“協力同心”。
年級字:愛(P1) 日(P1) 惜(P2) 力(P1)
《三國志·吳志·孫和傳》“且志土愛日惜力 ,君子慕其大道,高山景行,恥非其次。”《周書·蕭圓蕭傳》:“朗讀百邊,乙夜難寐,愛日惜力,寸陰無棄。”
年級字:力(P1) 透(P3) 紙(P2) 背(P1)
形容書法剛勁有力,筆鋒簡直要透到紙張背面。也形容詩文立意深刻,詞語精練。
唐·顏真卿《張長史十二意筆法意記》:“當其用鋒,常欲使其透過紙背,此成功之極也。”
年級字:有(P1) 心(P1) 無(P2) 力(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事與願遺、力不從心、心有餘而力不足有誠意、有意願分擔工作或責任,但因為能力、時間或身在地的原因無法參與及付諸實現。有失望或婉惜的含義。
南朝·樑·惠皎《高僧傳·義解·竺法曠》:「貧道必當盡誠上答,正恐有心無力耳。」
年級字:比(P1) 權(P5) 量(P2) 力(P1)
比較衡量兩方面的權力和力量。也用來指衡量兩方面的輕重。
漢·賈誼《過秦論上》:“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年級字:自(P1) 不(P1) 量(P2) 力(P1)
量:估量。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力量。
年級字:勢(P3) 窮(P3) 力(P1) 屈(P4)
年級字:智(P3) 均(P3) 力(P1) 敵(P3)
《三國志·魏書·王朗傳》:“假使權親與蜀賊相持,搏戰曠日,智均力敵,兵不速決,當須軍興以成其勢者,然後宜選持重之將,承寇賊之要,相時而後動,擇地而後行,一舉更無餘事。”
年級字:身(P1) 單(P2) 力(P1) 薄(P4)
柯雲路《衰與榮》:“噯,年輕人,你們怎麼瞎擠?夏平站在後面護他,身單力薄,也護不住。”
年級字:怪(P1) 力(P1) 亂(P2) 神(P1)
年級字:力(P1) 不(P1) 能(P1) 及(P2)
元·無名氏《武王伐紂平話》卷下:“一城百姓見城自摧破,自來搜捉紂王,紂王見兵勢甚大,力不能及。”
年級字:敵(P3) 力(P1) 角(P2) 氣(P1)
漢·王充《論衡·譋時》:“敵力角氣,能以小勝大者希,爭強量功,能以寡勝衆者鮮。”
年級字:殫(P0) 智(P3) 竭(P6) 力(P1)
年級字:竭(P6) 智(P3) 盡(P3) 力(P1)
西漢·劉向《戰國策·趙策四》:“臣雖盡力竭智,死不復見於王矣。”
年級字:羣(P6) 策(P4) 羣(P6) 力(P1)
羣:大家,集體;策:謀劃,主意。指發揮集體的作用,大家一起來想辦法,貢獻力量。
漢·揚雄《法言·重黎》:“漢屈羣策,羣策屈羣力。”
年級字:量(P2) 力(P1) 而(P1) 行(P1)
《左傳·昭公十五年》:“力能則進,否則退,量力而行。”
年級字:一(P1) 力(P1) 承(P4) 當(P2)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九:“開棺之罪,我一力當之,不致相累。”
年級字:力(P1) 均(P3) 勢(P3) 敵(P3)
年級字:戮(P6+) 力(P1) 壹(P0) 心(P1)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臧昭伯率從者將盟,載書曰:‘戮力壹心,好惡同之。’”
年級字:一(P1) 臂(P2) 之(P2) 力(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見義勇為、出手相助、舉手之勞冷眼旁觀、袖手旁觀只需要提供輕微的力量,便可以幫助解決困難。
一臂: 一隻手臂。
之力: 的能力、力量。
只用單一手臂的力,不用雙臂便足夠。
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三折:“若得此人助我一臂之力,愁甚冤仇不報。”
年級字:窮(P3) 日(P1) 之(P2) 力(P1)
窮:意盡。原指一天之內,使盡全力。比喻盡一天的力量、工夫。
年級字:力(P1) 排(P2) 眾(P3) 議(P5)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諸葛亮舌戰群儒,魯子敬力排眾議。”
年級字:畢(P3) 力(P1) 同(P1) 心(P1)
唐·陸贄《興元論賜渾瑊詔書爲取散失內人等議狀》:“畢力同心,共平多難,止土崩於絕岸,收板蕩於橫流。”
年級字:豐(P3) 筋(P3) 多(P1) 力(P1)
豐:豐滿,豐實;筋:肌腱或骨頭上的韌帶;多:多餘。書法有筋骨,筆力雄健。比喻字體結構堅實而豐滿,筆力強勁有餘。
宋·無名氏《宣和書譜》:“三國之初,字學缺然不講,繇於是爲一家法,而議者謂其豐筋多力,有雲遊雨驟之勢。”
年級字:盡(P3) 力(P1) 而(P1) 爲(P2)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爲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爲之,後必有災。”
年級字:文(P1) 治(P2) 武(P2) 力(P1)
年級字:力(P1) 可(P1) 拔(P4) 山(P1)
楚·項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年級字:齊(P2) 心(P1) 協(P3) 力(P1)
《墨子·尚賢》:“《湯誓》曰:‘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年級字:費(P3) 力(P1) 勞(P2) 心(P1)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二回:“吾爲汝禦敵,費力勞心。汝今積財吝賞,何以使士卒效命乎?”
