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í
年級字:其(P2)
詞性:名詞,代詞,副詞,連詞,助詞
文言文字詞,
常用書面語,
姓氏「箕」的初文。
【代詞】指在一個範圍內某一件事或人: 他、他的、她、她的、它、它的。
獨善其身、聽其自然、各得其所、其貌不揚、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任其自生自滅。
【名詞】與「時期」通用。
【形容詞】這個、那樣: 其父必有其子、其中、不厭其煩、查無其事。
【副詞】
其他、其中、其餘。
殆、大概,表示揣測: 《禮記.檀弓上》:「吾今日其庶幾乎?」。
將,表示時間: 《左傳.莊公二十二年》:「五世其昌,並于正卿。」
豈、難道,表示反詰: 《左傳.僖公十年》:「欲加之罪,其無辭乎?」
可、應該,表示期望: 《左傳.隱公三年》:「吾子其無廢先君之功!」
【連詞】
如果,假設: 《荀子.勸學》:「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之不近,庶人不服。」
還是、或是,表示選擇。《莊子.養生主》:「是何人也?惡乎介也?天與?其人與?」
【助語詞】
表示加強語氣的:尤其、極其、其實。
語中助詞,然:《詩經.秦風.小戎》:「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發語詞,無義:《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其以沛為朕湯沐邑。」
用於句中或句末。用於彼、何之後。《詩經.曹風.候人》:「彼其之子,不遂其媾。」
【反問語氣】
置於語尾,疑問的語氣: 《詩經.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
豈其然乎?
【中華姓氏】漢代: 其石。
《說文》:「箕,簸也。从竹」
《說文解字.箕部》:「其,所以簸者也。」
《左傳.僖公十年》「欲加之罪,其無辭乎?」
《詩經.秦風.小戎》「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孟子.萬章上》:「親之,欲其貴也。」
唐.韓愈〈師說〉:「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亦不詳其姓氏。」
《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藏諸名山,傳之其人。」
《禮記.檀弓上》:「吾今日其庶幾乎?」
唐.柳宗元〈封建論〉:「勢之來,其生人之初乎!」
《左傳.莊公二十二年》:「五世其昌,並于正卿。」
《管子.小匡》:「教訓不善,政事其不治。」
唐.韓愈〈祭十二郎文〉:「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左傳.隱公三年》:「吾子其無廢先君之功!」
《戰國策.魏策四》:「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
《荀子.勸學》:「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之不近,庶人不服。」
宋.蘇軾〈留侯論〉:「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後可以就大事。」
《莊子.養生主》:「是何人也?惡乎介也?天與?其人與?」
《史記.卷四三.趙世家》:「秦誠愛趙乎?其實憎齊乎?物之甚者,賢主察之,秦非愛趙而憎齊也。」
《詩經.秦風.小戎》:「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其以沛為朕湯沐邑。」
《詩經.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
《文選.蘇武.詩四首之三》:「征夫懷往路,起視夜何其?」
《詩經.曹風.候人》:「彼其之子,不遂其媾。」
《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賜!汝來何其晚也?」
qí shí
年級字:其(P2) 實(P1)
本來1. 實際情況;實際上,事實上。
2. 實在,確實。
qí lǐ
年級字:其(P2) 里(P1)
詞性:代詞
文言文字詞那個街巷位置。
「其」那、那個:其中、其餘。
「里」里巷、里坊、街巷。
《莊子·天運 - 西施效顰》:
1. 西施病心而顰[其里],[其里]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里]。
2. [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qí fǎn
年級字:其(P2) 反(P1)
詞性:形容詞
適得其反:
適:正,恰好。恰恰得到與預期相反的結果。
Shǐ qí
qí miào
年級字:其(P2) 妙(P2)
詞性:形容詞
1.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也作莫明其妙。 2.形容不能說出它的妙處,比喻深奧讓人不明白。
yàn qí
年級字:厭(P2) 其(P2)
詞性:動詞
如果多加兩個字,成為四字詞語“不厭其煩”,意思就是
不嫌麻煩。
qí tā
gēn qí
年級字:跟(P1) 其(P2)
詞性:介詞
1.和,向他,她,他們。
2.隨在他們後面,緊接著,跟隨。
qí shì
hé qí
年級字:何(P1) 其(P2)
詞性:連詞
1.怎麼那樣;為什麼那樣。用於疑問句2.多麼,何等。用於感嘆句
qí èr
jiě qí
yóu qí
qí cì
Yú qí
qí fù
qí yuán
年級字:其(P2) 原(P1)
詞性:代詞
1.其原因: 他的原因。
2.其原貌: 它的本來模樣。
qí tā
年級字:其(P2) 他(P1)
詞性:代詞
不是先提到的或早已明白的, 另外的, 更多的, 額外的。
qí fán
年級字:其(P2) 煩(P4)
詞性:形容詞
如果前面加上“不厭”,成為四字詞語“不厭其煩”,意思就是願意多做,不嫌麻煩。
Jìn qí
jí qí
年級字:極(P2) 其(P2)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極端非常、十分。
極: 極端、極度、極點、極之。
其: 助語詞。
《儒林外史》第二三回:「他做小司客的時候,極其停當,每年聚幾兩銀子,先帶小貨,後來就弄窩子。」
宋・張栻 《贈學士安國公敬簡堂記》:「人之才力雖極其大,終有限量。」
Qíyú
Qí jiě
lín qí
qí rú
Qí cí
Qí zì
qí hòu
qí zhōng
年級字:其(P2) 中(P1)
詞性:副詞
常見詞組個中一個指定範圍內之一。
「其」指在一個範圍內某一件事或人。。
「中」之中、之一。
在一個指定範圍內之一。
yǔ qí
年級字:與(P2) 其(P2)
詞性:連詞
常見詞組在比較兩件事或兩種情況的利害得失之後,決定取捨其一。
常用句式: 與其⋯⋯不如。
在比較兩件事或兩種情況的利害得失之後,決定取捨其一。
rèn qí
年級字:神(P1) 乎(P2) 其(P2) 技(P2)
年級字:而(P1) 顰(P6+) 其(P2) 里(P1)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皺著眉頭走過那處居住的街巷位置。
