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n
年級字:今(P1)
詞性:形容詞
姓氏古、昨甲金文從「亼」(倒口)從「一」,是「吟」的初文。
現在: 今天、現今、如今、今生今世、從今以後、今非昔比。
這次: 今番。
【姓氏】明代:今穎伯。
dāng jīn
Jīnyè
年級字:今(P1) 夜(P2)
詞性:名詞
《今夜》是由許巍作詞、作曲,由許巍演唱的一首歌曲。收錄在專輯《那一年》中。這首歌是一首流行風格的歌曲。歌曲展現了許巍高超的唱功及創作功力
jīn xiāo
年級字:今(P1) 宵(P2)
詞性:形容詞
今夜。
例:南朝 陳 徐陵 《走筆戲書應令》詩:“今宵花燭淚,非是夜迎人。” 唐 雍陶 《宿嘉陵驛》詩:“今宵難作 刀州 夢,月色江聲共一樓。”
jīn wǎng
rú jīn
yú jīn
gǔ jīn
jīn rì
xiàn jīn
jīn gè
jīn shì
qì jīn
jīn wǎn
jù jīn
jīn zǎo
Jīn wéi
jīn tiān
jīn zhāo
cóng jīn
fāng jīn
jīn hòu
jīn cì
jīn nián
zhì jīn
xiàng jīn
年級字:非(P2) 昔(P1) 是(P1) 今(P1)
昔:過去。今:現在。認爲過去是錯誤的,現在是正確的。
《宣和書譜·隸書敘論》:“秦並六國一統天下,欲愚黔首,自我作古,往往非昔是今。”
年級字:行(P1) 古(P1) 志(P2) 今(P1)
按古道行事,爲當今服務。指時異勢遷,不可食而不化。
年級字:今(P1) 雨(P1) 新(P1) 知(P1)
年級字:今(P1) 蟬(P4) 蛻(P6+) 殼(P2)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十回:“被小將使一個金蟬脫殼之計,撤身得空,把這和尚拿來,奉獻大王,聊表一餐之敬。”
年級字:格(P2) 古(P1) 通(P3) 今(P1)
明·無名氏《東籬賞菊》第四折:“賢才抱德隱田園,格古通今衆所傳。今番詔取爲官後,保祚皇圖億萬年。”
年級字:極(P2) 古(P1) 窮(P3) 今(P1)
年級字:稽(P4) 古(P1) 揆(P0) 今(P1)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五:“望稽古揆今,復君之位,以安天下。”
年級字:今(P1) 昔(P1) 之(P2) 感(P3)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十四回:“諸舊好俱在,譚孝若已作古人。今昔之感,悽悵莫狀。”
年級字:古(P1) 為(P2) 今(P1) 用(P1)
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使之為今天的無產階級政治服務。
年級字:震(P2) 古(P1) 爍(P5) 今(P1)
爍:光亮的樣子。震動古代,顯耀當世。形容事業或功績非常偉大。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二六回:“吳帥無論怎樣威望,怎比得上老帥的勳高望重,震古爍今。”
年級字:稽(P4) 古(P1) 振(P2) 今(P1)
年級字:古(P1) 今(P1) 中(P1) 外(P1)
指從古代到現代,從國內到國外。泛指時間久遠,空間廣闊。
茅盾《子夜》九:“翻遍了古今中外的歷史,沒有一個國家曾經用這種所謂示威運動而變成了既富且強。”
年級字:古(P1) 是(P1) 今(P1) 非(P2)
元·馬致遠《青衫淚》:“一個待詠月嘲風,一個待飛觴走斝,談些古是今非,下學上達。”
年級字:談(P2) 古(P1) 論(P2) 今(P1)
元·張可久《端正好·漁樂》:“人間開口笑樵漁,會談今論古。”
年級字:撫(P5) 今(P1) 痛(P2) 昔(P1)
明·陳汝元《金蓮記·釋憤》:“感惠忘仇,撫今痛昔。”
年級字:古(P1) 肥(P2) 今(P1) 瘠(P0)
唐·張遠彥《書法要錄》卷二:“無常謂之古肥,子敬謂之今瘠。古今既殊,肥瘦頗反。”
年級字:酌(P0) 古(P1) 御(P5) 今(P1)
南朝·樑·劉勰《文心雕龍·奏啓》:“強志足以成務,博見足以窮理,酌古御今,治繁總要,此其體也。”
年級字:超(P4) 今(P1) 絕(P4) 古(P1)
明·李贄《與管登之書》:“細讀佳刻,字字句句皆從神識中模寫,雄健博達,真足以超今絕古。”
