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挑(P3) 麼(P1) 挑(P3) 六(P1)
年級字:六(P1) 根(P1) 清(P1) 淨(P2)
六根:佛家語,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達到遠離煩惱的境界爲六根清靜。比喻已沒有任何慾念。
隋·隋煬帝《寶臺經藏願文》:“五種法師,俱得六根清淨。”
年級字:三(P1) 不(P1) 拗(P0) 六(P1)
年級字:六(P1) 畜(P4) 興(P2) 旺(P4)
六畜:牛、馬、羊、豬、雞、狗。指各種牲畜、家禽繁衍興旺。
年級字:四(P1) 衝(P2) 六(P1) 達(P1)
年級字:飛(P1) 霜(P3) 六(P1) 月(P1)
年級字:三(P1) 親(P1) 六(P1) 故(P1)
年級字:三(P1) 推(P2) 六(P1) 問(P1)
元·孫仲章《勘頭巾》第三折:“有他娘子將小人告到官中,三推六問,吊拷繃扒,打的小人受不過,只得屈招了。”
年級字:三(P1) 災(P3) 六(P1) 難(P2)
比喻小孩生來多病。也形容經常遭遇不幸。同“三災八難”。
年級字:六(P1) 親(P1) 不(P1) 認(P2)
形容不重天倫,不通人情,對親屬都不顧。有時也指對誰都不講情面。
馮德英《苦菜花》第三章:“我丟了差事雲找他,他不惟不幫忙,反倒六親不認了。”
年級字:三(P1) 茶(P2) 六(P1) 飯(P1)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十六回:“你卻要好生服侍我師父,逐日家三茶六飯,不可欠缺。”
年級字:五(P1) 黃(P1) 六(P1) 月(P1)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十二七回:“只爲五黃六月,無人使喚,父母又年老,所以親身來送。”
年級字:三(P1) 班(P2) 六(P1) 房(P1)
三班:指皁、壯、快班,均爲差役;六房:指吏、戶、禮、兵、刑、工房,均爲書辦胥吏。明、清時州縣衙門中吏役的總稱。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想這新年大節,老爺衙門裏,三班六房,那一位不送帖子來。”
年級字:五(P1) 脊(P6) 六(P1) 獸(P3)
老舍《四世同堂》:“這些矛盾在他心中亂碰,使他一天到晚的五脊六獸的不大好過。”
年級字:六(P1) 臂(P2) 三(P1) 頭(P1)
明·孟稱舜《死裏逃生》第一折:“便六臂三頭待怎麼,料應飛不出這天羅嘑。”
年級字:三(P1) 首(P1) 六(P1) 臂(P2)
神道的形狀。後比喻神通廣大,本領出衆。同“三頭六臂”。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六十三回:“子牙見對營門一人,三首六臂,青面獠牙。”
年級字:四(P1) 不(P1) 拗(P0) 六(P1)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一:“衆人聽得,盡拍手道:‘黃先生說得有理。’一齊就去辨悟身邊,討取來看。辨悟四不拗六,抵當衆人不住,只得解開包袱,攤在艙板上。”
年級字:呼(P2) 麼(P1) 喝(P1) 六(P1)
麼、六:骰子的點了。擲骰子時的喊聲。泛指賭博。也形容吆喝。
元·無名氏《氣英布》第三折:“咱則道舌刺刺言十妄九,村棒棒呼麼喝六。”
年級字:諸(P4) 親(P1) 六(P1) 眷(P6)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自此,嚴監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頭。諸親六眷都來問候。”
年級字:五(P1) 合(P1) 六(P1) 聚(P3)
《史記·春申君列傳》:“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王之威亦單矣。”
年級字:六(P1) 尺(P1) 之(P2) 託(P4)
年級字:三(P1) 對(P1) 六(P1) 面(P1)
指有關雙方在證人或中間人在場時,辦理手續或說明情由。
茅盾《子夜》:“回頭我自會請三先生來,大家三對六面講個明白。”
年級字:五(P1) 臟(P4) 六(P1) 腑(P0)
五臟:脾、肺、腎、肝、心;六腑: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膽。人體內臟器官的統稱。也比喻事物的內部情況。