年級字:揣(P4) 時(P1) 度(P2) 力(P1)
明·張居正《答上師相徐存齋書》:“不肖揣時度力,屢欲乞歸。”
年級字:齊(P2) 心(P1) 戮(P6+) 力(P1)
《墨子·尚賢》:“《湯誓》曰:‘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年級字:效(P3) 犬(P1) 馬(P1) 力(P1)
《水滸傳》第八二回:“臣舊歲統率大軍前去徵進,非不效犬馬力,奈緣暑熱,軍士不伏水土。”
年級字:通(P3) 力(P1) 合(P1) 作(P2)
《論語·顏淵》:“盍徹乎”朱熹注:“一夫受田百畝,而與同溝共井之人通力合作,計畝均收。”
年級字:勢(P3) 鈞(P6+) 力(P1) 敵(P3)
年級字:殫(P0) 精(P2) 竭(P6) 力(P1)
明·胡應麟《詩藪·古體中》:“而其敘致周折,語意神奇處,更千百年大匠國工,殫精竭力不能恍惚。”
年級字:全(P2) 力(P1) 以(P1) 赴(P5)
清·越翼《廿二史札記·五·東漢尚名節》:“蓋當時薦徵闢,必採名譽,故凡可以得名者,必全力赴之,好爲苟難,遂成風俗。”
年級字:筋(P3) 疲(P3) 力(P1) 盡(P3)
唐·韓愈《論淮西事宜狀》:“雖時侵掠,小有所得,力盡筋疲,不償其費。”
年級字:齊(P2) 心(P1) 併(P6) 力(P1)
衆人一心,共同努力。亦作“齊心同力”、“朋心合力”、“齊心協力”、“齊心合力”。
年級字:神(P1) 工(P1) 鬼(P2) 力(P1)
年級字:力(P1) 不(P1) 自(P1) 勝(P2)
年級字:年(P1) 富(P3) 力(P1) 強(P2)
《論語·子罕》:“後生可畏”宋·朱熹注:“孔子言後生年富力強,足以積學而有待,其勢可畏。”
年級字:盡(P3) 忠(P2) 竭(P6) 力(P1)
戰國·楚·屈原《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見,竭智盡忠。”
年級字:有(P1) 生(P1) 力(P1) 量(P2)
①原指軍隊中的兵員和馬匹。亦泛指有戰鬥力的部隊。②指充滿活力的力量。
毛澤東《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集中兵力各個殲敵的原則,以殲滅敵軍有生力量爲主要目標,不以保守或奪取地方爲主要目標。”
年級字:綜(P5) 合(P1) 能(P1) 力(P1)
詞性:名詞,形容詞
常見詞組整合能力把分析過的對像或現象的各個部分、各屬性集合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把各種不同而有關聯的事物成功組合在一起的能力。
《說文解字.糸部》:「綜,機縷也。」
《周易.繫辭上》:「參伍以變,錯綜其數。」
《漢書.宣帝紀》:「孝宣之治,信賞必罰,綜核名實,政事文學法理之士咸精其能。」
唐.虞世南〈中婦織流黃〉詩:「綜新交縷澀,經脆斷絲多。」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情采》:「若乃綜述性靈,敷寫器象。」
年級字:據(P4) 理(P2) 力(P1) 爭(P2)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三十八回:“老兄既管了一縣的事,自己也應該有點主意。外國人呢,固然得罪不起,實在下不去的地方,也該據理力爭。”
年級字:財(P3) 殫(P0) 力(P1) 盡(P3)