「而」並且的意思。
「顰」皺著眉頭。
「其」那、那個:其中、其餘。
「里」里巷、里坊、街巷。
《莊子·天運·東施效顰》「西施病心[而顰其里],其里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里]。」
年級字:洞(P2) 察(P2) 其(P2) 奸(P3)
《明史·董傳策傳》:“嵩稔惡誤國,陛下豈不洞燭其奸。”
年級字:反(P1) 治(P2) 其(P2) 身(P1)
治:整治;身:身體;其身:自身。反而整治自身。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別人的方法所治服。
年級字:坐(P1) 享(P2) 其(P2) 成(P1)
享:享受;成:成果。自己不出力而享受別人取得的成果。
清·葉廷琯《鷗陂漁話·葛蒼公傳》:“欲使他人幹事,彼坐享其成,必誤公事。”
年級字:自(P1) 取(P2) 其(P2) 咎(P6)
年級字:徒(P3) 有(P1) 其(P2) 名(P2)
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銓選之門,徒有其名,莫責其實。”
年級字:恰(P3) 如(P2) 其(P2) 分(P2)
老師舉的這個例子恰如其分,同學們很快就掌握了這種方法。
年級字:適(P3) 居(P2) 其(P2) 反(P1)
李大釗《唯物史觀在現代史學上的價值》:“這都是大錯特錯,唯物史觀及於人生的影響乃適居其反。”
年級字:彌(P6) 縫(P4) 其(P2) 闕(P6+)
《左傳·僖公二十六年》:“彌縫其闕而匡救其災,昭舊職也。”
年級字:含(P4) 糊(P4) 其(P2) 詞(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㪐㩿「含糊」不明確,不清晰。
「詞」話語。
話說得模棱兩可,不清楚,不明確。
唐·陸贄《論緣邊守備事宜壯》:「即相執證,理全辨明,朝廷每爲含糊,未嘗窮究曲直。」
年級字:支(P1) 吾(P0) 其(P2) 詞(P1)
支吾:說話含混躲閃。指用含混的話搪塞應付,以掩蓋真實情況。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二回:“餘藎臣見王小五子揭出他的短處,只得支吾其詞道:‘他的差使本來要委的了。銀子是他該我的,如今他還我,並不是花了錢買差使的。’”
年級字:物(P1) 盡(P3) 其(P2) 用(P1)
各種東西凡有可用之處,都要儘量利用。指充分利用資源,一點不浪費。
這家化工廠大搞綜合利用,做到了變廢爲寶,物盡其用。
年級字:玉(P1) 成(P1) 其(P2) 美(P1)
玉成:“玉汝於成”的縮語,幫助你有所成,後用爲成全之意。成全某件好事。亦作“玉成其事”。
年級字:用(P1) 非(P2) 其(P2) 人(P1)
年級字:出(P1) 其(P2) 不(P1) 備(P2)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3回:“這倒不是道家法術,倒是用兵最精的所謂‘守如處女,出如脫兔’,‘出其不備’的妙策。”
年級字:不(P1) 知(P1) 其(P2) 詳(P2)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四回:“施御史家的事,我也略聞,不知其詳。”
年級字:親(P1) 臨(P3) 其(P2) 境(P2)
年級字:不(P1) 厭(P2) 其(P2) 煩(P4)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百三十八回評:“每閱數年,必綜敘素臣生子生孫,娶婦嫁女,中科發甲。而讀者不厭其煩,甚至一回之中,先後數見,絕無沓冗繁複之病。”
年級字:哲(P4) 人(P1) 其(P2) 萎(P4)
西漢·戴聖《禮記·檀弓上》:“泰山其頹乎,樑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
年級字:莫(P2) 明(P1) 其(P2) 妙(P2)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回:“魏翩仞莫明其妙,陶子堯卻不免心上一呆。”
年級字:蹈(P3) 其(P2) 覆(P5) 轍(P0)
蹈:踩;覆:顛倒;轍:車跡,指道路。重走別人翻車的路。比喻不接受教訓,重犯別人犯過的錯誤。
年級字:自(P1) 得(P1) 其(P2) 樂(P2)
明·陶宗儀《輟耕錄》卷二十:“白翎雀生於烏桓朔漠之地,雌雄和鳴,自得其樂。”
年級字:上(P1) 下(P1) 其(P2) 手(P1)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記載:伯州犁有意偏袒公子圍,叫皇頡作證,並向皇頡暗示,舉起手說:“夫子爲王子圍,寡君之貴介弟也。”把手放下說:“此子可爲穿封戍,方城外之縣尹也,誰獲子?”
年級字:心(P1) 知(P1) 其(P2) 意(P1)
《史記·五帝本紀》:“書缺有間矣,心知其意,固難爲淺見寡聞道也。”
年級字:五(P1) 世(P1) 其(P2) 昌(P1)
世:代;其:時間副詞,交要。五世之後,子孫昌盛。舊時用於祝人新婚。
《左傳·莊公二十二年》:“爲嬀之後,將育於姜,五世其昌,並於正卿;八世之後,莫之於京。”
年級字:各(P1) 行(P1) 其(P2) 志(P2)
《北史·宇文孝伯傳》:“尉遲運懼,私謂孝伯曰:‘吾徙必不免禍,奈何?’孝伯曰:‘今堂上有老母,地下有武帝,爲臣爲子,知欲何之!且委質事人,本徇名義,諫而不入,將焉逃死?足下若爲身計,宜遠之。’於是各行其志。”
年級字:鬼(P2) 瞰(P6) 其(P2) 室(P1)
《文選·揚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李善注引李奇曰:“鬼神害盈而福謙。”劉良注:“是知高明富貴之家,鬼神窺望其室,將害其滿盈之志矣。”
年級字:秦(P6+) 失(P2) 其(P2) 鹿(P2)
年級字:廁(P5) 足(P1) 其(P2) 間(P1)
魯迅《月界旅行辯言》:“絕無一女子廁足其間,而仍光怪陸離,不感寂寞,尤爲超俗。””
年級字:不(P1) 得(P1) 其(P2) 所(P2)
原指未得善終,後指沒有得到適當的安頓。也指不能達到目的。
《穀梁傳·成公八年》:“媵,淺事也,不志。此其志何也?以伯姬之不得其所,故盡其事也。”
年級字:勉(P3) 爲(P2) 其(P2) 難(P2)
樑信《從奴隸到將軍》下集第四章:“可是,情況尚不分明,我怎樣迎敵?好吧,勉爲其難吧。”
年級字:文(P1) 如(P2) 其(P2) 人(P1)
宋·蘇軾《答張文潛書》:“子由之文實勝僕,而世俗不知,乃以爲不如;其爲人深不願人知之,其文如其爲人。”
年級字:獨(P4) 行(P1) 其(P2) 道(P1)
《孟子·滕文公下》:“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年級字:獨(P4) 行(P1) 其(P2) 是(P1)
是:對的。不考慮別人的意見,只照自己認爲對的去做。
《孟子·滕文公下》:“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年級字:人(P1) 百(P1) 其(P2) 身(P1)
百其身:自身死一百次。別人願意死一百次來換取死者的復生。表示對死者極沉痛的悼念。
年級字:何(P1) 其(P2) 毒(P4) 也(P1)
也:文言助語,置於詞尾,與“何”相配合,構成反詰語氣。多麼狠毒呀!
