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ígòng
zǒng gòng
yǔ gòng
gòng jiàn
zhōng gòng
年級字:中(P1) 共(P1)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
専名術言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的簡稱。
「中」中國。
「共」共產黨的簡稱。「共產黨」是指貧窮國家的經濟系統通過人民共同勞動負責生產和分享成果,個人不持有私人財產,也稱為「無産階級」。
毛澤東先生於1921年在中國成立。自1949年開始在中國正式接管統治權,定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也簡稱為「中共」。
直到1981年6月,鄧小平先生開啓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倡導的改革開放以後,在社會主義及共產主義的理論及意識形態的基礎上,保持中國共產黨一黨執政的立場,並在市場經濟部份引入資本主義的概念。
guó gòng
年級字:國(P1) 共(P1)
詞性:名詞
常用書面語中國兩個政黨的合稱。
「國」中國國民黨簡稱。
「共」中國共產黨簡稱。
中國兩個政黨的合稱。
毛澤東 《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而鬥爭》:在國共兩黨合作的基礎上,建立全國各黨各派各界各軍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領導抗日戰爭,精誠團結,共赴國難。
gòng míng
年級字:共(P1) 名(P2)
詞性:名詞
一類事物共有的名稱。相當於類概念中的屬概念。與“別名”相對。
Gòng jūn
年級字:共(P1) 軍(P2)
詞性:名詞
中國人民解放軍(簡稱:人民解放軍、解放軍,英文:People's Liberation Army of China,英文縮寫:PLA)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主要的武裝力量。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是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義後留存的部隊中國工農革命軍,經過五次反圍剿的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在1949年合併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日聯軍等部隊陸續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最高軍事機關為中央軍事委員會,現役部隊由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組織而成。現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總人數約200萬人,是世界上現役兵員最多的國家。
gòng dù
gòng jù
gòng shì
年級字:共(P1) 事(P1)
詞性:名詞,動詞
同事一同工作他們是共事多年的朋友;共同生活,特指夫妻共同生活。
Gòng chǎng
gòng chǔ
gòng hé
gòng tóng
gòng tōng
年級字:共(P1) 通(P3)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比喻不同的人或事物存有共同的角度、觀念、構思、情感、方法,都可能連接起來的意思。
比喻不同的人或事物存有共同的角度、觀念、構思、情感、方法,都可能連接起來的意思。
唐·李商隱《無題》詩:「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gòng jì
gòng shí
gòng cún
gòng xiǎng
gòng míng
年級字:共(P1) 鳴(P4)
詞性:名詞
物體因共振而發聲的現象;思想上或感情上的相互感染而產生的情緒。
gōng gòng
Zhōng-Gòng
gòng yǒu
年級字:共(P1) 有(P1)
特有,
私有1.共同具有
2.法律上指共有權,即兩人(包括法人)或兩人以上對同一財產共同享有的所有權
gòng shí
年級字:共(P1) 識(P2)
詞性:形容詞
共鸣指一個社會不同階層、不同利益的人所尋求的共同認識、價值、理想。
年級字:鹿(P2) 車(P1) 共(P1) 挽(P4)
鹿車:古時的一種小車;挽:拉。舊時稱讚夫妻同心,安貧樂道。
《後漢書·鮑宣妻傳》:“妻乃悉歸侍御服飾,更著短布裳,與宣共挽鹿車歸鄉里。”
年級字:共(P1) 枝(P1) 別(P1) 幹(P2)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二回:“他們所注之書,或所見不同,各有所取;或師資相傳,共枝別幹。”
年級字:公(P1) 共(P1) 汽(P2) 車(P1)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
年級字:同(P1) 心(P1) 共(P1) 濟(P4)
年級字:衆(P3) 目(P1) 共(P1) 睹(P5)
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到了。形容非常明顯。亦作“衆目共視”、“衆目具瞻”。
宋·何尚之《答宋文帝讚揚佛教事》:“且觀世大士所降近驗,並即表身世,衆目共睹,祈求之家,其事相繼。”
