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遺(P3) 風(P1) 餘(P4) 韻(P3)
《朱子全書·治道一》:“此古之君子,所以成尊主庇民之功於一時,而其遺風餘韻,猶有稱思於後世者也。”
年級字:遺(P3) 惠(P2) 餘(P4) 澤(P5)
《晉書·摯虞傳》:“前乙巳赦書,遠稱先帝遺惠餘澤,普增位一等,以酬四海欣戴之心。”
年級字:餘(P4) 波(P1) 未(P1) 平(P1)
年級字:目(P1) 空(P1) 餘(P4) 子(P1)
眼裏沒有別人。形容驕傲自大,看不起人。同“目中無人”。
年級字:枯(P2) 朽(P4) 之(P2) 餘(P4)
年級字:游(P1) 刃(P1) 有(P1) 餘(P4)
刀刃運轉於骨節空隙中,在有迴旋的餘地。比喻工作熟練,有實際經驗,解決問題毫不費事。
《莊子·養生主》:“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
年級字:餘(P4) 食(P1) 贅(P0) 行(P1)
《老子》:“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
年級字:餘(P4) 音(P1) 繞(P3) 梁(P5)
《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年級字:目(P1) 無(P2) 餘(P4) 子(P1)
餘子:其他的人。眼裏沒有旁人。形容自高自大,目中無人。
《後漢書·禰衡傳》:“唯善魯國孔融及弘農楊修。常稱曰:‘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餘子碌碌,莫足數也。’”
年級字:餘(P4) 子(P1) 碌(P4) 碌(P4)
餘子:其他的人。指其他人平庸無能,表示對別人的輕視。
《後漢書·猿文苑傳下·禰衡》:“唯善魯國孔融及弘農楊修。常稱曰:‘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餘子碌碌,莫足數也。’”
年級字:死(P3) 有(P1) 餘(P4)
猶死有餘辜。形容罪大惡極,即使處死刑也抵償不了他的罪惡。
年級字:虎(P1) 口(P1) 餘(P4) 生(P1)
老虎嘴裏倖存下來的生命。比喻逃脫極危險的境地僥倖活下來。
《莊子·盜跖》:“孔子曰:‘然,丘所謂無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頭,編虎鬚,幾不免虎口哉。”
年級字:鋒(P3) 餘(P4) 生(P1)
鋒:鋒芒。鏑:箭鏃。指從刀箭下逃生或經過戰亂後而活下來。
年級字:餘(P4) 味(P2) 無(P2) 窮(P3)
年級字:遺(P3) 恩(P2) 餘(P4) 烈(P2)
《後漢書·王昌劉永傳論》:“觀更始之際,劉氏之遺恩餘烈,英雄豈能抗之哉!”
年級字:遺(P3) 風(P1) 餘(P4) 教(P1)
宋·葉適《金壇縣重建學記》:“京口常爲江南必爭之地,其人以智詐勇力擅名於時,而古人遺風餘教無聞焉,何也?”
年級字:餘(P4) 妙(P2) 繞(P3) 樑(P5)
南朝·樑·蕭統《七契》:“初音魚踊,餘妙饒樑,何止田文慨慷,劉靖心傷而已哉!”
年級字:不(P1) 遺(P3) 餘(P4) 力(P1)
遺:留;餘力:剩下的力量。把全部力量都使出來,一點不保留。
《戰國策·趙策三》:“秦之攻我也,不遺餘力矣,必以倦而歸也。”《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秦不遺餘力矣,必且欲破趙軍。”
年級字:屍(P4) 居(P2) 餘(P4) 氣(P1)
餘氣:最後一口氣。象屍體一樣但還有一口氣,指人將要死亡。也比喻人暮氣沉沉,無所作為。
《晉書·宣帝紀》:“司馬公屍居餘氣,形神已離,不足慮矣。”
年級字:斷(P3) 袖(P2) 餘(P4) 桃(P2)
年級字:綽(P5) 有(P1) 餘(P4) 裕(P6)
形容態度從容,不慌不忙的樣子。後也指能力、財力足夠而有剩餘。
《孟子·公孫丑下》:“我無官守,我無言責也,則吾進退豈不綽綽然有餘裕哉?”
