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月(P1) 盈(P4) 則(P3) 食(P1)
盈:滿;食:通“蝕”。月亮圓的時候就容易發生月蝕。比喻事物盛到極點就會衰落。
年級字:不(P1) 進(P1) 則(P3) 退(P2)
《鄧析子·無後篇》:“不進則退,不喜則憂,不得則亡,此世人之常。”
年級字:典(P2) 則(P3) 俊(P4) 雅(P3)
《紅樓夢》第十四回:“一切張羅款待,都是鳳姐一人周全承應……[鳳姐]灑爽風流,典則俊雅,真是‘萬綠叢中一點紅’了,——那裏還把衆人放在眼裏,揮霍指示,任其所爲。”
年級字:率(P3) 由(P1) 舊(P2) 則(P3)
率:遵循;舊則:老法規。完全依循舊規辦事。同“率由舊章”。
《三國志·魏書·任城陳蕭王傳》:“萬邦既化,率由舊則。”
年級字:月(P1) 滿(P2) 則(P3) 虧(P4)
《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語曰‘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天地之常數也。”
年級字:耳(P1) 聞(P2) 則(P3) 誦(P4)
《晉書·苻融載記》:“融聰辯明慧,下筆成章,至於談玄論道,雖道安無以出之。耳聞則誦,過目不忘,時人擬之王粲。”
年級字:聞(P2) 過(P1) 則(P3) 喜(P1)
過:過失;則:就。聽到別人批評自己的缺點或錯誤,表示歡迎和高興。指虛心接受意見。
年級字:得(P1) 寸(P1) 則(P3) 寸(P1)
得到一寸就是一寸。指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得多少就是多少。
《戰國策·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 得尺亦王之尺也。”
年級字:非(P2) 愚(P3) 則(P3) 誣(P0)
《莊子·秋水》:“蓋師是而無非,師治而無亂呼?是未明天地之理,萬物之情者也。是猶師天而無地,師陰而無陽,其不可行明矣。然且語而不捨,非愚則誣也。”
年級字:不(P1) 平(P1) 則(P3) 鳴(P4)
鳴:發出聲音,指有所抒發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壓迫就要發出不滿和反抗的呼聲。
年級字:以(P1) 身(P1) 作(P2) 則(P3)
巴金《家》二十五:“這其間不顧一切阻礙以身作則做一個開路先鋒的便是許倩如。”
年級字:否(P3) 終(P2) 則(P3) 泰(P4)
《易·雜卦》:“否泰,反其類也。”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時過於期,否終則泰。”
年級字:物(P1) 極(P2) 則(P3) 反(P1)
年級字:器(P2) 滿(P2) 則(P3) 覆(P5)
容器滿溢,則將傾覆。比喻事物發展超過一定界限就會向相反方面轉化。亦以喻驕傲自滿將導致失敗。亦作“器滿將覆”。
年級字:樂(P2) 極(P2) 則(P3) 悲(P3)
年級字:兵(P3) 強(P2) 則(P3) 滅(P3)
《列子·黃帝》:“老聃曰:‘兵強則滅,木強則折。’”按今本《老子》作“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兵。”
年級字:事(P1) 寬(P2) 則(P3) 圓(P1)
遇到事情只要從容對待,就能圓滿解決。款:寬緩。同“事款則圓”。
清·俞萬春《蕩寇志》第一百三十一回:“聞達暗想道:“此人本是一勇之夫,不難取他,只是攻擊得緊,他必死命相拒。看來此事,事寬則圓,急難成效。”
年級字:事(P1) 款(P5) 則(P3) 圓(P1)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七回:“事款則圓,你且住啼哭,休得叫罵。”又第二十五回:“你老人家不要著急,這可是急不來的事,事款則圓。”
年級字:獸(P3) 窮(P3) 則(P3)
指野獸陷於絕境必然進行搏噬反撲。亦喻人陷入困窘之境,便會竭力反擊。
《韓詩外傳》卷二:“獸窮則齧,鳥窮則啄,人窮則詐。自古及今,窮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年級字:盈(P4) 則(P3) 必(P2) 虧(P4)
盈:圓。虧:缺。月圓的時候就是月缺的時候。形容物極必反。
年級字:好(P1) 問(P1) 則(P3) 裕(P6)
好:喜歡;裕:富裕。遇到疑難就向別人請教,學識就會淵博精深。
年級字:日(P1) 中(P1) 則(P3) 移(P2)
比喻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同“日中則昃”。
年級字:樂(P2) 極(P2) 則(P3) 憂(P3)
年級字:窮(P3) 則(P3) 思(P2) 變(P2)
原指事物到了盡頭就要發生變化。現指在窮困艱難的時候,就要想辦法改變現狀。
《易·繫辭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年級字:大(P1) 杖(P2) 則(P3) 走(P1)
