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刻 」
刷新
繁體:刻
國語:kè
粵語:hak1
簡體:刻
筆畫:8
部首:刀
字形結構:左右
字元部件:亥, 刂
倉頡:YOLN
年級:2

校正
shēn kè

年級字:深(P2) 刻(P2)

詞性:形容詞

近義詞:
深切深遠

反義詞:
淺顯淺薄浮淺淡薄膚淺

釋義:
    指感受程度很深的, 深入透徹。
校正
kè gǔ

年級字:刻(P2) 骨(P2)

詞性:形容詞

釋義:
    形容永難忘記。
校正
shí kè

年級字:時(P1) 刻(P2)

近義詞:
光陰時候時期時辰

釋義:
    1. 特定的時間
    2. 指具體的某一時間
    3. 經常;每時每刻
校正
kè yòng

年級字:刻(P2) 用(P1)

詞性:副詞

釋義:
    1.雕刻用(用具)。
    2.即刻,立即使用。
校正
yīkè

年級字:一(P1) 刻(P2)

釋義:
    指短暫的時間;片刻。
校正
Kè míng

年級字:刻(P2) 明(P1)

詞性:形容詞

釋義:
    猶嚴明
校正
lì kè

年級字:立(P1) 刻(P2)

詞性:副詞

近義詞:
即刻當即頓時立即立時速即隨即馬上

反義詞:
緩慢逐漸

釋義:
    馬上;立即。
校正
diāo kè

年級字:雕(P3) 刻(P2)

近義詞:
鐫刻雕塑雕琢雕鏤

釋義:
    在金屬、木材、石頭等上面刻出圖形、裝飾
校正
shí kè

年級字:石(P1) 刻(P2)

詞性:名詞

釋義:
    刻著文字、圖畫的碑碣等石製品或石壁;石碑或其石製品上面刻的文字、圖畫。
校正
kè jué

年級字:刻(P2) 覺(P2)

詞性:副詞

釋義:
    此刻覺得: 這一刻感覺,醒悟。
校正
kè kǔ

年級字:刻(P2) 苦(P1)

詞性:形容詞

語法:
常見詞組

近義詞:
耐勞

關鍵含義:
勤奮努力;不怕吃苦。

釋義:
    勤奮努力;不怕吃苦。
校正
kè zhuǎn

年級字:刻(P2) 轉(P2)

詞性:副詞

釋義:
    刻: 即刻,頃刻(極短時間)。
    轉: 轉變,改變形勢、情況。

    立即轉變,改變。

校正
yī kè

年級字:一(P1) 刻(P2)

詞性:量詞

釋義:
    1.十五分鐘
校正
mù kè

年級字:木(P1) 刻(P2)

詞性:名詞

釋義:
    在木上刻圖畫的藝術或方法,尤指在木料斷面上刻制圖畫以供印刷機拓印。
校正
qǐng kè

年級字:頃(P0) 刻(P2)

詞性:形容詞

近義詞:
一會一霎俄頃剎那少焉少間少頃有頃片刻片時片晌片霎瞬息立即轉瞬霎時須臾

釋義:
    片刻;表示行動或事情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相當於一會兒。
校正
piàn kè

年級字:片(P1) 刻(P2)

近義詞:
一會兒

反義詞:
良久長久

釋義:
    一會兒,短暫時間。
校正
kè yǐ

年級字:刻(P2) 已(P1)

詞性:副詞

釋義:
    此刻已經。
校正
cǐ kè

年級字:此(P2) 刻(P2)

詞性:代詞

近義詞:
今朝如今當前方今現在目前而今

反義詞:
從前以前以往

釋義:
    這時候。
校正
kè cái

年級字:刻(P2) 才(P1)

詞性:副詞

釋義:
    此刻才能。
校正
kē kè

年級字:苛(P6+) 刻(P2)

詞性:形容詞

近義詞:
尖刻尖酸刻薄

反義詞:
優厚寬厚寬宏寬容

釋義:
    [條件、要求等]過於嚴厲;刻薄
校正
kè bǎn

年級字:刻(P2) 板(P2)

詞性:形容詞

近義詞:
古板呆板呆滯板滯死板

反義詞:
靈活生動

釋義:
    1.印刷用的雕刻底板

    2.比喻處事不靈活,不能隨機應變

校正
kè bó

年級字:刻(P2) 薄(P4)

詞性:名詞

近義詞:
尖刻尖酸苛刻

反義詞:
厚道寬厚寬宏寬容溫厚

釋義:
    1.冷酷無情

    2.剋扣;刻剝

校正
kè yì

年級字:刻(P2) 意(P1)

詞性:形容詞

近義詞:
銳意

反義詞:
無心

釋義:
    1. 克制慾望。

    2. 用上全部心思。

校正
kè dú

年級字:刻(P2) 毒(P4)

詞性:形容詞

釋義:
    刻薄狠毒
    例:老太太還有許多刻毒的話沒說
    對人刻毒
校正
jí kè

年級字:即(P1) 刻(P2)

詞性:形容詞

近義詞:
登時立刻立即立時速即隨即頓時馬上

釋義:
    立即;馬上;在很短時間之內
校正
kè xià

年級字:刻(P2) 下(P1)

詞性:副詞

近義詞:
當前現時眼前

釋義:
    現在;目前。
    《水滸傳》第八六回:“與汝突騎五千,精兵二萬,就做先鋒,即便會同太真駙馬、 李金吾,刻下便行。” 清嚴有禧《漱華隨筆·張太宰》 :“刻下父母俱存,大小無恙,光景已佳。” 李劼人《死水微瀾》第五部分十一:“刻下制軍正在求賢,你很可以把你的意思,寫個條陳遞上去。 ”
校正
kè xiāo

年級字:刻(P2) 消(P1)

詞性:助詞

釋義:
    立刻消失。
校正
kè zì

年級字:刻(P2) 字(P1)

詞性:動詞

釋義:
    用小刀在木、石等上雕刻出文字。
校正
kè kè

年級字:刻(P2) 刻(P2)

詞性:介詞

近義詞:
時時

釋義:
    每時每刻。
校正
Kè chéng

年級字:刻(P2) 成(P1)

詞性:動詞

釋義:
    雕刻而成
校正
jiān kè

年級字:尖(P2) 刻(P2)

詞性:形容詞

近義詞:
尖酸苛刻刻薄

釋義:
    說話尖酸,待人冷酷、苛求
    例:言語尖刻
校正
kè huà

年級字:刻(P2) 畫(P1)

詞性:動詞

近義詞:
描寫描述描摹形容描畫描繪

釋義:
    雕刻和繪畫;精細地描摹,塑造。
校正
sān kè

年級字:三(P1) 刻(P2)

詞性:名詞

釋義:
    古代分一晝夜為百刻,三刻相當於今時四十三分。
    例:漢衛宏《漢舊儀》:“立夏立秋晝六十二刻,夏至晝六十五刻。夜漏不盡五刻,擊五鼓;夜漏不盡三刻,擊三鼓。”
    《文選·陸倕<新刻漏銘>》“自天觀像,昏旦之刻未分” 李善注引《五經要義》:“昏,闇也。旦,明也。日入後漏三刻為昏,日出前漏三刻為明。”
    《南史·到沆傳》:“命羣臣賦詩,獨詔沆為二百字,三刻便成, 沆於坐立奏,其文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