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ā
年級字:八(P1)
詞性:名詞,形容詞,數詞
六,
兮,
公,
共,
兵,
具,
其,
典,
兼,
冀。捌,
8- 數值、次數、排列順序
1. 數值 :阿拉伯數字 8。
2. 單位: 八名、八位、八隻、八個、八條、 八仙、八卦 ⋯⋯
3. 次數:第八次。
4. 次序:第八位、第八名。
- 整體、全面、混亂、世襲關係
1. 多方面: 八面玲瓏、四通八達、八面威風、四維八德、八國聯軍、才高八斗。
2. 混亂: 七手八腳。
3. 世襲關係: 八拜之交。
bā jùn
年級字:八(P1) 駿(P0)
詞性:名詞
1.相傳為週穆王的八匹名馬。八駿之名,說法不一。
2.明成祖的八匹名馬。
3.指皇帝的車駕。
bā chā
bā suì
bā jīng
sānbā
年級字:三(P1) 八(P1)
帶有傻氣,做事莽撞或不得體的形容語。與吳語的“十三點”相類。
wáng bā
bā nián
bā bā
年級字:八(P1) 八(P1)
詞性:名詞
1. 老者之稱。
明方以智《通雅·稱謂》:“八八,乃迻語之稱巴巴也。《唐書》, 德宗以懷光外孫燕八八為後八八,蓋迻語稱老成者曰八八,或巴巴。今回回教以老成者呼八八,其聲近'把'。”《正字通·父部》:“夷語稱老者為八八或巴巴,後人因加父作'爸'字。”2. 八八的乘積,即六十四。
《易緯乾鑿度》卷上:“八八推盪,運造縱橫。”《漢書·律曆誌上》:“統八卦,調八風,理八政,正八節,諧八音,舞八佾,監八方,被八荒,以終天地之功,故八八六十四。”
3. 謂二物分異或相背。
北周衛元嵩《元包經·少陽》:“艮,屾八八,北癶癶,門之非,徑之韋。” 蘇源明傳:“屾八八,二山相拆也;北癶癶,兩人相背也。”
qiūbā
bā zì
年級字:八(P1) 字(P1)
詞性:名詞
用天干和地支表示一個人出生的年、月、日、時的八個字,算命者認為從生辰八個字可推算一個人的命運;舊時還用於婚配中的算命
bā gē
bā dù
年級字:八(P1) 度(P2)
詞性:名詞
在音樂中,相鄰的音組中相同音名的兩個音,包括變化音級,稱之為八度。
qiān bā
bā dá
年級字:八(P1) 達(P1)
詞性:形容詞
1.道路八面相通。
2.指四面相通的道路,後用以形容交通的便利。
jiǔ bā
bā tiáo
年級字:八(P1) 條(P1)
詞性:名詞
麻將牌中的一張牌,與六條七條九條相鄰,六條七條胡八條(或者五條),稱五八條胡,七條九條胡八條,稱作夾胡。
Cóng bā
Bā bèi
dì bā
年級字:第(P1) 八(P1)
詞性:數詞
1. 常用順序詞: 第一、第二、第三...。
2. 姓氏
bā zuò
年級字:八(P1) 座(P2)
詞性:名詞,量詞
1.八台
2.地址:第八座。第八幢。
3.官職名稱。八座,東漢稱六曹尚書及尚書令、尚書僕射為八座,三國魏與南朝宋、齊僅有五曹尚書,合尚書令與尚書左、右僕射為八座。 隋、唐以六部尚書及尚書令、尚書左右僕射為八座。 清稱六部尚書為八座。
4.星宿名稱。紫微斗數之八座星
bā èr
bā yuè
bā mén
年級字:八(P1) 門(P1)
詞性:名詞
八門在奇門遁甲天、地、人格局中代表人事,所以在奇門預測中極為重要,特別是用神所臨之門,以及值使門即值班的門,與所測人間事物關係很大。八門在五行上各有所屬,開、休、生為三吉門,死、驚、傷為三凶門,杜門、景門中平,預測時常以它們落宮狀況,即與所落之宮的五行生克和旺相休囚來定吉凶、斷應期。
bā fāng
年級字:八(P1) 方(P1)
1.東、西、南、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八個方向2.泛指各方。如:四面八方
bā luò
bā jiǔ
sì bā
年級字:四(P1) 八(P1)
詞性:名詞
指四時八節。
例:晉葛洪《抱朴子·廣譬》:“是以惠和暢於九區,則七耀得於玄昊;殘害著於品物,則二氣謬於四八。”《隋書·天文志上》:“ 張平子、 陸公紀之徒,咸以為推步七曜之道,以度歷象昏明之證候,校以四八之氣,考以漏刻之分,佔晷影之往來,求形驗於事情,莫密於渾像也。”
bā lù
bā bǎo
年級字:八(P1) 寶(P2)
詞性:名詞
1.天子八種印璽的總稱。
2.八寶(學名:Hylotelephium erythrostictum (Miq.) H. Ohba):多年生草本。塊根胡蘿蔔狀。
bā bǎi
bā diǎn