年級字:恢(P3) 恢(P3) 有(P1) 餘(P4)
恢恢:形容寬廣。薄薄的刀刃插入骨節間,仍覺寬廣,還有迴旋餘地。常形容本領大,技巧高,處理問題毫不費力。
《莊子·養生主》:“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
年級字:不(P1) 留(P2) 餘(P4) 地(P1)
不留一點空餘的地方。多形容言語、行動沒有留下可迴旋的餘地。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一:“此狐眼光如鏡,然詞鋒太利,未免不留餘地矣。”
年級字:餘(P4) 響(P2) 繞(P3) 梁(P5)
形容歌聲高亢圓潤,餘韻無窮。亦比喻詩文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晉·張華《博物志》卷八:“秦青顧謂其友曰:‘昔韓娥東之齊,遺糧,過雍門,鬻歌假食而去,餘響繞樑,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年級字:行(P1) 有(P1) 餘(P4) 力(P1)
年級字:餘(P4) 韻(P3) 流(P1) 風(P1)
《羣音類選·<龍泉記·壽祝椿堂>》:“家傳舊清白,餘韻流風正洋溢,願壽考彌高,華峯難敵。”
年級字:殘(P5) 年(P1) 餘(P4) 力(P1)
《列子·湯問》:“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年級字:遺(P3) 風(P1) 餘(P4) 烈(P2)
《漢書·禮樂志》:“夫樂本情性,浹肌膚而臧骨髓,雖經乎千載,其遺風餘烈尚猶不絕。”《晉書·劉頌傳》:“如或當身之政,遺風餘烈不及後嗣。”
年級字:餘(P4) 勇(P2) 可(P1) 賈(P4)
餘勇:剩下來的勇力;賈:賣。原意是說,我還有餘力可賣,誰要就可以來買。表示還有力量沒有用完。
年級字:遺(P3) 訓(P3) 餘(P4) 風(P1)
《宋書·明帝紀論》:“聖人立法垂制,所以必稱先王,蓋由遺訓餘風,足以貽之來世也。”
年級字:齒(P3) 牙(P1) 餘(P4) 惠(P2)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公孫九娘》:“生乃坐,請所命。曰:‘令女甥寡居無耦,僕欲得主中饋。屢通媒妁,輒以無尊長之命爲辭。幸無惜齒牙餘惠。’”
年級字:遺(P3) 風(P1) 餘(P4) 習(P1)
《宣和書譜·衛恆》:“學家相傳,四世不墜,盛哉,遂與王謝家遺風餘習相季孟也。”
年級字:死(P3) 有(P1) 餘(P4) 罪(P4)
猶死有餘辜。形容罪大惡極,即使處死刑也抵償不了他的罪惡。
年級字:遺(P3) 德(P4) 餘(P4) 烈(P2)
宋·王珪《天地太廟七室皇后廟奉慈廟奏告仁宗皇帝謚號祝文》:“伏以仁宗皇帝遺德餘烈,蒙被天下,施之無窮。”
年級字:齒(P3) 牙(P1) 餘(P4) 論(P2)
《南史·謝眺傳》:“士子聲名未立,應共獎成,無惜齒牙餘論。”
年級字:斷(P3) 紙(P2) 餘(P4) 墨(P2)
《宣和書·詹鸞》:“綵鸞以書《唐韻》名於時,至今斷紙餘墨,人傳寶之。”
年級字:拾(P2) 人(P1) 唾(P6) 餘(P4)
比喻自己沒有創同,只是抄襲別人的言論、見解。見“拾人涕唾”。
梁啓超《論內地雜居與商務關係》:“事事落人之後,拾人唾餘。”
年級字:餘(P4) 音(P1)
宋·蘇軾《前赤壁賦》:“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
年級字:刀(P1) 俎(P0) 餘(P4) 生(P1)
清·昭槤《嘯亭雜記錄·記辛亥敗兵事》:“餘刀俎餘生,受君恩乃不死,今得以馬革裹屍幸矣!”