年級字:同(P1) 生(P1) 共(P1) 死(P3)
《隋書·鄭譯傳》:“鄭譯與朕同生共死,間關危難,興言急此,何日忘之。”
年級字:人(P1) 所(P2) 共(P1) 知(P1)
宋·朱熹《封建》:“百於古今之變,利害之實,人所共知而易見者,亦復乖戾如此。”
年級字:生(P1) 死(P3) 與(P2) 共(P1)
《深情憶念周伯伯》:“幾十年來,周總理與我父親生死與共,休慼相關。”
年級字:通(P3) 共(P1) 有(P1) 無(P2)
年級字:患(P3) 難(P2) 與(P2) 共(P1)
三國·魏·曹植《求自試表》:“而臣敢陳聞於陛下者,誠與國分形同氣,憂患共之者也。”
年級字:共(P1) 商(P2) 國(P1) 是(P1)
國是:國事;國家的大政方針。共同商量國家的政策和方針。
年級字:松(P1) 蘿(P3) 共(P1) 倚(P5)
年級字:獲(P5) 雋(P0) 公(P1) 車(P1)
漢代曾以公家車馬送應舉的人,後以公車指入京應試的人。“獲雋公車”爲會試得中的意思。
《紅樓夢》第一○三回:“學生自蒙慨贈到都,託庇獲雋公車。受任貴鄉,始知老先生超悟塵凡,飄舉仙境。”
年級字:和(P1) 衷(P6) 共(P1) 濟(P4)
衷:內心;濟:渡。大家一條心,共同渡過江河。比喻同心協力,克服困難。
《尚書·皋陶謨》:“同寅協恭和衷哉。”《國語·魯語下》“夫苦匏不材於人,共濟而已。”
年級字:連(P1) 枝(P1) 共(P1) 冢(P0)
晉·幹寶《搜神記》第11卷:“便有大梓生於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體相就,根交於下,枝錯於上。”
年級字:休(P1) 戚(P5) 與(P2) 共(P1)
《晉書·王導傳》:“吾與元規休戚是同,悠悠之談,宜絕智者之口。”
年級字:雅(P3) 俗(P2) 共(P1) 賞(P4)
形容某些文藝作品既優美,又通俗,各種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夠欣賞。
明·孫人儒《東郭記·綿駒》:“聞得有綿駒善歌,雅俗共賞。”
年級字:天(P1) 人(P1) 共(P1) 鑑(P0)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二十九回:“區區之心,唯以地方秩序爲主,以人民生命財產爲重,始終不渝,天人共鑑。”
年級字:同(P1) 牀(P1) 共(P1) 枕(P5)
《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石郎附馬傳》:“我王若依小臣奏,休信同牀共枕人。”
年級字:同(P1) 文(P1) 共(P1) 規(P4)
年級字:同(P1) 休(P1) 共(P1)
①指同歡樂共憂患。形容關係密切,利害一致。②偏指共患難。亦作“同休等戚”。
年級字:同(P1) 文(P1) 共(P1) 軌(P5)
同文:全國所用的文字相同;共軌:全國車轍闊狹相同。統一文字,統一車轍。比喻國家統一。
《禮記·中庸》:“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年級字:同(P1) 條(P1) 共(P1) 貫(P1)
條:枝條;貫:錢串。長在同一枝條上。比喻事理相通,脈絡連貫。
《漢書·董仲舒傳》:“帝王之道,豈不同條共貫歟?”
年級字:風(P1) 雨(P1) 共(P1) 舟(P2)
他倆平日相處雖不甚和睦,但在面臨共同危難之時,還是~,患難與共。
年級字:奇(P2) 文(P1) 共(P1) 賞(P4)
年級字:同(P1) 甘(P2) 共(P1) 苦(P1)
《戰國策·燕策一》:“燕王吊死問生,與百姓同其甘苦。”
年級字:有(P1) 目(P1) 共(P1) 睹(P5)
年級字:有(P1) 目(P1) 共(P1) 見(P1)
清·陳確《大學辨一·翠薄山房帖》:“《大學》紛紛言先言後,有目共見。”
年級字:不(P1) 共(P1) 戴(P3) 天(P1)
戴:加在頭上或用頭頂着。不願和仇敵在一個天底下並存。形容仇恨極深。
年級字:人(P1) 神(P1) 共(P1) 嫉(P4)
唐·韓愈《黃家賊事宜狀》:“實由自邀功賞,造作兵端,人神共嫉,以致殃咎。”
年級字:共(P1) 爲(P2) 脣(P3) 齒(P3)
《三國志·蜀書·鄧芝傳》:“蜀有重險之固,吳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長,共爲脣齒,進可併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
年級字:同(P1) 惡(P3) 共(P1) 濟(P4)
年級字:衆(P3) 所(P2) 共(P1) 知(P1)
宋·朱熹《朱子語類·大學三》:“雖十目視十手指衆所共知之處,亦自七顛八倒了,更如何地謹獨。”
年級字:同(P1) 源(P3) 共(P1) 流(P1)
年級字:牛(P1) 驥(P0) 共(P1) 牢(P3)
《晉書·張載傳》:“及其無事也,則牛驥共牢,利鈍齊列,而無長塗犀革以決之,此離朱與瞽者同眼之說也。”
年級字:甘(P2) 苦(P1) 與(P2) 共(P1)
甘苦:歡樂和痛苦;與共:共同在一起。共同享受歡樂與幸福,共同承擔痛苦與磨難。
《戰國策·燕策一》:“燕王吊死問生,與百姓同其甘苦。”
年級字:同(P1) 心(P1) 共(P1) 膽(P3)
年級字:有(P1) 目(P1) 共(P1) 賞(P4)
清·劉鶚《老殘遊記》第十二回:“這人負一時盛名,而《湘軍志》一書做的委實是好,有目共賞。”
年級字:安(P1) 危(P3) 與(P2) 共(P1)
共同享受安樂,共同承擔危難。形容關係密切,利害相連。
三國魏·曹植《求自試表》:“而臣敢陳聞於陛下者,誠與國分形同氣,憂患共之者也。”
年級字:同(P1) 聲(P1) 共(P1) 氣(P1)