Bā dà
Bāqiān
年級字:八(P1) 千(P1)
詞性:數詞
八千是一個阿拉伯數字,四位數,遵循十進制原則。此外在河南新鄭市有個八千鄉,八千鄉位於鄭州市南35公里處,西鄰新鄭市區,東接尉氏,南臨長葛,是許昌、鄭州、開封三市的交界處, “三角”位置與廣闊的市場左右逢源。全鄉總面積66.8平方公里,轄27個行政村。八千擁有便利的交通優勢,距京珠高速公路新鄭出口處600米,距京廣鐵路新鄭站5公里,距鄭州新鄭國際機場17公里。正在建設的省道S323橫跨東西,已開通的新港大道(省道S223段)縱貫南北,省道S323、S223在八千交匯,為八千的發展帶來了強大的衝擊和震撼。
Bā máo
Bā rì
shíbā
bā wàn
èr bā
年級字:二(P1) 八(P1)
詞性:名詞
1.即十六。十六人。古代歌舞分為兩列,每列八人。2.即十六。農曆每月十六日
bā jiǎo
年級字:八(P1) 角(P2)
詞性:名詞
一種常綠灌木,葉子長橢圓形,花紅色,果實呈八角形。也叫八角茴香或大茴香
bā céng
bā miàn
年級字:八(P1) 面(P1)
詞性:名詞
1.八張臉。
例:漢 焦贛 《易林·艮之頤》:“八面九口長舌。”
2.。一物的八面。
例:漢 應劭 《風俗通·聲音·鼓》:“雷鼓八面,路鼓四面,睪鼓、晉鼓皆兩面。”
3.八方。
例:唐 黃滔 《壺公山詩》:“八面峯巒秀,孤高可偶然。” 清 趙翼 《閒居讀書作》詩之一:“吾曹才力弱,漫詡當八面。”
4.各個方面
例:八面威風,八面玲瓏
bā gǔ
年級字:八(P1) 股(P3)
詞性:名詞
中國明、清科舉考試用的文體。也稱製藝、時文。文體有固定格式,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部分組成。內容空洞,形式死板。後用以比喻空洞死板的文章、講演等。
qī bā
年級字:七(P1) 八(P1)
詞性:形容詞
1.七八成。表示將近達到某種極限。2.差不多;大概。
bā qí
年級字:八(P1) 旗(P3)
詞性:名詞
清代滿族的軍隊組織和戶口編制制度,以旗為號,分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旗。後又增建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八旗人的後代稱八旗子弟,後多藉指倚仗祖上有功於國而自己遊手好閒的紈絝子弟。
bā zhé
年級字:八(P1) 折(P2)
詞性:量詞,量詞
一種量度折扣的量度。
八折是按指定價格扣除百份之二十。
bā xiān
年級字:八(P1) 仙(P2)
詞性:名詞
神話傳說中道教八位神仙,即漢鐘離、李鐵拐、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
bā guà
年級字:八(P1) 卦(P1)
詞性:名詞
三爻成卦,陰陽、 乾、坤、震、巽、坎、離、艮、兌。
八卦: 中國文化古典作品出易經中所列出的八種符號。相傳為伏羲氏所作,稱為「八卦」,象徵自然現象及人事的變化,主要用來推算命運的吉凶。
總稱「三爻成卦」,爻由陰(⚋)、陽(⚊)二爻組合而成。由陰、陽爻組成八種不同的形式: 乾(☰)、兌(☱)、離(☲)、震(☳)、巽(☴)、坎(☵)、艮(☶)、坤(☷)。
各自有其代表,例如乾代表地: 乾(地)、坤(山)、震(水)、巽(風)、坎(雷)、離(火)、艮(澤)、兌(天)。
多理聞事的廣東俗語: 八卦。
娛樂新聞: 八卦新聞。
《易經.繫辭上》:「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平御覽.卷九.天部.風》引王子年《拾遺記》:「伏羲坐於方壇之上,聽八風之氣,乃畫八卦。」
qiū bā
bā shé
bā cì
bā zhāng
wàng bā
年級字:忘(P2) 八(P1)
詞性:名詞
龜、鱉的俗稱。又稱王八。多用作詈詞(罵人的話)
例:元施惠《幽閨記·天湊姻緣》:“咳,這個天殺的老忘八!”《紅樓夢》第四六回:“你們把忘八脖子一縮,生死由我去。”一說謂忘記“禮義廉恥孝弟忠信”八字,故云。參閱 清 趙翼 《陔馀叢考·王八》。
稱其妻有外遇的男子。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四》:“今人以妻之外淫者,目其夫為烏龜。”因以龜之俗稱呼之。 《紅樓夢》第二八回:“一個女兒嫁了漢子,要當忘八,他怎麼不傷心呢?”
