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é
年級字:別(P1)
詞性:動詞,形容詞,副詞
文言文字詞1.分離:別離、別情、別緒(離別時離別後的情感)、分別、告別、久別重逢、分門別類。
2.差別:別字、天淵之別、霄壤之別。
3.分類:類別、性別、職別、級別、派別。
4.另外的:別人、別號、別字、別墅、別論、別開生面。
5.卡住、插住、繃住:別針、別花。
6.不要,不准:別動。
gè bié
chā bié
gè bié
年級字:個(P1) 別(P1)
詞性:代詞
常見詞組普遍少數、單個。
少數、不普遍 - 個別事件。
單個、與眾不同 - 個別決定。
bié shì
sǐ bié
年級字:死(P3) 別(P1)
詞性:動詞
永別 永訣 永逝 訣別永別。
例:《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 唐杜甫《垂老別》詩:“孰知是死別,且復傷其寒。 ”
jí bié
bié shù
年級字:別(P1) 墅(P4)
詞性:名詞,名詞
1. 本宅外另外建造的房舍,以供休閒遊憩,多建在景色優美之處。
chā bié
shí bié
qū bié
kuò bié
bié kū
jiàn bié
年級字:鑑(P0) 別(P1)
詞性:動詞
判別,
區別,
甄別,
識別,
辨別,
鑑識1.審察辨別。
2.鑑別是指分辨一些事物的真假,多用於古物的鑑定。
xìng bié
年級字:性(P3) 別(P1)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生理上男性和女性的分別。
jiǔbié
bié chù
bié xià
Bié zhù
年級字:別(P1) 注(P2)
詞性:名詞
1.特別版。
2.“別注”是指:與其它的(城市、品牌、歌手、樂隊等志同道合或者合作的人或者團體)共同推出的產品或者東西。多為鞋子、歌曲。
lèi bié
年級字:類(P3) 別(P1)
詞性:名詞
「類」:同類 - 許多相似或相同事物的綜合。種類 - 把一些事物按照特性和特徵分別歸入各種門類。
「別」:分、別:分辨、區別;門。
指被分別後可以列出的種類。
biè niǔ
biàn bié
bié máng
年級字:別(P1) 忙(P2)
詞性:名詞
1.無須急速行動或動作
例:別忙動身
2.擺脫急促、緊張的狀態;悠著點--常用作嘆詞
cí bié
bié zhì
Bié nào
yǒu bié
年級字:有(P1) 別(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存有分別。
有: 存有、具有。
別: 分別、區別。
指某方面存在分別的意思。
jué bié
bié lí
年級字:別(P1) 離(P2)
詞性:動詞
離別分手,
分離,
分袂,
離別,
訣別,
辭別,
闊別團圓,
重逢別: 告別。
離: 分離、離開。
《楚辭.屈原.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文選.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bié shāng
bié qiáng
xìng bié
pài bié
年級字:派(P2) 別(P1)
詞性:名詞
宗派,
派系,
流派,
門戶1.水分道而流2.水的支流
3.宗教、政黨或學術團體內因不同主張而形成的各種分支或門派
4.經常好爭論、追求私利或不顧共同利益的黨派、聯合體或集團
líbié
年級字:離(P2) 別(P1)
詞性:動詞
別離分手,
分離,
分袂,
離別,
訣別,
辭別,
闊別團圓,
重逢別: 告別。
離: 分離、離開。
《楚辭.屈原.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文選.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jí bié
年級字:級(P2) 別(P1)
詞性:名詞
年級、等級、層次1. 學校中依據學生修業年限分成的級別。
2. 工作或軍隊階級層次。
3. 行動的嚴重程度。
bié rén
lín bié
Huò bié
年級字:或(P1) 別(P1)
詞性:助詞
1.也許分離。
2.也許有差別。
3.也許有另外的。
4.或者不要,不准。
fēn bié
