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ī yī bù shě
yǐ zhàng quán shì
年級字:唇(P3) 齒(P3) 相(P1) 依(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
三國成語唇亡齒寒象嘴唇和牙齒那樣互相依靠。比喻關係密切,相互依靠。
《三國志·魏書·鮑勳傳》:“蓋以吳、蜀唇齒相依,憑陰山水,有難拔之勢故也。”
年級字:百(P1) 依(P2) 百(P1) 順(P2)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十三卷:“做爺孃的百依百順,沒一事違拗了他。”
年級字:小(P1) 鳥(P1) 依(P2) 人(P1)
依:依戀。象小鳥那樣依傍着人。形容少女或小孩嬌小可愛的樣子。
《舊唐書·長孫無忌傳》:“禇遂良學問稍長,性亦堅正,既寫忠誠,甚親附於朕,譬如飛鳥依人,自加憐愛。”
年級字:依(P2) 心(P1) 像(P1) 意(P1)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或者不拘那裏天有緣在,等待依心像意尋個對得我來的好女兒爲妻,方了平生之願!”又卷四:“張廩生如此算計,若是後來依心像意,真是天沒眼睛了。”
年級字:依(P2) 阿(P2) 取(P2) 容(P2)
宋·歐陽修《〈歸田錄〉序》:“又不依阿取容以循世俗,使怨嫉謗怒叢於一身,以受侮於羣小。”
年級字:依(P2) 然(P2) 故(P1) 我(P1)
年級字:百(P1) 依(P2) 百(P1) 隨(P3)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1回:“這顏婆惜被那張三小意兒百依百隨,輕憐重惜,賣俏迎奸。”
年級字:依(P2) 翠(P3) 偎(P5) 紅(P1)
指同年輕女子廝混的風流韻事。翠,翡翠一類飾物;紅,脂粉脣膏一類化妝品。“翠”與“紅”均借指女人。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十五回:“不如且討紅裙趣,依翠偎紅院宇中。”
年級字:依(P2) 法(P1) 炮(P2) 製(P3)
鄒韜奮《法西斯作風的罪惡》:“但還少見到有人衷心羨慕這種罪惡,認爲大有依法炮製的價值。”
年級字:飛(P1) 鳥(P1) 依(P2) 人(P1)
依:依戀。飛來的小鳥依偎在人的身邊。比喻依附權貴。亦比喻小孩、少女嬌小柔順,可親可受的情態。
宋·闕名《宋季三朝正要·二·理宗淳祐四年》:“今嵩之父死如路人,方經營內引,搖尾乞憐,作飛鳥依人之態。”
年級字:脣(P3) 齒(P3) 相(P1) 依(P2)
脣亡齒寒象嘴脣和牙齒那樣互相依靠。比喻關係密切,相互依靠。
《三國志·魏書·鮑勳傳》:“蓋以吳、蜀脣齒相依,憑陰山水,有難拔之勢故也。”
年級字:一(P1) 空(P1) 依(P2) 傍(P3)
王國維《宋元戲曲考》第十二章:“關漢卿一空依傍,自鑄偉詞,而其言曲盡人情,字字本色,故當爲元人第一。”
年級字:進(P1) 退(P2) 無(P2) 依(P2)
年級字:依(P2) 依(P2) 不(P1) 捨(P3)
詞性:形容詞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盧太學詩酒傲王候》:“那盧楠直送五百餘里,兩下依依不捨。”
年級字:依(P2) 頭(P1) 縷(P5) 當(P2)
元·孟漢卿《魔合羅》第四折:“則要你依頭縷當,分星劈兩,責狀招實。”
年級字:形(P2) 影(P2) 相(P1) 依(P2)
①指在孤寂的處境中相依相伴。②形容孤單無依。③互相依靠,緊密相連。
年級字:千(P1) 依(P2) 萬(P2) 順(P2)
明·董說《西遊補》第六回:“忽有一對侍兒跪在面前,請大王娘娘赴宴,行者暗想道:‘我還不要千依萬順。’”
年級字:百(P1) 依(P2) 百(P1) 從(P1)
百:比喻很多;依:順從;從:跟從。什麼都依從。形容一味順從。
楊纖如《傘》:“討厭他過於粗暴魯莽,常辦錯事,喜愛他忠實聽話,百依百從。”
年級字:相(P1) 依(P2) 爲(P2) 命(P3)
晉·李密《陳情表》:“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依爲命。”
年級字:千(P1) 依(P2) 百(P1) 順(P2)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七:“凡是船家教他做些什麼,他千依百順。”
年級字:依(P2) 人(P1) 籬(P3) 下(P1)
依:依附,依靠;籬:籬笆。依附於他人籬笆下。指依靠他人生活。
《南史·張融傳》:“丈夫當刪詩書,制禮樂,何至因循寄人籬下?”
