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ù
年級字:入(P1)
詞性:動詞,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內,
全,
兩。出字形如箭尖可以從外進內的意思。
1. 由外部到內部: 進入、入內、入境。
2. 參加,出席: 入股、入會、入場、入學。
3. 時間上達到了: 入冬、入夜。
4. 感覺程度上達到了: 入味、入神、入骨、入夢、入迷。
5. 聲調: 入聲 - 平上去入:月、屋、質、覺等字。
rù xíng
rù shuì
nián rù
rù shēn
bìngrù
年級字:並(P2) 入(P1)
1.把個人或一個團體歸入較大的單位或團體中去 。2.和已經存在著的東西相合並 。
rù wǔ
rù shì
年級字:入(P1) 世(P1)
出世1. 步入社會;投身於社會
2. 佛家語,與出世(脫離俗世)相對,生於世上
rù jìn
rù huái
rù shēng
xiǎng rù
年級字:想(P1) 入(P1)
詞性:名詞
一般與非非連在一起成為四字詞語。想入非非的意思是:想到非常玄妙虛幻的地方去了。形容完全脫離現實地胡思亂想。
rù qīn
年級字:入(P1) 侵(P5)
詞性:動詞
侵犯出擊1. 以征服或擄掠為目的的竄犯。2. 未經邀請、允許或歡迎而入;強行進入。
rù xí
tà rù
年級字:踏(P2) 入(P1)
詞性:動詞
常見詞組進入進入、步入的動作。
踏: 踏實、切實。
入: 進入、內進。
rù yè
yìng rù
rù mèng
rù mián
年級字:入(P1) 眠(P3)
詞性:動詞
1.進入睡眠狀態
例:神經衰弱的人入眠難
2.∶蠶在每次蛻皮的時候不動不吃叫入眠
shàn rù
rù tuán
chén rù
dēng rù
年級字:登(P1) 入(P1)
詞性:動詞
互聯網常用語進入登出、退出進入一個更高階的大堂、大樓。
也應用在綫上游戲、論壇、即時通訊、查詢系統等。
登入後要結束使用,便須登出,有時也可寫為退出。如果使用完未登出,便容易失掉帳戶和存檔資料。
年級字:入(P1) 宮(P2)
詞性:動詞
常見詞組進入皇宮。
liú rù
年級字:流(P1) 入(P1)
詞性:動詞
一般指水或液體順勢向前移動而進入.....
例:沙粒隨河水流入大海
Chārù
年級字:插(P2) 入(P1)
詞性:名詞
利用基因操作技術把一段DNA接入另一段DNA中或克隆載體中去。一種染色體畸變,由於一段DNA序列插入某個基因中,而破壞該基因正常結構和功能。
Juǎn rù
rù mí
hùn rù
年級字:混(P5) 入(P1)
詞性:動詞
表示成分的合併或混合
例:將融化的巧克力混入有雞蛋牛奶的麵糊內
jìn rù
rù xué
年級字:入(P1) 學(P1)
詞性:動詞
常見詞組開始進入某間學校學習。
學年之春季部分或秋季部分。
新生後天入學。
chū rù
年級字:出(P1) 入(P1)
收支,
進出吻合1.出門與進門;進去
2.如姬最幸,出入王臥內。 --《史記.魏公子列傳》
3.相差
4.不符之處,差距
rù mù
年級字:入(P1) 目(P1)
詞性:動詞
觀看。
例:明黃溥《閒中今古錄摘抄》:“ 順天尹王公驥患傷寒, 袁往視其疾,神色俱變,不可入目。” 清周亮工《書影》卷三:“此等議諭煞是可笑,與其為此等論,不如並此詞不入目,即入目亦置若未見。”
rù shì
年級字:入(P1) 市(P2)
詞性:動詞
怎樣入市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也需要具備一些入市地基本條件以及相關地基礎知識,股市畢竟是一個充滿風險地地方,建議交易者在入市前,要經過三思
rù yǎn
nà rù
年級字:納(P4) 入(P1)
詞性:動詞
放入1. 放進;歸入,多用於抽象事物
2. 偷偷地或沒有根據地引入或插入
rù gǔ
rù zuò
rù shí
duò rù
rù huà
rù dōng
diē rù
rù mó
年級字:入(P1) 魔(P5)
詞性:名詞
1.對某種事物迷戀到失去理智的地步2.落入旁門邪道
biān rù
rù huǒ
shū rù
Fàng rù
rù yù
rù tǔ
rù wéi
年級字:入(P1) 圍(P3)
詞性:形容詞
「入」進入、被接納、成為。
「圍」範圍,圍牆。
經過初選或挑選過程,而成功被選入下一個比較少數的範圍。
rù shén
Rù chǎng
rù nèi
Qián rù
rù jìng
tóu rù
yǒng rù
jìn rù
Chuǎng rù
年級字:闖(P4) 入(P1)
詞性:名詞
《闖入》是連載於連城讀書的一本都市生活類小說,作者是叔
rù dǎng
zhù rù
年級字:注(P2) 入(P1)
詞性:動詞
1.泵入、灌入或流入2.以氣息傳送
3.使產生對某物的印像或得到逐漸灌輸
shēn rù
Rù hēi
shēng rù
rù yuàn
rù zuò
qīn rù
rù kǒu
年級字:入(P1) 口(P1)
詞性:名詞,形容詞
1. 進入口中。
【例】這種巧克力標榜入口即溶,藉以吸引消費群。
2. 進入建築物或特定場地,所經過的門或關卡。
【例】結婚典禮禮堂的入口,擺了一幅新人的結婚照。
3. 外國或外地的貨物輸入本國或本地。
【例】我國今年入口貨物的貿易總值,比去年減少了一倍。
yǐn rù
liè rù
jiè rù
fǎ rù
rù hù
rù xuǎn
sòng rù
shén rù
年級字:神(P1) 入(P1)
詞性:名詞
神入是自體心理學中的一個核心概念,指的是,我們感受他人內心體驗的過程。
rù mù
Zhuì rù
róng rù
gòu rù
年級字:購(P6) 入(P1)
詞性:動詞
「購」- 購買。
「入」- 俗語入貨,存起一些數量的含義。
購買一些物品,並有準備較為充足的數量作為備用。
rù gāo
年級字:入(P1) 膏(P3)
詞性:形容詞
病入膏肓:
1.形容病情嚴重到無法治療的程度。
2.比喻事態嚴重;無法挽救。
Rù yún
rù wēi
shōu rù
qiē rù
zhuǎn rù
年級字:轉(P2) 入(P1)
詞性:動詞
謂轉變原來方向而進入某地或某方面。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開始轉入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
bù rù
huǒ rù
rù ěr