yǒng bié
Bié zhuāng
zǔ bié
年級字:組(P2) 別(P1)
詞性:名詞,名詞
經過按種類差異之後而安排在一起的人物、動物或物品。
bié zì
年級字:別(P1) 字(P1)
詞性:名詞
錯別字1. 寫錯或讀錯的字。
2. 即析字,分析字的形體。
3. 別體字、異體字。
例如: 「别」是「別」的異體字。
tè bié
Sòngbié
年級字:送(P1) 別(P1)
詞性:名詞
《送別》,曲調取自約翰·P·奧德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 《夢見家和母親》是首“藝人歌曲”,這種歌曲19世紀後期盛行於美國,由塗黑了臉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員領唱,音樂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調創作而成。奧德威是“奧德威藝人團”的領導人,曾寫過不少藝人歌曲。李叔同留日期間,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 ,而李叔同作於1915年的《送別》,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如今《旅愁》在日本傳唱不衰,而《送別》在中國則已成驪歌中的不二經典。沈心工也曾根據《夢見家和母親》寫過一首《昨夜夢》,但最終沒有抵得過李叔同《送別》的光芒。
gào bié
年級字:告(P1) 別(P1)
詞性:動詞,動詞
告辭,
拜別,
握別,
離別,
離去,
辭別,
辭行,
送別相聚,
相逢,
見面,
迎接向朋友或親人說再見。1. 《后漢書·郅惲傳》:「 惲 於是告別而去。」
2. 宋 蘇軾 《東坡志林·僧伽何國人》:「吾妻 沉 素事僧伽謹甚。一夕,夢和尚告別」, 沉 問所往,答曰:「當與 蘇子瞻 同行。」」
3. 明 朱有燉 《義勇辭金》第四折:「將書與 曹公 告別,把府庫封緘密者!」
4. 唐 杜甫 《酬孟云卿》詩:「相逢難袞袞,告別莫匆匆。」
5. 魏巍 《東方》第五部第三章:「在 北京 城飄滿槐花濃香的時節,他們告別了祖國,重又踏上 朝鮮 的土地。」
dào bié
bié shù
Bié zhǎo
bié dān
bié kàn
年級字:别(P1) 看(P1)
詞性:動詞
常見詞組不要看,或不要看表面做評估,背面才是真實的。
別看他外形瘦削,他是上屆輕量級游道冠軍。
「别」不要。例如: 別理他 - 不要理他。
「看」看見、看著。
1. 不要看著。
2. 暗喻不要看表面做評估,背面才是真實的。
biè biè
年級字:別(P1) 別(P1)
詞性:名詞
1.謂改變。
清 李漁 《比目魚·偕亡》:“我的意思,還要盡心竭力,做幾齣好戲別別眾人的眼睛。”
2.象聲詞。
茅盾 《煙雲》十三:“他剛看了開頭的稱呼,心就別別地跳。” 胡萬春 《骨肉》:“我左眼皮別別跳,一定出了什麼事啦!
bié lùn
bié lǐ
年級字:別(P1) 理(P2)
詞性:名詞
小說類型歷史傳奇內容簡介一部從開心、歡樂的人,可是作為一名隊長不可把自己的職業當兒戲,最後還是別離了……
xī bié
bié míng
年級字:別(P1) 名(P2)
詞性:名詞
法定名符或規範的名稱以外的名稱,一種人、事、物、業在官方法定的名稱之外還有另外的一種名稱,或同是用之于書面,或同是用之于口語,有地方稱之為昵稱、花名等。
bié fàng
年級字:別(P1) 放(P1)
詞性:副詞
1.不要發出,發放(消息)。
2.不要擱,置,存放,放置。
Bié kāi
gào bié
Tì bié
bié
正確字:別
錯在哪裏:
形近錯
音近錯
義近錯
異體字
詞性:異體字動詞,形容詞,副詞
異體字
1.分離:別離、別情、別緒(離別時離別後的情感)、分別、告別、久別重逢、分門別類。
2.差別:別字、天淵之別、霄壤之別。
3.分類:類別、性別、職別、級別、派別。
4.另外的:別人、別號、別字、別墅、別論、別開生面。
5.卡住、插住、繃住:別針、別花。
6.不要,不准:別動。
bié chū xīn cái
Bié chū xīn cái
年級字:別(P1) 出(P1) 心(P1) 裁(P4)
別:另外;心裁:心中的設計、籌劃。另有一種構思或設計。指想出的辦法與衆不同。
明·李贄《水滸全書發凡》:“今別出心裁,不依舊樣,或特標於目外,或疊採於回中。”