年級字:不(P1) 古(P1) 不(P1) 今(P1)
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現代都不曾有過。原譏諷人學無所得卻故作詭異。後常比喻折衷。
年級字:撫(P5) 今(P1) 悼(P5) 昔(P1)
年級字:熔(P3) 今(P1) 鑄(P5) 古(P1)
明·陳汝元《金蓮記·彈絲》:“那曾見熔今鑄古五車饒,冰繭花生玉粟嬌。”
年級字:通(P3) 今(P1) 達(P1) 古(P1)
年級字:古(P1) 今(P1)
明·王守仁《傳習錄》上卷:“若解向裏尋求,見得自己心體,即無時不是此道,亙古亙今,無終無始。”
年級字:古(P1) 往(P1) 今(P1) 來(P1)
《淮南子·齊俗訓》:“往古今來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
年級字:以(P1) 古(P1) 方(P1) 今(P1)
《北史·長孫嵩傳》:“昔叔孫辭沃壤之地,蕭何就窮僻之鄉,以古方今,無慚曩哲。”
年級字:說(P1) 古(P1) 談(P2) 今(P1)
元·石子章《竹塢聽琴》第二折:“只待要說古談今,尋山問水,傍柳穿花;那裏也修身正己,利民潤物,治國齊家。”
年級字:酌(P0) 古(P1) 沿(P2) 今(P1)
唐·長孫訥言《〈切韻箋註〉序》:“此制酌古沿今,無以加也!”
年級字:鎔(P6+) 古(P1) 鑄(P5) 今(P1)
年級字:講(P3) 古(P1) 論(P2) 今(P1)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錢青見那先生學問平常,故意譚天說地,講古論今,驚得先生一字俱無。”
年級字:今(P1) 愁(P3) 古(P1) 恨(P4)
唐·白居易《題靈巖寺》詩:“今愁古恨入絲竹,一曲涼州無限情。”
年級字:攀(P5) 今(P1) 吊(P2) 古(P1)
年級字:茹(P0) 古(P1) 涵(P4) 今(P1)
猶言博古通今。對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並且通曉現代的事情。形容知識豐富。
唐·皇甫湜《韓文公墓誌銘》:“茹古涵今,無有端涯。”
年級字:厚(P2) 今(P1) 薄(P4) 古(P1)
厚:推崇,重視;薄:輕視,怠慢。重視現代的,輕視古代的。多用於學術研究方面。
范文瀾《歷史研究必須厚今薄古》:“厚今薄古是中國史學的傳統。”
年級字:攀(P5) 今(P1) 攬(P6) 古(P1)
年級字:舊(P2) 雨(P1) 今(P1) 雨(P1)
原意是,舊時,每逢下雨賓客也來,而現在一遇雨就不來了。後以“舊雨新雨”代指老友新交。
唐·杜甫《秋述》:“秋,杜子臥病長安旅次,多雨生魚,青苔及榻。常時車馬之客,舊,雨來;今,雨不來。”
年級字:震(P2) 古(P1) 鑠(P0) 今(P1)
清·譚嗣同《仁學》四六:“美釋黑奴而封之……稱震古鑠今之仁政焉。”
年級字:撫(P5) 今(P1) 思(P2) 昔(P1)
秦牧《長街燈語一九七九年的晨鐘》:“撫今思昔,心頭掀起了思想的浪花。”
年級字:今(P1) 不(P1) 如(P2) 昔(P1)
昔:往昔,過去。現在不如過去。多用於表示對世事的不滿情緒。
宋·吳曾《能改齋溫錄·冷齋不讀書》:“作詩曰:‘老色日上面,歡悰日去心,今既不如昔,後當不如今。’”
年級字:借(P1) 古(P1) 諷(P5) 今(P1)
年級字:今(P1) 生(P1) 今(P1) 世(P1)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一折:“這歪剌骨便是黃花女兒,剛剛扯的一把,也不消這等使性,平空的推了我一交,我肯幹罷!就當面賭個誓與你:我今生今世不要他做老婆,我也不算好男子。”
年級字:感(P3) 今(P1) 惟(P0) 昔(P1)
晉·盧諶《贈劉琨》詩:“瞻彼日月,迅過俯仰;感今惟昔,口存心想。”
年級字:通(P3) 今(P1) 博(P4) 古(P1)
通:通曉;博:廣博,知道得多。現代和古代的事情知道得很多。形容知識淵博。
年級字:今(P1) 非(P2) 昔(P1) 比(P1)
現在不是過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勢、自然面貌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元·關漢卿《謝天香》第四折:“小官今非昔比,官守所拘,功名在念豈敢飲酒?”