xiàn rù
年級字:陷(P3) 入(P1)
詞性:動詞
墮入紛落在不利的境地。比喻深深地進入(某種境界或思想活動中)。
rù zhōng
rù shǒu
āo rù
年級字:凹(P5) 入(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陷入凸出向內凹的表面形狀。
「凹」周圍高,中間低 :凹岸、凹面、凹陷、凹地、凹處。
「入」由外部到內部: 進入、入內、入境。
Dǎ rù
年級字:打(P1) 入(P1)
詞性:名詞
圍棋術語。在敵陣中投入子(常常在三、四線),而不直接觸及敵方之子,稱打入。恰似一個楔子一樣,深入敵陣。下圍棋中經常會出現打入,初學者總以為打入的目的是為了破空,把對方的空打散。疏不知當你打散別人的空的時候,自己的模樣首先被破壞了。因此,打入的關鍵是“打”字,要打擊對方的要害,中心開花,分割敵人,甚至包圍殲滅對手部分棋子。
jiā rù
rù gāo
rù zhù
年級字:造(P1) 微(P2) 入(P1) 妙(P2)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沿襲》:“賀方回‘淡黃楊柳帶棲鴉’、秦處度“藕葉清香勝花氣”二句,寫景詠物,可爲造微入妙。”
年級字:入(P1) 吾(P0) 中(P1)
彀:張滿弓弩;彀中:指箭能射及的範圍,比喻牢籠,圈套。進入了我的弓箭射程之內。比喻就範。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私幸端門,見新進士綴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年級字:刻(P2) 畫(P1) 入(P1) 微(P2)
微:細小。精心細緻地描摹,連極小之處也不大意。形容認真細緻,一絲不苟。
年級字:入(P1) 情(P2) 入(P1) 理(P2)
清·陳天華《獅子吼》第五回:“何嘗不說得入情入理,但是事實上那裏有人聽他的呢!”
年級字:病(P2) 由(P1) 口(P1) 入(P1)
疾病多是由食物傳染。比喻應該注意飲食衛生。同“病從口入”。
《雲笈七籤》卷三五:“病由口入,節宣方也;生勞敗靜,養道性也。”
年級字:酣(P0) 然(P2) 入(P1) 夢(P3)
年級字:出(P1) 入(P1) 生(P1) 死(P3)
唐·韓偓《海山記》:“吾常親鋒刃,冒矢石,出入生死,與子同之。”
年級字:出(P1) 神(P1) 入(P1) 化(P1)
神、化:指神妙的境域。極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學藝術達到極高的成就。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二折:“我不曾出聲,他連忙答應。金聖嘆:‘真正出神入化之筆’。”
年級字:大(P1) 含(P4) 細(P1) 入(P1)
原指文章的內容,既包涵天地的元氣,又概括了極微小的事物。形容文章博大精深。
年級字:病(P2) 入(P1) 骨(P2) 隨(P3)
骨隨:骨髓。病到骨頭裏。形容病勢嚴重無法醫治或事態嚴重無法挽救。
先秦·韓非《韓非子·喻老》:“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鍼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隨,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隨,臣是以無請也。”
年級字:避(P4) 阱(P4) 入(P1) 坑(P3)
指避過了井,又掉進了坑裏。比喻避去一害,又受另一害。阱,異“穽”。
漢·焦贛《易林·觀之益》:“避阱入坑,憂患日生。”一本作“避井入坎”。
年級字:病(P2) 入(P1) 膏(P3) 肓(P0)
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臟與膈膜之間叫“肓”。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治。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左傳·成公十年》:“疾不可爲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爲也。”
年級字:出(P1) 死(P3) 入(P1) 生(P1)
唐·黃滔《大唐福州報恩定光多寶塔碑記》:“夫如是大雄之力,出死入生;至誠之神,感天動地。”
年級字:升(P1) 堂(P2) 入(P1) 室(P1)
古代宮室,前爲堂,後爲室。比喻學識或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達到很高的成就。
《論語·先進》:“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年級字:出(P1) 入(P1) 人(P1) 罪(P4)
指法庭裁判錯誤,把有罪的人認爲無罪,把無罪的人認爲有罪。
《唐律·斷獄》:“即斷罪,失於入者,各減三等;失於出者,各減五等。”
年級字:入(P1) 室(P1) 昇(P3) 堂(P2)
比喻人的學識技藝等方面有高深的造詣。同“入室升堂”。
年級字:放(P1) 龍(P2) 入(P1) 海(P1)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1回:“此放龍入海,縱虎歸山也,後欲治之,其可得乎?”
年級字:深(P2) 入(P1) 膏(P3) 肓(P0)
年級字:登(P1) 堂(P2) 入(P1) 室(P1)
堂、室:古代宮室,前面是堂,後面是室。登上廳堂,進入內室。比喻學問或技能從淺到深,達到很高的水平。
年級字:出(P1) 入(P1) 神(P1) 鬼(P2)
宋·蘇洵《權書下·孫武》:“今其書論奇權密機,出入神鬼,自古以兵著書者罕所及。”
年級字:放(P1) 魚(P1) 入(P1) 海(P1)
《三國演義》第四二回:“今劉備釜中之魚,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時擒捉,如放魚入海,縱虎歸山矣。”
年級字:直(P1) 入(P1) 公(P1) 堂(P2)
老舍《駱駝祥子》九:“可是,咱們就這麼直入公堂的去說,還是不行。”又《四世同堂》七:“到這幾家去!別直入公堂的跟人家求事,明白嗎?要順口答應的探聽有什麼路子可走!”