《呂氏春秋·達鬱》:“凡人三百六十節、九竅、五臟六腑。”
年級字:身(P1) 懷(P3) 六(P1) 甲(P1)
年級字:五(P1) 積(P3) 六(P1) 受(P2)
年級字:五(P1) 搶(P2) 六(P1) 奪(P3)
年級字:五(P1) 雀(P3) 六(P1) 燕(P2)
《九章算術·方程》:“今有五雀六燕,集稱之衡,雀俱重,燕俱輕, 一雀一燕交而處,衡適平。”
年級字:四(P1) 清(P1) 六(P1) 活(P1)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九回:“何濤道:‘這幾個都是久慣做公的,四清六活的人,卻怎地也不曉事,如何不着一隻船轉來回報?不想這些帶來的官兵,人人亦不知顛倒’”
年級字:六(P1) 根(P1) 清(P1) 靜(P2)
六根:佛家語,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達到遠離煩惱的境界爲六根清靜。比喻已沒有任何慾念。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以是功德,莊嚴六根,皆令清靜。”
年級字:六(P1) 道(P1) 輪(P2) 迴(P3)
佛教語,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和地獄道。指衆生輪迴的六大去處,即在這六道中輪回生死。
唐·張說《唐陳州龍興寺碑》:“聖人有以見六趣輪迴,是無明網,故決之以定力。”
年級字:六(P1) 出(P1) 紛(P2) 飛(P1)
漢·韓嬰《韓詩外傳》:“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獨六出。”
年級字:三(P1) 宮(P2) 六(P1) 院(P1)
元·無名氏《抱妝盒》楔子:“兀那三宮六院,妃嬪綵女聽者:明日聖駕親到御園,打一金彈,金彈落處,有拾得者。”
年級字:五(P1) 冬(P1) 六(P1) 夏(P1)
年級字:六(P1) 三(P1) 略(P3)
《六韜》、《三略》:都是古代的兵書。後泛指兵書、兵法。
《後漢書·何進傳》李賢注:“太公《六韜篇》第一《霸典文論》,第二《文師武論》,第三《龍韜主將》,第四《虎韜偏裨》,第五《豹韜校尉》,…”《隋書·經籍志》:“《三略》,下邳神人撰。”
年級字:六(P1) 趣(P3) 輪(P2) 迴(P3)
佛教語。指衆生輪迴的六大去處,即在這六道中輪回生死。同“六道輪迴”。
年級字:三(P1) 親(P1) 六(P1) 眷(P6)
三親:父母、兄弟、夫婦;眷:家屬、親戚。泛指衆親戚。
元·關漢卿《魯齋郎》第一折:“那裏管三親六眷盡埋冤。”
年級字:三(P1) 茶(P2) 六(P1) 禮(P2)
我國舊時習俗,娶妻多用茶爲聘禮,所以女子受聘稱爲受茶。六禮,即婚姻據以成立的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六種儀式。參閱明陳耀文《天中記》卷四四、《儀禮·士昏禮》。
年級字:五(P1) 石(P1) 六(P1)
語出《公羊傳·僖公十六年》:“霣石於宋五。是月,六鷁退飛過宋都。曷爲先言霣而後言石?霣石記聞,聞其磌然,視之則石,察之則五……曷爲先言六而後言鷁?六鷁退飛,記見也,視之則六,察之則鷁,徐而察之則退飛。”
年級字:六(P1) 通(P3) 四(P1) 辟(P4)
年級字:大(P1) 年(P1) 初(P2) 六(P1)
詞性:名詞
年初六、馬日人類傳統文化,中國農曆新年的節日。
中國農曆正月第六天,又稱為年初六。
中國傳統習俗,春節從初一至十分別定為雞日、犬日、豬日、羊日、牛日、馬日、人日、穀日、天日、地日,年初六寓意牛的生日。
年級字:三(P1) 頭(P1) 六(P1) 證(P4)
年級字:六(P1) 朝(P3) 金(P1) 粉(P2)
六朝:南朝吳、東晉、宋、齊、樑、陳六個朝代;金粉:舊時婦女妝飾用的鉛粉,常用以形容繁華綺麗。亦形容六朝的靡麗繁華景象。
元·無名氏《醉花陰·秋懷》:“他他他把六朝金粉收拾去,單單單留下寫恨幾行書。”
年級字:五(P1) 顏(P2) 六(P1) 色(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七彩繽紛色彩美麗、花樣繁多,帶有喜慶的感覺。
「七彩」一般指天上彩虹的七種顏色。
「繽紛」燈光閃閃,色彩繁多、燦爛的感覺。
形容色彩美麗、花樣繁多,帶有喜慶的感覺。
也引伸爲各色各樣。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四回:「惟各人所登之雲,五顏六色,其形不一。」