年級字:今(P1) 來(P1) 古(P1) 往(P1)
唐·崔珏《道林寺》詩:“今來古往人滿地,勞生未了歸丘墟。”
年級字:博(P4) 覽(P4) 古(P1) 今(P1)
博:廣博。廣泛閱讀古今書籍,通曉古今學識。形容學問淵博。
年級字:熔(P3) 古(P1) 鑄(P5) 今(P1)
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藝二·滄溟蔡姬》:“葆真履素,取則先民,熔古鑄今,蔚爲代寶。”
年級字:引(P2) 古(P1) 證(P4) 今(P1)
《南齊書·高逸傳》:“儒家之教,憲章祖述,引古證今,於學易悟。今樹以前因,報以後果,業行交酬,連鎖相襲。”
年級字:慕(P4) 古(P1) 薄(P4) 今(P1)
清·李漁《閒情偶寄·詞曲·音律》:“貴遠賤近,慕古薄今,天下之通情也。”
年級字:援(P5) 古(P1) 刺(P3) 今(P1)
明·楊慎《升庵詩話》卷六:“援古刺今,箴戒得失,謂之箴。”《天討·豕韋之裔〈普告漢人〉》:“述懷詠史,不過詞人之習態,不可以爲援古刺今。”
年級字:貫(P1) 穿(P1) 今(P1) 古(P1)
唐·白居易《與元九書》:“杜詩最多,可傳者千餘首,至於貫穿今古,覙縷格律,盡工盡善,又過於李。”
年級字:貴(P3) 古(P1) 賤(P5) 今(P1)
南朝·宋·范曄《獄中與諸甥侄書以自序》:“自古體大而思精,未有此也,恐世人不能盡之,多貴古賤今,所以稱情狂言耳。”
年級字:不(P1) 今(P1) 不(P1) 古(P1)
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現代都不曾有過。原譏諷人學無所得卻故作詭異。後常比喻折衷。
年級字:而(P1) 今(P1) 而(P1) 後(P1)
《呂氏春秋·恃君覽·長利》:“臣而今而後知吾先君周公之不若太公望封之知也。”《舊唐書·盧藏用傳》:“而今而後,焚蓍龜,毀律歷,廢六合,斥五行,浩然清慮,則將奚若?”
年級字:邁(P3) 古(P1) 超(P4) 今(P1)
元·湯式《哨遍·新建構欄教坊求贊》:“方位裏都按着郭景純經天緯地陰陽訣,規矩上不離了魯公邁古超今造化機。”
年級字:是(P1) 古(P1) 非(P2) 今(P1)
是:認爲對;非:認爲不對,不以爲然。指不加分析地肯定古代的,否認現代的。
《史記·秦始皇本紀》:“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漢書·元帝紀》:“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年級字:泥(P2) 古(P1) 非(P2) 今(P1)
拘守古代的而否定當今的。形容崇尚陳規舊法,貶低新鮮事物。
宋·劉恕《自訟》:“泥古非今,不達時變,疑滯少斷,勞而無功。”
年級字:感(P3) 今(P1) 思(P2) 昔(P1)
宋·劉珙《滿江紅·遙壽仲固叔誼》詞:“嘆離多聚少,感今思昔。”
年級字:今(P1) 是(P1) 昔(P1) 非(P2)
現在是對的,過去是錯的。指認識過去的錯誤。同“今是昨非”。
明·王世貞《觚不觚錄》:“若其今是昔非,不觚而觚者,百固不能二三也。”
年級字:古(P1) 爲(P2) 今(P1) 用(P1)
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使之爲今天的無產階級政治服務。
年級字:頌(P5) 古(P1) 非(P2) 今(P1)
《史記·秦始皇本紀》:“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
年級字:說(P1) 古(P1) 道(P1) 今(P1)
從今到古無所不談,無不評論。形容話題廣泛。同“說古談今”。
年級字:通(P3) 古(P1) 博(P4) 今(P1)
年級字:於(P2) 今(P1) 爲(P2) 烈(P2)
烈:厲害。某件事過去就已經有過,不過現在的更加厲害罷了。
《孟子·萬章下》:“殷受夏,周受殷,所不辭也,於今爲烈,如之何其受之?”