年級字:返(P2) 虛(P4) 入(P1) 渾(P4)
①指詩作空靈,入於渾然之境。②指人無知無識,渾渾噩噩。
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雄渾》:“返虛入渾,積健爲雄。”
年級字:短(P2) 刀(P1) 直(P1) 入(P1)
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四篇一:“我們可以短刀直入地便看定一個社會的真實相,而且還可藉以判明以前的舊史料一多半都是虛偽。”
年級字:引(P2) 虎(P1) 入(P1) 室(P1)
年級字:不(P1) 堪(P6) 入(P1) 耳(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難聽、刺耳悦耳動人、悦耳、動聽無法忍受的聲音或其內容。
「堪」能夠、可以的意思: 堪當重任、堪以告慰。
「不堪」不能忍受,不能支持: 難堪、不堪一擊、狼狽不堪、疲憊不堪、不堪設想。
「人耳」耳朵的聽覺或心裏都不能忍受所聽到的內容和意思,例如: 髒話、別人的私生活的謠言。
明·李開先《市井豔詞序》:「二詞譁於市井,雖兒女子初學言者,亦知歌之,但淫豔褻狎,不堪入耳。」
年級字:鞭(P2) 辟(P4) 入(P1) 裏(P1)
鞭闢:鞭策,激勵;裏:最裏層。形容作學問切實。也形容分析透徹,切中要害。
《二程全書·遺書十一》:“學只要鞭辟近裏,著己而已。”
年級字:鑿(P6) 隧(P5) 入(P1) 井(P2)
年級字:怨(P3) 入(P1) 骨(P2) 髓(P4)
《史記·秦本紀》:“文公夫人,秦女也,爲秦三囚將請曰:‘繆公之怨此三人入於骨髓,願令此三人婦,令我君得自愉烹之。’晉君許之,歸秦三將。”
年級字:老(P1) 僧(P0) 入(P1) 定(P1)
和尚靜坐,使心定於一處,不起雜念,叫入定。形容人靜靜地端坐着。
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回:“看時,卻是個黑瘦老者,危然端坐,彷彿老僧入定一樣。”
年級字:東(P1) 風(P1) 入(P1) 律(P5)
年級字:想(P1) 入(P1) 非(P2) 非(P2)
非非:原爲佛家語,表示虛幻的境界。想到非常玄妙虛幻的地方去了。形容完全脫離現實地胡思亂想。
《楞嚴經》:“如存不存,若盡不盡,如是一類,名非想非非想處。”
年級字:深(P2) 入(P1) 不(P1) 毛(P1)
年級字:驚(P2) 蛇(P4) 入(P1) 草(P1)
年級字:小(P1) 德(P4) 出(P1) 入(P1)
小德:小節;出入:偏離標準。指不必嚴格要求的一些小節。
年級字:出(P1) 聖(P4) 入(P1) 神(P1)
明·李贄《四書評·孟子·盡心下》:“中問六語最吃緊,正是出聖入神真口訣,凡具善信根基者佩服之。”
年級字:鐺(P0) 入(P1) 獄(P4)
鄒韜奮《患難餘生記》第二章:“打破飯碗算是輕描淡寫,其較重者由特務老爺賜一綁,鋃鐺入獄,或一命嗚呼。”
年級字:入(P1) 邦(P3) 問(P1) 俗(P2)
到別的國家或地方去,先要瞭解它的風俗習慣。同“入國問俗”。
年級字:遁(P0) 入(P1) 空(P1) 門(P1)
遁:逃遁;空門:指佛教,因佛教認爲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開塵世而入佛門。
姚雪垠《李志成》第二十八章:“天下重見昇平,他自己決不留戀寶貴,功成身退,遁入空門做一個與世無爭的人。”
年級字:破(P2) 門(P1) 而(P1) 入(P1)
章炳麟《駁革命駁議》:“迨至羣盜破門而入,即更不復能抵禦。”
年級字:入(P1) 鄉(P2) 隨(P3) 俗(P2)
年級字:引(P2) 狼(P2) 入(P1) 室(P1)
詞性:副詞
常見詞組,
成語引:招引。把狼招引到室內。比喻把壞人或敵人引入內部。
元·張國賓《羅李郎》第一折:“我不是引的狼來屋裏窩,尋的蚰蜒鑽耳朵。”
年級字:淒(P4) 入(P1) 肝(P4) 脾(P4)
三國魏·繁休伯《與魏文帝箋》:“詠北狄之遐徵,奏胡馬之長思,淒入肝脾,哀感頑艷。”
年級字:引(P2) 水(P1) 入(P1) 牆(P2)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回:“這不是我自己引水入牆,開門揖盜麼。”
年級字:刀(P1) 槍(P2) 入(P1) 庫(P3)
沒有戰爭,不用武備;和平麻痹,解除武裝,不作戒備。
清·錢彩《說岳全傳》:“其時天下太平已久,真個是:馬放南山,刀槍入庫,五穀豐登,萬民樂業。”
年級字:無(P2) 空(P1) 不(P1) 入(P1)
年級字:量(P2) 入(P1) 為(P2) 出(P1)
《禮記·王制》:“五穀皆入,然後製國用,……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量入以為出。”
年級字:入(P1) 主(P1) 出(P1) 奴(P2)
原意是崇信了一種學說,必然排斥另一種學說;把前者奉爲主人,把後者當作奴僕。後比喻學術思想上的宗派主義。
唐·韓愈《原道》:“入於彼,必出於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
年級字:入(P1) 門(P1) 問(P1) 諱(P6)
古代去拜訪人,先問清楚他父祖的名,以便談話時避諱。也泛指問清楚有什麼忌諱。
《禮記·曲禮上》:“入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
年級字:入(P1) 境(P2) 問(P1) 俗(P2)
進入別的國家,先問明有哪些禁止的事及風俗習慣,以免違犯。
西漢·戴聖《禮記·曲禮上》:“入竟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
年級字:賤(P5) 入(P1) 貴(P3) 出(P1)
年級字:孤(P3) 軍(P2) 深(P2) 入(P1)
《周書·賀若敦傳》:“瑱等以敦孤軍深入,規欲取之。”
年級字:病(P2) 從(P1) 口(P1) 入(P1)
年級字:入(P1) 海(P1) 算(P2) 沙(P2)
年級字:神(P1) 出(P1) 鬼(P2) 入(P1)
出:出現。象神鬼那樣出沒無常。形容出沒無常,不可捉摸。後泛指行動變化迅速。
年級字:窮(P3) 鳥(P1) 入(P1) 懷(P3)
窮鳥:困窘的鳥;懷:投入懷抱。比喻處境困難而投靠別人。
《三國志·魏志·邴原傳》:“政窘急,往投原。”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政投原曰:‘窮鳥入懷。’原曰:‘安知斯懷之可入邪?’”