年級字:餘(P4) 聲(P1) 三(P1) 日(P1)
語出《列子·湯問》:“(韓娥)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欐,三日不絕。”
年級字:餘(P4) 桃(P2) 啖(P0) 君(P2)
《韓非子·說難》:“昔者彌子瑕有寵於衛君。衛國之法,竊駕君車者罪刖。彌子瑕母病,人間往夜告彌子,彌子矯駕君車以出,君聞而賢之口:‘孝哉,爲母之故,忘其刖罪。’異日,與君遊於果園,食桃而甘,不盡,以其半啖君,君曰:‘愛我哉, [下續示例]
年級字:死(P3) 有(P1) 餘(P4) 責(P3)
猶死有餘辜。形容罪大惡極,即使處死刑也抵償不了他的罪惡。
年級字:酒(P4) 餘(P4) 茶(P2) 後(P1)
魯迅《集外集拾遺·幫助文學與幫閒文學》:“但依我們中國的老眼睛看起來,小說是給人消閒的,是爲酒餘茶後之用。”
年級字:讀(P1) 書(P1) 三(P1) 余(P4)
餘: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晴之餘。指讀好書要抓緊一切閒餘時間。
《三國志·魏志·董遇傳》雲:“人有從學者,……從學者雲,苦渴無日。遇言:‘當以三餘。’或問:‘三餘’之意。遇言: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晴之餘。”
年級字:遺(P3) 聲(P1) 餘(P4) 價(P5)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名實》:“神滅形消,遺聲餘價,亦猶蟬殼蛇皮、獸迒鳥跡耳,何預於死者,而聖人以爲名教乎?”
年級字:留(P2) 有(P1) 餘(P4) 地(P1)
宋·王令《寄介甫》:“終見乘桴去滄海,好留餘地許相依。”
年級字:掃(P1) 地(P1) 無(P2) 餘(P4)
年級字:破(P2) 巢(P4) 餘(P4) 卵(P2)
明·夏完淳《〈續幸存錄〉自序》:“破巢餘卵,旦夕待命。”
年級字:遺(P3) 風(P1) 餘(P4) 採(P2)
南朝·樑·劉勰《文心雕龍·時序》:“應對固無方,篇章亦不匱,遺風餘採,莫與比盛。”
年級字:憂(P3) 患(P3) 餘(P4) 生(P1)
憂患:困苦患難;餘生:大災難後僥倖存活的生命。指飽經患難之後僥倖保全下來的生命。
章炳麟良《致段祺瑞電》:“既已憂患餘生,出而圖事,則宜屏邇言而閎遠略。”
年級字:事(P1) 不(P1) 有(P1) 餘(P4)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孃兒倆先哭了個事不有餘,大家勸住,他便忙着到祠堂行禮。”
年級字:劫(P5) 後(P1) 餘(P4) 生(P1)
清·丘逢甲《嶺雲海日樓詩鈔·寄懷許仙屏中丞四首》:“歸飛越鳥戀南枝,劫後餘生嘆數奇。”
年級字:茶(P2) 餘(P4) 酒(P4) 後(P1)
元·關漢卿《鬥鵪鶉·女校尉》曲:“茶餘飯飽邀故友,謝館秦樓,散悶消愁。”
年級字:心(P1) 餘(P4) 力(P1)
宋·朱熹《金紫光祿大夫黃公墓誌銘》:“鄰家有李永者,尚氣節,雅敬慕公,察公養親之意有餘而力不足,請助公以經紀,公亦信之不疑,竭貲付之一不問。”
年級字:餘(P4) 音(P1) 繚(P6) 繞(P3)
《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年級字:三(P1) 餘(P4) 讀(P1) 書(P1)
《三國志·魏志·王肅傳》裴松之注引《魏略》:“從學者雲:‘苦渴無日。’遇言:‘當以三餘。’或問三餘之意,遇言:‘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
年級字:棄(P4) 其(P2) 餘(P4) 魚(P1)
《淮南子·齊俗訓》載:惠施爲樑相,從車百乘,猶嫌不足。莊子澤邊見之,棄其餘魚,以示諷誡。
年級字:茶(P2) 餘(P4) 飯(P1) 飽(P1)
元·關漢卿《鬥鶴鵲·女校尉》曲:“茶餘飯飽邀故友,謝館秦樓,散悶消愁。”
年級字:積(P3) 善(P2) 餘(P4) 慶(P2)
積:積累;善:善事;餘慶:指先代的遺澤。積德行善之家,恩澤及於子孫。
《周易·坤》:“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年級字:餘(P4) 音(P1) 繞(P3) 樑(P5)