年級字:離(P2) 情(P2) 別(P1) 緒(P4)
宋·歐陽修《梁州令》:“離情別恨多少,條條結向垂楊縷。”
年級字:別(P1) 具(P1) 匠(P3) 心(P1)
匠心:巧妙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藝術方面具有與衆不同的巧妙構思。
唐·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獨妙。”
年級字:別(P1) 作(P2) 良(P1) 圖(P2)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一回:“願陛下納秦宓金石之言,以養士卒之力,別作良圖,則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年級字:離(P2) 鄉(P2) 別(P1) 土(P1)
唐·元稹《花栽》詩:“買得山花一兩栽,離鄉別土易摧頹。”
年級字:分(P2) 三(P1) 別(P1) 兩(P1)
老舍《牛天賜傳》二十:“更使他慚愧的是,他分三別兩,誰的是誰的。”
年級字:橫(P2) 驅(P4) 別(P1) 騖(P0)
清·惲敬《與衛海峯先生同年書》:“本朝魏叔子,多結交淡泊奇瑋之士,爲壽序抑揚抗墜,橫驅別騖,力脫前人之所爲。”
年級字:臨(P3) 別(P1) 贈(P5) 語(P1)
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裏》第三章:“團組織的教導,教師的囑咐,媽媽的叮嚀,同學們的臨別贈語,又記取了多少?”
年級字:分(P2) 別(P1) 門(P1) 戶(P1)
指在學術上根據各自的格調或見解劃清派別,各立門戶。同“分門別戶”。
清·戴名世《<齊謳集>自序》:“其於古人之詩,多能議論長短,分別門戶。”
年級字:三(P1) 大(P1) 差(P2) 別(P1)
社會主義國家中的工農差別,城鄉差別,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差別。
年級字:愛(P1) 別(P1) 離(P2) 苦(P1)
《瑜伽師地論》卷六十一:“云何愛別離苦?當知此苦,亦由五相。”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三:“問:‘如何是至極之談?’曰:‘愛別離苦。’”
年級字:別(P1) 類(P3) 分(P2) 門(P1)
清·蔣士銓《臨川夢·隱奸》:“將江浙許多窮老名士,養在家中,尋章摘句,別類分門,湊成各樣新書刻板出賣。”
年級字:別(P1) 樹(P1) 一(P1) 旗(P3)
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七:“唐義山、香山、牧之、昌黎,同學杜者;今年內其詩集,都有是別樹一旗。”
年級字:閒(P3) 情(P2) 別(P1) 緻(P5)
年級字:依(P2) 依(P2) 惜(P2) 別(P1)
依依:留戀的樣子;惜別:捨不得分別。形容十分留戀,捨不得分開。
宋·陸游《舟中對月》:“百壺載酒遊凌雲,醉中揮袖別故人,依依向我不忍別,誰似峨嵋半輪月。”
年級字:別(P1) 具(P1) 風(P1) 格(P2)
詞性:形容詞
獨具風格
年級字:離(P2) 鸞(P0) 別(P1) 鶴(P2)
《樂府詩集·琴曲歌辭三·胡笳十八拍》:“唐劉商《胡笳曲序》曰:‘蔡文姬善琴,能爲《離鸞別鶴之操》。’”
年級字:天(P1) 壤(P5) 之(P2) 別(P1)
壤:地。天和地,一極在上,一級在下,比喻差別極大。
《抱朴子·內篇·論仙》:“趨舍所尚,耳目之欲,其爲不同,已有天壤之覺(較),冰炭之乖矣。”
年級字:別(P1) 無(P2) 他(P1) 物(P1)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七卷:“伯桃視之,止有一塌,塌上堆積書卷,別無他物。”
年級字:千(P1) 差(P2) 萬(P2) 別(P1)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五:“僧問:‘如何是無異底事?’師曰:‘千差萬別。’”
年級字:雲(P1) 泥(P2) 之(P2) 別(P1)
象天上的雲和地上的泥那樣高下不同。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極大。