年級字:出(P1) 輿(P0) 入(P1) 輦(P0)
漢·枚乘《七發》:“且夫出輿入輦,命曰蹶痿之機。洞房清宮,命曰寒熱之媒。皓齒娥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膿,命曰腐腸之藥。”
年級字:乘(P2) 隙(P4) 而(P1) 入(P1)
《去笈七籤》卷一二0:“將至所居,自後垣乘虛而入,徑及庭中。”
年級字:隨(P3) 鄉(P2) 入(P1) 俗(P2)
到一個地方就按照這一個地方的風俗習慣生活。也比喻到什麼地方都能適應。同“隨鄉入鄉”。
年級字:鞭(P2) 辟(P4) 入(P1) 裡(P3)
鞭辟:鞭策,激勵;裡:最裡層。形容作學問切實。也形容分析透徹,切中要害。
《二程全書·遺書十一》:“學只要鞭辟近裡,著己而已。”
年級字:出(P1) 將(P3) 入(P1) 相(P1)
出征可爲將帥,入朝可爲丞相。指兼有文武才能的人,也指文武職位都很高。
唐·崔顥《江畔老人愁》詩:“兩朝出將復入相,五世迭鼓乘朱輪。”
年級字:避(P4) 井(P2) 入(P1) 坎(P0)
年級字:入(P1) 死(P3) 出(P1) 生(P1)
年級字:絲(P2) 絲(P2) 入(P1) 扣(P5)
絲絲:每一根絲;扣:織機上的主要機件之一。織布時每條絲線都要從筘齒間穿過。比喻做得十分細緻,有條不紊,一一合拍。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十七回:“此爲絲絲入扣,暗中拋索,如道家所云三神山舟不得近,近者輒被風引回也。”
年級字:明(P1) 月(P1) 入(P1) 懷(P3)
南朝宋·鮑照《代淮王》詩:“朱城九門門九閨,願逐明月入君懷。”
年級字:半(P1) 截(P3) 入(P1) 土(P1)
宋·蘇軾《東坡志林》卷十二:“汝已半截入土,猶爭高下呼?”
年級字:格(P2) 不(P1) 相(P1) 入(P1)
魯迅《而已集·讀書雜談》:“如果專是請教別人,則各人的嗜好不同,總是格不相入的。”
年級字:入(P1) 土(P1) 爲(P2) 安(P1)
舊時土葬,人死後埋入土中,死者方得其所,家屬方覺心安。
明·馮惟敏《耍孩兒·骷髏訴冤》曲:“自古道蓋棺事定,入土爲安。”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一:“親戚多道:‘從來說入土爲安,爲何要拘定三年?’”
年級字:請(P1) 君(P2) 入(P1) 甕(P0)
甕:一種陶製的盛器。比喻用某人整治別人的辦法來整治他自己。
《資治通鑑·唐紀·則天皇後天授二年》:“興曰:‘此甚易爾!取大甕,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甕,火圍如興法,因起謂興曰:‘有內狀推兄,請兄入此甕。’興惶恐叩頭伏罪。”
年級字:不(P1) 堪(P6) 入(P1) 目(P1)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三回:“此數餚也,以先生視之,固不堪入目矣。”
年級字:出(P1) 夷(P3) 入(P1) 險(P3)
宋·葉適《故運副龍圖侍郎孟公墓誌銘》:“由此更踐內外,出夷入險,擇而守中,勞而有成,幹方舉德,而莫有助之者也。”
年級字:恨(P4) 之(P2) 入(P1) 骨(P2)
年級字:量(P2) 入(P1) 爲(P2) 出(P1)
《禮記·王制》:“五穀皆入,然後製國用,……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量入以爲出。”
年級字:入(P1) 竟(P2) 問(P1) 禁(P4)
竟:境的古字;禁:禁忌。進入一個國家或地區,先要問清楚那裏有什麼禁令,以免觸犯。
西漢·戴聖《禮記·曲禮上》:“入竟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孔穎達疏:“入竟而問禁者……竟,界首也。禁謂國中政教所忌。凡至竟界,當先訪問主國何所禁也。”
年級字:避(P4) 入(P1) 坑(P3)
穽,同“阱”。比喻躲過一害,又受一害。同“避坑落井”。
年級字:盡(P3) 入(P1) 中(P1)
彀中:弓箭射程以內,比喻牢籠、圈套。盡數網羅,全部就範。
五代·五王保《唐摭言》卷一:“(唐太宗)嘗私幸端門,見新進士綴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年級字:聳(P4) 入(P1) 雲(P1) 霄(P0)
年級字:出(P1) 奴(P2) 入(P1) 主(P1)
唐·韓愈《原道》:“其言道德仁義者,不入於楊,則入於墨,不入於老,則入於佛;入於彼,必出於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
年級字:入(P1) 室(P1) 升(P1) 堂(P2)
年級字:旦(P1) 暮(P5) 入(P1) 地(P1)
旦:早晨。暮:晚上。地:地府。早晚就要進入地府。表示年齡已高,隨時都可能死去。
年級字:出(P1) 淺(P3) 入(P1) 深(P2)
阿英《敵後日記·摘抄停翅小擷》:“軍長報告遂臨時改題爲《整風問題》……出淺入深,依具體事實,詳加詮釋。”
年級字:一(P1) 擁(P3) 而(P1) 入(P1)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十五:“衆人一擁而入,迎頭就把了緣拿住,押進裏面搜捉,不曾走了一個。”
年級字:誘(P6) 敵(P3) 深(P2) 入(P1)
把敵人引進來,使它處於孤立而又不易逃跑的不利地位。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第五章第三節:“如果說誘敵深入在以前是有用的,那末在堡壘主義的第五次‘圍剿’是無用的。對付第五次‘圍剿’,只能用分兵抵禦和短促突擊的方法。”
年級字:量(P2) 入(P1) 計(P2) 出(P1)
年級字:羊(P1) 入(P1) 虎(P1) 群(P6)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邵九娘》:“竊意羊入虎群,狼藉已不堪矣。”
年級字:無(P2) 孔(P3) 不(P1) 入(P1)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五回:“況且上海辦捐的人,鑽頭覓縫,無孔不入。”
年級字:玄(P3) 妙(P2) 入(P1) 神(P1)
年級字:體(P2) 恤(P5) 入(P1) 微(P2)