《辛雄傳》:“當今天下黔黎,久經寇賊……財殫力盡,無以卒歲。”
年級字:鬼(P2) 功(P1) 神(P1) 力(P1)
元·郝經《趙州石橋》詩:“鬼功神力古未有,地維欲絕還鉤連。”
年級字:同(P1) 心(P1) 畢(P3) 力(P1)
年級字:精(P2) 疲(P3) 力(P1) 倦(P4)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六回:“湍制臺被他鬧的早已精疲力倦。一回想到九姨太脾氣不好,不免恨罵兩聲;一回又想到他倆恩情,不免又私自一人落淚。”
年級字:自(P1) 力(P1) 更(P1) 生(P1)
更生:再次獲得生命,比喻振興起來。指不依賴外力,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振作起來,把事情辦好。
聞一多《組織民衆與保衛大西南》:“我們人民能以自力更生的方式強起來了。”
年級字:地(P1) 醜(P3) 力(P1) 敵(P3)
章炳麟《封建考》:“故文武可以王,而桓文終於伯;由周兵革繕完,欲兼併之固難也。地醜力敵,不日尋干戈不已。”
年級字:力(P1) 小(P1) 任(P3) 重(P1)
年級字:物(P1) 力(P1) 維(P2) 艱(P3)
物:物資;力:財力;維:是;艱:困難。指財物來之不易。
清·朱柏廬《治家格言》:“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年級字:力(P1) 能(P1) 鼎(P5)
扛:用雙手舉起沉重的東西。鼎:三足兩耳的青銅器。形容氣力特別大。亦比喻筆力雄健。
《史記·項羽本紀》:“籍(項羽)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
年級字:力(P1) 屈(P4) 計(P2) 窮(P3)
年級字:迴(P3) 天(P1) 無(P2) 力(P1)
迴天:比喻力量大,能移轉極難挽回的時勢;無力:沒有力量。比喻局勢或病情嚴重,已無法挽救。
清·馮起鳳《昔柳摭談·秋風自悼》:“後探得的耗,萬箭攢心,臟腑欲裂。但木已成舟,回天乏術。”
年級字:齊(P2) 心(P1) 合(P1) 力(P1)
詞性:動詞,形容詞
常見詞組齊心協力目標一致,共同努力。
《墨子·尚賢》:『《湯誓》曰:「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年級字:備(P2) 多(P1) 力(P1) 分(P2)
高陽《清宮外史》下冊:“備多力分,紮營太散,呼應不靈,不能戰。”
年級字:力(P1) 所(P2) 不(P1) 及(P2)
宋·釋惠洪《石門文字禪》:“平生所未見之文,公力所不及之義,備聚其中。”
年級字:同(P1) 力(P1) 協(P3) 契(P5)
年級字:計(P2) 窮(P3) 力(P1) 盡(P3)
南朝·樑·蕭繹《馳檄告四方》:“郭默清夷、晉熙附義,計窮力屈,反殺後主。”
年級字:心(P1) 力(P1) 衰(P4) 竭(P6)
也稱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心臟因疾病、過勞、排血功能減弱,以至排血量不能滿足器官及組織代謝的需要。主要症狀是呼吸困難、喘息、水腫等。
霍達《穆斯林的葬禮》第八章:“‘啊?心力衰竭?’天星把妹妹抱上病牀,他的胳膊在抖,嘴脣也在抖,妹妹的病把他嚇傻了,“她還不滿十八歲,怎麼會……衰竭?”
