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冒(P1) 大(P1) 不(P1)
指不顧輿論的遣責而去幹壞事。同“冒天下之大不韙”。
年級字:親(P1) 冒(P1) 矢(P0) 石(P1)
年級字:頂(P2) 名(P2) 冒(P1) 姓(P3)
《儒林外史》第四五回:“恐系外鄉光棍,頂名冒姓。”
年級字:佯(P0) 風(P1) 詐(P3) 冒(P1)
年級字:甘(P2) 冒(P1) 虎(P1) 口(P1)
《三國志·魏志·袁紹傳》“吾不用田豐言,果爲所笑”裴松之注引晉·孫盛曰:“豐知紹將敗,敗則己必死,甘冒虎口以盡忠規,烈士之於所事,慮不存己。”
年級字:迎(P2) 風(P1) 冒(P1) 雪(P1)
迎:對着,衝着。頂着寒風,冒着大雪。常形容旅途艱辛。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十四回:“真個是迎風冒雪,戴月披星,行彀多時,又值早春天氣,但見三陽轉運,萬物生輝。”
年級字:冒(P1) 名(P2) 接(P2) 腳(P2)
《舊唐書·韋陟傳》:“後爲吏部侍郎,常病選人冒名接腳,闕員既少,取士良難。”
年級字:躬(P3) 冒(P1) 矢(P0) 石(P1)
指將帥親臨前線,冒着敵人的箭矢礧石,不怕犧牲自己。同“躬蹈矢石”。
明·張居正《遼東大捷辭恩疏》:“誠以摧鋒陷城躬冒矢石,本諸將士之力,固非坐而指畫者所可同也。”
年級字:失(P2) 張(P2) 冒(P1) 勢(P3)
《金瓶梅詞話》第三十回:“春梅道:‘怪因,失張冒勢,恁唬我一跳。有要沒緊,兩頭回來遊魂哩。’”
年級字:衝(P2) 風(P1) 冒(P1) 雨(P1)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九:“‘頭年給你幹一整年活,衝風冒雨,起早貪黑的。’郭全海說,氣急眼了。”
年級字:七(P1) 竅(P5) 冒(P1) 火(P1)
《老殘遊記續集遺稿》第三回:“一天兩天還好受,等到第三天,真受不得了!怎麼還沒有信呢?俗語說的好,真是七竅冒火,五臟裏生煙。”
年級字:火(P1) 冒(P1) 三(P1) 尺(P1)
姚雪垠《李自成 》第一卷第十五章:“當自成在路上纔得到報告時,他不禁火冒三尺,恨恨地罵了一聲:‘該死!’”
年級字:冒(P1) 名(P2) 頂(P2) 替(P3)
爲了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假冒別人的姓名,代他去幹事或竊取他的權力、地位。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十五回:“你走了便也罷,卻怎麼綁些柳樹在此,冒名頂替。”
年級字:擊(P3) 排(P2) 冒(P1) 沒(P1)
唐·柳宗元《唐故給事中皇太子侍讀陸文通先生墓表》:“秉觚牘,焦思慮,以爲論註疏說者百千人矣。攻訐很怒,以辭氣相擊排冒沒者,其爲書,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
年級字:火(P1) 冒(P1) 三(P1) 丈(P2)
陶菊隱《籌安會六君子傳》:“章太炎以自己慘淡經營《民報》多年,一旦復刑,竟被擯斥,不由得火冒三丈。”
年級字:不(P1) 揣(P4) 冒(P1) 昧(P6)
晉·郭璞《〈爾雅〉序》:“璞不揆檮昧,少而勿焉。”
mào tiān xià zhī dà bù wéi
年級字:冒(P1) 天(P1) 下(P1) 之(P2) 大(P1) 不(P1)
不韙:不是,錯誤。去幹普天下的人都認爲不對的事情。指不顧輿論的遣責而去幹壞事。
《左傳·隱公十一年》:“犯五不韙而以伐人,其喪師也,不亦宜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