年級字:今(P1) 是(P1) 昨(P2) 非(P2)
晉·陶潛《歸去來辭》:“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年級字:超(P4) 今(P1) 越(P2) 古(P1)
明·無名氏《桃園結義》二折:“憑着我壯志能,膽氣粗,博一個黃閣標名,超今越古。”
年級字:談(P2) 古(P1) 說(P1) 今(P1)
元·張可久《端正好·漁樂》:“人間開口笑樵漁,會談今論古。”
年級字:超(P4) 今(P1) 冠(P5) 古(P1)
唐,韓愈《賀冊尊號表》:“衆美備具,名實相當,赫赫巍巍,超今冠古。”
年級字:借(P1) 古(P1) 喻(P3) 今(P1)
借:假借。喻:比喻。假借古人古事比喻現實中的今人今事。
年級字:援(P5) 古(P1) 證(P4) 今(P1)
南朝·樑·劉勰《文心雕龍·事類》:“事類者,蓋文章之外,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者也。”
年級字:論(P2) 今(P1) 說(P1) 古(P1)
元·張可久《端正好·漁樂》:“人間開口笑樵漁,會談今論古。”
年級字:酌(P0) 古(P1) 參(P3) 今(P1)
清·馮桂芬《邵步青醫學三書序》:“步青先生著有《四時病機溫毒病說》,重訂《萬氏女科三書》,發揮經旨,無奧不顯,酌古參今,易施於用。”
年級字:弔(P0) 古(P1) 傷(P2) 今(P1)
吊:憑弔。憑弔古蹟,追憶往昔,對現今狀況有所感傷。
南朝·樑·簡文帝《悔賦》:“鋪究前史,弔古傷今。”
年級字:洞(P2) 鑑(P0) 古(P1) 今(P1)
年級字:繼(P3) 古(P1) 開(P1) 今(P1)
魯迅《書信集·致鄭振鐸》:“先生如離開北平,亦大可惜,因北平究爲文化舊都,繼古開今之事,尚大有可爲者在也。”
年級字:知(P1) 往(P1) 鑑(P0) 今(P1)
年級字:於(P2) 今(P1) 為(P2) 烈(P2)
烈:厲害。某件事過去就已經有過,不過現在的更加厲害罷了。
《孟子·萬章下》:“殷受夏,週受殷,所不辭也,於今為烈,如之何其受之?”
年級字:博(P4) 古(P1) 通(P3) 今(P1)
通:通曉;博:廣博,知道得多。對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並且通曉現代的事情。形容知識豐富。
年級字:今(P1) 夕(P1) 何(P1) 夕(P1)
《詩經·唐風·綢繆》:“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宋·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詞:“扣舷獨笑,不知今夕何夕。”
年級字:陳(P2) 古(P1) 刺(P3) 今(P1)
即借古諷今。借評論古代某人某事的是非曲直,影射現實。
《詩·王風·大車序》:“《大車》,刺周大夫也。禮義陵遲,男女淫奔,故陳古刺今,大夫不能聽男女之訟焉。”
年級字:古(P1) 通(P3) 今(P1)
南朝·宋·鮑照《河清頌》:“亙古通今,明鮮晦多。”
年級字:察(P2) 今(P1) 知(P1) 古(P1)
指事物的發展是一個過程。它總是循着時間的先後逐漸演變而成的。觀察它的現在,可以推知它的本來面目。
年級字:攀(P5) 今(P1) 掉(P2) 古(P1)
《醒世恆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更兼他腹中全無滴墨,紙上難成片語,偏好攀今掉古,賣弄才學。”
年級字:引(P2) 古(P1) 喻(P3) 今(P1)
年級字:榮(P2) 古(P1) 虐(P4) 今(P1)
年級字:酌(P0) 古(P1) 斟(P0) 今(P1)
明·楊慎《詞品·填詞用韻宜諧俗》:“此詞連用數韻,酌古斟今,尤妙。”
年級字:尊(P3) 古(P1) 卑(P3) 今(P1)
年級字:以(P1) 古(P1) 喻(P3) 今(P1)
《北史·長孫嵩傳》:“昔叔孫辭沃壤之地,蕭何就窮僻之鄉,以古方今,無漸曩哲。”
年級字:酌(P0) 古(P1) 準(P2) 今(P1)
明·張居正《請專官纂修疏》:“今既匯爲一書,固當深究本原,備詳因革,酌古準今,以定一代之章程,垂萬年之典則。”
年級字:以(P1) 古(P1) 制(P2) 今(P1)