年級字:隱(P4) 約(P2) 其(P2) 詞(P1)
年級字:身(P1) 受(P2) 其(P2) 害(P1)
身體,或者是思想方面,受害的嚴重沉度。也可做「深受其害」。
年級字:以(P1) 彰(P6) 其(P2) 慢(P2)
年級字:躬(P3) 逢(P4) 其(P2) 盛(P2)
年級字:二(P1) 三(P1) 其(P2) 德(P4)
年級字:鄭(P4) 重(P1) 其(P2) 辭(P5)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六回:“他才恭肅其貌,鄭重其辭說道:‘年兄!你今日束脩來見我,其實慚愧。’”
年級字:求(P2) 求(P2) 其(P2) 其(P2)
疊詞
年級字:舍(P2) 我(P1) 其(P2) 誰(P1)
舍:除了。除了我還有哪一個?形容人敢於擔當,遇有該做的事,決不退讓。
《孟子·公孫醜下》:“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年級字:日(P1) 月(P1) 其(P2) 除(P2)
年級字:無(P2) 出(P1) 其(P2) 右(P1)
《史記·田叔列傳》:“上盡召見,與語,漢廷臣毋能出其右者。”《漢書·高帝紀下》:“賢趙臣田叔、孟舒等十人,如見與語,漢庭臣無能出其右者。”
年級字:各(P1) 得(P1) 其(P2) 所(P2)
原指各人都得到滿足。後指每個人或事物都得到恰當的位置或安排。
《周易·繫辭下》:“日中爲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年級字:張(P2) 大(P1) 其(P2) 辭(P5)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一回:“卿於席間,張大其辭,雖然存了齊國一時體面,只恐三傑之後,難乎其繼。如之奈何?”
年級字:懷(P3) 璧(P6) 其(P2) 罪(P4)
懷:懷藏。身藏璧玉,因此獲罪。原指財能致禍。後也比喻有才能而遭受忌妒和迫害。
年級字:擬(P6) 非(P2) 其(P2) 倫(P5)
年級字:掩(P4) 其(P2) 不(P1) 備(P2)
掩:掩襲。備:防備。趁敵人毫無防備時進行突然襲擊。亦作“掩其無備”。
《南齊書·劉懷珍傳》:“今衆少糧單,我懸彼固,正宜簡精銳,掩其不備耳。”
年級字:自(P1) 食(P1) 其(P2) 果(P1)
茅盾《〈呼蘭河傳〉序》:“除了因爲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樂。”
年級字:虛(P4) 有(P1) 其(P2) 表(P2)
虛:空;表:表面,外貌。空有好看的外表,實際上不行。指有名無實。
唐·鄭處誨《明皇雜錄》:“嵩既成,上擲其草於地,曰:‘虛有其表耳。’”
年級字:如(P2) 無(P2) 其(P2) 事(P1)
象沒有那回事一樣。形容遇事沉着鎮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八回:“統領聽不見,莊大老爺也聽不見,就作爲如無其事,不去提他了。”
年級字:名(P2) 過(P1) 其(P2) 實(P1)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一:“故祿過其功者削,名過其實者損。”
年級字:非(P2) 其(P2) 倫(P5)
拿不能相比的人或事物來比方。儗,古通“擬”,比擬。
年級字:張(P2) 大(P1) 其(P2) 事(P1)
張:誇張。把原來的事情誇大。形容言過其實。亦作“張皇其事”、“張大其辭(詞)”、“張揚其事”。
唐·韓愈《送楊少尹序》:“太史氏又能張大其事,爲傳繼二疏蹤跡否?”
年級字:馬(P1) 牛(P1) 其(P2) 風(P1)
《書·費誓》:“馬牛其風,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穎達疏:“僖四年《左傳》雲:‘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賈逵雲:‘風,放也,牝牡相誘謂之風。’然則馬牛風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遠去也。”
年級字:呼(P2) 其(P2) 後(P1)
《莊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矣。”
年級字:其(P2) 中(P1) 一(P1) 環(P2)
詞性:副詞
常見詞組個中一環一個指定範圍內之一。
「其」指在一個範圍內某一件事或人。。
「中」之中、之一。
「環」環節。
在一個指定範圍內之一個部份、環節。
年級字:廁(P5) 身(P1) 其(P2) 間(P1)
年級字:不(P1) 安(P1) 其(P2) 室(P1)
《詩經·鄴風·凱風·序》:“衛之淫風流行,雖有七子之母,猶不能安其室。”
年級字:天(P1) 假(P1) 其(P2) 年(P1)
年級字:其(P2) 應(P2) 如(P2) 響(P2)
《子華子·晏子》:“如以匙勘鑰也,如以璽印塗也,必以其類,其應如響。”
年級字:難(P2) 乎(P2) 其(P2) 難(P2)
年級字:會(P1) 逢(P4) 其(P2) 適(P3)
會:恰巧,適逢;適:往。原指恰巧走到那兒了。轉指正巧碰上了那件事。
隋·王通《文中子·周公》:“子謂仲長子光曰:‘山林可居乎?’曰:‘會逢其適也,焉知其可?’”
年級字:適(P3) 當(P2) 其(P2) 時(P1)
年級字:其(P2) 樂(P2) 不(P1) 窮(P3)
窮:窮盡、盡頭。指某一事物帶來的樂趣無窮無盡。亦作“其樂無窮”、“其樂無涯”。
年級字:人(P1) 盡(P3) 其(P2) 才(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
年級字:不(P1) 勝(P2) 其(P2) 苦(P1)
唐·白行簡《李娃傳》:“乃徒行出至曲江西杏園東,去其衣服,以馬鞭鞭之數百,生不勝其苦而斃。”
年級字:天(P1) 奪(P3) 其(P2) 魄(P5)
宋·沈作喆《寓簡》卷七:“[古人]謂事大謬而謀拙,曰天奪其魄。”
年級字:乘(P2) 其(P2) 不(P1) 備(P2)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八回:“我乘其不備而更追之,故能勝也。”
年級字:以(P1) 售(P5) 其(P2) 奸(P3)
唐·柳宗元《送婁圖南秀才遊淮南將入道序》:“偷一旦之容以售其伎,吾無有也。”
年級字:自(P1) 食(P1) 其(P2) 力(P1)
《禮記·禮器》:“食力無數。”陳浩集說:“食力,自食其力之人。”
年級字:慎(P5) 重(P1) 其(P2) 事(P1)
年級字:二(P1) 三(P1) 其(P2) 意(P1)
《三國志·袁紹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是時外爲御難,內實乞罪,既不見赦,而屠各二三其心,臨陣叛戾。”
年級字:得(P1) 其(P2) 所(P2) 哉(P0)
所:處所,環境。找到了適合於他的地方。指得到理想的安置。
《孟子·萬章上》:“昔者有饋生魚於鄭子產,子產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小則洋洋焉,攸然而逝。’子產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年級字:不(P1) 改(P2) 其(P2) 樂(P2)
《論語·雍也》:“一簞食,一飄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擾,回出不改其樂。”
年級字:望(P2) 其(P2) 項(P3) 背(P1)