形容對人照顧或關懷非常細心、周到。同“體貼入微”。
年級字:單(P2) 刀(P1) 直(P1) 入(P1)
用短柄刀直接刺入。原比喻認定目標,勇猛精進。後比喻說話直接了當,不繞彎子。
宋·釋道元《景德傳燈錄》卷十二:“若是作家戰將,便請單刀直入,更莫如何若何。”
年級字:高(P1) 聳(P4) 入(P1) 雲(P1)
聳: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雲端。形容建築物、山峯等高峻挺拔。
劉伯承《回憶長征》:“翻越了高聳入雲的雪山,跋涉了渺無人煙的草原。”
年級字:病(P2) 入(P1) 骨(P2) 髓(P4)
病到骨頭裏。形容病勢嚴重,無法醫治。也比喻事態嚴重,無法挽救。
《韓非子·喻老》:“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鍼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年級字:操(P2) 戈(P0) 入(P1) 室(P1)
比喻深入瞭解對方,找出其紕漏,又以對方的論點來批駁對方。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史書佔畢一》:“論者以柳操戈入室,弗察者又羣然和之。然則文之工者,傷理倍道,皆弗論乎!”
年級字:引(P2) 狗(P2) 入(P1) 寨(P0)
年級字:先(P2) 入(P1) 爲(P2) 主(P1)
指先聽進去的話或先獲得的印象往往在頭腦中佔有主導地位,以後再遇到不同的意見時,就不容易接受。
《漢書·息夫躬傳》:“唯陛下觀覽古今,反覆參考,無以先入之語爲主。”
年級字:入(P1) 理(P2) 切(P2) 情(P2)
清惲敬《與秦省吾》:“ 侯君妙才,同攜遊屐,是以逸情遠興,蒼莽而來,而入理切情之言,反不能暢也。”
年級字:虎(P1) 入(P1) 羊(P1) 羣(P6)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一回:“孔融望見太史慈與關、張趕殺賊衆,如虎入羊羣,縱橫莫當。”
年級字:恨(P4) 入(P1) 骨(P2) 髓(P4)
年級字:入(P1) 閣(P4) 登(P1) 壇(P5)
年級字:鬼(P2) 出(P1) 神(P1) 入(P1)
《隋書·盧思道傳》:“飴蜜非甘,山川未阻,千變萬化,鬼出神入。”
年級字:昂(P4) 然(P2) 直(P1) 入(P1)
年級字:入(P1) 聖(P4) 超(P4) 凡(P3)
凡:指凡人,普通人。超越平常人而達到聖賢的境界。形容學識修養達到了高峯。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八:“所以道超凡越聖。”《朱子全書·學一》:“就此理會得透,自可超凡入聖。”
年級字:穿(P1) 房(P1) 入(P1) 戶(P1)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一:“只有牙婆是穿房入戶的,女眷們怕冷靜時,十個九個倒要扳她來往。”
年級字:尋(P3) 幽(P4) 入(P1) 微(P2)
尋幽:探究深奧難明的事理。入微:達到極其細緻、深刻的地步。形容對深奧的事理探求達到非常深刻的程度。
年級字:羊(P1) 入(P1) 虎(P1) 羣(P6)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邵九娘》:“竊意羊入虎羣,狼藉已不堪矣。”
年級字:泥(P2) 牛(P1) 入(P1) 海(P1)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八:“我見兩個泥牛鬥入海,直至如今無消息。”
年級字:請(P1) 先(P2) 入(P1) 甕(P0)
年級字:出(P1) 雲(P1) 入(P1) 泥(P2)
指自己一旦青雲直上,便不惜將舊時朋友踩入泥中。比喻人情澆薄,世態炎涼。
清·王韜《徐古春耆舊詩存序》:“及一旦勢位崇,名譽盛,疇昔知交,貧賤潦倒,伏處田裏,不足引援,往往盡削其酬酢詩文,不使一篇登之集中,出雲入泥,良可浩嘆。”
年級字:入(P1) 骨(P2) 相(P1) 思(P2)
五代·溫庭筠《新添聲楊柳枝·二》詞:“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年級字:日(P1) 月(P1) 入(P1) 懷(P3)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時人目夏侯太初(玄)朗朗如日月之入懷。”
年級字:入(P1) 鐵(P3) 主(P1) 簿(P4)
《北齊書·許淳傳》:“淳清識敏速,達於從政,任司徒主簿,以能判斷,見之時人,號爲入鐵主簿。”
年級字:漸(P2) 入(P1) 佳(P4) 境(P2)
原指甘蔗下端比上端甜,從上到下,越吃越甜。後比喻境況逐漸好轉或興趣逐漸濃厚。
《晉書·顧愷之傳》:“愷之每食甘遮,恆自尾至本,人或怪之。雲:‘漸入佳境。’”
年級字:長(P1) 驅(P4) 直(P1) 入(P1)
長驅:不停頓地策馬快跑;直入:一直往前。指長距離不停頓的快速行進。形容進軍迅猛,不可阻擋。
《戰國策·燕策二》:“輕卒銳兵,長驅至國。”漢·曹操《勞徐晃令》:“吾用兵三十餘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直入敵圍者也。”
年級字:入(P1) 境(P2) 問(P1) 禁(P4)
境:國境;禁:禁止,指法令或習俗所不歡物事項。進入一個國家或地區,先要問清楚那裏有什麼禁令。
《禮記·曲禮上》:“入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
年級字:打(P1) 入(P1) 冷(P2) 宮(P2)
打:與某些動詞結合成爲一個詞,表示進行的意思;冷宮:古代皇帝把失寵的后妃軟禁於冷僻宮內。比喻人不被重視或把事情擱置一邊。
年級字:馬(P1) 入(P1) 華(P2) 山(P1)
《書·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年級字:出(P1) 凡(P3) 入(P1) 勝(P2)
指超出了一般,進入了極高的境界。形容造詣精深,也指超脫世俗進入仙界。
《雍熙樂府·第三卷·端正好(我恰纔出塵寰)》:“點化的長生出凡入勝,這便是俺仙家百世功能。”
年級字:深(P2) 入(P1) 骨(P2) 髓(P4)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十回:“高太尉着令醫人治療,見丘嶽重傷,恨梁山泊深入骨髓。”