年級字:別(P1) 居(P2) 異(P3) 財(P3)
清·薛福成《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子既娶婦,與父母別居異財,甚者不相聞問。”
年級字:分(P2) 門(P1) 別(P1) 類(P3)
分、別:分辨、區別;門:一般事物的分類;類:許多相似或相同事物的綜合。把一些事物按照特性和特徵分別歸入各種門類。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八十二回:“靈牙仙、毗蘆仙、金箍仙氣概昂昂;七香車坐金靈聖母,分門別戶。”
年級字:別(P1) 有(P1) 滋(P3) 味(P2)
原意是另有一種別人無法體會的離愁別恨的滋味,指亡國之痛。後泛指文學藝術的情調、意蘊另有種動人的美感和趣味。
南唐·李煜《烏夜啼》詞:“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盡頭。”
年級字:別(P1) 籍(P4) 異(P3) 財(P3)
《唐律·戶婚》:“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孫別籍異財者,徒三年。”
年級字:別(P1) 具(P1) 手(P1) 眼(P1)
清·錢謙益《<讀杜二箋>序》:“德水於杜,別具手眼。”
年級字:別(P1) 財(P3) 異(P3) 居(P2)
《宋史·太祖紀二》:“癸亥,詔:荊蜀民祖父母、父母在者,子孫不得別財異居。”
年級字:久(P1) 別(P1) 重(P1) 逢(P4)
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回:“多年不見了,說了幾句久別重逢的話,招呼大家坐下,書僮送上茶來。”
年級字:又(P1) 作(P2) 別(P1) 論(P2)
魯迅《朝花夕拾·五猖會》:“他們既然是五猖,便也無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別論’了。”又《無常》:“這自然是專就我的故鄉而言,若是‘模範縣’裏的人民,那當然又作別論。”
年級字:別(P1) 生(P1) 枝(P1) 節(P1)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徐錫麟安慶起義清方檔案》:“現在人心皆惑,稍一宣揚,誠恐別生枝節,當遵諭格外祕密。”
年級字:死(P3) 別(P1) 生(P1) 離(P2)
年級字:別(P1) 具(P1) 一(P1) 格(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清·呂留良《與施愚山書》:“詠見贈詩,風力又別具一格。”
年級字:生(P1) 離(P2) 死(P3) 別(P1)
分離好象和死者永別一樣。指很難再見的離別或永久的離別。
漢·無名氏《爲焦仲卿妻作》詩:“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北周·庾信《擬連珠》:“蓋聞死別長城,生離函谷。”
年級字:又(P1) 當(P2) 別(P1) 論(P2)
明·朱國禎《涌幢小品·世蔭不同》:“至孫許之蔭以錦衣,官二品三品,忠臣之後又當別論。”
年級字:別(P1) 出(P1) 機(P2) 杼(P6+)
機杼:織布機,比喻詩文的構思和佈局。指寫作另闢途徑,能夠創新。
《魏書·祖瑩傳》:“文章須自出機杼,成一家風骨。”
年級字:枝(P1) 別(P1) 條(P1) 異(P3)
漢張衡《求合正三史表》:“臣伏見陛下思光先緒,以典籍爲本,而史書枝別異,不同一貫。”
年級字:別(P1) 有(P1) 心(P1) 腸(P5)
魯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圖>》:“可是一班別有心腸的人們,便竭力來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沒有一絲樂趣。”
年級字:別(P1) 開(P1) 一(P1) 格(P2)
陳春華《丙午萍醴起義記》:“是役事蹟,馮自由同志之《開國前革命史》已將大略記錄,故本篇別開一格。將當日香港《中國日報》紀錄及由各方面採集之資料,詳細排敘,不厭求詳。”
年級字:分(P2) 門(P1) 別(P1) 戶(P1)
分、別:分辨、區別;門:一般事物的分類;戶:門戶。指在學術上根據各自的格調或見解劃清派別,各立門戶。