清·汪琬《與周處士書》:“言論之超卓雄偉,真有與詩書六藝相表裏者,非後世能文章家所得望其肩項也。”
年級字:吠(P5) 非(P2) 其(P2) 主(P1)
《戰國策·齊策六》:“跖之狗吠堯,非貴跖而賤堯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年級字:若(P3) 無(P2) 其(P2) 事(P1)
象沒有那回事一樣。形容遇事沉着鎮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馮德英《苦菜花》第三章:“王柬芝若無其事地閂上門,又叫她點着燈,他那雙眼睛四處巡視着。”
年級字:不(P1) 厭(P2) 其(P2) 繁(P3)
明·呂坤《呻吟語》:[天]極精細,色色象象,條分縷析而不厭其繁。”
年級字:奪(P3) 其(P2) 談(P2) 經(P1)
年級字:掩(P4) 其(P2) 無(P2) 備(P2)
年級字:阿(P2) 其(P2) 所(P2) 好(P1)
阿:曲從;其:他的;好:愛好。指爲取得某人的好感而迎合他的愛好。
《孟子·公孫丑上》:“宰我、子貢、有若,智足以知聖人,污不至阿其所好。”
年級字:出(P1) 其(P2) 不(P1) 虞(P0)
《周書·段永傳》:“若星馳電發,出其不虞,精騎五百,自足平殄。”
年級字:勉(P3) 為(P2) 其(P2) 難(P2)
年級字:故(P1) 甚(P4) 其(P2) 詞(P1)
清·黃鈞宰《金壺浪墨·漢奸》:“蓋我軍所用偵探,率以數百錢,遣無賴小民,道聽途說,或且故甚其詞,以恫喝將士,搖動人心。”
年級字:金(P1) 玉(P1) 其(P2) 質(P4)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一回:“不惟金玉其質,亦且冰雪爲心。”
年級字:高(P1) 下(P1) 其(P2) 手(P1)
宋·王闢之《澠水燕談錄·官制》:“五代以來,諸州馬步軍虞侯以衙校爲之,太祖慮其任私,高下其手,乃置司寇參軍,以進士、‘九經’及第人充之。”
年級字:名(P2) 符(P2) 其(P2) 實(P1)
年級字:自(P1) 取(P2) 其(P2) 禍(P4)
宋·無名氏《新編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下:“故門高之弒,樂器之焚,亦是自取其禍也。”
年級字:一(P1) 反(P1) 其(P2) 道(P1)
一:整個,完全;反:相反;其:他的;道:軌道。完全與以前的軌道相反。
年級字:言(P1) 過(P1) 其(P2) 實(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
三國成語誇大其辭實:實際。原指言語浮誇,超過實際才能。後也指話說得過分,超過了實際情況。
《三國志·蜀書·馬良傳》:“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年級字:躡(P0) 足(P1) 其(P2) 間(P1)
《史記·秦始皇本紀》:“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崛起阡陌之中。”
年級字:其(P2) 勢(P3) 洶(P5) 洶(P5)
年級字:棄(P4) 其(P2) 餘(P4) 魚(P1)
《淮南子·齊俗訓》載:惠施爲樑相,從車百乘,猶嫌不足。莊子澤邊見之,棄其餘魚,以示諷誡。
年級字:曲(P2) 盡(P3) 其(P2) 妙(P2)
曲:委婉,細緻;盡:全部表達。把其中微妙之處委婉細緻地充分表達出來。形容表達能力很強。
晉·陸機《文賦序》:“故作《文賦》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論作文之利害所由,他日殆可謂曲盡其妙。”
年級字:其(P2) 貌(P2) 不(P1) 揚(P2)
《左傳·昭公二十八年》:“今子少不揚,子若無言,吾幾失子矣。”杜預注:“顏貌不顯揚。”唐·裴度《自題寫真贊》:“爾纔不長,爾貌不揚。”
年級字:身(P1) 歷(P2) 其(P2) 境(P2)
年級字:悔(P3) 其(P2) 少(P1) 作(P2)
年級字:樂(P2) 在(P1) 其(P2) 中(P1)
《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年級字:允(P5) 執(P4) 其(P2) 中(P1)
允:誠信;執:持;其:代詞,那個;中:不偏不倚。真誠地堅持中庸之道。比喻真正做到恰到好處。
《尚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論語·堯曰》:“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
年級字:任(P3) 其(P2) 自(P1) 然(P2)
任:聽任;其:代詞,他,它。聽任人或事物自然發展。
宋·周密《齊東野語》卷七:“大要在固髒氣之外,任其自然耳。”
年級字:絕(P4) 其(P2) 本(P2) 根(P1)
《左傳·隱公六年》:“爲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蘊崇之,絕其本根,勿使能殖,則善者信矣。”
年級字:天(P1) 誘(P6) 其(P2) 衷(P6)
年級字:各(P1) 爲(P2) 其(P2) 主(P1)
《三國志·魏志·曹爽傳》裴松之注引《世語》:“及爽解印綬,將出,主簿楊綜止之曰:‘公挾主握權,舍此以至東市乎?’爽不從。有司奏綜導爽反,宣王曰:‘各爲其主也。’宥之,以爲尚書郎。”
年級字:思(P2) 歸(P3) 其(P2) 雌(P5)
年級字:儼(P0) 乎(P2) 其(P2) 然(P2)
魯迅《僞自由書·文學上的折扣》:“刊物上登載一篇儼乎其然的像煞有介事的文章,我們就知道字裏行間還有看不見的鬼把戲。”
年級字:不(P1) 堪(P6) 其(P2) 憂(P3)
《論語·雍也》:“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年級字:自(P1) 圓(P1) 其(P2) 說(P1)
圓:圓滿,周全。指說話的人能使自己的論點或謊話沒有漏洞。
清·方玉潤《星烈日記》七十:“以世俗之情遇意外之事,實難自圓其說。”
年級字:過(P1) 甚(P4) 其(P2) 詞(P1)
詞:話,言詞;甚:超過。指話說得過分,不符合實際情況。
茅盾《子夜》九:“趙伯韜藐然搖了一下頭,再坐在沙發裏架起了腿,只淡淡地說了四個字:‘過甚其詞。’”
年級字:忘(P2) 其(P2) 所(P2) 以(P1)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勘皮靴單證二郎神》:“夫人傾身配奉,忘其所以。”
年級字:死(P3) 得(P1) 其(P2) 所(P2)
所:處所,地方;得其所:得到合適的地方。指死得有價值,有意義。
《魏書·張普惠傳》:“人生有死,死得其所,夫復何恨。”
年級字:微(P2) 乎(P2) 其(P2) 微(P2)
年級字:擊(P3) 其(P2) 不(P1) 意(P1)
《孫子·虛實》:“行千里而不勞者,行於無人之地也。”三國·魏·曹操注:“出空擊虛,避其所守,擊其不意。”
年級字:獨(P4) 善(P2) 其(P2) 身(P1)
獨:唯獨;善:好,維護。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養好自身。現指只顧自己,不管別人。
《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年級字:乘(P2) 其(P2) 不(P1) 意(P1)
乘:趁,因;意:猜想,意料。利用別人沒有防備的時機動手。
《新編五代史平話·晉史》:“敵謂我不能逆風以戰,宜乘其不意,急擊之,此兵之詭道也。”
年級字:過(P1) 甚(P4) 其(P2) 辭(P5)