清·李漁《蜃中樓·耳卜》:“我想世上的人,同聲共氣的也有,誰似我們兩個德性、才華,不爭分寸。”
年級字:首(P1) 尾(P1) 共(P1) 濟(P4)
年級字:共(P1) 挽(P4) 鹿(P2) 車(P1)
挽:拉;鹿車:古時的一種小車。舊時稱讚夫妻同心,安貧樂道。
《後漢書·鮑宣妻傳》:“妻乃悉歸侍御服飾,更著短布裳,與宣共挽鹿車歸鄉里。”
年級字:人(P1) 神(P1) 共(P1) 憤(P4)
《舊唐書·於柚傳》:“肆行暴虐,人神共憤,法令不容。”
年級字:休(P1) 與(P2) 共(P1)
《晉書·王導傳》:“吾與元規休慼是同,悠悠之談,宜絕智者之口。”
年級字:同(P1) 胞(P2) 共(P1) 氣(P1)
年級字:通(P3) 無(P2) 共(P1) 有(P1)
年級字:衆(P3) 目(P1) 共(P1) 視(P1)
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到了。形容非常明顯。同“衆目共睹”。
宋·歐陽修《論臺諫官唐介等宜早牽復札子》:“言一出則萬口爭傳,衆目共視,雖欲爲私,其勢不可。”
年級字:共(P1) 為(P2) 唇(P3) 齒(P3)
《三國志·蜀書·鄧芝傳》:“蜀有重險之固,吳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長,共為唇齒,進可並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
年級字:同(P1) 舟(P2) 共(P1) 濟(P4)
舟:船;濟:渡,過灑。坐一條船,共同渡河。比喻團結互助,同心協力,戰勝困難。也比喻利害相同。
《孫子·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年級字:同(P1) 音(P1) 共(P1) 律(P5)
漢·趙曄《吳越春秋·夫差內傳》:“且吳與越,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
年級字:通(P3) 憂(P3) 共(P1) 患(P3)
年級字:中(P1) 共(P1) 中(P1) 央(P1)
詞性:名詞
常用書面語,
専名術言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簡稱。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簡稱。「共產黨」是指貧窮國家的經濟系統通過人民共同勞動負責生產和分享成果,個人不持有私人財產,也稱為「無産階級」。
毛澤東先生於1921年在中國成立。自1949年開始在中國正式接管統治權,定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也簡稱為「中共」。
直到1981年6月,鄧小平先生開啓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倡導的改革開放以後,在社會主義及共產主義的理論及意識形態的基礎上,保持中國共產黨一黨執政的立場,並在市場經濟部份引入資本主義的概念。
年級字:分(P2) 甘(P2) 共(P1) 苦(P1)
年級字:同(P1) 舟(P2) 共(P1) 命(P3)
清·吳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百二回:“佔光又催着道:‘我們此刻,統共一十四個人,真正同舟共命,務求大家想個法子,脫了干係纔好。’”
年級字:分(P2) 形(P2) 共(P1) 氣(P1)
年級字:合(P1) 衷(P6) 共(P1) 濟(P4)
謝彬《民國政黨史》第四節:“進步黨亦感兩黨提攜之必要,故遇事胥能合衷共濟。”
年級字:共(P1) 枝(P1) 別(P1) 乾(P1)
年級字:共(P1) 貫(P1) 同(P1) 條(P1)
串在同一錢串上,長在同一枝條上。比喻脈絡連貫,事理相通。
清·王夫之《石崖先生傳略》:“涕笑皆神之所行,逡巡皆氣之所應,固可於此得吾兄……共貫同條之精爽。”
年級字:中(P1) 國(P1) 共(P1) 産(P1) 黨(P6)
詞性:名詞
専名術言共産黨、共黨、中共無産階級的政黨。
「共」共同。
「產」生產、產業。
「黨」政治黨派。
指貧窮國家的經濟系統通過人民共同勞動負責生產和分享成果,個人不持有私人財產,也稱為「無産階級」。毛澤東先生於1921年在中國成立。自1949年開始在中國正式接管統治權,定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也簡稱為「中共」。
直到1981年6月,鄧小平先生開啓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倡導的改革開放以後,在社會主義及共產主義的理論及意識形態的基礎上,保持中國共產黨一黨執政的立場,並在市場經濟部份引入資本主義的概念。
tóng shēng sǐ gòng cún wáng
年級字:同(P1) 生(P1) 死(P3) 共(P1) 存(P3) 亡(P2)
《隋書·鄭譯傳》:“鄭譯與朕同生共死,間關危難,興言急此,何日忘之。”
年級字:中(P1) 華(P2) 人(P1) 民(P1) 共(P1) 和(P1) 國(P1)
詞性:名詞
China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的國名。
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國家, 於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位于亞洲東部,面積大約9600000平方公裏,人口14億。首都北京。 中國是亞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