年級字:蒼(P2) 白(P1) 無(P2) 力(P1)
朱自清《歷史的戰鬥中》:“那擁抱過去的人雖不一定‘蒼白無力’,那也不免外強中乾。”
年級字:少(P1) 氣(P1) 無(P2) 力(P1)
年級字:力(P1) 所(P2) 能(P1) 及(P2)
晉·羊佑《誡子書》:“今之職位,謬恩之加耳,非吾力所能致也。”
年級字:計(P2) 窮(P3) 力(P1) 屈(P4)
南朝梁·元帝《馳檄告四方》:“郭默清夷、晉熙附義,計窮力屈,反殺後主。”
年級字:法(P1) 力(P1) 無(P2) 邊(P1)
法力:佛教中指佛法的力量;後泛指神奇超人的力量。佛法的力量沒有邊際。比喻力量極大而不可估量。
明·無名氏《八仙過海》第三折:“小聖我法力無邊,通天達地,指山山崩,指水水跑。”
年級字:股(P3) 之(P2) 力(P1)
股肱:大腿和胳膊。自己的所有力量。形容做事已竭盡全力。
《左傳·僖公九年》:“臣竭其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貞。其濟,君之靈也,則以死濟之。”
年級字:財(P3) 殫(P0) 力(P1) 竭(P6)
《晉書·劉毅傳》:“自桓玄以來,驅蹙殘敗,至乃男不被養,女無匹對,逃亡去就,不避幽深,自非財殫力竭,無以至此。”
年級字:財(P3) 匱(P0) 力(P1)
《明史·趙炳然傳》:“浙罹兵燹久,又當宗憲汰侈後,財匱力絀。”
年級字:犬(P1) 馬(P1) 之(P2) 力(P1)
年級字:筋(P3) 疲(P3) 力(P1) 倦(P4)
魯迅《花邊文學·安貧樂道法》:“就是上海工廠裏做工至少每天十點的工人,到晚快邊就一定筋疲力倦,受傷的事情是大抵出在那時候的”
年級字:熬(P4) 心(P1) 費(P3) 力(P1)
馬烽《太陽剛剛出山》:“我熬心費力辦農業,結果給組織上留下這麼個印象。”
年級字:力(P1) 竭(P6) 聲(P1) 嘶(P0)
刑野、羽山《平原游擊隊》:“何非力竭聲嘶地喊道:‘中隊長,我們自己跟自己打起來了。請你快下命令吧!’”
年級字:陳(P2) 力(P1) 就(P1) 列(P2)
陳力:貢獻才力;就:擔任;列:官職、職位。能貢獻才力,擔任相應的官職。
《論語·季氏》:“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
年級字:戮(P6+) 力(P1) 齊(P2) 心(P1)
《梁書·王僧辯傳》:“卿志格玄穹,精貫白日,戮力齊心,芟夷逆醜。”
年級字:無(P2) 能(P1) 為(P2) 力(P1)
不能施展力量。指使不上勁或沒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解決某個問題。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四:“此罪至重,微我難解脫,即釋迦牟尼亦無能為力也。”
年級字:度(P2) 德(P4) 量(P2) 力(P1)
度:估量;德:德行。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夠服人,估計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夠勝任。
《左傳·隱公十一年》:“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
年級字:財(P3) 竭(P6) 力(P1) 盡(P3)
漢·古永《黑龍見東萊對》:“百姓財竭力盡,愁恨感天。”
年級字:協(P3) 力(P1) 同(P1) 心(P1)
漢·賈誼《過秦論》:“且天下嘗同心並力攻秦矣,然困於險阻而不能進者,豈勇力智慧不足哉?”《周書·崔謙傳》:“然後與宇文行臺,同心協力,電討不庭,則桓文之勳,復興於茲日矣。”
年級字:計(P2) 盡(P3) 力(P1) 窮(P3)
《周書·韋孝寬傳》:“齊人歷年赴救,喪敗而反,內離外叛,計盡力窮。”
年級字:血(P3) 腥(P4) 暴(P4) 力(P1)
詞性:副詞
常見詞組凶殘的行為。
年級字:身(P1) 體(P2) 力(P1) 行(P1)
《淮南子·氾論訓》:“聖人以身體之。”《禮記·中庸》: “力行近乎仁。”
年級字:鞠(P3) 躬(P3) 盡(P3) 力(P1)
年級字:計(P2) 窮(P3) 力(P1)
明·鹿善繼《請發帑疏》:“臣今日之請,非但司遼餉言遼餉,實在新庫言新庫,計窮力詘,不得不出於此。”
年級字:力(P1) 敵(P3) 勢(P3) 均(P3)
年級字:躬(P3) 體(P2) 力(P1) 行(P1)
躬體:親身體驗;力行:努力實行。親身體驗,努力實行。
郭沫若《文化人當前的急務》:“……,更應該以身作則,躬體力行,加倍的奮勉,然後才能夠完成自己的任務。”
年級字:量(P2) 力(P1) 度(P2) 德(P4)
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夠服人,估計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夠勝任。
《左傳·隱公十一年》:“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
年級字:筋(P3) 疲(P3) 力(P1) 竭(P6)
唐·韓愈《論淮西事宜狀》:“雖時侵掠,小有所得,力盡筋疲,不償其費。”
年級字:量(P2) 力(P1) 而(P1) 爲(P2)
《左傳·昭公十五年》:“力能則進,否則退,量力而行。”
年級字:群(P6) 策(P4) 群(P6) 力(P1)
群:大家,集體;策:謀劃,主意。指發揮集體的作用,大家一起來想辦法,貢獻力量。