郭沫若《反正前後》第一篇三:“說來恐怕有些人不大肯信,以爲我是過甚其辭。”
年級字:繩(P2) 其(P2) 祖(P1) 武(P2)
繩:繼續;武:足跡。踏着祖先的足跡繼續前進。比喻繼承祖業。
年級字:不(P1) 厭(P2) 其(P2) 詳(P2)
宋·朱熹《答劉公度》:“講學不厭其詳,凡天下事物之理,方冊聖賢之言,皆鬚子細反覆究竟。”
年級字:將(P3) 順(P2) 其(P2) 美(P1)
將順:隨勢相助。美:好事,美德。順勢相助,成全美事。亦作“順從其美”。
年級字:各(P1) 司(P1) 其(P2) 事(P1)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八十四回:“今日便須派定路數,各司其事。”
年級字:隱(P4) 約(P2) 其(P2) 辭(P5)
隱約:不明顯,不清楚。形容說話躲躲閃閃,使人不易完全明白。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四:“使白太夫人,謂欲禮佛行也者,迎抵會城卒歲,無功爲親者諱,故隱約其辭不盡也。”
年級字:償(P4) 其(P2) 大(P1) 欲(P5)
償:達到,滿足。欲:慾望。大欲:野心。指滿足了他最大的慾望,或達到了他的野心。
毛澤東《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日寇原欲在中國求償其大欲,但中國的長期抵抗,將使日本帝國主義本身走上崩潰的道路。”
年級字:望(P2) 其(P2) 肩(P3) 項(P3)
年級字:言(P1) 提(P2) 其(P2) 耳(P1)
《詩·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鄭玄箋:“我非但對面語之,親提其耳。此言以教道之,孰不可啓覺。”
年級字:三(P1) 緘(P0) 其(P2) 口(P1)
緘:封。在他嘴上貼了三張封條。形容說話謹慎。現在也用來形容不肯或不敢開口。
漢·劉向《說苑·敬慎》:“孔子之周,觀於太廟,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
年級字:任(P3) 其(P2) 自(P1) 流(P1)
《淮南子·修務訓》:“聽其自流,待其自生,則鯀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
年級字:含(P4) 糊(P4) 其(P2) 辭(P5)
話說得不清不楚,含含糊糊。形容有顧慮,不敢把話照直說出來。
宋·袁燮《絜齋集》第十八卷:“是非予奪,多含糊其辭;公則不然,可則曰可,否則曰否。”
年級字:首(P1) 當(P2) 其(P2) 衝(P2)
當:承當,承受;衝:要衝,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擊或遭到災難。
年級字:匡(P0) 其(P2) 不(P1) 逮(P5)
匡:糾正。逮:及,達到。不逮:達不到的地方。對於達不到的地方給予糾正或幫助。亦作“匡所不逮”。
年級字:適(P3) 得(P1) 其(P2) 反(P1)
清·魏源《籌海篇·議守上》:“今議防堵者,莫不曰:‘御諸內河不若御諸海口,御諸海口不若御諸外洋。’不知此適得其反也。”
年級字:誇(P3) 大(P1) 其(P2) 詞(P1)
宋·樓鑰《攻媿集·論災異》:“祥瑞之出,則潤色而張大其詞。”
年級字:兩(P1) 全(P2) 其(P2) 美(P1)
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三折:“司徒,你若肯與了我呵,堪可兩全其美也。”
年級字:誇(P3) 大(P1) 其(P2) 辭(P5)
年級字:聽(P1) 其(P2) 自(P1) 流(P1)
《淮南子·修務訓》:“聽其自流,待其自生,則鯀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
年級字:鄭(P4) 重(P1) 其(P2) 事(P1)
鄭重:審慎,嚴肅認真。形容說話做事時態度非常嚴肅認真。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回:“所以鄭重其事,必得三日後方進門。”
年級字:捨(P3) 我(P1) 其(P2) 誰(P1)
舍:除了。除了我還有哪一個?形容人敢於擔當,遇有該做的事,決不退讓。
《孟子·公孫丑下》:“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
年級字:閃(P2) 爍(P5) 其(P2) 詞(P1)
年級字:其(P2) 道(P1) 無(P2) 由(P1)
年級字:文(P1) 似(P3) 其(P2) 人(P1)
年級字:莫(P2) 名(P2) 其(P2) 妙(P2)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五回:“我實在是莫名其妙,我從那時得着這麼一個門生,連我也不知道。”
年級字:不(P1) 得(P1) 其(P2) 死(P3)
年級字:名(P2) 副(P4) 其(P2) 實(P1)
漢·曹操《與王修書》:“君澡身浴德,流聲本州,忠能成績,爲世美談,名實相符,過人甚遠。”
年級字:出(P1) 其(P2) 不(P1) 意(P1)
其:代詞,對方;不意:沒有料到。趁對方沒有意料到就採取行動。
年級字:世(P1) 濟(P4) 其(P2) 美(P1)
《左傳·文公十八年》:“世濟其美,不隕其名。”孔穎達疏:“世濟其美,後世承前世之美。”
年級字:兵(P3) 在(P1) 其(P2) 頸(P3)
年級字:攻(P3) 其(P2) 不(P1) 備(P2)
年級字:泰(P4) 山(P1) 其(P2) 頹(P5)
《禮記·檀弓上》:“泰山其頹乎。樑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
年級字:談(P2) 過(P1) 其(P2) 實(P1)
猶言言過其實。原指言語浮誇,超過實際才能。後也指話說得過分,超過了實際情況。
年級字:張(P2) 皇(P3) 其(P2) 事(P1)
《宋史·張莊傳》:“祖道及莊擅興師旅,啓釁邀功,妄言諸蠻效順,納款得地。當時柄臣攬爲綏撫四夷之功。奏賀行賞,張皇其事。自昔欺君,無大於此。”
年級字:終(P2) 其(P2) 天(P1) 年(P1)
終:竟,盡。天年:指自然的壽數。過完應有的壽數。指壽長而善終。
《莊子·山木》:“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淮南子·精神訓》:“雖情心鬱殪, 形性屈竭,猶不得已自強也。故莫能終其天年。”
年級字:無(P2) 其(P2) 倫(P5) 比(P1)
指事物非常完美,沒有能跟它相比的。同“無與倫比”。
清·陳田《明詩紀事丁籤·邊貢》:“海嶽之才,無其倫比。”
年級字:閃(P2) 爍(P5) 其(P2) 辭(P5)
閃爍:光一閃一閃,比喻說話吞吞吐吐。指說話吞吞吐吐,不肯透露真相或迴避要害問題。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五:“又詰婦縛傷,則雲搔破,其詞閃爍,疑乙語未必誑也。”
年級字:無(P2) 其(P2) 奈(P4) 何(P1)
年級字:神(P1) 乎(P2) 其(P2) 神(P1)
神:神妙;乎:語助詞,表感嘆。神祕奇妙到了極點。形容非常奇妙神祕。
《莊子·天地》:“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
年級字:身(P1) 當(P2) 其(P2) 境(P2)
臨:到;境:境界,地方。親自到了那個境地。同“身臨其境”。
年級字:張(P2) 大(P1) 其(P2) 詞(P1)
唐·韓愈《送楊少尹序》:“太史氏又能張大其事,爲傳繼二疏蹤跡否?”
