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具(P1) 爾(P6)
慼慼:互相親愛的樣子。具:俱,都。爾:邇,靠近。指兄弟友愛。
年級字:別(P1) 具(P1) 肺(P5) 腸(P5)
比喻人動機不良,故意提出一些與衆不同的的奇特的主張。
年級字:戚(P5) 戚(P5) 具(P1) 爾(P6)
戚戚:互相親愛的樣子。具:俱,都。爾:邇,靠近。指兄弟友愛。
年級字:別(P1) 具(P1) 隻(P1) 眼(P1)
宋·楊萬里《送彭元忠縣丞北歸》詩:“近來別具一隻眼,要踏唐人最上關。”
年級字:獨(P4) 具(P1) 匠(P3) 心(P1)
匠心:巧妙的心思。具有獨到的靈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藝術方面的創造性。
《詩刊》1978年第3期:“詩味的濃淡,與比興之運用關係非常密切。李賀的詩歌在這方面是獨具匠心的。”
年級字:別(P1) 具(P1) 一(P1) 格(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清·呂留良《與施愚山書》:“詠見贈詩,風力又別具一格。”
年級字:衆(P3) 目(P1) 具(P1) 瞻(P0)
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到了。形容非常明顯。同“衆目共睹”。
朱自清《“海闊天空”與“古今中外”》:“況內地更有好處,爲五方雜處,衆目具瞻的上海等處所不及的;如花木的趣味,盆栽的趣味便是。”
年級字:別(P1) 具(P1) 匠(P3) 心(P1)
匠心:巧妙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藝術方面具有與衆不同的巧妙構思。
唐·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獨妙。”
年級字:獨(P4) 具(P1) 慧(P3) 眼(P1)
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形容眼光敏銳,見解高超;能作出精細判斷的(如在質量方面)
年級字:形(P2) 具(P1) 神(P1) 生(P1)
《荀子·天論》:“天職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好惡喜怒哀樂臧(藏)焉,夫是之謂天情。”
年級字:獨(P4) 具(P1) 隻(P1) 眼(P1)
具有獨到的眼光和見解。形容眼光敏銳,能看到別人不易發現的事物。
宋·楊萬里《送彭元忠縣丞北歸》詩:“近來別具一隻眼,要踏唐人最上關。”
年級字:別(P1) 具(P1) 心(P1) 腸(P5)
周恩來《在延安各界舉行的“雙十二”紀念會上的講演》:“全國抗日高潮必然要走向抗戰。……唯獨蔣介石先生別具心腸,硬要在日寇進攻綏東之際,拒絕東北軍請纓抗日,強迫張學良、楊虎城兩將軍繼續進行內戰。”
年級字:獨(P4) 具(P1) 風(P1) 貌(P2)
詞性:形容詞
獨具風格
年級字:別(P1) 具(P1) 手(P1) 眼(P1)
清·錢謙益《<讀杜二箋>序》:“德水於杜,別具手眼。”
年級字:百(P1) 廢(P4) 具(P1) 舉(P2)
宋·王明清《揮麈錄》卷一:“吳明可帥會稽,百廢具舉,獨不傳書。”
年級字:百(P1) 廢(P4) 具(P1) 作(P2)
清·管同《恩縣四女祠碑》:“陽湖孫使君督糧山東,起痿瞭矇,百廢具作。”
年級字:先(P2) 悉(P3) 必(P2) 具(P1)
明·歸有光《上宋明府書》:“律於發冢之條,如知情買賣器物磚石、薰猩平園之類,纖悉必具。”
年級字:別(P1) 具(P1) 風(P1) 格(P2)
詞性:形容詞
獨具風格
年級字:別(P1) 具(P1) 慧(P3) 眼(P1)
宋·葉寘《愛日齋叢鈔》:“(楊萬里)又有《送彭元忠》詩:‘近來別具一隻眼,要踏唐人最上關。’”
年級字:百(P1) 福(P1) 具(P1) 臻(P6+)
《舊唐書·李藩傳》:“伏望陛下每以漢文孔子之意爲準,則百福具臻。”
年級字:交(P1) 通(P3) 工(P1) 具(P1)
詞性:名詞
年級字:匠(P3) 心(P1) 獨(P4) 具(P1)
柯巖《奇異的書簡·陽光和風雨譜寫的歌》:“編導和演員門匠心獨具地從生活出發……成功地刻劃了以小強爲主角的一代少年兒童形象。”
年級字:獨(P4) 具(P1) 風(P1) 格(P2)
詞性:形容詞
別貝風格
年級字:具(P1) 體(P2) 而(P1) 微(P2)
指事物的各個組成部分大體都有了,不過形狀和規模比較小些。
《孟子·公孫丑上》:“冉牛、閔子、顏淵,則具體而微。”
年級字:百(P1) 廢(P4) 具(P1) 興(P2)
宋·蘇軾《謝量移汝州表》:“建原廟以安祖考,正六宮而修典刑,百廢具興,多士爰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