Bā guài
bā yuán
年級字:五(P1) 花(P1) 八(P1) 門(P1)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變化多端。
原指五行陣和八門陣,這是古代兩種戰術變化很多的陣勢。比喻變化多端或花樣繁多。
《虞初新志·孫嘉淦<南遊記>》:「伏龍以西,羣峯亂峙,四布羅列,如平沙萬幕,八門五花。」
年級字:八(P1) 字(P1) 打(P1) 開(P1)
象“八”字那樣,撇、捺向兩邊分開。原意是放着正路不走,卻走歪門邪道。也形容門路很寬。
宋·朱熹《與劉子澄書》:“聖賢已是八字打開了,但人自不領會,卻向外狂走耳。”
年級字:九(P1) 行(P1) 八(P1) 業(P2)
顧笑言《你在想什麼》:“礦山是除了神話中的仙境之外,最令人神往的去處,而三教九流,九行八業之中,礦工是最崇高的職業。”
年級字:七(P1) 青(P1) 八(P1) 黃(P1)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量着窮秀才人情則是紙半張, 以沒甚七青八黃,盡着你說短論長,一任待掂斤播兩。”
年級字:七(P1) 張(P2) 八(P1) 嘴(P2)
年級字:七(P1) 子(P1) 八(P1)
《舊唐書·郭子儀傳》載:唐郭子儀有子八人,婿七人,皆朝廷重官。
年級字:七(P1) 上(P1) 八(P1) 落(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七上八下、心神不定、六神無主、如坐針氈、坐立不安、忐忑不安、惴惴不安心安神泰、泰然自若、泰然處之形容心情慌亂,憂慮不安。
上、落 : 指心情的起伏,忐忑。
七、八: 形容又多又少,雜亂不定。
形容心情慌亂不安。
宋代《大慧普覺禪師語錄.卷二一.示呂機宜》
在漢語的詞語結構中常以七、八嵌在名詞、動詞間,多表示「多」、「雜亂」之意。
名詞的如:「七嘴八舌」、「七手八腳」。
動詞的如:「七零八落」、「七拼八湊」。
《孽海花.第一二回》:「心中一驚一喜,七上八落起來。」也作「七上八下」。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一回:「洪太尉倒在樹根底下,唬的三十六個牙齒捉對兒廝打,那心頭一似十五個吊桶,七上八落的響,渾身卻如重風麻木,兩腿一似鬥敗公雞,口裏連聲叫苦。」
年級字:七(P1) 歪(P3) 八(P1) 扭(P4)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八十四回:“一路衝浸之處,不可勝數,慢說房屋四分五落,連樹木也是七歪八扭。”
年級字:橫(P2) 七(P1) 豎(P4) 八(P1)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三十四回:“一片瓦礫場上,橫七豎八,殺死的男子婦人,不計其數。”
年級字:七(P1) 舌(P2) 八(P1) 嘴(P2)
年級字:七(P1) 七(P1) 八(P1) 八(P1)
年級字:八(P1) 同(P1) 軌(P5)
《晉書·武帝紀》:“廓清樑、岷、包懷揚、越,八紘同軌,祥瑞屢臻。”
年級字:揮(P3) 斥(P1) 八(P1) 極(P2)
揮斥:奔放;八極:八方,極遠之處。形容人的氣概非凡,能力巨大。
《莊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窺青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
年級字:七(P1) 穿(P1) 八(P1) 爛(P3)
年級字:八(P1) 府(P2) 巡(P3) 按(P2)
巡按之名,起於明代,非固定職官,臨時由朝廷委派監察御史擔任,分別巡視各省,考覈吏治。“八府巡按”常見於戲曲、小說,民間多視爲清廉而有權勢的大官。
你如今是~,爲父的乃是個皁班頭,誠恐砧辱於你,這也無妨緊要,待我回得衙去,寫個辭條,將這個皁班頭辭掉也就是了。 ★名家名劇之《胭脂寶褶》
年級字:正(P1) 經(P1) 八(P1) 百(P1)
張天民《創業》第二章:“秦發憤卻當了真,正經八百地說:‘抗美援朝的時候起的。’”
年級字:七(P1) 破(P2) 八(P1) 補(P2)
年級字:四(P1) 衝(P2) 八(P1) 達(P1)
年級字:八(P1) 街(P2) 九(P1) 陌(P3)
年級字:七(P1) 扭(P4) 八(P1) 歪(P3)
年級字:烏(P3) 七(P1) 八(P1) 糟(P4)
年級字:八(P1) 方(P1) 支(P1) 援(P5)
年級字:雜(P3) 七(P1) 雜(P3) 八(P1)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三回:“竊取陳編,以爲己有,惟恐別人看出,不免又添些自己意思,雜七雜八,強爲貫串,以爲掩人耳目。”
年級字:四(P1) 至(P1) 八(P1) 道(P1)
舊時標誌土地界域的用語。表示四面八方所到之處及通往的道路。
年級字:八(P1) 面(P1) 駛(P4) 風(P1)
老舍《神拳》第三幕:“喝,八面駛風,左右逢源,真乃諸葛亮也。”
年級字:七(P1) 斷(P3) 八(P1) 續(P3)
①形容散亂,不相照應。②斷接之處甚多。形容十分破爛。
《秦並六國平話》卷中:“應榮聖刀頭引舉三軍喊殺,秦兵敗走,東砍西伐,七斷八續。”
年級字:七(P1) 首(P1) 八(P1) 腳(P2)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他本來不會走城裏的路,這時着了急,七首八腳的亂跑,眼睛又不看着前面,跑了一箭多路,一頭撞到一頂轎子上。”
年級字:九(P1) 八(P1)
垓:通“陔”,重,層;九垓:即九重天,天之極高處;埏:邊際;八埏:指邊際遠之地。指天地的終極之處,即天涯海角。
年級字:七(P1) 八(P1) 成(P1) 兒(P1)
1.七成或八成,百分之七十或八十。 2.十分可能。
年級字:三(P1) 頭(P1) 八(P1) 臂(P2)
神道的形狀。後比喻神通廣大,本領出衆。同“三頭六臂”。
《法苑珠林》卷九:“[修羅道者]體貌粗鄙,每懷瞋毒,棱層可畏,擁聳驚人,並出三頭,重安八臂,跨山蹋海,把日擎雲。”
年級字:正(P1) 經(P1) 八(P1) 本(P2)
郭澄清《大刀記》第十八章:“可是,我們幹革命,只要正經八本地幹,哪有不忙的時候兒?”