《戰國策·趙策二》:“諺曰:‘以書爲御者,不盡於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達於事之變。’”
年級字:談(P2) 今(P1) 論(P2) 古(P1)
元·張可久《端正好·漁樂》:“人間開口笑樵漁,會談今論古。”
年級字:越(P2) 古(P1) 超(P4) 今(P1)
宋·朱敦儒《洞仙歌·贈太易》詞:“這功名富貴,有也尋常,管做得、越古超今神妙。”
年級字:以(P1) 古(P1) 非(P2) 今(P1)
《史記·秦始皇本紀》:“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
年級字:厚(P2) 古(P1) 薄(P4) 今(P1)
厚:推崇,重視;薄:輕視,怠慢。推崇古代的,輕視現代的。多用於學術研究方面。
年級字:說(P1) 今(P1) 道(P1) 古(P1)
元·張可久《端正好·漁樂》:“人間開口笑樵漁,會談今論古。”
年級字:今(P1) 月(P1) 古(P1) 月(P1)
唐·李白《把酒問月》詩:“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年級字:鎔(P6+) 今(P1) 鑄(P5) 古(P1)
年級字:榮(P2) 古(P1) 陋(P5) 今(P1)
年級字:競(P3) 今(P1) 疏(P3) 古(P1)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通變》:“惟而論之,則黃、唐淳而質……宋初論而新:從質及論,彌邁彌澹。何則?競今疏古,風味氣衰也。”
年級字:披(P2) 古(P1) 通(P3) 今(P1)
年級字:感(P3) 今(P1) 懷(P3) 昔(P1)
晉·潘岳《爲諸婦祭庚新婦文》:“彷彿示行,故瞻弗獲;伏膺飲淚,感今懷昔。”
年級字:鑠(P0) 古(P1) 切(P2) 今(P1)
年級字:撫(P5) 今(P1) 追(P1) 昔(P1)
撫:拍,摸,引伸爲注意,注視;追:回想;昔:過去。看看現在,想想過去。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五:“吾道洵堪千古,撫今追昔,能無黯然。”
年級字:當(P2) 今(P1) 無(P2) 輩(P3)
《三國志·吳志·張溫傳》:“[孫權]問公卿曰:‘溫當今與誰爲比?’大農劉基曰:‘可與全琮爲輩。’太常顧雍曰:‘基未詳其爲人也。溫當今無輩。’”
年級字:觀(P2) 今(P1) 宜(P3) 鑑(P0) 古(P1)
宜:應該;鑑:鏡子。觀察當今的社會,應以古代爲鏡子加以借鑑。
年級字:不(P1) 法(P1) 古(P1) 不(P1) 修(P2) 今(P1)
《商君書·開塞》:“聖人不法古,不修今,法古則後於時,修今則塞於世。”
jīn zhāo yǒu jiǔ jīn zhāo zuì
年級字:今(P1) 朝(P3) 有(P1) 酒(P4) 今(P1) 朝(P3) 醉(P4)
比喻過一天算一天。也形容人只顧眼前,沒有長遠打算。
唐·羅隱《自遣》詩:“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jīn rì yǒu jiǔ jīn rì zuì
年級字:今(P1) 日(P1) 有(P1) 酒(P4) 今(P1) 日(P1) 醉(P4)
比喻過一天算一天。也形容人只顧眼前,沒有長遠打算。同“今朝有酒今朝醉”。
茅盾《狂歡的解剖》:“他們這種‘自信’,這種‘有前途’的自覺,就使得他們的要求快樂跟羅馬帝國衰落時代的有錢人的縱樂完全不同,那時羅馬的有錢人感得大難將到而又無可挽救,於是‘今日有酒今日醉’了。”
zǎo zhī jīn rì huǐ bù dāng chū
年級字:早(P1) 知(P1) 今(P1) 日(P1) ,(P1) 悔(P3) 不(P1) 當(P2) 初(P2)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天衣懷禪師法嗣·惠林宗本禪師》:“曰:‘中下之流,如何領會?’師曰:‘伏屍萬里。’曰:‘早知今日事,悔不慎當初。’”
jì yǒu jīn rì hé bì dāng chū
年級字:既(P2) 有(P1) 今(P1) 日(P1) ,(P1) 何(P1) 必(P2) 當(P2) 初(P2)
《五燈會元·天衣懷禪師法嗣·惠林宗本禪師》:“曰:‘中下之流,如何領會?’師曰:‘伏屍萬里。’曰:‘早知今日事,悔不慎當初。’”