年級字:突(P3) 如(P2) 其(P2) 來(P1)
年級字:玉(P1) 成(P1) 其(P2) 事(P1)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八回:“大夫能玉成其事,請以白璧二雙,黃金百鎰爲獻。”
年級字:其(P2) 應(P2) 若(P3) 響(P2)
《莊子·天下》:“其動若水,其靜若鏡,其應若響。”
年級字:各(P1) 從(P1) 其(P2) 志(P2)
《史記·伯夷列傳》:“道不同,不相爲謀,亦各從其志也。”
年級字:用(P1) 其(P2) 所(P2) 長(P1)
年級字:歲(P2) 聿(P0) 其(P2) 莫(P2)
年級字:果(P1) 不(P1) 其(P2) 然(P2)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我說姑老爺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銀子送上門去給他用,只怕姑老爺還不稀罕哩,今日果不其然。”
年級字:大(P1) 張(P2) 其(P2) 詞(P1)
年級字:攻(P3) 其(P2) 無(P2) 備(P2)
年級字:適(P3) 當(P2) 其(P2) 衝(P2)
年級字:自(P1) 行(P1) 其(P2) 是(P1)
周恩來《政府工作報告(一九五四年)》:“他們在工作中往往自行其是,不尊重上級的統一領導,不注意遵守請示報告制度。”
年級字:誇(P3) 誇(P3) 其(P2) 談(P2)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進了書房門,聽見楊執中在內咶咶而談,知道是他已來了,進去作揖同,同坐下。”
年級字:恭(P2) 逢(P4) 其(P2) 盛(P2)
恭:恭敬;逢:遇到;盛:盛況,盛會。敬逢這一盛況或盛會。
明·許三階《節俠記·二十五·誣激》:“這是卿等調燮之功,使朕恭逢其盛。”
年級字:不(P1) 勝(P2) 其(P2) 煩(P4)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三:“於是不勝其煩,人情厭惡。”
年級字:洞(P2) 燭(P4) 其(P2) 奸(P3)
洞:透徹;燭:照見;奸:奸詐。對別人的陰謀詭計看得很清楚。
《明史·董傳策傳》:“嵩稔惡誤國,陛下豈不洞燭其奸。”
年級字:其(P2) 味(P2) 無(P2) 窮(P3)
宋·朱熹《四書集註·中庸》:“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其味無窮,皆實學也。”
年級字:不(P1) 計(P2) 其(P2) 數(P2)
宋·魏了翁《奏措京湖諸郡》:“或謂官民兵在城內者約二十萬,而散在四郊者,不計其數。”
年級字:投(P3) 其(P2) 所(P2) 好(P1)
投:迎合;其:代詞,他,他的;好:愛好。迎合別人的喜好。
《莊子·庚桑楚》:“是故非以其所好籠之而可得者,無有也。”
年級字:忘(P2) 乎(P2) 其(P2) 形(P2)
年級字:用(P1) 得(P1) 其(P2) 所(P2)
詞性:形容詞
應用的目的正確。
用: 應用。
得: 獲得。
其: 人物或事物的代詞。
所: 有特別功能或目的的場所。
年級字:身(P1) 臨(P3) 其(P2) 境(P2)
這篇散文把桂林山水描寫得形象逼真,讀完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年級字:適(P3) 如(P2) 其(P2) 分(P2)
年級字:聽(P1) 其(P2) 自(P1) 然(P2)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王玉輝也不懊悔,聽其自然,每日在牛公庵看書。”
年級字:適(P3) 逢(P4) 其(P2) 會(P1)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一回:“戾死樹木,也是適逢其會。”
年級字:得(P1) 其(P2) 三(P1) 昧(P6)
三昧:梵語,意爲正定。排除一切雜念,使心神平靜,專心致志,達到悟境。引申爲訣竅或精義。指在某方面造詣深湛,熟知精義。
年級字:再(P1) 不(P1) 其(P2) 然(P2)
年級字:適(P3) 逢(P4) 其(P2) 時(P1)
年級字:其(P2) 樂(P2) 無(P2) 窮(P3)
其中的樂趣沒有窮盡。指朝廷某一工作,感到樂在其中。
年級字:盡(P3) 其(P2) 所(P2) 長(P1)
盡:全部用出;長:特長,擅長。把所擅長的東西全部發揮出來。
年級字:杼(P6+) 其(P2) 空(P1)
語出《詩·小雅·大東》:“小東大東,杼柚其空。”鄭玄箋:“言其政偏,失砥矢之道也。譚無他貨,維絲麻爾,今盡杼柚不作也。”
年級字:不(P1) 勝(P2) 其(P2) 任(P3)
《周易·繫辭下》:“《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兇。’言不勝其任也。”
年級字:乎(P2) 其(P2) 後(P1)
瞠:瞪着眼看;其:代詞,他。在別人後面乾瞪眼趕不上。形容遠遠落在後面。
《莊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矣。”
年級字:文(P1) 過(P1) 其(P2) 實(P1)
《後漢書·馮衍傳下》:“顯宗即位,又多短衍以文過其實,遂廢於家。”
年級字:物(P1) 傷(P2) 其(P2) 類(P3)
指見到同類死亡,聯想到自己將來的下場而感到悲傷。比喻見到情況與自己相似的人的遭遇而傷感。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九回:“‘兔死狐悲,物傷其類。’吾與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無冤,何故害我?”