年級字:三(P1) 災(P3) 八(P1) 難(P2)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二回:“我想你林妹妹那孩子,素日是個有心的,況且他也三災八難的,既說了給他作生日,這會子又給人去裝裹,豈不忌諱。”
年級字:七(P1) 滿(P2) 八(P1) 平(P1)
年級字:七(P1) 嘴(P2) 八(P1) 舌(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七言八語眾口一詞、異口同聲閒話多、意見多、聲音多,混亂的氣紛。
七、八: 形容又多又少,雜亂不定。
嘴、舌: 動物説話、發聲的器官。
形容閒話多、聲音多,混亂的氣紛。
《東周列國志.第三二回》:「恰好巫刁二人兵轉,眾官員一擁而前,七嘴八張的,都問道:『世子何在?』」
清·袁枚《牘外餘言》:「故晉大夫七嘴八舌,冷譏熱嘲,皆由於心之大公也。」
年級字:零(P3) 七(P1) 八(P1) 碎(P3)
形容又零碎又亂。也指零散而沒有系統的事情或沒有大用的東西。
老舍《老張的哲學》第十三:“今天買皮鞋,明天買白帽子。書錢花的不多,零七八碎差一點沒叫我破產。”
年級字:歪(P3) 八(P1) 豎(P4) 八(P1)
年級字:八(P1) 方(P1) 呼(P2) 應(P2)
呼應:彼此聲氣相通。泛指周圍、各地。形容各方面互通聲氣,互相配合。
餘秋雨《寂寞天柱山》三:“我認爲,天柱山之所以能給古人一種居家感,一個比較現實的原因是它地處江淮平原,四相鉤連,八方呼應,水陸交通暢達,雖幽深而無登高之苦,雖奇麗而無柴米之匱,總而言之,既寧靜又方便。”
年級字:七(P1) 支(P1) 八(P1) 搭(P3)
年級字:四(P1) 衢(P0) 八(P1) 街(P2)
年級字:七(P1) 顛(P4) 八(P1) 倒(P2)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一:“問如何是佛法大師,師曰:‘七顛八倒。’”
年級字:七(P1) 事(P1) 八(P1) 事(P1)
年級字:七(P1) 手(P1) 八(P1) 腳(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手忙腳亂不慌不忙、有條不紊、從容不迫形容人多參與,但沒有條理,找不到正確的方法。
七、八: 數詞,多數,混亂的含意。
手、腳: 肢體。
形容人多參與,但沒有條理,找不到正確的方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二十:「上堂七手八腳,三頭兩面,耳聽不聞,眼覷不見,苦樂逆順,打成一片。」
年級字:七(P1) 拱(P4) 八(P1) 翹(P5)
年級字:七(P1) 病(P2) 八(P1) 痛(P2)
清·曾樸《孽海花》第24回:“就是在雯青家裏,一年到頭,上下多少人,七病八痛,都是他包圓兒的。”
年級字:七(P1) 慌(P3) 八(P1) 亂(P2)
年級字:才(P1) 高(P1) 八(P1) 斗(P1)
《南史·謝靈運傳》:“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年級字:亂(P2) 七(P1) 八(P1) 遭(P3)
形容無秩序,無條理,亂得不成樣子。同“亂七八糟”。
年級字:八(P1) 珍(P2) 玉(P1) 食(P1)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三:“八珍玉食邀郎餐,千言萬語對生意。”
年級字:七(P1) 折(P2) 八(P1) 扣(P5)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九十六回:“這些店用房錢草料麩子,七折八扣,除了兩錠銀子之外,倒該下五六兩的帳。”
年級字:八(P1) 面(P1) 見(P1) 光(P1)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回:“張姑娘這幾句話,說得軟中帶硬,八面見光,包羅萬象。”
年級字:正(P1) 經(P1) 八(P1) 板(P2)
陸星兒《北大荒人物速寫》:“鐵娃把孩子塞給了秀娟,披着的棉衣也甩到了炕上,正經八板地坐了起來。”
年級字:七(P1) 搭(P3) 八(P1) 搭(P3)
清·劉鶚《老殘遊記》第十七回:“這里人瑞卻躺到煙炕上去燒煙,嘴裏七搭八搭的同老殘說話。”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四回:“老爺今天七搭八搭,不知道說些什麼。”
年級字:遏(P0) 密(P2) 八(P1) 音(P1)
遏:阻止;密:寂靜。各種樂器停止演奏,樂聲寂靜。舊指皇帝死後停樂舉哀。後也用以形容國家元首之死。
年級字:八(P1) 拜(P2) 之(P2) 交(P1)
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謁見長輩的禮節;交:友誼。舊時朋友結爲兄弟的關係。
宋·邵伯溫《聞見後錄》:“豐稷謁潞公,公着道出,語之曰:汝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得已,只拜之。”
年級字:八(P1) 荒(P2) 之(P2) 外(P1)
《列子·仲尼》:“雖遠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內。來幹我者,我必知之。”
年級字:七(P1) 窩(P2) 八(P1) 代(P2)
明·吳承恩《西遊記》:“卻只怕那水裏有甚麼眷族老小,七窩八代的都來,我就弄他不過。”
年級字:八(P1) 百(P1) 孤(P3) 寒(P2)
八百:形容很多;孤寒:指貧寒的讀書人。許許多多貧寒的讀書人。
清·黃景仁《兩當軒集·十四·歲暮懷人》:“幔亭仙客休相待,八百孤寒要此人。”
年級字:七(P1) 高(P1) 八(P1) 低(P2)
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三回:“獨自一個,在這七高八低的小路上,一腳絆一腳的望前走去。”
年級字:七(P1) 穿(P1) 八(P1) 洞(P2)
年級字:八(P1) 音(P1) 遏(P0) 密(P2)
遏:阻止;密:寂靜。各種樂器停止演奏,樂聲寂靜。舊指皇帝死後停樂舉哀。後也用以形容國家元首之死。
年級字:十(P1) 之(P2) 八(P1) 九(P1)
清·劉獻廷《廣陽雜記》第二卷:“十之八九皆守之以僧,名不正,言不順,莫此爲甚。”
年級字:七(P1) 老(P1) 八(P1) 倒(P2)