《鏡花緣.第一四回》:「惟各人所登之雲,五顏六色,其形不一。」
年級字:六(P1) 朝(P3) 脂(P4) 粉(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盛妝的儀容。
《群音類選.靺鞨記.賞月遇惡》:「且樂平生,塵寰事,幾變更,六朝脂粉飛灰冷。」
年級字:眼(P1) 觀(P2) 六(P1) 路(P1)
眼睛看到四面八方。形容機智靈活,遇事能多方觀察,全面瞭解。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3回:“爲將之道,身臨戰場,務要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年級字:六(P1) 合(P1) 之(P2) 內(P1)
《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六合之內,聖人論而不存。”
年級字:六(P1) 通(P3) 四(P1) 達(P1)
年級字:七(P1) 情(P2) 六(P1) 慾(P5)
詞性:名詞
情感和慾望的分類及定義。
情感和慾望的分類及定義。有三種主要七情的流傳:
儒家:喜、怒、哀、懼、愛、惡、欲
佛教:喜、怒、憂、懼、愛、憎、欲
中醫:喜、怒、憂、思、悲、恐、驚
六欲相傳包括:
眼 - 見欲,貪美色奇物、
耳 - 聽欲,貪美音贊言、
鼻 - 香欲,貪香味、
舌 - 味欲,貪美食口快、
身 - 觸欲,貪舒適享受、
意 - 意欲,貪聲色、名利、恩愛。
佛教典籍《大智度論》指六欲:
色欲、形貌欲、威儀姿態欲、言語音聲欲、細滑慾和人相欲。
關鍵是把世俗的人對異性存有天生的六種「情慾」。
東漢哲人高誘:「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泛指人與生俱來的生理需求或慾望。
《禮記·禮運》:「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六欲:生死耳目口鼻。」
年級字:六(P1) 月(P1) 飛(P1) 霜(P3)
年級字:五(P1) 角(P2) 六(P1) 張(P2)
唐·鄭啓《開天傳言記》:“今日是千年一遇,叩頭莫五角六張。”
年級字:三(P1) 十(P1) 六(P1) 行(P1)
年級字:六(P1) 馬(P1) 仰(P4) 秣(P6+)
《荀子·勸學》:“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
年級字:六(P1) 出(P1) 奇(P2) 計(P2)
詞性:動詞
成語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史記·陳丞相世家》:“凡六出奇計,輒益邑,凡六益封。”
年級字:呼(P2) 幺(P0) 喝(P1) 六(P1)
幺、六:骰子的點了。擲骰子時的喊聲。泛指賭博。也形容吆喝。
元·無名氏《氣英布》第三折:“咱則道舌刺刺言十妄九,村棒棒呼幺喝六。”
年級字:五(P1) 藏(P2) 六(P1) 府(P2)
指體內全部器官。五藏:心、肺、脾、肝、腎。六府:大腸、小腸、胃、膽、膀胱、三焦。亦作“五臟六腑”。
年級字:五(P1) 虛(P4) 六(P1) 耗(P4)
年級字:六(P1) 街(P2) 三(P1) 市(P2)
六街:唐代長安城中的六條大街;市:古代稱早晨、中午、傍晚爲三時之市。泛指大街小巷。
《資治通鑑·唐紀睿宗景雲元年》:“中書舍人韋元徼巡六街。”《周禮·地官·司市》
年級字:三(P1) 街(P2) 六(P1) 市(P2)
《蕩寇志》第七十五回:“雖有三街六市,出門便被紗兜兒廝蒙着臉,真是討厭。”
年級字:駢(P0) 四(P1) 儷(P0) 六(P1)
駢:並列,對偶;儷:成雙,成對。指多用四字、六字句對偶排比的駢體文。
年級字:五(P1) 親(P1) 六(P1) 眷(P6)
年級字:七(P1) 情(P2) 六(P1) 欲(P5)
詞性:名詞
情感和慾望的分類及定義。
情感和慾望的分類及定義。有三種主要七情的流傳:
儒家:喜、怒、哀、懼、愛、惡、欲
佛教:喜、怒、憂、懼、愛、憎、欲
中醫:喜、怒、憂、思、悲、恐、驚
六欲相傳包括:
眼 - 見欲,貪美色奇物、
耳 - 聽欲,貪美音贊言、
鼻 - 香欲,貪香味、
舌 - 味欲,貪美食口快、
身 - 觸欲,貪舒適享受、
意 - 意欲,貪聲色、名利、恩愛。
佛教典籍《大智度論》指六欲:
色欲、形貌欲、威儀姿態欲、言語音聲欲、細滑慾和人相欲。
關鍵是把世俗的人對異性存有天生的六種「情慾」。
東漢哲人高誘:「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泛指人與生俱來的生理需求或慾望。