年級字:不(P1) 乏(P3) 其(P2) 人(P1)
魯迅《朝花夕拾·後記》:“但這種意見,恐怕是懷抱者不乏其人,而且由來已久的,不過大抵不敢毅然刪改,筆之於書。”
年級字:各(P1) 得(P1) 其(P2) 宜(P3)
《荀子·正論》:“聖王在上,圖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皆使民載其事而各得其宜。”
年級字:各(P1) 行(P1) 其(P2) 是(P1)
行:做,辦;是:對的。按照各自認爲對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
清·吳趼人《痛史》第二十一回:“我之求死,你之求生,是各行其是。”
年級字:自(P1) 食(P1) 其(P2) 言(P1)
年級字:無(P2) 所(P2) 施(P2) 其(P2)
毛澤東《丟掉幻想,準備鬥爭》:“爭取了他們,帝國主義就完全孤立了,艾奇遜的一套就無所施其伎了。”
年級字:自(P1) 食(P1) 其(P2) 惡(P3) 果(P1)
年級字:無(P2) 所(P2) 施(P2) 其(P2) 技(P2)
年級字:愛(P1) 之(P2) 慾(P5) 其(P2) 生(P1)
指喜歡一個人時總想叫他活着。指極度地憑個人愛憎對待人。
春秋·孔丘《論語·顏淵》:“愛之慾其生,惡之慾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年級字:反(P1) 其(P2) 道(P1) 而(P1) 行(P1) 之(P2)
其:他的;道:方法,辦法。採取同對方相反的辦法行事。
《史記·淮陰侯列傳》:“名雖爲霸,實失天下心。故曰其強易弱。今大王誠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
年級字:狗(P2) 彘(P0) 不(P1) 食(P1) 其(P2) 餘(P4)
《漢書·元後傳》:“既無以報,受人孤寄,乘便利時,奪取其國,不復顧恩義,人如此者,狗豬不食其餘,天下豈有而兄弟邪!”
年級字:萬(P2) 變(P2) 不(P1) 離(P2) 其(P2) 宗(P2)
詞性:形容詞
諺語宗:宗旨、目的。儘管形式上變化多端,其本質或目的不變。
《荀子·儒效》:「千舉萬變,其道一也。」
《莊子·天下》:「不離於宗,謂之天人。」
年級字:無(P2) 所(P2) 不(P1) 用(P1) 其(P2) 極(P2)
極:窮盡。原意是無處不用盡心力。現指做壞事時任何極端的手段都使出來。
《禮記·大學》:“《詩》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年級字:無(P2) 所(P2) 不(P1) 盡(P3) 其(P2) 極(P2)
年級字:百(P1) 思(P2) 不(P1) 得(P1) 其(P2) 解(P2)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三:“此真百思不得其故矣。”
年級字:畢(P3) 其(P2) 功(P1) 於(P2) 一(P1) 役(P5)
孫中山《〈民報〉發刊詞》:“吾國治民生主義者,睹其禍害於未萌,誠可舉政治革命、社會革命畢其功於一役。”
年級字:何(P1) 其(P2) 相(P1) 似(P3) 乃(P2) 爾(P6)
年級字:狗(P2) 豬(P2) 不(P1) 食(P1) 其(P2) 餘(P4)
食:吃。狗豬都不吃他剩下的東西。形容人的品行極其卑鄙齷齪。
東漢·班固《漢書·元後傳》:“受人孤寄,乘便利時,奪取其國,不復顧恩義。人如此者,狗豬不食其餘。”
年級字:三(P1) 過(P1) 其(P2) 門(P1) 而(P1) 不(P1) 入(P1)
《孟子·離婁下》:“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
年級字:知(P1) 其(P2) 不(P1) 可(P1) 而(P1) 爲(P2) 之(P2)
明知做不到卻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堅決。有時也表示倔強固執。
《論語·憲問》:“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爲之者與?’”
tīng qí yán ér guān qí xíng
年級字:聽(P1) 其(P2) 言(P1) 而(P1) 觀(P2) 其(P2) 行(P1)
聽了他的話,還要看他的行動。指不要只聽言論,還要看實際行動。
《論語·公冶長》:“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jiàn qí yī wèi jiàn qí èr
年級字:見(P1) 其(P2) 一(P1) 未(P1) 見(P1) 其(P2) 二(P1)
知道事物的一方面,不知道還有另一方面。形容對事物的瞭解不全面。
《詩經·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
年級字:有(P1) 其(P2) 父(P1) 必(P2) 有(P1) 其(P2) 子(P1)
《孔叢子·居衛》:“有此父斯有此子,人道之常也。”
年級字:知(P1) 其(P2) 一(P1) 不(P1) 知(P1) 其(P2) 二(P1)
知道事物的一方面,不知道還有另一方面。形容對事物的瞭解不全面。
《詩經·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
yīng qí míng yǐ qiú qí yǒu shēng
年級字:其(P2) 鳴(P4) 矣(P0) ,(P1) 求(P2) 其(P2) 友(P1) 聲(P1)
嚶:鳥鳴聲。鳥兒在嚶嚶地鳴叫,尋求同伴的應聲。比喻尋求志同道合的朋友。
《詩經·小雅·伐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相彼鳥矣,猶求友聲;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cáng zhī míng shān chuán zhī qí rén
年級字:藏(P2) 之(P2) 名(P2) 山(P1) ,(P1) 傳(P2) 之(P2) 其(P2) 人(P1)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僕誠以著此書,藏諸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僕償前辱之現,雖萬被戮,豈有悔哉。”
gōng qí yī diǎn bù jí qí yú
年級字:攻(P3) 其(P2) 一(P1) 點(P1) ,(P1) 不(P1) 及(P2) 其(P2) 餘(P4)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有偏見的批評。
對於人或事不從全面看,只是抓住一點就攻擊。多指有偏見的批評。
《新華半月刊》1959年第2期:「那些還不覺悟的人就冷眼旁觀,吹毛求疵,攻其一點,不及其餘。」
chū qí bù yì gōng qí wú bèi
年級字:出(P1) 其(P2) 不(P1) 意(P1) ,(P1) 攻(P3) 其(P2) 無(P2) 備(P2)
原指出兵攻擊對方不防備的地方。後亦指行動出乎人的意料。
zhǐ zhī qí shān bù zhī qí èr
年級字:只(P1) 知(P1) 其(P2) 一(P1) ,(P1) 不(P1) 知(P1) 其(P2) 二(P1)
《莊子·天地》:“識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內,而不治其外。”
shé huà wéi lóng bù biàn qí wén
年級字:蛇(P4) 化(P1) 爲(P2) 龍(P2) ,(P1) 不(P1) 變(P2) 其(P2) 文(P1)
《史記·外戚世家》:“蛇化爲龍,不變其文;家化爲國,不變其姓。”
shèng míng zhī xià qí shí nán fù
年級字:盛(P2) 名(P2) 之(P2) 下(P1) ,(P1) 其(P2) 實(P1) 難(P2) 符(P2)
名望很大的人,實際的才德常是很難跟名聲相符。指名聲常常可能大於實際。用來表示謙虛或自我警戒。
《後漢書·黃瓊傳》:“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jīn yù qí wài bài xù qí zhōng
年級字:金(P1) 玉(P1) 其(P2) 外(P1) ,(P1) 敗(P2) 絮(P4) 其(P2) 中(P1)
外面象金象玉,裏面卻是破棉絮。比喻外表很華美,而裏面一團糟。
明·劉基《賣柑者言》:“觀其坐高堂,騎大馬,醉醇醴而飫肥鮮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
bā xiān guò hǎi gè xiǎn qí néng
年級字:八(P1) 仙(P2) 過(P1) 海(P1) ,(P1) 各(P1) 顯(P4) 其(P2) 能(P1)
八仙:道教傳說中的八位神仙。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辦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領互相比賽。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八十一回:“正是八仙同過海,獨自顯神通。”
shèng míng zhī xià qí shí nán fù
年級字:盛(P2) 名(P2) 之(P2) 下(P1) ,(P1) 其(P2) 實(P1) 難(P2) 副(P4)
盛:大;副:相稱,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實際的才德常是很難跟名聲相符。指名聲常常可能大於實際。用來表示謙虛或自我警戒。
《後漢書·黃瓊傳》:“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shén ér míng zhī cún hū qí rén
年級字:神(P1) 而(P1) 明(P1) 之(P2) ,(P1) 存(P3) 乎(P2) 其(P2) 人(P1)
《易·繫辭上》:“紀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rú wéi qí shēng rú jiàn qí rén
年級字:如(P2) 聞(P2) 其(P2) 聲(P1) ,(P1) 如(P2) 見(P1) 其(P2) 人(P1)
象聽到他的聲音,象見到他本人一樣。形容對人物的刻畫和描寫非常生動逼真。
唐·韓愈《獨孤申叔哀辭》:“濯濯其英,曄曄其光,如聞其聲,如見其容。”
rén ér wú xìn bù zhī qí kě
年級字:人(P1) 而(P1) 無(P2) 信(P1) ,(P1) 不(P1) 知(P1) 其(P2) 可(P1)
諺語,
多字熟語勉勵人必須有信用的品德,否則便被質疑辦事的責任感和能力。
《論語.為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zhǐ zhī qí yī wèi zhī qí èr
年級字:只(P1) 知(P1) 其(P2) 一(P1) ,(P1) 未(P1) 知(P1) 其(P2) 二(P1)
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五:“哈哈,你是隻知其一,未知其二。你說,咱們先買地,後蓋房呢,還是先蓋了房子後買地?”