金、元·尹志平《巫山一段雲·勸世》:“不認忘名默悟,只解分門別戶一朝閤眼見前程,悔恨不圓成。”
年級字:別(P1) 出(P1) 手(P1) 眼(P1)
鄭振鐸《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六章二:“卓吾所著書,於上下數千年之間,別出手眼,在思想界上勢力甚大。”
年級字:別(P1) 作(P2) 一(P1) 眼(P1)
年級字:別(P1) 出(P1) 新(P1) 裁(P4)
清·顧觀光《武陵山人雜著·雜說》:“敖繼公釋《儀禮》,屏棄古注,別出新裁,於經文有難通處,不以爲衍文,即以爲脫簡。”
年級字:別(P1) 有(P1) 風(P1) 味(P2)
風味:原指美好的口味,引伸爲事物的特色。另有一種美好的口味。比喻事物所另外具有的特殊色彩或趣味。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回:“此時只覺四處焦香撲鼻,倒也別有風味。”
年級字:別(P1) 籍(P4) 異(P3) 居(P2)
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四節:“法律禁止兄弟在父母生存時別籍異居……朝廷寧願放免丁役,不許無故析戶分居。”
年級字:別(P1) 創(P4) 一(P1) 格(P2)
郭沫若《李白與杜甫·杜甫與蘇渙》:“僅存的三首,從內容來說,實在是別創一格。”
年級字:別(P1) 具(P1) 隻(P1) 眼(P1)
宋·楊萬里《送彭元忠縣丞北歸》詩:“近來別具一隻眼,要踏唐人最上關。”
年級字:別(P1) 鶴(P2) 離(P2) 鸞(P0)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四》:“君百計營求,歸吾妻子,恆耿耿不忘。今君別鶴離鸞,自合爲君料理。”
年級字:別(P1) 具(P1) 肺(P5) 腸(P5)
比喻人動機不良,故意提出一些與衆不同的的奇特的主張。
年級字:別(P1) 有(P1) 肺(P5) 腸(P5)
別有:另有;肺腸:指思想。比喻人動機不良,故意提出一些與衆不同的的奇特的主張。
年級字:離(P2) 鸞(P0) 別(P1) 鵠(P0)
清·俞達《青樓夢》第五十八回:“如今是癡夢、好夢、富貴夢都已醒來,覺得依舊,與未夢時反添了許多惆悵,費了許多精神,徒替他們勤作護花鈴,而到底終成離鸞別鵠。”
年級字:別(P1) 開(P1) 生(P1) 面(P1)
生面:新的面目。原意是凌煙閣裏的功臣畫像本已褪色,經曹將軍重畫之後才顯得有生氣。比喻另外創出一種新的形式或局面。
唐·杜甫《丹青詩》:“凌煙功臣少顏色,將軍下筆開生面。”
年級字:別(P1) 有(P1) 洞(P2) 天(P1)
唐·李白《山中問答》詩:“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年級字:別(P1) 有(P1) 心(P1) 肝(P4)
茅盾《子夜》三:“儘管你那麼說,我總以爲做標金做公債的人們別有心肝!”
年級字:別(P1) 鶴(P2) 孤(P3) 鸞(P0)
別:離別;鸞:鳳凰一類的鳥。離別的鶴,孤單的鸞。比喻遠離的夫妻。
三國魏·稽康《琴賦》:“王昭、楚妃,千里別鶴。”晉·陶潛《擬古》詩:“上弦驚別鶴,下弦操孤鸞。”
年級字:共(P1) 枝(P1) 別(P1) 幹(P2)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二回:“他們所注之書,或所見不同,各有所取;或師資相傳,共枝別幹。”
年級字:別(P1) 無(P2) 二(P1) 致(P3)
郭沫若《海濤集·徐家埠》:“江西境內的風物,太平淡無奇了,這兒和長江沿岸所見到的別無二致。”
年級字:別(P1) 具(P1) 慧(P3) 眼(P1)
宋·葉寘《愛日齋叢鈔》:“(楊萬里)又有《送彭元忠》詩:‘近來別具一隻眼,要踏唐人最上關。’”
年級字:殊(P3) 言(P1) 別(P1) 語(P1)
年級字:別(P1) 有(P1) 天(P1) 地(P1)
天地:境界。比喻另有一番境界。形容風景或藝術創作的境界引人入勝。
唐·李白詩《山中問答》:“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年級字:霄(P0) 壤(P5) 之(P2) 別(P1)