杖:木棍;走:逃跑。舜的父親用大棍子打他時,他就逃走躲避,免陷父親於不義。舊時宣揚的封建孝道。
漢·劉向《說苑·建本》:“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嘗不在側;求而殺之,未嘗可得。小箠則待,大箠則走,以逃暴怒也。”
年級字:偏(P4) 信(P1) 則(P3) 暗(P2)
偏信:只聽信一方面的話;暗:胡塗。只聽信一方面的話,就不能明辨是非。
漢·王符《潛夫論·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年級字:極(P2) 則(P3) 必(P2) 反(P1)
《呂氏春秋·博志》:“全則必缺,極則必反,盈則必污。”
年級字:獸(P3) 困(P2) 則(P3) 噬(P1)
《宋史·謝晦傳》:“然歸死難圖,獸困則噬,是以爰整其旅,用爲過防。”
年級字:有(P1) 物(P1) 有(P1) 則(P3)
年級字:事(P1) 預(P2) 則(P3) 立(P1)
指無論做什麼事,事前有準備就會成功,沒有準備就要失敗。
年級字:剝(P3) 極(P2) 則(P3) 復(P4)
剝卦陰盛陽衰,復卦陰極而陽復。比喻物極必反,否極泰來。
梁啓超《中國積弱溯源論》:“抑聞大《易》之義,剝極則復,否極則泰。吾中國今日之弱,豈猶未極耶?思之思之。”
年級字:鳥(P1) 窮(P3) 則(P3) 啄(P3)
年級字:偏(P4) 信(P1) 則(P3) 闇(P0)
偏信:只聽信一方面的話;暗:糊塗。只聽信一方面的話,就不能明辨是非。
漢·王符《潛夫論·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年級字:事(P1) 緩(P4) 則(P3) 圓(P1)
碰到事情不要操之過急,而要慢慢地設法應付,可以得到圓滿的解決。
清·俞萬春《蕩寇志》:“看來此事,事寬則圓,急難成效。”
年級字:日(P1) 中(P1) 則(P3)
昃:太陽偏西。太陽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比喻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
《易·豐》:“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乎人乎!”
年級字:前(P1) 危(P3) 後(P1) 則(P3)
前人的危亡,後人應引以爲戒。猶言前車之覆,後車之鑑。
年級字:自(P1) 用(P1) 則(P3) 小(P1)
自用:只憑自己的主觀意圖行事,不虛心向人求教。主觀武斷,就辦不成大事。
年級字:物(P1) 至(P1) 則(P3) 反(P1)
事物發展到極限就會向相反的方面轉化。同“物極則反”。
年級字:學(P1) 而(P1) 優(P3) 則(P3) 仕(P0)
優:有餘力,學習了還有餘力,就去做官。後指學習成績優秀然後提拔當官。
《論語·子張》:“子夏日:‘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年級字:欲(P5) 速(P3) 則(P3) 不(P1) 達(P1)
速:快;達:達到。指過於性急圖快,反而不能達到目的。
《論語·子路》:“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年級字:心(P1) 之(P2) 官(P2) 則(P3) 思(P2)
心:古人以爲心是思維器官,所以把思想的器官、感情等都說做心,現指腦筋;官:官能,作用。腦筋的官能就是思維。
《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年級字:山(P1) 銳(P4) 則(P3) 不(P1) 高(P1)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一:“山銳則不高,水徑則不深。”
qióng zé biàn biàn zé tōng
年級字:窮(P3) 則(P3) 變(P2) 變(P2) 則(P3) 通(P3)
詞性:形容詞
諺語窮則思變面對困難時要靈活變通。
年級字:思(P2) 而(P1) 不(P1) 學(P1) 則(P3) 殆(P0)
詞性:形容詞
只靠想像的方法,沒有經過嚴格教授和學術的支持,執行時會容易出錯,甚至可能產生危險的結果。
思: 思想。
而: 但是。
不: 不是、沒有。
學: 學習。
則: 便會。
殆: 危殆。
年級字:水(P1) 至(P1) 清(P1) 則(P3) 無(P2) 魚(P1)
水太清,魚就存不住身,對人要求太苛刻,就沒有人能當他的夥伴。比喻過分計較人的小缺點,就不能團結人。
《漢書·東方朔傳》:“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年級字:學(P1) 而(P1) 不(P1) 思(P2) 則(P3) 罔(P0)
詞性:形容詞
真實的知識是學習之後經過自己思考、反思,才會明確,不受欺騙,加強辨別是非的能力。。
學: 學習。
而: 但是
不: 不是, 沒有.