《禮記·禮運》:「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六欲:生死耳目口鼻。」
年級字:三(P1) 六(P1) 九(P1) 等(P2)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五回:“你們這些兔子,真是些沒良心的忘八羔子!天天在一處,誰的恩你們不沾?只不過這會子輸了幾兩銀子,你們就這樣三六九等兒的了。”
年級字:六(P1) 畜(P4) 不(P1) 安(P1)
清·劉鶚《老殘遊記》第四回:“人家結髮夫妻過的太太平平和和氣氣的日子,要我去擾得人家六畜不安,末後連我也把個小命兒送掉了,圖着什麼呢?”
年級字:五(P1) 音(P1) 六(P1) 律(P5)
五音:指宮、商、角、徵、羽五個音階;六律:定樂器的標準。指古代音律。後也泛指音樂。
《尚書·益稷》:“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在治忽;以出納五言,汝聽。”《孟子·離婁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年級字:三(P1) 頭(P1) 六(P1) 臂(P2)
三個腦袋,六條胳臂。原爲佛家語,指佛的法相。後比喻神奇的本領。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三:“三頭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吒撲帝鍾。”
年級字:六(P1) 塵(P2) 不(P1) 染(P3)
佛教語,六塵:指色、聲、香、味、觸、法。指排除物慾,保持心地潔淨。
唐·武三思《孝明皇后碑》:“六塵不染,孤標水上之花。”
年級字:六(P1) 尺(P1) 之(P2) 孤(P3)
《論語·泰伯》:“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年級字:六(P1) 神(P1) 不(P1) 安(P1)
六神:道家認爲人的心、肺、肝、腎、脾、膽各有神靈主宰,稱爲六神。形容驚慌着急,沒了主意,不知如何纔好。
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三十二:“凡人臥,頭邊勿安放火爐,令人六神不安。”
年級字:三(P1) 媒(P3) 六(P1) 證(P4)
舊時婚姻,由父母包辦,還必須有媒人介紹。表示鄭重其事。
元·武漢臣《生金閣》第二折:“我大茶小禮,三媒六證,親自娶了個夫人。”
年級字:三(P1) 頭(P1) 六(P1) 面(P1)
年級字:三(P1) 街(P2) 六(P1) 巷(P2)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四回:“這三街六巷,憑他是誰,有人得罪了我醉金剛倪二的街坊,管叫他人離家散。”
年級字:六(P1) 街(P2) 三(P1) 陌(P3)
年級字:六(P1) 問(P1) 三(P1) 推(P2)
年級字:五(P1) 心(P1) 六(P1) 意(P1)
年級字:六(P1) 親(P1) 無(P2) 靠(P2)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一回:“今幸叔叔到此。我家現在六親無靠,故鄉舉目無親,除叔叔外,別無可託之人。”
年級字:挑(P3) 幺(P0) 挑(P3) 六(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八回:“這一點子小崽子,也挑幺挑六,鹹嘴淡舌,咬羣的騾子似的。”
年級字:三(P1) 姑(P2) 六(P1) 婆(P1)
元·陶宗儀《輟耕錄》卷十三:“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者,牙婆、媒婆、師婆、虔婆、藥婆、穩婆也。”
年級字:三(P1) 百(P1) 六(P1) 十(P1) 行(P1)
明·無名氏《白兔記·投軍》:“左右的,與我扯起招軍旗,叫街坊上民庶,三百六十行做買賣的,願投軍者,旗下報名。”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八:“三百六十行中人,盡有狼心狗行,狠似強盜之人。”
年級字:一(P1) 退(P2) 六(P1) 二(P1) 五(P1)
歐陽山《三家巷》二七:“陳家的老的、小的,只是個一退六二五,說他們做買賣的人素來不結交官府,推得乾乾淨淨!”