《抱朴子·內篇·論仙》:“趨舍所尚,耳目之欲,其爲不同,已有天壤之覺(較),冰炭之乖矣。”
年級字:別(P1) 來(P1) 無(P2) 恙(P0)
恙:病。分別以來一直都很好嗎?常用作別後通信或重逢時的問候語。
《元曲選·凍蘇秦》:“豈知你故人名望,也不問別來無恙。”
年級字:離(P2) 鸞(P0) 別(P1) 鳳(P4)
年級字:共(P1) 枝(P1) 別(P1) 乾(P1)
年級字:別(P1) 有(P1) 人(P1) 間(P1)
清·卓發之《裓園嫘史》詩序:“清涼山之畔,竹徑數轉,別有人間。”
年級字:離(P2) 鄉(P2) 別(P1) 井(P2)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天情道理書》:“離鄉別井,勞碌奔馳,不分蚤夜。”
年級字:目(P1) 別(P1) 匯(P5) 分(P2)
明·宋濂《麗水黃府君墓銘》:“習五經約知其說,尤深於《易》,旁通諸家言,目別匯分,鹹得其統緒。”
年級字:別(P1) 樹(P1) 一(P1) 幟(P3)
詞性:形容詞
成語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三:“元、白在唐朝所以能獨樹一幟者,正爲其不襲盛唐窠臼也。”
年級字:別(P1) 有(P1) 用(P1) 心(P1)
用心:居心,打算。心中另有算計。指言論或行動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圖。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十九回:“王太尊也是說他辦事可靠,那裏知道他是別有用心的呢。”
年級字:別(P1) 無(P2) 長(P1) 物(P1)
長物:多餘的東西。除一身之外再沒有多餘的東西。原指生活儉樸。現形容貧窮。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年級字:萬(P2) 別(P1) 千(P1) 差(P2)
《大唐善導和尚集·證集序》:“說一切諸法,千差萬別,如來觀音,歷歷瞭然。”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二十:“萬別千差無覓處,得來元在鼻尖頭。”
年級字:臨(P3) 別(P1) 贈(P5) 言(P1)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
年級字:別(P1) 抱(P1)
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年級字:天(P1) 淵(P5) 之(P2) 別(P1)
《抱朴子·內篇·論仙》:“趨舍所尚,耳目之欲,其爲不同,已有天壤之覺(較),冰炭之乖矣。”
年級字:酒(P4) 有(P1) 別(P1) 腸(P5)
清·吳任臣《十國春秋·閩·景宗紀》:“帝曰:‘維嶽身甚小,何飲酒之多?’左右曰:‘酒有別腸,不必長大。’”
年級字:目(P1) 不(P1) 別(P1) 視(P1)
眼睛不往別處看。形容精神集中,專心致志。亦作“目不旁視”。
年級字:別(P1) 有(P1) 風(P1) 趣(P3)
清·周亮工《讀畫錄·張損之》:“損之此幅,別有風趣,反恐清言未必臻此。”
年級字:別(P1) 抱(P1)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四》:“故人情重,實不忍別抱琵琶。”
年級字:別(P1) 置(P3) 一(P1)
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四:“此等書不知出於何傖之手,乃託文章鉅公之名,以誑世之聾瞽。人家子弟,輒奉以爲聖經賢傳,不敢別置一喙,聞人出一議,輒搖手閉目,以爲侮聖人之言。”
年級字:不(P1) 辭(P5) 而(P1) 別(P1)
辭:告辭;別:離別。沒有告辭就離開了。或悄悄溜走了。
元·鄭德輝《王粲登樓》第一折:“報老爺得知,王粲不辭而別去了。”
年級字:霸(P5) 王(P1) 別(P1) 姬(P0)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霸王項羽在和劉邦奪封建統治權的戰爭中,最後兵敗,自知大勢已去,在突圍前夕,不得不和虞姬決別。
年級字:別(P1) 風(P1) 雨(P1)