chū qí bù yì gōng qí bù bèi
年級字:出(P1) 其(P2) 不(P1) 意(P1) ,(P1) 攻(P3) 其(P2) 不(P1) 備(P2)
原指出兵攻擊對方不防備的地方。後亦指行動出乎人的意料。
yǐ qí hūn hūn shǐ rén zhāo zhāo
年級字:以(P1) 其(P2) 昏(P3) 昏(P3) ,(P1) 使(P2) 人(P1) 昭(P2) 昭(P2)
昏昏:模糊,糊塗;昭昭:明白。指自己還糊里糊塗,卻要去教別人明白事理。
《孟子·盡心下》:“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pǐ fū wú zuì huái bì qí zuì
年級字:匹(P2) 夫(P2) 無(P2) 罪(P4) ,(P1) 懷(P3) 璧(P6) 其(P2) 罪(P4)
百姓本沒有罪,因身藏璧玉而獲罪。原指財寶能致禍。後亦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dú shū bǎi biàn qí yì zì xiàn
年級字:讀(P1) 書(P1) 百(P1) 遍(P2) ,(P1) 其(P2) 義(P3) 自(P1) 見(P1)
見:顯現。讀書上百遍,書意自然領會。指書要熟讀才能真正領會。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王肅傳》:“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而義自見。’”
chū qí bù yì yǎn qí bù bèi
年級字:出(P1) 其(P2) 不(P1) 意(P1) ,(P1) 掩(P4) 其(P2) 不(P1) 備(P2)
原指出兵攻擊對方不防備的地方。後亦指行動出乎人的意料。
bù zài qí wèi bù móu qí zhèng
年級字:不(P1) 在(P1) 其(P2) 位(P1) ,(P1) 不(P1) 謀(P4) 其(P2) 政(P3)
bì qí ruì qì jī qí duò guī
年級字:避(P4) 其(P2) 銳(P4) 氣(P1) ,(P1) 擊(P3) 其(P2) 惰(P3) 歸(P3)
其:他的;銳氣:勇猛的氣勢;惰:鬆懈善於用兵之人,總是避開敵人初來時的氣勢,等敵人疲憊時再狠狠打擊。
《孫子·軍爭》:“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
èr rén tóng xīn qí lì duàn jīn
年級字:二(P1) 人(P1) 同(P1) 心(P1) ,(P1) 其(P2) 利(P2) 斷(P3) 金(P1)
《周易·繫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rén zhī jiāng sǐ qí yán yě shàn
年級字:人(P1) 之(P2) 將(P3) 死(P3) ,(P1) 其(P2) 言(P1) 也(P1) 善(P2)
《論語·泰伯》:“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cáng zhū míng shān chuán zhī qí rén
年級字:藏(P2) 諸(P4) 名(P2) 山(P1) ,(P1) 傳(P2) 之(P2) 其(P2) 人(P1)
諸:之於的合音;傳:傳佈流傳;其人:同道。把著作藏在名山,傳給後來志趣相投的人。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僕誠以著此書,藏諸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僕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
xiōng dì xì yú qiáng wài yù qí wǔ
年級字:兄(P1) 弟(P1) 於(P2) 牆(P2) ,(P1) 外(P1) 禦(P5) 其(P2) 侮(P5)
鬩:爭吵;牆:門屏。兄弟們雖然在家裏爭吵,但能一致抵禦外人的欺侮。比喻內部雖有分歧,但能團結起來對付外來的侵略。
gōng yù shàn qí shì bì xiān lì qí qì
年級字:工(P1) 欲(P5) 善(P2) 其(P2) 事(P1) ,(P1) 必(P2) 先(P2) 利(P2) 其(P2) 器(P2)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先有良好的籌備和計劃,鼓勵預先準備好相關的工具和資源,充足的能力是十分重要。
善其事: 達到成事的目的。
利其器:工具,設備,儀器。先要準備好最佳的工具。
《論語.衛靈公》:「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ài zhī yù qí shēng wù zhī yù qí sǐ
年級字:愛(P1) 之(P2) 慾(P5) 其(P2) 生(P1) ,(P1) 惡(P3) 之(P2) 慾(P5) 其(P2) 死(P3)
喜愛他時,總想叫他活着;討厭他時,總想叫他死掉。指極度地憑個人愛憎對待人。
《論語·顏淵》:“愛之慾其生,惡之慾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jí yǐ qí rén zhī dào huán zhì qí rén zhī shēn
年級字:即(P1) 以(P1) 其(P2) 人(P1) 之(P2) 道(P1) ,(P1) 還(P1) 治(P2) 其(P2) 人(P1) 之(P2) 身(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報復。
「以」使用。
「其人」那一人。
「之道」方法。
「還治」反用於。
「之身」他的身上。
指用那人對付別人的方法,反用在他自己身上。
比喻報復,或害人的結果。
宋·朱熹《中庸集註》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