思: 思想, 思索
則: 便會
罔: 迷罔。
年級字:既(P2) 來(P1) 之(P2) 則(P3) 安(P1) 之(P2)
原意是既然把他們招撫來,就要把他們安頓下來。後指既然來了,就要在這裏安下必來。
《論語·季氏》:“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年級字:一(P1) 則(P3) 一(P1) 二(P1) 則(P3) 二(P1)
形容說話老老實實,毫不含糊。同“一是一,二是二”。
元·無名氏《抱妝盒》第三折:“則要你一則一,二則二。”
xiǎo bù rěn zé luàn dà móu
年級字:小(P1) 不(P1) 忍(P1) 則(P3) 亂(P2) 大(P1) 謀(P4)
chéng zé wéi wáng bài zé wéi kòu
年級字:成(P1) 則(P3) 爲(P2) 王(P1) ,(P1) 敗(P2) 則(P3) 爲(P2) 賊(P3)
明·羅貫中《平妖傳》第三十一回:“單槍獨馬領三軍,成則爲王,敗則爲賊。”
shuǐ jī zé hàn shǐ jī zé yuǎn
年級字:水(P1) 激(P2) 則(P3) 旱(P2) ,(P1) 矢(P0) 激(P2) 則(P3) 遠(P1)
水流矢飛,受阻則勁悍而去遠。旱,通“悍”。比喻因禍致福。
chéng zé wéi wáng bài zé wéi lǔ
年級字:成(P1) 則(P3) 爲(P2) 王(P1) ,(P1) 敗(P2) 則(P3) 爲(P2) 虜(P0)
舊指在爭奪政權鬥爭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稱帝稱王;失敗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稱爲俘虜。含有成功者權勢在手,無人敢責難,失敗者卻有口難辯的意思。
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五折:“我成則爲王,敗則爲虜,事已至此,惟求早死而已。”
dān zé yì zhé zhòng zé nán cuī
年級字:單(P2) 則(P3) 易(P2) 折(P2) ,(P1) 衆(P3) 則(P3) 難(P2) 摧(P4)
《北史·吐谷渾傳》:“單則易折,衆則難摧。戮力一心,然後社稷可固也。”
yǒu zé gǎi zhī wú zé jiā miǎn
年級字:有(P1) 則(P3) 改(P2) 之(P2) ,(P1) 無(P2) 則(P3) 嘉(P4) 勉(P3)
指凡有缺點錯誤被人指出應該改過,沒缺點、錯誤就用以勉勵自己。
rì zhōng zé zè yuè mǎn zé kuī
年級字:日(P1) 中(P1) 則(P3) ,(P1) 月(P1) 滿(P2) 則(P3) 虧(P4)
太陽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月亮盈滿就要虧缺。比喻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
《易·豐》:“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乎人乎!”
jiān tīng zé míng piān xìn zé àn
年級字:兼(P3) 聽(P1) 則(P3) 明(P1) ,(P1) 偏(P4) 信(P1) 則(P3) 闇(P0)
指要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只相信單方面的話,必然會犯片面性的錯誤。
漢·王符《潛夫論·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年級字:一(P1) 則(P3) 以(P1) 喜(P1) ,(P1) 一(P1) 則(P3) 以(P1) 懼(P4)
《論語·里仁》:“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shuǐ zé zài zhōu shuǐ zé fù zhōu
年級字:水(P1) 則(P3) 載(P3) 舟(P2) ,(P1) 水(P1) 則(P3) 覆(P5) 舟(P2)
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比喻民可擁護君主,也能推翻君主。
yǒu zé gǎi zhī wú zé jiā miǎn
年級字:有(P1) 則(P3) 改(P2) 之(P2) ,(P1) 無(P2) 則(P3) 加(P1) 勉(P3)
則:就;加:加以。對別人給自己指出的缺點錯誤,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沒有,就用來勉勵自己。
《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宋·朱熹《集註》:“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其自治誠切如此,可謂得爲學之本矣。”
chéng zé wéi wáng bài zé wéi kòu
年級字:成(P1) 則(P3) 爲(P2) 王(P1) ,(P1) 敗(P2) 則(P3) 爲(P2) 寇(P0)
舊指在爭奪政權鬥爭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稱帝稱王;失敗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稱爲寇賊。含有成功者權勢在手,無人敢責難,失敗者卻有口難辯的意思。
孫中山《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之演講》:“中國歷史上有一習慣,所謂成則爲王,敗則爲寇,但近代文明國家,不是如此。”
nì shuǐ xíng zhōu, bù jìn zé tuì
年級字:逆(P6) 水(P1) 行(P1) 舟(P2) ,(P1) 不(P1) 進(P1) 則(P3) 退(P2)
逆著水流方向行船,如果不努力使船前進,船就被水流衝得朝後退去。比喻學習或做事不努力向前就要倒退。
fán shì yù zé lì bù yù zé fèi
年級字:凡(P3) 事(P1) 預(P2) 則(P3) 立(P1) ,(P1) 不(P1) 預(P2) 則(P3) 廢(P4)
預:預先,指事先作好計劃或準備;立:成就;廢:敗壞。不論做什麼事,事先有準備,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會失敗。
ài zé jiā zhū xī wù zé zhuì zhū yuān
年級字:愛(P1) 則(P3) 加(P1) 諸(P4) 膝(P3) ,(P1) 惡(P3) 則(P3) 墜(P5) 諸(P4) 淵(P5)
加諸膝:放在膝蓋上;墜諸淵:推進深淵裏。意指不講原則,感情用事,對別人的愛憎態度,全憑自己的好惡來決定。
《禮記·檀弓下》:“今之君子,進入若將加諸膝,退人若將墜諸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