年級字:耳(P1) 聽(P1) 八(P1) 方(P1)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十六回:“爲將之道,須要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年級字:五(P1) 行(P1) 八(P1) 作(P2)
老舍《龍鬚溝》第一幕:“五行八作,就沒你這一行。”
年級字:八(P1) 音(P1) 迭(P0) 奏(P4)
八音:古代對樂器的統稱;迭:交互,輪流。八類樂器輪番演奏。表示器樂齊全,演奏場面盛大。
年級字:四(P1) 平(P1) 八(P1) 穩(P4)
原形容身體各部位勻稱、結實。後常形容說話做事穩當。也形容做事只求不出差錯,缺乏積極創新精神。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四回:“戴宗、楊林看裴宣時,果然好表人物,生得面白肥胖,四平八穩,心中暗喜。”
年級字:七(P1) 拼(P3) 八(P1) 湊(P4)
詞性:形容詞
成語形容把零散的東西隨意地拼合在一起,缺乏條理或邏輯。含時間急忙下免強完成的工作。
七、八: 數詞,多數,混亂的含意。
拼、湊: 拼合、拼字、拼圖,接合的意思。湊合、湊成,聚合的意思。
形容把零散的東西隨意地拼合在一起,缺乏條理或邏輯。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二回》:「我才去對他說過,他也打了半天的算盤;說七拼八湊,還勉強湊得上來;三天之內,一定交到。」
年級字:八(P1) 面(P1) 受(P2) 敵(P3)
五代·王保定《唐摭言海敘不遇》:“子華(吳融)才力浩大,八面受敵,以八韻著稱。”
年級字:七(P1) 搭(P3) 八(P1) 扯(P4)
形容說話漫無邊際,沒有中心。糾纏;亂搭腔。同“七搭八搭”。
年級字:二(P1) 八(P1) 佳(P4) 人(P1)
宋·蘇軾《李鈴轄座上分題戴花》詩:“二八佳人細馬馱,十千美酒渭城歌。”
年級字:才(P1) 誇(P3) 八(P1) 斗(P1)
清·李漁《閒情偶寄·詞曲·結構》:“吾謂技無大小,貴在能精……否則才誇八斗,胸號五車,爲文僅稱點鬼之談,著書惟供覆瓿之用,雖多亦奚以爲?”
年級字:七(P1) 死(P3) 八(P1) 活(P1)
元·吳昌齡《張天師》楔子:“今日弄的我一個身子,七死八活。仙子,你那裏是報恩,分明害殺小生也。”
年級字:七(P1) 拉(P1) 八(P1) 扯(P4)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二回:“我便和他七拉八扯的先談起來,喜得他談鋒極好,和他談談,倒大可以解悶。”
年級字:四(P1) 停(P1) 八(P1) 當(P2)
年級字:七(P1) 擔(P3) 八(P1) 挪(P6)
年級字:四(P1) 通(P3) 八(P1) 達(P1)
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極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
《子華子·晏子問黨》:“其途之所出,四通而八達,遊士之所湊也。”
年級字:七(P1) 老(P1) 八(P1) 十(P1)
年級字:八(P1) 萬(P2) 四(P1) 千(P1)
詞性:量詞
常見詞組數字。
本為佛教表示事物衆多的數字,後用以形容極多。
《法華經·寶塔品》「若持八萬四千法藏,十二部經,爲人演說。」
年級字:七(P1) 平(P1) 八(P1) 穩(P4)
年級字:七(P1) 撈(P3) 八(P1) 攘(P6)
年級字:七(P1) 瘡(P6) 八(P1) 孔(P3)
年級字:七(P1) 縱(P5) 八(P1) 橫(P2)
年級字:七(P1) 彎(P2) 八(P1) 拐(P3)
多處彎曲,不斷轉變方向。也形容做事不直截了當。同“七灣八拐”。
《十月》1981年第1期:“過了一崗又一崗,一坡又一坡,上上下下,七彎八拐,又走了十多裏才真正到了狼牙山腳下、我們要住下的村子。”
年級字:八(P1) 面(P1) 圓(P1) 通(P3)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三八回:“第二要嘴巴會說,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見了官場說官場上的話,見了生意人說生意場中的話,真正要八面圓通,十二分周到,方能當得此任。”
年級字:七(P1) 損(P5) 八(P1) 益(P2)
指女子月事宜以時下,男子精氣宜於充盈。中醫述人生長發育過程,女子以七爲紀,男子以八爲紀,故七指女,八指男。
年級字:亂(P2) 七(P1) 八(P1) 糟(P4)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澩嫪,
混亂,
混亂無章。無秩序,無條理。
清·曾樸《孽海花》第五回:「你看屋裏的圖書字畫,傢伙器皿,佈置得清雅整潔,不象公坊以前亂七八糟的樣子了,這是霞郎的成績。」
年級字:七(P1) 損(P5) 八(P1) 傷(P2)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六十四回:“後面伏兵齊起,這索超便有三頭六臂,也須七損八傷。”又第一百九回:“降者三萬人,除那逃走脫的,其餘都是十死九活,七損八傷,顛翻在地,被人馬踐踏,骨肉如泥的,不計其數。”
年級字:七(P1) 長(P1) 八(P1) 短(P2)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九十一回:“又見那七長八短、七肥八瘦的大大小小妖精,都是些牛頭鬼怪,各執槍棒。”
年級字:十(P1) 中(P1) 八(P1) 九(P1)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十次有八至九次中目標或正確。
十 : 十次。
中 : 中標。
八 : 八次。
九 : 九次。
《漢書.卷八三.朱博傳》:「博皆召掾史,並坐而問,為平處其輕重,十中八九。」
宋・歐陽修 《歸田錄・賣油翁》「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年級字:八(P1) 斗(P1) 之(P2) 才(P1)
《南史·謝靈運傳》:“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年級字:七(P1) 言(P1) 八(P1) 語(P1)
詞性:形容詞
七嘴八舌眾口一詞、異口同聲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三回:“妹子一心想笑話,你們七言八語,那裏還敢理會,實實不曾聽得。”