《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樑,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年級字:一(P1) 覽(P4) 無(P2) 餘(P4)
詞性:形容詞
成語一覽無遺一目瞭然、一覽而盡、盡收眼底形容眼前事物的結構簡單,一看便很容易明白或接受。
一覽:一眼看去。
無餘:沒有剩餘。
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完全看見了。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江左地促,不如中國,若使阡陌條暢,則一覽而盡,故紆餘委曲,若不可測。」
年級字:齒(P3) 牙(P1) 餘(P4) 慧(P3)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蘇仲芬》:“夫隱惡楊善,現在功德,何惜齒牙餘慧,而必以樸訥爲恥。”
年級字:餘(P4) 膏(P3) 剩(P3) 馥(P0)
年級字:殘(P5) 渣(P3) 餘(P4) 孽(P0)
《歷史研究》1976年第3期:“由於不少奴隸主殘渣餘孽被集中於南陽,故而南陽之俗是‘誇奢、上氣力、爲商賈’(《漢書·地理志》),成爲一個‘難制御’的地方。”
年級字:死(P3) 有(P1) 餘(P4) 誅(P5)
猶死有餘辜。形容罪大惡極,即使處死刑也抵償不了他的罪惡。
年級字:餘(P4) 霞(P3) 散(P2) 綺(P6)
清·洪昇《長生殿·定情》:“堪賞,圓月搖金,餘霞散綺,五雲多處易昏黃。”
年級字:遺(P3) 孽(P0) 餘(P4) 烈(P2)
宋·蘇轍《唐論》:“高帝(漢高祖)之世,反者九起,其遺孽餘烈,至於文景,而爲淮南、濟北、吳、楚之亂。”
年級字:酒(P4) 後(P1) 茶(P2) 餘(P4)
魯迅《而已集·黃花節的雜感》:“從別的地方--如北京,南京,我的故鄉--的例子推想起來,當時大概有若干人痛惜,若干人快意,若干人沒有什麼意見,若干人當作酒後茶餘的談助的罷。”
年級字:積(P3) 惡(P3) 餘(P4) 殃(P0)
多行不善,則會遭受惡報。勸人不要行惡,以免禍延子孫。
《易經·坤卦·文言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南朝宋·釋法明《答李交州難佛不見形》:“積善餘慶,積惡餘殃,雖新新生滅,交臂代謝,善惡之業,不得不受。”
年級字:心(P1) 有(P1) 餘(P4) 悸(P0)
悸:因害怕而心跳得厲害。危險的事情雖然過去了,回想起來心裏還害怕。
孫犁《奮勇地前進、戰鬥—在一次座談會上的發言》:“如果他第一次在路上遇到的只是井繩,他就不會心有餘悸了。”
年級字:流(P1) 風(P1) 餘(P4) 俗(P2)
年級字:茶(P2) 餘(P4) 飯(P1) 後(P1)
元·關漢卿《鬥鵪鶉·女校尉》曲:“茶餘飯飽邀故友,謝館秦樓,散悶消愁。”
年級字:遺(P3) 風(P1) 餘(P4) 思(P2)
唐·樊宗師《絳守居園池記》:“絳即東雍,爲守理所,稟參實沉分,氣蓄兩河潤,有陶唐冀遺風餘思。”
年級字:遊(P2) 刃(P1) 有(P1) 餘(P4)
刀刃運轉於骨節空隙中,在有迴旋的餘地。比喻工作熟練,有實際經驗,解決問題毫不費事。
《莊子·養生主》:“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
年級字:遺(P3) 音(P1) 餘(P4) 韻(P3)
《宣和書譜·皇象》:“則又見其遺音餘韻,得之於筆墨外也。”
年級字:不(P1) 遺(P3) 余(P4) 力(P1)
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出來,一點都不保留,形容盡心盡力。
年級字:莫(P2) 余(P4) 毒(P4) 也(P1)
再也沒有人威脅、危害我了。表示目空一切,認爲誰也不能傷害我。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晉侯聞之而後喜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
年級字:足(P1) 足(P1) 有(P1) 餘(P4)