年級字:輔(P5) 車(P1) 相(P1) 依(P2)
輔:頰骨;車:齒牀。頰骨和齒牀互相依靠。比喻兩者關係密切,互相依存。
《左傳·僖公五年》:“諺所謂‘輔車相依,脣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年級字:依(P2) 違(P6) 兩(P1) 可(P1)
依:贊成;違:反對;兩可:二者都可以。指對問題態度猶豫,沒有確定的意見。
年級字:依(P2) 門(P1) 傍(P3) 戶(P1)
明·李贄《富莫富於常知足》:“無骨力則待人而行,倚勢乃立,東西恃賴耳,依門傍戶,真同僕妾,非賤而何?”又《史綱評要·周紀·威烈王》:“以此猛烈,赴道不難,與世上好人依門傍戶者何啻千里。”
年級字:離(P2) 本(P2) 依(P2) 末(P3)
《晉書·刑法志》:“然而律文煩廣,事比衆多,離本依末。”
年級字:依(P2) 流(P1) 平(P1) 進(P1)
流:品級;依流:依照品級;平進:循序漸進。指做官按照資歷一步步提升。
《南史·王騫傳》:“吾家本素族,自可依流平進,不須苟求也。”
年級字:鷗(P3) 水(P1) 相(P1) 依(P2)
年級字:依(P2) 經(P1) 傍(P3) 注(P2)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二十五卷:“那世上說謊的也盡多,少不得依經傍注,有個邊際,從沒有見你恁樣說瞞天謊的祖師。”
年級字:百(P1) 順(P2) 百(P1) 依(P2)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二十七卷:“[焦氏]況兼正在妙齡,打扮得如花朵相似,枕蓆之間,曲意取媚。果然哄得李雄千歡萬喜,百順百依。”
年級字:不(P1) 依(P2) 不(P1) 饒(P4)
郝豔霞 王潤生《三請薛仁貴》第三回:“李氏和柳大洪慌忙來到前廳,爲銀環求情。柳剛不依不饒。李氏急了,說:‘你要殺銀環,我就撞頭!’”