這是“列風淫雨”的誤寫,因“別”和“列”、“淮”與“淫”字殂相似。後稱書籍中因錯別字而以訛傳訛爲“別風淮雨”。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練字》:“《尚書大傳》有‘別風淮雨’,《帝王世紀》雲‘列風淫雨’。‘別’‘列’、‘淮’‘淫’字似潛移。‘淫’‘列’義當而不奇,‘淮’‘別’理乖而新異。”
年級字:別(P1) 出(P1) 新(P1) 意(P1)
宋·司馬光《與王介甫書》:“大抵所利不能補其所傷,所得不能償其所亡,徒欲別出新意,以自爲功名耳。”
年級字:男(P1) 女(P1) 有(P1) 別(P1)
《禮記·效特性》:“男女有別,然後父子親;父子親,然後義生;義生,然後禮作;禮作,然後萬物安。”
年級字:分(P2) 別(P1) 部(P2) 居(P2)
漢·史游《急就篇》卷一:“羅列諸物名姓字,分別部居不雜廁。”
年級字:別(P1) 具(P1) 心(P1) 腸(P5)
周恩來《在延安各界舉行的“雙十二”紀念會上的講演》:“全國抗日高潮必然要走向抗戰。……唯獨蔣介石先生別具心腸,硬要在日寇進攻綏東之際,拒絕東北軍請纓抗日,強迫張學良、楊虎城兩將軍繼續進行內戰。”
年級字:別(P1) 開(P1) 蹊(P0) 徑(P4)
趙誠《中國古代韻書》第六章第一節:“惟其如此,他才更能重視實際,不爲傳統所因囿;同時也更富有革新精神,突破舊韻書的束縛,別開蹊徑,編制了一部有革命意義的《中原音韻》。”
年級字:特(P2) 別(P1) 行(P1) 政(P3) 區(P2)
詞性:名詞
特區中國特設的特別行政區。
特別: 特殊、特設。
行政區: 設有自身的行政管理的地區,簡稱「特區」。
因經濟特殊發展的地區。如: 深圳 特區,香港特區。
Xiānggǎng tèbié xíngzhèngqū
年級字:香(P1) 港(P3) 特(P2) 別(P1) 行(P1) 政(P3) 區(P2)
詞性:名詞
特區,
特別行政區中國特設的特別行政區。
香港: 香港地區。
特別: 特殊、特設。
行政區: 設有自身的行政管理的地區,簡稱「特區」。
shì bié sān rì guā mù xiāng dài
年級字:士(P1) 別(P1) 三(P1) 日(P1) ,(P1) 刮(P5) 目(P1) 相(P1) 待(P3)
詞性:形容詞
三國成語傳説呂蒙年少時學識尚淺,後來從軍獲得晉升,後來得到孫權鼓勵,勤奮讀書,成為一位智勇相傳的名將,令人不再用從前的眼光去小看他。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呂蒙傳》:“遂拜蒙母,結友而別”南朝·宋·裴松之注:“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dú cǐ yī jiā bié wú fēn diàn
年級字:獨(P4) 此(P2) 一(P1) 家(P1) ,(P1) 別(P1) 無(P2) 分(P2) 店(P3)
原是一些店鋪招攬生意的用語,向顧客表明他沒分店,只能在他這一家店裏買到某種商品。泛指某種事物只有他那兒有,別處都沒有。
sòng jūn qiān lǐ zhōng xū yī bié
年級字:送(P1) 君(P2) 千(P1) 里(P1) ,(P1) 終(P2) 須(P4) 一(P1) 別(P1)
元·無名氏《馬陵道》楔子:“哥哥,送君千里,終有一別,哥哥你回去。”
zhǐ cǐ yī jiā bié wú fēn diàn
年級字:只(P1) 此(P2) 一(P1) 家(P1) ,(P1) 別(P1) 無(P2) 分(P2) 店(P3)
原是一些店鋪招攬生意的用語,向顧客表明他沒分店,只能在他這一家店裏買到某種商品。泛指某種事物只有他那兒有,別處都沒有。
Xiānggǎng tèbié xíngzhèngqū jīběnfǎ
年級字:香(P1) 港(P3) 特(P2) 別(P1) 行(P1) 政(P3) 區(P2) 基(P3) 本(P2) 法(P1)
詞性:名詞
専名術言基本法中國為香港特別行政區而建立特法律。
香港: 香港地區。
特別: 特殊、特設。
行政區: 設有自身的行政管理的地區,簡稱「特區」。
基本法: 列明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全國性法律,包括特區的憲制性文件、一國兩制、高度自治、和港人治港特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