漢·揚雄《法言·重黎》:“漢屈群策,群策屈群力。”
年級字:盡(P3) 心(P1) 盡(P3) 力(P1)
《晉書·王坦之傳》:“且受遇先帝,綢繆繾綣,並志竭忠貞,盡心盡力,歸誠陛下,以報先帝。”
年級字:殫(P0) 精(P2) 畢(P3) 力(P1)
明·張居正《示季子懋修》:“甲辰下第,然後揣己力量,復尋前轍,晝作夜思,殫精畢力,幸而藝成。”
年級字:竭(P6) 盡(P3) 全(P2) 力(P1)
《三國志·魏志·賈逵傳》裴松之注引《魏略》:“竭盡心力,奉宣科法。”
年級字:吃(P1) 力(P1) 不(P1) 討(P2) 好(P1)
討:求得。費了好大力氣,也得不到稱讚。形容事情棘手難辦,或工作方法笨拙,不對頭。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八回:“老實說,有了錢,與其這樣化的吃力不討好,我倒不如拿來孝敬點給叔公了。”
年級字:路(P1) 遙(P3) 知(P1) 馬(P1) 力(P1)
路途遙遠才能知道馬的力氣大小,日子長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壞。
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一折:“則願得姐姐長命富貴,若有些兒好歹,我少不得報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年級字:法(P1) 律(P5) 約(P2) 束(P2) 力(P1)
詞性:名詞
常應用於買賣和合作協議,協議具有法律的保護,確定能充份實行,而不超越範圍,協議內的規約和條款。
年級字:手(P1) 無(P2) 縛(P6) 雞(P1) 之(P2) 力(P1)
年級字:不(P1) 費(P3) 吹(P1) 灰(P2) 之(P2) 力(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輕而易舉比喻事情做起來十分容易,不用花費力氣。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十五回:「依小道愚意,等他到了遼東,有了收管,去擺佈他,真不費吹灰之力。」
年級字:九(P1) 牛(P1) 二(P1) 虎(P1) 之(P2) 力(P1)
元·鄭德輝《三戰呂布》楔子:“兄弟,你不知他靴尖點地,有九牛二虎之力,休要放他小歇。”
年級字:心(P1) 有(P1) 餘(P4) 而(P1) 力(P1) 不(P1) 足(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事與願違、力不從心、有心無力內心十分希望完成一份任務,但是盡力了也無法達成,比喻能力或資源不足夠。含失望、婉惜的意思。
《論語·里仁》:「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shī xiàng bó tù jiē yòng quán lì
年級字:獅(P2) 象(P1) 搏(P5) 兔(P1) ,(P1) 皆(P3) 用(P1) 全(P2) 力(P1)
shī zǐ bó tù yì yòng quán lì
年級字:獅(P2) 子(P1) 搏(P5) 兔(P1) ,(P1) 亦(P2) 用(P1) 全(P2) 力(P1)
比喻對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認真對付。同“獅象搏兔,皆用全力”。
jú gōng jìn lì sǐ ér hòu yǐ
年級字:鞠(P3) 躬(P3) 盡(P3) 力(P1) ,(P1) 死(P3) 而(P1) 後(P1) 已(P1)
lù yáo zhī mǎ lì shì jiǔ jiàn rén xīn
年級字:路(P1) 遙(P3) 知(P1) 馬(P1) 力(P1) ,(P1) 事(P1) 久(P1) 見(P1) 人(P1) 心(P1)
路途遙遠,纔可以知道馬的力氣的大小;經歷的事情多了,時間長了,纔可識別人心的善惡好歹。
lù yáo zhī mǎ lì rì jiǔ jiàn rén xīn
年級字:路(P1) 遙(P3) 知(P1) 馬(P1) 力(P1) ,(P1) 日(P1) 久(P1) 見(P1) 人(P1) 心(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路途遙遠才能知道馬的力氣大小,日子長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壞。
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一折:「則願得姐姐長命富貴,若有些兒好歹,我少不得報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shào zhuàng bù nǔ lì lǎo dà tú shāng bēi
年級字:少(P1) 壯(P1) 不(P1) 努(P2) 力(P1) ,(P1) 老(P1) 大(P1) 徒(P3) 傷(P2) 悲(P3)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指年少力壯的時候沒有奮發圖強,年紀大了便後悔莫及,悲傷也沒用了。勉勵年輕人要珍惜光陰,努力學習,累積知識及工作能力。
《樂府詩集·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