年級字:七(P1) 上(P1) 八(P1) 下(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七上八落、心神不定、六神無主、如坐針氈、坐立不安、忐忑不安、惴惴不安心安神泰、泰然自若、泰然處之形容心情慌亂,憂慮不安。
上、下 : 指心情的起伏,忐忑。
七、八: 形容又多又少,雜亂不定。
形容心情慌亂不安。
在漢語的詞語結構中常以七、八嵌在名詞、動詞間,多表示「多」、「雜亂」之意。
名詞的如:「七嘴八舌」、「七手八腳」。
動詞的如:「七零八落」、「七拼八湊」。
《董西廂.卷三》:「君瑞心頭怒發,忿得七上八下,煩惱身心怎按納。」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十六回:「那胡正卿心頭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年級字:七(P1) 開(P1) 八(P1) 得(P1)
年級字:七(P1) 足(P1) 八(P1) 手(P1)
沙汀《替身》:“這時候,那個可憐的鹽客,已經在七足八手下打扮好了。”
年級字:七(P1) 灣(P2) 八(P1) 扭(P4)
多處彎曲,不斷轉變方向。也形容做事不直截了當。同“七灣八拐”。
年級字:七(P1) 灣(P2) 八(P1) 拐(P3)
①多處彎曲,不斷轉變方向。②形容做事不直截了當。亦作“七彎八拐”。
郭沫若《孔雀膽》第四幕第一場:“好啦,好啦,不要太自負了,被你七灣八拐的幾下子,連我都拿不定主意來了。”
年級字:白(P1) 話(P1) 八(P1) 股(P3)
用白話寫的類似舊時八股式的文章。比喻指應命而寫的刻板文章。
魯迅《南腔北調·“論語一年”》:“ 說是《論語》辦到一年了,語堂先生命令我做文章。這實在好像出了‘《學而》一章’的題目,叫我做一篇白話八股一樣。”
年級字:七(P1) 嘴(P2) 八(P1) 張(P2)
《東周列國志》第三二回:“衆官員一擁而前,七嘴八張的,都問道:‘世子何在?’”
年級字:席(P4) 捲(P4) 八(P1) 荒(P2)
席捲:像卷席子一樣把東西捲起;八荒:八方荒遠的地方。形容力量強大,控制整個天下。
漢·賈誼《過秦論》:“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
年級字:八(P1) 面(P1) 張(P2) 羅(P3)
茅盾《手的故事》:“黃二姐則已過中年,卻還是個八面張羅人人喜歡的角色。”
年級字:八(P1) 面(P1) 威(P3) 風(P1)
元·尚仲賢《單鞭奪槊》第四折:“聖天子百靈相助,大將軍八面威風。”
年級字:七(P1) 口(P1) 八(P1) 嘴(P2)
年級字:八(P1) 方(P1) 風(P1) 雨(P1)
唐·劉禹錫《郡內書情獻裴度侍中留守》:“萬乘旌旗分一半,八方風雨會中央。”
年級字:四(P1) 時(P1) 八(P1) 節(P1)
四時:指春夏秋冬四季;八節: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泛指一年四季中各節氣。
唐·馬總《意林》卷一引《隋巢子》:“鬼神爲四時八節以紀育人。”唐·杜甫《短歌行贈四兄》詩:“四時八節還拘禮,女拜弟妻男拜弟。”
年級字:四(P1) 面(P1) 八(P1) 方(P1)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忽遇四面八方怎麼生?”
年級字:七(P1) 零(P3) 八(P1) 落(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形容不完整或不齊整狀況。
七、八: 數詞,形容又多又少,雜亂不定。
零、落 : 零,零碎、零散、零亂。落,疏落、脱落,不完整或不齊整的含意。
形容戰敗後軍隊不完整或不齊整狀況。
宋·惟白《建中靖國續燈錄》卷六:「無味之談,七零八落。」
《東周列國志.第一六回》:「殺得齊兵七零八落,大敗而奔。」
年級字:污(P5) 七(P1) 八(P1) 糟(P4)
年級字:八(P1) 面(P1) 瑩(P5) 澈(P4)
清·昭槤《嘯亭雜錄·尹文端公》:“年三十餘即任封疆,遇事鏡燭犀刻,八面瑩澈。”
年級字:七(P1) 推(P2) 八(P1) 阻(P4)
元·高明《琵琶記》第四齣:“〔外怒介〕畜生,我教你去赴選,也只是要改換門閭,光顯祖宗,你卻七推八阻,有許多說話。”
年級字:八(P1) 仙(P2) 過(P1) 海(P1)
相傳八仙過海時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術。民間因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諺語。後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領或辦法,互相競賽。
明·無名氏《八仙過海》第二折:“則俺這八仙過海神通大,方顯這眾聖歸山道法強,端的萬古名揚。”
年級字:才(P1) 佔(P3) 八(P1) 斗(P1)
南朝宋代的謝靈運給曹植下的評語:“天下文才共一石,而子建獨得八斗!” 注:一石等於十鬥。石,念 dàn 。
年級字:四(P1) 荒(P2) 八(P1) 極(P2)
年級字:七(P1) 大(P1) 八(P1) 小(P1)
清·劉鶚《老殘遊記》第十回:“有幾張樹根的坐具,卻是七大八小的不勻。”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八回:“這十二釵說是金陵的,怎麼家裏這些人如今七大八小的就剩了這幾個。”
年級字:七(P1) 橫(P2) 八(P1) 豎(P4)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三十四回:“一片瓦礫場上,橫七豎八,殺死的男子婦人,不計其數。”
年級字:七(P1) 步(P1) 八(P1) 叉(P4)
相傳曹植七步成詩,溫庭筠凡八叉手而賦成八韻,後因以“七步八叉”形容才思敏捷。
年級字:七(P1) 病(P2) 八(P1) 倒(P2)
年級字:四(P1) 方(P1) 八(P1) 面(P1)
詞性:形容詞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懷嶽禪師》:“忽遇四方八面來怎麼生?”宋·楊萬里《過百家渡四絕句》之二:“莫問早行奇絕處,四方八面野香來。”
年級字:胡(P1) 說(P1) 八(P1) 道(P1)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六十八回:“你那曾見《素問》、《難經》、《本草》、《脈訣》,是甚般章句,怎生註解,就這等胡說亂道,會甚麼懸絲診脈!”
