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如(P2) 龍(P2) 似(P3) 虎(P1)
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三十九回:“雲氣變幻無窮,倏忽如龍似虎。人情世態,大率相同。”
年級字:前(P1) 程(P2) 似(P3) 錦(P3)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
年級字:光(P1) 陰(P2) 似(P3) 箭(P2)
光陰:時間。時間如箭,迅速流逝。形容時間過得極快。
唐·韋莊《關河道中》詩:“但見時光流似箭,豈知天道曲如弓。”
年級字:似(P3) 漆(P4) 如(P2) 膠(P3)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七回:“徒聞似漆與如膠,利害場中忍便拋。”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十三回:“親哥,我和你同心合意,似漆如膠,並不曾有半點兒差池,你爲何今日有不瞅不睬之意?”
年級字:好(P1) 語(P1) 似(P3) 珠(P1)
宋·蘇軾《次韻答子由》:“好語似珠穿一一,妄心如膜退重重。”
年級字:呆(P2) 似(P3) 木(P1) 雞(P1)
《莊子·達生》:“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年級字:貌(P2) 似(P3) 強(P2) 大(P1)
年級字:似(P3) 是(P1) 而(P1) 非(P2)
似:象;是:對;非:不對。好象是對的,實際上不對。
《莊子·山木》:“周將處夫材與不材之間;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孟子·盡心下》:“孔子曰:‘惡似而非者,惡莠,恐其亂苗也。’”
年級字:如(P2) 狼(P2) 似(P3) 虎(P1)
《尉繚子·武議》:“一人之兵,如狼似虎,如風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驚。”
年級字:口(P1) 似(P3) 懸(P5) 河(P1)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假使蘇秦、張儀、陸賈、酈生復出,口似懸河,舌如利刃,安能動我心哉!”
年級字:如(P2) 膠(P3) 似(P3) 漆(P4)
象膠和漆那樣黏結。形容感情熾烈,難捨難分。多指夫妻恩愛。
《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感於心,合於行,親於膠漆,昆弟不能離,豈惑於衆口哉。”《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
年級字:如(P2) 花(P1) 似(P3) 朵(P1)
年級字:似(P3) 曾(P2) 相(P1) 識(P2)
宋·晏殊《浣溪沙》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年級字:似(P3) 箭(P2) 在(P1) 弦(P4)
茅盾《子夜》八:“一句問話,似箭在弦,直衝到眉卿的臉上了。”
年級字:面(P1) 似(P3) 靴(P4) 皮(P1)
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二:“田元均爲人寬厚長者,其在三同,深厭幹請者,雖不能從,然不欲峻拒之,每溫顏強笑之,嘗謂人曰:‘作三司使數年,強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
年級字:如(P2) 飢(P3) 似(P3) 渴(P3)
形容要求很迫切,好象餓了急着要吃飯,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樣。
年級字:文(P1) 似(P3) 其(P2) 人(P1)
年級字:如(P2) 魚(P1) 似(P3) 水(P1)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二卷:“那田氏比先前二妻,更有姿色。肌膚若冰雪,綽約似神仙。莊生不是好色之徒,卻也十分相敬,真個如魚似水。”
年級字:似(P3) 有(P1) 如(P2) 無(P2)
明·馮惟敏《淶邑初度自述》:“眼見的爭名奪利眉兒先皺,耳聽着受職爲官膽兒便虛,俺子當似有如無。”
年級字:疑(P3) 似(P3) 之(P2) 間(P1)
年級字:侯(P5) 門(P1) 似(P3) 海(P1)
王公貴族的門庭像大海那樣深遂。舊時豪門貴族、官府的門禁森嚴,一般人不能輕易進入。也比喻舊時相識的人,後因地位懸殊而疏遠。