《新華日報》1954.10.31:“家庭生活足足有餘。”
年級字:餘(P4) 音(P1) 裊(P6) 裊(P6)
宋·蘇軾《前赤壁賦》:“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
年級字:餘(P4) 霞(P3) 成(P1) 綺(P6)
南朝齊·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
年級字:死(P3) 有(P1) 餘(P4) 辜(P6)
辜:罪。形容罪大惡極,即使處死刑也抵償不了他的罪惡。
《漢書·路溫舒傳》:“蓋奏當之成,雖咎繇聽之,猶以爲死有餘辜。”
年級字:遺(P3) 風(P1) 餘(P4) 象(P1)
宋·司馬光《投壺新格》:“古者壺矢之制,揖讓之容,今雖闕焉,然其遺風餘象猶彷彿也。”
年級字:刑(P3) 餘(P4) 之(P2) 人(P1)
餘:以後。指太監或受過宮刑的人。也指其他受刑致殘的人。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齊威王欲將孫臏,臏辭謝曰:‘刑餘之人不可。’”
年級字:餘(P4) 杯(P1) 冷(P2) 炙(P6+)
明·湯顯祖《牡丹亭·尋夢》:“受用餘杯冷炙,勝如剩粉殘膏。”
年級字:遺(P3) 芬(P3) 餘(P4) 榮(P2)
《宋書·禮志三》:“爰洎姬漢,風流尚存,遺芬餘榮,綿映紀緯。”
年級字:餘(P4) 燼(P0) 復(P4) 燃(P3)
比喻已經消失了的惡勢力又重新活動起來。同“死灰復燃”。
年級字:餘(P4) 風(P1) 遺(P3) 文(P1)
南朝·樑·劉勰《文心雕龍·時序》:“而樂鬆之徒,招集淺陋,故楊賜號爲驩兜,蔡邕比之俳優,其餘風遺文,蓋蔑如也。”
年級字:遺(P3) 風(P1) 餘(P4) 澤(P5)
《宣和書譜·張彥遠》:“此其遺風餘澤,沾馥後人者特非一日。”
年級字:綽(P5) 綽(P5) 有(P1) 餘(P4)
綽綽:寬裕的樣子。形容房屋或錢財非常寬裕,用不完。
年級字:枯(P2) 骨(P2) 之(P2) 餘(P4)
年級字:東(P1) 壁(P2) 餘(P4) 光(P1)
東鄰牆壁上透過來的光。表示對他人有好處而對自己並無損害的照顧或好處。
年級字:遺(P3) 芳(P2) 餘(P4) 烈(P2)
南朝·宋·傅亮《爲宋公修楚元王墓教》:“遺芳餘烈,奮乎百世。”
年級字:流(P1) 風(P1) 餘(P4) 韻(P3)
清·張潮《虞初新志·焚琴子傳》:“卒之無有識生之才而用之者,宜其傷於情而碎於琴也。然生流風餘韻,宛在丹山碧水之間,迄今登鼓山之亭,如聞其哭焉。”
年級字:遺(P3) 風(P1) 餘(P4) 俗(P2)
漢·賈誼《治安策》:“曩之爲秦者,今轉而爲漢矣,然其遺風餘俗,猶尚未改。”
年級字:遺(P3) 休(P1) 餘(P4) 烈(P2)
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和功烈業績。同“遺芳餘烈”。
宋·歐陽修《尊皇太后冊文》:“洪惟有宋,受命造邦,百年四聖,而小子獲承之,以繼我仁考之遺休餘烈。”
年級字:餘(P4) 腥(P4) 殘(P5) 穢(P4)
明·方孝孺《畸亭記》:“逐逐於衆人之後,求其餘腥殘穢以自飫。”
年級字:餘(P4) 音(P1)
嫋嫋:宛轉悠揚。餘音:不絕之音。形容音樂結束後悠揚悅耳的聲音仍然綿延不絕,迴響在耳邊。同“餘音嫋嫋”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一回:“諸君聽小子講書,不必就散,尚有一回嫋嫋餘音哩。”
年級字:工(P1) 餘(P4) 之(P2) 時(P1)
詞性:名詞
指工作下班之後的時間,例如: 週末(一般是星期六、星期日)。
年級字:尸(P4) 居(P2) 餘(P4) 氣(P1)
餘氣:最後一口氣。象屍體一樣但還有一口氣,指人將要死亡。也比喻人暮氣沉沉,無所作爲。
《晉書·宣帝紀》:“司馬公尸居餘氣,形神已離,不足慮矣。”
年級字:餘(P4) 光(P1) 分(P2) 人(P1)
年級字:餘(P4) 業(P2) 遺(P3) 烈(P2)
《戰國策·劉向書錄》:“及春秋時,已四五百載矣,然其餘業遺烈,流而未滅。”
年級字:狗(P2) 彘(P0) 不(P1) 食(P1) 其(P2) 餘(P4)
《漢書·元後傳》:“既無以報,受人孤寄,乘便利時,奪取其國,不復顧恩義,人如此者,狗豬不食其餘,天下豈有而兄弟邪!”