年級字:白(P1) 魚(P1) 入(P1) 舟(P2)
《史記·周本紀》:“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諸侯皆曰:‘紂可伐矣。’”
年級字:梯(P2) 愚(P3) 入(P1) 聖(P4)
年級字:入(P1) 鄉(P2) 問(P1) 俗(P2)
進入一個地方,先要問清那裏的習俗,以求適應當地的情況。
年級字:故(P1) 入(P1) 人(P1) 罪(P4)
年級字:入(P1) 室(P1) 操(P2) 戈(P0)
操:拿;戈:古代象矛的武器。到他的屋裏去,拿起他的武器攻擊他。比喻引用對方的論點反駁對方。
《後漢書·鄭玄傳》:“任城何休好《公羊》學,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廢疾》。玄乃‘發《墨守》、針《膏肓》、起《廢疾》’。休見而嘆曰:‘康成入吾室,操吾戈以伐我乎?’”
年級字:入(P1) 地(P1) 無(P2) 門(P1)
年級字:上(P1) 天(P1) 入(P1) 地(P1)
升上天空,鑽入地下。形容神通廣大。也比喻為實現某種目的而四處奔走。
唐·李復言《續玄怪錄·盧僕射從史》:“吾已得煉形之術也,其術自無形成而煉成三尺之形,則上天入地,乘雲駕鶴,千變萬化,無不可也。”
年級字:操(P2) 矛(P3) 入(P1) 室(P1)
比喻深入瞭解對方,找出其紕漏,又以對方的論點來批駁對方。
語出《後漢書·鄭玄傳》:“時任城何休好《公羊》學,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樑廢疾》。玄乃發《墨守》,針《膏肓》,起《廢疾》。休見而嘆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年級字:出(P1) 有(P1) 入(P1) 無(P2)
《雲笈七籤》卷一○四:“或與衆仙,策空駕虛,出有入無,分形散影,處處遊集。”
年級字:鑽(P3) 天(P1) 入(P1) 地(P1)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三十二回:“他是個鑽天入地,斧砍火燒,下油鍋都不怕的好漢。”
年級字:出(P1) 神(P1) 入(P1) 定(P1)
康濯《東方紅》第十章:“楊殿山和劉成旺都對這件事十分注意,一定要大家詳細介紹那每一戶、每個人的種種緣由,並且出神入定一般默默地聽得十分嚴肅。”
年級字:深(P2) 入(P1) 人(P1) 心(P1)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二十回:“且君新得諸侯,非有存亡興滅之德,深入人心,恐諸侯之兵,不爲我用。”
年級字:過(P1) 門(P1) 不(P1) 入(P1)
過:路過;入:進入。路過家門卻不進去。形容恪盡職守,公而忘私。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下》:“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
年級字:引(P2) 人(P1) 入(P1) 勝(P2)
勝:勝境。引人進入佳境。現多用來指風景或文藝作品特別吸引人。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王衛軍雲,酒正自引人着勝地。”
年級字:鬼(P2) 出(P1) 電(P2) 入(P1)
年級字:賓(P3) 入(P1) 如(P2) 歸(P3)
《國語·周語中》:“膳宰致饔,廩人獻餼,司馬陳芻,工人展車,百官以物至,賓入如歸。是故小大莫不懷愛。”
年級字:出(P1) 文(P1) 入(P1) 武(P2)
唐·劉禹錫《寄毗陵楊給事》詩之一:“好著櫜鞬莫惆悵,出文入武是全才。”
年級字:入(P1) 文(P1) 出(P1) 武(P2)
唐·張說《河西節度副大使都督安公碑》:“總軍挾郡,入文出武。三十年間,式遏戎虜。”
年級字:超(P4) 凡(P3) 入(P1) 聖(P4)
凡:指凡人,普通人。超越平常人而達到聖賢的境界。形容學識修養達到了高峯。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八:“所以道超凡越聖。”《朱子全書·學一》:“就此理會得透,自可超凡入聖。”
年級字:格(P2) 不(P1) 入(P1)
扞:絕;格:堅硬;扞格:相互抵觸,格格不入。過于堅硬而難於深入。形容彼此意見完全不合。
《禮記·學記》:“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鄭玄注:“扞:堅不可入之貌。”
年級字:先(P2) 入(P1) 之(P2) 見(P1)
指在對某事物進行調查研究之前就形成或接受的看法。指成見。
《漢書·息夫躬傳》:“唯陛下觀覽古今,反覆參考,無以先入之語爲主。”
年級字:不(P1) 入(P1) 時(P1) 宜(P3)
時宜:當時的需要和潮流。不適合時代形勢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習尚。
年級字:鳥(P1) 入(P1) 樊(P6+) 籠(P3)
樊籠:鳥籠,比喻不自由的境地。飛鳥進了籠子。比喻自投羅網,陷入困境。
元·尚仲賢《單鞭奪槊》第三折:“恰便似魚鑽入絲網,鳥撲入樊籠。”
年級字:虎(P1) 入(P1) 羊(P1) 群(P6)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一回:“孔融望見太史慈與關、張趕殺賊眾,如虎入羊群,縱橫莫當。”
年級字:一(P1) 一(P1) 入(P1) 坐(P1)
詞性:動詞
指一位一位有秩序地進入一個有座位的場所,並坐下來。
年級字:入(P1) 幕(P3) 之(P2) 賓(P3)
幕:帳幕;賓:客人。比喻關係親近的人或參與機密的人。
《晉書·郗超傳》:“謝安與王坦之嘗詣溫論事,溫令超帳中臥聽之。風動帳開,安笑曰:‘郗生可謂入幕之賓矣。’”
年級字:深(P2) 入(P1) 顯(P4) 出(P1)
清·俞樾《湖樓筆談》六:“蓋詩人用意之妙,在乎深入顯出。入之不深,則有淺易之病;出之不顯,則有艱澀之患。”
年級字:體(P2) 貼(P2) 入(P1) 微(P2)
體貼:細心體諒別人的心情和處境,給予關心和照顧;入微:達到細微的程度。形容對人照顧或關懷非常細心、周到。
清·趙翼《甌北詩話·杜少陵詩·四》:“至於尋常寫景,不必有意驚人,而體貼入微,亦復人不能到。”