年級字:八(P1) 方(P1) 支(P1) 持(P4)
年級字:九(P1) 江(P2) 八(P1) 河(P1)
《四遊記·靈耀分龍會爲明輔》:“卻說次日衆真君聚朝奏玉帝曰:‘當年五月二十五日,起分龍會,會集九江八河、五湖四海各宮龍王赴會迎雨。’”
年級字:三(P1) 臺(P0) 八(P1) 座(P2)
年級字:七(P1) 腳(P2) 八(P1) 手(P1)
李昌《回憶民先隊》:“我們正七腳八手處理文件,收拾東西,警察已到院內。”
年級字:夾(P3) 七(P1) 夾(P3) 八(P1)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一頓夾七夾八,罵的范進門摸不着。”
年級字:七(P1) 了(P1) 八(P1) 當(P2)
年級字:半(P1) 斤(P1) 八(P1) 面(P1)
舊制一斤合十六兩,半斤等於八兩。一個半斤,一個八兩,重量相等。比喻彼此一樣,不分上下。亦作“一個半斤,一個八兩”、“半斤對八兩”。
林寒青仗着手中短劍鋒利,把一個藍衣武士手中長劍削去了一截,使兩人不敢和他劍勢硬接,保持個~之局。 ★李涼《天涯俠侶》第三十三章
年級字:八(P1) 面(P1) 玲(P6) 瓏(P6)
玲瓏:精巧細緻,指人靈活、敏捷。本指窗戶明亮軒敞。後用來形容人處世圓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
年級字:八(P1) 窗(P2) 玲(P6) 瓏(P6)
①指四壁窗戶軒敞,室內通徹明亮。②比喻通達明澈的修養境界。
唐·盧綸《賦得彭祖樓送楊德宗歸徐州幕》詩:“四戶八窗明,玲瓏逼上清。”
年級字:四(P1) 亭(P1) 八(P1) 當(P2)
亭、當:即停當,妥貼。形容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十分妥貼。
宋·朱熹《答呂伯恭書》:“不知如何整頓得此身心四亭八當,無許多凹凸也。”
年級字:威(P3) 風(P1) 八(P1) 面(P1)
年級字:十(P1) 有(P1) 八(P1) 九(P1)
唐·杜甫《負薪行》:“土風坐男使女立,男當門戶女出入。十有八九負薪歸,賣薪得錢應供給。”
年級字:半(P1) 斤(P1) 八(P1) 兩(P1)
八兩:即半斤。一個半斤,一個八兩。比喻彼此一樣,不相上下。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一:“問:‘來時無物去時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師曰:‘秤頭半斤,秤尾八兩。’”宋·釋惟白《建中靖國續燈錄》:“踏着秤錘硬似鐵,八兩元來是半斤。”
年級字:七(P1) 零(P3) 八(P1) 碎(P3)
年級字:八(P1) 難(P2) 三(P1) 災(P3)
元·無名氏《小張屠》第三折:“但有些八難三災,一心齋戒。”
年級字:八(P1) 字(P1) 沒(P1) 一(P1) 撇(P6)
《通俗常言疏證》卷三: “《通俗編》:‘朱子《與劉子澄書》:聖賢已是八字打開了,人不自領會。’按今有‘八字不見兩撇’之諺,似又因於此。凡事無端緒者,謂之八字不曾見兩撇。”
年級字:十(P1) 八(P1) 層(P3) 地(P1) 獄(P4)
層:重。地獄:佛教、基督教等指死後靈魂受苦的地方。迷信認爲人在生時爲非作惡,死後進入十八層地獄,不得翻身。比喻悲慘的報應。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五:“我賴了你的,我墮十八層地獄。”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九卷:“分明是十八層地獄的苦鬼,直升到三十三天去了。”
年級字:女(P1) 大(P1) 十(P1) 八(P1) 變(P2)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龍女有十八變,汝與老僧試一變看。”
年級字:十(P1) 八(P1) 般(P2) 兵(P3) 器(P2)
本指刀槍劍戟等十八種古式兵器。後泛指多種武器。亦比喻多種技能。
清·郭小亭《濟公全傳》第六十回:“馬靜一瞧,大殿前擺着傢伙,十八般兵器,一應俱全。”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八回:“若論十八般兵器,我[十三妹]都算拿得起。”
年級字:十(P1) 萬(P2) 八(P1) 千(P1) 里(P1)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靈》卷十三:“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十萬八千里。’”
年級字:祖(P1) 宗(P2) 十(P1) 八(P1) 代(P2)
詞性:名詞
祖宗十八代是中華文化中對歷代宗族的一種中稱謂。包括了從自己計起九代的長輩和從自己計起九代的後輩。
民間流傳暗喻犯了非常嚴重的錯誤,甚至破壞了家族的家聲和名譽。
暗喻犯了非常嚴重的錯誤,甚至破壞了家族的名譽,被指責成「對不起你的十八代祖宗」。
祖宗十八代是對宗族的一種稱謂。從自己計起九代的長輩:
1. 父親
2. 祖父
3. 曾祖
4. 高祖
5. 天祖
6. 烈祖
7. 太祖
8. 遠祖
9. 鼻祖
從自己計起九代的後輩:
1. 兒子
2. 孫子
3. 曾孫
4. 玄孫
5. 來孫
6. 晜孫
7. 仍孫