唐·崔郊《贈去婢》:“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垂淚滴羅中;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年級字:流(P1) 年(P1) 似(P3) 水(P1)
明·湯顯祖《牡丹亭》第十齣:“則爲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年級字:似(P3) 水(P1) 流(P1) 年(P1)
明·湯顯祖《牡丹亭》第十齣:“則爲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年級字:似(P3) 醉(P4) 如(P2)
明·無名氏《魏徵改詔》第二折:“着人腦蓋天靈碎,唬的他似醉如癡。”
年級字:似(P3) 笑(P1) 非(P2) 笑(P1)
魯迅《彷徨·祝福》:“後來大家又都知道了她的脾氣,只要有孩子在眼前,便似笑非笑的先問她。”
年級字:繁(P3) 花(P1) 似(P3) 錦(P3)
繁:多而且茂盛。錦:織有彩色花紋的錦緞。許多色彩紛繁的鮮花,好象富麗多彩的錦緞。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
曹靖華《點蒼山下金花嬌》:“中飯後,我們坐在……繁花似錦的花叢中,聽她談起沙村公社來。”
年級字:如(P2) 花(P1) 似(P3) 月(P1)
年級字:春(P1) 深(P2) 似(P3) 海(P1)
春天美麗的景色像大海一樣深廣。形容到處充滿了明媚的春光。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這屋裏那塊四樂堂的匾,可算掛定了!不然,這春深似海的屋子,也就難免欲深似海。”
年級字:情(P2) 深(P2) 似(P3) 海(P1)
明·崔時佩《西廂記》:“春悶好難捱,畢竟情深似海。”
年級字:似(P3) 水(P1) 如(P2) 魚(P1)
像魚和水一樣不能離開。形容關係密切,不可分離。多指男女情人。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若不是大恩人拔刀相助,怎能勾好夫妻似水如魚。”明·張鳳翼《紅拂記·傳奇大意》:“李靖人豪,張姬女俠,相逢似水如魚。”
年級字:日(P1) 長(P1) 似(P3) 歲(P2)
宋·陸游《秋思》詩:“日長似歲閒方覺,事大如天醉亦休。”
年級字:似(P3) 懂(P2) 非(P2) 懂(P2)
葉聖陶《得失》:“然而學生還是似懂非懂,教他們回講往往講不出來。”
年級字:如(P2) 花(P1) 似(P3) 玉(P1)
《詩·魏風·汾沮洳》:“彼其之子,美如英……彼其之子,美如玉。”
年級字:似(P3) 有(P1) 若(P3) 無(P2)
年級字:歸(P3) 心(P1) 似(P3) 箭(P2)
清·陳忱《水滸後傳》第十三回:“盧師越離家已久,歸心如箭,恐怕淹留,連忙催促安道全作別。”
年級字:如(P2) 似(P3) 醉(P4)
①形容因驚恐而發呆。②形容陶醉的精神狀態。亦作“如醉如癡”。
宋·周密《癸辛雜識續集·石洞雷火》:“其人如癡似醉,莫知所以然。”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二折:“自從西宮閣下,得見了王昭君,使朕如癡似醉,久不臨朝。”
年級字:如(P2) 花(P1) 似(P3) 錦(P3)
錦: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如同花朵、錦緞一般。形容風景絢麗或前程美好。
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第三回:“那香屏牌價嫁了周庸祐,早卸了孝服,換得渾身如花似錦。”
年級字:何(P1) 其(P2) 相(P1) 似(P3) 乃(P2) 爾(P6)
sān fēn sì rén qī fēn sì guǐ
年級字:三(P1) 分(P2) 似(P3) 人(P1) ,(P1) 七(P1) 分(P2) 似(P3) 鬼(P2)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一回:“你看我家那身不滿尺的丁樹,三分似人,七分似鬼。”
sān fēn xiàng rén qī fēn sì guǐ
年級字:三(P1) 分(P2) 像(P1) 人(P1) ,(P1) 七(P1) 分(P2) 似(P3) 鬼(P2)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三回:“我嫁得這等一個,也不枉了爲人一世!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樹皮,三分像人,七分似鬼,我直恁地晦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