年級字:表(P2) 裏(P1) 相(P1) 依(P2)
《資治通鑑·秦始皇二十六年》:“三晉者,齊楚之藩蔽,齊楚者,三晉之根柢;形勢相資,表裏相依。”
年級字:故(P1) 我(P1) 依(P2) 然(P2)
故我:舊日的我。仍舊是過去的我。指自己的境況和從前一樣,沒有變化。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說這次必要高中了。究竟到了出榜還是個依然故我,也無味的很。”
年級字:依(P2) 門(P1) 賣(P3) 笑(P1)
年級字:依(P2) 丱(P0) 附(P2) 木(P1)
比喻憑藉他人勢力,爲非作歹。也比喻不能自立,依靠別人。同“依草附木”。
年級字:葫(P4) 蘆(P4) 依(P2) 樣(P1)
清·周亮工《書影》第三卷:“工者不免優孟抵掌之誚,拙者至有葫蘆依樣之譏。”
年級字:生(P1) 死(P3) 相(P1) 依(P2)
年級字:無(P2) 依(P2) 無(P2) 靠(P2)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三十五:“天啊!只道與你一竹竿到底,白頭相守,那裏說起半路上就拋撇了,遺下許多兒女,無依無靠。”
年級字:無(P2) 所(P2) 依(P2) 歸(P3)
年級字:代(P2) 馬(P1) 依(P2) 風(P1)
代:古代北方的郡名;代馬:北方產的良馬。比喻人心眷戀故土,不願老死他鄉。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班超傳》:“臣聞太公封齊,五世葬周,狐死首丘,代馬依風。”
年級字:依(P2) 山(P1) 傍(P3) 水(P1)
宋·葉適《安集兩淮申省狀》:“奔迸渡江求活者幾二十萬家,而依山傍水相保聚以自固者亦幾二十萬家。”
年級字:楊(P2) 柳(P3) 依(P2) 依(P2)
楊柳:古詩文中楊柳通用,泛指柳樹。依依:輕柔的樣子。古人送行,折柳相贈,表示依依惜別。比喻依依不捨的惜別之情。
年級字:依(P2) 樣(P1) 葫(P4) 蘆(P4)
照別人畫的葫蘆的樣子畫葫蘆。比喻單純模仿,沒有創新。同“依樣畫葫蘆”。
清·孔尚任《桃花扇·草檄》:“只有一個史閣部,頗有忠心,被馬、阮掣肘,卻也依樣葫蘆。”
年級字:依(P2) 頭(P1) 順(P2) 尾(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五回:“前兒我們還議論到這裏,再不能依頭順尾,必有兩場氣生。”
年級字:相(P1) 依(P2) 為(P2) 命(P3)
晉·李密《陳情表》:“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依為命。”
年級字:依(P2) 依(P2) 惜(P2) 別(P1)
依依:留戀的樣子;惜別:捨不得分別。形容十分留戀,捨不得分開。
宋·陸游《舟中對月》:“百壺載酒遊凌雲,醉中揮袖別故人,依依向我不忍別,誰似峨嵋半輪月。”
年級字:禍(P4) 福(P1) 相(P1) 依(P2)
比喻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
《老子》第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年級字:依(P2) 草(P1) 附(P2) 木(P1)
原指鬼神有所依憑,擅作威福。後比喻憑藉他人勢力,爲非作歹。也比喻不能自立,依靠別人。
五代·王周《巫廟》詩:“日既恃威福,歲久爲精靈,依草與附木,誣詭殊不經。”
年級字:依(P2) 然(P2) 如(P2) 故(P1)
依然:仍舊;故:過去,從前。指人沒有什麼長進,還是從前的老樣子。
年級字:依(P2) 葫(P4) 蘆(P4) 畫(P1) 瓢(P0)
《詩刊》1977年第12期:“如果就事論事,依葫蘆畫瓢,就會寫成:一條搭肩六尺長,勞動一天沾了灰。”
年級字:依(P2) 樣(P1) 畫(P1) 葫(P4) 蘆(P4)
照別人畫的葫蘆的樣子畫葫蘆。比喻單純模仿,沒有創新。
宋·魏泰《東軒筆錄》卷一:“頗聞翰林草制,皆撿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所謂診樣畫葫蘆耳,何宣力之有?”
年級字:依(P2) 本(P2) 畫(P1) 葫(P4) 蘆(P4)
比喻單純模仿原樣照搬或沒有改變、創新。同“依樣畫葫蘆”。
《朱子語類》卷四二:“仲弓卻只是據見本子做,只是依本畫葫蘆。”
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 yī jiù yǒu chái shāo
年級字:留(P2) 得(P1) 青(P1) 山(P1) 在(P1) ,(P1) 依(P2) 舊(P2) 有(P1) 柴(P2) 燒(P2)
比喻能保留最根本的條件,其他問題就可得到解決。同“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二回:“身子是根本,俗語說的:‘留得青山在,依舊有柴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