8. 雲孫
9. 耳孫
中國歷史紀錄秦楚兩國的聯姻結盟關係,從秦穆公到秦惠文王,總共十八代。之後兩國關係破裂,並不斷發生了大規模的戰爭,詛咒楚國的文章「詛楚文」也開始出現,兩國的聯姻結盟關係不再延續了。
詛楚文是刻在石頭上的,內容是秦王派遣巫師長詛咒楚王不道,拜求神靈打敗楚國。主要就是指責當時的楚懷王對不起你楚國十八代祖宗。
後來流傳民間暗喻犯了非常嚴重的錯誤,甚至破壞了家族的名譽,被指責成「對不起你的十八代祖宗」。
年級字:八(P1) 九(P1) 不(P1) 離(P2) 十(P1)
老舍《柳屯的》:“可是比較的,我還算是他的熟人,自幼兒的同學。我不敢說是明白他,不過講猜測的話,我或者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年級字:十(P1) 八(P1) 般(P2) 武(P2) 藝(P5)
①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領。亦泛指多種武藝。②比喻多種技能。
元·楊梓《敬德不伏老》第一折:“憑著俺十八般武藝,定下了六十四處征塵。”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史進每日求王教頭點撥十八般武藝,一一從頭指教。那十八般武藝?矛錘弓弩銃,鞭鐧劍鏈撾,斧鉞並戈戟,牌棒與槍叉。”
年級字:三(P1) 八(P1) 婦(P2) 女(P1) 節(P1)
國際婦女鬥爭的紀念日。1909年3月8日,美國芝加哥女工因要求男女平等權利而舉行示威,次年8月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的國際第二次社會主義者婦女大會上決定,以每年3月8日爲婦女節。亦稱“ 國際婦女節” 。
年級字:右(P1) 傳(P2) 之(P2) 八(P1) 章(P3)
年級字:八(P1) 字(P1) 沒(P1) 見(P1) 一(P1) 撇(P6)
孫錦標《通俗常言疏證》卷三:“《通俗編》:‘朱子《與劉子澄書》:聖賢已是八字打開了,人不自領會。’按今有‘八字不見兩撇’之諺,似又因於此。凡事無端緒者,謂之八字不曾見兩撇。”今通常作“八字沒見一撇”。
年級字:一(P1) 十(P1) 八(P1) 般(P2) 武(P2) 藝(P5)
元·白樸《梧桐雨》楔子:“臣左右開弓,一十八般武藝,無有不會。”
年級字:一(P1) 十(P1) 八(P1) 層(P3) 地(P1) 獄(P4)
佛教指極惡衆生死後赴受苦之所,包括刀山、火湯、寒冰等十八種。比喻災難極其深重的境地。也比喻最低的等級。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十一回:“判官道:‘此是陰山背後一十八層地獄。’”
年級字:一(P1) 十(P1) 八(P1) 般(P2) 兵(P3) 器(P2)
元·關漢卿《哭存孝》第一折:“你放下一十八般兵器,你掄不動那鞭、簡、撾、錘。”
bā gōng shān shàng cǎo mù jiē bīng
年級字:八(P1) 公(P1) 山(P1) 上(P1) ,(P1) 草(P1) 木(P1) 皆(P3) 兵(P3)
將八公山上的草木,都當作是士兵。形容極度驚恐,疑神疑鬼。
《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
bā xiān guò hǎi gè xiǎn qí néng
年級字:八(P1) 仙(P2) 過(P1) 海(P1) ,(P1) 各(P1) 顯(P4) 其(P2) 能(P1)
八仙:道教傳說中的八位神仙。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辦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領互相比賽。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八十一回:“正是八仙同過海,獨自顯神通。”
yǎn guān sì lù ěr tīng bā fāng
年級字:眼(P1) 觀(P2) 四(P1) 路(P1) ,(P1) 耳(P1) 聽(P1) 八(P1) 方(P1)
清·文康《新兒女英雄傳》:“強盜的本領,講的是觀六路,耳聽八方。”
bā xiān guò hǎi gè xiǎn shén tōng
年級字:八(P1) 仙(P2) 過(P1) 海(P1) ,(P1) 各(P1) 顯(P4) 神(P1) 通(P3)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辦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領互相比賽。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八十一回:“正是八仙同過海,獨自顯神通。”
yǎn guān sì chù ěr tīng bā fāng
年級字:眼(P1) 觀(P2) 四(P1) 處(P2) ,(P1) 耳(P1) 聽(P1) 八(P1) 方(P1)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3回:“爲將之道,身臨戰場,務要眼觀四處,耳聽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