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ā
年級字:他(P1)
詞性:代詞
她從「人」。
代表「別的」、「其他的」。
有時泛指,不分性別:他們(可包括男性和女性)。
別的,另外的:他人、他日、他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他。
虛指:睡他一覺。
第三者的代名詞:
- 男性: 「他」。
- 女性: 「她」。
- 神明: 「祂」。
- 動、植物: 「牠」。
- 死物: 「它」。
jí tā
Tā wān
tā piē
chì tā
Yíng tā
年級字:迎(P2) 他(P1)
詞性:副詞
1.迎接他。
2.面對著,衝著他。
3.揣度別人心意而投其所好。
tī tā
tā dǒng
tā bó
dòu tā
tā pāo
tā sā
年級字:他(P1)
詞性:代詞
仨:三個。用於:你我他仨。形容年輕人說話沒禮貌,不會說您!
小孩子,跟大人說話,一說你,爸媽準得說:“這孩子怎麼這麼沒規矩呀?跟誰說話呢?你我他仨的?
Tā mò
tā pàn
bì tā
Píng tā
tā chuí
Tā jì
年級字:他(P1) 寄(P3)
詞性:副詞
寄:
1.託付:寄托,寄存。
2.依靠,依附:寄居。
3.託人傳送,特指由郵局傳遞:寄信。他託付,寄居,寄信。
Tā fēng
wú tā
年級字:無(P2) 他(P1)
詞性:助詞
常用口語,
常見詞組暗示肯定只有一個已經知道的原因或因素,沒有其他可能。
無 : 沒有。
他 : 其他。
沒有其他。
《孟子.告子下》:「無他,戚之也。」
《唐語林.卷一.德行》:「儻窀穸不為盜所發,珠必無他。」
《國語.晉語三》:「其君子思其君,且知其罪,曰:『心事秦,有死無他。』」
清.李漁《閒情偶寄.卷一.詞曲部.結構》:「非憫其才,非憫其德,憫其方寸之無他也。」
宋・歐陽修《歸田錄・賣油翁》「翁曰:『無他, 但手熟爾。』」
宋・歐陽修《歸田錄・賣油翁》「因曰:『我亦無他,唯手熟爾。』」
Tā huāng
tì tā
tā liǎ
Shǎng tā
tā diē
tā shuāi
年級字:他(P1) 摔(P3)
詞性:副詞
1.他跌跤,摔倒,摔跤。
2.他用力往下扔(東西)。
yāo tā
tā zhāi
tā yú
Tā chě
tā de
年級字:他(P1) 的(P1)
詞性:代詞,助詞
與他有關連的事、人、或其他。
- 他的身體。
- 他的名字。
- 他的父親。
- 他的工作。
Tā miǎn
年級字:他(P1) 勉(P3)
詞性:副詞
1.他力量不夠而盡力做:勉力,勉強。
2.他勸人努力:鼓勵,勉勵。
ài tā
Zòu tā
Fá tā
tā yǐn
年級字:他(P1) 引(P2)
詞性:名詞
文獻被除作者及合作者以外其他人的引用,也就是說引用文獻和被引用文獻中,只要有一個作者相同,那麼為自引,沒有相同的作者為他引。
tā shǒu
jié tā
tā chèn
qí tā
年級字:其(P2) 他(P1)
詞性:代詞
不是先提到的或早已明白的, 另外的, 更多的, 額外的。
tā dā
年級字:他(P1) 搭(P3)
詞性:副詞
1.他用棍棒等東西交接捆紮起來:搭建,搭蓋,搭架子。
2.他乘車,乘船。
Tā zhāo
Tā guì
wèi tā
xī tā
Tā dūn
piàn tā
Tā fǔ
tā lǒu
tā de
Xián tā
年級字:嫌(P4) 他(P1)
詞性:動詞
嫌棄他
例:公孫倆原本可以一起去圖書館的,可是公公最後沒帶上孫子,因為嫌他太吵鬧。
Tā yàn
Tā tuō
tā pī
年級字:他(P1) 披(P2)
詞性:副詞
1.他(把衣物)覆蓋在肩背上。
2.他披露,發表,公佈。
tā rén
yǐn tā
Tā tǐng
Chǒu tā
Tā yù
tā men
Tā piān
年級字:流(P1) 落(P2) 他(P1) 鄉(P2)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五十六:“舍父逃走,流落他鄉,撞東磕西,苦哉,阿彌陀佛。”
年級字:他(P1) 鄉(P2) 故(P1) 知(P1)
明·天然智叟《石頭點·貪婪漢六院賣風流》:“他鄉故知,分外親熱。”
年級字:他(P1) 山(P1) 之(P2) 石(P1)
年級字:客(P2) 死(P3) 他(P1) 鄉(P2)
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不爭我病勢正昏沉,更那堪苦事難支遣,忙趕上頭裏的喪車不遠,眼見客死他鄉有誰祭奠。”
年級字:之(P2) 死(P3) 靡(P0) 他(P1)
宋·王讜《唐語林·補遺一》:“一言革面,願比家奴,之死靡他。”明·李贄《崑崙奴》:“忠臣俠忠,則扶顛持危,九死不悔,志士俠義,則臨危自奮,之死靡他。”