年級字:由(P1) 淺(P3) 入(P1) 深(P2)
清·無名氏《杜詩言志》卷四:“夫詩之章法起句,必切本題,且由綱及目,由淺入深。”
年級字:條(P1) 入(P1) 葉(P1) 貫(P1)
年級字:出(P1) 入(P1) 無(P2) 間(P1)
《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建謂左右曰:‘吾爲神策將軍時,宿衛禁中,見天子夜召學士,出入無間,恩禮親厚如寮,非將相可比也。’”
年級字:入(P1) 鴉(P2) 羣(P6)
《北齊書·南安王思好傳》:“爾擊賊如鶻入鴉羣,宜思好事。”
年級字:下(P1) 喬(P2) 入(P1) 幽(P4)
冬季鳥躲在深山窮谷,到春天出來飛鳴於喬木,用來比喻人捨棄黑暗而接近光明,或者從劣境而進入良好的處境。相反則叫“下喬入幽”。
《孟子·滕文公上》:“吾聞出於幽谷,遷於喬木者,未聞下喬木而入於幽谷者。”
年級字:痛(P2) 心(P1) 入(P1) 骨(P2)
《後漢書·袁紹傳》:“是以智達之士莫不痛心入骨。”
年級字:英(P1) 雄(P1) 入(P1)
入彀:指進入弓箭的射程以內,比喻就範。天下英雄均已就範。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嘗私幸端門,見新進士綴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我彀中矣。’”
年級字:格(P2) 格(P2) 不(P1) 入(P1)
年級字:痛(P2) 入(P1) 骨(P2) 髓(P4)
詞性:形容詞
成語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戰國策·燕策三》:“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於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
年級字:悽(P5) 入(P1) 肝(P4) 脾(P4)
三國魏·繁休伯《與魏文帝箋》:“詠北狄之遐徵,奏胡馬之長思,悽入肝脾,哀感頑豔。”
年級字:出(P1) 口(P1) 入(P1) 耳(P1)
《左傳·昭公二十年》:“言出於餘口,入於爾耳,誰告建也?”
年級字:入(P1) 孝(P1) 出(P1) 悌(P0)
指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亦作‘入孝出弟’。
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漢·桓寬《鹽鐵論·授時》:“教之以德,齊之以禮,則民徙義而從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
年級字:深(P2) 入(P1) 淺(P3) 出(P1)
年級字:悖(P0) 入(P1) 悖(P0) 出(P1)
悖:違背、胡亂。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財物,也會被別人用不正當的手段拿去。胡亂弄來的錢又胡亂花掉。
年級字:高(P1) 唱(P1) 入(P1) 雲(P1)
原形容歌聲嘹亮,直上雲霄,後也形容一種論調或消息社會上傳說很盛。
年級字:入(P1) 木(P1) 三(P1) 分(P2)
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年級字:撮(P5) 鹽(P4) 入(P1) 水(P1)
①形容立刻消滅乾淨。②形容大而化之,什麼都不在乎。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張驢兒做怕科雲]有鬼有鬼,撮鹽入水,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
年級字:精(P2) 義(P3) 入(P1) 神(P1)
年級字:入(P1) 火(P1) 赴(P5) 湯(P2)
年級字:出(P1) 鬼(P2) 入(P1) 神(P1)
唐·宋之問《嵩山天門歌》:“鬆移岫轉,左變而右易;風生雲起,出鬼而入神。”
年級字:出(P1) 入(P1) 將(P3) 相(P1)
宋·歐陽修《相州盡錦堂記》:“故能出入將相,勤勞王家。”
年級字:入(P1) 井(P2) 望(P2) 天(P1)
唐·韓愈《原道》:“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年級字:體(P2) 貼(P2) 入(P1) 妙(P2)
年級字:魚(P1) 貫(P1) 而(P1) 入(P1)
象游魚一樣一個跟着一個地接連着走。形容一個接一個地依次序進入。
《三國志·魏志·鄧艾傳》:“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
年級字:回(P1) 邪(P4) 入(P1) 正(P1)
隋·吉藏《三論玄義》卷下:“《百論》爲回邪入正。”
年級字:先(P2) 入(P1) 為(P2) 主(P1)
指先聽進去的話或先獲得的印象往往在頭腦中佔有主導地位,以後再遇到不同的意見時,就不容易接受。
《漢書·息夫躬傳》:“唯陛下觀覽古今,反复參考,無以先入之語為主。”
年級字:披(P2) 髮(P2) 入(P1) 山(P1)
年級字:陷(P3) 入(P1) 僵(P5) 局(P2)
年級字:趁(P4) 虛(P4) 而(P1) 入(P1)
《去笈七籤》卷一二0:“將至所居,自後垣乘虛而入,徑及庭中。”
年級字:痛(P2) 入(P1) 心(P1) 脾(P4)
《儒林外史》第四八回:“[女兒]餓到六天上,不能起牀,母親看着,傷心慘目,痛入心脾,也就病倒了。”
年級字:誤(P5) 入(P1) 歧(P6) 途(P3)
誤:受惑;歧途:錯誤的道路。由於受煽惑而走上了錯誤的道路。
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寫於深夜裏》:“然被告等皆年幼無知,誤入歧途,不無可憫。”
年級字:鼠(P4) 入(P1) 牛(P1) 角(P2)
年級字:乘(P2) 虛(P4) 而(P1) 入(P1)
《去笈七籤》卷一二0:“將至所居,自後垣乘虛而入,徑及庭中。”
年級字:飛(P1) 熊(P2) 入(P1) 夢(P3)
原指周文王夢飛熊而得太公望。後比喻聖主得賢臣的徵兆。
《史記·齊太公世家》:“西伯將出獵,卜之,曰‘所獲非龍非彲,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