年級字:法(P1) 不(P1) 傳(P2) 六(P1) 耳(P1)
年級字:板(P2) 板(P2) 六(P1) 十(P1) 四(P1)
宋時官鑄銅錢,每板六十四文,不得增減。比喻刻板不知變通。板:即“版”,鑄錢的模子。
清·範寅《越諺·數目之諺》:“板板六十四,鑄錢定例也,喻不活。”
年級字:六(P1) 耳(P1) 不(P1) 同(P1) 謀(P4)
原意是三個人知道就不能保守祕密。後也比喻輕信傳聞的話沒有益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六耳不同謀。且去,來日來。”
年級字:版(P4) 版(P4) 六(P1) 十(P1) 四(P1)
清·範寅《越諺·數目之諺》:“版版六十四,鑄錢定例也,喻不活。”
年級字:一(P1) 推(P2) 六(P1) 二(P1) 五(P1)
guò wǔ guān zhǎn liù jiàng
年級字:過(P1) 五(P1) 關(P2) 斬(P2) 六(P1) 將(P3)
比喻克服重重困難。這是《三國演義》中描寫關羽的故事。
《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76回:“這如今萬世之下,那一個不說道過五關斬六將、掀天揭地的好大丈夫?”
sān shí liù cè zǒu wéi shàng cè
年級字:三(P1) 十(P1) 六(P1) 策(P4) ,(P1) 走(P1) 爲(P2) 上(P1) 策(P4)
原指無力抵抗敵人,以逃走爲上策。後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
《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
sān shí liù jì zǒu wéi shàng jì
年級字:三(P1) 十(P1) 六(P1) 計(P2) ,(P1) 走(P1) 爲(P2) 上(P1) 計(P2)
原指無力抵抗敵人,以逃走爲上策。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
《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
年級字:小(P1) 六(P1) 文(P1) 章(P3) :(P1) 愛(P1) 護(P2) 地(P1) 球(P2) (P1) 從(P1) 我(P1) 做(P1) 起(P1)
當你看到報道說, 香港現有的三個堆填區將於2014 、 2016 和2018 年逐一飽和, 你能處之泰然嗎? 當看完一齣又一齣描述世界末日慘況的電影, 你能無動環於衷嗎? 是的, 地球媽媽正在向我們大聲抗議, 日益惡劣的環境污染, 已經讓她不堪重負。
我們為了自己生活得「 更好」 , 工廠亂排污水, 煙囪冒著濃濃的黑煙; 胡亂砍伐森林, 使大片的土地變成荒漠; 出門以車代步, 汽車廢氣充斥著整個城市;濫殺動物, 使很多生物從地球上消失。地球媽媽那麼愛我們讓我們在藍天白雲下無憂無慮地生活, 可我們就是這樣回報她的嗎?
與其恐懼地球末日的到來, 不如從現在做起, 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愛護地球! 我們要保護周圍的環境, 不亂扔廢棄物, 不亂倒垃圾, 愛護花草樹木; 我們要節約用水、 用電、 用紙, 保護我們現有的資源; 我們要多參加植樹造林活動, 擴大周圍的綠地面積; 我們能走路的時候不開車, 如果路遠, 可以選擇地鐵這些較環保的公共交通工具。
從今天起, 我們這些地球小衛士都要好好愛護地球媽媽, 我們愛她, 她才會更愛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