年級字:他(P1) 鄉(P2) 異(P3) 縣(P3)
《樂府詩集·飲馬長城窟行》:“他鄉各異縣,展轉不可見。”
年級字:顧(P3) 而(P1) 言(P1) 他(P1)
形容無話對答,有意避開本題,用別的話搪塞過去。同“顧左右而言他”。
《掃迷帚》第二一回:“那三人見話不投機,便顧而言他。”
年級字:別(P1) 無(P2) 他(P1) 物(P1)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七卷:“伯桃視之,止有一塌,塌上堆積書卷,別無他物。”
年級字:四(P1) 海(P1) 他(P1) 人(P1)
年級字:他(P1) 山(P1) 攻(P3) 錯(P1)
年級字:他(P1) 鄉(P2) 遇(P2) 故(P1) 知(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表達出一種和知己、好朋友重逢的欣喜之情,使人高興得難以言喻的感覺。
他鄉: 別的地方。
故知: 知己,在出生地、故鄉結識的好朋友。
在遠離家鄉的地方遇到了老朋友。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回:「果然有志竟成,上月被他打死一個,今日又去打虎,誰知恰好遇見賢侄。邂逅相逢,真是『萬里他鄉遇故知』可謂三生有幸!」
年級字:慷(P5) 他(P1) 人(P1) 之(P2) 慨(P5)
明·李贄《焚書·寒燈小話》:“況慷他人之慨,費別姓之財,於人爲不情,於己甚無謂乎?”
年級字:顧(P3) 左(P1) 右(P1) 而(P1) 言(P1) 他(P1)
看着兩旁的人,說別的話。形容無話對答,有意避開本題,用別的話搪塞過去。
《孟子·梁惠王下》:“曰:‘四境之內不治則如之何?’王顧左右而言他。”
wáng gù zuǒ yòu ér yán tā
年級字:王(P1) 顧(P3) 左(P1) 右(P1) 而(P1) 言(P1) 他(P1)
tā shān zhī shí kě yǐ gōng yù
年級字:他(P1) 山(P1) 之(P2) 石(P1) ,(P1) 可(P1) 以(P1) 攻(P3) 玉(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
成語比喻別處地方也有它好的方法、資源和人才優勢。鼓勵要用客觀和廣闊的胸襟,多向其他地方學習,增加見聞,補足自己的缺點和不足。
他山: 其他,山是指地方。
他山之石: 別處地方的石礦、石頭。
攻玉: 琢磨成為玉器,方法。
wò tà zhī shàng qǐ róng tā rén hān shuì
年級字:臥(P3) 榻(P0) 之(P2) 上(P1) 豈(P5) ,(P1) 容(P2) 他(P1) 人(P1) 鼾(P6) 睡(P2)
自己的慶鋪邊,怎麼能讓別人呼呼睡大覺?比喻自己的勢力範圍,不容許別人沾手。
宋·岳珂《程史·徐鉉入聘》:“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耶?”
wò tà zhī páng qǐ róng tā rén hān shuì
年級字:臥(P3) 榻(P0) 之(P2) 旁(P1) 豈(P5) ,(P1) 容(P2) 他(P1) 人(P1) 鼾(P6) 睡(P2)
自己的牀鋪邊,怎麼能讓別人呼呼睡大覺?比喻自己的勢力範圍或利益不容許別人侵佔。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45回:“昔人云:‘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養癰致患’,猝然一發,勢若燎原矣。”
gè rén zì sǎo mén qián xuě mò guǎn tā jiā wǎ shàng shuāng
年級字:各(P1) 人(P1) 自(P1) 掃(P1) 門(P1) 前(P1) 雪(P1) ,(P1) 莫(P2) 管(P2) 他(P1) 家(P1) 瓦(P2) 上(P1) 霜(P3)
《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王定拜別三官而去。正是: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gè rén zì sǎo mén qián xuě mò guǎn tā rén wǎ shàng shuāng
年級字:各(P1) 人(P1) 自(P1) 掃(P1) 門(P1) 前(P1) 雪(P1) ,(P1) 莫(P2) 管(P2) 他(P1) 人(P1) 瓦(P2) 上(P1) 霜(P3)
宋·陳元靚《事林廣記·警世格言》:“自家掃取門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