年級字:把(P1) 臂(P2) 入(P1) 林(P1)
把:指挽着;林:山林。互挽手臂,表示親熱。舊指相偕歸隱。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謝公(安)道:豫章(謝鯤)若遇七賢必自把臂入林。”
年級字:酒(P4) 入(P1) 舌(P2) 出(P1)
年級字:出(P1) 生(P1) 入(P1) 死(P3)
原意是從出生到死去。後形容冒着生命危險,不顧個人安危。
《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年級字:撮(P5) 鹽(P4) 入(P1) 火(P1)
元·王實甫《西廂記》三本二折:“待去呵,小姐性兒撮鹽入火。”
年級字:入(P1) 孝(P1) 出(P1) 弟(P1)
指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同“入孝出悌”。
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
年級字:入(P1) 國(P1) 問(P1) 俗(P2)
國:原指都城,後多指國家。到別的國家或地方去,先要瞭解它的風俗習慣。
《禮記·曲禮上》:“入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
年級字:入(P1) 不(P1) 敷(P4) 出(P1)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收支平衡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七回:「但是家計蕭條,入不敷出。」
年級字:含(P4) 笑(P1) 入(P1) 地(P1)
《後漢書·韓韶傳》:“韶曰:‘長活溝壑之人,而以此伏罪,含笑入地矣。’”
年級字:長(P1) 驅(P4) 深(P2) 入(P1)
《隋書·楊諒傳》:“王所部將吏家屬,盡在關西,若用此等,即宜長驅深入,直擄京都,所謂疾雷不及掩耳。”
年級字:隨(P3) 鄉(P2) 入(P1) 鄉(P2)
到一個地方就按照這一個地方的風俗習慣生活。也比喻到什麼地方都能適應。
《莊子·山木》:“入其俗,從其令。”宋·范成大《秋雨快晴靜勝堂席上》詩:“天涯節物遮愁眼,旦復隨鄉便入鄉。”
年級字:籬(P3) 牢(P3) 犬(P1) 不(P1) 入(P1)
籬笆編得結實,狗就鑽不進來。比喻自己品行端正,壞人就無法勾引。
年級字:入(P1) 布(P1) 袋(P2)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僧曰:‘恁麼即學人歸堂去也。’師曰:‘猢猻入布袋。’”
年級字:下(P1) 喬(P2) 木(P1) 入(P1) 幽(P4) 谷(P2)
從高樹上下來,鑽進幽深的坑谷裏。比喻棄明從暗,或從良好的處境轉入惡劣的處境。
《孟子·滕文公上》:“吾聞出於幽谷,遷於喬木者,未聞下喬木而入幽谷者。”
年級字:入(P1) 寶(P2) 山(P1) 而(P1) 空(P1) 回(P1)
寶山:聚藏寶物的山。進入滿藏寶物的山間卻空着手而回來。比喻雖遇到了很好的機會,卻一無所得。
《先撥志始》卷下:“在婿固不敢厚望,入寶山而空回,想嶽亦不能忘情也。”
年級字:如(P2) 入(P1) 無(P2) 人(P1) 之(P2) 境(P2)
境:地方。象到了沒有人的地方。比喻打仗節節勝利,沒有遇到抵抗。
宋·歐陽修《再論置兵御賊札子》:“及一旦王倫張海等相繼而起,入州入縣,如入無人之境。”
年級字:三(P1) 過(P1) 其(P2) 門(P1) 而(P1) 不(P1) 入(P1)
《孟子·離婁下》:“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
huò cóng kǒu chū huàn cóng kǒu rù
年級字:禍(P4) 從(P1) 口(P1) 出(P1) ,(P1) 患(P3) 從(P1) 口(P1) 入(P1)
指說錯了話要惹禍,吃錯了東西要生病。後多以強調言語必須謹慎。
bù rù hǔ xué yān dé hǔ zǐ
年級字:不(P1) 入(P1) 虎(P1) 穴(P1) ,(P1) 焉(P0) 得(P1) 虎(P1) 子(P1)
焉:怎麼。不進老虎窩,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親歷險境就不能獲得成功。
bīng cáng wǔ kù mǎ rù huà shān
年級字:兵(P3) 藏(P2) 武(P2) 庫(P3) ,(P1) 馬(P1) 入(P1) 華(P2) 山(P1)
北周·庚信《賀平鄴都表》:“當今鹿臺已散,離宮已遺,兵藏武庫,馬入華山。”
shàng tiān wú lù rù dì wú mén
年級字:上(P1) 天(P1) 無(P2) 路(P1) ,(P1) 入(P1) 地(P1) 無(P2) 門(P1)
宋·釋悟明《聯燈會要》卷二十八:“進前則觸途成滯,退後即噎氣填胸,直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年級字:不(P1) 入(P1) 虎(P1) 穴(P1) ,(P1) 不(P1) 得(P1) 虎(P1) 子(P1)
不進老虎洞,就不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擔風險就不可能取得成果。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班超傳》:“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當今之計,獨有因夜以火攻虜,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盡也。’”
rì chū ér zuò rì rù ér xī
年級字:日(P1) 出(P1) 而(P1) 作(P2) ,(P1) 日(P1) 入(P1) 而(P1) 息(P1)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形容勤懇有規律的工作態度。
太陽升起就起來勞動,太陽下山就休息。原指上古人民的生活方式,後亦泛指單純簡樸的生活。
《莊子·讓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