年級字:損(P5) 有(P1) 餘(P4) 補(P2) 不(P1) 足(P1)
《漢書·食貨志上》:“取於有餘以供上用,則貧民之賦可損,所謂損有餘補不足。”
年級字:狗(P2) 豬(P2) 不(P1) 食(P1) 其(P2) 餘(P4)
食:吃。狗豬都不吃他剩下的東西。形容人的品行極其卑鄙齷齪。
東漢·班固《漢書·元後傳》:“受人孤寄,乘便利時,奪取其國,不復顧恩義。人如此者,狗豬不食其餘。”
年級字:心(P1) 有(P1) 餘(P4) 而(P1) 力(P1) 不(P1) 足(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事與願違、力不從心、有心無力內心十分希望完成一份任務,但是盡力了也無法達成,比喻能力或資源不足夠。含失望、婉惜的意思。
《論語·里仁》:「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rì jì bù zú suì jì yǒu yú
年級字:日(P1) 計(P2) 不(P1) 足(P1) ,(P1) 歲(P2) 計(P2) 有(P1) 餘(P4)
每天算下來沒有多少,一年算下來就很多了。比喻積少成多。也比喻凡事只要持之以恆,就能有很大收穫。
《淮南子·真訓》:“其道可以大美興,而難以算計舉也。是故日計之不足,而歲計之有餘。”
bǐ shàng bù zú bǐ xià yǒu yú
年級字:比(P1) 上(P1) 不(P1) 足(P1) ,(P1) 比(P1) 下(P1) 有(P1) 餘(P4)
趕不上前面的,卻超過了後面的。這是滿足現狀,不努力進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話。有時也用來勸人要知足。
漢·趙岐《三輔決錄》:“上比崔杜不足,下比羅趙有餘。”晉·張華《鷦鷯賦》:“將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餘”。
shàng fāng bù zú xià bǐ yǒu yú
年級字:上(P1) 方(P1) 不(P1) 足(P1) ,(P1) 下(P1) 比(P1) 有(P1) 餘(P4)
《晉書·王湛傳》:“湛上方山濤不足,下比魏舒有餘。”
gōng qí yī diǎn bù jí qí yú
年級字:攻(P3) 其(P2) 一(P1) 點(P1) ,(P1) 不(P1) 及(P2) 其(P2) 餘(P4)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有偏見的批評。
對於人或事不從全面看,只是抓住一點就攻擊。多指有偏見的批評。
《新華半月刊》1959年第2期:「那些還不覺悟的人就冷眼旁觀,吹毛求疵,攻其一點,不及其餘。」
chéng shì bù zú bài shì yǒu yú
年級字:成(P1) 事(P1) 不(P1) 足(P1) ,(P1) 敗(P2) 事(P1) 有(P1) 餘(P4)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三三:“梅廠長這個人的能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bài shì yǒu yú chéng shì bù zú
年級字:敗(P2) 事(P1) 有(P1) 餘(P4) ,(P1) 成(P1) 事(P1) 不(P1) 足(P1)
茅盾《子夜》九:“此等聚衆騷擾的行徑,分明是沒有教育的人民一時間的衝動罷了!敗事有餘,成事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